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杠铃冠军(广州亚运开赛第二天,李萍在53公斤级比赛中,李萍以抓举103公斤、挺举127公斤、总成绩230公斤夺得冠军,)
本文目录
- 广州亚运开赛第二天,李萍在53公斤级比赛中,李萍以抓举103公斤、挺举127公斤、总成绩230公斤夺得冠军,
- 举重奥运冠军唐功红,你了解她吗
- 举重李慧珍为什么代表山西人
- 姚丽是中国举重天才,入他国国籍,现状如何
- 举重李慧珍身高多少
- 举重冠军陈燮霞背后的故事
- 邓雪梅首次征战残奥会夺金:“她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
- 中国体育冠军杨霞是什么地方人
广州亚运开赛第二天,李萍在53公斤级比赛中,李萍以抓举103公斤、挺举127公斤、总成绩230公斤夺得冠军,
(1)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所以当杠铃被举起并停留在头顶时,它具有重力势能;(2)∵G=mg,∴李萍以抓举103公斤做功W1=G1h=m1gh=103kg×9.8N/kg×1.8m=181.692J挺举时做功W2=G2h=m2gh=127kg×9.8N/kg×1.8m=2240.28J则她两次做功为:W1+W2=181.692J+2240.28J=2421.972J.故答案为:重力势;2421.972.
举重奥运冠军唐功红,你了解她吗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是很多球员梦寐以求的舞台,很多球员都梦想着自己能够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然而,无论什么运动。这条道路都是异常艰辛的,这其中的困难险阻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的。要说起体坛中最危险的几个项目,举重绝对是其中之一。举起杠铃靠的可不是蛮力,如果没有科学的训练非常容易受伤。而举重运动员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他们大多因体重庞大,颜值不高,在退役后就褪去了昔日的光环,生活回归于平淡。不像乒乓球、跳水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退役后还能收到一些广告代言。很多举重运动员退役后就成为被遗忘的英雄,今天我们要说的唐功红就是这样的人。
唐功红身高1米70体重240斤,她是一位拥有庞大的身躯且相貌平平的举重运动员。1979年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在11岁时体重就已经达到了62公斤,比同龄孩子要重很多,而且力气大。因为力气大,她开始练习举重,在训练时她非常的刻苦和认真,在经历大大小小的比赛过后,唐功红在举重这项运动中已经站稳了脚跟,并且先后进入山东省队和国家队。
在国家队的唐功红得到了教练的认可,在2004年的亚锦赛中她获得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冠军,从而成为中国举重首屈一指的人物。因优秀的成绩她获得了雅典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在雅典奥运会,她用完美的表现让人们感动。
回顾那场比赛至今让观众记忆犹新,她相当于用生命换来金牌,唐功红当时的对手是韩国的张美兰,张美兰实力不可小觑,当时张美兰举起了172.5公斤的重量,然而唐功红在试举172.5公斤的时候失败了,再一次试举起182.5公斤对她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就在众人都认为金牌被韩国拿走时,唐功红竟然成功地举起了182.5公斤的杠铃,她是咬牙坚持挺了下来。赛场掌声雷动,中国人唐功红获得奥运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获奥运冠军是可喜可贺的,但是对于唐功红来说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于她赛后她的身体出现了鼻孔、耳朵出血等情况,血压迅速升高,内脏受到损伤,被紧急送去医院。在记者采访时她说不后悔最后的尝试。她的精神可嘉,是运动健儿的榜样。
