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24式陈式太极扇动作分解口诀)
本文目录
24式陈式太极扇动作分解口诀
24式陈式太极扇动作分解口诀为起势、金刚捣碓、揽扎衣、六封四闭、单鞭、前招、后招、白鹤亮翅、斜行、提收、云手、掩肱捶、穿心肘、摆莲脚、雀地龙、金独立、翻花午袖、海底翻花、二起脚、双振脚、玉女穿梭、当头炮、金刚捣碓、收势。
《陈氏太极拳四十八式(中英文对照)》是以陈氏老架一路为主体架哪轿,套路动作流畅,舒展大方。特点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舒展大方,快慢相间,螺旋缠绕、松活弹抖、蹿蹦跳跃、完整一气。《陈氏太极拳四十八式(中英文对照)》为《国术丛肆缓塌书》之一,书中第一章介绍了陈氏太极拳四十八式,第二章介绍了陈氏太裂圆极单刀。
二十四式太极扇是由王二平老师依据阴阳平衡、和谐自然、养身养气养心的太极养生原理,以太极拳和扇法动作为基础,创编而成的陈式太极养生扇法。特别设计的左右手交替持扇,使套路更合理、全面、均衡。坚持练习,能够益脑增智、畅经活血、强身健体。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意气势练习及用法简介:
本书既讲功理,又讲套路练法和功夫练法及招势的实战用法,更讲运气和用意。书中着重对套路、**动作的呼吸配合,意念中的导气法、观想法和技击法等进行了讲述,并配以作者亲自演练的标准动作示范照片。从而启发学练者习练用意和运气,使学练者能真正掌握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内外结合的要领和方法。
本书不仅对套路进行了科学的分段,还对动作加注了分解式名,新编了动作歌诀,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其动作与呼吸、意念密切结合地奥秘,披露了其动作在实战时应用方法,这些内容都是其它同类书中没有涉及到的层面,这也是本书的最大亮点。
陈氏太极拳24式分解教学
中华太极五大名拳之一,陈式(洪派) 太极拳 第四代正宗传人郭传光示范亲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24式分解教学。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24式分解教学
陈氏太极拳24式拳谱
第一式:起势
第二式:金刚捣碓
第三式:懒扎衣
第四式:六封似闭
第五式:单鞭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斜行
第八式:搂膝拗步
第九式:掩手肱捶
第十式:摆莲跌叉
第十一式:金鸡独立
第十二式:翻花舞袖
第十三式:海底翻花
第十四式:二起脚
第十五式:玉女穿梭
第十六式:顺鸾肘
第十七式:裹鞭炮
第十八式:护心捶
第十九式:穿心肘
第二十式:懒扎衣
第二十一式:云手
第二十二式:当头炮
第二十三式:金刚捣碓
陈式40太极拳分解教学
陈式40太极拳分解教学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接下来我为你带来陈式40太极拳分解教学,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陈式40太极拳分解教学
陈式太极拳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太极拳种类之一,可以分为陈式老架、陈式新架两大类,下面的陈式太极拳6组56式就是其中的概况。虽然陈式太极拳有56式,但是其中的动作的动作是相辅相成、一气呵成的。
陈式太极拳第一组:
1.起势(分脚开立)(假设起势方向向南) 2.右金刚捣碓(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 5.马步分掌)
陈式太极拳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掌) 16.斩手(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陈式太极拳第三组:
22.右云手(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1.震脚摆拳 2.开步推掌 3.擦步左云 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1.转身分手合掌 2.马步分掌 3.扣脚转身旋掌 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 2.侧步刁托 3.跟步推掌 4.侧步刁托 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侧步刁托 5.跟步前推) 27.闪通臂(1.转腰带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扫腿推掌)
陈式太极拳第四组:
28.指裆捶(1.转身缠摆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收拳 3.弓步发拳) 29.白猿献果(1.转身左缠 2.转腰右缠 3.提膝上冲拳) 30.双推掌(1.落脚收掌 2.虚步双推档)
31.中盘(1.换掌前推 2.换掌前推 3.换掌前推 4.穿掌绕臂分手 5.踏脚合臂擦脚 6.马步拢手上提)
32.前招(1.转腰悬腕 2.虚步摆掌) 33.后招(1.转腰活步 2.虚步摆掌)
34.右野马分鬃(1.转体绕臂 2.提脚绕臂 3.马步穿靠) 35.左野马分鬃(1.转腰提脚绕臂 2.马步穿靠) 36.摆莲跌叉(1.转身旋掌 2.折叠下按掌 3.收脚摆掌 4.摆莲拍脚 5.震脚握拳 6.跌叉步穿拳)
第五组:
37.左右金鸡独立(1.弓步举拳 2.独立上穿掌 3.踏步按掌 4.擦脚摆掌 5.收脚收掌 6.独立穿掌)
38.倒卷肱(1.退步右推掌 2.退步左推掌 3.退步右推掌) 39.退步压肘(1.转腰左摆掌 2.转腰右摆掌 3.退步压肘) 40.擦脚(1.转身右捋 2.盖步叠臂 3.分脚拍脚) 41.蹬一根(1.转身叠拳 2.换手叠拳 3.撩拳侧踹) 42.海底翻花(1.收脚合拳 2.提膝翻抖)
43.击地捶(1.落脚摆拳、跳步绕拳 2.擦步绕拳 3.弓步栽拳)
44.翻身二起脚(1.转身提拳 2.转身虚步举拳 3.上步摆拳 4.腾空拍脚) 45.双震脚(1.分掌后跳 2.虚步按掌 3.双震脚按掌)
第六组:
46.蹬脚(1.收脚收掌 2.蹬脚架推)
47.玉女穿梭(1.落脚穿掌 2.跳擦步架推) 48.顺莺肘(1.转身合臂擦脚 2.马步顶肘)
49.裹鞭炮(1.翻身跳转绕臂、交合 2.马步分砸拳) 50.雀地龙(1.转腰合臂 2.仆步穿掌)
