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什么地壳运动机理
本文目录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如下: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基础学科之一,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
对象和任务
运动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它的任务是: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的生理学原理。
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研究方法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在人工创造的条件下,使一定的生理现象按所要求的时间和空间正常出现,借以观察和分析机能活动变化的过程及其因果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手段有了很大的改进,肌肉活检、电镜观察、微电生理和超微分析等技术已把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带进以分子为基础的微观世界。
另一方面,多种生理现象又可通过换能、遥测、多导记录,在不影响人体运动状态的条件下获得实验数据,利用电脑记忆、系统处理、综合分析,使动态的和整体水平的研究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动物实验也是运动生理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什么地壳运动机理
关于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人们有很多解释。但首先这个驱动力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能产生足够大的力;2,必须合乎物理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等)基本原理;3,符合根据地球物理观测得出的地球内部性质;4,驱动力所产生的效应要与现代岩石圈的性状和动态相一致,也就是说能圆满解说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按照赫斯的海底扩张说来解释,认为大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壳向外推移,自中脊向两旁每年以0.5~5厘米的速度扩展,不断为大洋壳增添新的条带。现在很多人认为这个驱动力就是地幔对流,虽然这中间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除了地幔对流以外,人们还提出了俯冲板块动力拖拉机制、顺坡下滑机制等。这些说明都有自己的道理,但也都有让人怀疑的地方。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地幔对流模式中软流圈是主动的,岩石圈是被动的;其他几种模式中软流圈是被动的,岩石圈是主动的。
骨骼肌的运动机理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运动神经纤维在到达神经末梢处时先失去髓鞘,以**的轴突末梢嵌入到肌细胞膜上称作终板的膜凹陷中,但轴突末梢的膜和终板膜并不直接接触,而是被充满了细胞外液的接头间隙隔开,其中尚含有成分不明的基质;有时神经末梢下方的终板膜还有规则地再向细胞内凹入,形成许多皱褶,其意义可能在于增加接头后膜的面积,使它可以容纳较多数目的蛋白质分子,它们最初被称为N-型乙酰胆碱受体,现已证明它们是一些化学门控通道,具有能与ACh特异性结合的亚单位。在轴突末梢的轴浆中,除了有许多线粒体外还含有大量直径约50nm的无特殊构造的囊泡(图2-19)。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可以证明,囊泡内含有ACh;此ACh首先在轴浆中合成,然后贮存在囊泡内。据测定,每个囊泡中贮存的ACh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且当它们被释放时,也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式释放。