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的音乐引导词(如何盘腿打坐)
本文目录
如何盘腿打坐
问题一:打坐盘腿练习方法(双盘) 打坐盘腿练习方法――双盘(金盘、跌跏坐)附图片 “双盘”盘腿对于“参禅悟道”,是最基本、并且很重要的功夫。能使人体上下气机贯通、经脉开通、改善人体体质,对打坐参禅的稳定并能更容易入静入定,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双盘”盘腿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打坐参禅入静入定的情度,这对于一个“行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练习环节。并且在其练习过程很“痛苦”,丹经说“纵是铁汉也难熬”。为“打坐参禅”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的练习好“双盘”,具体方法如下: 在练习“双盘”过程中应当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单盘:又叫半跌跏、金刚坐、如意坐 。 初学打坐的人,一定要从单盘(半跌跏、如意坐、金刚坐)开始练起。“双盘”打坐是由“疼痛”开始的,原因是:练习者的下肢关节的韧带过于紧张所致。这个阶段的练习主要是“拉伸筋骨”,练习者要坚持住!其方法如下: 压腿俯身(如图所示): 练习者调身、正坐好,进行自然的盘腿:左足跟紧抵会阴,右足放在左脚大腿上,右腿的膝关节可能是翘起,右手按住右腿的膝关节处,逐渐的施加压力,直到右腿膝关节贴到左脚上为好,之后身体慢慢的向前俯压,作叩拜状(如图所示)。“循序渐进”千万不要把筋骨拉伤!左右脚每次各15分钟左右,3个月左右以额部向前俯身下压贴到坐垫为标准。(注意:单盘两足应互相交换练习) 二、“双 盘”过渡练习: 单盘练习3个月左右,就要进行双盘的练习。双盘是由单盘过渡而来,在过渡中应采用如下的做法: 经过上述的锻炼,练习者的已经初步的具备了双盘的基础。但是,要想练好双盘打坐,还要进行双盘练习,在练习时,也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把筋骨拉伤! 在埂右脚各练习“单盘”5~10分钟左右热身后: 1、前3个月的“双 盘”练习,先以5分钟为度,到3个月时,能坚持15分钟; 2、3~6个月,能坚持30分钟; 3、6~9个月,能坚持45分钟; 4、9个月后,能坚持1个小时或以上。 如果“疼痛难忍”,则可以通过持诵“儒释道”经典,进行“法供养”以添福增慧。为修行准备“资粮”。 最好在每次练习按先左而后右,或先右而后左,因人而异。 以上方法的时间阶段适合30岁以下人,30岁以上则根据自身的体质需要而安排“时间间隔”。 以上是练习“双 盘”打坐的基本方法原则,希望练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认真的体会。 注意:“孕妇”绝对不能用此方法练习双盘;高血压、心脏病人士最好不用或慎用“双盘”,可用“单盘”修行。 无量天尊! 问题二:打坐和盘腿方法有哪些? 七支坐法―南怀瑾老师! 七支坐法的第一个要点是盘脚。从梵文翻译过来叫做“跏趺”,趺是脚背、后跟,把你的背后跟叠起来,叫跏趺,中国话叫“盘脚”。盘脚分三种姿势,双盘是正跏趺,正坐,有人会问,右脚在外面还是左脚在外面呢?这就要先量自己的腿,一般人的两条腿都不一样长短,或者差一分,或者差半寸、一寸,在双跏趺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长的那只脚在外面就舒服。有的人不懂,这条腿长,却拼命搬另外一只腿,那是不对的。另外身体柔软功夫到家的人,两只脚掌都可以向上反过来,就向画的佛像一样。西洋人学双跏趺很容易,因为他们的腿长,就算脚掌没有翻过来,也容易做到双跏趺。另外学跏趺坐一定要加坐垫,双跏趺更要加高一点,尤其是腿部练习得不够熟悉的人。为什么要垫坐垫呢?尾椎骨也就是最后一块坐骨下面,两边是凹进去的,空的,如果不加坐垫,平着坐着,身体整个力量就会支撑到后面去了,否则就会前倾后仰,或者左倒右斜,这样的姿势身体不平衡,为了身体平衡,尾闾中正,督脉气通,不管双盘怎么纯熟,最好还是加一点坐垫,贴近身体正规地摆着,就会下意识去支持身体,姿势也比较自然,就中了。另外单跏趺右脚在下,左脚在上,叫做“如意坐”;左脚在下,右脚在上,叫做“金刚坐”,名称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呢?这两条腿一交换,气脉就变了,左边属阳,右边属阴,右边在下,左边在上,负阴而抱阳;左边在下右边在上,负阳而抱阴,作用自然有所不同,这是根据易经的解释。实际上左右两边的神经是交叉的,金刚坐和如意坐身体的气脉会有不同的作用,单盘最好的标准是足底心抵到膝弯,你做不到,下面一只脚的后跟盖不要踮起来。如果如意坐的话,右面膝盖头放这里,左面的膝盖头刚好踮在后跟上面,身体就不正了,后跟刚好压住腿弯,也就是下面一只的腿弯,上面一只也正好在腿弯,身体就比较正。万一初学 *** 的人,双盘盘不起来,不妨将腿拉开,左右的幅度放宽,腿就盘起来了。如果再不行,就夹马而坐,不过后跟千万不要贴到大腿里头,否则身体姿势不正,后跟足心抵到大腿内缘,这样就平正了。单盘盘不起来,或者盘腿盘得酥麻,而还想 *** 的人,也可以采取其他姿势,像狮子坐、六灶坐、仙人坐、菩萨坐和跨鹤坐等等辅助姿势,跨鹤坐又分跪坐和交腿而坐两种姿势,完全看自己的需要和舒适而定。 *** 的时候盘两条腿有什么重要呢?