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比赛中唯一使用窒息和扭脱的(柔道起源于哪个国家)
柔道起源于哪个国家
柔道起源于日本。柔道运动是嘉纳治五郎在当时19世纪的80年代创立,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中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1951年,英、日、法、诸国发起创立国际柔道联盟,第一届世界柔道锦标赛创立于1956年,当时在东京举行。1973年柔道正式列入中国竞赛项目。 柔道在日语的意思是柔之道,就是一种“温柔的方式”的意蕴。柔道一部分是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被称为柔术。柔道是要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上才能表示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扭脱关节等手段或允许使用窒息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特别强运动,柔道比赛中要求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不是力量的对比。 柔道注意事项: 1、背部要直,轻轻地贴在躯干两侧,头要正,双手手指并拢伸直,收下颔,恭敬地行礼。 2、不可以驼背,过於低头或头不正,两膝弯曲或两脚部要分开。
柔道运动训练方法
柔道在日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日本武士空手搏击的技术:柔术非巴柔。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面而赢得比赛,它也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专案。下面是我专门为您整理好的:。
1.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一种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资料的情况下,按照既定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练习间的间歇时间能使机体基本恢复的训练方法。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通过同一动作或同组动作的多次重复,经过不断强化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有利于运动员学习、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通过稳定负荷强度的多次 *** ,可使机体尽快产生较高的机能适应,有利于发展和提高柔道运动员的动作质量;通过不同型别的重复训练,可分别使柔道运动员的磷酸肌酸系统ATP--CP,乳酸能系统LAATP—CP,LA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重复训练法的基本型别主要包括短时重复训练法、中时重复训练法、长时重复训练法三种类型。其中,短时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短,通常在15秒之内,负荷强度最大,一般以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充分,各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基本相同。练习目的是重点发展运动员磷酸肌酸系统的供能能力,肌肉收缩的速度和爆发力。中时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1分钟之内,负荷强度与负荷时间的关系呈负相关性。负荷强度的安排一般以略低于或等于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充分,各组练习的间歇时间随着练习组数的增多而延长。长时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通常在1——5分钟之间,负荷时间的关系呈负相关性,负荷强度的安排一般以略低于或等于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为限,间歇时间充分,练习组数不多。
2.间歇训练法
这是一种练习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强度,对间歇时间具有严格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间歇训练法受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组练习的间歇时间和间歇时休息方式的影响。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型别主要分为三种,即极强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法。极强性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通常在20——40秒之内,负荷强度控制在心率指标为每分钟180次左右,以接近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为限,间歇时间极不充分,并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作为下次组练习开始时间的依据。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40——90秒或90——180秒之内,负荷强度控制在心率指标为每分钟170次左右,负荷强度通常以略低于主项比赛是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较不充分,都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作为下次组练习开始的依据。