在神经末梢处于安静状态时,一般只有少数囊泡随机地进行释放,不能对肌细胞产生显著影响。但当神经末梢处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在动作电位造成的局部膜去极化的影响下,大量囊泡向轴突膜的内侧面靠近,通过囊泡膜与轴突膜的融合,并在融合处出现裂口,使囊泡中的ACh全部进入接头间隙。据推算,一次动作电位的到达,能使大约200~300个囊泡的内容排放,使近107个ACh分子被释放。轴突末梢处的电位变化引起囊泡排放的过程十分复杂,但首先是轴突末梢膜的去极化,引起了该处特有的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引起细胞间隙液中的Ca2+进入轴突末梢,触发了囊泡移动以至排放的过程。Ca2+的进入量似乎决定着囊泡释放的数目;细胞外液中低Ca2+或(和)高Mg2+,都可阻碍ACh的释放而影响神经-肌接头的正常功能。已故冯德培院士在30年代对神经-肌接头的化学性质传递进行过重要的研究。
关于陀螺运动原理的力学分析
关于陀螺运动原理的力学分析如下:
陀螺旋转的原理是陀螺一面围绕本身的轴线作“自转”,一面围绕垂直轴作“进动”。也即陀螺并非垂直立于地面之上,而是对地面法线有一定的偏离,向地面有一些倾斜。所以重力对陀螺的力矩不为零,而陀螺的进动角动量可以平衡重力矩的作用,所以陀螺在旋转时不会倒向地面。
刚体对于支点的惯量椭球称为旋转椭球,刚体对于对称轴的转动惯量称为极转动惯量;刚体对于另两个过支点的惯量主轴(见惯量张量 )的转动惯量称为赤道转动惯量。陀螺是一个绕支点运动的刚体,所以刚体的定点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都适用于陀螺。
陀螺以其多变的玩法,依然受到广大朋友的喜欢。陀螺已经不单单是作为玩具这么简单了,它的重要性在于:科学家根据陀螺的力学特性研发了一种科学仪器-陀螺仪,广泛运用于科研、军事技术等领域中。
扩展资料:
陀螺宜存放在阴凉通风处,避免日晒龟裂及潮湿发霉,必要时宜运用冷气机或***将存放场所除湿;铁制部分则要适时给予上油保养(不宜太多,以免缠绳不易);绳子感觉变硬时,则应泡水搓洗、甩打一番(以除去砂粒尘土)后阴干。
一般人认为打陀螺都是利用木制陀螺来抛掷,即利用棉绳缠绕陀螺后,用手施力将陀螺抛出后,以陀螺钉为轴心旋转的玩具;另外,在大陆地区也有人利用鞭打陀螺的方式,使其继续旋转。
而有些厂商为了推广陀螺技艺,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别出心裁,改用其它方式(利用斗笠、废轮胎、弹簧、摩擦原理、单头铃、齿条?等),制作出许多新颖的陀螺相关童玩作品,而且甚至在陀螺身上加装电池及七彩灯炮,让陀螺旋转起来,发出绚丽多姿的彩光,以吸引打陀螺者的目光。
气孔运动的机理
(一)气孔的结构和运动 气孔是植物叶表皮组织上的小孔,为气体出入的门户.气孔在叶的上下表皮都有,但一般在下表皮分布较多.花序、果实、尚未木质化的茎、叶柄和卷须上也有气孔存在.气孔的大小随植物种类和器官而异,一般长约20~40 μm,宽约5~10 μm.每平方厘米叶面上约有气孔2 000~4 000个. 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绕而成的缝隙.保卫细胞有两种类型:一类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中,呈肾形;另一类存在于禾本科与莎草科等单子叶植物中,呈哑铃形.与其它表皮细胞不同,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和磷酸化酶.保卫细胞与叶肉细胞也不同,前者叶绿体较小,数目较少,片层结构发育不良,且无基粒存在,但能进行光合作用.保卫细胞内外壁厚度不同,内壁厚,外壁薄,当液泡内溶质增多,细胞水势下降,吸收邻近细胞的水分而膨胀,这时较薄的外壁易于伸长;细胞向外弯曲,气孔就张开.反之,当溶质减少,保卫细胞水势上升而失水缩小,内壁伸长互相靠拢,导致气孔关闭.这种自主运动可以根据体内水分的多少自动控制气孔的开闭,以调节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 气孔总面积只占叶面积的1%~2%,但当全部气孔开放时,其失水量可高达与叶面积同样大小的自由水面蒸发量的80%~90%.为什么气孔散失水分有这样高的效率呢?当水分从较大的面积上蒸发时,其蒸发速率与蒸发面积成正比;但从很小的面积上蒸发时,其蒸发速率与其周长成正比.表4-3说明,孔径愈小,单位面积的蒸发量愈大;水蒸汽穿过小孔扩散量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而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这是因为气体分子穿过小孔时,边缘的分子比中央的分子扩散速度较大.