非常非常重要!人和动物不同,人的顶天立地就靠这两条腿支柱,所以这两条腿是气脉、气血和神经总汇聚的地方,尤其是臀部,关系很大,拿血脉来讲,是血库的支柱。“精从足底生”,人的生命力由生到死,从两条腿就可以看出来。胎儿在母体里,腿是交叉盘着的,胎儿就是靠两条腿盘曲,才成长得快,因而生下来,还在玩两条腿,躺在床上净蹬脚,越长大了腿就慢慢少动了。我们看小孩子,手还不大拿得动东西,可是一天到晚跑,到了十几岁,到处玩、运动,青年人也喜欢东跑西跑。中年人就不不行了,坐的时候,腿要翘起来才舒服。再老一点,翘起来还不够,一定要跷起来才舒服,这时候两条腿差不多已经死亡了,可见人的一生,两条腿是重要,如此也可看到盘腿护腿下行神经的重要。七支坐法第二个要点在背脊。人老了背就驮了,一般人两肩都是不平的,背脊骨也很容易弯,背脊骨一个一个骨节必须使它兜紧,但并不需要挺腰,而且我们的背脊骨有个弧形的线条,并不是直竖的,在腰部这里弯进去,到了臀部翘起来,背上也有点弧度,所以真要端正得像古人讲的“背脊竖立如铜钱”,尤其现在有一帮学密宗,或者日本学禅的,坐起来要勉强挺胸,把背也勉强挺直,这就犯了最大的错误,不但身体保养不好,还会出毛病。要顺其自然,等功夫到了,自然会挺直,自然就调理正直才好。此外有些人从小习惯养......》》 问题三:盘腿打坐有什么好处? 如理如法的打坐,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功效。 打坐的秘诀就是,不为什么而打坐。 只要能无私无欲、无思无虑,持之以恒的观照下去,就会有种种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具体情况,详述如下: 其一, *** 能够强健身体,修复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提升五脏六腑的功能。 特别对于慢性疾病和顽固症状,如: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肺病、脑供血不足、偏头疼、身体沉重、四肢寒冷、风湿病、爱出汗、盗汗等,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时思想专注在一物之上,呼吸变得平缓均匀,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的空气总量相对稳定,进入心脏的氧气量也相对稳定,从而利于血压的调节。 *** 时,身体能量的消耗减少,心脏的耗氧量也比平时减少很多,血液循环的力量自然比平时加强了。有力的血液循环可以帮助我们净化血管中堵塞的物质,让很多“长期休眠”的血管重新恢复生命的活力。 这样的血液循环经过五脏六腑,能帮助脏腑净化积存的“负面能量”,提升脏腑的自愈功能;经过皮下,能帮助皮肤和肌肉净化“负面能量”,改善气色和肌肉的曲线。所以即便是短期的 *** ,人也会感觉到那种从身体深处升起的轻松、舒适的生命能量,就像身体内部被一双温暖的大手 *** 过一样。 *** 还能提升下丹田的力量,“下丹田”是生命能量的源头。 *** 的过程中,由于血管的净化、身心气的调和,全身的经络得以疏通,使“气的轨道”恢复正常运转,达到固精培元的效果,元气充盈则百邪不入。 其二, *** 可以提升生命的气质,塑造健康、美丽的体态。 坚持 *** 可以使一个人内在的气质沉静下来,使人在举手投足之间呈现出优雅、恬静、柔和的美感,这种气质是身体、情感、精神三种能量综合作用于生命的产物。内在的精神越柔,身体被净化的越好,情绪越稳定,外在呈现出来的气质也越美好。 特别提出的是: *** 中的双盘坐姿,可以快速地塑造美好体态。双盘被称为禅坐最稳固的坐姿,不但可以稳定身体内部杂乱的风息,更是可以快速减掉身体的赘肉,疏通堵塞的经络。练习双盘的人,很容易保持腰部、臀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优美曲线,控制身体上半身与下半身的能量平衡。 其三, *** 能缓解压力,释放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使整个生命感受到平静、喜悦、自在和安心。 虽然我们经常忽略身体而空谈精神,却也很少去思考。其实,一切精神产物,包括思想、情绪、感受等等,它们都是有生理基础的,那就是我们身体的神经系统。维摩禅认为:彻底解决精神的问题,首先要从身体入手。因为所有的压力、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都是先被身体上的神经系统感知后,才被人觉察。而神经系统遍布全身各个角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病变或堵塞,神经系统接收到的信号也会产生变化,随即给大脑传递不利于生命健康的感受,进而产生不利于生命健康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不稳定的情绪、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因缘作用”的结果。造成它的因缘不只包括外界的人事物,还包括身体这个内因,身体的神经系统是情绪和思想产生的生理基础。比如,人在愤怒的时候,给他打一针**,麻痹了身体的神经系统,他的愤怒情绪就会立刻消失。 *** 就好像是在 *** 我们的神经系统,让这个“调皮的孩子”不再影响我们的情感和思想。在 *** 过程中,我们制心一处,位于脑前区域的额叶活动会有所增强,脑细胞会开始分泌脑内啡、血清素,这些都是帮助人体神经系统放松、平静的重要元素。