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式反舰导弹(蚕式导弹捡最大的打)
本文目录
- 蚕式导弹捡最大的打
- 中国出口伊朗的导弹有实战过的吗
- 世界各国的反舰导弹的优劣是怎样的
- 请问:飞毛腿导弹翻成英语难道是:能飞的有毛的导弹还有蛙式、蚕式导弹,这些名字是不是中国人取名
- 蚕式导弹是什么样的啊
- 海鹰-2岸舰导弹
蚕式导弹捡最大的打
您好,您提问的是蚕式导弹捡最大的打是怎么回事吗?蚕式导弹捡最大的打,出自科普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在两伊战争当中,傻大木从兔子手中买一批导弹,在控制导弹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兔子的东西好是好,就是找不到目标”,于是拿出说明书来操作,而操作书上赫然写着“捡最大的打”,于是那艘最大排水量达80万吨的货轮就被击沉了。其中的导弹就是中国的C-601型。而C-601反舰导弹是中国海军鹰击-6型反舰导弹的出口版本,而鹰击-6型反舰导弹的技术源自于海鹰-2型反舰导弹,海鹰-2型反舰导弹而是仿制于苏联的SSN-2“蚕式导弹”。
中国出口伊朗的导弹有实战过的吗
两伊战争期间有过实战。蚕式导弹一般指中国制造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尤其特指仿自苏联SSN-2冥河的海鹰系列导弹,因其弹身短粗,故被西方俗称为蚕式,是对我国出口的C201(即海鹰2号出口型号)和C601系列反舰导弹(海鹰2号的衍生型号)的叫法。也有人认为,中国“蚕式”反舰导弹指的就是“海鹰””-2(HY-2)反舰导弹。伊朗因认为科威特支持伊拉克和美国,与伊朗为敌,为了报复,曾向科威特的一个港口发射了两枚“蚕”式导弹,以打击科威特的油轮及港口设施。报道说:其中有一枚打在港口的码头处,码头被毁并损坏了三艘船只(应该不会是小艇吧!),另一枚打到了岸上,仅造成19栋房屋被毁而已。两伊战争当时世界各地的报纸电视上整天充斥着伊朗用“蚕”式导弹袭击油轮的报道,各国油轮都被袭击,很多国家都派军舰去海湾护航。英国皇家海军的海镖导弹在1991年沙漠风**动中,在担任美国海军威斯康辛号战舰的护卫任务时,击落一枚中国外销给伊拉克的蚕式导弹。
世界各国的反舰导弹的优劣是怎样的
名牌产品见下面列出:法国:飞鱼美国:捕鲸叉俄罗斯:白令,花岗岩,日炙等等中国:鹰击,蚕式,上游,海鹰挪威:NSM。从制导性能来看,捕鲸叉和飞鱼系列较为出色,具备精确打击的能力。俄罗斯擅长制作大型超音速型反舰导弹,该导弹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以及威力,是世界上最**的产品。但是就超音速的看法,西方有不同意见:西方的导弹制造商对超音速和亚音速两种反舰导弹的优劣看法不一。瑞典的萨伯动力公司认为,超音速飞行有很多优点,它可以减小中段误差,命中概率受目标运动的影响也较小(这两项与导弹的飞行时间成正比),可提高远距离目标捕获概率,缩短目标的反应时间。而美国麦道公司却不赞成这种看法。他们认为,超音速飞行虽有上述优点,但同时也有不少缺点:超音速导弹的重量和成本增加了;由于超音速飞行,弹体气动热和热喷管使其有很明显的红外信号特征;转弯半径很大,再次攻击能力差;抗电子干扰性能较差等。例如,将飞行速度2马赫的超音速导弹与飞行速度0.8马赫的亚音速导弹相比,就抗电子干扰性能而言,超音速导弹的干扰和制导数据的可用处理时间比亚音速导弹要少60%。尽管这两种导弹对付普通干扰技术的性能差不多,但是,由于前者的飞行速度是后者的两倍多,因此其信号和制导数据处理速度必须也要快两倍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超音速导弹的抗干扰性能就比不上亚音速导弹。中国的导弹就以鹰击83为例描述一下:“鹰击83”型反舰巡航导弹,出口型为C—803型反舰导弹,据称是中国海军自行研制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中的一种,具有很强的实舰载型YJ-83 正在发射中战威力。鹰击83(YJ-83)反舰导弹是我国“鹰击”8系列反舰导弹中的第二代改型,也是性能最好、攻击能力最强的一种反舰导弹。YJ-83采用了高亚音速巡航,超音速终程俯冲攻击的作战模式。所以“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具有多种抗干扰能力,攻击隐蔽性强,突防能力优越。