3.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是一种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和练习过程不中断的练习方法。持续训练法是以重点发展有氧代谢水平而提出的这种方法十分强调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应该长于其他方法,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强度适中,心率平均负荷指标应在每分钟130——165次之间,持续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相比,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长。
根据竞技运动的特点及训练的基本目的,持续训练法可分为三种基本型别:短时持续训练法、中时间持续训练法和长时间持续训练法。其中,短时间持续训练的特点是每次持续练习的负荷时间约为10分钟左右,平均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指标为165次左右,间歇时间充分,但练习组数不多,此方法是持续训练法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中时间持续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持续练习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10——30分钟之间,平均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指标为160次左右。长时间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持续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通常在30分钟以上,负荷强度较低,控制在每分钟心率指标为150次左右。
4.变换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是一种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训练过程的积极性,趣味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变换训练法是根据实际比赛过程的复杂性、对抗程度的激烈性、运动技术的变异性、运动战术的变化性、运动能力的多样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灵活性的一般特性而提出的。
变换训练法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通过变换运动负荷,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柔道运动专案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从而使之具有能够迅速进入比赛状态的应激能力,以及承受专项比赛时不同运动负荷 *** 的能力。通过变换练习内容,可使运动员多种素质,运动技术,运动战术得到系统的训练和协调发展,从而使之具有实际比赛的多种运动能力和各类技术以及实际应用的灵活能力,通过变换练习形式,可使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形式的作用下,高素质、高数量、高效率地完成某一训练内容和任务。
变换训练法基本型别主要分为三种:即负荷变换训练法、内容变换训练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法。负荷变换训练法主要特点是通过变换负荷性质,可以发展不同型别的运动机能。通过变换负荷强度,可以发展某一运动机能的运动强度。通过负荷量,可以发展某一运动机能的持久能力。内容变换训练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变换技术练习,可以提高不同技术应用的操作技巧。通过变换素质练习,可以发展不同肢体部位的运动机能,通过变换战术练习,可以增强不同战术应用的应用能力。形式变换训练法主要特点是通过变换方位、装置、线路和场地等形式因素,使同一训练任务在适宜的不同训练形式下得以较高质量地完成。
5.环训练法
