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朝成都博士(魏国之后是什么朝代)
本文目录
- 魏国之后是什么朝代
- 晋朝那些事儿的媒体评论
- 匈奴人称汉帝:西晋王朝维持了52年终于灭亡
- 南北朝时期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宋齐梁陈请问一下北朝是正统朝代还是南朝是正统朝代
- 晋朝皇帝列表
- 存在感极低的大一统王朝,晋朝到底有什么功过
- 西晋简史:短命的西晋王朝
- 中国历史也有碟中谍,西晋八王之乱,个个都是**戏精,高级间谍
魏国之后是什么朝代
是西晋。西晋(公元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西晋为时仅51年,如果从灭吴开始算起,则仅立朝37年。共5个皇帝。
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扩展资料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一年(280年灭吴统一结束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总共96年的大乱到291年八王之乱开始了长达298年的五胡十六国及以后的南北朝纷争)。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晋朝那些事儿的媒体评论
在这个华丽血时代,晋代衣冠,金戈铁马,交相辉映,煞是精彩!此书深得寡人之心!——赫连勃勃大王晋朝是一个在暴力、铁血、权谋方面丝毫不亚于三国的时代。五胡十六国的英雄好汉们轮番出马,以最猛烈不羁的风格书写了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月满西楼用流畅自然、朴实简约的文字全面展示了那个时代所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其布局之缜密、脉络之清晰、衔接之有序令人叹为观止。王安石有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诚如斯言!——老铁手晋朝的确是一个有趣的朝代,皇帝很有趣,士族很有趣,将军很有趣。文人更有趣,更加由于五胡乱华和衣冠南渡,带来一场大混乱,却让中华民族有了一次大融合。这段历史个性张扬,魅力无穷,奔腾驰骋,彩虹四起,处处都是些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有趣的人。相信我,这本有趣的书所写的这些有趣的人和事,绝对会让你看得过瘾。——江湖闲乐生两晋十六国是乱世,是少为人知的一段历史。月满西楼用他平和、精彩的语言叙述了那段金戈争鸣、烽火连天的岁月。——云海孤月
匈奴人称汉帝:西晋王朝维持了52年终于灭亡
当李特流民起义发生时,五部大都督刘渊已经在到处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占据了很大的地盘。刘渊的祖上是匈奴人,从汉高祖刘邦开始,汉皇族和匈奴贵族通亲,一些匈奴贵族认为自己是汉皇室刘家的后代,逐渐改姓刘。东汉末年,曹操征服了匈奴,把匈奴分为五大部,每个部设一个部帅,刘渊的父亲刘豹便是其中的一个部帅。刘渊从小读了许多汉族人的书,力气大,武艺高,能够拉三百斤重的大弓。刘豹死后,刘渊继承他父亲的职位。后来,在西晋的成都王司马颖部下当将军,留在邺城,专管五部匈奴军队。公元304年,正是八王之乱发生时,刘渊借口说回匈奴借兵帮助司马颖作战,跑回匈奴贵族的聚居地离石,召集匈奴五个部族,被拥为大单于,发兵攻打当时正在与晋军作战的鲜卑族军队。当李雄自号成王的消息传来后,刘渊决定也自封王号,刘渊认为:自己本是汉朝皇家的外甥,和汉皇族是兄弟关系,现在汉朝灭了,自己称王,正好用汉的名称,便正式称为汉王。公元308年,刘渊觉得自己的势力够大了,便在平阳自称皇帝,派出大将王弥、刘曜领兵攻打洛阳,但两次进攻都没有成功。刘渊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刘聪继承了皇帝位,刘聪继续让王弥和刘曜领兵攻晋,这一次,王弥和刘曜不是直接向晋国首都洛阳进军,而是领兵在各地转战,把洛阳以外的地方一一占领,割断晋王朝和地方上的关系。当刘曜、王弥在各地打击晋王朝力量时,晋怀帝让东海王司马越率兵20万与汉军作战。司马越当时执掌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对晋怀帝非常瞧不起,晋怀帝也不放心他,想借地方力量来除掉司马越,司马越对晋怀帝也抱有戒心,在和汉军作战时,只满足于维持现状,也不去积极打击汉军。