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经主要分布于人体和(请问十二经脉在人体内是左右对称分布的吗)
本文目录
请问十二经脉在人体内是左右对称分布的吗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人体最主要的脉络是那两个
十二经脉一、名称分类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十二经脉分类表: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 手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上肢 前部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中部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后部 足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下肢 前部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中部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后部二、、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1、走向和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即: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胸腔,交手三阴经,这样就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2、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也有一定规律。在四肢部,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面。外侧分三阳,内侧分三阴,大体上,阳明、太阴在前缘,太阳、少阴在后缘,少阳、厥阴在中线。在头面部,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项及头后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在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部),太阳经行于后(背、腰部),少阳经行于侧面。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部。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人体经络分布示意图: ...3、表里络属关系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为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为表里。在循环路线上,凡是有表里关系的两条经脉,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由于手足阴阳十二经脉存在着这种表里关系,所以在生理上是互相配合,在病理上也是互相影响的。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络属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不仅由于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相为表里的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配合,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如心火可下移小肠等。在治疗上亦相互为用,相为表里络属的两条经脉的俞*可交叉使用,如脾经的*位可用以治疗胃或胃经的疾病。4、流注次序十二经脉分布在人体内外,经脉中的气血运行是循环贯注的,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人体十四经脉的分布有哪些规律
对十四经脉的分布,可得出以下几条规律:①手的三条阴经是从胸部起到手指止,手的三条阳经是从手指起到头部止,足的三条阳经是从头部起到足趾止,足的三条阴经是从足趾起到胸腹部止。
③阳经多数走在外侧和背侧,阴经多半走在内侧和腹侧。
③太阳经行于躯干的背部,阳明经行于人身的前面,少阳经行于两侧。
④督脉经行于人的背部正中线,任脉经行于人腹部正中线。
太阳经在人体的哪个部位
太阳经有两条,一个是手太阳小肠经,一个是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走手到头部;足太阳从眼睛绕道头顶又从背后一直下到腿脚小趾上,下面是两条经的详细走向。希望能帮到你。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端少泽*,沿手背、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肩胛部,左右交会并与督脉在大椎*处相会,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其分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眼下,至目内眦,经气于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下行交会于大椎*,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交于足少阴肾经。
经络总结笔记
经络总结笔记
经络总结笔记,所谓任督二脉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贯穿脏腑肢节,协调阴阳,调节体内各部的脉络,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经络总结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络总结笔记1
1、经脉
正经:十二经脉: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别(离、入、出、合)。
奇经: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十二经脉气血有余,则流注于奇经八脉)。
连属:经筋,为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连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活动)
皮部: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亦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2、络脉
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共有十五。(十二经脉、督任、脾之大络)
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
孙络:又叫孙脉,是最细小的络脉。
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走向交接:
手三阴经(胸腔)→手三阳经(手指末端)→足三阳经(头面部)→足三阴经(足趾末端)→手三阴经(腹腔、胸腔)