回圈训练法是一种根据训练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点后,按照既定顺序、路线周而复始地依次完成每站点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回圈训练法是根据运动能力的多样性,运动部位的多元性,负荷性质的多重性,运动方式的多变性和运动技术的多种性等一般竞技运动专案的运动特点而提出的结构素质有:每站的练习内容,每站的运动负荷,练习站的安排顺序,练习站之间的间歇,每便回圈之间的间歇,练习的战数与回圈的遍数。
回圈训练法基本型别主要分为三种,即回圈重复法、回圈间歇训练法和回圈持续训练法。回圈重复训练法是指按照重复训练法的要求,对各组之间和回圈之间的间歇时间不作特殊规定,使机体得以基本恢复,以便全力进行每组或每回圈练习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每组练习负荷度大,负荷量不大,各组和各回圈之间的间歇时间充分,功能主要是发展最大力量,爆发力、速度和速度耐力,有助于提高负荷强度较大的运动技术的熟练程度。回圈间歇训练法是指按照间歇训练法的要求,对各组之间的间歇时间做出特殊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每组或每回圈练习的方法。特点是每组练习的负荷强度较大,负荷量较大,各组和各回圈之间的间歇时间不充分,它的功能主要是发展乳酸能供能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以及身体抵抗疲劳的能力。回圈持续法是指按照持续训练法要求,用较长的时间,各组之间和回圈之间不安排间歇时间,特点是每组练习负荷量较大,负荷强度不大,但是组数或回圈遍数较多。这三种回圈法的组织形式共有两类,即流水式回圈和轮换式回圈形式,其中流水式回圈形式是指建立若干练习点后,运动员按一定的顺序,一点接一点地周而复始的进行单个练习。轮换式回圈形式是指建立若干练习点后,将运动员和练习点分成相等组数的若干组,每组运动员开始相应地各在一组练习站中练习,然后在规定的要求下,依次轮换练习组。
6.比赛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照比赛的规则和方式,以提高训练质量为目的的训练方法,基本结构是由比赛规则、比赛环境、比赛方式、比赛负荷、比赛间歇时间等因素组成。
比赛训练法的基本型别主要分为:教学性比赛法、模拟性比赛法和检查性比赛法。
教学性比赛法是指在训练的条件下,根据教学的规律或原理,专项比赛的基本规则或部分规则进行专项练习的训练方法。特点是可以系统地提高单项技术各个环节衔接的质量和各项技术之间串联的质量,可以反复进行旨在解决比赛过程某一薄弱环节的训练。
模拟性比赛法是指在训练的条件下,模拟真实比赛的环境和对手,并严格要求按照比赛规则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特点是可以有预见性地根据真实对手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练习;可以有预见性的根据真实比赛的实际环境进行模拟性训练。
检查性比赛法是指在真实的比赛条件下,严格要求按照比赛规则和规程,对赛前训练过程的训练质量进行检验的训练方法。特点是可以客观地检验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质量,可以有效地提供改进训练工作的反馈资讯。
7.高原训练法
高原训练法是指利用自然环境中空气中氧含量较少的高原地带进行系统训练的过程。高原训练法是指利用高原地带空气中氧含量较少的自然环境旨在发展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力量耐力所采用的方法。普遍认为高原训练法的基本结构主要由海拔高度、训练过程、进出时机、训练手段、负荷性质、恢复手段和组织方式等基本因素组成。
根据每海拔高度划分的相对标准,高原训练法的基本型别主要分为三种,即超高原、准高原和亚高原训练法。
8.超高原训练法
超高原训练法是指在海拔高度为2400——3000米之间的高原地带进行训练的方法。由于海拔较高。自然条件较差,空气含氧量较少,气候干燥多变,高原反应明显,因此,它的特点是海拔相对很高,训练适应发生较晚,训练过程相对较长,负荷性质纯属耐力,负荷强度相对较低,训练手段平稳持续,机体恢复相对较慢。
9.准高原训练法
是指在海拔高度为2000——2400米之间的高原地带进行训练的方法,由于海拔高度适中,自然环境相对尚可,空气中氧含量浓度较少,气温略低而相对稳定,高原反应相对一般,因此,它的特点是每海拔高度相对适中,训练是应发生较早,训练过程相对缩短,负荷性质多样,负荷强度相对较高,负荷量相对较大,机能恢复相对较快。
10.亚高原训练法
亚高原训练法是指在海拔高度为1800——2000米之间的高原地带进行训练的方法。由于海拔高原高度相对不高,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空气中氧含量相对较大,气候、气温相对适宜,高原反应相对较低,因此,它的特点是海拔高度相对较低,训练适应发生较快,训练过程时间较短,负荷性质多样,负荷强度相对更高,负荷量相对更大,甚至可按低海拔平原环境安排运动负荷,机体机能恢复相对更快。
柔道作为一种体育项目,那么它的基本动作有哪些呢
柔道部分起源于日本武士空手搏击的技术:柔术(非巴柔)。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面而赢得比赛,它也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
一、柔道技术基本动作第一节柔道技术基本构造柔道的技术是由投技、固技二者所组成的。
1、投技
投技是指施术者本身不倒地,而将对方以站立姿势摔投出去之技法;固技为地面制敌法,又称为「捉牢法」,与立技被喻为一部车的前后轮。
2、立技
