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vs广东综合实力(广州相当于几个北京)
本文目录
广州相当于几个北京
广州相当于2个北京。
北京面积16410平方公里,人口2151.6万;广州面积7434平方公里,人口1492.7万。从面积和人口上看,广州比北京小一倍左右,所以广州相当于2个北京大。
北京好还是广州好
北京好,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世界一线城市。下面是北京个广州的各方面对比介绍:
一、经济:
1、北京:201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7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7亿元,下降2.5%;第二产业增加值5715.1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29542.5亿元,增长6.4%。
2、广州:2019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28.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37亿元,增长3.9%。
第二产业增加值6454.00亿元,增长5.5 %;第三产业增加值16923.23亿元,增长7.5%。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06:27.32:71.62。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7%和73.7%。
二、科学技术:
1、北京:2019全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22.6万件和13.2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6.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3万件和5.3万件,分别增长10.4%和13.1%。
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8.4万件,增长17.8%。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3171项,增长0.8%;技术合同成交总额5695.3亿元,增长14.9%。
2、广州:2019年广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以上,增量仅次于北京,总数超过8700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441件,同比增长48.7%;发明专利授权量9345件,同比增长21.9% 。广州硬科技发展指数居全国前三位。
扩展资料:
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北京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园林北海公园、颐和园和圆明园。
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北京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地质公园、15处国家森林公园。
广东省强大还是北京市强大
经济层面广东省强大,政治层面北京强大!
广东和北京都是强大的城市广东比北京更强一点
这个没有可比性,各方面的发展都只是相对而言的,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强项,广东与北京都是我们中国的一线城市,北京还是国家的首都,都是强大的城市
北京发达还是广东发达
北京是一个市,广东是一个省,从面积上来说,北京和广东差别非常大。首先从人均GDP来说,肯定是北京高,因为广东省市份多,它必然存在发现不平衡的问题,数据一平均,自然比不上北京。其次,北京的发达和广东的发达是不一样,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政府和国企,外企总部等林立,而广东民营经济私营企业发达。所以,单纯的比较北京和广东哪个发达是没什么意义的,具体要看你到底要比较的准确数据是什么。
广东宏远战胜北京首钢,两方的实力究竟如何
作为两支曾经获得过总冠军的队伍,他们的一举一动总是容易引起球迷的注意。早在CBA开赛之前,就有很多人预测过两队的交手情况。这两支队伍防守体系都比较完善,相对而言北京的防守内外兼修,而广东则胜在球员上场时间短带来的体力优势。进攻端广东以外援作为第一选项,他们的发挥是球队的晴雨表,而北京则拥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两队的综合实力无疑都是CBA中的翘楚,这赛季完全拥有竞争总冠军的资本。接下来我就依次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广东与北京的真实水平到了什么地步。
一、防守强悍篮球比赛中防守是永远抛不开的话题,对于任何一支球队而言防守都是关键要素,从来没有哪支队伍可以在抛弃防守的情况下获得最高的荣誉。在遭遇广东之前北京的防守让不少球队都吃尽苦头,与浙江的比赛虽然以失利告终,但是防守端并没有拉胯。赛前预测北京的高大内线群可以有所作为,不过广东依靠轮换优势打出了持续性的高压防守,让人不由感叹九冠王的底蕴。
二、进攻不稳失去了阿联后广东过于依赖外援,本土球员主要负责防守、抢板等蓝领的任务,给外援充分的发挥空间。但是一旦外援手感断档,很难有其他人能站出来。北京队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吉布森显然需要更多的磨合,不过他的表现对得起球队的等待,未来北京进攻端的问题有望改善。
三、综合能力强从比赛过程能够看出无论是北京还是广东,都拥有在季后赛中立足的资本。他们的综合实力毫无疑问在所有队伍中名列前茅,期待他们后续的表现。
你更看好北京队还是广东队呢?
广州实力不如京沪,为何却和北京上海并列北上广
尽管GDP不再是各地政府争相追捧的主要“指挥棒”,但是GDP总量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其排名也仍然是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019年城市统计数据出炉后,我们看到第一梯队的城市排序发生了值得关注的微妙变化:上海和北京逐渐拉大了同深圳和广州的差距,也将四城以外的其他城市远远甩在后面。
北上领先广深,提前步入三万亿梯队
上海在2017年进入GDP“三万亿元俱乐部”,而2018年北京也顺利进入这一梯队。但是,深圳和广州在2017年才进入GDP“两万亿元俱乐部”,想要步入“三万亿元俱乐部”大概还需要几年。
2019年上海GDP达到38155亿元,按照目前的增速基本可以在明年进入四万亿元。北京在2019年的GDP为35371亿元,同上海市尚有差距,但是基本上二者处于相持状态。深圳的GDP为26927亿元,而广州为23628亿元。紧随其后的重庆GDP为23605亿元,同广州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们之后的苏州也已逼近两万亿元,GDP达到19235亿元。
在2015年,北上广深四城之间的GDP差距还不超过一万亿元,但是如今京沪的GDP都比广深超出了约一万亿元。考虑到四城目前的经济增速相差不大,经济总量的差距将直接决定可能导致未来差距难以弥合并可能进一步拉大。
广州和深圳的经济总量同北京和上海的差距为什么会越来越大了?这是否意味着一线城市格局重新洗牌?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各国普遍存在城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迹象,“大城市化”日益成为发展趋势。在一个国家内部,所有城市的人口规模排序会逐渐接近于齐普夫定律(Zipf’s Law)。
这意味着排序第二的城市人口总数是第一名城市的二分之一,排序第三的城市人口是第一名城市的三分之一,以此类推。对中国城市相关的研究都显示,城市人口规模的分布和排序基本接近于齐普夫定律的预测结果。
如果城市人口排序存在这种发展趋势,那么城市经济总量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可能?北上广深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一直被认为同其他城市有较大差距。北上广深同列一线城市,但是如果京沪和广深的差距继续拉大,那么四城内部是否会发生分化?
