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交部长: 中国这个敌人并不笨(哪些国家把中国视作敌国)
本文目录
- 哪些国家把中国视作敌国
- 中国与各个邻国之间的政治关系
- 外交部警告:谨慎前往巴基斯坦!巴铁怎么了
- 西方称赞他为“铁腕外交”,为中国收复两块地,他是谁呢
- 外长王毅举行第五次两会记者会现场怎么样
- 不丹外长今会见印度外长对中印对峙怎么表态的
- 印度人怎么看中国人
- 印度揣测中国何时失去耐心 中方:不要在错误道
哪些国家把中国视作敌国
最主要的有三个国家:1.首先是日本,日本是我头号敌人。由于其国土狭小,资源有限,自然想在周边开疆拓土,地大物博又与日本近邻的中国当然成为首选。日本狼子野心,对华战争中妄想让我亡国灭种,手段残忍令人发指,国内大员每年前往参拜吊唁**鬼社,可见亡我中华之心不死,是我中华之宿敌、死敌!对其斗争策略是务必彻底打压,绝不姑息,使其彻底丧失意志力、战斗力。2.美国。美国是当今国际社会之霸主,自然不能眼看其他国家坐大以动摇其地位,所以始终不会放弃所扼制中国崛起的政策,美国始终将中国作为假想敌。中国要想真正崛起,对美的外交策略是韬光养晦,既联合又斗争(而不仅仅是抗议),全力赶超。3.俄罗斯。俄罗斯是中国的近邻,虽与中国有过一段蜜月期,但对中国始终存有觊觎之心,且与我多次开战(中俄伊犁战争、珍宝岛战役)交其强占我中华之地最多,国内反华势力不小。因其军力强大,始终是我北面心腹之患,对其不可不防。对其斗争策略是联合多于斗争,以共同牵制美日。 此外,印度、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也多有摩擦和领土争议,但此类国家国力军力有限(印度要看今后实力发展),对我国家不构成主要威胁,也不是中国的主要对手与敌人。对其外交策略应以亲善为主,必要时给予教训。^_^望采纳
中国与各个邻国之间的政治关系
在目前这个国际环境下中国与俄罗斯、巴基斯坦、朝鲜的关系是重中之重,第一俄罗斯和中国在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上有着共同的利益,是坚定的盟友,还有俄罗斯是中国的武器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来源国。【美国与北约对中国采取的:对华武器禁运。】中国和俄罗斯是战略合作关系、是国际政治合作伙伴、在一些国际重大问题上一起抑制美国。 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和中国一样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印度。巴对中国的重要有三点:第一在与印度对抗中,巴基斯坦拖住了印度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中印对抗中,让中国有更多对优势。第二:巴基斯坦是中国战略西出和能源东入的主要通道,当今美国几乎控制着全世界所有的重要海峡,马六甲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海上物资运输和贸易通道,也长期被美国控制【美国在新加坡有军事基地】,如果一旦发生战争,中国的物资可以通过巴基斯坦运入中国。如今的中国是一个能源大国,石油需要大批依赖进口,而中国从中东运送的石油通过拉合尔港转运陆地输入中国。 三、朝鲜,朝鲜是中国的一个战略缓冲区,对俄罗斯同样重要。避免了中俄在东北亚地区与美国直接对抗的局面发生【试想如果没有了朝鲜,美国人就能在鸭绿江边部署重兵,军舰就开到了中国家门口。】。也为反美日等敌特渗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四、缅甸,缅甸对中国的战略作用与巴基斯坦同等重要。也是避免中国资源能跳过马六甲海峡,转运陆地,抵达中国。 对与中国来说这三个国家是重中之重,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相反他们也同样依靠中国来获取本国的更大利益。 在外交上来说,朋友越多越好,中国与南美、非洲的关系是很好的。中国也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无偿援助。
外交部警告:谨慎前往巴基斯坦!巴铁怎么了
前几天,外交部发了一个公告,提醒中国公民尽量不要前往巴基斯坦,已经在当地的中国人,也尽量不要外出。
巴铁怎么了?