▲阴经与阳经交于手足,阳经与阳经交于头面(头为诸阳之会),阴经与阴经交于胸部。
2、十二经脉分布:
(1)头面:手足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手太阳经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及头后部;手足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2)四肢:阴经分布在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
①上肢内侧:手太阴经在前缘,手厥阴经在中线,手少阴经在后缘。(太、厥、少)
②上肢外侧:手阳明经在前缘,手少阳经在中线,手太阳经在后缘。(阳、少、太)
③下肢内侧:足太阴经在前缘,足厥阴经在中线,足少阴经在后缘。(太、厥、少)
【内踝上八寸以上】足太阴脾经在前缘,足厥阴肝经在中线。
【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肝经在前缘,足太阴脾经在中线。
④下肢外侧:足阳明经在前缘,足少阳经在中线,足太阳经在后缘。(阳、少、太)
(3)躯干:
①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行于腋部;足太阳经行于腰背部;足少阳经行于侧面;
②足三阴经及足阳明经行于胸腹部,其中,自胸腹正中线向外的顺序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3、表里、流注: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经络总结笔记2
经络保健操
1、起势
两脚慢慢分开,保持与肩部一样宽,两膝微微弯曲,双手自然的下垂,放松胯部,闭目养神,下面每一节都是这样的基本动作。
2、拍打两侧胳肢窝和胁部
第一步
拍打左侧胳肢窝,左臂上举,用右手掌拍打左侧胳肢窝,一般拍打36下左右,然后顺势拍打左侧胁部,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反复拍打左侧胁部,拍打胁部时,由腋下拍打至侧胯部,再由侧胯部拍打至腋下,一般上下来回拍打2-3遍。
第二步
用左手拍打右侧胳肢窝和右侧胁部,方法同第一步,心脏、肺、乳腺患者尤其要多拍此处,两肋中间有,胸腺*位,拍打按摩可起到安抚心脏的作用。
3、拍打大椎
手掌轻轻的握空,慢慢的拍打颈椎,可以用两只手一起拍打,在拍打到头部时,微微向前下倾,这样就更有利于怕打按摩了,一般需要拍打25下为宜。
4、拍打颈部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颈部后侧,从风府*起拍至颈后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前倾,便于拍打,一般拍打5遍;第二步,用左手拍打颈部左侧,从风池*起拍至肩颈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向右前侧倾斜,便于拍打,然后用右手拍打颈部右侧,方法同上,采用由上而下顺拍,一般拍打5遍;第三步,搓摩脖子,下巴仰起,用手掌(右手或左手)从下巴抹脖子至颈项处天突*,一般36下左右。
5、拍打后背、背部两侧膀胱经、背部中央督脉(华佗夹脊)
第一步
扭摆拍打后背,以腰为轴带动两臂,左手手掌绕至体后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同时右臂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左侧后背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再反方向左右轮换拍打。右手内旋向右下方绕至背后,屈肘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左臂同时向左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右肩部,如此反复拍打,一般拍打遍数为四八拍。拍打时动作要协调,利用肩背及腰部转动时的惯性。
两臂摆动时肩、肘、腕关节要灵活,拍打力度要适宜。拍打后背时,臂应尽量向后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触的背部得到拍击锻炼。如此不断地扭身、摆臂,两手交替进行拍打,拍打次数自定。
第二步
用两只手轻轻拍打腰背两侧的.膀胱经,记得用手心或者手背轻缓的拍打右侧一直到臀部的位置,这样再互换双手,来回反复拍打10次为宜。
第三步
用掌背拍打背部中央即督脉以及华佗夹脊,华佗夹脊也叫夹脊*,自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开半寸处是*,十二个胸椎和五个腰椎两旁共三十四个*。拍打背部督脉以及华佗夹脊时,由背部正中上方(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拍打至长强*,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6、拍打胸腹两侧、胸腹中央任脉
第一步
双掌同时轻拍胸腹部两侧,由两侧锁骨处拍打至两大腿根部,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第二步
拍打胸部中央即任脉(宜轻拍),从颈下天突*拍打至腹下曲骨*,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胸腹有心肺、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经络。
7、拍打肩井、肩髃、肩髎*
第一步
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井*,一般拍打36下左右。肩井*位于肩部中央,大椎同一水平线,是胆经上的重要*位。
第二步
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髃、肩髎*,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髃、肩髎*,拍打时,手臂略微抬起,使肩臂头显得相对圆滑,便于拍打,一般拍打36下左右。当上肢向外平举与躯干成90度角时,由于肩三角肌外侧部分收缩,在肩峰上面形成两个窝,前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髃,后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髎*。
经络总结笔记3
脸部经络按摩
一:推法
用手指罗纹面着力于面部的 一定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移动。推法可分为分推法和合椎法。分推法是用双手手指罗纹面自面部的中央部向不同方向推开。分推要求两手用力均匀,动作 协调一致。合推法是用双手手指罗纹面自面部两侧向中央部合拢。要求同分推法。两法常配合应用。推法可以疏风活络,健脑宁神,并可缓解肌肉组织痉挛,使其放 松,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二:按法
按法是用手指罗纹面着力于面部或肢体某一部位或*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的手法,要求按压方向垂直,力量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透达皮下组织 的深部。此法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常与揉法合作,称为按揉法。按法有明显的开通闭塞作用,可扩张血管改善组织的血液供应,使机体内氧化作用增强,还能消除淋 巴管内的瘀滞状态,增加组织的营养而消除水肿。
三:揉法