比如,京沪(三万亿元GDP)成为超一线城市,而广深渝(两万亿元GDP)成为一线城市,万亿GDP城市为新一线城市,而其他城市为二线、三线或四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四城GDP的规模分化只是暂时的现象,还是可能预示着中国城市经济格局的洗牌?从GDP预测来看,的确存在由量到质的变化需要关注。当新一线城市津津乐道进入“万亿元GDP俱乐部”的喜悦时,一线城市内部的差距在悄然拉开。
广深经济总量同北上差距为何越来越大?
首先,城市的行政级别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因为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在决策自由度和资源分配权方面都占尽先机。
京沪作为直辖市都能享受更加优惠的中央政策,而作为副省级城市的广深则难以企及。北京市作为大国首都的政治优势,使大企业纷纷将区域或全球总部设在这里,这使总部经济成为北京经济的重要支柱。
其次,经济发展同经济结构关系密切,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差距决定了经济总量的差距。如果从城市经济结构来看,京沪和广深的主要差距反映在第三产业的占比上。
北京(83.52%)的第三产业占比远高于其他三城,自2015年以来占比就超过八成。其次是上海(72.73%),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七成。
广州第三产业占比(71.62%)接近上海,表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第三产业。深圳(60.93%)和其他三城的差别最大,第三产业占比一直徘徊在六成,这同其制造业发达和占比较高有很大关系。
考虑到金融、科技研发等高端服务业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引擎,较早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的城市就更有可能占得先机。
再次,同北京和上海相比,深圳和广州处于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使其经济增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深圳和广州蓄势待发,如果能够尽快实现经济转型的话,此后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同京沪的差距。但是,上海和北京都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的样本城市,国家对京沪“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重视有加,为其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大力支持,也为其做好企业服务并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当然,我们在考虑GDP总量时也应考虑人均GDP,毕竟后者才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更优指标。
上市总人口为2424万人,北京市为2171万人。相对来说,深圳和广州的总人口分别为1302万人和1491万人,同京沪两市相比人口规模相差较大。
这使四城的人均GDP排序为广州(18.15万元)、深圳(18.06万元)、北京(16.29万元)和上海(15.74万元),同GDP总量的排序恰好相反。
但是,考虑到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端人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北京和上海在这两个方面占尽先机,而深圳和广州与二者的差距在短期内很难缩小。
还有一个可以参考的视角就是城市群的概念,而这是广深同北京和上海缩小差距的希望所在。
如果看城市群的话,那么广深所在的珠三角可能又胜过京沪两地。在城市之间互联互通和大都市圈日益风行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只看单体的区域中心城市,而应考虑这些城市所在的城市群发展如何。
从GDP总量排名前20位的城市来看,三大经济圈占了12个。除了北上广深以外,长三角经济圈的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等榜上有名,珠三角经济圈的佛山和东莞位列其中,而京津冀地区只有天津。由此可见,上海所在的长三角经济圈拔得头筹,整体实力是全国最强的,并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动力。广深引领的珠三角经济圈也同样表现抢眼,多个制造业城市都有望跻身中国城市经济总量前列。
相对来说,北京所在的京津冀地区缺少旗鼓相当的伙伴城市。这同城市群的结构有关,因为北京在京津冀城市群的“首位度”较高,其次是上海,而广州和深圳则较低。
区域中心城市如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自转带动公转”,引领周边城市协同发展,是未来城市竞争的关键所在。
中国一线城市排名
中国一线城市排名: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深圳市。
1、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或“申”,排名第一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上海市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辖16个区。
2、北京市
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排名第二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3、广州市
广州市,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五羊城,排名第三位,是广东省辖地级市、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4、深圳市
深圳市,简称“深”,别称鹏城,排名第四位,广东省辖地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之一。
一线城市的标准
1、人口规模大:世界一线城市一般都是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如美国的纽约和英国的伦敦。中国人口最多不一定是一线城市,但人口规模大一定是一线城市的必要条件。
2、经济实力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成为一线城市的最主要指标,也是一线城市最重要的标志体现。
3、全国经济中心:如上海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北京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全国第二大经济中心。
4、有突出的国际影响力:如北京是国家首都,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上海被国家赋予建设“五大国际中心”定位,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一线城市
更多文章:

中国足球女子超级联赛(中国足球协会女子超级联赛2012比赛怎样结果)
2024年7月29日 06:20

1988年奥运会篮球决赛(1988年汉城奥运会女篮比赛的国冠军是)
2025年8月14日 15:45

中国游泳打破美国队世界纪录(中国游泳名将打破美国世界纪录,他的体能考核达标了吗)
2024年9月23日 01:35

nba官方压哨绝杀次数统计(在NBA历史上,压哨绝杀最多的10位球员都会是谁)
2025年8月2日 20:05

日本韩国被做进16强(为什么今年世界杯韩国与日本刚进16强就被淘汰)
2024年12月5日 21:30

姆巴佩女朋友瓦里布(姆巴佩年薪2050万美金,詹姆斯+杜兰特都没有)
2024年7月22日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