公元311年,正是晋怀帝的元嘉五年,东海王司马越病死,兵权交到了太尉王衍手中。王衍是个崇尚清淡、徒具虚名的空头理论家,他想把晋军主力部队撤到郯城去,刚走到苦县,就被石勒的骑兵包围,汉军轻而易举地攻破县城,晋军主力10万多人溃不成军,全部被杀,随军转移的晋朝皇室成员48个诸侯王也全都被杀,大批官员丧生,连王衍本人也被石勒冷嘲热讽一顿之后杀死。消灭王衍所统领的晋主力部队以后,刘聪又派刘曜、王弥率军攻下了洛阳。汉军拥进皇城,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晋怀帝被俘虏,从王公大臣以下,到一般老百姓,被杀死两万多人。刘曜让士兵把这些被杀的尸体全部迁到洛水北岸埋葬,士兵们在城中放火烧毁宫殿和官府衙门,一座气势雄伟的洛阳城几乎化为一堆灰烬,这就是有名的永嘉之乱。晋怀帝司马炽被俘虏以后,由汉军大将呼延晏派人押送到汉国首都平阳。刘聪听说晋怀帝被押到,升殿高坐,封呼延晏为镇南大将军,将晋怀帝司马炽和随行人员押上大殿。司马炽见了刘聪,弯腰行礼,自称臣子。刘聪封晋怀帝为平阳公,让其留在平阳居住。不久,刘聪设宴,召晋怀帝出席宴会,喝了几杯酒以后,嘲笑地问司马炽:这么多年来,你们司马家族互相攻战,兄弟之间就像仇敌一样,这是什么道理啊?司马炽低着头说:这是上帝要灭我们司马氏江山,所以叫我们弟兄之间互相攻战,而您的大汉天下,也就建立起来了。听得刘聪开怀大笑。晋怀帝司马炽在平阳的俘虏生活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年时间就过去了。新年这一天,刘聪在光极殿大摆宴席,召集文武大臣出席,为了炫耀自己的威风,刘聪命令晋怀帝司马炽改穿一身青色衣服,打扮成奴仆的模样,站在酒席帝边为参加宴会的人倒酒,司马炽不得不捧着酒壶,低着头,一杯一杯地为客人倒酒,满脸通红。随同晋怀帝一道被俘的几个旧臣偷偷地痛哭流泪,这些情景都被刘聪看见了,刘聪大为恼火,把晋怀帝赶出大殿。几个月以后,刘聪到底不放心,派人用毒酒毒死了司马炽。当怀帝司马炽被杀的消息传到长安以后,秦王司马邺被大臣们立为皇帝,这就是西晋的最后一个皇帝晋愍帝。公元316年,刘聪攻下长安。晋愍帝也遭到了怀帝同样的命运,在受尽侮辱后被杀。西晋王朝维持了52年,终于灭亡。
南北朝时期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宋齐梁陈请问一下北朝是正统朝代还是南朝是正统朝代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段的统称,起于420年刘裕代晋建宋,止于589年隋灭陈,共计180年。南朝包含刘宋、萧齐、南梁和南陈四个朝代,北朝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南北朝是中国魏晋十六国大混乱时期的一个延续,那么,南朝和北朝哪个才是正统呢?这就要先从魏晋十六国时期说起了。自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受魏元帝曹奂禅让建立晋朝,263年灭蜀,280年灭吴、持续了百年的三国混战时期结束了,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晋朝诞生了。晋朝承接三国时期,是统一王朝东汉的延续,因此,晋朝作为当时中国唯一的中央王朝,其正统性是得到公认的。但是晋朝在晋武帝司马炎死后,白痴皇帝惠帝司马衷一继位,晋朝便陷入了大混乱,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等八个王为代表的宗室藩王与外戚杨骏、妒后贾南风为了执掌大权开始互相攻仵,兵戈相见,天下在短时间之内又陷于混乱,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对刚刚建国不久的晋朝的打击是致命的,八王之乱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便迅速爆发。这个时期五胡(匈奴、羯、氐、羌和鲜卑)开始乘乱对中原内迁和渗透,建兴四年(316年)匈奴人建立的汉国攻陷长安,晋愍帝遇害,西晋灭亡。中国北方进入了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五胡十六国”时期。317年在西晋灭亡后的第二年,琅琊王司马睿在王导、王敦、顾荣等江东门阀士族的支持下于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东晋是统一的中央王朝晋朝在南方的延续,在当时的北方正值五胡乱华时期,各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多达十几个,这些政权为了扩大各自的势力彼此攻伐不止,混战不息,北方陷入了空前的大混乱,简直堪称是“群魔乱舞”。