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法开发流程(原型法与结构法的开发策略)
本文目录
- 原型法与结构法的开发策略
- 信息系统主要的开发方法有哪些
- 原型法的原型法
- 简述原型化方法
- 名词解释:什么叫软件原型(原型开发方法名词解释)
- 简述原型法开发阶段及原型法的优缺点
- 原型法的基本步骤和工作内容是什么
- 快速原型法的系统开发过程
- 6原型是什么在软件工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开发原型
原型法与结构法的开发策略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结构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法。
结构法:强调工作的整体性和全局性,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原型法:在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快速的创建原型明确需求。
面向对象法:直观、方便为特点。
信息系统常用的过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瀑布模型:严格区分各工作阶段,有严格的输入输出。
V模型:明确了开发和测试的关系(驱动测试开发)
原型化模型:对需求不明的大系统采用该模型可以减轻风险
螺旋模型:强调了风险分析
迭代模型:每个阶段重复一个开发过程。
RUP软件统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初始阶段:明确范围、可行架构、计划和商业文件。
细化阶段:分析领域,建立全系统结构并选择框架,编制项目计划和标识风险元素。
构建阶段:完成构件并测试,集成并测试。
交付阶段:交付可使用系统。
信息系统主要的开发方法有哪些
信息系统主要的开发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原型法、企业系统规划方法、战略数据规划方法、信息工程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等。
1.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是由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组成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之一。
结构化方法主要特点介绍如下:
开发目标清晰化
工作阶段程式化
开发文档规范化
设计方法结构化
2.原型法
原型法是一种根据用户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地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并展示给用户,再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开发的方法。
应用原型法开发过程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初步设计、系统调试、系统检测等阶段。
原型法具有开发周期短、见效快、与业务人员交流方便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那些用户需求模糊,结构性比较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
3.企业系统规划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SP,BusinessSystemPlanning)是企业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和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和。
4.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要点主要有:
数据环境对于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4种数据环境
建立主题数据库是信息系统开发的中心任务
围绕主题数据库搞好应用软件开发
5.信息工程方法
信息工程方法与企业规划方法和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是一种交叉关系,即信息工程方法是其他2种方法的总结和提升,而其他两种方法则是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和核心。
6.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看法,它把客观世界从概念上看成是一个由相互配合而协作的对象组成的系统。信息系统开发的面向对象方法兴起是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是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实体、关系、属性等,同时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机制来构造模拟现实系统的方法。
原型法的原型法