这个公告的提出主要原因是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在恶化。特别是1月30号,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重要城市白沙瓦发生了一起非常严重的恐怖袭击。有人走进一间清真寺引爆了**,当场炸死了100多名祈祷者,还有200多人受伤。
类似的事情,近年来在巴基斯坦时有发生,因为中国在巴基斯坦有不少的投资,导致中国人呢也时常受到波及,像去年就发生了好几起类似的事件。
巴基斯坦安全形势为何会恶化?
首先是阿富汗问题的外溢。
巴基斯坦的西边就是阿富汗,两国之间的边界线叫杜兰德线。这个杜兰德是当年英属印度外交部长,随意在地图上画了这么一条线。而生活在这个边境线两边的普什图人,一夜之间被分到了两个国家,但是因为当地的这个交通不便,加上基本上处于部落管辖区。
所以,即便是到今天边境管制也往往是形同虚设,两边的人都可以自由的往来。很多阿富汗的武装人员也往往会躲在巴基斯坦。
这样一来,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特别是他西北部的这个安全形势,就跟阿富汗的息息相关,阿富汗有***,巴基斯坦也有,而且巴基斯坦这个***,可能还要更极端,更残忍一点。
其次是巴基斯坦就处于经济崩溃的边缘。
巴基斯坦有中东恐怖组织长期盘踞的大本营之一,内部还有印度支持的****武装俾路之、解放军,外部还有巴基斯坦的***等等,多次对中国公民发起了恐怖袭击。
根据巴基斯坦经济部长****达尔所言,巴基斯坦在一周内花光了全国1/4的外汇储备,剩余外汇储备仅够支撑一个月。因为缺少美元支付进口订单,巴基斯坦的港口堆满了上万个集装箱,如果没有新的美元进来,巴基斯坦的经济随时会走向崩溃。
还有就是巴基斯坦自身的一些问题。
比如教育的问题,大量的儿童和青少年入读宗教学校,不接触任何现代的思想观念,而是接受了大量保守、极端落后的思想。另外,巴基斯坦自身有分离主义的问题,这里边最著名的就是俾路之解放,他一直致力于通过这种武装的方式让俾路支省脱离巴基斯坦,而我们熟知的这个瓜达尔港就位于秘鲁之上。
那么到底是什么引爆了巴基斯坦经济崩溃?
一、能源价格大幅波动。
因能源补贴政策朝令夕改,巴基斯坦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可电力部门竟然一边实施涨价,一边实施全国性的断电,这么瞎折腾哪个国家?能顶得住第二大导所是俄乌战争。
二、俄乌战争。
巴基斯坦是一个高度依赖粮食和工业设备进口的国家,第一大工业是纺织业,主要的粮食进口又恰恰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乌克兰的粮食大部分都被运往了欧洲,而巴基斯坦手里没有美元,也买不到多余的粮食。
在巴基斯坦,目前买一个面包房都要排队三个小时,价格贵的不说,还不一定能买得到。过于单一的经济结构让巴基斯坦对外贸易中赚到的美元越来越少,可开支却一点都不能少,外汇储备池迅速见底。
三、自然灾害。
2022年6月中旬以来,巴基斯坦多省份遭遇多**雨侵袭,引发严重洪涝灾害。这场前所未的大洪水了,淹没了巴基斯坦1/3的国土面积,直接导致800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超过了300亿美元。因为棉花和粮食种植用地被洪水冲击,巴基斯坦不仅更加缺粮了,核心支柱纺织工业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四、外汇危机。
隔壁的阿富汗被美国冻结了90亿美元,和巴基斯坦一样缺外汇,缺美元,可阿富汗给巴基斯坦来了一招釜底抽薪。阿富汗***规定对巴基斯坦煤炭出口只收美元,这把巴基斯坦黑上的美元都给掳走了,进一步加重了巴基斯坦的美元外汇危机。
一个国家破产了,到底有多可怕?