请问:飞毛腿导弹翻成英语难道是:能飞的有毛的导弹还有蛙式、蚕式导弹,这些名字是不是中国人取名
你所说的这些代号都不是中国人取得名字,是北约随机给苏联武器取得名字,通常这些名字都有很强的贬义;飞毛腿导弹的英文绰号Scud,愿意就是快速的,飞速的;飞毛腿导弹(SS-1A/B)的苏联官方代号是P-11(P是俄语字母,对应英语是R),后期SS-1C及以后飞毛腿的代号是P-300,系统代号9K72,官方绰号“ Elbrus”;蛙式无控火箭,“蛙”这个名字来自北约分类中的“陆上自由火箭”(Free-Rocket-Over-Ground)从蛙1到蛙7,第一代包括了“蛙-1”、“蛙-2”,第二代则是“蛙-3”、“蛙-4”、“蛙-5”和“蛙-6”。这些火箭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陆续进入苏军。早期的战术火箭使用由ZIL-175V牵引车牵引的半挂车和用“斯大林”坦克或者PT-76轻型坦克改装的履带式发射车,越野性能差而且发射完毕后需要移动起机来从**运输车上装填新火箭。由于无制导,战术火箭的精确度取决于其直飞的能力,早期的这些战术火箭系统很不稳定,精度极差,因而必须携带核战斗部,依靠核弹的大**面来补偿精度误差。这些火箭部署在苏军的师级部队里,用于消灭敌方一线和一定纵深范围内的战术核武器、坦克、步兵、导弹、雷达等。1965年“蛙-7”开始部署之后,第一、二代战术火箭纷纷开始退役:过时的“蛙-1”、“蛙-2”全部退役,“蛙-3”、“蛙-4”和“蛙-5”装在不能两栖作战的PT-76轻型坦克底盘上的部分改型在苏联退出现役,然而在其他的华约国家继续服役,直至冷战末期仍然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此外尚有部分“蛙-5”用于训练,“蛙-6”则根本就是用于训练的模拟弹。“蛙-1”(3R1)“锉刀”(Filin)与“蛙-2”是苏联最早的战术火箭系统。这套系统显著的特点是巨大的圆形鼻锥和用“斯大林”重型坦克改装的履带式发射车。“蛙-2”则使用PT-76轻型坦克的底盘作为发射车(不能两栖作战),火箭尺寸小于“蛙-1”,同样拥有圆形鼻锥。蛙-3”和“蛙-5”大名都叫2K6“月亮”( Луна)。2K6是苏联国防部导弹与炮兵总局的设计代号,北约代号则是“蛙-3”(使用3R9火箭)或者“蛙-5”(使用3R10火箭)。火箭系统包括了2P16型三用发射车(也可使用ZIL-175V牵引车牵引的半挂车),由卡车改装的**运输车(每辆可装载2枚火箭)以及用于装填的移动起重机。火箭战斗部重约360kg(800lb),射程10km-61km。2K6系统1960年开始服役,古巴导弹危机时有12套2K6系统部署在古巴。直到七十年代仍在部署(训练用)。目前朝鲜仍有数量不详的2K6系统(9K52和2K6一共24套)。 “蛙-6”是专门用于训练的模拟弹,可以装在ZIL-157型6x6牵引车牵引的拖挂车上。第三代战术火箭仅此一家,别无分号——“蛙-7”。"包括了“蛙-7A”(3R11、9K21、9M21、R-65)以及“蛙-7B” (9K52, 9M52, R-70),它们都叫做“月亮-M”。这种火箭是普通的单级设计,有一个与弹体直径相同的圆柱体战斗部,使得这种火箭看起来比它的前辈们更加简洁、更加现代化。“蛙-7”射程为70km(有效射程在15km-68km),战斗部重量为550kg,圆公算偏差(CEP)为500m-700m,落点区域大致为一个长2.8km,宽1,8km的矩形。“蛙-7”可以携带**战斗部、核战斗部和化学战斗部。这种火箭赋予了苏军师级部队进行纵深核打击的能力。“蛙-7A”1965年开始服役,取代了早期的一系列战术火箭型号,其中一些五十年代中期就开始服役了。“蛙-7A”使用的火箭包括:9M21F型,**战斗部重450kg;9M21B型,装备有三种核战斗部,当量约为200kt-300kt;9M21G,装备化学战斗部(填装VX神经毒气或者其替代品);9M21A,装备撒布子**用的货厢(填装总重4.5kg的反步兵子**)。 “蛙-7B”(9K52“月亮”)是“蛙-7”的最后一个改型,射程为70km,圆公算偏差(CEP)为500m-700m。可搭载450kg重的**战斗部或核战斗部,以及36kg重的化学战斗部。改进型的“蛙-7B”战斗部还可以是用于撒布子母弹和地雷的专用货厢。“蛙-7”使用了从ZIL-135(BAZ-135)型8x8卡车改装而来的轮式三用发射车,这种发射车可携带1枚火箭,并装有用于装填火箭的起重机,将发射车和装填用的移动起重机结合在一起,乘员为4人。