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作为偏安南方一隅的东晋王朝,其合法性与正统性就得到了肯定。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东晋权臣刘裕**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东晋灭亡,以刘裕建立宋朝为起始,中国正式进入了南北朝时期,而此时的北方,一直到439年北魏太武帝时期才实现对北方的统一。这是中国北方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鲜卑族)组成的统一政权,永熙三年(534年)强盛一时的北魏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和西魏恭帝三年(557年)东、西两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而南方自刘裕建立宋朝之后,百余年间政权更替频繁,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轮流统治这里。历史上统称这一段南北对峙的时期为“南北朝时期”。现在核心问题出来了,在隋朝还未统一天下的这一段时间,南朝与北朝哪个算正统呢?愚以为,南朝是正统,我们可以这么说,南朝的朝代传承延续具有连贯性,东晋继承西晋,是正统王朝晋朝在南方的延续,而刘裕建立的宋朝虽然是改朝换代,但其继承的是东晋的衣钵,是正统王朝的一种延续,而北朝不同,北魏的前身属于十六国中的代国,在十六国时期的北方是没有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正统王朝,割据势力太多,一直都处在混乱的分裂状态,北魏虽然在太武帝拓拔焘的领导下实现了北方统一,但这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不被天下人所承认为“正统王朝”的,至于后来的隋朝,其开国君主杨坚是汉族中的世家大族弘农杨氏,他最后统一了中国,隋朝自然可称为是正统。
晋朝皇帝列表
一、西晋皇帝:
1、晋高祖,司马懿;(追谥)
2、晋世宗,司马师;(追谥)
3、晋太祖,司马昭;(追谥)
4、晋世祖,司马炎;
5、孝惠皇帝,司马衷;
6、孝怀皇帝,司马炽;
7、孝愍皇帝,司马邺。
二、东晋皇帝:
1、晋中宗,司马睿;
2、晋肃祖,司马绍;
3、晋显宗,司马衍;
4、晋孝宗,司马聃;
5、晋太宗,司马昱;
6、晋烈宗,司马曜;
7、晋成宗,司马德宗;
8、恭皇帝,司马德文。
扩展资料:
1、晋王朝奠基人: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2、走向灭亡
刘裕掌控朝廷,荆州刺史刘毅忌妒,意图举兵。412年刘裕抢先讨伐之,刘毅兵败自杀。谯蜀为东晋叛将谯纵所建。
在405年时,益州刺史毛璩率军讨伐江陵桓振,蜀军不愿远征,便推谯纵为主叛晋。随后攻陷成都,杀死毛璩,谯纵也自号成都王。408年晋廷派刘敬宜率军讨伐但失败。413年刘裕派西陵太守朱龄石率军西伐,攻占成都。谯纵败退自杀,谯蜀亡。
卢循为孙恩继承人,桓玄为安抚之任为永嘉太守,但他仍不断袭扰沿海。404年卢循由海路攻占广州,隔年晋廷为安抚而命他为广州刺史。410年卢循趁刘裕北伐南燕之机,与其姐夫徐道覆分二路北伐,合溃刘毅于桑洛州(今江西九江市),乘势攻入京师建康,史称卢偱之乱。
此时刘裕已赶回,卢循和徐道覆发生内讧,卢循久攻京师不破,撤守寻阳。10月徐道覆进攻江陵,为守将刘道规所败。12月卢循败于晋军,退守广州。
411年刘裕派兵击杀徐道覆。卢循最后于交州被交州刺史杜慧度歼灭,投水自杀,至此乱事平定。
刘裕消灭若干异己后,为了名正言顺称帝,先后发动两次北伐。当时南燕慕容超屡屡入侵,409年刘裕率军伐南燕。于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广固,擒杀慕容超,南燕亡。
而后因卢循叛乱,刘裕回师。后秦因为屡遭夏主赫连勃勃入侵,国势大衰,幼主姚泓初立。416年12月 刘裕再度北伐,连克许昌、洛阳。隔年刘裕兵分两路**关中,最后攻破长安,后秦亡。
但于该年冬天,留守京师的刘穆之突然去世,为免朝廷生变,刘裕不得不亲返。他命其幼子刘义真同王镇恶、沈田子等诸将防守长安,后来诸将内哄,夏主赫连勃勃率军攻击。
417年冬刘裕命刘义真等将领率军东归,遭夏军追击,元气大伤,至此北伐结束。关中失守后,刘裕开始积极谋取帝位。同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其弟德文,为晋恭帝。