51.上步七星(1.弓腿举拳 2.虚步架拳 3.翻腕撑掌 4.翻腕架拳) 52.退步跨虎(1.退步转身分掌 2.丁步合掌)
53.转身摆莲(1.转身旋掌 2.提膝分手 3.落脚摆掌 4.摆莲拍脚) 54.当头炮(1.落脚后推掌 2.坐腿收拳 3.马步棚打)
55.左金刚捣碓(1.旋掌左捋 2.弓步前棚 3.虚步撩掌 4.震脚砸拳) 56.收势
篇二:陈式40太极拳分解教学
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待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势运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辅而生。
2、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
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人身上最重要的脏器,位于五官之首。
五脏主藏精气论中以心藏脉,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因此,陈王庭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状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演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血液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
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和浩特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及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肺脏主掌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体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气(即氧气),产生出大量的浊气(即二氧化碳)。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纳功能。
太极拳把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和浩特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其次,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所谓宗气,与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宗气的功能就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脉管内的运动。宗气主要是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称作上气海,是全身之气运动流行的本始。第三,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
太极拳把拳术的形体运动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3、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
中国古代中医经络学说主要是论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知学理论袋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待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势运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辅而生。
2、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
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人身上最重要的脏器,位于五官之首。
五脏主藏精气论中以心藏脉,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因此,陈王庭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状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演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血液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
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和浩特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及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肺脏主掌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体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气(即氧气),产生出大量的浊气(即二氧化碳)。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纳功能。
太极拳把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和浩特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其次,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所谓宗气,与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宗气的功能就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脉管内的运动。宗气主要是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称作上气海,是全身之气运动流行的本始。第三,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
