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说出打坐的秘密(南怀瑾打坐的正确方法)
本文目录
南怀瑾打坐的正确方法
南怀瑾是一位著名的禅宗传人,他强调打坐是修行的重要方法之一。南怀瑾认为,打坐的正确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择一个安静、清净的环境,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其次,找到一个舒适的姿势,可以选择坐禅或莲花坐等姿势,保持身体放松而直立。接下来,集中注意力,将思绪聚焦于呼吸或其他点观察,如丹田或觉察身体感受等。在打坐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专注,不被杂念干扰,通过观察和感知来提升对内心的觉察。此外,打坐应当持之以恒,每天坚持一定的时间,并逐渐延长坐禅的时间,以获得更深入的修行体验。总结起来,南怀瑾认为,打坐的正确方法包括选择良好的环境、采用舒适的姿势、集中注意力、保持专注、坚持日常练习并逐渐提高坐禅的时间。
南怀瑾讲女性打坐的正确方法
女性打坐的姿势,可分坐椅式、散盘式、单盘式与双盘式。一般最好用盘坐的姿势,确实没有盘坐条件时,也可用坐椅式(即坐在椅子上,双腿着地)。盘坐时,依自己的能力散、单、双盘均可,不必勉强坐双盘,道家不要求一定要双盘。1、臀部后半部,要求垫高一些,可垫棉垫或较薄的枕头。这样,可以使腰部自然伸直,避免打坐时因腰肌疲劳,慢慢弯腰曲背的弊病。2、腰部要自然伸直,腰不直则任督二脉气不通畅,也容易形成昏沉瞌睡得毛病。3、头正颈直、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因为日常生活习惯,大多数人头总喜欢偏向一侧,或左或右,打坐时往往自己觉得头正了。实际上仍有偏斜。可以平时在坐好以后,在面前放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头是否保持在正直的状态,找到头正颈直的状态,找到头正颈直的正确感觉。这样可自动纠正体内的不平衡与气脉。坐好以后,不要急着闭眼,先定心神,平呼吸,等心情安静下来,呼吸均匀下来后,再慢慢地讲眼睛闭上(轻闭或微留一线之之光)。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默数自己呼吸的遍数,身体虚弱之同志数吸,即一吸上记一个数,呼气不记数即一吸一呼为一个计数;身体健壮,平时火气大,脾气暴躁这类的人则数呼气,一呼气记一个数,不记吸。这样从一数到五,就从头再来,再从一数开始,如此反复不断的训练。
打坐的目的 南怀瑾
南怀瑾:“严格说来,学佛坐禅之真正目的,乃在于求得身心寂灭,而不是为了头痛、肾脏病等各样病痛,或是去除烦恼,逃避现实等等。一般人学佛打坐都是‘垂老投僧,临死抱佛’的心理,不然就是像做生意贪求好处。”
请问南怀瑾说打坐如何收功
先把双手搓热了,从按摩头开始脑顶、后脑勺通通都抓一抓、耳朵搓搓、脸洗一洗、手臂、腰、腿、脚各处都搓热热的。如果脚麻严重的话,可以慢慢移动脚,让脚心对脚心后,静心一会儿,去麻很有效。也有初学者是下坐后会走一走,把筋络活动下。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怀瑾随国民党迁至台湾,并受邀到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晚年定居苏州太湖大学堂。2012年9月19日,媒体传出南怀瑾病危的消息。***隐藏网址***
南怀瑾:打坐有什么好处