巴基斯坦要面临最坏的结局可能就是破产。而在国家破产方面,最近破产的国家是斯里兰卡,不究其破产原因,只说结果就已经很可怕了。简单说,斯里兰卡破产后进入了全面无政府状态,没有能源进口,没有粮食进口,没有物资进口,所有城市功能停摆。
也就是说,生活要接触到的最基础的东西,都没有部门可以保证到,没有自来水,没有电力,生活垃圾没人管,生活废水遍地横流。夸张一点说,当地货币可能连卫生纸都不如,卫生纸也是越用越少。
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社会这个词也就没了意义,治安同样不能保证,打砸墙也不会有人管制,个人人身及财产安全更是无从说起,可以夸张一点说,能逃的都逃的,逃不了的只能原地感受,荒野求生,有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出门,为的只是一卷卫生纸。
西方称赞他为“铁腕外交”,为中国收复两块地,他是谁呢
民国时期的外交一度艰难,因为我们没有相应匹配的国力,因此在国际上很难有发言权,即便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官,面对这一类情况也有心无力,比如顾维钧,拒签凡尔赛和约,甚至在日本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以后,参与了国际调查团,但实际上这些颇为正义的行为,却并未为国家取得实际的效果,列强该侵占还是侵占,丝毫不用理会中国的面子。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外交,背后必须有强大的国力,这样才能在国际中争夺话语权,不过要说起来,几乎也就是在十几年以后,另外一位我国的外交官,却在西方列强同样强势的情况下,为国家收复了两块地,赶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也由于其言辞犀利的个性,被西方赞誉为是“铁腕外交”,但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他就是陈友仁。
说起来陈友仁并非是中国籍,而是一个华裔,祖籍是广东顺德,父亲原本是当地一个木匠,后来参加过太平军,为了躲避清廷的追杀,陈友仁父亲逃到了海外,并最终在海外定居,1875年陈友仁出生在西印度群岛,由于聪明好学,长大以后的陈友仁获得了初级律师、转让证书者和公证员的资格,可能也是因为具有律师的工作经历,使得他具备了能言善辩的特质。
毫无疑问陈友仁拥有英国国籍,但是他知道自己骨子里面流淌的是中国人的血脉,因此在辛亥革命以后,陈友仁回到了中国,并被北洋政府聘为法律顾问,陈友仁来自于国外,对中国北洋时期所遭遇的弊病无情控诉,也因为文笔犀利,因而遭到了打击,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陈友仁南下结识了孙中山,并负责广东军政府的外教工作。多次自主孙中山的革命工作,甚至还变卖了家产。
大革命时期,陈友仁出任****的外交部长,在外交上态度一度强势,尤其是在明知道劣势的情况下,仍然主张同英国人谈判,收回英国占据的九江以及汉口两地,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赞誉,而铁腕外交的外号,也就是这时候才开始叫开的。陈友仁在大革命时期,一度支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持农工”三大政策。
大革命失败以后,陈友仁一度遭到通缉,并多次参加反蒋工作,在此期间还多次出任外交部长的工作,抗战爆发以后,为抗战奔走效劳不遗余力,1941年香港沦陷以后,日伪在香港逮捕了陈友仁,并让他出任汪精卫政府的外交官,但陈抵死不从,被软禁在上海,1944年病逝,可惜一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亲眼看到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也因为其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陈友仁遗骸被迁葬至八宝山革命公墓,供后人凭吊。
外长王毅举行第五次两会记者会现场怎么样
今日上午10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将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将是王毅外长第五次在两会记者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了。
从2014年到2017年的4场记者会上,王毅外长共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73个问题。去年,王毅外长更是创纪录地回答了21个问题。
每年全国两会的外长记者会,都是外交部长直面中外媒体“拷问”的关键时期,问题会涉及中国外交与大国关系的方方面面。据了解记者会的有关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外长记者会的准备工作历来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因为过去一年发生的外交事件都可能成为被提问的问题,同时还必须要为未来可预见的情况作相应的准备。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已参加过多次外长记者会的驻华外国记者表示,外长记者会一直都是他系统了解中国外交、了解中国过去一年对国际事务态度的重要平台。
让世界了解中国,减少误解和疑虑