由于气孔很小,符合小孔扩散原理,所以气孔蒸腾散失的水量比同面积的自由水面蒸发的水量大得多. (二)气孔运动的机理 如上所述,气孔运动是保卫细胞内膨压改变的结果.这是通过改变保卫细胞的水势而造成的.人们早知道气孔的开关与昼夜交替有关.在温度合适和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把植物从黑暗移到光照下,保卫细胞的水势下降而吸水膨胀,气孔就张开.日间蒸腾过多,供水不足或在黑夜时,保卫细胞因水势上升而失水缩小,使气孔关闭. 是什么原因引起保卫细胞水势的下降与上升呢?目前存在以下学说. 1.淀粉-糖转化学说(starch-sugar conversion theory) 光合作用是气孔开放所必需的.黄化叶的保卫细胞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光的影响下,气孔运动不发生. 很早以前已观察到,pH影响磷酸化酶反应(在pH6.1~7.3时,促进淀粉水解;在pH2.9~6.1时,促进淀粉合成): 淀粉-糖转化学说认为,植物在光下,保卫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导致CO2浓度的下降,引起pH升高(约由5变为7),淀粉磷酸化酶促使淀粉转化为葡萄糖-1-P,细胞里葡萄糖浓度高,水势下降,副卫细胞(或周围表皮细胞)的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入保卫细胞,气孔便开放.黑暗时,光合作用停止,由于呼吸积累CO2和H2CO3,使pH降低,淀粉磷酸化酶促使糖转化为淀粉,保卫细胞里葡萄糖浓度低,于是水势升高,水分从保卫细胞排出,气孔关闭.试验证明,叶片浮在pH值高的溶液中,可引起气孔张开;反之,则引起气孔关闭. 但是,事实上保卫细胞中淀粉与糖的转化是相当缓慢的,因而难以解释气孔的快速开闭.试验表明,早上气孔刚开放时,淀粉明显消失而葡萄糖并没有相应增多;傍晚,气孔关闭后,淀粉确实重新增多,但葡萄糖含量也相当高.另外,有的植物(如葱)保卫细胞中没有淀粉.因此,用淀粉-糖转化学说解释气孔的开关在某些方面未能令人信服. 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inorganic ion uptake theory) 该学说认为,保卫细胞的渗透势是由钾离子浓度调节的.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供给保卫细胞钾氢离子交换泵做功,使钾离子进入保卫细胞,于是保卫细胞水势下降,气孔就张开.1967年日本的M.Fujino观察到,在照光时漂浮于KCl溶液表面的鸭跖草保卫细胞钾离子浓度显著增加,气孔也就开放;转入黑暗或在光下改用Na+、Li+时,气孔就关闭.撕一片鸭跖草表皮浮于KCl溶液中,加入ATP就能使气孔在光下加速开放,说明钾离子泵被ATP开动.用电子探针微量分析仪测量证明,钾离子在开放或关闭的气孔中流动,可以充分说明,气孔的开关与钾离子浓度有关. 3.苹果酸生成学说(malate production theory) 人们认为,苹果酸代谢影响着气孔的开闭.在光下,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由淀粉转化的葡萄糖通过糖酵解作用,转化为磷酸烯醇式**酸(PEP),同时保卫细胞的CO2浓度减少,pH上升,剩下的CO2大部分转变成碳酸氢盐(HCO3-),在PEP羧化酶作用下,HCO3-与PEP结合,形成草酰乙酸,再还原为苹果酸.苹果酸会产生H+,ATP使H+-K+交换泵开动,质子进入副卫细胞或表皮细胞,而K+进入保卫细胞,于是保卫细胞水势下降,气孔就张开. 此外,气孔的开闭与脱落酸(ABA)有关.当将极低浓度的ABA施于叶片时,气孔就关闭.后来发现,当叶片缺水时,叶组织中ABA浓度升高,随后气孔关闭. (三)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 1.光 光是影响气孔运动的主要因素.在一般情况下,气孔在光照下开放,在黑暗中关闭.只有景天科植物例外,其气孔在晚上开放,而在白天关闭.这些植物在晚上吸收二氧化碳,并以有机酸的形式贮藏起来,而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将其还原.促进气孔开放所需的光量,因植物种类而异,烟草仅需全日光的2.5%就行了,其它植物则要求较高,几乎需要全日光才行.光影响气孔开放,是由于光合作用引起的,有关的机理如前所述. 