用手指指端在面部的一定部位或*位上作轻柔缓和、小幅度的旋转、滚动、摩擦等动作,揉法与摩法有一定区别,揉法着力较重,操作时吸定一部位,并带 动该处皮下组织;而摩法只在体表环旋、抚摩,并不带动皮下组织。在实际操作中,两者可以结合应用。揉法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除肿胀、调节新陈代谢、增 强面部肌肉弹性的作用。
四:拿法
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配合,拿捏松弛的肌肉(如颈项部)和软组织的一种动作。操作时,要求各指指腹拿住肌肉,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手 法要轻而灵活,力量适中。拿法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使松弛的肌肉恢复正常,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再生能力。
五:擦法
用手指罗纹面或掌心附着子皮肤表面某一部位,进行直线来回的摩擦,擦时用力不要太大,动作要均匀连续,用力要稳。擦法对皮肤及皮下*位有柔和温热的刺激作用,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六:摩法
用双手指端或手掌,在皮肤表面作环形平滑运动,手法适中,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摩法有温经通络,消积散瘀的作用,可使面部表皮死细胞脱落,改善汗腺与皮脂腺的功能,加速淋巴和血液的流动,良性刺激末梢神经。
按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太阳经行于( )
【答案】:B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主要分布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还行于额部;少阳经主要行于头侧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和后头部。总而言之,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侧,太阳经在后。
中医保健 先认识人体经络(上)
人体的经络系统
人体的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十五络脉,以及浮络、孙络等组成。
经络的作用联络脏腑:人体中的经络系统是一个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的整体,它沟通了人体中脏器与脏器、脏与腑、脏腑与五官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整体。除此之外,人体中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之所以能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也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
运行气血:经络且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只有在通过经络系统后,才能被输送到全身。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作用是濡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使人体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抵御外邪:由于经络系统的作用是运行气血,所以它可以使营卫之气密布全身,尤其是随着散布于全身的络脉,而密布于皮部。卫气是一种具有保卫身体功能的物质,它能够抵御外邪的入侵。外邪侵犯人体往往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所以当外邪侵犯人体时,卫气就会首当其冲地发挥其抵御外邪、保卫人体的作用。
经络的应用表明病理变化:因为经络系统是联络人体内外的通道,所以当人体生病时,经络也成为病邪传入的途径。当人体患有某些疾病时,常常会在其经络循行线上出现明显的压痛、结节或条索状的反应物,此时,这些部位的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透过观察这些变化,就可以推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指导辨证:因为经络都有固定的循行路线,以及所络属的脏腑和组织器官,所以根据体表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就可以推断疾病的经脉和疾病位置。
指导治疗:因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以说明病理,所以在临床治疗时就常根据经脉循行路线而选用体表某些*位,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也被称为「正经」,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这十二条经脉的主要特征是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纵贯全身,它在体表呈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六条阳经分别位于人体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部。六条阴经则分别位于人体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阳经在外侧,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阴经在内侧,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但足阙阴肝经在足大趾至内踝上8寸一段走于足太阴脾经之前,至内踝上8寸才走到中间。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处;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足少胆经则分布于人体侧面。
本文由《人类智库》出版社提供,摘录自《对症拔罐除病痛》一书,原著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
更多文章:

运动耳机怎么戴才是正确(运动耳机怎么戴,耳挂式运动蓝牙耳机佩戴方法)
2024年6月16日 19:55

当瑜伽老师不敢说话(内向者安静、不爱说话,让人看不起,但诸多优势,利用好更强大)
2025年2月18日 04:50

达瑞永吉健身是有氧还是无氧?娱乐圈里有哪些爱运动爱健身的女明星呢
2024年6月2日 04:55

教授不可以无删减版(男主是禁欲腹黑教授的甜宠文,超爱《教授,不可以!》,想恋爱了吗)
2024年3月7日 03:30

体操运动员比赛前为什么要往手上(运动员比赛前为什么要往手上抹镁粉)
2024年10月4日 23:10

只有哑铃和杠铃的健身计划(只有杠铃杠铃凳和哑铃等一些简单的器材如何制定一周初学健身计划)
2024年6月11日 02:40

杠铃片为什么那么贵(我买了一个杠铃,五十公斤包胶的,六元一公斤,杆子一百四,一共440块,我被骗没有啊值不值那么多呢)
2024年7月21日 20:34

芜湖健身教练培训学校(芜湖哪里能考健身教练证书怎么考容易吗)
2024年7月6日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