打坐有什么好处呢?过去西医非常批评打坐,认为打坐两腿交叠,把血管压住血液不大流通,所以发麻了。说到血管压住,你看那些劳力挑担子的,两条腿上青筋一坨一坨地鼓起来,那是因为用力过度,所以血管神经曲张受伤纠结了。打坐不会坐出腿上的筋纠结,西医不了解中国医学乃至道家气脉的道理,发麻不是血液流通受阻碍的关系,是因为气血不清,浊气没有下降。气脉慢慢走通了以后,不但腿不麻,而且两腿舒服得很。舒服到发**,因此就不愿意下座了。所谓发乐,就包括**的意思,**还是粗的。打坐为什么对人体有那么多好处?先不管修道问题,只要腿一盘,手收拢来结手印,心脏的工作就减轻了。我们这个心脏是一个帮辅,随时收缩舒张,当两腿一盘两手一收,人体四肢向外消耗放射的功能就减少了,因此心脏工作可以缓慢,所以后世修道多半采用了打坐。打坐有九十多种姿势,以盘腿坐比较好,但是也要把姿势弄清楚。现在只讲“御政之首,管括微密”的道理。我们打坐时,外形收拢起来就是管理,内心不向外面消耗了,这是打坐姿势身体“微密”的作用。打坐的姿势包括那么多的学问,所以是“微密”。这还是外形,至于内心“管括微密”的管理,就更难了…… 这个“管括微密”有什么要点呢?下面有,是真正“御政”开始的要点。身心收拢来到达“微密”,这个“微密”不是密宗这个“密”,这个时候印度的佛教佛法还没有来,这个“密”是我们本来文化里就有的。上古的圣人,尤其是孔子在《易经·系传》中说“退藏于密”,已经说清楚了。如果以《易经》中国文化道理来讲,不管佛家、儒家、道家,一切修身养性法门走的都是一个路子,就是“退藏于密”。密在什么地方?不是身上哪一个点、哪一个**道,而是密到不可知处,无始无终一念不生,这个谓之密,没有处所也没有形象。所以“密”字要研究也很多,唐宋以后佛学密宗进来,真正的大密也就是这个意思,并不是什么另外一个秘密。——《我说参同契》现在告诉大家,为何需要打坐修定。打坐盘腿修定,与明心见性没有多大关系。真的明心见性,不一定是靠打坐的,但又有绝对的关系。若想回到本来清净面目,进一步转换这个色身,就非靠打坐不可。除此之外,无第二条路可走,而且非经修持功夫不可。为什么?明知那个是自然的东西,但是这个自然的东西,被无始以来的尘埃涂蒙得太多,非清理不可。因此修各种功夫的目的,也就是先清理之后,才能见本来。——《如何修证佛法》那么我们打起坐来怎么办?只要信、受、奉、行,信你自己,信佛说的话,自性本空。所以禅宗四祖、五祖提倡金刚经是有道理的,你晓得空就好了嘛!不过不是我们去空它,它本来空——我们把腿一盘,一上座,已经空掉了,不要另外去求个空,这是捷径。
南怀瑾如何打坐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 (一)双足伽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三)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参考附图),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附带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凡在**的时候,必须使脑神经以及全身神经与肌肉放松,绝对不可有紧张状态。最好是微带笑容,因为人在笑时,神经自然会全部放松。 (二)初学**者,不可以吃过饭就打坐,以免妨碍消化。同时也不能在肚子饿时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时空气必须流通,但是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 (四)**时光线不能太暗,否则容易昏沉;光线也不能太强,否则容易紧张。 (五)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膝和后脑包裹暖和,即使热天打坐,亦不可使膝盖**。 (六)初学**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原则。 (七)初习**时多半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臀部必须加坐垫,坐垫的高矮依各人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如果坐垫太高或太矮;都会使神经紧张。至于坐垫的软硬程度也必须适中,否则引起身体的不适,则影响**的心情和效果。
