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会所疫情防控要求(大庆公共场所疫情防控的新要求(大庆市疫情防控要求))
本文目录
- 大庆公共场所疫情防控的新要求(大庆市疫情防控要求)
- 健身房什么不合格会停业整顿
- 淮南有序恢复开放室内体育场所和经营性健身场所
- 2020徐州游泳健身场所恢复开放工作指引
- 潍坊市体育局关于有序开放各类健身场所的通知
- 北京市体育健身场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引(2021年9月修订版)原文
- 新沂市关于加强全市重点场所疫情防控的通告
- 南京关于加强全市公共场所防控等工作的通告(第24号)
大庆公共场所疫情防控的新要求(大庆市疫情防控要求)
1.商场、游泳、健身等生活服务类场所,防控措施有哪些新变化?一是增加了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核验,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二是细化了管理措施,提出对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群体做好服务引导等人性化管理措施;三是提升工作人员防护等级,工作人员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2.对**室等有哪些防控的新要求?**室是此次指南修订新增的场所,也是一类人员密集、空间相对密闭的场所。针对此类场所,一是提出对进入场所的人员检测体温和核验健康码,防止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入场所;二是降低**室的顾客数量和停留时间,增加牌桌之间的距离,减少人员的聚集。三是要求**室的人员戴口罩。3.对市内游船有哪些防控要求?市内游船是此次指南修订新增的场所,主要的风险点是人员聚集、空间狭小且相对密闭。基于上述特点,一是宜停止使用全封闭的游船;二是通过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核验等措施防止有症状者或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入;三是采取预约购票、间隔就坐等方式降低人员的密度;四是游船内人员全程佩戴口罩。此外,游船要继续落实好通风换气、清洁消毒等防护措施。
健身房什么不合格会停业整顿
健身房可能会因为以下方面不合格而被停业整顿:1. 消防安全:健身房每年都要进行消防设施的检查、更换,灭火器材要符合标准。如果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如消防设施不齐或过期,灭火器材不符合标准等,必须立刻进行整改。2. 疫情防控:健身房需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如查验“健康码”“行程码”,进行消杀记录登记,对外来人员信息进行登记等。如果疫情防控不到位,可能会被责令停业整顿。3. 服务质量:健身房的服务质量也是关键因素。如果健身房的服务质量不佳,如教练技术不过关,服务态度不好等,可能会被投诉并被要求整改。4. 设施设备:健身房的设施设备也需要符合标准。如果设备老化或损坏,可能会被要求进行维修或更换。5. 卫生环境:健身房的卫生环境也需要符合标准。如果健身房卫生环境不达标,如空气污浊,地面脏乱等,可能会被要求进行整改。总之,如果健身房在上述方面存在不合格的情况,都有可能被要求停业整顿。因此,建议健身房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卫生环境,以避免被停业整顿。
淮南有序恢复开放室内体育场所和经营性健身场所
关于有序恢复开放室内体育场所和经营性健身场所的通告根据淮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和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有关工作要求,指导全市室内体育场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稳妥有序恢复开放,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健身需求,决定自3月30日起,全市室内体育场所和经营性健身场所有序恢复开放,现通告如下:一、场所开放范围。适用于全市室内体育场所、室内游泳馆等各类经营性健身场所。为避免人员聚集,开放场所采取分时段、间隔性开放。密闭的地下体育场所暂缓开放,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比赛、线下培训活动暂缓开展。二、落实属地管理。室内体育场所和经营性健身场所实行属地管理,坚持防疫优先、科学评估、精准施策、有序开放。各县体育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对公共体育场所和各类经营性体育场所对外开放进行科学评估,凡评估不具备对外开放条件的一律不准对外开放。三、强化主体责任。恢复开放的室内体育场所和经营性健身场所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管理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经营法人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落实淮南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有关疫情防控的要求,要指定专人全面负责,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四、严格遵从指南。各室内体育场所要承担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遵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淮南市体育场所恢复开放指南》,来访人员要查验“安康码”绿码,经体温检测正常,登记姓名和联系电话后方可进入场。五、制定防控方案。各室内体育场所要结合项目、场地特点制定科学、规范、合理的疫情防控方案和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体育场所开放和疫情防控两不误。六、加强服务指导。各县体育主管部门、有关单位要加强对室内体育场所和经营性健身场所监督管理,积极主动作为,做好辖区内室内体育场所恢复对外开放的宣传、服务、指导和督查。淮南市教育体育局2020年3月29日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淮南市体育场所恢复开放指南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原则,指导全市室内体育场所稳妥有序恢复开放,特制定本指南。