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训练基本手位有几个(芭蕾舞的基本手位有几个)
本文目录
芭蕾舞的基本手位有几个
芭蕾舞的基本手位有几个
舞蹈教学是全方位的,技术技巧性非常重要,舞蹈动作的教学与舞蹈专业的其他课程的教学密切相关。下面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芭蕾舞的基本手位有几个,喜欢的可以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芭蕾舞的基本手位
一位:双手自然垂直,肘部略弯,放这大腿跨前,离约一个拳头,双手尽量作圆;
二位:双手起份之胸前第三个扣子处;
三位:双手起份之头顶;
四位:一只手从头顶顺下来到胸前第三个扣子处;
五位:胸前的手打开之旁边,动作成顺风起式;
六位:另一个手自头顶下来到胸前第三个扣子处;
七位:胸前手打开之旁边,两手均在旁边;
拓展阅读:
芭蕾(Ballet)是一门表演细腻、技艺精湛、魅力无穷、使人心旷神怡的艺术。它那优雅的舞姿、轻盈的跳跃以及富有韵味的脚尖旋转常常把人带入梦幻般的艺术境界,它的高雅与美妙堪称人类文明进步的精华,被奉为“舞蹈皇冠上的明珠”。
芭蕾(Ballet)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兴盛于法国,鼎盛于俄国,之后从俄国走向全世界。在500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芭蕾先后经历了五大时期:早期芭蕾时期(启蒙主义时期)、浪漫芭蕾时期、古典芭蕾时期、现代芭蕾时期,最后是当代芭蕾时期。几百年来,芭蕾以他无穷的魅力、顽强的生命力活跃在世界舞坛。
芭蕾在发展之初是没有脚尖技术的,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较长、复杂的发展阶段之后,知道19世纪20年代,矫健的精湛技艺才获得了重大的发展,而今天的芭蕾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后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趋于完美的、世界上没有任何训练人体可以取代的教学体系,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世界公认的六大芭蕾学派: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俄罗斯学派、丹麦学派、英国学派和美国学派,这六大学派都有共同的审美特征及外形特征,不过,它们又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思想、风格特点和训练细节,如,在风格上意大利学派简劲,法兰西学派妩媚,俄罗斯学派豪放,丹麦学派轻盈,英国学派细腻,美国学派现代。对于中国来讲“芭蕾”是舶来品,对中国芭蕾影响最深的是俄罗斯学派,从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世界其他国家和其他学派的芭蕾开始进入我国,为我国芭蕾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芭蕾在经过了几百年历史的发展和考验后,一比人们公认为一门课科学的、系统的艺术瑰宝,作为舞蹈艺术的种类之一,在社会教育的活动中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业人才;二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
芭蕾基训课是舞蹈教学中的一门主课,它决定学生和演员的舞蹈基本技术素养。
作为一门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高雅艺术,芭蕾保留着古希腊、古罗马那种对上天及日月的敬仰,追求独立的人格、向往自由、崇尚运动及健美的体格。西方芭蕾艺术的体态表现出的审美特征与东方舞蹈截然不同,它要求舞者修长的形体线条、要求腿脚的外开并要求动作中四肢有延伸的感觉,在舞蹈表演中不但有脚尖站立、腾空大跳、向上托举等高贵、典雅的舞姿,所有的动作力图摆脱地球的引力、极力向空间升腾等等,是芭蕾艺术呈现出自信、张扬、高贵与支配一切的强烈人文精神。芭蕾的轻盈飘逸、热情奔放的美学标准体现了西欧这种向上升腾、超越自我的艺术形态。
在芭蕾的发源地——意大利,早期的芭蕾不同于建筑、美术这些传统的艺术,它更倾向于一种贵族的生活时尚,当时的芭蕾舞蹈演出也仅仅是各国君主炫耀自己的权利和财富的工具。
意大利的芭蕾富丽、高雅、动作力度较强,它的特点是:
1、舞姿优雅与和谐,动作过程简洁、干净、准确;
2、技术娴熟、风格严谨;
3、演员肌肉十分有力量;
4、追求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动作与技巧速度快、线条清晰、棱角分明;
5、小跳动作快速、灵巧,十分独特;
6、旋转技术高超,并且花样独特、繁多。
法国是宫廷古典主义芭蕾和浪漫主义芭蕾的起源和中心,芭蕾曾一度繁荣。1581年由路易十四王后亲自上演的《皇后喜剧芭蕾》是世界芭蕾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芭蕾舞剧。并且,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执政期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芭蕾舞蹈学校;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套芭蕾奠基性的、规范教材并沿用至今,这套教材的历史作用为芭蕾这门学科的研究工作开辟了康庄道路。