刚刚过去的2017年,“不论对世界还是中国,都是具有特殊和重要意义的一年。”去年底,王毅外长在出席2017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并发表演讲时说,“对世界而言,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正处于发展演变的重要关头,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人类社会再一次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合作还是对抗,是共赢还是零和?对这些问题,各方都在认真思索。在此过程当中,大国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将会牵动世界的未来发展,也攸关人类的前途命运。”
而在此背景下,各方也期待今日即将上演的外长记者会,能够解答在这变化世界的中国立场。在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陈雪飞看来,外长记者会一直是两会记者会的重头戏,是中外社会了解中国整年外交动向的重要窗口。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陈雪飞表示,“外交部长就两会中有关中国外交的关键议题与中外记者互动,传递信息,回答记者提问,这一方面增大了信息的透明度,预设了人们理解信息的语境,帮助中外媒体更为及时、充分地了解中国外交的新政策以及中国在大国关系上的新趋向,特别可以就一些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阐明观点,从而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与信任,减少误解和疑虑。”
陈雪飞指出,通过这一形式,在与媒体互动过程中,外交部长亦可释放一些引导信息,有效地为媒体未来的关注点和报道点设定议程;最后一方面,记者会不仅是一个单向的信息传递过程,它还是一个双向的沟通过程,记者特别是外国记者的提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外受众如何看待中国以及最关注中国的哪些方面,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有的放矢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严肃议题不卑不亢,偶尔也有“卖萌”时刻
过去几年,王毅外长有时也会“帅气卖萌”。
作为中国与世界的一个沟通渠道,每年的外长记者会在时间安排上页非常巧妙。过去4年,外交部新闻发布会都安排在了3月8日上午,这也给了王毅外长向女记者致以妇女节节日问候的“机会”。除此之外,有时引经据典,有时也会“帅气卖萌”,中国外长在这场发布会上的表现与细节常给人们印象深刻。
严肃时,中国外长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表达中国态度,比如2016年记者会上对所谓“南海仲裁案”的有力回击:“菲律宾的一意孤行,显然有幕后指使和政治操作。对于这样一场走了调、变了味的所谓仲裁,中国恕不奉陪。”2017年,面对美韩执意部署“萨德”问题,王毅严辞说道,引进“萨德”显然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不仅有违为邻之道,而且很可能使韩国陷入更加不安全的境地。
外长也是亲民的,比如王毅外长2017年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形容中美关系,以及用银婚形容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等等。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王毅外长还用“剪刀手”打出了“双引号”手势,表示中国朋友圈扩大。外交部公共外交办公室官微“外交小灵通”随后发博称:“外长也卖萌”。
“外交部长是一个公职,特别是在两会外长记者会上,外交部长在世界镜头的聚焦之下,因此一定程度上他们的公众形象也是中国形象的一张名片,所以每次两会记者会之后,就外交部长个人的表现总会在海内外公共讨论平台成为热点。” 陈雪飞指出,但另一方面,外交部长总是由鲜活的个人担任,所以每个人都会带上鲜明的个人色彩,比如他们的语言特点以及他们的手势、体态等,这在外长记者会上会充分的展示出来。正是通过这种公共与个人的巧妙融合,为两会外长记者会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王毅外长两会精彩答问〗
2017年
谈“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但更是世界的。“一带一路”版权虽属中国,但收益为各国共享。
谈中美关系
我们希望中美关系能真正超越旧观念,打开新视野,步入更加稳健、成熟的“不惑之年”,走上一条让两国人民安心、让世界各国放心的宽广大道。
谈中国外交
中国,将继续做国际形势的稳定锚,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全球治理的新动力。
谈朝鲜半岛局势
朝鲜半岛局势正在呈现新一轮紧张。当务之急要做的,就是亮起红灯,同时刹车。
今后,我们仍愿做一名“扳道工”,把半岛核问题扳回到谈判解决的轨道。我想强调的是,拥核不会安全,动武不是出路,复谈还有机会,和平仍有希望。
谈中美俄关系
新时期的中美俄关系不是你上我下的跷跷板。三方应当一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一道谋共赢而不是零和。
谈****
台湾地区与任何国家建立或保持所谓“外交关系”,都缺乏国际法依据,都没有正当性,也必然是没有前途的!台湾当局应该认清这一大势。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可能阻挡中国最终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谈多边主义
我们现在身处的国际体系,是70多年前先辈们在二战废墟上搭建起来的,凝聚了各国的共同心血,汇集了人类的集体智慧。就像一座精心设计的大厦,最核心的基石是多边主义,最重要的支柱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众多国际机构。