一、开放范围适用于全市室内公共体育场馆、室内游泳馆等各类经营性健身场所。密闭的地下体育场所暂缓开放,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比赛、线下培训活动暂缓开展。二、开放原则室内体育场所和经营性健身场所实行属地管理,坚持防疫优先、科学评估、精准施策、有序开放。各县体育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对公共体育场所和各类经营性体育场所对外开放进行科学评估,凡评估不具备对外开放条件的一律不准对外开放。管理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经营法人为第一责任人,要指定专人全面负责,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三、开放措施加强防控宣传。各体育场所入口处醒目位置应标示淮南市体育场所恢复开放指南,明确开放时间、开放区域、服务项目、市民须知及疫情防控措施等内容,提醒员工和健身市民遵守防控要求。严格入口管理。积极推行“安康码”管理,实行“绿码+佩戴口罩+测量体温”管控制度。必须安排专人维持秩序、检测体温,督促提醒消费者戴口罩。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从业人员必须落实戴口罩、勤洗手等自我防护措施,每日早晨上岗前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不得上岗。避免人员聚集。控制健身人数规模及人员密度,每日接待不超过日常容量的50%。引导健身人群分时段、分散式锻炼,合理控制人流量,同时段相邻健身人员保持适当距离。鼓励采用线上预约方式进行消费,不得组织各类比赛活动和线下培训等人群聚集活动。保持场所通风。开放或营业开始前和结束后应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不得使用中央空调系统。加强清洁消毒。强化体育场所卫生防控措施,安排专人严格执行定期清洁消毒和卫生管理工作,重点做好食堂、电梯、卫生间、洗手间等公共区域及相关器材的定期消毒,根据实时人流情况增加设备器材消毒频率,不得提供淋浴和浴巾。执行应急预案。开放的各类室内场所要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发现可疑症状者,或接到防疫部门信息有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者等来过场所,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防控应急处置,并向场所属地管理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报告,配合开展人员排查和后续处置工作。建立追溯制度。经营主体要建立顾客信息追溯制度,收集消费者的有效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确保能追溯到每一名消费者。结账时优先使用手机线上支付。配合监督检查。各县体育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开放后的体育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各体育场所应立即整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切实承担防疫主体责任。
2020徐州游泳健身场所恢复开放工作指引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徐州市体育局制定游泳健身场所恢复开放工作指引,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游泳健身场所。自5月9日起,适用于全市面向公众开放,且具备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的游泳健身场所。徐州游泳健身场所恢复开放工作指引:落实复业准备1、上岗要求。详细掌握员工动态和健康状态,排查员工上岗前14天的旅居史,凡是自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来人,按照规定严格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措施解除后持相关证明材料方可上岗,所有员工均不得带病上岗。2、岗前培训。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提升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上班不串岗、下班不聚会,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的文明健康生活习惯。认真组织员工开展岗前培训,重点培训疫情防控措施和应急处置。3、安全防护。开放前需对游泳场所的排水系统、水温、灯光照度、公共防滑、救生台、急救器械等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救生员持证上岗情况、突发应急预案、卫生管理等制度进行制定完善。配备足够的体温计、口罩、消毒剂、洗手液等防控用品,确保满足防控和复业需要。4、公告公示。线上、线下及场所入口醒目处公告公示开放时间、开放区域、服务项目、顾客须知以及疫情防控措施,并公布当地疾控机构值班电话。开放项目要求1、采用电话或线上预约,暂不开放现场前台办理入场手续,引导健身人群分时段、分散式、按批次锻炼。原则上每批次时间不超过1.5小时,每批次人员全部退场并对场馆及设施消毒后,下一批次人员方可进入。2、为避免人员密集,在同一时间段,50米标准泳池每泳道人数控制在15人以下;50米以下泳池每泳道人数控制在7人以下。游泳健身时根据人数,提示健身人员分开泳道进行运动。3、发放更衣柜钥匙时原则上根据现有更衣柜数量,实行隔位发放,间隔距离保证在1米以上。严格入场管理1、企业员工管控。员工主动申报“彭城码”,如实填报相关信息,健康码为绿色且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工作。建立员工身体健康档案,工作全程科学佩戴防护口罩。2、入场人员管控。实施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体温检测等措施。建立入场人员信息实名登记制度,包括姓名、体温、身体健康状况、进出场时间以及联系方式等,全程追溯闭环管理。在入口处设立体温检测点,配备体温检测设备,对所有入场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扫描“彭城码”核验,对拒绝佩戴口罩、拒绝接受体温检测、出现体温≥37.3℃人员不得入场。发现“红码”和“黄码”人员应立即带至临时隔离场所,并向辖区疾控机构报告。