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路网的布置形式(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本文目录
-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 道路网规划的路网形式
- 居住区内道路的设置规定
- 城市道路网形式有哪几种
- 居住区道路的设计原则
- 居住小区道路及铺装的设计
- “人车分行”交通组织及路网布局的空间基本形式和布局原则
- 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的特点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一般有三种 ①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由几个小区组成居住区。 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不仅能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而且还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路密度。 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根据我国各地的调查,通常民,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为10000~15000人,用地为15~30hm2。 ②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即由若干个组团形成居住区。 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住宅组团相当于一个居民小组的规模,一般为300~800户,1000~3000人。住宅组团内一般应设有居民小组办公室、卫生站、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或代销店)、托儿所、儿童或成年人活动休息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停车场库等,这些项目和内容基本为本组团居民服务。 ③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即居住区由若干个组团形成的若干个小区组成。 当然,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方式也会相应地变化。常见的是居住区规模从小到大,内容由简到繁,质量由低级到高级。
道路网规划的路网形式
城市道路网的形成和发展都与该城市政治、经济、生产、生活的发展史有关。中国各大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和建设有悠久的历史,如著名的六大古城: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均有详尽的规划。北京远在22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燕国迁都于此,金、元、明、清均在此建都。从元代起,全城以紫禁城(即故宫)居中,贯穿南北的中轴线,长达8公里。城内外形成了完整的道路系统,大都采用轴线对称的方格网式,也称棋盘式,东西南北方向明确,并配合有很好的排水和绿化。这种城市道路网的规划设计传统手法,一直沿用到近代,成为中国道路网规划的一种典型图式,如北京、西安等城市道路网。方格网式的优点是街坊整齐,便于布置建筑,也易于识别方向,交通组织简便,不会形成复杂交叉口,不会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缺点是对每两点间的交通必须绕行一定的路程,地形起伏复杂时难以适用,交叉口多,影响行车通畅。一些沿河沿海的城市顺应地形,往往形成了不规则的棋盘式道路网。世界各国城市道路网的发展均与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集中、交通运输量和交通工具的发展有关。根据自然条件和交通组织选取路网结构形式,以及决定干道、环道、放射道路和联络道路的配备与衔接。放射环式已为目前世界各大城市所采用,如莫斯科、巴黎、柏林及北京郊区等的道路网均是。优点是市中心与郊区和各区间有短捷的交通联系。干道与次要道路分工明确。缺点是道路交叉多成锐角,有多条道路交于一点,增加组织管理交通的困难,街坊形状不规则,影响建筑布置。此外,还有自由式和混合式。自由式随河流、海岸依地形形成,如中国青岛市道路网。混合式是几种形式混合使用,如美国华盛顿市道路网。
居住区内道路的设置规定
(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0,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4)居住区内活动中心,应设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大于2.5m,纵坡不大于2.5%。(5)在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在尽端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用地有条件时,最好按不同的回车方式安排相应规模的回车场。(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7)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本文介绍了关于“居住区内道路的设置规定”的内容。欢迎**中达咨询,查询更多相关信息。***隐藏网址***
城市道路网形式有哪几种
城市道路网 城市道路网 urban road network 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适当的形式组成的网络结构。 城市道路网的格局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现状条件和当地建设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交通及其他各种要求而形成的。因此,没有什么统一的格局,实际工作中更不能机械套用某一种形式,而必须格局各地的具体条件,按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组织。按已形成的城市道路网格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1、方格式 又称棋盘式。其优点是设计简单,房屋朝向易于处理,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城市交通拥挤。 2、放射式 其特点是城市有明显的市中心或广场,各条街道均通向这里。单纯的放射式只有在小城镇才能适用,因为从城市的任一点到另一点,都要绕经中心。 3、环形放射式 既保持放射街道,又加上与市中心成同心圆的环状街道,以避免单纯放射式的缺点。 4、方格----环形----放射混合式 其特点是城市主体地区采用方格式布局,以外设方形或多边形环路,加放射对角线式直通道路。 5、自由式 这种城市道路网没有一定的格式。这是由于城镇地区所处地形复杂,考虑了道路功能,又结合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加以组织而形成的道路网形式。其缺点为占地多,城市内任何两点间道路的非直线系数都较大。
居住区道路的设计原则
1、道路——通而不畅的原则2、分清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及宅旁小道的等级关系3、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人车分流,车行道与步行道各成系统4、在道路形式上有:内环式、环通式、半环式、尽端式、混合式几种.
