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概念(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目录
- 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
- 健身中的训练量是指什么对普通健身训练爱好者来说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训练量
- 体育训练中强度跟量的定义多举点训练中的例子
- 训练强度的概念
- 什么是运动量,强度,密度
- 我们健身时常说的训练强度是什么训练强度是不是越大越好
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体能训练素质-----力量 力量是自身在运动时遇到外界阻力去克服的一种能力。在自然或者社会环境中,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具备一定的力量。所以力量是运动的源泉,无论人体或者动物如何运动,走、跑、跳、投等都必须要依靠相对的力量才能完成。由于短跑是典型体能主导类竞技项目,具备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对发展速度、耐力等素质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根据“田麦久教授的力量素质分类将力量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三种不同类型”。所以在进行短跑项目训练时,必须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进行训练,运动员才能承受相应的负荷,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在100米跑4个阶段,每一阶段都需要力量作支撑,因此力量是短跑运动员掌握动作和完成技术的基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由次可以认为,赛前和比赛阶段运动员的爆发力发展与保持水平的高低,是决定该运动员成绩的一个决定因素。所以在训练其他绝对力量时,也要同时发展其他力量,这样确保运动员各个肌群力量得到均衡发展。 一般体能训练素质-----速度 速度就是人们快速移动距离的能力。根据“田麦久教授的速度素质分类将速度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三大类,其中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快速应答的能力;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者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个动作的能力;移动速度是人体在特定的方向上位移的速度”。短跑项目是一个竞技能力强、速度快的项目,速度素质是短跑的灵魂。因此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对运动员多进行跑的专门速度素质练习,比如起跑的反应速度加速跑的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使运动员能够具备各种速度的能力,提高速度素质水平,让运动员肌纤维在力量的基础上提高快速运动的能力。 一般体能训练素质-----耐力 耐力就是人体机能在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后身体保持持续运动的一种能力。“在运动训练学中田麦久教授将耐力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也是进行专项耐力的前提条件,要求在进行一般身体耐力练习时扩大各个器官的承受能力,提高身体的负荷量,将一般耐力向专项耐力的转移。而专项耐力是人体持续的运动能力,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克服外界疲劳完成的运动能力,由于专项的不同特点,训练专项耐力也有所不同。短跑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特殊的无氧耐力素质(速度耐力和速度力量耐力)。生理学研究表明,有氧代谢是无氧代谢的基础,无氧代谢机能的变化不仅依靠有氧代谢基础,还要依靠机体在缺氧的条件下,不断地提高机体持续工作和恢复的能力。 因此,短跑是无氧运动项目,但进行有氧训练也是专项耐力训练部分中必不可的,它们之间关系是良性的。在耐力训练时教练员要系统安排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负荷量、控制耐力练习时间,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能力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一般体能训练素质-----柔韧 柔韧就是对人体身上各个部位进行韧带拉伸的一种运动能力。“袁运平教授在柔韧练习中提到,将柔韧练习分为静力拉伸法、动力拉伸法、PNF拉伸法(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伸展法)”。这三种方法中,都有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两种不同方式。身体各个部位是灵活的,关节活动范围是看韧带的伸展能力,所以必须进行柔韧练习。在进行训练时首先是热身,然后进行一系列静力的主动柔韧练习或者在教练员、同伴的帮助下进行被动的柔韧练习,将身体各个关节部位进行拉伸。特别是短跑项目,是一项高速度、高强度、肌肉工作多的运动项目,跑的过程中将运用到身体各每一个部位,如果不进行柔韧练习拉伸就会对训练会造成一些危害,一是在训练中做专门练习动作达不到要求程度;二是在跑的专门练习中肌肉容易拉伤。为了防止在训练中带来的危害,我们应提前做好柔韧拉伸练习。美国运动生理学教授里·利尔主张:“发展力量的同时,必须结合柔韧素质的全面练习”。