加强消毒通风1、各开放游泳馆应制定相关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严格执行清洁消毒和卫生管理工作,每次消毒都应当有详细记录并进行公示,避免过度消毒。公共区域每日消毒不少于2次,更衣柜、钥匙、淋浴间、更衣室等人员密切接触的体育设施在每批次人员全部退场后,立即进行有效消毒。并放置“本场馆已消毒”告示,增设废弃口罩回收专用箱。2、各场馆更衣室、卫生间、冲淋间保持通风,使用集中空调的,应关闭回风,使用全新风系统,保证足够的新风量。保证供水、供电等设施设备正常使用。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便池、洗手台、把手等部位每天消毒不少于4次,地漏每天用消毒水冲洗。3、严格按照国家对《游泳池和人工沐浴池水水质卫生要求》最新标准处理池水,加强泳客入池前强制喷淋,浸脚池高氯措施,保证泳池卫生和对外开放水质数据达标。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检测,并做好记录。
潍坊市体育局关于有序开放各类健身场所的通知
潍坊市体育局关于有序开放各类健身场所的通知各县市区教育和体育局,市属各开发区体育主管部门:为做好全市体育健身场所精准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进一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对体育健身场所开放工作通知如下:一、体育健身场所开放的原则坚持疫情防控为先有序开放原则各县市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许可下,逐步开放健身场所,并根据《关于在全省推广应用“场所码”的通知》要求,各体育健身场所严格执行扫码登记制度,并做好进出人员的管理登记。落实“属地管理”为主原则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要求,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在推进复工复产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安全有序恢复体育健身场所开放,减小体育健身服务企业面临的运营压力,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明确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原则体育健身场所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疫情防控最新要求,按照属地有关规定开展疫情防控和运营管理。各经营单位法人是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测温、佩戴口罩、通风消毒、预约服务、限流错峰等措施,确保各类体育健身场所安全有序运营。二、体育健身场所开放范围及要求开放范围体育健身场所包括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设施和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开放要求1.主动承诺并严格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各健身场所严格履行复工复产验收手续,在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许可下,有序进行复工准备。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增强风险意识、底线思维,认真抓好复工疫情防控工作。2.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各健身场所要结合本轮疫情特点,完善本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复工复产实施方案,细化防控措施。3.加强管理人员管控和疫情防控培训。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职工状况,加强职工管理和防疫培训教育,认真排查风险人员,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建立职工体温和健康状况等监测制度。所有服务岗位人员必须全部纳入“应检尽检”人员范围,并主动配合业务主管部门做好核酸检测统计调度工作。4.配备足够的防控物资。提前准备口罩、测温计、酒精、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控物资,确保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和正常运营。加强酒精等消毒制剂的管理和使用,做到单独存放、专人保管、科学使用、确保安全。5.严格实施信息登记和入场检测。各健身场所按要求和操作流程全面申领“山东省公共场所码”,在入口处显要位置张贴,并安排专人引导、监督出入人员扫码登记。对没有智能手机的特殊群体,有同行人员的,由同行人员代为扫码登记;没有同行人员的,由健身场所管理者或引导人员代为扫码登记或人工登记,并妥善保存好人工登记记录,并配合业务主管部门做好“山东省公共场所码”统计调度工作。6.严格控制入场人员。加强场地巡查和人流动态监控,通过预约、错峰等方式,确保入场人数保持在非疫情防控条件下日常规模的50%以内,并保证每人锻炼空间不低于3-4平方米。继续暂停组织培训、会议、团课和其他聚集性赛事等活动。7.落实防疫卫生措施。通风消毒,每天早、中、晚至少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健身器材和设施、公用物品要严格落实“一人一消毒”,并根据使用情况适当增加清洁和消毒次数,每日营业结束后要对所有的设施和场所进行彻底清洗。8、主动配合各级监督检查。对所经营服务项目明码标价,不得利用疫情牟取不义之财,全力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经营单位在依法依规落实防控责任的前提下,应积极主动配合各级各部门的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共同做好防控工作。潍坊市体育局2022年4月11日
北京市体育健身场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引(2021年9月修订版)原文