退役后的唐功红在威海举重训练基地任职,为国家培养举重人才。唐功红在2012年就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虽然男方是一位普通人,但是身材高大,长相帅气。
因为常年进行举重运动,唐功红的身体已经严重损伤,并且体重已经达到了260斤,肥胖的身体给她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在一次报道上看到唐功红买了一辆价值7万元的国产轿车。这跟其他有的体育明星开着豪车形成鲜明的对比。昔日的奥运冠军过着平凡人的生活,也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最后希望她可以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
大家如何看待奥运冠军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举重李慧珍为什么代表山西人
举重李慧珍为什么代表山西人,因为在2018年的一次比赛中被山西的教练看中,随后转到了山西举重队。教练说,选中她并不是因为颜值,而是她在比赛中的那股拼劲。所以之后李慧珍代表山西队参加国内比赛。2001年,李慧珍出生于深圳,小时候她的短跑100米成绩很好,小学时被选去练田径。12岁时,教练说让她练练力量,这一练,就练成了举重,慢慢的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姚丽是中国举重天才,入他国国籍,现状如何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来源之地,那是生命起源的地方,是第一次感受到灿烂的光、绚丽的色、美妙的声的地方,这地方便是生我、养我的祖国。无论离开得有多久,走得有多远,即使到生命的尽头未选择落叶归根,但至少在心中永远有那么一个角落是留给自己的祖国的,曾经的亦或是现在的。
但是现实中却有这样一种人,刻意隐瞒更改自己的过去,忘却曾经养育自己的祖国,甚至不惜言辞激烈将自己与祖国一刀两断,仿佛自己与祖国从刚开始就毫无关联。举重冠军——姚丽,便是这样的人。也许她这样做有自己的原因、有不得已的压力,但是一个人怎么能这么容易抛弃自己的过去,离弃曾养育她的祖国,着实令人心寒。
"我没有在中国训练过"
姚丽,又名迈娅-马内扎,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代表哈萨克斯坦参加女子举重项目,并以63公斤的出众成绩夺得冠军。这位曾经被一位中国的体育老师选中,在中国的体育队接受最初训练的运动员,在领完金牌,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说出令人大为震惊的话:"我是在吉尔吉斯斯坦出生的,我没有在中国训练过,只是在中国生活了10年。"此言一出,令中国记者无言以对,一个人连自己的出生地,曾经养育过自己的祖国都能抛弃,还有什么可对话的呢?
姚丽的此番激烈言辞,也引起国人的热烈讨论,有人她是中国的败类,养了一只白眼狼;有人质疑:"她说的话的确让人心寒,但是是否以前让她寒心过?"也有人说尊重别人的选择,不要用狭隘的民族主义去做道德绑架;更有甚者一副高高挂起的姿态,直言没啥问题,当初看不上人家,现在人家为他国夺冠,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然而,争论的重点根本不在于她为哪个国家夺冠,而是在于她否认了自己的过去,否认了至少在上中国曾经是她的祖国,否认了曾经发掘她、训练她的体育老师们所作出的辛苦努力,也否认了仍在中国、是中国人的父母对她的养育之恩。
一颗在泥土里的新星
1985年,姚丽出生在中国辽宁省阜新市一个农村,小时候家庭贫苦,在村子里接受小学教育。年幼的姚丽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由于父亲身体有疾病,无法劳作,姚丽小小年纪便懂得为家庭分担一些压力,主动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子里的人都是农民,即使姚丽有举重天赋,也没有伯乐赏识,童年的姚丽仍然只是大多数平常孩子中的一员,老老实实学习,默默无闻。
然后,到了初中,这颗"泥土里的新星"便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当时的体育老师。老师看到她的长跑很出色,认为她是举重的好材料。于是这位老师亲自赶去姚丽的家中,说服姚丽的妈妈让姚丽进体育队,并保证一定会好好训练姚丽,她的确是一个举重的好苗子。妈妈尊重姚丽的选择,也希望女儿将来有一个好的未来,于是姚丽便顺利进入了体育队,开启了举重生涯。
