锻炼宝宝爬行健身操(幼儿大动作训练)
本文目录
幼儿大动作训练
幼儿大动作训练
幼儿大动作训练,众所周知养育孩子的整个过程父母都要花费很多心思,动作发育也受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新手爸爸妈妈总是会出现一些焦虑,以下分析幼儿大动作训练。
幼儿大动作训练1
0-3个月
大运动发展——抬头
宝宝出生以后,就可以让他们练习俯趴,俯趴不好的孩子抬躯反射就会有问题,从而造成四肢协调性差,下肢笨拙,游泳换气费劲等。2周的时候,宝宝开始俯卧抬头,继而在4周的时候可以完成下巴和肩部的离床抬头,并且在抬头时可以转动头部。这个时期,可以对宝宝进行颈部肌肉的训练,使之能支撑头部抬起的重量。
宝宝在8周的时候,俯卧抬头的时间越来越长,能够把头和肩膀抬起,手肘撑地抬头,但是胸不离地,这个时间可以经常让宝宝进行支撑练习,让他的上肢和背部肌肉更加强壮。
到了12周,宝宝能够把头和肩膀高高的抬起,并且胸部可以离开地,这时的上肢力量和背部力量明显增强,足以支撑上半身,为即将进行翻身和爬行提供力量支撑。
精细动作
宝宝在这个年龄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触摸抓握,小手从开始的被动抓握发展到有意识的主动抓握,这时家长可以多给宝宝的小手做按摩,抚摸手背,刺激宝宝手部的反射动作,进而增强宝宝的抓握反射。同时,让宝宝平时多练习抓、握、捏等动作。
4-10个月
大运动发展——爬行
4、5个月宝宝的身体力量已经能够很好支撑起上半身,但还不足完成向前的爬行,这时家长可以辅助宝宝完成匍匐爬行,用手托住宝宝的脚,依次往前推,让宝宝成功完成爬行初体验。
经过辅助爬行的训练,宝宝的上肢、下肢、以及核心力量得到了充分提高,这时的他已经可以手膝爬行移动啦,手膝爬行占了宝宝爬行时间的80%以上,同时,爬行时间的长短也影响了宝宝以后的力量、协调和专注力。家长可以拿东西吸引宝宝注意力,引导宝宝多去爬行。
手脚爬行是最难的爬行动作,宝宝在1岁之前的爬行以手膝爬行为主,家长可以辅助宝宝完成手脚支撑,支撑时间越长越好。为宝宝以后的身体发展打下夯实基础。建议宝宝爬行时间在8个月以上。
精细动作
宝宝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精细动作表现为手摸、摇晃、敲打等行为,大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精细动作的辅助,这时的家长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玩具,通过对玩具的探索可以促进宝宝手、眼、脑的协调。
10-18个月
大运动发展——行走
宝宝在8个月的时候就会去尝试站立,这时,家长可以辅助让宝宝站立,但不以走为主,还是多去爬行,站立是为了增强宝宝的下肢力量。1岁左右,宝宝的腿部力量可以支撑起全身,宝宝将会从爬行转为扶站,增强视野,变得更活跃。
扶站→家长保护站立→颠簸走→独立行走,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期间,家长要尽量避免过度保护,不需急于求成,在安全的情况下,让宝宝独立完成。家长手可以保护在宝宝腋下,尽可能的让宝宝全脚掌着地,一是让宝宝适应地球引力,感受身体重心,另外也可以促进脚部神经的发育,更好的成长。
精细动作
这个时期要锻炼宝宝拇食指、拇他指的协调性,引导手部精细动作和认知能力同步发展。可以让宝宝独立吃饭、玩玩具、拼搭积木、拿笔画画等,简单的训练可以让小朋友成长迅速,不用要求宝宝完成多好,让宝宝自由发挥即可。
19-36个月
大运动发展——跳跃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会爬上爬下,充沛的精力会让他更活跃,完全停不下来。但这时候宝宝自己还不会发力,需要妈妈引导宝宝进行跳跃练习,家长和宝宝可以面对面手拉手,辅助宝宝进行上下的弯膝,相应的给一些力量带动完成跳起。
膝盖弹动的练习能够让宝宝拥有可以支撑跳跃的腿部力量,这时就可以进行双脚依次起跳的练习了。家长可以给宝宝数数指令训练,首先下蹲准备时间,数到“3”起跳时间后,同时手拉手给力帮助宝宝完成起跳。
宝宝在两岁半左右腿部力量逐渐完善与均衡,可以成功完成双脚跳跃,这时可以进行双脚连续跳的锻炼。家长可以在行进途中摆障碍,让宝宝跳过,并逐渐缩小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完成连续跳跃。
精细动作
在这个年龄阶段,宝宝的精细动作已经很完善,可以通过手部动作去培养宝宝的创造力和专注力,增强手指的控制能力。橡皮泥玩具、串珠游戏、使用筷子、剪纸等都是不错的方法,无论孩子掌握的动作在你看起来是多么的简单,都要给予鼓励与支持。
幼儿大动作训练2
1、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