南怀瑾谈打坐头出汗
南怀瑾是一位中国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他对打坐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体验。据南怀瑾所述,打坐时出汗是一种正常现象,可以理解为身体在排毒。打坐时,全身处于虚、松状态,体内浊气下沉、清气上升,清气处于优势,或冲击病灶,或疏通经络,排出汗液,即是将体内浊气、病气逐渐排空的第一阶段。此外,出汗的原因也可能是环境因素,如气温高,或者体质比较虚弱。总的来说,打坐出汗并不一定是坏事,但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环境条件来判断。如果出汗过多或者有其他不适,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者打坐教练的意见。
南怀瑾教如何打坐禅修
现在世界各地都在流行**,但是大多数人对于**的意义都没有弄清楚。**的目的主要是使身心学静,而不是学座,静是所有生命恢复本有自然规律状态。人要增强自己生命的功能,并且活的健康长寿,那么建议您来学习**。
“静”和“**”是世界上各学派各宗教的共法,从**得到定静的境界,不属于哪一家,所以是共法,另外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真正的佛法是不共法,和其他各宗各派都不一样,那是无上智慧成就的大学问。
不过**不一定就是学佛、修道,也不是一定要信仰任何宗教,**的目的是要使自己的身心达到决对的宁静。
静为什么重要呢?道家老子说过,“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这是天地间不易的原理。宇宙万物,不管哪种生物形态,它的生、发、茂、盛,都要归元到本身根本的蕴藏,就像草木一样,要有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就是恢复自己本有的静态生命,这个宇宙究竟是“恒动”还是“恒静”呢?这是最高深的哲学问题,暂时不在这里讨论。
中国的道家、儒家和佛家,各家的修养想要求得“入定”,“入定”是要进入某种程度的静的专有名称。宋代理学家主张,在静中养其端倪,认为在静中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能力。
西方宗教要礼拜、祷告,并且讲究慧思,也要很宁静的时候才能产生高超的智慧,这些都足以说明静的重要。
**的种类
您现在看到的是印度瑜伽术里的单脚站立,由南怀瑾先生示范,这种姿势和释迦牟尼佛涅槃时候的卧姿以及许多各式各样的坐姿都是**的姿势,统计起来大约有96种之多。
在这么多姿势当中,以坐姿势最容易让身心进入静的境界,现在我们要介绍的是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
毗卢遮那佛是法界体性佛,又称为“中央佛”,佛家认为宇宙万物总归一体,一切众生本性都属于一尊佛,一切佛也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七支坐法是指这种**的方式,包含有七个要点。
这种**方式采取双盘足,端容正坐的姿态,好像大家在中国庙宇里看到的端正庄严的菩萨像一样,这种坐法能让我们的身心达到静态的最高功效,乃至超越物质与精神,超越生理与心理,得到最大的宁静享受。
**前注意事项
在介绍这种坐法以前,先要说明**之前必须先注意的几个重点。