各区体育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燕山体育运动中心,各有关单位: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和本市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市体育局制定了《北京市体育健身场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引(2021年9月修订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北京市体育局2021年9月7日(此件公开发布)北京市体育健身场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引(2021年9月修订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部署要求,更加科学精准地做好本市体育健身场所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确保体育健身场所安全有序运营,满足市民健身服务需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指引。一、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各类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指从事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公布的体育运动项目的经营单位)和健身瑜伽项目经营场所。二、基本要求坚持防控力度不减、措施不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精准、联防联控,严格落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测温、验码或登记、佩戴口罩、通风消毒、“一米线”、限流错峰等措施,确保本市体育健身场所安全有序运营。三、基本防控措施(一)落实预约测温验码措施。坚持预约机制,所有进场健身人员应利用“北京健康宝”,进行本人信息扫描登记,实行“绿码”准入制。严格落实体温检测,对拒绝接受扫码、体温检测或体温异常者,谢绝入场。开放期间,科学做好人流管控措施,加强场地巡查和人流动态监控,防止人员聚集。(二)落实通风消毒措施。室内健身场所应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每天早、中、晚至少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参照本市疾控部门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预防性消毒指引》,重点对健身场所、卫生间、公共淋浴间等严格落实定期消毒措施,根据使用情况适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和**,配备洗手液或速干手消毒剂等,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淋浴室开放中应保持良好通风,每日营业结束后要对所有的设施和场所进行彻底清洗。公共健身器材和设施、公用物品要做到定时消毒。(三)保障最小人均运动面积。健身运动过程中原则上应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人员聚集。滑雪、滑板项目人均运动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滑冰、轮滑项目人均运动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其他室内运动项目人均运动面积不小于4平方米。疫情常态化形势下,人工泳池人均游泳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四)控制集体活动人员规模。有关体育项目的培训、健身辅导、团体操课等集体活动在保证人员不聚集和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按照健身场地最小人均运动面积的要求,合理确定人员规模。所在地发生本土疫情时,应根据属地政府要求,进一步加大人员管控力度。(五)落实员工健康监测措施。根据疫情发展形势,认真排查风险人员,加强员工管理和教育,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配合疫情处置。严格遵守北京市复工复产的相关规定,建立员工体温和健康状况等监测制度。有员工集体住宿的单位应做好宿舍防疫工作。(六)做好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工作。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从事体育服务人员应积极接种疫苗和定期核酸检测。对开展体育培训等人员数量大、流动性强的培训场所,空气流动性差的体育场所,游泳场馆等重点场所,应建立定期环境核酸检测制度,纳入属地重点场所环境检测范围。(七)做好防控宣传引导。各类体育健身场所应在醒目位置张贴健康提示,利用多种方式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倡导科学防控、科学健身理念。通过广播等方式及时提醒健身人员保持安全距离,科学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有本土疫情发生时,科学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八)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各类体育健身场所应建立科学、规范、及时、有效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发现有新冠肺炎症状的人员,应立即采取暂时隔离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拨打120将相关人员转运至发热门诊排查救治,并追踪排查结果,当诊断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后,配合疾控部门做好处置工作。任何个人不得隐瞒行程,不得迟报、漏报、谎报,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防疫排查和防控措施。(九)主动配合监督检查。各类体育健身场所在依法依规落实防控责任的前提下,应积极接受并主动配合各级各部门的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共同做好防控工作。各区体育部门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防控力度不减、措施不松。(十)关爱老年人健身群体。各区体育部门要积极引导体育健身场所为老年人提供电话预约服务或在白天时段有空场情况下免预约入场。四、室外体育健身场所开放要求室外体育健身场所在严格落实基本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好以下措施:1.