宝宝2岁时,加强他的手指灵活性,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家长要带宝宝一起做手指操。跟着音乐节奏,让每个手指都运动起来,还可以经常让宝宝拿一些东西。和宝宝一起搭积木就是很好的选择。
专家建议:用手指拿东西,可以刺激大脑。
2、锻炼宝宝眼脑与脚的协调性
这时候宝宝已经会慢慢走路,当孩子可以独立行走时,家长要锻炼宝宝学会自由支配双腿与双脚的运动。比如:让孩子多上下楼梯。
专家建议:多让孩子玩各种玩具,让他们体会游戏的快乐。
3、开发宝宝运动能力
宝宝2岁开始就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游戏,也可以独立完成简单的游戏动作。所以家长要多带宝宝出去玩,这样可以促进孩子反应能力与肌肉的发育。
专家提醒:由于孩子的破坏能力很强,要经常检查他玩过的玩具,以防孩子破坏的地方会割破手指或扎到眼睛。
4、玩沙子、捏胶泥对孩子好处多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沙子、捏胶泥。家长千万不要怕脏不让孩子玩,因为对于宝宝来说,玩沙子捏胶泥是一种很好的启发性的游戏。
而且沙子也不脏,它里面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家长要教孩子玩各种沙子游戏,引发孩子的兴趣。
专家提示:在玩完沙子、捏胶泥后一定要给宝宝把手洗干净。
5、鼓励宝宝随意涂画
2岁孩子对涂画很有兴趣。家长可以给他准备笔与纸,让他可以随意涂画。不管画得好不好,家长都要表示鼓励,让他对画画的兴趣更浓。
专家提示:注意不要让宝宝独自拿钢笔或圆珠笔玩。
6、鼓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要从小教宝宝和别人相处,只要家长多带宝宝和外界接触,就能养成他们好的性格与学会怎么和别人相处。
专家提示:在饭后半小时不要剧烈活动。
7、培养宝宝的主动性
宝宝从2岁开始就逐渐独立,有了自己的意识,什么事都想自己做。家长对此不要制止,适当的启发与引导他,因为主观能动性是智力开发的动力。
专家提示:让宝宝远离危险物品。
8、培养宝宝自立的生活习惯
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饭前便后自己洗手、自己穿衣服或者穿鞋子的好习惯。
在宝宝运动训练时,家长们不要过于溺爱小孩。希望这些方法对年轻的`家长们有帮助。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上,也要让宝宝不断练习一些小运动。
幼儿大动作训练3
0~3岁婴儿的动作技能主要包括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两方面。
大动作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抬头、翻身、爬、坐、走、跑、跳、攀登、平衡、投掷等;精细动作包括:技能训练、摸、抓、拿、握、敲、捏、取、撕、拼、插等。
训练方法:体操训练或以动作为主,辅以简单轻巧的玩具和游戏活动。
训练效果:促进婴儿肌肉动作的流畅性;促进身体的敏捷性和柔软性;训练身体的活动平衡协调能力。
婴儿身体的本能行为需要通过游戏加以训练使之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益智健身操就是根据婴儿的生理特点和游戏规则,配合优美的音乐设计的。可以促进婴儿血液循环与呼吸功能,增强新陈代谢、锻炼骨骼肌肉和身体活动的协调性、灵活性、身体的自控能力。可以在家中结合日常生活进行。
益智健身操分为被动操、主被动操和模仿操等形式,
婴儿被动操
适合年龄:0~6个月
每次时间:2~3秒
每天次数:随时操作
举例:
动作名称:扩胸运动
预备姿势:婴儿仰卧,操作者握婴儿两腕。大拇指放在婴儿掌心内,使婴儿握拳,两臂放在体侧,全身自然放松。
动作说明:第一个8拍,重复4次。
两臂在胸前交叉;
两臂左右分开;掌心向上;还原。
要求:活动胸部肌肉。
注意事项:两臂分开时稍微用力,胸前交叉时放松。配合婴儿的生理发育来做,不要勉强进行。次数越多越好。
婴儿主被动操
动作名称:横托抱
动作说明:家长站在床前或坐在床上,右手抓住婴儿右手腕上提,左手托住婴儿的颈背部,再用右手托住婴儿的臀部,托至胸前后两手距离逐渐加大‘
婴儿身体受重力作用背部开始下垂,当身体下降到一定程度出现本能的挺胸动作后,母亲双手向一起靠拢。
练习方法:新生儿每日练习2~3遍,每遍重复2~3次,每次3~5秒钟。可根据婴儿的实际承受能力增加时间和次数。
训练效果:训练婴儿背部尤其是底脊肌力量、身体的自控能力;增加腹部压力,促进肠胃成熟和大便通畅;让头部的自如控制力提起出现,为坐姿挺拔、预防驼背奠定基础。
注意事项:
如果做操时两手距离过窄,会达不到锻炼目的。
不要裹着被子做操,这样产生不了对身体的刺激。
细致观察婴儿身体和情绪状况。
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操作,距离床的位置要近一些。
婴儿模仿操
婴儿1岁半左右,能够独立完成行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时,可以让婴儿模仿一些动物的常见的动作以及成人劳动的动作,通过模仿训练,达到增强婴儿体质的目的。
适合年龄:1~3岁
每次时间:3~5分钟
每天次数:2~3次
举例:
小鸟飞:两臂侧平举,上下摆动,在原地做跑步动作。
大象走:向右转,体前屈,两臂下垂,两手相扣,左右摇摆向前行进。
开汽车:两臂于胸前模仿司机手握方向盘的动作上下摇动,做开汽车状态,向前走步。
划船:先两脚前伸,两手半握拳,两臂于体侧,由前向后转动,做划船动作。
两岁半以上的婴儿,动作比较灵活、熟练,语言也逐步发展,可以伴随着儿歌的节奏做模仿操。
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
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
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粗大动作,包括颈肌和腰肌的平衡动作以及爬行走、跑掷跳等动作。儿童的运动能力是反映神经系统成熟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就来看看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
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1
0~3岁婴儿的动作技能主要包括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两方面。
大动作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抬头、翻身、爬、坐、走、跑、跳、攀登、平衡、投掷等;精细动作包括:技能训练、摸、抓、拿、握、敲、捏、取、撕、拼、插等。
训练方法:体操训练或以动作为主,辅以简单轻巧的玩具和游戏活动。
训练效果:促进婴儿肌肉动作的流畅性;促进身体的敏捷性和柔软性;训练身体的活动平衡协调能力。
婴儿身体的本能行为需要通过游戏加以训练使之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益智健身操就是根据婴儿的生理特点和游戏规则,配合优美的音乐设计的。可以促进婴儿血液循环与呼吸功能,增强新陈代谢、锻炼骨骼肌肉和身体活动的协调性、灵活性、身体的自控能力。可以在家中结合日常生活进行。
婴儿被动操
适合年龄:0~6个月
每次时间:2~3秒
每天次数:随时操作
举例:
动作名称:扩胸运动
预备姿势:婴儿仰卧,操作者握婴儿两腕。大拇指放在婴儿掌心内,使婴儿握拳,两臂放在体侧,全身自然放松。
动作说明:第一个8拍,重复4次。
两臂在胸前交叉;
两臂左右分开;掌心向上;还原。
要求:活动胸部肌肉。
注意事项:两臂分开时稍微用力,胸前交叉时放松。配合婴儿的生理发育来做,不要勉强进行。次数越多越好。
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2
抬头
抬头训练,即竖抱抬头、俯腹抬头和俯卧抬头。经过训练,婴儿不但抬起脸部观看前面响着的哗铃棒,而且下巴也能短时离床,双肩也抬起来。这样就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视觉信息,增强了颈部张力。
转头练习
将婴儿背靠妈妈胸腹部,面冲前方,爸爸在妈妈背后时而向左,时而向右伸头呼唤宝宝的名字或和他说话,或摇动带响玩具,逗引宝宝左右转头。
天生“会爬”
在俯卧练习抬头的同时,可用手抵住宝宝的足底,虽然此时他的头和四肢尚不能离开床面, 但婴儿会用全身力量向头方窜行,这种类似爬行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与8个月时爬行不同,练的目的也不是让宝宝马上会爬,而是通过练习,促进小儿大脑感觉统合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是开发智力潜能,激发快乐情绪的重要方法。如果没有这种训练,有些婴儿到11—12个月时才能爬,或者就根本不会爬,就直立行走,这将会导致大脑统合失调症。
3个月 俯卧抬头
继续训练俯腹、俯卧抬头,方法同2个月。要使宝宝俯卧时头部能稳定地挺立达45°—90°,用前臂和肘能支撑头部和上半身的体重,使胸部抬起,脸正视前方。不要忘记用手抵住足底练习爬行,观察何时由窜行变为匍行,并记录。