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宋,史称南朝宋,是为宋武帝,东晋至此灭亡。
439年北魏统一华北后,至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存在感极低的大一统王朝,晋朝到底有什么功过
01.晋朝开创了门下省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它叫晋朝,算是存在感最低的王朝了。要说它创下的历史贡献,那一定就是开创中书省这个东西了。
晋朝时最早实行三省制度的朝代,设立了门下省,和之前的中书和尚书二省形成一个政治体系。而且设立了一个同时具有指挥军队和监督行政功能的官职,也就是督护。这里的三省制度就是后来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模型,这个制度也确实给晋朝带来了短暂的繁荣。而且晋朝还把书法普及到了整个朝代,所以晋朝的书法也是后人所称赞的东西。其次,晋朝还设立了国子学,这是高了太学一级的学府,后来改名为国子监。这些就是晋朝最主要的一些历史贡献了,但是它的存在感低还是因为王朝的问题。
02.本就是来历不太好的王朝
晋朝的存在感低,多半原因在于这个王朝的来历,司马氏建立了晋朝,但是来源却是“篡位”。曹操一生打下了不少地方,自己没来得及称帝,自己的儿子当上了皇帝。然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氏早就开始谋划篡位这条路了,后来发动兵变,控制了整个朝廷,甚至杀死了皇帝。
王朝的正统思想大多都是儒家思想,对于这种不忠不义的行为儒家自然不能接受,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晋朝的地位,甚至不承认这个政权的存在。
02.晋朝进步性不够
有意思的是,晋朝不往前去进步,反而搞了一手倒退思想。司马炎认为曹魏被搞就是因为没人支援,所以就开始复辟分封制,分封不少小国。但是分封制的弊端摆在那里,没过多久晋朝开始内乱,也就是著名的八王之乱。
西晋简史:短命的西晋王朝
这是本专栏《轻松读懂魏晋南北朝》的第二部分第一节内容—— 西晋简史:短命的西晋王朝。
在专栏第一部分 《“尴尬无比”的曹魏》 中,我们讲述了【魏晋南北朝】的第一个阶段【魏】的内容,相信大家通过专栏第一部分的三节课,能够对曹魏有了一个还算清晰的认识。
这节内容开始,我们将对【魏晋南北朝】的第二个历史阶段【西晋】进行探究,本节内容是【西晋】阶段的第一节,我们一起来系统的看一下西晋王朝的历史。
西晋简史西晋王朝的历史比曹魏更加明朗,建立和灭亡的起始点也没有什么争议:
- 从公元265年,司马炎**曹魏的最后一代皇帝曹奂禅位,自己称帝即位,是西晋王朝的开端。
- 到公元316年,匈奴王刘聪俘虏了晋怀帝、晋愍帝,结束了西晋51年国祚,这是西晋王朝的终点。
值得留意的是,西晋建国时,“三国”中的东吴还存在,连蜀汉也是司马昭在西晋建立前两年覆灭的。
注意了: 严格意义的王朝兴替顺序上,西晋并没有同蜀汉、东吴形成“新三国”鼎力的局面。我们熟知的魏蜀吴三国,先后灭亡的顺序是蜀汉(263年)——曹魏(265年)——东吴(280年)。
图示简单描述势力状态,实际局势以真实历史地图为准
在覆灭蜀汉和东吴后,西晋才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实现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分裂局面中, 短暂的统一状态。
Tips:注意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国”局面,可不光魏蜀吴这一次哦。其他“三国鼎力”的历史时期,我们会在专栏以后的内容介绍,童鞋们要记得留意哦~
短命的王朝我们在标题中“短命”的由来,是说西晋王朝的历史,实在是太过“短命”了。
西晋王朝的四任皇帝, 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 ,合计才在位51年,的确显得有点太“短命”了。
(1)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还好,在位25年时间,也算是寿终正寝的一位,在位期间也颇有作为。光结束了三国乱世一条,就够司马炎去跟“三马”吹嘘一番了。
(2)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便是那位说“何不食肉糜”的傻皇帝,这位皇帝登基后,便被他媳妇贾南风“挟持”了。后来八王之乱中,被诸王四处裹挟奔走,最后死的时候才48岁,在位时间16年。