发射车重25300kg,长10.78m,宽2.83m,高3.50m,新火箭直接用发射车发射轨道右侧的起重机装填。**运输车为9T29型(同样是由ZIL-135改装而成)。 两伊战争之后,伊拉克对库存的“蛙-7”火箭进行了改进,射程增大到90km,换装了子母弹战斗部。这种火箭被叫做“莱思-90”(Laith-90)70年代,鉴于陆军集团军属炮兵团和师属炮兵营需要一种精确打击武器取代蛙式无控火箭(此种武器是粗放型产品的典型代表,不适合现代战争需要)并用之填补9A52“旋风”火箭炮和9K72战术导弹之间的火力空白,研制了9K79“圆点”(北约代号SS-21"圣甲虫",圣甲虫是中国翻译的爱称,如果只考虑原意,就是屎壳郎)战术导弹取代蛙式火箭。蚕式导弹,一般指中国制造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尤其特指仿自苏联SS-N-2冥河的海鹰系列导弹,因其弹身短粗,故被西方俗称为蚕式,是对我国出口的C201(即海鹰2号出口型号)和C601系列反舰导弹(海鹰2号的衍生型号)的叫法。也有人认为,中国“蚕式”反舰导弹指的就是“海鹰””-2(HY-2)反舰导弹。
蚕式导弹是什么样的啊
蚕式导弹一般指中国仿自苏联SSN-2冥河的海鹰系列导弹,因其弹身短粗,故被西方俗称为蚕式,是对我国出口的C201(即海鹰2号出口型号)和C601系列反舰导弹(海鹰2号的衍生型号)的叫法。也有人认为,中国“蚕式”反舰导弹指的就是“海鹰””-2(HY-2)反舰导弹。
参数:
最大有效射程:95~100公里
最小有效射程:20公里
导弹平飞速度:0.9马赫
导弹平飞高度:30~50米
制导方式:自主式控制加自动导引地面
火控系统:攻击目标运动前置点
制导有效性:捕捉概率98%;
对目标的自导命中率90%
发射点高度范围:0~400米
发射架射击扇面:±85°
发射方式:单射或齐射
导弹起飞重量:3000千克
导弹全长:7.36米
导弹直径:0.76米
导弹翼展:2.4米
战斗部重:513千克
—— 该导弹曾出口多国,在两伊战争有过击沉油轮的战果。
海鹰-2岸舰导弹
海鹰-2岸舰导弹
海鹰-2(HY-2)岸基反舰导弹导弹,北约代号CSSC-3"Seer****er",海射版本CSS-N-2"Safflower"。(由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研制,西方称“蚕”式导弹。出口型号:C-201。
技术数据
名称:海鹰-2(HY-2/C-201)岸舰导弹
研发单位: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研制时间:1966年
射程:近程导弹
弹长:7.36米
弹径:0.76米
翼展:2.4米
弹重:513千克
射程:100千米
制导系统:自主式控制加自动导引地面火控系统
最大速度:1,013千米/小时
型号演变
海鹰-2改系列
仍然是主动雷达导引,采用Lm2型导引头,主要改进采用了高精度低空型无线电高度表,为降低飞行高度进行验证。其平飞高度为30-50米。
海鹰-2甲系列
包括海鹰-2甲Ⅰ/Ⅱ/Ⅲ等型号,均采用国产DH系列锑化铟被动红外导引头。海鹰-2甲于1982年定型,1984年35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亮相。
从1985年6月定型的海鹰-2甲Ⅱ型开始,采用第二代红外导引头,提高捕获灵敏度,扩大了有源攻击目标范围,具有了全向攻击能力。平飞高度降低到20米以下。现在已发展出海鹰-2甲Ⅲ型。
海鹰-2乙型系列
包括海鹰-2乙I/II等,均采用单脉冲主动雷达导引头,提高抗干扰能力,采用新的高度表降低飞行高度,实行超低空飞行。2乙I上用的是Dm-650型,而1989年试射成功的乙II则采用了具有捷变频能力的新型雷达导引头。
更多文章:

人体健美图片(健美运动把体育和美育融为一体,怎样的身材才称得上健美)
2024年4月17日 04:35

孕妇坐瑜伽球有助于入盆吗(孕后期如何帮助宝宝顺利入盆,妈妈们应该怎么学)
2025年8月8日 20:10

健身增肌食谱一日六餐(专家推荐:男性健身一天增肌的饮食计划)
2024年9月8日 17:46

世界杯小组赛直播韩国vs加纳直播(2022世界杯28日赛程)
2024年9月25日 19:11

2021网红广场舞(刘畊宏草原抖肩操上线,他为何能成为引领今年的广场舞)
2024年8月7日 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