太极拳把拳术的形体运动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3、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
中国古代中医经络学说主要是论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知学理论袋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肺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的总称,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其中,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纵行干z线;络,有网络之意,是人体脉络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别络、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几个部分,起着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重大作用,但是决不可不通。
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一,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
人体是一个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降窍、皮肉筋内等组成的整体。它维护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就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十二正经及十二经别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循行于脏腑和官窍之间;奇经八脉联系与调节正经;十三经筋与十二皮部联络筋脉皮肉。陈五庭将人体经络学说中的联络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就形成了太极拳技击理论之一的“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
其二,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相结合
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濡润滋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畅通无阻,通达于周身,营养脏腑组织,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必须得依靠经络系统的传注。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通过经脉运行血气而营养阴阳,以养丹田刚中柔表之气,溢发于体外,助于技击施展;濡筋骨,使自己体格健壮,表里筋骨坚实,内气充足,以此承受、化解外来之击;利关节,使演练者身体各部位活动轻灵,以己不动化彼之动,后趁势出击,克敌制胜。
其三,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相结合
所谓感应传导,就是经络系统对于外界的刺激的感觉,有传递通导作用,即为人体的触觉系统。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应用于太极状术之中,保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顺利完成。正如《拳论》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其四,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相结合。人体的经络系统不仅具有联络作用、运输作用和感应传导作用,同时,它还能够保持人体各部机能活动的平衡与协调。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领先经络的平衡与协调作用对身体的和部位进行灵活调节,变幻虚实,以虚诱敌,引实落空,避其实而击其虚,从而克敌制胜。
拳术与经络学说的结合,使太极拳术独创了顺应经络变化的缠绕螺旋运动方式而滋生的缠丝劲,旋转发力,增大出拳发劲的威力,令人难提难防。
4、综合百家拳术之长,独树一帜
明朝嘉靖年间,中国有一名扬海外的武将,姓戚名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系山东省蓬莱人。戚继光编制新军,并传以集百家拳术之长编制而成的三十二势,变化无穷,微妙莫测,似有神意。
陈王庭创造太极拳时,从菽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中吸取精妙,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独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势、兽头势、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势、跨虎势、当头炮等。
由于陈式太极拳既广纳诸家拳术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神奇之处,所以每战必胜,拳理上包容万家,独树一帜,不断发扬光大。
;陈式太极拳第二十四式的分解教学
陈式太极拳第二十四式的分解教学
初学太极拳的人一般都会跟着一些专业的’老师或者是视频学习,其实还有一些动作的分解图也可以跟着学习哦。下面我就来为你介绍一下关于陈式太极拳第二十四式高探马动作的分解。欢迎大家阅读。
陈式太极拳: 第二十四式高探马
1.左转搠臂
左脚尖外摆,重心移于左腿并屈膝半蹲,身体微左转(胸偏向西北)。同时两臂微屈,左掌内旋,继续向右、向上、向左划弧于左肩前上方,指尖向右上方,掌心向外;右掌外旋向右、向下划弧于身体右前方,同胸高;指尖向上,掌心向外。目视左手。见图232。
动作要点: 左手经面前,划一上弧;右手经腹前,划一下弧,合于左侧前方。
注意事项: 左转搠臂时采用吸气。
如果对方向我面部扑掌进攻,我用手在其肘外侧掤接来劲.并向一侧引化,顺势提脚向前上步,落在其脚外侧,用肩臂挤靠对方使其失去平衡而向后跌出。