2.温度 一般说来,提高温度能增加气孔的开放度.30~50 ℃时,气孔可达最大开度.低温(10 ℃)下,虽进行长时间光照,气孔仍很难完全张开.高温下气孔增加开度是植物抗热的保护机制,它可以通过加强蒸腾作用,降低植物体温. 3.叶片含水量 叶片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会使气孔关闭.如叶子被水饱和时,表皮细胞含水量高而膨胀,挤压保卫细胞,气孔在白天也关闭.在白天蒸腾强烈时,保卫细胞失水过多,即使在光照下气孔还是关闭. 4.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对气孔的开闭有显著影响,低浓度时促进气孔开放,高浓度时不管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都能促进气孔关闭. 5.风 微风时对气孔的开闭没有什么影响,大风促使气孔关闭减少开度. 6.化学物质 醋酸苯汞、阿特拉津(2-氯-4-乙氨基-6-异丙氨基均三氮苯)、乙酰水杨酸等能抑制气孔开放,降低蒸腾.脱落酸的低浓度溶液洒在叶表面,可抑制气孔开放达数天,并且作用快,在2~10分钟内可使多种植物气孔开始关闭.细胞分裂素可促进气孔开放.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下:
1、动物实验法。动物实验包括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两类。慢性动物实验是指在完整、清醒、健康的动物体上进行各种生理实验研究的方法,如摘除或破坏动物的某个器官,以观察其生理功能及活动规律。急性动物实验可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2、人体实验法。在运动生理学研究中,人体实验是常用的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中的人体实验法分为实验室测试法和运动现场测试法。实验室测试法是指让受试者在实验室进行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而设计的运动方案运动。
运动生理学是指: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基础学科之一,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
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末。莫索于1892年发表了有关肌肉收缩的理论。
什么是相对运动原理
相对运动原理是怎么定义的 具体可以参考物理书籍所描述,也可以参阅百度百科中的内容。 相对运动是指某一物体对另一物体而言的相对位置的连续变动,即此物体相对于固定在第二物体上的参考系的运动。 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因此,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物体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 什么是飞行相对运动原理 飞机是靠机翼的上下气压差来提供升力的,因为只要飞机向前运动(无论是在跑道上滑行还是在空中飞行),机翼下方的气压机会大于机翼上方的气压。如果你学过流体力学就会明白,伯努利方程就是飞机飞行的原理,而机翼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发动机的...2 运动是绝对的和相对运动和运动时相对的怎么区分 一、“相对运动的趋势”的理解: 相对运动趋势可以简单理解为:“想动却又没动”或者“可以动,但还没动”。即相对运动趋势是指物体的位置本来要变化的,但是由于受到了静摩擦力,物体没有运动,但假若一旦失去了静摩擦力,物体就会发生运动。二、有无“相对运动的趋势”的判断方法(实际上,也是“有无静摩擦力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假设接触面绝对光滑,此时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判断物体是不是会在接触面上运动,如果会运动,就说明有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就与假设绝对光滑时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如果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必然会产生静摩擦力,而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两船相对运动吸引力在物理学上是什么原理 伯努利原理:两船之间的水相对于船的速度等于对地速度与船速的矢量和,对地速度认为不变,所以随着船速增大相对速度增大,根据伯努利方程,流体速度大的位置压强小,所以两船之间的压强小于船外侧的压强,因此当两船距离很近时,就会产生相互吸引的效应,以致于容易发生相撞事故。 