因此我们应将力量素质练习与柔韧素质练习更好的结合起来,才能提高短跑的体能水平,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一般体能训练素质-----协调灵敏 协调灵敏是运动员协同身体神经系统对动作反应快慢且天生具有的能力和后天训练得到提高的能力。使身体的神经系统相关联的神经元活动起来,促使大脑皮层形成一种条件反射的过程。协调灵敏是一项与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结合的综合素质。短跑训练中,某些运动员由于自身协调性不够好,就需要后天的努力和协调的技巧动作反复性进行练习,才能达到教练员要求和完全的掌握动作技术;而灵敏与速度素质的训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的灵敏协调能力与神经反应过程,神经—肌肉—协调等密切相关,良好的协调素质能够促进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提高降低训练发生创伤率。所以良好的协调灵敏能力对于每一位短跑运动员是至关重要的,在训练中也是不容忽视的。
健身中的训练量是指什么对普通健身训练爱好者来说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训练量
关于训练量很多新手健身爱好者还不是很明白是什么意思,那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训练量的问题,什么是训练量?其实你可以简单的把它理解为:一次训练时间长度和你所完成的总组数。
明白这个概念,我们再去看普通训练这该怎么选择自己的训练量?
那有很多健身新手,他们普遍的观念就是认为训练量越多越好,我练的时间越长,组数越多,等于最终的收获就越大,其实并不是这样,这是新手很容易会犯的错误,健身肌肉的增长它本质上是破坏与撕裂我们的肌肉纤维和打破我们身体的平衡。
如果你训练的过多,训练量太大的话,那你就无法从中恢复过来,没有恢复你的肌肉和力量是没有理由增长的,甚至是减肥也会停滞不前。
有研究表明,肌肉训练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以内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具体做多少组取决于你的训练模式和训练目标,概括一下,普通人群增肌期的话,每次训练该做多少组呢?一般来说是15组就足够用了。
来个对比参照,你就可以得出这个15组的结论,我们先来看一下高组数的力量的代表,比如:施瓦辛格,他每次训练从来没有低于过30组,甚至达到60组以上,历史上典型的高训练量天才,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为90%以上的普通人都没有办法模仿他。
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可能拥有和施瓦辛格一样的意志力水平与恢复能力吗?显然是不行的,在这种状况下,你去模仿他的训练方法,你马上就会崩溃,这是我们参考的最高值。
再来看一个最低值,高强度训练的天才,多里安·耶茨,典型的高强度训练代表,耶茨的一次训练,可能只有5到6个正式组,每个动作只做一个正式组,他们训练时间通常会在30到40分钟之内完成,但是由于训练组数特别少,他在每一组当中都练得特别的卖力。
这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模仿的,一般人在采用极低的训练量以及及高强度的训练方法下,也会很快的陷入训练过度和神经疲劳,所以,我们又有了一个参考值最低值5到6组,那综合起来算一下,那一般人的最佳组数应该就是15组以内了。
10到15组是比较合理的范围,一个高质量的训练啊,不是一味的追求组数,是一定要追求你做主的质量,如果你的每一组每一次都能够达到百分百的专注,达到完美的做组质量的话,我认为你是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训练的。
15组可以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参照,如果你发现做完15组之后,感觉还好像还是什么都没练似的啊,那说明你的做组质量实在太差了,以及你的训练强度可能不够。
以15组以内来参照的话,还有另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帮助你更好地渐进超负荷,渐进超负荷是我们力量训练或者是长肌肉的一个黄金法则,如果你没有做到的话,肌肉是没有理由增长的。
什么是渐进超负荷?持续提高你训练的难度,只有在你组数比较温和,没有太多的情况下,你才能够达成长期的渐进超负荷,比如说你这次训练想要比上次训练的15组的基础上都增长一点难度,加一点点的重量或者一点点的次数,那可能会比较容易做到的,对不对?
但是如果你总是喜欢做30组40组的话,这个渐进负荷的过程是非常难的,因为你每次到了训练的后期,你都会发现非常的吃力,动作质量急剧下降,力量急剧下降,你是无法提高难度的。
所以,我一直都在讲什么叫训练计划,眼光要放远一点,你从第一周开始就看到你第20周会走到哪一步,你走的每一步有没有持续提高难度的空间?这才是训练计划,你不能说从第一周开始就越多越好,越痛越好啊,冲到精疲力尽,那你根本就没法迈出下一步,不管你的目标是增肌也好,增长力量也好,减脂也好啊,这都是常识。
所以当前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健身房练得特别卖力,但是已经长期都没有任何收获啊,那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控制你的训练量,一旦你把你的训练组数控制好,规范你的渐进负荷的过程之后,你一定会发生新的进步和新的改变。
以上就是对你问题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小方爱举铁!每天分享健身知识,助你练就好身材!如果可以请大家长点赞,关注,转发,支持作者写更多的内容,谢谢大家!
体育训练中强度跟量的定义多举点训练中的例子