1.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由用户提出对新系统的基本要求,如功能、界面的基本形式、所需要的数据、应用范围、运行环境等,开发者根据这些信息估算开发该系统所需的费用,并建立简明的系统模型。2.构造初始原型系统开发人员在明确了对系统基本要求和功能的基础上,依据计算机模型,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多的开发工具来建造一个结构仿真模型,即快速原型构架。之所以称为原型构架,是因为这样的模型是系统总体结构,子系统一上部分的高层模型。由于要求快速,这一步骤要尽可能使用一些软件工具和原型制造工具,以辅助进行系统开发。3.运行、评价、修改原型快速原型框架建造成后,就要交给用户立即投入试运行,各类人员对其进行试用、检查分析效果。由于构造原型中强调的事快速,省略了许多细节,一定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部分。所以,在试用中要充分进行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尤其是要对用户提出的不满意的地方进行认真细致的反复修改、完善,直到用户满意为止。4、形成最终的管理信息系统如果用户和开发者对原型比较满意,则将其作为正式原型。经过双方继续进行细致的工作,把开发原型过程中的许多细节问题逐个补充、完善、求精,最后形成一个适用的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原型法开发过程如图所示。 1.抛弃型原型(Throw-It-Away Prototype),此类原型在系统真正实现以后就抛弃不用了。2.进化型原型(Evolutionary Prototype),此类原型的构造从目标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基本需求出发,通过修改和追加的过程逐渐丰富,演化成为最终的系统。
简述原型化方法
(null)
简述原型化方法。
查看答案解析1.原型法是一种快速低成本的系统开发方法,在需求难以说明,或需求变动较大的一类系统开发中是非常适用的方法。原型法采用渐进的方式,把系统开发的五个阶段压缩在一起,反复执行。原型法的基本思路是:由系统分析人员和程序员与用户经短暂的交谈后即确定初步的需求,然后迅速地确定系统输入、输出和处理,接着便为系统编码和测试,形成可执行的系统原型。用户对原型进行试运行,并给出修改意见。分析员根据用户反馈意见修改系统原型再交给用户运行。这种循环过程一直进行到用户满意为止,最后再编制系统的文档。
2.原型法模糊了系统开发周期阶段的界限,通常可以把它分成四个步骤:
(1)确定基本需求。
(2)构造原型。
(3)运行评价。
(4)设计修改。
本题考查原型法。
名词解释:什么叫软件原型(原型开发方法名词解释)
原型方法是80年代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关系数据库系统(RDBS)、第四代程序生成语言(4GL)和各种系统开发生成环境产生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一种从设计思想、工具、手段都全新的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是凭借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实际系统。
一、原型方法的工作流程
首先用户提出开发要求,开发人员识别和归纳用户要求,根据识别、归纳的结果,构造出一个原型(程序模块),然后同用户一道评价这个原型。如果根本不行,则回到第三步重新构造原型;如果不满意,则修改原型,直到用户满意为止,这就是原型法工作的一般流程。
二、原型方法的特点
原型方法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原型方法更多地遵循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因而更容易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这主要表现在:
l人们认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次就完全了解,并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l认识和学习的过程都是循序渐进的。
l人们对于事物的描述,往往都是受环境的启发而不断完善的。
l人们批评指责一个已有的事物,要比空洞地描述自己的设想容易得多,改进一些事物要比创造一些事物容易得多。
(二)原型方法将模拟的手段引人系统分析的初期阶段,沟通了人们的思想,缩短了用户和系统分析人员之间的距离,解决了结构化方法中最难于解决的一环。这主要表现在:
l所有问题的讨论都是围绕某一个确定原型而进行的,彼此之间不存在误解和答非所问的可能性,为准确认识问题创造了条件。
l有了原型后才能启发人们对原来想不起来或不易准确描述的问题有一个比较确切的描述。
l能够及早地暴露出系统实现后存在的一些问题,促使人们在系统实现之前就加以解决。
(三)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软件工具,摆脱了老一套工作方法,使系统开发的时间、费用减少,效率、技术等方面都得以提高。
三、软件支持环境
到目前为止,原型方法所需要的软件支撑环境主要有:
l一个方便灵活的关系数据库系统(RDBS)
l一个与RDBS相对应的,方便灵活的数据字典,它具有存储所有实体的功能。
l一套与RDBS相对应的快速查询系统,能支持任意非过程化的(交互定义方式)组合条件查询。
l一套高级的软件工具(如4GL或信息系统开发生成环境等)用以支持结构化程序,并且允许采用交互的方式迅速地进行书写和维护,产生任意程序语言的模块(即原型)。
l一个非过程化的报告或屏幕生成器,允许设计人员详细定义报告或屏幕输出样本。
四、适用范围
作为一种具体的开发方法,原型法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
l对于一个大型的系统,如果我们不经过系统分析来进行整体性划分,想要直接用屏幕来一个一个地模拟是很困难的。
l对于大量运算的、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原型方法很难构造出模型来供人评价。因为这类问题没有那么多的交互方式(如果有现成的数据或逻辑计算软件包,则情况例外),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把问题说得清楚的。
l对于原基础管理不善、信息处理过程混乱的问题,使用有一定的困难。首先是由于工作过程不清,构造原型有一定困难;其次是由于基础管理不好,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可依,系统开发容易走上机械地模拟原来手工系统的轨道。