(3)怀帝司马炽: 在司马越成为“八王之乱”的赢家之后,司马炽继位,不过成为了司马越的傀儡。在匈奴王刘聪攻打洛阳时,司马炽被刘聪掳走,受了一番折磨后去世。司马炽在位的时间才四年。
(4)愍帝司马邺: 司马邺比前面三代皇帝还惨,司马炽被刘聪从洛阳掳走后,司马邺被人在长安推上皇位,还没把皇位坐热,便又被刘聪破城掳走了。司马邺在位时间三年。
以上便是西晋王朝的历程和四代皇帝的履历,西晋其正常发展的历史,刨除了之前“三国”的部分,刨除了末期“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部分,就真的就没剩啥时间了,真的可以说是“短命王朝”。
对于西晋王朝的理解,明白了建立和灭亡,知晓了四代皇帝的悲惨命运,其实也就能够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了。接下来,我们再从一些具体的问题中,来对西晋王朝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1】“太康之治”和西晋的人口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 ,比后面的几代皇帝其实强很多。在建立西晋后,司马炎励精图治,让西晋有了那么十来年的安稳日子,史称 “太康之治” 。
{!-- PGC_COLUMN --}这段西晋的安稳阶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让经历三国乱世之后,“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 中国人口状况,有了非常大的增加。
据一些学者的探究, 西晋从统一到八王之乱前,西晋全国人口增加了几千万!
不过,可悲的是,西晋初期恢复的人口,在西晋末期的“八王之乱”中和后来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又因战乱和胡族下降了非常多。
Tips:不过,司马炎的一项做法,加速了西晋王朝走向陌路。具体是什么做法,我们将在本部分的第二节内容中详细讲解,记得来看哦~
【2】西晋时的“王与马,共天下”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王与马,共天下”其实大多数人认为,只发生在东晋时。
但是 西晋“八王之乱”后,也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跟东晋都是同样的“琅琊王氏与司马氏”共天下。
西晋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又再次衰微, 东海王司马越打败成都王司马颖,成为了“八王之乱”最后的赢家。
不过,因为 司马越与司马皇室嫡系血脉隔得太远 ,自己把持朝政甚至更进一步的话,可能会被人说“名不正,言不顺”。
司马越便想找一个有名望的人,来替他招揽天下名士,以增加自己的名望,便于自己统揽西晋朝政。
找来找去, 司马越找到了当时非常有名望的名士——王衍 ,王衍出身琅琊王氏,在当时已经是名士圈子里数一数二的领袖人物。
两人一拍即合,王衍以名士领袖和司马越“心腹”的身份,替司马越引荐了非常多的名士,当时人们称司马越的府邸为 “越府多俊异” 。而王衍也借助司马越的关系,在朝堂之上位高权重。
这样就形成了王衍和司马越的“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而且 东晋初期“王与马”的王导和司马睿,与西晋的“王与马”二人关联甚多 ,我们会在专栏第三部分《另类别致的东晋》中,进行详细的讲解。
【结语】西晋王朝的历史,相较【曹魏】部分更加明了一些。但是西晋王朝的影响,在之后的几个历史时期中,都有着非常大的分量。
在之后的专栏内容中,我们还会结合西晋的历史,对史事进行分析,会让大家对【西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以上便是本专栏《轻松读懂魏晋南北朝》的第二部分第一节的全部内容,如果有对本节或者专栏其他内容,有疑惑或建议的朋友,可以留言或者私信告诉我,亭安期待与每一位读者的交流。
拓展阅读:曹魏简史:“尴尬无比”的曹魏
高平陵之变:司马氏篡魏的发端
高贵乡公何在:被杀掉的曹魏皇帝
预告:下一节,我们将对大名鼎鼎的“八王之乱”作深入浅出的讲解,欢迎大家准时来赴宴吖~
王朝(119)西晋(10)司马(20)
中国历史也有碟中谍,西晋八王之乱,个个都是**戏精,高级间谍