谈南海局势
中国人的海洋观推崇郑和,看重海洋合作,而世界上有些人信奉马汉,热衷控制海权。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希望海上的合作更多一些,各方的信任更增几分。
2016年
谈G20
让G20从杭州再出发,让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
谈南海岛礁建设
中国不是在南沙最早部署武器的国家,也不是部署武器最多的国家,更不是军事活动最频繁的国家,“军事化”这顶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有更合适的国家可以戴。
谈所谓“南海仲裁”
在南海这一舞台上,曾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还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一样,这些图谋最终都不会有结果。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主人。
谈中美关系
中国不是美国,中国决不会也不可能成为另一个美国。我们无意取代或领导谁。建议美国朋友更多学习体会一下中国5000年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不要动辄套用美式思维来判断中国。想清楚了这一点,中美关系的前景就会豁然开朗。
谈中日关系
俗话讲,治病要断根。对于中日关系而言,病根就在于日本当政者的对华认知出了问题。面对中国的发展,究竟是把中国当作朋友还是敌人,当作伙伴还是对手?日方应认真想好这个问题,想透这个问题。
谈中国公民海外权益
人民的利益大于天。同胞走到哪里,我们的领事保护与服务就应跟随到哪里。我们将全力为大家撑起一把越来越牢固的保护伞。
2015年
谈“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它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谈中美关系
中美是两个大国,不可能没有分歧,分歧也不会因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一夜消失。但我们不必总是用显微镜去放大问题,而是要更多端起望远镜去眺望未来,把握好大方向。
谈中日关系
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与过去一刀两断,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来选择。
谈中国参与解决国际热点问题
如同博大精深的中医之道,对待热点问题首先要把准脉。以客观公正态度,搞清来龙去脉和是非曲直,不偏听偏信,不乱开药方。
谈南海岛礁建设
中国在自己的岛礁上开展必要的建设,不针对也不影响任何人。我们不会像有的国家那样跑到别人家里去搞“违章建筑”,也不会接受在自家院里施工时被人指手画脚。只要是合法合理的事情,我们就有权利做。
谈反腐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国际追逃追赃也决不会松懈。外交部将与世界各国加强沟通协作,将反腐败国际合作这张天罗地网织得更密,让再狡猾的狐狸也无处可逃。
谈中国公民海外权益
外交部设立全球领事保护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为海外游子与祖国亲人之间架起了一条全天候、零时差、无障碍的绿色通道。我们希望更多同胞知道这条热线,用好这条热线。有困难,请拨12308!
海外民生工程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中国脚步”走到哪里,“中国保护”就要跟到哪里。
不丹外长今会见印度外长对中印对峙怎么表态的
据报道,不丹外交部长今日(11日)在加德满都会见印度外交部长斯瓦拉吉(Sushma Swaraj),称希望洞朗对峙能够“友善和平地解决”。
据报道,在中印边境对峙继续的情况下,印度外交部长斯瓦拉吉11日在加德满都出席BIMSTEC(孟加拉湾多部门技术经济合作计划)外长会晤时,与不丹外交部长多尔吉(Damcho Dorji)会面。双方就洞朗对峙进行了探讨。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不丹外交部长称,“我们希望洞朗局势能够和平友善地解决”。
报道称,这是“洞朗危机”爆发以来,印度和不丹两国外长首次会面。这也是自6月29日以来,不丹方面首次官方发声。
此前据报道,印度官方消息称,中印边境印军已经进入“不战不和”模式,印军并没有明显的调度军力和武器,若有任何行动也只是为了要“维持现状”。
印度外交部在一份发给媒体的声明中表示,“我们将继续与中方通过外交渠道进行交涉,以找到彼此可以接受的解决方式,”并表示“与不丹的协调和磋商也在继续”。
据称,印方消息人士透露,印度政府正努力试图采取两种“外交方式”解决中印对峙危机,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让不丹军队在对峙地区代替印度军队,使中国和不丹军队双方撤兵,但又担心这会给不丹提供与中国直接接触的动力,使其与中国建交;第二个选择是延长对峙时间直至11月,称“随着冬天的到来,该地区的气候恶化,使任何军事行动都变得困难”。
关于中印洞朗对峙的最新情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8月9日在答复海外网时表示,据中方掌握,截至8月7日,印军仍有53人和1台推土机非法滞留在中国领土上。中方要强调的是,印方必须将全部越界人员和装备撤回边界线印度一侧,无论印军还有多少人非法越界并滞留在中国境内,其性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
支持把印度打回去!