人生难得有知己,也难得遇伯乐。一生得以遇到一个伯乐,一个赏识自己的人,就已经很幸运了。毫无疑问,姚丽——这个来自农村的女孩,是一个"幸运儿"。
天赋过人、一举成名
姚丽来自农村,从小的生活环境让她在旁人面前羞怯,不敢跟别人说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腼腆的女孩子,初次便举起了重达90公斤的杠铃,不得不说,她在举重方面着实有过人的天赋。
后来辽宁队的一位教练对她青睐有加,花大力气训练她,希望她有一天能为辽宁队争光,能为中国争光。经过不到一年的悉心指教,姚丽已经可以举起92.5公斤的杠铃。教练带着她参加各种比赛,让她得以崭露头角。后来由于以往出色的成绩她得以进入国家体育总局的"人才交流计划",前往哈萨克斯坦交流学习。
具备他人所不具备的天赋,是上天赐予的恩泽。然而,后天的机遇与自我的成长也是成就一个人辉煌不可或缺的因素。姚丽遇到了一个好的教练,为她不辞辛苦,训练她,让她得以在天赋的加成上,得到专业的指导,从而具备一个合格举重运动员的所有条件。显然,姚丽后天的成功是离不开这段在辽宁队训练的日子的。
改变国籍、从此为他国争光
中国一天天在变得强大,中国体育界也人才济济,姚丽虽然有过人的天赋,但是哪一个得以进入体育界的运动员没有一点天资呢!姚丽在体育队未能成为举重界的主力军。在一次机缘巧合中,姚丽被哈萨克斯坦的一位教练看中,在教练给出的强大诱惑下,姚丽自愿放弃了中国国籍,加入了哈萨克斯坦国籍,成为一个哈萨克斯坦人,并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迈娅.马内扎。
加入哈萨克斯坦战队后,姚丽开始真正的成为了核心人物。转身一变成为了聚光灯下的那个人,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和欢呼时,一个人是很容易在这种状况下迷失自我的。姚丽正是如此,她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曾经,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中国人。
早在2010年,姚丽代表哈萨克斯坦参加广州亚运会时,取得了冠军。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面对记者的提问,她避而不语,一直等到有人将翻译器拿给她,她采用带着家乡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将获奖感言翻译为俄语。
此后便是她在伦敦奥运会获得举重冠军时,发表了那番令人心寒的言论。改变国籍是姚丽个人的选择,并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名人学者加入外国国籍的,这只是一个个体所做的决定,并不影响家国情怀。然而,姚丽的言辞和做法显然是过于偏激的,一个人如果否认了自己的过去,就是遗弃了自己的来路,没有过往,那么现在的自己是如何形成的呢?
后来国际举联查处了四位违反比赛规定、背离奥运精神,违禁使用***的运动员,姚丽就是其中之一。从此她被禁止在任何与举联相关的赛事中,可以说,她的体育生涯至此也走到了尽头。结局令人唏嘘不已,但她无法获得中国大众的谅解,人总要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付出代价。
如果一个人背叛了自己的过去,矢口否认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养育过自己的国家。那么即使拥有至高的荣誉,获得无数的殊荣,她的人生仍然是黯淡的,因为她的人格不曾在广阔天空下发出亮光。
举重李慧珍身高多少
举重李慧珍身高一米六八11月5日晚,在江苏连云港举办的2022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59公斤级比赛中,山西00后小将李慧珍举起102公斤杠铃,夺得抓举冠军,祝贺祝贺。
举重冠军陈燮霞背后的故事