在法国,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对芭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芭蕾充满着革新思想,反对把芭蕾视为仅供贵族消遣的娱乐方式,提倡芭蕾要反映现实,表现生活,要富有社会内容和教育意义,于是,“情节芭蕾”在法国产生。在法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足的资金保障下,法国的芭蕾从文艺复兴开始到19世纪下半叶一直处于欧洲芭蕾的中心地位,19世纪末浪漫主义芭蕾衰落,法国的芭蕾艺术一蹶不振,芭蕾的中心由法国转入俄罗斯。直至20世纪初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在巴黎的成功演出,才又使得法国各地的芭蕾演出活动开始复苏,有一次促进了法国芭蕾艺术的发展。
法国的芭蕾气质高贵、强调动作的雅致,具有五大特点:1、舞姿华丽优雅、动作轻盈纤细;2、手形美丽柔和、技术高超潇洒;3、舞艺高超、擅长戏剧表演;4、以文雅、流畅、轻盈、细腻著称;5、讲究舞蹈艺术感、以妩媚闻名于世。
尽管俄罗斯人不是芭蕾的原创者,但他们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这一艺术形式,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借鉴俄罗斯芭蕾的模式。俄罗斯的舞蹈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专制制度下对现实主义的追求、不屈不挠地俄罗斯精神。
俄国的芭蕾注重戏剧**节,舞蹈动作大气而刚毅,具有以下五大特点:1、发扬俄罗斯式的平稳、优美和动作自由、宽广的风格;2、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思想和深刻的内涵,对情感的表达极为真诚;3、戏剧性很强,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艺术风格热情、豪放;4、动作质朴、适度、柔和;5、演员技术全面、能力强,擅长各种大的跳跃和复杂急速的旋转。
丹麦芭蕾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风格的形成与丹麦独特的’文化氛围、独特的欧陆地域风情、浪漫的安徒生童话等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丹麦芭蕾自1559年问世以来,在法国宫廷芭蕾的影响下,经历了几个朝代后,于费德列三世时期达到了顶峰。在丹麦,芭蕾艺术即受到群众的喜爱,又得到政府的有力赞助,从而使它成为了世界古典芭蕾的六大学派之一。
丹麦的芭蕾注重动作的轻盈、演员脚底下的功夫极为细致而灵敏,具有四大特点:
1、动作中十分注重身体的稳定和四肢的协调;2
、完美灵活的脚下动作使男演员舞姿优雅、女演员动作轻盈;
3、舞剧创作中将古典芭蕾、浪漫芭蕾和丹麦民间舞蹈相结合;
4、在训练中十分注重对跳跃和击打技术的练习,其弹跳十分轻巧,创造了一种流畅而又轻巧的风格。
芭蕾正式进入英国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正是俄罗斯芭蕾的黄金时期,在俄罗斯演员巴甫洛夫和佳吉列夫的影响下,英国人对芭蕾舞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建立了大型的舞蹈团体,并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芭蕾走向成熟并在国际上被普遍承认和广泛传播。站在这样一个高起点上,再加上英国具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以及别具特色的英国神话故事,为芭蕾在英国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并且当时有相当一批才华横溢、富有创造性的编导,以上诸多原因是英国芭蕾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
英国的芭蕾精致、细密、动作流畅,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脚部动作灵活,手臂动作柔和;
2、注重舞姿的线条和舞蹈技术的质量;
3、动作非常优美、规范、细腻;
4、女演员舞蹈艺术感觉非常好,男演员“直立”很好,旋转十分漂亮。在世界芭蕾舞界英国学派可以说是独具特色、演技高超、自成一派。
由于法国大革命,一些著名的法国演员为了躲避战乱来到美国,从1820年之后,在美国的舞台上出现了足尖舞,自此,芭蕾舞开始在美国扎根。而美国公众真正认识芭蕾是从1912年巴甫洛娃访问纽约开始的,自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芭蕾舞进入了一个硕果累累的黄金时代,并逐渐成为芭蕾大国之一,形成那个了世界公认的美国芭蕾学派。
美国的芭蕾起步较晚,是芭蕾的后起之秀,它富于创新、形式多样、动作敏捷、灵活、富有生气,其特点有以下五点:
1、作品及动作具有独特的生命活力很清新爽快的风格;
2、注重女演员的中心地位,女主角一般都经过精心挑选,体型很瘦、腿和脖子纤长,经过训练以后,可以完成快速的旋转和完美而刚劲有力的腿部动作;
3、具有显著的“交响芭蕾”特色,舞剧创作中,编导巴兰钦以自身高深的音乐修养,融入了美国的乡土音乐,使美国芭蕾学派的舞剧具有显著的“交响芭蕾”特色;
4、以“速度”和“稳定”著称;5、据有典型的现代风格。
学芭蕾舞蹈的基本条件及技巧
在国人眼中,芭蕾舞是个洋东西,它在中国萌芽于19世纪,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由于战乱不断,这“东西”就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中。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芭蕾舞才正式**中国普通百姓的视野,并逐步有所发展。
笔者从事芭蕾舞的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儿年了,在教学期间,通过自身的学习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得了不少经验和体会,特别是对学生在技巧的训练上有些许认识。芭蕾舞的技巧主要分为三大类:跳、转、控制。转在芭蕾舞表演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此,我想谈谈在芭蕾舞教学中对“转”的儿点认识