印度人怎么看中国人
有不少印度人参与其中总结自己同中国人交往时的只字片语,想总结出其中大致的轮廓。
一些经常往返于中国和印度城市的印度人纷纷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人喜欢看印度宝莱坞的电影,比如说《三傻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等电影在中国知名度很高,但是中国人认为印度女性很不安全,印度的种姓制度制约了印度的发展。在中国人的眼里,印度有宝莱坞出品的优秀电影,盛产全球知名科技公司的CEO,IT行业比较发达,印度人英语水平高以及在印度女性很不安全。
至于在军事方面,中国人认为自己比印度强大的多,再加上印度此前一直执行的是独立自主不干涉的外交政策,中国从没有视印度为威胁,最多为麻烦的制造者。
但是一说到制造业,中国人似乎都会忽略印度的存在,虽然印度也打出了“印度制造”的口号,但是中国人基本都认为印度不可能在这个领域超越中国,即使有可能,也是数十年后的事情。
整体经济规模上,中国遥遥领先于印度,中国人无法理解印度发展的如此缓慢,新中国同印度独立的时间差不多,但是几十年的发展下来,印度还是比较贫穷落后,但是中国已经可以与美国并驾齐驱。中国人有时通过西方媒体的报道了解到“印度正在崛起”,“印度将超越中国”的观点,但是大部分中国人不太相信这种情况会发生,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速在放缓,但是印度想要经济上与中国平起平坐并不是一个短期内可以达成的目标。
中国商人称同印度商人打交道是件头痛的事情,他们认为印度商人不讲信用,总是延迟付款、延迟发货等,印度人的职业道德受到了中国商人的质疑,中国人说:印度人早上10点还在吃早餐,下午5、6点就下班回家,这是这个国家发展如此缓慢的原因之一。
印度人
发言中大部分印度人不太相信中印能够发生战争,但是中国人有部分人会有军事教训印度的想法。但是实际上,两国都知道爆发战争意味着什么,因此这不是一个可行的选项。
印度人坦言,印度媒体总是告诉他们,中国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中国的媒体总是在辱骂印度。但是实际上,中国并不怎么关注印度,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真正的对手美国,中国的媒体也能如实专业的报道印度发生的事情,比如印度废钞的举措和印度成功发射卫星,但是在社交媒体,中国网友总是在嘲笑印度,甚至是不屑于嘲笑。
事实是,印度对中国的关注远超于中国对印度的关注,这种不成比例的关注度,不仅在中印两国国内如此,在美国网站上也是如此,对中国感兴趣的印度人远超对印度感兴趣的中国人。印度人认为,中国人对印度了解的不全面对他们有利,因为这是印度向中国展示自己的一个契机。
印度揣测中国何时失去耐心 中方:不要在错误道
印度揣测中国何时失去耐心 中方:不要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约记者 周良臣】“能否证实中方忍耐是有限度的?”“中方是否正在失去耐心?”“何时会彻底失去耐心?”在18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关中方对中印边界对峙态度的问题一再被追问。有印度媒体当天披露说,中国近日向多国驻华使馆外交官通报说,中国军方在耐心等待印军撤出洞朗地区,但这份耐心不是无限期的。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再次敦促印度尽快采取措施将非法越界的人员撤回边界线印方一侧,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边界问题上,印度完全没有能力同中国抗衡,只会大呼小叫。与其和中国树敌,倒不如与中国为友。”这是来自印度前**的最新忠告。
《印度快报》18日报道称,有消息人士告诉该报,在印中边界对峙一个月之际,中国外交部上周举行一次闭门吹风,向多国驻华外交官通报目前洞朗地区局势以及中方主张。部分二十国集团国家的外交官是被单独通报的。不过,印度驻华以及不丹在新德里的官员只能从他们的外交界朋友那里获知相关消息。
“我的同事在吹风会上被告之,中方不会无限期地等待。这很令我们担忧,我已经把这个消息告诉印度以及不丹的外交界朋友。”一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外交官这样说道。根据他的转述,中方在会上说,“印军进入中国领土同时也改变了地区现状”,这一点与6月30日印方的声明正相反。当时,印度声称“中国在该地区的建设明显改变地区现状,同时严重影响到印度的战略安全”。此外,中方在向驻华外交官的通报中还指出,中国有确凿证据证明洞朗属于中国。中国边民一直在那里的牧场放牧,中方还掌握不丹牧民在那里缴税的发票。