l对于一个批处理系统,其大部分是内部处理过程,这时用原型方法有一定的困难。
简述原型法开发阶段及原型法的优缺点
原型法的开发过程:
1.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
2.构造初始原型
3.运行、评价、修改原型
4、形成最终的管理信息系统
原型法的优缺点:
(1)优点: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系统开发循序渐进,反复修改,确保较好的用户满意度;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少;由于有用户的直接参与,系统更加贴近实际;易学易用,减少用户的培训时间;应变能力强。
(2)缺点:不适合大规模系统的开发;开发过程管理要求高,整个开发过程要经过“修改—评价—再修改”的多次反复;用户过早看到系统原型,误认为系统就是这个模样,易使用户失去信心;开发人员易将原型取代系统分析;缺乏规范化的文档资料
(3)适用范围:处理过程明确、简单系统;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
原型法的基本步骤和工作内容是什么
原型法的基本步骤和工作内容如下:
1、确定基本需求:分析用户的基本需求,建立系统基本结构;
2、构造原型:初步建立一个能与用户交流的系统;
3、运行评价:用户运行原型系统,对使用方式、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4、设计修改:根据用户要求修改设计原型,然后返回第三步,把修改后的系统再提交用户运行。
原型法的基本思想:
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可实际运行的系统模型,用户在运行使用整个原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对原型进行修改,统一使用,评价过程反复进行,使原型逐步完善,直到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止。
原型法定义:
原型法是指在获取一组基本的需求定义后,利用高级软件工具可视化的开发环境,快速地建立一个目标系统的最初版本,并把它交给用户试用、补充和修改,再进行新的版本开发。反复进行这个过程,直到得出系统的“精确解”,即用户满意为止。
快速原型法的系统开发过程
原型开发方法是指用快速开发工具构建一个系统原型,以便于分析用户需求和界面要求,主要有演化型原型和抛弃型原型。
前者逐步演化成用户使用的系统,后者分析万用户需求后抛弃,重新开发新的系统。
用户需求不清的软件开发,管理及业务不稳定,需求经常变化;规模小,不太复杂;开发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界面并且原型化方法利于确认各项系统服务的可用性。不适合于:大型、复杂系统,难以模拟;存在大量运算、逻辑性强的处理系统;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处理过程不规范;大量批处理系统;目标不明确的软件开发。
6原型是什么在软件工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开发原型
如下:原型法是指在获取一组基本的需求定义后,利用高级软件工具可视化的开发环境,快速地建立一个目标系统的最初版本,并把它交给用户试用、补充和修改,再进行新的版本开发。反复进行这个过程,直到得出系统的“精确解”,即用户满意为止。原型法的开发过程1.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由用户提出对新系统的基本要求,如功能、界面的基本形式、所需要的数据、应用范围、运行环境等,开发者根据这些信息估算开发该系统所需的费用,并建立简明的系统模型。2.构造初始原型系统开发人员在明确了对系统基本要求和功能的基础上,依据计算机模型,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多的开发工具来建造一个结构仿真模型,即快速原型构架。之所以称为原型构架,是因为这样的模型是系统总体结构,子系统一上部分的高层模型。由于要求快速,这一步骤要尽可能使用一些软件工具和原型制造工具,以辅助进行系统开发。3.运行、评价、修改原型快速原型框架建造成后,就要交给用户立即投入试运行,各类人员对其进行试用、检查分析效果。由于构造原型中强调的事快速,省略了许多细节,一定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部分。所以,在试用中要充分进行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尤其是要对用户提出的不满意的地方进行认真细致的反复修改、完善,直到用户满意为止。4、形成最终的管理信息系统如果用户和开发者对原型比较满意,则将其作为正式原型。经过双方继续进行细致的工作,把开发原型过程中的许多细节问题逐个补充、完善、求精,最后形成一个适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更多文章:

健身网红女神图片(健身主播高倩图片资料 这臀部太诱人了女人看了都受不了)
2024年6月16日 20:20

我练瑜伽出汗特别厉害(练瑜 伽时手心老是出汗,容易打滑怎么办)
2024年2月12日 17:40

用哑铃健身有哪些好处?只有一副20公斤的哑铃,应该怎么样去健身
2024年8月17日 15:51

捏男生蛋蛋疼是因为什么原因(我的睾丸用手捏有点痛,请问为什么)
2025年7月23日 06:40

爱美网腰部减肥瑜伽(瘦腰腿减肥瑜伽 简单快速打造苗条身材,爱美网教你如何瘦腰腿)
2025年8月13日 23:40

深圳福田哪有专业而且便宜的瑜伽馆啊?哈达瑜伽会所 宜山店怎么样
2024年8月17日 18:16

原地弹跳和助跑弹跳差多少(姚明原地 弹跳多少 助跑弹跳多少)
2024年10月2日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