首先是基本功的练习。对于任何一位学习舞蹈的人来说,基本功和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又由于每个人自身条件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一样、接触的多少不等,所以学习进度也就有快有慢了。怎样才能使一个舞者、演员把技巧训练得更好呢?这就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
我们不管在芭蕾舞、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还是当代舞中都能看到不同的旋转—二位转、跨腿转、挥鞭转、旁腿转、平转、吸腿转、阿提求转等。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去看他(她)转了几圈,如果我们以专业的眼光来看的话,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是评判一个舞者旋转技术水平高低的核心标准之一。数量的多少就不用说了,那么什么是质量呢?那就是说在旋转的过程中,舞姿是否规范、空间的定位是否标准、停止时是否稳定、结尾时是否有固定的姿态等等。就拿《夭鹅湖》中《黑天鹅双人舞》的三十二个“挥鞭转”来说吧,如果没有规范的舞姿、空间的定位、停转时的稳定和结束时的舞姿以及旋转的数量,怎么能引起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呢?
我们在训练中往往只注重“圈”的数量,而把结尾时的固定舞姿忽视了,如果把这个“圈”放在舞蹈作品中,那它又怎么能“天衣无缝”地去接下一个动作呢?舞蹈讲究“美”。讲究流畅感和连贯性(按照中外传统舞蹈的路子,编舞家和观众都习惯要求舞者动作的线条和舞台调度的线条畅若流水)。如果转完了不能更好地去接下个动作,那么这个“圈”在整个舞蹈中还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要想把“旋转”练好,还需要注意训练以下几个方面:
一、半脚尖的“立”是旋转中最主要的一点。只有把脚尖立到最大限度,这样脚与地面的接触面才会减小,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同一质量的物体,只有接触面小了,摩擦力才会变小。摩擦力小了,才能够用很小的劲,转得更快、转得“圈”更多。如若不然,我们用全脚掌去转“二位转”,想转个八九圈那简直比登天还难。从舞蹈上讲,用力一大就会从面部表现出来,舞蹈讲究的是美。在完成动作之前和之中,不应表现出任何不安来,而应给人一种轻松感和自如感以及一气呵成的整体感和舒适感。再说如果把一切力量都放在这个“圈”上,那么跳完一部作品又要费多大劲呢?怎么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表现作品中的人物思想感情呢?
二、膝盖腰背脊如果不直立,胸是扣着的,那么想转好也是很难的。例如在“二位转”、“旁腿转”中,如果主力腿不直,腰背脊和胸不挺,那么力量就会被分解。也是不可能转好转多的。如果膝盖不绷直,特别是在芭蕾舞中,那就葬送了芭蕾的那种挺而苍劲的美感了。
三、在起法儿时,“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没有好的蹲,就没有好的跳”。其实我们也可以说“没有好的蹲,也就不会有好的转”。只有我们把蹲做好,才能有更好的“立”。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有:兰花掌、兰花指、拳彩等。
兰花掌:大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口自然与手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3指拢,指尖上翘的形态。
兰花指:大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状,同时,食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为兰花指。
拳彩:拇指与食指相搭贴,食指与其余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古典舞中的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翻身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独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为轴,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的翻转。动作自始至终贯穿着拧、俯和旁提的形态。
古典舞手型的重要性:
在手指的微身体语言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的各个流派基本上是在追求舞蹈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每个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上都会发生延展的多元变化,以求得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在审美层面的重要表意功能。
我们还会发现,中国古典舞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质的手形,或许是长时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所影响而形成的。在其它舞种的研究上很少见到“手舞”这个概念,很多舞蹈理论从表演、训练、美学等方面入手,但是从一个舞种的“微身体语言”介入进行手舞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
中国古典舞中,手舞的呈现方式可以说是具有一定规律的,虽然多元,但不是无律可寻。中国古典舞以身韵流派为代表,拥有自己一整套训练体系,更拥有自己的舞台呈现模式。
芭蕾手位脚位基本功介绍带图片!