一.陈燮霞奥运路一波三折:最后一刻夺得奥运入场券 她在07年的世锦赛上一举夺得三枚金牌,一鸣惊人,崭露头角,在流行少年成名的 女举队属于“大器晚成”型选手。她小时候因为可以拉动大板车,因此被挑入举重队,接受专业训练。可是她的路途并不顺畅,两次险些被迫离队,正如,她此次参加奥运会,路途可谓一波三折。 大腿拉伤 险失奥运入场券 事实上,奥运女子举重48公斤级的人选主要是杨炼与陈燮霞两人在争夺,甚至有人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2007年世锦赛上,陈燮霞获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项冠军,直到这时,成名已久的杨炼才真正感受到陈燮霞对自己地位的威胁。今年4月,作为奥运选拔赛的全国锦标赛上,杨炼再次输给了主要竞争对手陈燮霞而屈居亚军,另外,从种种比赛成绩和数据来看,陈燮霞最近的表现都要强于杨炼。 能够出现在奥运名单之中,陈燮霞经历了“悲喜两重天”的考验。原本板上钉钉参加奥运会,但她却在7月上旬的一次训练中腿部拉伤。陈燮霞坦言,刚受伤时,曾经“情绪非常低落”。但她说:“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所以今天才能站在这里!”至于伤势如何,她不愿意多说:“我现在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到时候看我的吧。” 积极进行康复的陈燮霞在临近名单公布前,终于用令人信服的体检结果为自己挣得奥运入场券。 透视:奥运举重名单为何难确定? 国际奥委会和国际举联决定,女举进入奥运会后,男女级别从以往的10个分别调整到8个和7个,每支代表队最多参赛人数仍保持以前的10个名额。这一规定,使男子项目最多参赛名额从10个缩水为6个,其他名额分给了女子项目。同时规定,同一支代表队在女子同一级别中不得有两人参赛,从而使中国女举的实力优势受到很大限制。由于女子举重的各个项目都有夺金实力,如何挑选最有把握的选手参加奥运会就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鉴于这一局面,决策层只能采取“优中选优”的方法,根据大赛前几年各级别的优势度确定参赛级别,然后再从4个级别中挑选运动员。另外,还要遵循兼顾各省市的平衡原则,促进各省市举重运动的发展。 二. 陈燮霞夺冠法宝:教练的打油诗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冠军傲视群雄般的霸气,尤其是初次崭露头角时,面对强手如云的武林,难免会有忐忑,会觉胆怯。对于这次在家门口举行的运动会,在有主场优势的同时,运动员们同样面临巨大的压力,更何况陈燮霞还成为首金热门人选,压力不言而喻,她笑言自己是奥运新兵,太紧张至整晚合不上眼,影响睡眠质素而变成“熊猫眼”,引得队友笑翻肚子。所幸的是,她有个善于疏导心理的教练。 第一次出国比赛:我是老虎我怕谁 “你要像小老虎一样,见谁咬谁”这是世锦赛新科冠军陈燮霞首次出国比赛时,教练马文辉对她说的一句话。 07年9月17日, 24岁的她站在世锦赛领奖台的处,陈燮霞兴奋地朝着台下的队员不停地挥手。她先是在亚锦赛上破了世界纪录,这次又在清迈举重世锦赛上为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别看她笑得那么开心,其实她在比赛前几天一直紧张,被教练指责“连杠铃都不会举了”。女队总教练马文辉还专门找她谈话,用各种方法激励她。 这是来自八一队的陈燮霞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她也是出征世锦赛的女队队员中一个没有出过国的选手。第一次出国难免紧张,陈燮霞在刚到泰国清迈的前几天变得有些沉默。 马文辉在中国队抵达清迈后的首次训练中便发现了陈燮霞的异常。15日的训练结束后,他在回饭店的班车上找陈燮霞谈话。“其实第一次出国和第二十次出国的感觉没什么不同,你看我,出了那么多次国,第一次来泰国还不是两眼一抹黑。”马文辉开始言传身教,陈燮霞在一旁沉默不语。 和出国比赛经验丰富的队友们相比,陈燮霞在清迈训练时总是有些不知所措。她每练完一个动作后,眼神就追着教练跑,完全不似在北京的举重房里那样气定神闲。陈燮霞有着一副好歌喉,平时走路喜欢哼着歌,到了清迈也不怎么唱歌了。 “你的眼神就不对,不要老是羞怯怯的,要像小老虎一样,见谁咬谁!”马文辉说完,陈燮霞在一旁终于笑了,眼睛眯成一条缝。身边的奥运会冠军刘春红、世界冠军曹磊在一旁听完也哈哈大笑。 马文辉再接再厉,说:“你是小将,不用怕输。他们那些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来到这里,心理压力比你大。” 比赛前一天,陈燮霞在饭店房间里说,她第一次出国没有经验,所以对一切都特别谨慎小心。她说:“我光训练服就带了4套,还带了一套比赛服。我怕这里天气潮湿,洗完的衣服不容易干。