强度的话,就是量少但是必须保证质量,必须做到最好,量呢就是数量较多,质量呢可以差一些,举个例子,400米跑量就是跑8-10个秒数控制在一分十左右,间歇5分钟,强度呢就是跑6个但是秒数都在一分以内,间歇较短,(我们就是这么练的)
训练强度的概念
训练强度就是“完成某组训练的困难程度”,完成某组训练越难,强度就越大。
训练强度,简单一点说就是训练量,是你一次训练的总负荷,它的算法比较简单,就是你的训练重量乘你的训练次数就可以算出来了。你的训练强度、你的训练量是由你每次的训练负荷来计算的。
而你每次的训练负荷又是由你每次的训练重量乘你的训练次数来决定,所以如果你想要去改变一下自己的训练强度的时候,可以通过改变训练次数以及改变训练重量,这两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训练强度。
体育训练要注意:
剧烈运动时,体内盐分随大量的汗液排出体外,饮水过多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还会发生肌肉痉挛现象。由于运动时,需要增加心跳、呼吸的频率来增加血液和氧气,以满足运动需要。而大量饮水会使胃部膨胀充盈,妨碍膈肌活动,影响呼吸,不利于运动。
进餐后需要较多的血液流到胃肠道,帮助食物消化与养分吸收,如果这时参加运动就会造成血液流向四肢,妨碍胃肠的消化,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疾病。体弱者进餐后血压还会降低,称为餐后低血压,外出活动容易跌倒。长期餐后运动容易得盲肠炎,饮酒后不可进行游泳等运动项目。
由于运动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呼吸从外界摄入大量新鲜氧气,以满足健康的需求,故运动前一定要选择好地点,以平坦开阔,空气新鲜的公园、河滩、体育场等处最佳。
什么是运动量,强度,密度
这三个词分开说不容易理解,说太多的名词解释也没意思,你直接百度一堆一堆的答案。通俗的说就是,运动量就是你的耐力和力量能承受的范围,练完之后没什么感觉就是运动量不大,练完之后困了,饿了,就代表运动量比较大。(跟心率有关系)(运动强度X时间=运动量)强度主要说的是你在一定运动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的大小,你可能走10分钟没什么消耗,但让你做50个俯卧撑,你可能消耗的就比较多了,这个就是强度不同。(跟心率有一定关系)最后是密度又叫练习密度,譬如你练了1个小时,这1个小时里有多少时间你是在训练,用你真正的训练时间除以你这次训练的时间的比就是你的运动密度。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我们健身时常说的训练强度是什么训练强度是不是越大越好
在“绅士”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了关于训练计划中的训练间隙,说完了训练间隙,我们今天就再来说一下训练强度,经常会听到这个词,但是如果真的让你对训练强度说出一个所以然来,你可能也说不出,强度这个词一直是一个很含糊的话,在各行各业都有这个词,我们也都知道强度高了很辛苦,强度低了更轻松,但是关于健身中的训练强度,很多人其实是没有什么概念的。
首先,我们先来讲一下什么是“训练强度”?
训练强度,简单一点说就是训练量,是你一次训练的总负荷,它的算法比较简单,就是你的训练重量*你的训练次数就可以算出来了。
如何去重新计算自己的训练强度?
关于训练强度,如果真的要往深了说的话,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所以今天就不讲关于训练强度太复杂的东西了,今天就教大家一个简单的计算和重新去定义自己训练强度的方法,也是现在的一个衡量训练强度的标准。
大训练量:在你身体状态最好的时候做出的极限训练量
中训练量:你的最大训练量的90%
小训练量:你的最大训练量的85%
所以从上面的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你的训练强度、你的训练量是由你每次的训练负荷来计算的,而你每次的训练负荷又是由你每次的训练重量*你的训练次数来决定,所以如果你想要去改变一下自己的训练强度的时候,可以通过改变训练次数以及改变训练重量,这两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训练强度。
套用上面的训练量计算公式,我们就可以很简单的计算自己现在的训练强度,而通过改变训练次数以及训练重量,也可以用上面的训练计算公式去乘以你的训练次数以及训练重量。我们需要知道一点的是,每个人的训练强度都是有所不同的,都是根据自己的最大训练量来决定的。
训练强度是否越大越好?
之所以会有训练强度大、中、小之分,肯定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那就是没有人能够永远每次都训练最大强度,可能你可以做到每次训练都练最大强度,但是还是不推荐的,在前面的文章,训练间隙中我们已经说了,身体在每次训练完成后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和休息,才能达到一个最好的训练效果,所以如果说你每次训练都用最大强度的话,往往会导致训练效果大打折扣,严重的可能会因此而受伤。
更多文章:

袖子抬不起来怎么改(衣服袖子感觉有点紧,手抬不起来,能改吗是裙子哦,袖子是短袖)
2025年7月14日 20:20

六块腹肌怎么练成(肚子上一大块肥肉脂肪鼓鼓的能练成六块腹肌吗 怎么练)
2025年1月21日 07:02

职业培训合格证书(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技能人员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有什么用)
2024年7月18日 21:27

单杠练习后如何快速恢复(相对于单双杠运动,你认为应该怎么快速提高训练成果)
2024年6月30日 19:25

每天1000个卷腹(每天锻炼1000个卷腹,为什么仍然看不到你的腹肌)
2024年7月20日 11:37

健身举重一般多少斤(举重运动员一般每天练多长时间举多少公斤)
2025年7月22日 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