注重开放过程中的人员密度管理,加强巡查检查,防止人员聚集扎堆。2.提示健身人员在运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与健康状况不明人员的近距离接触。3.根据《北京日常防疫指引》,健身人员应坚持科学佩戴口罩,随身携带口罩。五、室内体育健身场所开放要求(一)体育场馆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纸巾、消毒液、测温仪和应急药品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对工作人员健康培训。2.做好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等工作。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并按当地规定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3.对进入体育场工作人员和观众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体温异常者,建议及时就医,就医途中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4.确保有效通风换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增加通风频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5.正确使用空调。首选自然通风。如使用集中空调,应在开启前检查设备确保运行正常,确保新风取风口与排风口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对冷却塔等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清洁;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加强对冷却水、冷凝水等卫生管理,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6.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每天定时对公共设施设备及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走廊、扶梯、座椅、公共卫生间及手经常触摸的地方等)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定期对消毒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和抽查。7.保持公共区域、电梯、收银台和服务台等区域环境整洁卫生,及时清理垃圾。设置口罩专用垃圾收集箱。8.公共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在电梯口、收银台和服务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9.实行预约购票,控制入场人数。推荐观众采用非接触扫码付款方式购票,提醒观众保持安全距离,并在收银台、等待区等设置“1米线”。10.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观众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11.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12.当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二)健身运动场所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健康培训。2.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3.对进入健身运动场所的顾客和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体温异常者,建议及时就医,就医途中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4.确保有效通风换气。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如使用集中空调,开启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5.做好前台、走廊、公共区域、休息室、健身器材、更衣室、淋浴间和公共卫生间等清洁消毒。6.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及时清理垃圾。7.公共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在前台、电梯口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8.依据场馆实际情况,通过预约服务的方式适时调控进入场所的人员数量,避免人员过度密集。建议顾客运动时间不超过两小时。9.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10.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顾客在非健身运动期间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11.顾客健身运动时保持至少1米间距,使用健身器械前后,宜使用手消毒液。每日营业结束前后,对运动场地、器械、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12.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13.当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三)游泳场所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健康培训。2.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3.对进入游泳场所的顾客和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4.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首选自然通风。如使用集中空调,新风口和排风口是否保持一定距离,开启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加强对冷凝水等卫生管理,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5.