翻身
两次喂奶中间,宝宝处于觉醒状态时,进行翻身练习。将宝宝放置于硬板床上,取仰卧位,衣服不要太厚,把宝宝左腿放在右腿上,以你左手握宝宝左手,宝宝产生翻身动作。
以你右手指轻轻刺激小儿背部,使孩子主动向右翻身,翻至侧卧位,进一步至俯卧位;还可配合用玩具放在宝宝身体一侧,逗其翻身,并稍稍给予帮助。每日数次,3个月末孩子就会自己翻身了。
四肢运动
每天坚持做婴儿被动操,每日数次。
4个月 前臂支撑
在原基础上继续训练小孩俯卧抬头,如站在孩子头前与他讲话,使其前臂支撑全身,将胸部抬起,抬头看你。还可在前方用玩具逗引,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移动玩具,观察孩子的反应,并记录。
翻身
继续按前面方法训练翻身。也可以在他的一侧放一个玩具,逗引他翻身去取,此时,你可握住宝宝一侧的手,宝宝自然而然就握着你的手,做出翻身动作,并由仰卧到侧卧再到俯卧。
拉坐
小儿在仰卧位时,家长握住小儿的手,将其拉坐起来,注意让小儿自己用力,家长仅用很小的力,以后逐渐减力,或仅握住家长的手指拉坐起来,宝宝的头能伸直,不向前倾。每日训练数次。
5个月 直立
两手扶着孩子腋下,让他站在你的’大腿上,保持直立的姿势,并扶着小儿双腿跳动,每日反复练习几次,促进平衡感知觉的协调发展。
靠坐
将小孩放在有扶手的沙发上或小椅上,让小孩靠坐着玩,或者家长给予一定的支撑,让小儿练习坐,支撑力量可逐渐减少,每日可连续数次,每次10分钟。
翻身
继续用玩具逗引,使小孩的翻身动作更加灵活,能左右翻身,从仰卧转成俯卧。
俯卧抬头胸部离床,上身体重落在手上。有时宝宝双腿也离开床铺,身体以腹部为支点在床上打转。用手抵住足底,用玩具在前面引诱,宝宝会用上肢和腹部开始匍行。
如果放开抵住足底的手,宝宝越往前使劲,身体越向足方匍行。
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3
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
(1)0~6个月为原始反射支配时期,以移动运动为主,包括仰卧、侧卧、俯卧、翻身、蠕行、抱坐、扶坐等。
(2)7~12个月为步行前时期,仍然以移动运动为主,包括独坐、爬行、扶站、姿势转换、花样爬(障碍爬)、扶走等。
(3)13~18个月为步行时期,以行走平衡感发展为主,包括站立、独立走(向不同方向走、直线走、曲线走、侧身走、倒退走)、攀登、掌握平衡等。
(4)19~36个月为基本运动技能时期,以技能运动为主,包括跑(追逐跑、障碍跑)、跳(原地向上跳、向前跳)、投掷(投远、投向目标)、单脚站立、翻滚、走平衡木、抛物接物、玩运动器械(坐滑梯、荡秋千、蹬童车)等。
粗大动作训练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任何一个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过程中都遵循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走的顺序,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必须遵循这个发展顺序,不可随意选择。
(2)适应性原则:婴幼儿处于发展阶段,精力有限,练习时间过长容易疲劳,收效不好。所以一次的训练时间不宜太长,由于个体存在差异,以婴幼儿不感觉疲劳为宜。
(3)趣味性原则:在进行大动作训练时,除了达到动作发展的目的,还需要培养婴幼儿对运动的乐趣,体验与成人合作游戏的快乐,所以在进行训练时,要尽量营造快乐的游戏氛围。
温馨提示:
(1)训练动作技能要循环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2)选择的训练项目要适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3)粗大动作训练时要注意上下肢同时进行刺激。
(4)粗大动作训练应做到时间短、次数多。
(5)粗大动作训练时要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和表情,大人随时用表情和语言跟婴儿沟通。
儿童做什么运动能长高