许多人通过十分钟的 *** ,就能感受到紧张的情绪得到舒缓,烦躁的心情趋于平静。长久的 *** 练习,能帮助我们培养出稳定的心灵力量。 其四, *** 能够开启内在的智慧,引导人们反省自我,觉知生命的存在,达到解脱。 ......》》 问题四:盘腿打坐的好处和坏处 影响血液循环,对腰椎不好。 问题五:如何练习双盘腿打坐 你可以这样做,一、坐在地上,把脚掌相对,往裆部处拉,两手按住翘起的膝盖往地面压,以及身体前倾压腿。这样做的目的是把胯部打开。二、跪在地上,两脚并拢放在后面,把脚面贴在地上, *** 坐在脚底上。这样做的目的是把脚板打开。三、把左腿或右腿抱起往大腿根部分放,尽量把脚踝放到根部以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小腿打开,你只要反复练习自然会成。当然了,这个只是形式,打坐的精华不在于盘腿试样。而在于观心和止忘念 问题六:盘腿打坐后,怎么会中气不足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 *** ”。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定,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 *** 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引证解释 1.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种。闭目盘腿,手放在一定的位置上,断除妄想。 宋文天祥《遣兴》诗之二:“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敛便神仙。” 元杨暹《西游记・诏饯西行》:“京师大旱,结坛场祈雨。玄奘打坐片时,大雨三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z冯京{虽读儒书,却又酷好佛典,敬重释门,时常瞑目打坐,学那禅和子的模样。”《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寺内僧堂明净,住持 圆觉和尚 正居中盘腿打坐。” 2.泛指 *** 。 宋张元干《蝶恋花》词:“歌舞筵中人易老,闭门打坐安闲好。” 元方回《寄许太初》诗:“句容破店无卧榻,一夜打坐如禅僧。”李广田《山之子》:“且随处是小桥流水……鸡鸣犬吠,人语相闻。山家妇女多做着针织,在杨树下打坐。” 姿势要点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两种坐姿都可以采用,也可以在腿痛时轮换交替。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 有人因为暂时不能打跏呋坐,在单盘的时候,下边这条腿放得很靠里,上面这条腿放上去后,膝盖是悬空的,其实这不是一个正规的姿势,因为上面的腿悬空,容易在盘腿时下盘不稳。首先要注意,整个人的身体就跟六和塔一样,是稳稳当当,由下往上是一层一层的,这是非常关键的。 有些人怀疑,盘足 *** ,不但对人体的健康有碍,甚至,反而因两足的血管被压迫而致病,所以 *** 久了,便有酸麻的现象。这是误解。其实,人体的健康,与腿和足有极大的关系。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盘足曲膝 *** ,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坐到某一阶段时,因为气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无形中脑神经紧张起来,心里就坐不住了。如果气从臀部通到大腿、膝盖,一节一节通下来,要经历过痛、痒、麻、胀、冷、热、最后等气一走通,痛麻就好了。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内经》中提到,婴儿的气是在两腿。人到了中年,两腿的力量就减弱了,腿的活动也无形中减少了,喜欢坐在沙发上,常常休息自己的两腿。到了老年,更不堪设想,坐在沙发还不够,两条腿还要翘在桌子上才行,因为人体是从脚下面开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渐进行的,由脚开始而上行。 2、脊直 人在禅坐的时候,脊柱垂直是关键。臀部应垫一个两、三寸高的软垫,从大腿根部到膝盖是向下倾斜的,让两个膝盖触地作为支撑点,膝盖不可悬空,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然后包腿,包腰,包自己后面的风池*。天冷的时候,有些人还需要包头。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 的姿势是微微往后外翘的,从侧面......》》 问题七:打坐中正确的盘坐方法 10分 一、姿势 以打坐姿势进行,(在这里最好不用睡式来炼以免昏沉入睡的现象)。 打坐的姿势,可分坐椅式、散盘式、单盘式与双盘式。一般最好用盘坐的姿势,确实没有盘坐条件时,也可用坐椅式(即坐在椅子上,双腿着地)。盘坐时,依自己的能力散、单、双盘均可,不必勉强坐双盘,道家不要求一定要双盘。(当然能双盘更好) 盘坐时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臀部后半部,要求垫高一些,可垫棉垫或较薄的枕头。这样,可以使腰部自然伸直,避免打坐时因腰肌疲劳,慢慢弯腰曲背的弊病。 