《印度快报》称,中国外交部的这一举动在驻华外交圈引起震动。中国想要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洞朗高地上耐心等待印军撤出这一地区,但这份耐心不是无限期的。
18日,在被追问有关此次内部吹风会的情况时,陆慷说,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界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家驻华外交官对此感到震惊和难以理解,他们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求证。中国外交部同这些国家驻华外交机构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持着密切沟通。此次事件事实非常清楚,中印边界锡金段是中印双方共同承认的已定边界,这次事件的实质是印军非法越过中印边界锡金段已定边界,进入中国领土。“公道自在人心,中方强烈敦促印方不要把派遣军事人员越过已定国界当作达成某种目标的政策工具。”
“过去30多天里,至少350名印度士兵在洞朗地区的山脊上站成一条长达500多米的人链。在他们对面几米之处,就是一条由中国军队组成的人链。双方士兵都全副武装,怒目而视,但枪口向下。”印度新德里电视台网站18日披露印中边界对峙的最新情况说,无人机在洞朗对峙现场观察到,约3000名持轻**的中国士兵驻扎在中方人链约1公里处。而在这空气稀薄、地形崎岖、海拔4500米的洞朗高地上,同样数量与装备等级的印度士兵也正严阵以待。他们每两个小时换一次岗,昼夜不停。
与印中两军相对静默的对峙气氛相比,两国舆论界则已经历多番“论战”。《今日印度》18日刊文称,“中国试图在心理战中击败印度”,中国舆论界正塑造一种“准备好全力以赴让印度自食苦果”的氛围。而且中方似乎也做好了在印中边境实控线进行多点反制印度的准备。
《印度时报》称,目前正值议会季风会期,印各党派团体预计就中央政府的风险管控举措提出质疑。据报道,印度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瓦尔将于26日和27日两天访问中国,他一方面是参加金砖国家相关会议,另一方面也希望与中方商讨当前局势,以期通过特别代表的方式解决对峙问题。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前官员、印度再生能源部前部长法鲁克·阿卜杜拉18日在《克什米尔时报》撰文称,印度应该加强外交渠道,并以此来解决与中国之间的争端。中国是巴基斯坦的朋友,印度也应该维持和中国的朋友关系。缓解紧张局势的唯一方法是与中国交朋友,战争不是解决办法。
望采纳
重磅】就在今天下午两点半,印度军队撤出中国领土! 外交部消息,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问:据了解,8月28日下午,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的印度边防人员及装备已经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印军越界事件已得到解决。请介绍有关情况。
答:6月18日,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锡金段已定边界进入中国洞朗地区。中国通过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国际社会说明事实真相,阐明中方严正立场和明确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将越界边防部队撤回边界印方一侧。同时,中国军队采取有力应对措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合法权益。
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
中国政府重视发展同印度的睦邻友好关系。希望印方切实遵守历史界约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与中方一道,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ps
更多文章:

中国海军魔鬼训练(负重20公斤,越野跑过障碍5公里以上怎么练)
2025年7月23日 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