摘要: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高一点,适合儿童做的长高运动主要有摸高、跳绳等弹跳运动,健身操、压腿等伸展运动以及篮球、足球等全身性运动。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也应该选择不同的增高运动,比如1-2岁的宝宝可以进行简单的跑跳、拍球、双腿跳的练习,学龄儿童可进行游泳、慢跑、骑车、球类运动等。儿童运动增高要注意运动时间和运动量的把握。下面来了解一下儿童运动增高的知识吧!一、儿童做什么运动能长高1、弹跳运动包括摸高、跳绳、跳高、纵跳、单足跳、双足跳等等,这些运动对骨骼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骨骼的循环得以改善,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促进儿童长高。但是如果骨骺已经闭合了,再好、强度再大的运动对长高也太大的作用,所以儿童长高要把握时机。2、伸展运动包括跳健美操、健身操、韵律操、徒手操、持棍操以及在单、双杆上做摆动、回环、扩胸后仰、踢腿摆腿、压腿等伸展身体的锻炼运动,这些运动可以拉伸韧带,增强肢体的柔韧性,有助于长高。3、全身性运动如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等,这些运动中包含了很多跑跳的动作,有助于儿童伸展四肢,促进骨骼在生长期尽可能的生长,达到增高目的。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怎样运动增高1、1岁以内宝宝1岁之内的宝宝虽然还不能自主地外出运动,但宝宝需要您的协助完成长高的运动。比如您可以帮助宝宝抬头、爬行和翻身等动作,再者就是给宝宝做一些婴儿操,通过拉伸宝宝的小胳膊小腿来达到增高的目的。而且这样的按摩抚触,这也有利于小宝宝的生长发育。在运动的时候,切忌不要给宝宝穿太多衣服,不方便运动。最好就是宽松的长衣长裤。2、1-2岁的宝宝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父母可以带领着参加户外运动了。比如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跑跳、拍球、双腿跳的练习,从简单的动作开始学起,玩耍的时间由短到长。3、2-3岁的宝宝针对2到3岁的宝宝,可以采用跳绳、蹦床、单腿跳等更高难度的运动。3岁左右的孩子,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家长尽量多让孩子到户外运动,可以跑、跳跃、攀登、上下楼梯等运动,玩玩夹球跳、立定跳远、足尖走、接抛球、踩影子、金鸡独立等游戏,对增高有益。4、4岁以上幼儿?4岁的孩子,运动与学习能力增强,应把运动与游戏结合起来,既能增加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又能增加他们的运动协调能力。比如让孩子在户外的游戏区过独木桥、跳舞、丢手绢、玩老鹰抓小鸡等。5、学龄儿童可进行游泳、慢跑、快步行走、滑冰、骑车、各种球类等运动。这类运动最好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每天不超过2小时,可分2-3次进行。跳绳、跳皮筋、蛙跳、纵跳摸高等弹跳运动,可使下肢得到节律性的压力,充足的血液供应会加速骨骼生长。弹跳运动以每天1-3次。每次5-10分钟为宜。三、儿童运动增高注意事项1、牵拉运动不适合于很小的孩子,如果造成损伤,反而会影响身高。跑、跳等运动可以做。2、?要掌握好运动量。运动过量不利于孩子生长发育,活动量适当与否,可根据孩子锻炼后的感觉、表现和反应正常与否来确定。若孩子运动后自己感觉良好,精力旺盛,睡得熟、吃得香,就说明运动没有过量。如果发现孩子运动后出现疲劳、睡眠不好、精神不好的情况,说明运动过量,家长应及时指导孩子减少运动量,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及身高。3、要掌握好运动的时间,每天至少保证儿童有1-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4、选择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如果孩子不愿意,勉强让孩子进行运动,会影响孩子情绪,不利于身长激素的分泌。
少儿健美操
1、少儿健美操能提高身体素质。 儿童在做运动的过程中,进行活动的肌肉血液流动会增加,新陈代谢也会变得非常旺盛,肌肉也能够变得更加结实。同时在做运动的过程中,骨骼上面的骨膜会受到一定的刺激,使骨骼生长的更加坚固。 2、少儿健美操能促进智力发展。 少儿健美操能够刺激孩子的皮肤和感官以及经络,令身体上各个器官和组织上的神经系统常常处在活化状态。而且儿童健身操还能够让孩子在运动之中得到快乐,并且培养他们开朗和生机勃勃的性格。 3、少儿健美操能调节生理习惯。 少儿健美操能够促进孩子爬行和站立以及步行等动作的发展,并培养他们正确的运动姿势。同时通过培养正确的运动预备条件,还能够让关节完全活动,并且对运动的节奏产生习惯,最终培养孩子运动的灵敏度和持久力。
宝宝腿型不直怎么办
宝宝腿型不直怎么办
宝宝腿型不直怎么办,家长对宝宝的健康是非常关心的,有些父母发现自己家宝宝腿型不直的时候,就会非常担心宝宝是不是出现健康问题。那么宝宝腿型不直怎么办?一起来了解吧!