2、腰部要自然伸直,腰不直则任督二脉气不通畅,也容易形成昏沉瞌睡得毛病。 3、头正颈直、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因为日常生活习惯,大多数人头总喜欢偏向一侧,或左或右,打坐时往往自己觉得头正了。实际上仍有偏斜。可以平时在坐好以后,在面前放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头是否保持在正直的状态,找到头正颈直的状态,找到头正颈直的正确感觉。这样可自动纠正体内的不平衡与气脉。 二、意念与呼吸 坐好以后,不要急着闭眼,先定心神,平呼吸,等心情安静下来,呼吸均匀下来后,再慢慢地讲眼睛闭上(轻闭或微留一线之之光)。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默数自己呼吸的遍数,身体虚弱之同志数吸,即一吸上记一个数,呼气不记数即一吸一呼为一个计数;身体健壮,平时火气大,脾气暴躁这类的人则数呼气,一呼气记一个数,不记吸。这样从一数到五,就从头再来,再从一数开始,如此反复不断的训练。 三、注意事项: 1、数息时,要注意的是在呼吸上,心里数呼吸,耳朵注意听着呼吸。全神贯注,心念集中,好像母鸡孵蛋一样。 如果数息过程中发生杂念则马上将意念收回来,从一重开始数起。 2、注意要将呼吸调到:深、长、匀、缓、柔。“深长”:呼吸不要短促,而要绵绵不断,慢慢将一呼一吸所用时间拉长;慢慢则会感到自己的呼吸深入体内,带动全身的气机;“匀”,不要时快时慢,要速度均匀;“缓”,呼吸宜慢不宜急,“柔”,柔和,若有意若无意,不要用力呼吸。 3、如果数息可以达到比较专注,心无杂念或入静的程度,可以将计数改为从一到十,慢慢可以过渡到从一到三十,基本上,如果可以做到从一数到三十,中间都没有杂念产生,则第一步修心止念的功夫已经达标,可以修第二步了。 4、在修炼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昏沉 打坐时昏昏沉沉,打瞌睡。昏沉容易被当作是入静,尤其注意。真正入静时,心神很明晰,身心轻爽豁然,不象昏沉,糊里糊涂,身心浊重无明。造成昏沉的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饮食不调,打坐前吃了过于油腻的东西,或吃得太饱。要少食油腻,不要吃得太撑; 2、姿势不调,有的同志坐着坐着,身体便走形了,慢慢头也低了,腰也弯了。头低腰弓的姿势,最易引起昏沉; 3、劳逸不调,打坐前工作或做别的事情过于疲劳。身心疲倦。此时,最好先睡半个小时,恢复疲劳再炼。 第二,散乱 心念散念,老是想东想西,数呼吸时走神。造成散乱的原因如下: 1、饮食不调,吃了 *** 性食物,如辣椒、洋葱、大蒜等辛辣 *** 性食物,容易引起散乱。要少吃辛辣; 2、心身不调:之前参与了一些容易引起情绪激动的活动。如看惊险电影、看因起情绪激动的小说、杂志,与人激烈辩论或争吵…… 一般最好做一些不激烈的活动。如阅读一些佛经道经,或做一些轻体力的家务活动。 3、呼吸不调 如果不注意将呼吸调匀,有急促、不匀的现象,也易引起散乱。 第三,锻炼之时出现任何现象,如眼前出现光、图像或自感身体出现酸、麻、胀、痛、沉、凉、蚁行、跳动、肌肉抖动等八......》》 问题八:打坐时,那个腿是怎样盘的? 按照佛经的坐禅之法,无论双盘还是单盘都是右脚压左腿。可能和以右为尊的观念有关系。实际还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据说每个人左右腿长短略有差异而每个人不一样,有的右腿长一点点,有的左腿长一点点,看自己怎么盘更舒适就怎么盘吧。2楼的回答很详细,是网上抄来的吧,感谢分享,值得保存。除了图中那三种双盘、单盘、散盘, *** 的姿势很多,常用的还有一种自然坐,就是乐山大佛那种姿势,不能盘腿的也可以用那个姿势端身正坐。 *** 的目的主要是静心,如孟子所说,长养浩然之气,用自然坐也是很合适的,不一定要盘腿。盘腿只是有利于能量集中到下腹,中老年人比较合适,年轻人本来就血气旺,不太适宜,凡事过犹不及,过度了会有副作用。因此年轻人学 *** 不妨先用自然坐的姿势。 问题九:打坐正确姿势 刚开始坐时,筋骨会比较僵硬,所以怎么坐只要能够不烦躁都可以,不必太拘郸。坐久了筋骨会变软,即使在同个小时内,刚开始上坐到下坐,筋骨肯定不一样,这时候可以调整到适合自己舒适的位子,单盘,只要能让身体不歪斜,就不错了。 再来有关您的问题:“脚掌就内翻展平整个脚背都贴在大腿上”,能问这个问题表示您筋骨状况还是不错的,没错,就是脚掌就内翻展平整个脚背都贴在大腿上。会很痛,没错!坚持一下把心再度静下来,气聚集后让它帮您打通关,气过了,就再也不痛了。这是我给您的保证。 打坐打的是内心战!加油! 问题十:盘腿打坐如何快速入定 方法很多 可以念诵佛号 真言 咒心 帮助入定 这个逐渐的过程 极少有人很多 或极快入定 这个都是不容易的 当 只有意识在 身体和其他都感受不到了 就对了・・・・・・・・・・・
黄庭禅坐引导语50分钟
