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应力值叫什么?塑性应力怎么求
本文目录
- 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应力值叫什么
- 塑性应力怎么求
- 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什么
- 试述应力应变弹性塑性的基本概念
- 塑性材料切应力与正应力关系
- 塑性的工程应力
- 金属塑性变形后的应力 与什么有关
- 塑性材料以什么极限作为极限应力
- 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有何特点
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应力值叫什么
叫屈服极限也称流动极限,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开始产生显著塑性变形时的最小应力值,通常以符号σ表示;对屈服点不明显的材料,工程上常规定以产生塑性应变达0.2%时的应力值作为材料的名义屈服点,以符号σ02表示。材料的屈服点是通过某截面直杆拉伸试验测定的。塑性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常根据屈服点来确定许用应力。
塑性应力怎么求
塑性应力求法:一般电阻应变计可测量的应变极限为8000到20000μm/m(即0.8~2%)。对于较小的塑性应变如2%以下,普通箔式应变计已能胜任。对于需测量大于2%的塑性应变的情形,需采用专门的大应变应变计。
国外已有多种规格的产品,分别可测量6%、10%和20%的塑性应变。国内亦有使用于5%、10%、15%应变测量的大应变应变计。
定义
工程材料受到应力的作用,都会产生应变。当应力较小时,将产生弹性应变,即符合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虎克定律)的应变,这种应变在应力消失时也随之消失。当应力增大到一定值后,应力与应变不再成正比关系,应力消失后将留下永久性的变形,称为塑性应变。
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什么
在塑性材料中,如果一个塑性材料达到屈服而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时,就丧失了正常的工作能力,所以通常取屈服极限作为极限应力。
材料屈服极限是使试样产生给定的永久变形时所需要的应力,金属材料试样承受的外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虽然应力不再增加,但是试样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这种现象称为屈服,即材料承受外力到一定程度时,其变形不再与外力成正比而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产生屈服时的应力称为屈服极限。
对于无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则取对应于塑性应变为0.2%时的应力为极限应力。对于脆性材料,由于材料在破坏前都不会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只有在断裂时才丧失正常工作能力,所以应取强度极限为极限应力。
极限应力解释:
1、对于塑性材料,极限应力指的是塑性材料的屈服极限。屈服极限是使材料产生给定的永久变形时所需要的应力。
2、对于脆性材料,极限应力指的是强度极限,强度极限指的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时出现的最大应力。
试述应力应变弹性塑性的基本概念
塑性是一种固体力学引发的概念,用来理解固态材料从"应力-应变"角度下的失效行为:应力不再能反映应变的变化。相应的,粘性是一种流体力学引发的概念,用来理解流体的"应力-应变率"角度下材料的一种时间相关的基本属性,一般理解为一种内摩擦。然而,实际材料展现的流变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实际中不存在绝对的固体或是流体,也就衍生出固态材料的弹塑性、时间相关的粘弹性、粘塑性和流态材料的粘弹性及其他粘性性质。单纯的粘性是流体的基本性质,单纯的塑性则是依旧停留在固体角度,从流体角度还没有上升到讨论粘性的程度,你可以说近似100%塑性的材料是流体,但不能代表它有什么粘性性质。微观上,对于不同材料可能不存在什么普遍的机制能对它们的特定流变行为做出解释。
塑性材料切应力与正应力关系
塑性材料切应力与正应力关系。根据塑料材料有关题目查询显示,塑性材料切应力与正应力关系为,塑性材料切应力与正应力关系。在外力作用下,虽然产生较显著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塑性的工程应力
塑性材料的数据一般以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形式给出。材料数据可能是工程应力(p/A0)与工程应变( dl/l0),也可能是真实应力(P/A)与真实应变(Ln(l/l0) )。大应变的塑性分析一般采用真实的应力,应变数据而小应变分析一般采用工程的应力、应变数据。
金属塑性变形后的应力 与什么有关
1、真实应力应变: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对应的是截面形状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应力应变对应关系,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是假定原始截面不变,只是在弹性变形时两曲线的对应关系相近,所以基本可以互换,塑性变形分析直接采用塑性曲线(去除弹性部分),
真实应力=工程应力*(1+工程应变),真实应变=ln(1+工程应变)
瞬时真实应变:
总的真实应变:
2、应力-应变关系:
弹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可逆的,与加载历史无关;塑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则是非线性的、不可逆的,与加载历史有关。
材料在进入塑性状态之后,应力-应变关系的重要特点是非线性和不唯一性。所谓非线性是指应力-应变关系不是线性关系;所谓不唯一性是指应变不能由应力唯一确定,应力也不能由应变唯一确定。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不唯一性实质上是由塑性变形的不可逆性引起的,它使得材料在塑性状态下加载和卸载服从不同的规律。因此,如果不指明加载历史或变形历史是无法由应力确定应变或由应变确定应力的。也就是说,固体塑性区内一点的应变状态不仅与其最终的应力状态有关,而且还依赖于加载历史。这实际上就是塑性本构关系和弹性本构关系的根本区别。《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由于在塑性变形阶段,塑性应变与加载路径有关,因此,一般情况下,必须考虑在应力发生无穷小变化时相应的应变变化特征,然后再用积分或求和的办法求出整个加载历史的总应变。从这个角度来看,塑性本构关系本质上只能采用增量的形式。下面,我们首先介绍两个常用的增量理论:Levy-Mises理论和Prandtl-Reuss理论。
增量理论:每个应变分量的增量与对应的应力分量成正比
每一瞬间的应力只与该瞬间的应变增量有关,而与该瞬间的应变值无关。
屈服条件—研究材料进入塑性状态的力学条件。即材料 开始屈服时各个应力分量之间的关系。也叫屈服准则、塑性条件、塑性方程。
全增量理论:在简单加载条件下,塑性变形的每一瞬间,主应力差与主应变差成正比例。
简单加载:在塑性变形发展的过程中,只加载,不卸载,各应力分量一直按同一比例系数增长,又称比例加载。 应力状态可确定塑性应变分量
分析冲压成形时板材的应力与应变
全增量理论
体积不变规律:
塑性材料以什么极限作为极限应力
塑性材料以屈服极限作为极限应力。
在外力作用下,虽然产生较显著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塑性材料是指在常温、静载荷下具有塑性的材料。可进行模锻、冲压、挤压等加工或成型。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抗振动能力,例如低碳钢、铜、铝、塑料、橡胶等。
塑性材料的概述:
1、对于塑性材料,当其达到屈服而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时,即丧失了正常的工作能力,所以通常取屈服极限作为极限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则取对应于塑性应变为0.2%时的应力为极限应力。对于脆性材料,由于材料在破坏前都不会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只有在断裂时才丧失正常工作能力,所以应取强度极限为极限应力。
2、极限应力是相对于塑性材料的概念。在塑性材料中,如果一个塑性材料达到屈服而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时,就丧失了正常的工作能力,所以通常取屈服极限作为极限应力。
3、对于无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则取对应于塑性应变为0.2%时的应力为极限应力。对于脆性材料,由于材料在破坏前都不会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只有在断裂时才丧失正常工作能力,所以应取强度极限为极限应力。
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有何特点
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称做本构关系,这种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本构方程,又称物理方程,用来求解塑性成形问题。
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有如下特点:
(1)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2)塑性变形是不可恢复的,是不可逆的;
(3)塑性变形可以认为体积不变,应变球张量为零,泊松比v=0.5;
(4)全量应变主轴与应力主轴一般不重合。
当采取简单加载(加载过程中只能加载不能卸载,应力分量之间应按一定的比例增加)时,塑性变形的每一瞬间,主应力与主应变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式中,比值C称比例常数,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它只与材料的性质和变形程度有关,而与物体所处的应力状态无关;简言之,材料一定,变形程度一定,C则为定值。C可用单向拉伸试验求出。若平均应力为σm,上式也可以表示为
上述塑性变形时的物理方程称为全应变理论,是在简单加载的条件下用来研究小变形问题的。但对于塑性弯曲成形中非简单加载的大变形问题,只要主轴方向变化不太大,主轴次序基本不变,也可利用上述关系计算。
更多文章:

减肥一个月计划方案(一个月减肥计划:如何科学制定一个月瘦身计划)
2024年3月25日 18:40

自己办健身卡怎么运动(办了健身卡 但是没办私教 自己怎么练)
2024年10月15日 23:41

没运动浑身酸痛(久不运动,打了几个小时羽毛球后,全身酸痛是什么原因)
2025年7月19日 17:40

如何瘦上腹部的赘肉(如何减掉上腹赘肉 每天坚持三步回归好身材)
2024年6月3日 00:10

陕西西安53岁大叔健身34年宛如20岁小伙,大叔平时是如何锻炼的?为什麼一个健美大叔被重击睾丸後就晕过去了
2024年3月15日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