最近是新年,正好也给大家带来一篇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 历史 文章。西晋在中国 历史 上的存在感可以算是非常低,在古代的大一统王朝中的“风评”也一向很差。 提到西晋,大家可能会立刻想到一个标签:混乱。如果不是西晋王朝这个万恶之祸首,或许中国古代的 历史 发展就不会朝着五胡乱华的方向发展。 当然,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西晋带来的乱象,其实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不过,站在时代的角度考虑问题,西晋时代确实也给中国 历史 带来了苦楚。而这一切的导火索,其实就是 历史 上非常有名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绝对算得上是一场碟中谍的表演,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主角都是**戏精,堪称高级间谍的精湛演技。成功者除了炫耀战绩,成绩之外,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当然是总结失败者的经验。 西晋王朝的统治者们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在司马炎建立晋朝之后,司马炎除了直接躺在“功劳簿”上享受奢靡生活之外,同样也在进行思考:为什么曹魏完蛋了? 最后司马炎得出经验:没有帮手,自己祖辈三代才能步步深入,篡权成功。 帮手从哪里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怎么能随便信任外人呢? 最后总结出经验的司马炎决定开一次 历史 的倒车,一把直接倒回分封制。 有人可能会问了,倒车就倒车了,前有刘邦实行郡县并行制啊,之后的朱元璋也喜欢搞四方拱卫中央这套,怎么就西晋出这么大问题了? 汉朝也有七国之乱,明朝也就靖难之战,只不过最后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而西晋王朝一开始就烂到根里。这一封,就把大家的贪欲给封出来了。 关于这八个诸侯王之间的关系,我们这里就不做再多的梳理,大家可以看上面的那张图就可以搞清楚了。 西晋王朝的问题并不在于分封了这些诸侯王,关键问题在于这些诸侯王的权力太大了。 比如河间王司马颙,为平西将军,镇守关中;还有长沙王司马乂和东海王司马越任职朝廷,等于还在中央拥有非常可观的势力。 这回问题就大了,我们说唐朝的藩镇割据乱象为什么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太大,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司法权,任免权一人独揽。 西晋的这些王侯们的权力可比唐末的节度使们高多了,首先作为王室成员,他们的身份就非同凡响,具有别样的号召力。 其次,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仅在地方大权独揽,在中央同样大权独揽。 如此一来,怎么可能不乱? 首先我们来看天灾,当然,我们这里要特别说一下,这里的“天灾”指的不是那种蝗灾,地震之类的天灾,而是指司马炎在子嗣上的倒霉。 也不知道是基因问题,还是单纯倒霉。司马炎的嫡长子司马轨早亡,按说在古代早亡就早亡了,虽然很悲伤,但是不算是什么不可以接受的事情,尤其是在帝王家,那就更不成什么问题了。 结果司马炎就碰上这倒霉问题了,嫡长子早亡,剩下一堆儿子又太小。适龄儿童倒是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炎最后无可奈何,只能选择自己这个傻儿子作为储君,司马衷最后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帝陛下,成为了大名鼎鼎的“何不食肉糜”的傻皇帝。 光有天灾还不够,当然还要有人祸。而这场人祸,其实也是司马炎亲手造成的。 首先,在太子妃的选人上,司马炎的眼光实在太差了:他选择了一个颇具野心,心狠手辣的主儿:贾南风。如果是其他时候,太子妃选错了也就错了。可在司马衷身上,如果太子妃没选好,就意味着司马衷会成为一个傀儡。 其次,司马炎临终前的顾命大臣同样所托非人——汝南王司马亮及外戚杨骏。 八王中的第一位主角也就这样闪亮登场了,无论是司马亮还是杨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懦弱。 这下问题就大了。 随着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一场大戏就此拉开。 问题首先出在杨骏身上,一直都想着大权独揽的杨骏这下可得牢牢抓住机会:篡改遗诏,把原本一起辅政的司马亮名字一笔划掉,自己大权独揽。