现在我们要开始黄庭禅坐,不论您是喜欢采用的是单盘、或双盘,或是直接坐在椅子上,但不要靠着背,这些都可以依照你的喜好来做选择。**的目的,是为了体验心的无相,以及性的自在。而要验证自在的心性,莫过于观照跟放松,待会在**的过程中,我会给你适当的引导,以便使您逐步的观照身心,体验心性自在的真义。想要让**这门功课对您产生更好的效果,让定力与智慧都能得到更好的提升,那么在**的过程中,您最好尽量保持姿势不动,以便在较大的身心挑战中,不断磨炼与检验您观照心性自在的能力。但若是您觉得痛苦已达忍无可忍,实在无法继续观照身心实相的时候,便可以稍微把脚或是身体稍微动一动,让身心的浮躁稍微缓和一下,然后再重新开始。 任何一次禅坐的开始,最好在全身上下放松几次,以便使得心性及身中的感受能够更加的自在。现在请依照我的引导,用身心的放松,来开始这一堂的禅坐…先把心情放松下来…然后把头顶轻轻的往上顶一点点,好像要把脊椎拉直一般,但要注意脖子不要僵硬,要松巧…然后把注意力放在头顶上,想象头皮整个松下来,像海棉一样的松开来,想象就可以达到,发挥你的想象力… 接着把注意力移到你的额头,把眉头舒开,不要皱眉,想象额头向四方松散开来…再把注意力移到整个脸部,把整个脸颊里面的力量全部卸掉,想象它越来越松,检验自己的表情,详和而自在… 讲到哪里松到哪里——我们把注意力放到两边的太阳*,想象两边的太阳*也渐渐松开,慢慢松开…现在放松你的后脑勺,只是运用一下你的想象力,慢慢的松开,像海棉一样慢慢松开来…脖子,检验是否松巧,不要僵硬…肩膀,不要往上举,想象两个肩膀一起垮下来,轻松的沉下来,自然的下沉,除了脊椎还挺立之外,不要负担一点点力量…想象两只手,跟绳子一样,只是挂在肩上,完全自然的下垂,不要出力,检查有没有出一点点的力量在其中抗衡着,不要出力,只是松松的垂下来,从手臂一直放松到指尖,慢慢的放松下来,像绳子一样,轻轻的挂着…胸膛,想象整个胸膛都松开,不论胸腔里面正在发生多少感受,就让它去发生,要喘就喘,没有关系,不要急着调息,当我们定静到一个程度,气息自然愈来愈细,你只是想象松开、松开,任它去自在,没有一点点抵抗的力量…背部,除了脊椎打直之外,其余的力量全部松掉,整个腹腔,检查有没有出力,把力量通通放下来…臀部,仅仅只是静静的承受着身体的重量,其它什么力量都不要,检查臀部与大腿交接处的关节,有没有出力,把力量都卸掉,注意力到大腿,松掉,小腿通通松掉,一直放松到脚掌…我们从头到尾再放松一遍,讲到哪里放松到哪里,但速度再快一点点…注意力放在整个头部,松下来…肩膀垮下来、两只手垂下来、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脚掌…最后想象全身一起松透下来,都不要动… 为什么**前要做这样的放松呢,目的是在确定,我们对于内在的大小感受,有没有一点点控制的力量,有没有一点点打压,或一点点抵抗,有没有让所有的气机完全获得自在…身心保持自在安舒,就象这样静静的坐着,等待观照着身体各部位不断发生的大小感受,甚至是不断升起的各种的念头。 在本次的禅坐过程中,我会引导大家,做一些简单的观察,观察在感受所带来的迷惘当下,要如何从中获得解脱,其所靠的就是观照,也就是去觉知、感觉所有的真相,这堂课我们以把身体想象犹如太虚一般为主轴。为什么想象成太虚一般呢,太虚里面不是空无一物的,太虚里面有河川星斗,有山河大地,有草木丛林,有风雨云雾…太虚的可贵并非无物,而是能够包容万物。 因此佛经要我们在学习在清静的时候,要观想自己的身体像个太虚,其主要目的是要我们就可以落实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是要你学习能否如太虚一般,毫无抵抗的,去包容着身内发生的任何大小感受; 第二是要你去检验,当你面对这些不断升起灭去的感受的时候,心中有没有一丝丝贪嗔罣碍的发生; 第三是去检验,当你的心中发生烦恼浮躁时,除了身体其它部位,或是脑中的妄念所引发的外,是不是在胸膛的正中央,也就是我们老祖宗所说的「黄庭」里面,都刚好有着或大或小的波动在起伏着,在对这个烦恼的情绪推波助澜; 第四,也就是最重要的目的,是训练如何观照着黄庭中那个潮来潮往的波动上本无意义的真相,进而解脱所有情绪的枷锁,重获自在清明的心灵。 因此**的目的,并不是叫你把自己想象得如太虚一般毫无知觉,或空无一物…这是初学者对于文字的误会所致。 黄庭禅坐甚至还要提醒你,观照你脑中不断发出的丝丝念头,也只是把它当成太虚间不断自在回荡的音波一般,对它们也都只是静静的观照着,静静的觉知着,觉知着它自在的发生,观照着自己在这个当下,是否有任何罣碍的发生,以上几点,便是您在每一次**时所要专注的主轴所在。 在落实以上几点的观察时,您可以想象自己的身体就像个太虚一样,此时里面正有些许轻轻淡淡的风,这些风正在太虚的各个部位慢慢的升起,慢慢的酝酿,太虚不罣碍这些小小的风,也永远不与任何风抵抗。你要学习的是,接受这些淡淡清清的风,接受这些快速旋转的风,热的风、冷的风…以同样的心接受身中温度的感受、细麻的感受、酸痛的感受、起伏的感受,如太虚一般,对身体各部位的感受保持不分别、不好恶,不攀附任何贪嗔意义在上面,这就是平等心的当下,也是平常心的当下。在**中不断的做这样的观察跟比对,非常有助于您得到深入的自在。 心经中所谓「观自在」,指的是观察身中各部位的感受自不自在,而不是你的自不自在。例如你的臀部坐着的地方有点紧、有点重,或是腰部有点酸、有点热…它其实只是太虚间一阵阵各种不同形态的风而已。有些是紧紧的风,或者是麻麻的风,有些是酸酸的风,有些是起起伏伏的风,学习太虚包容着它的存在,学习太虚不干涉它的自在… 你要注意的是,看着这些风,看着这些感受,观察它存在得是否畅然,它仅仅只是这样无意义的自在飘荡,自在生灭,而你要注意的是,你是否在这个当下对它起了贪嗔分别的知见,你是否对它的生灭起伏起了抵抗或任何的牵制。 现在我们再把身体从头到尾放松一遍:先把头顶往上举一点点,然后跟着我的指引,讲到哪里注意力就放到哪里,注意力放在整个头部,松下来…肩膀松掉、两只手垂下来、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脚掌…就这样静静的坐着。 今**致力于**的目的究竟为何?是为了要追求充满轻妙感受的禅悦?还是为了要训练自己的脑中不起一个念头?还是要让自己从总总不安的情绪罣碍中解脱出来呢? 