宝宝腿型不直怎么办1
宝宝腿型变化过程
O型腿→X型腿→直腿,这是宝宝正常的生长轨迹。
当宝宝还是一个胎儿的时候,蜷缩在妈妈狭小的子宫内,腿骨会发生轻微的弯曲,因此一般来说,孩子刚出生时,都是O型腿。
当宝宝开始学步,O型腿就会开始逐渐改善。通常,大约2岁最晚至3岁,大多数孩子的O型腿消失。
紧接着,宝宝的双腿又会渐渐变为X型腿。在3—6岁时比较明显,通常在7—8岁时,大部分孩子的腿型会回归正常,也许还会长成大长腿!
美国儿科学会(AAP)表示,多数孩子2岁以前是O型腿,6岁以前是X型腿。但也有的孩子,要到8—9岁,甚至10岁,腿才变直。家长不必过于担忧,也不需要什么治疗。
宝宝的腿型异常的原因
由疾病引起的O型腿和X型腿
有一些少见的情况,O型腿和X型腿确实是由疾病引起的,这种情况下身体不会自行矫正,需要就医。
1、 布朗特病:由于上胫骨生长板发育失常,导致腿型弯曲;
2、 佝偻症:由维生素D、钙或磷的缺乏引起;
3、 骨肿瘤;
4、 铅或氟化物中毒;
5、 骨折后的不良愈合;
6、 发育不良或基因紊乱。
如何判断宝宝的腿型异常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4方面中的任意一个问题,请家长务必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就诊检查。
1、 看腿型与年龄段是否相一致
O型腿超过3岁,X型腿超过7岁,症状不仅没有缓解,甚至更加严重。
2、 看孩子有没有其他异常表现
孩子身材比同龄人矮小很多,面容异常,还经常诉说腿部疼痛或行走困难,那就需要送医检查。
3、 看孩子双腿是否对称
O型腿或X型腿只出现在一条腿上,或双腿不对称,也可能意味着存在疾病。
4、 看双腿弯曲程度是否严重
O型腿: 膝内翻》8cm,进行性加重或不对称者,需要专科就诊。
X型腿: 若8岁后仍有大于15度的膝外翻,需要排除病理性因素,应到专科就诊。
宝宝腿型不直怎么办2
孩子腿型的发展过程
1、新生儿—1岁半: O型腿
2、1岁半—2岁: 正常腿型
3、2岁—4岁: X型腿
4、4岁—6岁: 正常腿型
宝宝刚出生后,由于长时间在***肚子里头,因此脚型是弯的,呈现O型的状态,爸爸妈妈不用太担心。大概一岁半到两岁之间,孩子的腿会从O型开始拉直,因为慢慢已经开始承重。
大概在两岁到四岁之间,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活动量变大了,膝盖关节也会逐渐往外翻向前,这时孩子的腿呈现X型的状态。
四岁之后,孩子的腿又会从X型渐渐拉直,到了六、七岁左右,会发育成像成人一样的直立双腿,并逐渐定型下来。
W坐姿是什么原因
1、先天结构异常
如果孩子先天上髋关节的结构是比较异常的,会造成大腿内转,呈现内旋的动作,导致孩子坐下来,会自然呈现W型的坐姿。
2、易驼背、肩下垂:核心、平衡感不好
孩子的核心肌群以及平衡感比较不好,故选择W型坐姿,较省力,坐起来也较稳固。基于上述两个原因,有一些肌肉张力比较低或是持续力比较差的孩子,也会选择W型的坐姿!