居住小区道路及铺装的设计
居住小区道路及铺装的设计
居住区环境给予居民人文、艺术、科技、历史等多方面的信息,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综合的社会形态。下面是我整理的居住小区道路及铺装的设计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
它直接影响着小区居民出行的方便和安全。应根据居住小区地形、气候、用的规模、人口规划、用地周围的交通条件、居民出行方式以及交通设施发展水平等因素,规划设计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小区的内外联系道路应安全便捷,既要避免往返迂回和外部车辆及行人的穿行,也要避免对穿的路网布局。
道路的布置应分级设置,以满足居住小区不同的交通功能要求,形成安全、安静的交通系统和居住环境。
满足居民日常出行以及区内商店货车、消防车、救护车、搬家车、垃圾车和市政工程车辆通行的要求,并考虑居民小汽车通行需要。
小区道路布置还应满足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在旧城改建区,道路网规划应综合考虑原有地上地下建筑及市政条件和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小区内道路网的规划设计应有利于区内各种设施的合理安排,并为建筑物、公共绿地等的布置及创造有特色的环境空间提供有利的条件。
另外,小区内道路的布置应有利于寻访、识别街道命名编号及编排楼门号码。
2 居住小区路面铺装的.设计
铺装作为空间界面的一个方面而存在着,像室内设计时必然要把地板设计作为整个设计方案中的一部分统一考虑一样,居住区路面铺装,由于它自始至终的伴随着居民,影响着居住区环境空间的景观效果,成为整个空间画面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进行居住小区路面铺装设计时,应注意铺装的质感、铺装的颜色、铺装的图案以及铺装的材料等几个方面。
路面铺装材料的选择要特别注意质感与其周围的环境的调和。质感调和的方法,要考虑同一调和、相似调和及对比调和。
路面铺装的色彩必须是沉着的。色彩的选择应能为大多数人所共同接受。它们应稳重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路面夏季光线柔和,不反光刺眼。冬季又较普通混凝土路面感觉温暖。路面铺装的色彩必须与环境统一,或宁静、清洁、**,或热烈、活泼、舒适,或粗糙、野趣、自然。
在绿地中,路面以它多种多样的形态、纹样来衬托、美化环境,增加园林的景色。纹样则起装饰路面的作用。铺装纹常因场所的不同而各有变化。讲究路面的纹样、材料与景区的意境相结合,起加深意境的作用。
3 居住小区建筑小品的设计
居住小区建筑景观设计是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的一部分,是形成居住区面貌和特点的重要因素。建筑小品功能简明,造型新颖别致,带有意境与特色,具有组合空间、美化环境、方便居民生活、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等作用。另外,建筑小品的造价底、见效快,对居住环境起到点缀、陪衬、填白等强化景观的辅助作用,所以也愈来愈受到重视,成为环境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筑小品的设置是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也是构成环境的一部分。建筑景观的设置是环境艺术的组成要素。环境艺术是自然环境与人工艺术创造的结合,它不同与纯艺术。建筑小品的设计要根据居住建筑的形式、风格,居住环境的特色,居民的文化层次与爱好,空间的特性、色彩、尺度,以及当地的民俗习惯等,选用适合的材料。建筑小品的形式与内容要与环境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成为有机的整体。
;“人车分行”交通组织及路网布局的空间基本形式和布局原则
居住区路网布局规划应在居住区交通组织规划的基础上,采用适合于相应交通组织方式的路网形式,并遵循以下原则:1.顺而不穿,保持居住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和舒适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保证居住区交通安全、环境安静以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3.因地制宜,使居住区的路网布局合理、建设经济4.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5.构筑方便、系统、丰富、整体的居住区交通、空间和景观网络6.避免影响城市交通(1)住宅的支路应做尽端式,使车辆不能任意穿行。(2)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有两个不同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3)居住区内主要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处,而且还应考虑通视条件,其交角不宜小于75°。(4)居住区公建中心,应专门考虑为残疾人设置的无障碍通道。(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应长于120米,并在端头设大于120米×120米的回车场地。
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的特点
1人车分流式道路布局 人车分流式的道路布局主要是适应区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等交通流量大的情况. 优点:把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分离.实行分流行驶,各走其道,互不干涉.保证的行人的安全性,保证了交通的通畅性. 缺点:道路占地面积相对大,浪费用地.投资大.一般是三块板的道路断面形式.居住区内使用得不是很多.除非人流车流很多的主要区内干道. 2混合式道路布局 混合式道路布局主要适应于区来人流,车流相对较少,或者是处于错开的高峰期的轻情下使用. 优点:道路占地面积小,用地节约,资金投入少.道路横断面简单实用.是居住区内主要采用的道路布局方式.(如果是居住区内特别的设计.可在此道路基础上再设计一条纯人行走的步行道) 缺点:机非混行,人车混行,安全系数低.高峰期容易造成交通拥挤.不易管制. PS: 我都是用自己的话语组织回答的.以前的道路交通考试和居住区原理考试也多次考过这类题目,题目本身就很简单.个人觉得很完整了.
更多文章:

下半身酸痛怎么缓解(双腿下肢痛,坐起都痛,站着走路好点,是怎么回事)
2025年6月25日 14:30

仰卧飞鸟主要刺激胸大肌的边缘还是中部(关于胸大肌的训练方式 关于胸大肌的训练方式是什么)
2024年10月3日 18:16

弹簧长期处于被拉伸状态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拉伸弹簧的使用方法
2025年2月24日 15:21

晚上开车又疼又叫的声音欢迎您(开车时汽车会发出“滴滴”的声音,停车时却没有,这是怎么回事)
2025年6月11日 20:00

健美创研红石榴隔离防护喷雾(红石榴隔离防护喷雾冬天可以用吗)
2024年7月21日 18:05

培训机构如何通知停课?2022年11月北京大兴培训机构停课了吗
2024年4月4日 22:00

白银越野赛幸存者(白银越野赛救下6人的牧羊人,到底有何背景)
2024年1月18日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