古人说“道”在日常生活中,凡不能与日常生活并行的,并非真道之所在。而是问这三项能力里面,哪一项才是你在日常行住坐卧之中,依然无时无刻都可以保持而没有任何冲突的呢? 前三者只有「让自己从所有情绪的罣碍中解脱出来」这项能力,才是往后你可以用在生活的每一刻而毫无冲突,并可以为你的生活带来莫大利益的,这个便是**这个法门的最大目的所在。 而藉由**观心,到底是在观察什么呢?试想每个人的所谓情绪激动的时候,胸中必会陪衬着一股气、一股能量同时跟着升起,对不对呢? 不论一个人外在的挑战有多少,或身内的感受有多激烈,只要胸中的气血依然平静,你便可以若无其事的接受一切的挑战,但是只要胸中的气血一激昂起来,人们便可以因为一万个理由,而陷入无法自拔的情绪之中,想想看,对不对呢? 由此可知,罣碍着人们的主角,是人们感到清静而不能清静的主角,指的并非是外在的挑战,而是指胸中那股激荡不已的能量,也就是那股气,说的白话一点就是「各种感受」。 我们再把身体从头到脚放松一遍,跟着我的指引,注意力放到整个头部,松掉…肩膀、两只手垂下来、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脚掌…就这样静静的坐着。 人们更不容易了解的是所谓解脱心情上的罣碍,指的并非把胸膛中那些激荡不安的气血活动给彻底的消灭或平抚,也不是要对身中所升起的感受,不断的咬牙忍耐。而是要把你对胸中气血活动的罣碍,对它的贪嗔、害怕以及忍耐全部都卸除下来。 只有这样,才能在气血感受或动或静的时候,得到全方位的自在,只有这样,才是釜底抽薪的解脱办法,而这种方法,与你的知见与习性恰好背道而驰,因此,这项练习必是对你非常的挑战跟迷惘的所在。为了培养您对胸中心田的观照定力,不被胸中小小的气血晃动所迷惘,我们可以先由肢体的末稍开始观察。 例如现在观察你一只手掌中的感受,先想象你的手掌像似个小太虚一般,里面充满着各种的感受,各种的风,也许是麻麻的风,也许是热热的风,也许是凉凉的风,也许你可以感觉到手掌中的脉膊,你感觉到那种跳动,仔细观察手掌中到处充满着充沛的能量,好比太虚中到处充满着自在漂荡的风一样。你很容易可以在这么热闹的能量之中,静静的觉知着它,它真的只是一种畅然,只是一种自在的生灭起伏,其它什么意义也不存在。仔细的观照着它的真相,它既不代表烦燥,也没有焦虑,更没有任何好恶的意义夹杂其间,它仅仅就是一种非常单纯而畅然的感受!这就是所谓的「空」,所谓的「无物」,因为它没有任何贪嗔痴爱。 看出这个真相,你就已经在这个小小的局部里,验证了六祖所谓的「本来无一物」的真境,也在这个小小的局部里,验证了自性本来清静的安心之道,因为它对我毫无罣碍,以这样的正见跟定力,去观察全身所有的感受,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于是周身上下无处不安然,无处不解脱。 我们再把身体从头到脚放松一遍:注意力放在整个头部,松下来…脖子肩膀沉下来、两只手垂下来、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脚掌…就这样静静的坐着,跟身中所有感受共处。 放下我们聪明的脑袋,去动你的感觉,静静的坐着,犹如太虚一般,等待各种「身中的风」与「心中的风」自由的吹起,也自在的灭去,用自在灵巧的心去观察它,觉知它…身上到处充满感受,你都可以像刚才的方法去检验和观察,例如现在把注意力移到你的两只腿上来,观察此刻你的脚上充满着什么样的感觉? 有的说我的脚掌好麻,那你就观察那个麻的畅然,检验你是否让那个麻自由的存在?有的人说我的小腿好酸,那你就观察那个酸,检验你是否心甘情愿的让它存在,毫无畏惧,毫无抵抗让它存在,试试看! 有人说我的膝盖很痛,痛就看着那个痛,看那个最痛的点有多深、多热、多紧、多酸,只是看着它的真相,膝盖的酸由膝盖去承受,你不要介入与其间,就像在河岸边观水一般,静静地观照着它的发生而已。 脚酸也是一种风,这阵风由脚这个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腿麻了也是一种风,这阵风由腿这个小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腰酸背痛也是一种风,这阵大风也由腰跟背这个小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呼吸急促也是一种风,这阵风由呼吸系统这个小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脑中的意念纷纷也是一种风,这阵风由脑部这个小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心情烦燥也是一种风,这阵风则由你的黄庭这个方寸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 太虚中并非空无一物,太虚中的各个部位,总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风不断的吹起灭去,你要像太虚一样,只是静静的包容着它的存在,包容着它的畅然,甚至它的激昂跟热闹。把你对身中所有感受的抵抗跟忍耐完全放开,让那些风完全自由的存在,检查你对于身中各种感受,有没有发出一丝丝的扺抗,有没有一丝丝忍耐的心情,这些全部都要放掉,只是用自在的心灵,看着它自在的发生…全身上下,都可以如刚才所示范的一般,逐一的观察,逐一的检验各局部的自在。 以下每当像这样有钟声响起的时候,有二十秒的时间内,便是你要放宽胸怀,心甘情愿,毫不忍耐的时候。现在胸膛放开,任其自在,毫不忍耐,勇敢的试试看…还有十秒,硬是把胸膛松开不要忍耐,让我们来试试看!