第一,**的地方该如何选择呢?很多宗派讲在**的时候要面对东方,因为按照五行来看,东方属木,是生气方,气都从这里生发上来;西方属金,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是死方;北方是完全冷冻的方位,南方又太热了,所以有些人认为打坐一定要面向东方。
另外有些宗教的人,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主张要面向西方。又有些道家的修行人,要坐北朝南,像当皇帝似的南面而王,南面是光明面,也属于生旺面。
还有些人修神通的,又认为需面对北方,北方属于不空成就佛,面对北方修法才会有效。世界上就有些对方位执著的观念。也有些国家学了中国禅宗的末流,认为打坐一定要面壁而坐,把被背对着外面,这些都是误解,执著的观念,虽然都各有理由,但是都不圆满、不究竟。
真正学**,是学“静”,而不是学“坐”,所以到处都可以**,无往而不静,无处而不静,如果被空间、方位限制,而不能静,坐得再好也没有用,因为坐的目的是“静”,静到最后得“定”,至于得了定以后又如何呢,,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所以我们学**,必须自己得定,找一个最适宜的地点,在家里、在房间里面,甚至在床铺上面,都可以,最好准备一个大的坐垫和一个小的坐垫,坐垫要柔软而平稳,并不一定要棉花垫,也可以用草做成,比如榻榻米,或者好几层地毯堆起来,但是不能像沙发一样柔软而有弹性。
在沙发上打坐,坐起来躯干是倾斜的,会妨碍生理的气血运行,还有要有盖腿的毛巾或毯子等,两个膝盖头和后颈这三点,对**特别重要,一定要准备穿的衣服,遇到气候或个人感觉气体变化的时候,就要遮盖两个膝盖头以及两个颈肩背部。
**的地方第一个要注意的是空气,假使开门窗,不能对着身体正面,更不能对着身体背面,空气需要对流,但是要在座位前方使空气左右对流,决不能够使身体正前方和正后方的空气对流,这是错的。
因为**的时候体温容易降低,所以不要直接吹风,这样会生病的。身上也一定要准备披挂的东西,就像人在睡眠中一定要盖被子一样,等到将来功夫到了某一步,就算脱光了**,在雪地里**,雪都会融化,那是以后的事,不能混为一谈。
第二,练习**还要保持光线,与其他事项。初学**的人,光线太强的地方不能坐,容易散乱,因为光线会刺激眼部神经,不得安详,脑神经也不能安静。
太暗的地方不能坐,容易昏沉而陷入睡眠状态,而且有些胆子小的还会引起恐惧感,所以光线要恰到好处。什么叫恰到好处呢?因性别、体能和年龄而有不同,要自己内醒而注意体悟的。像您现在看到的这个画面,光线就很适合初学**的人练习。
七支坐法的要点
现在我们来看看七支坐法的标准姿势,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所以南师怀瑾先生在示范动作的时候,并没有加盖衣服或毛巾。当您学**的时候,这样容易受风寒,请大家要特别注意。
1七支坐法的第一个要点是盘脚。
从梵文翻译过来叫做“跏趺”,趺是脚背、后跟,把你的背后跟叠起来,叫跏趺,中国话叫“盘脚”。
盘脚分三种姿势,双盘是正跏趺,正坐,有人会问,右脚在外面还是左脚在外面呢?这就要先量自己的腿,一般人的两条腿都不一样长短,或者差一分,或者差半寸、一寸,在双跏趺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长的那只脚在外面就舒服。
有的人不懂,这条腿长,却拼命搬另外一只腿,那是不对的。另外身体柔软功夫到家的人,两只脚掌都可以向上反过来,就向画的佛像一样。西洋人学双跏趺很容易,因为他们的腿长,就算脚掌没有翻过来,也容易做到双跏趺。
另外学跏趺坐一定要加坐垫,双跏趺更要加高一点,尤其是腿部练习得不够熟悉的人。
(南怀瑾老师设计的打坐垫)
为什么要垫坐垫呢?尾椎骨也就是最后一块坐骨下面,两边是凹进去的,空的,如果不加坐垫,平着坐着,身体整个力量就会支撑到后面去了,否则就会前倾后仰,或者左倒右斜。