哈哈,就算我每天训练后不洗衣服也够穿到比赛那天的。” 由于女举内部竞争非常激烈,能够获得参加世锦赛的机会对于陈燮霞来说相当不易。对于第一次出国的感受,她说:“感觉泰国的饮食和国内都差不多啊。我很庆幸自己能参加世锦赛,来这里之前我就一直告诉自己把握住这个机会好好表现。” 陈燮霞是中国队第一个结束比赛的选手,她还要等到26日全部比赛结束后才可以跟随大部队回国。她说:“比完赛也不能放松啊,我还会每天去训练,然后看队友的比赛,给他们加油。” 说到自己最后一举失败没能打破挺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陈燮霞脸上立刻流露出不满的表情,她说:“下回把世界纪录都拿回来。” 克服紧张之法宝:教练的打油诗 在陈燮霞拿下女子48公斤级三枚金牌后,中国女子举重队总教练马文辉透露他帮陈燮霞减压的秘诀。“陈燮霞比赛前的确挺紧张的。我专门跟她开了个小会,还送了她一首打油诗,她藏在包里呢,今天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来得踏实,比得坦然,成败不计,战胜自己,放手一搏,牛气到底。”这就是马文辉给陈燮霞的“二十四字真言”。因为是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24岁的陈燮霞还是显得比较紧张,平时喜欢唱歌的她在赛前多少有点沉默寡言,这可让马文辉有些着急。他透露,为了帮助陈燮霞减压,他特意跟陈燮霞开了个两人的小会,并送了这几句话给她。“其实这次就是看她能不能顶住,能不能做到以我为主。现在看来,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 陈燮霞赛后表示,上去了也就不紧张了,“这首马指导亲手写的打油诗现在是宝贝,要一直留着”。 三. 冠军的小烦恼:我普通话不行 并不是只有金牌的得失,才是冠军关注的焦点。其实,他们也有小小的烦恼,比如痘痘之于杜丽,对来自广东的陈燮霞来说,普通话是她的烦恼所在。 她在一次党员转正时倍感紧张,因为普通话不好。“同意陈燮霞转为正式党员的,请举手。”听到这句话,陈燮霞抬起头,朝四周看了看,笑了,旁边的战友们全都举起了手。 去年12月的某天,24岁的女子举重世界冠军陈燮霞在她的母队八一队,完成了党员转正仪式。 为了这个仪式,阿霞特意换上了军装。虽然做足了准备,但这并未打消她的“顾虑”。 “我的普通话不行啊!”仪式开始前,阿霞小声说,来自广东番禺的她显得很不自信。 读思想汇报时,阿霞双腿站得笔直,双手紧紧攥着稿子,盯着上面的字,语速放得很慢。 “希望组织批准我成为中共正式党员。”读完最后一句话,阿霞出了一口气,拿眼睛瞄着八一举重队政委王佑华,看到对方朝自己点了一下头,她才坐下。“今天表现不错啊,今后更得努力!”会后,**委叮嘱阿霞。“嗯,放心吧,奥运会看我的了!”阿霞说。四. 全村的骄傲:修路放炮迎霞讯 彩旗招展庆夺金 陈燮霞,她的名字读起来有点拗口,乡亲们都亲热地管她叫“细妹”。她曾经在200个村里娃中脱颖而出,被伯乐相中加入举重队,开始离乡征战。尽管因为训练忙碌,时隔九年,只回家三次,但是她永远是乡亲邻里的骄傲。他们愿与她一起,分享夺金之喜。 陈燮霞家住广州番禺大坳村。这个900多户人口的小乡村,位于番禺饮水源保护区,四处栽种着连片的甘蔗地和香蕉林。 为即将到来的热闹,乡亲们早早做了准备:一个星期前,村子花了2万元将通往陈燮霞家的近3米宽、600米长的田埂路,全都铺上了灰白色的细沙石,道路两边插满了200来支色彩鲜艳的彩旗。此外,村子还派了近30个治安员到陈燮霞家附近,加强巡逻,直至奥运会结束。 村里还在陈家后墙、院内空地和旧村部前,装上三台大屏幕彩电,好让父老乡亲一齐收看陈燮霞的比赛,为她加油助威。 村里人聚集在村头的大榕树下喝早茶,开始频频提起这位女大力士。25岁的陈燮霞是大坳村村民口中的“细妹”。1991年,8岁大的“细妹”就被番禺区业余体校相中。父亲陈细泉骑了20公里路,把女儿送到体校受训。 1999年,陈燮霞入选八一队,留在了北京。陈细泉掐指一算,女儿9年来回家不过3趟,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足1个月。最近的一次见面已是两年前。陈燮霞一身轻便的运动服,走到500米外的村委会办公室,“已经没多少人认得她。” 家人和她的上一次通话是在奥运名单确定的7月底。女儿简言安慰:“我被选上参加奥运会了,爸爸你不要担心……”陈细泉还是紧张,他坚持不到比赛现场观战,“是怕她心里有压力”。 陈燮霞入选奥运后,村委会如果夺金,村里送1888响的鞭炮。
邓雪梅首次征战残奥会夺金:“她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