十、九、八,想想你的心犹如太虚一般,真的毫不忍耐,七、六、五,心甘情愿,毫不抵抗,四、三、二、一,检验它是否真的完全自在。 现在把你注意力回到胸膛的正中央,也就是黄庭一窍中来做观察,胸膛也只不过是身体的一部份,也只不过是身中的另一个小太虚而已,观察胸膛内的所有能量或气血的波动,也像刚才其他部位观照一样,只是看它的原貌,不让它有机会攀附着一丝丝的好恶分别存在。然而你有没有发现,要让胸中的热浪兴起的时候,还保持畅然与平等的真觉,是一件极具排战性的难题! 致使你烦躁的原因,可能从四面八方袭击而来,它可能只是外面的一个声音,或是想象中的一个画面,或是腰的一个酸,腿的一个麻,便使我们的平等心荡然无存了。但当平等心要失去的时侯,仔细的观察,此刻必在黄庭一窍中,正有一个小小的动荡正在发生着。 而这小小的气血动荡之中,竟然攀附着无限的贪嗔痴爱的冲动在上面。在每一次**时,在最烦躁的当下仔细的觉知,这个人生中最大的机密,很快就可以水落石出了。然而,心头也只不过是另一个小太虚罢了,它的大小只有一方寸,仔细观察那个心头里的小小动荡,也只不过是小太虚内一阵小小的微风罢了,拿出观照其他部位时的定力跟智慧,去观察方寸中那个小小的动荡它到底自不自在。你不必急着把它消灭,也不必急着与它交战,不要像神秀一样,总是走在那条「时时勤拂拭」的死胡同里。你只需要像观照其它部位一样,放宽胸怀,不忍耐,不改造,无畏无惧的观察它的自在。用你自在轻巧的心灵去观察它,你便已经走在究竟解脱的道路上了。 钟声再次的响起,以下二十秒内,便是你要放宽胸怀,心甘情愿,毫不忍耐的时刻,现在放宽胸膛,任其自在的发生,勇敢的试试看…还有十秒,硬是把胸膛松开,毫不忍耐,来试试看!十、九、八,你的心犹如太虚般,七、六、五,心甘情愿,毫不抵抗,四、三、二、一,检验到底几秒钟它是完全不自在。 观察黄庭一窍中的动荡,有没有一点烦燥的攀附,看清它确实的样貌本无意义,只是如此的畅然,如同太虚包含着各种风一样,以着大无畏的心,不必处理,不必安慰,不必平抚,不必消灭,不逃避、不忍耐,也不必如临大敌。 太虚对于各种的风,不论大风小风,它不必时时勤拂拭。你要效法太虚,只是把那个最燃烧的点附近想象松开,不跟它作抵抗,然后看着那个紧,那个热,那个麻,以及接受它的起伏,看它来得多急,停留多久,看它去得多快,只是具实的观照着它。果真你的内心心甘情愿,当下便照见了本性的清真,并且得到了心灵的解脱和安宁。 想象胸膛像个太虚,让里面的大风小风永远的自在,盯着它的真相看,看着它的物理波动,你发现原来情绪可以不随着气血而起伏,原来气血真的可以只是单独的存在,此刻你可以在当下,证得「本来无一物」的真境。 钟声再次的响起,以下二十秒,便是你要放宽胸怀,毫不忍耐的时刻,现在胸膛敞开,任其发生,勇敢的试试看…还有十秒,硬是把胸膛敞开,十、九、八,毫不抵抗,七、六、五,心甘情愿,四、三、二、一,它是否完全的自在, 身心保持自在安舒,静静的坐着,等待检验身体各部位不断升起的各种的感受,学习太虚只是默默的接受各种风自在的回荡,没有一点点的抵抗…观照实相定力的强弱,是取决于你对于身中感受的升起,能否保持毫无扺抗,不贪不嗔的心,清楚的觉知它,但检验你对各部位的感受,尤其对黄庭一窍中的感受,是否真的无贪无嗔。过程里面,保持你的身体尽量不动,你将越来越烦燥,而此刻黄庭的情绪波动也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清楚,这样有利于你的观察跟练习。因此,若是还未确定黄庭位置的真相的人,建议你要多吃点苦,尽量保持身体不动,最好先看清黄庭对你的影响,再起来,不要一无所知便起身。但当你的浮躁情绪大量浮现的时候,你便会感觉到非常的难耐,这点你得有个心理准备。所谓尽量不动,是指手指不要动,脚指也不要动,身心保持松坦,但是不要动。 我们再把身体从头到脚放松一遍,注意力放在整个头部,松下来…肩膀、两只手垂下来、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脚掌…就这样静静的坐着,放松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感受消除,而是要把身体对于感受的牵制通通拿掉,让感受单独自由的存在。 **到此刻,你的感受正不断的在累积之中,很多感受在不断的燃烧,不必刻意一直调息,该喘的就尽量的喘,一切以自然为主,也不必为了那些止不住的飘荡念头,而感到烦恼。假如你已经开始妄想,那么就去觉知你正处于妄想纷纷的情况之下,假如你感到昏沉,不要为你那个昏沉而感到懊恼,何不大方的去觉知那个昏沉,看清那个昏沉,用你自在的心灵,在躯壳里面觉知着一切的感受,当然包含这个昏沉。 钟声再次的响起,以下二十秒之内,便是你要尝试放宽胸怀,毫不忍耐的时刻,现在将胸膛敞开,任其发生,勇敢的试试看…还有十秒,十、九、八,想像你的身体象太虚一般,毫不抵抗,七、六、五,心甘情愿,四、三、二、一,是否完全不抵抗,完全自在呢。 **到这里,如果还可以继续坐的话,以下的时间就仅仅只是如太虚包容万物一般,去包容身中所有的感受而静静的坐着,如果你要结束此次的**,在起身之前请先缓缓的活动你的肢体,直到身中气血感觉回复平常,再慢慢起身,起身之后在禅房里面来回走上百步,让肢体关节各方面都活络起来,然后才回复一般的作息。
怎么打坐的正确方法
打坐的正确姿势如下: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在左腿上,反之亦可。2、脊直,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肩张,两肩...3、手结定印于脐下,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随意有意的碰在一起.