芭蕾五个基本脚位:
一位脚:基本站姿站好,双脚脚跟并拢,脚尖呈一字形打开,并与肩平行。
二位脚:在一位脚的基础上,双脚直线向两旁打开,两脚之间相距一只脚的距离,重心在两脚中间。
三位脚:在二位脚的基础上,一只脚的脚后跟与另一只脚的脚心靠拢,保持外开的状态,略像古典舞的丁字步。
四位脚:以一只脚为定点,站好一位脚的姿态,两脚前后打开,前脚的脚后跟与后脚的脚尖相对,两脚形成“二字”的平行状,两只脚的前后距离大约为一只脚掌竖着的距离。
五位脚:在四位脚的基础上,以后脚为定点,前脚向后脚靠拢并收紧,重心在两腿的中间。
芭蕾七个基本手位:
一位手:手自然下垂,胳膊肘和手腕处稍圆一些。手臂与手成椭圆形,放在身体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对,并留有一拳的距离。双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圆;
二位手:手保持椭圆型,抬到横隔膜的高度。(上半身的中部,腰以上,胸以下的位置)但在动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胳膊肘和手指这两个支撑点的稳定。双手在旁侧伸,在视线范围内,手心向内;
三位手:双手上举在头上方的视线内;
四位手:在三位手的基础上左手不动,右手切回到二位,组成四位。它已是舞姿了。
五位手:在四位手的基础上左手不动,右手保持弯度成椭圆形。
六位手:在五位手的基础上右手不动,左手从三位手切回到二位,组成六位,形成舞姿。
七位手:在六位手的基础上右手不动,左手打开到旁边,双手相同地放在身体的两边。
起源: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
芭蕾舞ballet一词,源于古拉丁语ballo。最初,这个词只表示跳舞,或当众表演舞蹈,并不具有剧场演出的含义。
扩展资料
芭蕾舞形式:
1、一种舞台舞蹈形式,即欧洲古典舞蹈,通称芭蕾舞。这是在欧洲各地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欧洲传统舞蹈艺术。
19世纪以后,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鞋用脚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
2、舞剧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用以表现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的戏剧艺术,称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剧)。
20世纪出现了现代舞以后,以现代舞结合古典舞蹈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或情节的称现代芭蕾。逐渐地,芭蕾一词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各种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剧作品,尽管在舞蹈风格、结构特征、表现手法等方面均不同于古典芭蕾或现代芭蕾。
3、在现代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故事内容,也没有情节,编导运用欧洲古典舞蹈或现代舞蹈,或使两者相结合,用以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表现作者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也称为芭蕾。
芭蕾的发展:
芭蕾的历史,最早的肇端可追溯自欧洲文艺复兴鼎盛时代的意年大宫廷,及法国南部的贝根弟处所的宫廷里。每当成婚喜庆,接见外国元首,或其他年夜庆典,即表演这种舞蹈以示祝或助兴。
芭蕾成长史上第一部斗劲完整的芭蕾舞剧——《皇后喜剧芭蕾》上演于1581年,当洛蕾娜(Lorraine)的玛格丽特蜜斯和凡尔赛(Versaills)的姚幼斯公爵成婚瞬息,这场芭蕾舞的音乐曲谱迄今仍保留,可算是最古老的芭蕾音乐。
形体训练的基本手位有几位
形体训练的基本手位有七位。
第一位:两手在小腹部前、第二位:两手伸直与肩平齐、第三位:两手伸直向上举
第四位:左手下来到与肩平齐、第五位:左手打开平展、第六七位:换右手重复。
形体训练的基本动作包括拉筋、压腿、单脚跳、垫脚尖、侧拉腿等等,包括站立姿势、手位和脚位,还有一些芭蕾舞的动作。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一)关于站姿的训练靠墙站立法:就是说,身体背靠着墙,让后脑勺、肩胛骨、臀部、脚后跟都能与墙面呈点的接触,这样就能体会到正确的站立时的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了。
(二)关于走姿的训练练习平衡感:做这样的练习有助于纠正我们在走路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左右晃动,或者是弯腰驼背,脊椎不直。
(三)关于手势的训练在平时的时候,多考虑一下手势运用的问题。用稿件来带动练习,什么样稿件内容该用什么样的手势,平时要去思考,多做自我设计,丰富自己的表达。
更多文章:

小腿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都很发达(小腿比目鱼肌太发达怎么办体前屈是好办法么)
2024年7月30日 19:05

有没有一款可以记录自己运动数据的开背拉力器啊?拉力器锻炼背部的动作是什么
2024年3月12日 04:15

什么样的人不好减肥(天生胖的人往往很难瘦下来,这跟个人体质有关吗)
2025年3月23日 11:50

一个动作五分钟瘦10斤1个星期(有什么办法可以在1个礼拜内瘦10斤)
2024年4月12日 18:55

每天走路四公里的好处(步行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步行对人的身体的好处)
2025年9月4日 05:50

二头肌拉伸的20个动作图解(关于拉伸,20个经典动作值得收藏)
2024年10月11日 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