司马亮无奈,只能逃出京城,前往许昌。 可问题是,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显然杨骏就犯了这个错误。 杨骏大权独揽,最不高兴的人就是原先的太子妃,现在的皇后——贾南风。毕竟遇到一个傻子丈夫,而且还是一个傻子皇帝,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啊。 贾南风派人秘密接触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让他们带兵进京。 最后的结局很简单,楚王司马玮进京,贾南风借皇帝之口下诏,杨骏谋反,楚王司马玮带兵诛杀,杨骏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了。 有人可能会问了,杨骏大权独揽,在京城呼风唤雨,怎么这么容易就被司马玮给杀了呢? 史书只有这样的记载:因为杨骏一向害怕司马玮,所以没有阻止司马玮进京。 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随后,司马亮及元老重臣卫瓘成为了朝中独揽大权的重臣。 有人可能会问了,那司马玮呢?作为“军事觐见”陛下的核心人物,司马玮难道就能坐视煮熟的鸭子飞了吗?只是升任卫将军兼领北军中侯。 司马亮可不会想这么多,他以为司马玮和贾南风是来帮助自己了,就很理所应当地坐上了权力的宝座。 结果贾南风和司马玮给司马亮玩了个碟中谍的把戏:在司马亮诛杀杨骏的同一年六月,贾皇后给司马亮冠上了谋反的罪名,下密诏让司马玮带兵突袭,斩杀司马亮。 看来贾南风深谙一位 历史 人物的人生哲学——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显然贾南风已经学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她只知道利用皇帝之名杀人,而不知道利用皇帝之名掌握全局。 这本质上的区别,最终也决定了这位颇具野心的皇后最终走向灭亡。 不过,在贾南风灭亡之前,还是获得了一次疯狂的资格。 历史 和司马玮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在司马玮带人诛杀司马亮的第二天,贾南风给司马玮诛杀司马亮的行为来了一次定性:矫诏。 无论是杨骏还是司马亮,虽然最后都死路一条,但是好歹还算是掌过权,过瘾也算是过了一把了。 但是司马玮却是一个倒霉孩子,昨天他还是借刀杀人的刀,今天他就是借刀杀人的人。 处死司马玮之后,贾南风终于获得了她梦想的权力,无论是司马炎留下的顾命大臣,还是司马家族的皇族成员都被她扫除一清。 自此,八王之乱的序幕刚刚拉开,就已经有两位皇室成员死于非命,“乱”真是名不虚传。 贾南风独掌大权之后,地位还是比较稳固的,要是不出意外的话,贾南风至少也是吕后一级的人物。 但是,贾南风有着两个致命**:首先贾皇后虽然残忍,但政治手腕不够强硬,树敌太多又无法处理干净。 其次,贾南风没有自己的儿子,太子也就成了贾皇后的眼中钉,肉中刺。如果她的傻皇帝丈夫去世了,贾皇后就升级为贾太后,那可真成了假太后了,毫无权力。 于是废太子就成为了贾南风掌权后的第一要务。 这下就和太子太傅,赵王司马伦产生矛盾了。 原本赵王司马伦一直都保持着一味讨好贾皇后的态度,在得知贾皇后要诛杀太子后,这位聪明的赵王司马伦心理就开始打起了一个大算盘:按现在的情况,如果继续讨好贾皇后,那在贾皇后的眼中也是个不入流的角色。 那反过来,保护太子,诛杀贾皇后呢?首先,风险很大,其次就算成功了,虽然是大功一件,但是也不足以帮助司马伦成为首屈一指的大臣。 于是司马伦最后得出了一个折中办法:先让皇后把太子给宰了,再以杀太子的罪名反戈一击,这样既可以降低政变的风险,也可以一次性解决贾南风和太子两个人 ,这样傻皇帝就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上。 于是在贾南风杀了太子之后,司马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贾南风根本没想到自己身边这个一直鞍前马后的皇室成员最终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你方唱罢我登场,八王之乱中第三位登上舞台的司马伦其实也并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手握大权的他身上突出了一个特点:无能。这也就给了其他藩王们一个依葫芦画瓢的机会,你能清君侧,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领军抵抗,不敌,被赐死。 