达照法师打坐引导词
达照法师版本 什么是禅修? 禅本来是外来语,梵语的音译叫“禅那”,翻译过来就是静虑的意思。就是通过打坐来观察内心,让心一步步清静下来,离开烦恼和杂乱的身心感受,体验丰富、完美、多层次的生命内涵,甚至最终能够了生脱死,证入自在无碍的解脱境界。 身口意三业都很清静就是持戒清静 持戒清静然后调身体,七支坐法,首先第一支,把腿坐好,顺时针转三圈,幅度可以大一点。最大的幅度,然后再逆时针转三圈。看自己坐在这里左右前后不会摔跤了,感觉好像四平八稳一样了。第二个,腰肢,腰要挺直,不能塌腰。第三个是肩膀放松,肩膀完全垂下来,好像把肩膀扔掉一样,完全的放松。第四个是手,结手印,把拇指对起来,结好后,就不要动了,最好是一点点动都不要。因为这个气脉啊,只有完全结好后,心蕾的气脉才能互相贯通,心才能舒畅,如果稍微有一点点动呢,这个气脉的效果也会受影响的。第五支就是我们的脖子,脖子不要往前,垂直,不要太往后,下巴往下低一点。深呼吸三次,吸气的时候,尽量让自己的气胀满全身。气吸满后,暂停一两秒钟,再呼气。把身上的病气,不舒服的,烦恼全部把他呼出去。呼完,身体像气球,气扁掉一样。然后也暂停一两秒钟,这样三次。呼吸不要发出声音。深呼吸三次以后,舌尖轻轻的顶着上颚,如果有口水,把他咽下去。第七支,眼睛收回来,不要看外境,只留一条线的光。调身调好了,接下来呢,要调心。 让自己的心很平,不要下沉,也不要往外飘。我们接下来学一个方法,就是四念处的第一个,叫身念处。观察身体,观身如身。身体是什么样,我们就 知道 他是什么样。从头顶开始,头顶是平整的,像个钟一样挂在那里。脖子垂直。头顶,额头,脸部,脑后勺,脖子,肩膀,肩膀完全放松。然后身体,腰部,腿部,手指脚都很清楚。好像扫描仪一样,从头顶,一直扫到脚。慢慢的一点点知道,尤其是知道自己呼吸的快还是慢,深还是是浅。凡是身体上的所有反应、动作、姿势都特别清晰,特别清楚,不要轻易的动。如果有动,也要让自己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动的幅度有多大。就让这颗心,回到这个身体里面,照顾这个身体。像灯光笼罩着身体一样,很清楚很清楚。就停留在清楚的状态里。要让自己任何一点微细的动作都特别清楚。无论是头慢慢的低一下,或者脚轻轻的晃一下,都要及其清楚。呼吸大小快慢,动作,也都很清楚,但是我们没有意见,就是对身体任何状态,呼吸快慢,都不要在意,都不去判断是好是坏。就只负责很清楚,知道他是什么样子。保持觉察,和了知。如果觉察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都很清楚,这就是粗重的妄想已经停下来,没有其他的想法。这是欲界定的开始。 这种专注力,就是我们的定力,专注自己的身体,从头到脚。 当清清楚楚的了解身体之后,我们进一步观察到身体上的感受。腿脚的感受,有时候发麻,有时候难受,想动。有点痛。呼吸的感受,空气之间清新的感受,身上原来有什么感觉,有酸痛的感觉,呼吸或者是快或者是慢的感觉,都很清楚,身体和身体的感受,我们不去追求感受,也不舍弃感受,就只是清楚的知道这种感受。很清楚,很清楚的知道,身体和身体的感受,也从头一点点的往下扫描。 如果忘记观察身体,马上回来继续观察,让自己知道身体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感受。 现在从头顶开始观察自己,感觉好像很清凉,今天天气也很清凉,从头顶,好像一股甘露一样,清清凉凉,慢慢观察到脸部、脖子、手,腰、腿脚,全身都有清凉的感觉。要全神贯注的去感受这种清凉的感觉,他事实就存在这种清凉的感觉,很清楚。同时再一进一步观察,从头顶开始,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头顶也有温暖的感觉,脸部,脖子、肩膀,身体,腰,腿脚,全身都有温暖的一股暖流,笼罩着整个身体,很温暖的感觉。清凉和温暖同时存在。再专注自己的身体,和身体的动作姿势,再清凉和温暖的同时,我们感觉到身体很轻松,从头顶开始,头顶就像一朵云,轻飘飘的,脸部脖子肩膀都很轻松,特别放松,头顶开始慢慢的放松,肩膀放松,胸部放松,腰部放松,腹部放松,腿部也放松,从头到脚,像一朵棉花一样,像一片云一样,特别轻松的像飘起来一样,特别轻松,特别轻松。让轻松的感觉越来越明显。身体和呼吸都特别轻松,很清凉,很温暖,很轻松,让这三种感觉,同时存在。呼吸也随其自然,也很轻松,没有任何动作,整个身体快要飘起来了,很轻松。但是我们身体一动都不动,同时好像又很沉重,从头,我们就不想动。好像动不了一样,凝固在这里。当你的心很专注,身体就凝固了,头也不想动。脸部也很重,脖子和肩膀好像有轻轻的重担,压着他一样,提都提不起来。整个身体,沉重的动不了了。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动不了了,非常的沉重,内心却非常的轻松。沉重的感觉就是动不了,但是身体很轻松,很轻松。观察自己的身体,如实的看见身体的感受,他既清凉,又很温暖,又很轻松,又很沉重。专注在这四种感觉的任何一种感觉中,或者同时都很清楚。专注于他。眼睛不要闭上,闭上就会打瞌睡,稍微留一点缝,坐姿都很标准,身心都很轻松,却一动都动不了。这就是我们达到的欲界的沉定,看自己进入这种状态,能坚持多久。很轻松,但是自己一动都不想动,脑子也不想动,心也不想动,停留在这里了。全神贯注身体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感觉。清清楚楚的看到他。 提起观照,把心收回来,对身体的反应不要有意见,不要采取措施。痛就痛,不痛就不痛,忍受着,观察他的样子,知道他是什么样,不要喜欢也不要讨厌,很清楚。保持觉醒的状态。 保持专注,专注身体的每一种觉受,让觉受更强烈,轻松的越来越轻松,温暖的越来越温暖,不要轻易有动作,有动作,要让自己保持清醒。 让自己保持觉醒专注,如果累了,可以三五秒让自己放松,重新再提起,保持觉醒,保持专注。专注累了,再放下,再专注。专注,了解身体,关注身体的感受,好我们现在时间到了,保持专注的状态,把手举起来,好搓热,面部按摩。
更多文章:

宝藏动作蛙式能够帮你改善风湿膝盖疼和大腿肉多吗?蛙泳正确姿势慢动作
2025年8月24日 01:15

十大最佳手部训练动作(如何锻炼手部力量呢锻炼手部力量的方法有什么呢)
2024年2月11日 20:20

彭于晏八块腹肌图片(彭于晏台湾街头竖中指,被媒体指责,优质形象崩塌了吗)
2024年7月11日 17:07

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对肾(做俯卧撑对肾有好处么,仰卧起坐俯卧撑对肾有帮助吗)
2025年9月19日 01:09

超越健身房黄泥磅(重庆江北黄泥磅到照母山恒大售房部坐公交车如何走)
2025年8月11日 18:30

小李子身材引热议,他的颜值是如何失去的?小李子身材走样,为何他的身材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2025年2月19日 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