3、爬姿影响的习惯
大约六个月开始,孩子开始学习爬行。在爬行时,妈咪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的’膝盖比髋关节位置外面一点点,因此爬一爬坐下来,自然呈现W型坐姿。
之后更多发展后,基本上孩子会跳脱W型坐姿,但有些孩子在过程中会发现W型坐姿还满省力的,便持续这样坐,而后成了习惯。
为什么不建议孩子用这样的坐姿呢?有以下五个原因:
1、减少训练核心的力量
W型坐姿,会让孩子减少核心出力,使用这个坐姿的时候,不太需要费力,因此核心肌群的力量,就会没有机会被训练。
2、易驼背、肩下垂
当孩子呈现W型坐姿的时候,较容易驼背和肩下垂,长期下来,会让孩子的姿态受到影响。
3、走路呈现内八
W型坐姿容易让孩子走路呈现内八,内八是一个不正常的走路型态,会让足弓塌陷,并使孩子容易跌倒,影响他的平衡。
4、躯干旋转发展受限
呈现W型坐姿时,会使躯干旋转受限,进而影响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与双侧协调发展;因此,如果孩子长时间在W型的坐姿,对这些发展都是不好的。
5、关节痛、腰痛
W型的坐姿会使髋关节很容易被挤压而碰到地板,长久下来,可能会造成髋关节及腰部的不适。
太早走路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爸爸妈妈都会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点,早点走路、跑步。但其实孩子发展有自己的步调。如果孩子还不会站,就硬拉着他站;或是孩子还没有准备好要走,就硬拉着他学走,自然就会影响孩子腿型的发展。
由于孩子的骨头尚未完全钙化成熟,还较软,因此家长过度期待,对孩子来讲其实是一个伤害而非助力。
宝宝腿型不直怎么办
1、帮宝宝做操。
家长就可以每天帮宝宝做一些健身操,按摩拉伸宝宝的腿部。既能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又能帮助宝宝纠正腿型,预防腿型不直的情况发生。比如将宝宝双腿轻轻拉直,脚跟处并拢,双手轻柔膝盖,每天按摩5分钟。
2、及时给宝宝补钙。
宝宝腿型不直跟缺钙也有关系,缺钙会造成骨骼发育缓慢,容易变形。
3、避免长时间站立。
小宝宝的骨骼发育尚未完善,腿部肌肉的力量也很微弱,不能够长时间的支撑身体的重量。因此,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站立,应适当坐下休息。
4、避免趴着睡觉。
很多小宝宝喜欢趴着睡觉,当宝宝趴着睡觉时,脚踝呈内翻或外翻状,时间久了,就会造成腿型不直的情况。为了宝宝以后的腿型,家长应该尽量避免宝宝趴着睡觉。
5、避免跪坐。
小宝宝在学爬或者是学走路的时候,经常会跪着做坐起来。其实这种坐姿是不正确的,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宝宝的腿型。家长们应该多观察,一旦有这种情况要尽快帮宝宝挪动双腿,让宝宝盘腿坐即可。
6、去医院检查。
如果宝宝腿型不直在2岁后仍然不能自动矫正,且出现加重的倾向,就必须赶紧带孩子去正规的儿童医院检查,让医生给出处置办法。
儿童第2个月的体能训练该怎么做
抬头竖抱婴儿
俯腹抬头和俯卧抬头。经过训练,婴儿不但抬起脸部观看前面响着的哗铃棒,甚至下巴也能短时离床,双肩也能抬起来。
练爬
在伏卧练习指头的同时,可用手抵住孩子的足底,虽然此时头和四肢尚不能离开床面,但婴儿会用全身力气向头方窜行,有时一股劲可窜行一尺多远。这种练习可使以腹部为支点的匍行提早到6个月,用手或手足爬行提早到7~8个月。如果没有这种训练,有些婴儿到11~12个月时才能爬,或者就根本不会爬行而影响全面发育。“爬行”对感觉综合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转头
让孩子仰卧于床上,站在孩子床边叫孩子的乳名或与他说话,拍响等,逗引孩子转头。
四肢运动
继续每天做数次婴儿健身操,应在婴儿清醒、情绪好时进行。
手的运动
经常抚摩孩子双手,促进抓握反射,将哗铃棒的小棒放入婴儿的手心,婴儿会马上抓住小棒,大人用手握住婴儿的小手,帮助他坚持握紧的动作。也可以让婴儿学习抓住父母的手指。可以把质料不同的旧手套洗净,塞入泡沫塑料,用松紧带吊在婴儿床上方其小手能够得着处,父母帮助婴儿够握吊起的手套,让小手抓握毛线、橡皮或皮手套,使婴儿触摸不同质料的玩具,促进感知觉的发育。由于手是照料和安抚的工具,所以婴儿对手“情有独钟”,一旦玩起手来,便把那些漂亮的、有声有色的玩具扔在脑后了。
行走
“步行”是新生儿的一项潜在能力,如果这种潜能得到强化,婴儿在10个月前后就能独立行走,如果不去理会,这种潜能就会在30~40天消失,未经训练的孩子要到13个月后才能独走。早期站立行走,视野比躺着扩大,认知能力大大加强、加快。
长高(4)孩子可以做的运动有哪些
接昨日分享继续——
都知道运动能促进孩子生长发育,但是过度、不适当的运动可能导致孩子身材矮小,家长朋友们还是要注意。
适合4-7岁孩子的运动有哪些呢?