利用相对运动原理描述玩具机构 棘轮机构 棘轮机构 ratchet and pawl 由棘轮和棘爪组成的一种单向间歇运动机构。 它将连续转动或往复运动转换成单向步进运动。棘轮轮齿通常用单向齿,棘爪铰接于摇杆上,当摇杆逆时针方向摆动时,驱动棘爪便插入棘轮齿以推动棘轮同向转动;当摇杆顺时针方向摆动时,棘爪在棘轮上滑过,棘轮停止转动。为了确保棘轮不反转,常在固定构件上加装止逆棘爪。摇杆的往复摆动可由曲柄摇杆机构、齿轮机构和摆动油缸等实现,在传递很小动力时,也有用电磁铁直接驱动棘爪的。棘轮每次转过的角度称为动程。动程的大小可利用改变驱动机构的结构参数或遮齿罩的位置等方法调节,也可以在运转过程中加以调节。如果希望调节的精度高于一个棘齿所对应的角度,可应用多棘爪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工作时常伴有噪声和振动,因此它的工作频率不能过高。棘轮机构常用在各种机床和自动机中间歇进给或回转工作台的转位上,也常用在千斤顶上。在自行车中棘轮机构用于单向驱动,在手动绞车中棘轮机构常用以防止逆转。 棘轮机构基础知识 newmaker 一 棘轮机构(ratchet mechani *** )的基本型式和工作原理 图示为机械中常用的外齧合式棘轮机构,它由主动摆杆,棘爪,棘轮、止回棘爪和机架组成。主动件空套在与棘轮固连的从动轴上,并与驱动棘爪用转动副相联。当主动件顺时针方向摆动时,驱动棘爪便插入棘轮的齿槽中,使棘轮跟着转过一定角度,此时,止回棘爪在棘轮的齿背上滑动。当主动件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止回棘爪阻止棘轮发生逆时针方向转动,而驱动棘爪却能够在棘轮齿背上滑过,所以,这时棘轮静止不动。因此,当主动件作连续的往复摆动时,棘轮作单向的间歇运动。 3.超越 图示的棘轮机构可以用来实现快速超越运动。运动由蜗杆传到蜗轮,通过安装在蜗轮上的棘爪3驱动棘轮固连的输出轴5按图示方向慢速转动。当需要轴快速转动时,可按输出轴的方向快速转动输出轴上的手柄,这时由于手动转速大于蜗轮转速,所以棘爪在棘轮齿背滑过,从而在蜗轮继续转动时,可用快速手动来实现输出轴超越蜗轮的运动。 4 棘轮机构的设计要点 棘轮机构的设计主要应考虑:棘轮齿形的选择 、模数齿数的确定 、齿面倾斜角的确定 、行程和动停比的调节方法 现以齿式棘轮机构为例,说明其设计方法 1.棘轮齿形的选择 图示为常用齿形,不对称梯形用于承受载荷较大的场合;当棘轮机构承受的载荷较小时,可采用三角形或圆弧形齿形;矩形和对称梯形用于双向式棘轮机构。 机械运动和相对运动的区别。。? 机械运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相对运动是对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示方式
更多文章:

六块腹肌怎么练成(肚子上一大块肥肉脂肪鼓鼓的能练成六块腹肌吗 怎么练)
2025年1月21日 07:02

老式汇祥跑步机多少钱一台(汇祥牌跑步机06年以3000买入,七八成新,请问现在可以卖多少钱)
2025年8月9日 01:35

今天CCTV5直播火箭对灰熊不啊~~~!!?CCTV5今天德甲哪场几点
2025年7月19日 01:35

武汉健身私教哪家好(武汉的健身学院都有哪些啊哪个更好一点啊)
2024年7月9日 14:26

昆一中2023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昆一中晋宁学校录取分数线2023)
2025年3月13日 04:02

食物热量表和运动消耗表(谁能给我个食物热量表 和运动消耗表)
2024年10月29日 10:02

女主叫姜熹,男主姓燕的小说,我记得女主是一个医生,男主是一个军人?谁知道健美运动员姜熹
2024年7月20日 22:56

瑜伽垫厚一点好还是薄一点好(健身用的瑜伽垫,用普通厚度还是加厚的)
2024年6月19日 21:46

安徽诱骗小学生到车上(安徽阜阳小学生撞车后留纸条道歉,司机免赔偿,如果你是司机会如何做)
2024年10月17日 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