这样的姿势身体不平衡,为了身体平衡,尾闾中正,督脉气通,不管双盘怎么纯熟,最好还是加一点坐垫,贴近身体正规地摆着,就会下意识去支持身体,姿势也比较自然,就中了。
另外单跏趺右脚在下,左脚在上,叫做“如意坐”;左脚在下,右脚在上,叫做“金刚坐”,名称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呢?这两条腿一交换,气脉就变了,左边属阳,右边属阴,右边在下,左边在上,负阴而抱阳;左边在下右边在上,负阳而抱阴,作用自然有所不同,这是根据易经的解释。
实际上左右两边的神经是交叉的,金刚坐和如意坐身体的气脉会有不同的作用,单盘最好的标准是足底心抵到膝弯,你做不到,下面一只脚的后跟盖不要踮起来。
如果如意坐的话,右面膝盖头放这里,左面的膝盖头刚好踮在后跟上面,身体就不正了,后跟刚好压住腿弯,也就是下面一只的腿弯,上面一只也正好在腿弯,身体就比较正。
万一初学**的人,双盘盘不起来,不妨将腿拉开,左右的幅度放宽,腿就盘起来了。如果再不行,就夹马而坐,不过后跟千万不要贴到大腿里头,否则身体姿势不正,后跟足心抵到大腿内缘,这样就平正了。
单盘盘不起来,或者盘腿盘得酥麻,而还想**的人,也可以采取其他姿势,像狮子坐、六灶坐、仙人坐、菩萨坐和跨鹤坐等等辅助姿势,跨鹤坐又分跪坐和交腿而坐两种姿势,完全看自己的需要和舒适而定。
**的时候盘两条腿有什么重要呢?非常非常重要!人和动物不同,人的顶天立地就靠这两条腿支柱,所以这两条腿是气脉、气血和神经总汇聚的地方,尤其是臀部,关系很大,拿血脉来讲,是血库的支柱。
“精从足底生”,人的生命力由生到死,从两条腿就可以看出来。胎儿在母体里,腿是交叉盘着的,胎儿就是靠两条腿盘曲,才成长得快,因而生下来,还在玩两条腿,躺在床上净蹬脚,越长大了腿就慢慢少动了。
我们看小孩子,手还不大拿得动东西,可是一天到晚跑,到了十几岁,到处玩、运动,青年人也喜欢东跑西跑。中年人就不不行了,坐的时候,腿要翘起来才舒服。
再老一点,翘起来还不够,一定要跷起来才舒服,这时候两条腿差不多已经死亡了,可见人的一生,两条腿是重要,如此也可看到盘腿护腿下行神经的重要。
2七支坐法第二个要点在背脊。
人老了背就驮了,一般人两肩都是不平的,背脊骨也很容易弯,背脊骨一个一个骨节必须使它兜紧,但并不需要挺腰,而且我们的背脊骨有个弧形的线条,并不是直竖的,在腰部这里弯进去,到了臀部翘起来,背上也有点弧度,所以真要端正得像古人讲的“背脊竖立如铜钱”。
尤其现在有一帮学密宗,或者日本学禅的,坐起来要勉强挺胸,把背也勉强挺直,这就犯了最大的错误,不但身体保养不好,还会出毛病。要顺其自然,等功夫到了,自然会挺直,自然就调理正直才好。
此外有些人从小习惯养成背脊骨比一般人都弯,身体是弯曲的,勉强完全正坐,不但对健康没有好处,还会出毛病,最好顺其自然,稍加注意,比较端正就可以了。
如果长期的自己慢慢体会纠正,**坐好,体型会慢慢校正过来。大家要注意,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体型是否正直都没有丝毫感觉,注意力等于死了一半。
总之,初学**要记住一个原则,背脊骨保持生理自然姿势的直,不一定要像筷子、笔杆那样的直,背脊并不是筷子、笔杆,所以体型不好的人,在初学**的时候,要先学自然坐正,不要硬挺直而挺坏了。
那将来姿势坐对了,气机发动了时候,自然会突然挺起来,比塑起来的菩萨还要正,这是自然的,而不是有意的。
背脊骨竖立这个姿势,尤其同坐垫的姿势关系很大,所以必须要把背脊骨端正,但是不要硬把它挺直,要合乎自然法则,尤其是腰鼓这里,我们身体的骨架子,从后面胸腔的肋骨,一直下来到骨盘这里,只有一个背脊骨,这个支柱是空的。
假如故意挺胸,这个支柱可没有力量,而且这两边的内脏包括肠子、肾脏等,故意挺直反而伤了腰,等到腰的气满了,背脊骨自然会挺得很好,所以要求身体坐直,只要从尾椎骨上来到一半,也就是夹肌这里,这些骨节一个一个地都对得很正,这就算直,不要故意挺直。