立技根据施术者在摔投时,主要力量运用的部份又可分为手技、腰技及足技。
3、固技
固技可分为压制法(抑入技)、绞技及关节技三种技法。
二、柔道站姿可分为自然体与自护体
1、正自然体
右脚微向前踏一步,左脚脚尖微微向外开,身体重心平均置於两脚上,身体挺直,两臂自然垂下,眼睛平视著前方。
2、左自然体
与右自然体是同一要领,不同的是将左脚向左前方微踏一步。
3、右自护体
右脚微向斜前踏出一大步,两膝弯曲,腰部向下,体重平均落於两脚及腰上,两眼平视前方,两手置於大腿前上方。
4、左自护体
与右自护体相反,从正自护体开始,左脚向斜前一大步。
三、柔道的上步法和垫步法
1、上步法:两脚相互交替向前行走的一般走法。
2、垫步法:一脚在前另一脚紧跟在后的垫步行走法。
3、左、右移动法:向左及向右移动时,是使用垫步法来应用较能保持平衡。
4、绕圆移动法:此移动法可分为两种-以自身为中心绕圆移动或以对手为中心绕圆移动:以自身为中心绕圆时,以一脚为中心,只使用另一脚做小步的移动;以对手为中心绕圆时则是使用垫步法做基础来绕圆。
柔道是一种什么运动
我在百度百科查到的,直接就复制过来了,感兴趣就看看。。。。。。。。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柔道的攻防技术分为立技(站立技术),寝技(倒在地上的翻滚角斗技术),以及防身自卫击打对方的当身技。现在柔道比赛中已不准使用当身技。 立技分为投技(站立不倒的投技)和主动倒地的舍身技。投技又分为 柔道:①手技,主要用手臂的技术。如“浮落”,即用两手把对方拉倒;②腰技,主要用腰背把对方摔倒。如“大腰”,就是抱住对方躯干,把对方背到背上摔下去;③足技,主要是用腿脚把对方摔倒。如“内谷”,就是用腿把对方挑起来摔下去,再如“送足扫”,就是用脚把对方踢倒。舍身技分真舍身技和横舍身技。真舍身技是施技者主动先倒下,背部着地,然后再制服对方。如“巴投”就是施技者先向后倒,两手拉着对方,用脚蹬对方的腹部,使受技者从施技者身上翻滚过去,倒在垫上。横舍身技是施技者身体先侧倒,再把对方摔倒,如“浮落”。 寝技分为固技、绞技、关节技。固技是把对方的背部按压在垫子上,使之不能逃脱,而施技者保有行动自由。如果施技者的腿被对方的腿夹住,则不算使用固技成功。如“横四方固”就是施技者跪在仰卧的受技者体侧,抱压住对方。绞技是两人倒在垫子上,用手臂或柔道服勒绞对方的颈部使之窒息而认输(以拍击垫子动作示意)。关节技是倒在垫子上,**对方的肘关节,使之疼痛而认输。关节技只许应用肘关节。“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柔道是一种以摔法和地面技为主的格斗术。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元1638年日本创建柔术,创造了其中的踢、打、摔、拿等技术,结合本国武术和本国国情以及外国武术形成了新的流派——柔术。1882年,被誉为“柔道之父”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综合当时流行的各派柔术的精华,创立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为主的现代柔道,同时创建了训练柔道运动员的讲道馆。从日本战国时期到德川时代(公元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一直把柔道称为柔术或体术。现在所用的柔道这个一名词,是由“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简化而来的。 柔道的历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复杂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传说是:在垂仁天皇时期(公元前29年继位,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二人进行了一次有名的格斗。他们的格斗是用拳脚和角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此后,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术, 发展成为现在的相扑运动;另一些人总结了格斗中搏击方面的经验,发展成为柔术,进而演变成为柔道这种体育运动形式。据记载,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创始的竹内流派;接着在丰臣末期(约1590年)兴 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时代(1623年)以后,又出现了梦想流派、制刚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当流派、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世界柔道锦标赛
柔道在日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日本武士空手搏击的技术:柔术非巴柔。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面而赢得比赛,它也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专案。下面是我专门为您整理好的:。
World Judo Champi***hips是由国际柔道联合会主办的一项最高水准的柔道赛事,每两年举行一次,第一届柔道世锦赛开始于1956年。
- 历史