中新网南昌8月30日电 题:邓雪梅东京残奥会夺金:“她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 当天下午,在东京残奥会女子举重86公斤以上级别的比赛中,中国选手邓雪梅以153公斤的成绩夺冠,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而立之年的邓雪梅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6岁时因车祸不幸截肢,失去了一条腿。13岁那年,邓雪梅入选江西省举重队,开始了举重生涯,这一练就是17年,并于2013年入选国家队。 在曾经也是一名残疾人举重运动员的陆景峰看来,妻子邓雪梅是一个非常刻苦的人,她每天握着杠铃一次次举起、一次次放下,不断重复着不知练了多少遍的动作。“因为举重这个项目,必须要长期坚持训练,才能保持最好的竞技状态。” 功不负有心人,凭借坚持和努力,邓雪梅逐渐成长为中国残疾人举坛上的佼佼者。 2014年获得仁川亚残运会女子举重86公斤级冠军;2015年获得全国第九届残运会女子举重86+公斤级亚军,2015年获得亚洲公开赛女子举重86+公斤级亚洲第三;2017年获得全国残疾人举重锦标赛女子举重86+公斤级冠军;2018年获得亚洲残疾人举重锦标赛女子举重86+公斤级冠军;2019年获得残疾人举重世锦赛女子86+公斤上金牌、全国第十届残运会女子举重86+公斤级冠军,破全国纪录;2021年获得迪拜世界残奥举重世界杯女子举重86+公斤级冠军、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女子举重86+公斤级冠军(提前比赛项目)。 今年是邓雪梅首次征战残奥会。“得知自己成功入选中国 体育 代表团后,她非常开心激动。”陆景峰说,所有的运动员都希望能够站上奥运会赛场,并且拿到最高奖牌。 在征战东京残奥会前,邓雪梅前往阿联酋迪拜参加了残疾人举重世界杯赛事,回国在上海隔离了半个月。 “那半个月无**常训练,所以她很担心会影响自己在东京残奥会的竞技水平。”陆景峰透露说,从赛前与邓雪梅的聊天中可以看出妻子很紧张,“还好她顶住了压力,把平时训练中的水平正常发挥出来了,拿到了这枚宝贵的金牌。” “祝贺媳妇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一枚金牌,媳妇是最棒的!”陆景峰在微信朋友圈晒出邓雪梅领奖照片,并配上一段文字,将喜悦分享给亲朋好友。 “希望她早点回家,到时候一家人再一起好好庆祝。”陆景峰说道。(完)
中国体育冠军杨霞是什么地方人
悉尼奥运会女子举重奥运冠军杨霞是(湖南省保靖县迁陵镇)人。 杨霞:1977年11月出生在湖南边陲的保靖县,是一个地道的土家族姑娘。1989年11月入选湖南省女子举重队,从此她的生活与重重的杠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998年12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13届亚运会上,夺得53公斤级总成绩金牌,3次破2项亚洲纪录(超世界纪录),实现了湖南女子举重亚运会金牌零的突破。2000年9月,在举世瞩目的悉尼奥运会上,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杨霞,以自信和平静的心,从容地走向决赛场,以绝对的优势夺得53公斤级金牌,并打破3项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子举重奥运会冠军。
更多文章:

专门密集培训瑜伽老师(兰州比较权威的瑜伽教练培训学校是哪家)
2024年7月12日 13:46

瑜伽教练找工作真难(我学完瑜伽教练快半年了,一直没找工作,想请有经验的老师们指点一下工作经验,谢谢,)
2025年1月20日 06:03

腰窝说是性强(腰窝意味着什么 人体性感之眼(胖子也有圣涡))
2025年9月23日 09:22

蝗虫灾害发生有什么规律么?蝗灾是与水旱灾害并列的重大自然灾害,蝗灾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2025年10月1日 16:10

连续快走腿酸还要坚持吗(健身房跑了两天,快走慢跑7.5公里,感觉大腿肌肉轻微酸痛,请问是否应该继续)
2025年6月29日 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