有些人学佛打坐,胸腔张开,两个肩膀拉开,把背脊骨和腰拉得直直的,这是气功运动,和**没有关系,而且背脊骨往往因此受伤,尤其是腰椎骨这里,一定受伤。
所以背脊骨坐直,是要先把骨架子坐好,等于练拳打桩一样,所讲的部位到颈椎骨为止,也就是到后颈这里,比较鼓出来的骨头为止,和督脉的观念是联系的。
道家的术语,背上的气脉叫做督脉,督脉是沿着背脊骨里面的气脉,气脉和骨节是两回事,在佛法里,骨头属于地大,气脉即不是地大,也不是火大、水大、风大,在唯识学叫做净色根,那是脉的作用。
3第三个要点是肩膀。
一般人打坐,肩膀往往都不对,有些图画所画的佛像,肩膀部位也不对,尤其东方人喜欢把两个肩膀向前方挝下来,这样一挝,肺部两边的肋骨就闭拢了,这是很严重的错误。
有些中国画最喜欢这样画,看起来叫做老僧入定,其实在生理上是违反自然的,因为这样一来,沿背脊骨的五脏六腑统统被压迫,这就不对了。
所以肩膀一定要拉得平,两边肩膀同背脊骨要平整得要像个十字架一样,就像这样,轻轻拉平了两只手能放拢来结成一个圆圈,换句话说,肩膀不能向前面挝,也不能向后面拉,只要平整,然后把它松开,这些都要自己注意调整。
4第四个要点是手结定印。
七支坐法的定印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放在肚脐下面,丹田这里,也就是耻骨这里,有些学密宗的人,还特别端高,那是练武功架势,对**有妨碍的。
要把手收好,刚好放在胯骨中间,甚至在丹田下一点,两个大拇指相对,轻轻抵到就行了,如果手指拄得很用力,那就变成练气功了,违反**原则。
有人右手在下面,左手在上面,叫做弥陀印,这个是差别名称,同两脚的原理一样,左阳右阴,属于气脉问题,手印的姿势很多,不止这两个手印,暂时不加以讨论。
但是法身佛的成就,毗卢遮那佛的手印就是这个大三昧印。结手印要注意,有些人上身很短,两只手长,叫他接这个手印很苦,不知道把手放在哪里才好。
有些人左右手长短不一样,手印也就有偏差了,像这种情形就要注意了,可以找东西或毛巾垫在手下,至于手长的人,宜结金刚拳印,放在膝盖头上,或者用道家所谓的五心朝天方式,也就是手心、脚心、头顶心向上,仰着也可以,但是效果就不如大三昧印了。
但是各有各的作用,比如夏天天气热,不妨把拳放开,这样结的印叫做“说法印”,冬天的时候就可以把手合龙,气也比较容易归元,有的时候**会碰到一些境界,心中感到畏惧就可以结金刚印了。
手印有很多种,比如道家有一种手印叫做掐子午,五指相错,掐在子午的位置,一贯道也用这种手印,同时这也是佛家的手印,北方不空如来的另一种手印,道理是阴阳交齐。
介绍到这里,也许有的人会问,为什么跏趺坐法一定要两腿夹**盘,手结定印呢?因为人体以背脊骨为中心,背脊骨上来有中枢神经,督脉系统,全身的血管神经,是左右交叉,我们的生命能量天天都放射出去,向外走。
现在科学仪器已经可以照出人体的光,这个光能也是左右一叉向外辐射出去,所以打坐的姿势是两边合拢起来,像一朵花一样。
自己本身的电能、光能循环交流,所以坐着和站着的光绝对两样,七支坐法的姿势一摆,所有的电能、光能自己收回,而自己本身左阳右阴,阴阳**,自己交,所以我们对七支坐法的姿势一定要研究好。
5第五个要点,头要正。
头太低,变成这样,就不对了,头太仰变成这样也不对了,所以头一定要摆正。
现在教大家一种调整姿势的方法,就是坐下去把身体趴着,完全趴平,这样背脊骨就拉平了,然后以背脊骨为中心,慢慢地起来,背脊骨就摆正了。
姿势坐好了松下去,然后把脑袋勾下去,对准颌骨,勾得很紧,然后沿着颈骨立正起来,这样头就摆正了。
尽管调正了,到了坐得不舒服的时候,又会慢慢歪过来,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人体多半都不是完全正的,所以身体要坐得标准,就看头。
头摆的正对颈部,尤其颈部这两根静脉管最重要,心脏把血液送到脑部,就是通过这两根动脉管,血压高或者思想多,生气的时候,这两根动脉管会暴出来,所以打坐一定要把颈部摆好,轻轻压住两根动脉管,怎么样才叫压住呢?