2.马步分掌
身体继续微左转(胸向西),重心移向左腿并屈膝,同时两臂微屈,两手外旋,左手向下、向右,右手向下、向左划弧相合交叉于胸前,左手在右手上,指尖向前,左掌心向右,右掌心向左。接着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右脚提起经左脚内侧,以脚跟内侧贴地向右铲出,重心稍移向右腿,右脚踏实,右腿屈膝半蹲或成右偏马步。同时两手内旋掌心转向外,分别向左右分展于体侧前方,臂微屈,腕同肩高,指尖斜向上,掌心向外。目视右手。见图233、图234。
注意事项: 马步分掌时采用吸气。
如果对方向我进攻,我接其手臂,顺势将对方向一侧捋出。
;太极拳基本步法教学
步法陈式太极拳步法主要有上步、退步和横开步三种。
步法灵不灵活关系到你能不能抢占先机,克敌制胜,所以步法在太极攀的训练中,甚至在所有武术的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讲讲陈氏太极拳三种基本步法的练习方法:
一、上步
1、 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两侧,放松身体。
2、 身体右转,右脚随着身体以脚跟为轴,前脚掌贴着地面向外旋转45度,身体的方向跟脚尖方向一致。
3、 重心右移,提左脚到膝盖的高度,同时身体下沉,向左前方45度方向(与右脚成90度方向)蹬左脚,注意:蹬脚的时候是脚跟里侧贴着地面蹬出去。
4、 身体左转,转到不得劲的时候,左脚以脚跟为轴,前脚掌贴着地面向外旋转到左前方45度方向。
5、 重心左移,收右脚,身体下沉,向右前方45度方向蹬右脚,注意:同样是脚跟里侧贴着地面蹬出。
6、 身体右转,转到不得劲的时候,右脚以脚跟为轴,前脚掌贴着地面向外旋转到右前方45度方向。
7、 重心右移,收左脚,身体下沉,向左前方45度方向蹬左脚,注意:脚跟里侧贴着地面蹬出。然后再接着第4个步骤,如此循环练习。
二、退步
1、 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两侧,放松身体。
2、 两脚微微虚膝下蹲,重心偏左,右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的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
3、 重心右移,左脚小脚趾一侧贴着地面收回到右脚旁边。
4、 左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
5、 重心左移,右脚小脚趾一侧贴着地面收回到右脚旁边。
6、 右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然后再接着第3个步骤,如此循环练习。
三、横开步
1、 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两侧,放松身体。
2、 两脚虚膝下蹲,重心偏右,提左脚,身体下沉,同时左脚脚跟里侧贴着地面向左横蹬。
3、 右膝微微顺缠打开,同时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裆走下弧线,顺势把右脚收到左脚旁边。
4、 左腿合住劲,身体下沉,同时右脚脚跟里侧贴着地面向右横蹬。
5、 左膝微微顺缠打开,同时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裆走下弧线,顺势把左脚收到左脚旁边。
6、右腿合住劲,身体下沉,同时左脚脚跟里侧贴着地面向左横蹬。然后再接着第3个步骤,如此循环练习。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的教学内容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包括桩功、震胯功、手型、步法、开肩、活腰,拉筋,单式训练,绷、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及开合功,缠丝功,辅助器械太极尺、太极大杆、太极球等等……其中基本桩功包括高架板凳桩、低架板凳桩和无极桩。常练的单式有左右单手云手、定步云手、前绷上捋、前绷下捋、挽花手等等。步法有上步、退步、横开步等等。
陈式太极老架一路74式的口诀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的顺序口诀:
起碓扎六单碓鹅,斜搂拗斜搂拗掩。
碓六青龙推肘倒,鹅斜闪掩六单手。
探马左右擦左跟,趟吉踢护旋右跟。
掩擒抱六单二招,野马六单玉女扎。
六单手摆鸡倒鹅,斜闪掩六单手探。
十字指裆猿单雀,上下转炮捣碓收。
扩展资料:
陈氏第九世传人陈王庭创造陈式太极拳的理论来源有四:
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
2、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
3、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
4、综合百家拳术之长,独树一帜。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又称大架,是由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在祖传太极拳的基础上,精炼归纳编定而成。
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练习时,要求意、气、身密切配合,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缠绕圆转,外柔内刚。
更多文章:

十大顶级男士肩部纹身(明星们纹身:郑伊健的过肩龙,刘德华的双鹰,谁最牛逼)
2025年4月19日 18:10

健身教练的身体基本条件(做健身教练在身体上有什么要求吗 做健身教练要什么条件)
2024年7月28日 18:01

侧腰肌怎么练最快图解(侧腰肌训练方法 教你三个动作练好侧腰肌)
2024年7月11日 01:01

健身教练霸气名字(我叫:张延杰,是名健身教练,想取个好点的英文名字!本人想取个JIE或者AJIE的、但是想听听大家的建议!)
2024年6月14日 09:30

为什么哑铃卧推没有俯卧撑有感觉(做哑铃卧推,胸部没感觉,做窄距离俯卧撑胸部有感觉,我该怎么练)
2025年1月23日 10:03

腹肌轮单轮好还是双轮好(腹肌轮,单轮,双轮,三轮哪么锻炼效果好)
2025年1月12日 18:03

游泳15天能瘦多少斤(每天早上跑步,下午游泳,晚上不吃饭,十五天能瘦多少)
2024年4月12日 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