1956年,第一届柔道世界赛在日本东京进行,当时比赛为无差别级,日本运动员Shokichi Natsui获得了第一届比赛的冠军。两年后,东京举办了第二届比赛,日本选手再次获得冠军。
1961年,柔道世锦赛第一次在日本以外的国家举办,在法国巴黎,荷兰运动员安东·吉辛克击败卫冕冠军Koji Sone成为第一个非日本籍的世界冠军。1965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锦赛,比赛第一次将运动员体重分为68公斤以下级、80公斤以下级和80公斤以上级。
1980年,第一届女子柔道世锦赛在美国纽约举行,并与男子比赛在交叉年份举行。直到1987年德国埃森世锦赛,男女比赛在同一地举行。2005年,世锦赛首次登入非洲大陆,在埃及开罗举行。
1994年开始开始举办团体世锦赛,在2006年之前每四年举办一届。从2007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通常参加个人锦标赛的运动员将不会参加团体世锦赛。而2007年在里约热内卢比赛期间,国际柔道联合会举行会谈,决定2011年世锦赛将在法国举行,这将是法国第五次举办该项赛事。
2009年将于8月26日至8月30日在荷兰鹿特丹拉开战幕,尽管日本名将石井慧在奥运会后脱下柔道服转向其他领域发展,但以日本和中国为首的亚洲势力仍然将延续对这个专案的统治,欧洲选手很难撼动东亚的霸主地位。
- 大事记
1949年,欧洲成立了柔道联合会。
1951年7月,由英国、法国、德国、义大利、荷兰、瑞士、日本等12个国家发起成立了国际柔道联合会。本部设在日本东京,会长为嘉纳履正嘉纳治五郎之子。1
1956年,在日本东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柔道比赛。
1978年,国际柔道联合会正式决定举办世界柔道比赛,并对女子柔道比赛的体重级别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女子柔道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
1980年11月29日,在美国纽约举办了第一次女子柔道比赛,当时有2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名运动员参赛。
- 赛事级别
自1999年开始,整个比赛分为16专案,男女各有8个重量级别。
男子分别是无差别级、100公斤以上重量级、100公斤以下次重量级、90公斤以下中量级、81公斤以下次中量级、73公斤以下轻量级、66公斤以下次轻量级和60公斤以下超轻量级。
女子分别是无差别级、78公斤以上重量级、78公斤以下次重量级、70公斤以下中量级、63公斤以下次中量级、57公斤以下轻量级、52公斤以下次轻量级和48公斤以下超轻量级。
- 晋级规则
比赛时按照运动员的得分情况实行单回圈淘汰制,直到决出冠军。
- 重要人物
嘉纳治五郎
嘉纳治五郎生于日本神户奈特,出身名门生源寺家族,母亲是当地酿酒业大户的女儿。因为从小身体不好,受人欺负,于是开始学习传统的柔术。
柔道是日本最先广传到世界各地的武术,同时现在也是奥运的正式比赛专案之一。嘉纳对现代武术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发明以色带的方式来区分段位,许多的武术现在都学习嘉纳的方法来区分学员的功力。他同时也是将柔道和剑道列入日本学生必修课程的幕后推手。嘉纳也是第一位担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一职的亚洲人。
安东·吉辛克
1961年、1964年、1965年三次获得世锦赛冠军,是第一个非日本籍的冠军选手。
- 中国成绩
1986年12月,在荷兰举行的第4届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上,中国女子柔道选手高凤莲夺取72公斤以上级金牌,这是我国柔道运动员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1995年10月,孙福明在日本千叶世界柔道世界锦标赛中女子无差别级亚军。2007年上,中国选手佟文和时俊杰分别夺得女子78公斤以上级和女子52公斤级冠军。
- 举办地点 男子1956年 东京 日本
1958年 东京 日本
1961年 巴黎 法国
1965年 里约热内卢 巴西
1967年 盐湖城 美国
1969年 墨西哥城, 墨西哥
1971年 路德维希港 西德
1973年 洛桑 瑞士
1975年 维也纳 奥地利
1977年 取消
1979年 巴黎 法国
1981年 马斯特里赫特 荷兰
1983年 莫斯科 苏联
1985年 首尔 韩国
女子1980年 纽约 美国
1982年 巴黎 法国
1984年 维也纳 奥地利
1986年 马斯特里赫特 荷兰
混合1987年 埃森 德国
贝尔格莱德 南斯拉夫
1991年 巴塞罗那 西班牙
1993年 哈密尔顿 加拿大
1995年 千叶市 日本
1997年 巴黎 法国
1999年 伯明翰 英国
2001年 慕尼黑 德国
2003年 大阪市 日本
2005年 开罗 埃及
2007年 里约热内卢 巴西
2009年 鹿特丹 荷兰
2011年 巴黎 法国
更多文章:

中国第1个田径世界冠军是谁(中国第一个田径世界冠军是谁 田径世界冠军是徐永久)
2025年5月23日 22:20

2020款吉利缤瑞1.4T亚运版怎么样?吉利缤瑞亚运版仪表盘设置
2025年7月17日 04:55

奥运会乒乓球预选赛规则(奥运会乒乓球单打的比赛规则是怎么,怎么计分的)
2024年7月12日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