用刚才我介绍的方法,把头摆正,它自然就压住了,这样血液输送到脑部的力量,就缓慢下来,心脏负担也减轻了,打坐姿势对了,轻松了,自然就慈悲喜舍,面带喜气,那是自然的,不是装的。
6第六个要点是舌抵上颚。
现代医学主张有胃病的人,多咽口水,道家则吃自己的口水叫做“玉液还丹”,更高明的是打坐坐好了,头顶会感到清凉,咽喉就有甜的口水,甘露水出来,细细咽下去走咽喉到胃,通丹田,这叫做“津液还丹”,不但可以治胃病,还可以调和荷尔蒙。
按照中国古代医学的划分,人体背上是督脉,督脉上来由舌头抵到上颚,也就是嘴巴张开,上颚有个*道,从这里通到前脑,叫上颚阕*道。
(舌抵上腭)
如果打坐坐到入定的时候,气住脉停,舌头就会立起来,接住两个鼻孔里面的上咽喉,这时候,呼吸就不靠鼻子,而靠脑呼吸,缓慢出入,这样身体是个完整的生命,比婴儿还要完整。
人老了舌头会向外伸,白痴也是这样,这是自律神经失调。修道人口水都是向内吸的,因为口水是很好的液体,也是荷尔蒙,如果打坐坐得好,自己会闻到身体里的液体都是香的,这是功夫做得好,真正究竟了,身体整个都转变过来。
所以大家试试看,舌头用力缩回,身体会感到特别充实。将来**坐好了,舌头自己向上顶,这里的气脉就圆满了,这是正入定的大圆满。
所以我们看气脉通的人下颚必定圆满,舌顶上颚就有这个作用,接到脑下体荷尔蒙的下降,再接到甲状腺的荷尔蒙。
7第七个要点是眼神半开半闭。
按照古代规定,眼睛要像初生婴儿的眼睛,只有一条缝,在道家叫做“含光涡漠”,含光包括外光及内光,乃至自己的神光,不外露,打坐到某一个境界,自然就充满了,眼睛闭也闭不住,就会含光涡漠,可是也不是张开。
你看画的菩萨像,就是含光涡漠,可以看到一点眼珠子,这是正像。不过现代人的眼睛用得多,初学**最好还是闭上眼睛,可是眼珠子还是要正,不要掉下来,你试试看,把眼睛闭上,眼珠向下挂,就变成昏沉境界了。
眼睛张开,就容易变成散乱境界,所以最好是眼睛闭着,眼珠子还是正的,静静地定住。关于眼珠的道理很多,不要左右分开,也不要斗鸡眼,更不要凝视,要很静。
以上是七支坐法的要点,最重要的是脚、背、肩,手、头、舌、眼。
这几个重点部位的姿势都坐好了,脸上肌肉放松,怎么放松呢?要面带微笑,但是不是笑,而是由嘴角开始,让脸上的肌肉松开,尤其中国人始终脸上肌肉不松,容易绷紧面孔,这种神经和细胞都很紧张,脸部神经松开,前后脑神经跟着松开,才宁静得下来,希望大家都能养成习惯,使每一位学习**的人,都有一张慈悲喜乐的面孔。
在**下坐以后,让我们掌心相对,两只手掌互相揉搓,使掌心发热,在脸上由下往上,按摩几下,从太阳*绕过耳后,重复的做。同时由中指沿着眼窝按摩,接着揉搓鼻翼,按摩到舒服为止。
接着是放松双腿,适当地按摩、敲击大腿和小腿,接着两脚伸直,脚尖内拗,两脚转圆圈,两脚脚跟靠打,疏松两脚关节之后,人稍微向外靠,并以手肘的另一支撑,双脚弯曲,两脚脚跟轮流拉直,往外蹬出,这些动作可以帮助血液循环,使我们打坐之后不至于受到风寒。
更多文章:

王广成健身操十二套(王广成广场舞今夜舞起来是左手开始还是右手开始)
2024年11月8日 08:22

40岁了每天早上还是一柱擎天(34周岁男每天早上一柱擎天的不多吧)
2025年9月29日 22:37

私人健身教练给男士压腿(网友:心疼教练的眼睛,健身房到底发生了啥事)
2024年7月24日 10:17

增肌粉和蛋白质粉区别(增肌粉和蛋白粉,有什么区别!哪个更贵!)
2024年3月5日 06:05

小型健身房图片 实拍(你知道国外、国内的健身房是怎么样的吗)
2024年7月23日 11:11

每天跑步机35分钟可以减肥吗(每天在跑步机上跑35分钟 这样坚持下去对人有多少好处 身材会变好吗 会变的年轻吗)
2025年9月28日 14:38

apex怎么原地滑铲跳 apex原地滑铲跳教学?Apex英雄如何原地滑铲跳 原地滑铲跳技巧分享
2025年4月14日 10:30

c罗做仰卧起坐视频(据说C罗每天能做1000个仰卧起坐,他是怎么做)
2024年3月13日 10:40

全国考证官网是哪个?51考证网的证书是真的吗说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颁发的可以用吗
2024年5月14日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