值得一提的是,赐死司马伦的金屑酒同样也是司马伦用来赐死贾皇后的工具,这也算是 历史 给司马伦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吧。 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人联手铲除司马伦之后,当然要开始分赃。皇权,国家,天下,此时此刻已经成为了藩王们瓜分的金库。 司马冏担任大司马一职,主理朝政。司马颙、司马颖二王被封高爵,拥兵自重。 不过显然,司马冏只擅长一件事情:声色犬马,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看到司马冏的无能,司马颙就不乐意了:当年老子和你一起干大事,现在只有你一个人爽,那可不行! 司马颙又连同当时在洛阳拥兵自重的长沙王司马乂,联手进入长安,控制皇宫,斩杀司马冏。 朝廷大权又落在了长沙王司马乂的手上。 这样一来,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又不乐意了,合着他们两个连续两次都成了打工人,第一次辛辛苦苦干大事,结果司马冏独揽大权;第二次又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干了一票大的,结果又给长沙王司马乂打工。 事不过三,既然这样,大家业务也比较熟练了: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再度联手,这次的目标是长沙王司马乂,只不过这次并不是很顺利,双方一度僵持不下。 就在这个时候,八王中的最后一人:东海王司马越自然就“挺身而出”,勾结一些禁军将领,趁双方僵持不下,偷袭司马乂,一把火把司马乂给烧死。 自此,八王之乱的擂台上,就只剩下东海王司马越,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人,可以算是进入“决赛圈”了。 说到这里,大家的脑子里可能已经比较清晰了,接下来一定会再度发生一件事:不就剩下三个藩王了嘛,继续火并呗! 东海王司马越对成都王司马颖的专政非常不满,就云集10多万士兵带着晋惠帝进攻邺城讨伐司马颖。 事实证明,司马颖搞了这么多次军事政变,清君侧行动,“业务还是比较熟练”的,一战就把司马越打得丢盔弃甲,皇帝都被俘虏了,司马越一路逃命,逃到下邳。 正所谓打虎亲兄弟,司马越战败的消息刚刚传出,他的弟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王浚,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司马腾与王浚结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 司马颖战败,连夜逃往洛阳。 洛阳当时在张方的控制下,张方有一个身份:司马颙的部将。 这回好了,这一跑,跑进狼窝里了。 司马颙废除司马颖的皇太弟之位,要司马颖离开回封地。司马颙自行选置百官。、 这个时候司马越就不乐意了,早前战败的司马越四处积攒力量,打出“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起兵。 随后司马颙在和司马越的对抗之中,一败再败,一退再退,只能退出权力中心,把皇帝让给了司马越。 就在这个敏感时期,晋惠帝去世,这位傻皇帝结束了他无可奈何的一生,当然有一种说法是晋惠帝是被司马越毒死的,不过这对当时的政局而言已经不重要了。 随后,司马越下诏令让司马颙进京任职,在路上派人勒死了司马颙。 自此,一场堪称史诗级“碟中谍”的八王之乱结束,司马越先败后胜,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不过,这对司马越而言是胜利,对西晋王朝而言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八王之乱后,西晋王朝也迎来了自己的灭亡。
更多文章:

时光七套第十二节慢动作(又是一年飞雪到,时光飞逝人亦老什么意思)
2025年10月1日 02:07

小学生1天速成马甲线(速成马甲线全攻略 15个练腹肌动作甩去小肚子)
2024年7月22日 15:26

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的区别(功能食品,特殊膳食,保健品怎么区分)
2024年10月18日 10:05

郑多燕小红帽什么时候跳效果最好(郑多燕减肥操晚上练还是早上连练)
2024年11月7日 07:30

从前有个胖子听说练瑜伽能减肥(我可是一个二百多斤的大胖子,现在瑜伽能不能减肥)
2025年9月19日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