一、多做能够帮助提高运动协调能力的运动
1.3岁孩子可以爬行、攀登、跑、跳等
2.4岁孩子应进行室外运动,接受日光浴、氧气浴等,比如跑步、打球、做操。时间 要超过30分钟。
3.5岁以上孩子选择以弹跳为主的运动,摸高、跳绳、引体向上等,游泳、健身操、 球类、双杠也可以选择。
4. 专家建议:以快走、慢跑、跳绳、游泳等这些挤压长骨末端的软骨板的运动为主。 因为骨头有个别称“贱骨头”,牵引它不如挤压它,挤压有更好的促进生长的作用。
二、应避免的运动(这个一定要注意的哦!)
1.过度负重的运动,比如:铅球、举重等
2.运动不当、运动量过大。
三、孩子运动时家长要注意的事项
1.保证孩子充足合理的营养支持,注意运动防护、防止运动损伤
2.鼓励孩子运动前先做拉伸运动,以增加柔韧性,预防肌肉拉伤。同时做好防护措施 比如戴护具等。
3.积极参与孩子运动,还有助于培养亲子关系。
4.注意持之以恒,这可是终身受用的好习惯呢。
四、特别问题——孩子打闹没轻重骨折了会影响长个吗?
1.孩子的骨骼会使畸形愈合后自行纠正
2.家长应注意避免孩子在某个固定部位多次受伤
3.日常应动作轻柔,避免做单边的拉提运动,避免再相同部位用力过大。
4.有意识保护孩子的各个骨关节
关键词总结:合适运动,从舒展运动过渡到弹跳运动,运动要防护,保护好膝关节。
7个月婴儿的早期教育与训练
动作训练:
7个月大的小孩都能独自坐了,而且要训练他爬,爬是一种全身运动,可以锻炼小孩的胸、腹、腰和上、下肢各组肌羣,为以后站立做准备,增加小孩的感知能力,以及促进心理发展,虽然有些小孩不爱活动,家长可以在他面前放些会动的玩具,引诱他爬。或者可以采用游戏方法训练小孩爬行,也可采用双手推着小孩的脚底向前爬,在他前面用玩具逗引他,自然小孩就会爬行前进,当小孩会爬之后,家长就要给他创造条件,把他放在有牀栏的大牀里或地毯上,让他自由活动。
语言训练:
家长要注意培养小孩的各项能力,如;观察说话时的口形,以及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等,作为家长与小孩说话时一定要脸对着他说话,使他注意到大人的面部表情。要经常给小孩听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和儿童歌曲,让他感受音乐艺术语言,感受音乐的美,用音乐启发小孩的智力。
教育孩子懂道理:
按照7个月大的孩子来说,他已经知道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凡事合理的要求,家长都应该尽量满足他们,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无论他如何哭闹,都不要答应。要教育他有些事情可以去做,而另一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所以必须培养小孩从小养成讲道理的习惯,避免他长达后无法无天。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要想使小孩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必须每天在固定的地方,固定的位置喂孩子吃饭,给他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嘻嘻哈哈的逗笑,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可以让他自己拿吃的,让他用小勺吃东西,家长不要因为他吃的到处都是就亲自喂饭,这样其实不好,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过程,但如果他拿勺子玩不吃饭,那就收走勺子,为了培养小孩的良好习惯,做家长的都不容易,也很辛苦,但是必须坚持到底的教育好小孩。
7个月婴儿的健身操:
腰部运动:小孩仰卧两腿伸直,家长右手拢住小孩腰部,左右轻轻按住两脚腕部,右手用力将孩子腰部轻轻托起。托起腰部时,注意小孩的头部不要离开牀面,用力不要过猛,轻巧用力即可。
更多文章:

临湘市桃林镇养生会馆瑜伽(从岳阳市到临湘桃林镇有多久的路程,怎么去)
2025年1月15日 17:10

东京奥运会女子3米板跳水马来西亚运动是华裔人吗?办理马来西亚第二家园后,儿女可以马上在那上学吗
2025年9月21日 14:33

健身教练高端名称(健身顾问跟健身教练有什么差别吗哪个等级高一点)
2024年3月5日 21:35

张蕙兰瑜伽视频教程40集全集(求张慧兰瑜伽教程视频全集,发到gxllqy@163.com~谢谢~)
2024年9月20日 23:42

罗马椅的正确使用方法?罗马椅挺身锻炼哪个部位呢 罗马椅挺身怎么做标准
2025年9月27日 02:53

健身去哪里拜师(请问如果以后要走职业健美这条路,去健身学院学习好点还是拜师傅好点)
2024年5月19日 01:30

我想打好篮球,因此我要锻炼肌肉,谁告诉我好的锻炼方法(健身教练、体育老师和专业人士进)?打羽毛球怎么进行体能训练
2024年2月22日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