对公共设施设备及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储物柜及钥匙、换衣凳、公共卫生间、扶手把手等)进行清洁消毒。6.公共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公共卫生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在服务台、电梯口、咨询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7.加强对泳池水、淋浴水和更衣室等卫生管理以及淋浴室的通风换气。8.销售泳衣或者租赁游泳相关器材的商店要做好清洁消毒,鼓励采取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款。9.实行电话、微信、APP、小程序等预约方式进行客流限制,引导顾客分时段锻炼,避免人群聚集。建议顾客减少在淋浴间(室)和更衣室的停留时间。场所内活动时间建议不超过两小时。10.工作人员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11.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顾客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12.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13.当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本市体育健身场所开放参照本指引执行,前期发布的防控指引自本指引发布之日起废止。
新沂市关于加强全市重点场所疫情防控的通告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进一步做好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就全市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关事项通告如下:1、影剧院、浴室、网吧、KTV、健身房、瑜伽馆、足疗店、**室、**馆、茶社、室内体育馆等休闲娱乐场所一律暂停营业,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一律暂停开放。2、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宾馆、餐饮店、咖啡馆、理发店、金融网点、药店、电信移动营业厅等公共服务场所,以及公交站场、码头、出租车、公交车等要严格实行测温、查码和规范佩戴口罩等措施。快递企业要严格落实“先消毒、后分派”制度,对快递车辆、操作场地、货物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消毒。居民收寄快递要进行实名登记,对快递物品内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毒,做好个人防护,相关部门要强化管控责任落细落实。3、校外教育培训行业一律停止线下培训教学,拒不执行的,相关部门要依法严厉查处。4、养老机构、福利机构、精神卫生机构等实行封闭管理,严格做好通风、清洁、消毒等卫生措施,严防疫情输入。5、线上线下药店全面暂停“退热、止咳、抗病毒、抗菌素”等四大类疫情监测药品销售。充分发挥诊所、药店的“前哨”作用,做好异常就诊及购药者信息上报工作。6、按照“红事缓办、白事简办”、“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暂停举办50人以上公众聚集性活动。如举办50人以下公众聚集性活动,要严格执行报备制度、控制人员规模、减少聚集时间。7、广大居民应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自觉做好个人防护,主动配合做好情况上报、健康管理、追踪排查等工作,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刻意隐瞒、拒不配合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新沂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社会及社区防控组2022年3月14日
南京关于加强全市公共场所防控等工作的通告(第24号)
当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为坚决防止疫情在社会面传播,最快速度扑灭疫情,现就加强全市公共场所防控等工作通告如下:一、暂停部分密闭场所。自10月18日起,全市疫情风险区域内演艺场所、网吧、影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景区公园室内场所、健身房、公共浴室、桑拿房、SPA会所、美体馆、瑜伽馆、足疗店、修脚店、采耳店、美容店、艾灸馆、酒吧、KTV、室内歌舞场所、室内体育馆、室内游泳馆、**室、**馆、按摩店、游戏游艺场所、桌游室、剧本杀、密室逃脱等休闲娱乐密闭场所暂停营业,餐饮服务单位不提供堂食经营。二、减少人员流动聚集。疫情风险区域内提倡居家办公、在线办公,具备条件的园区、楼宇和企业可采取弹性工作制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单位办公须严格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如单位未查验造成疫情传播的,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常态化防控区域餐饮服务单位尽量减少堂食经营,鼓励提供到店自取、外卖送餐服务。外卖人员要严格落实核酸检测要求,送餐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三、加强重点场所防控。全市养老院、精神病院、福利院、监所等重点场所实行封闭管理。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宾馆、银行、餐馆、理发店、室外景区、公园等公共场所,以及其他常态化防控区域密闭经营***场所要严格执行戴口罩、扫场所码、“限流、预约、错峰”等要求,查验进入人员健康码、行程卡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督促从业人员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予以关停。四、严格聚集性活动管控。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按照“非必要不举办、能线上不线下”的原则,严格控制会议活动数量和规模,50人以上会议活动需报属地区疫情防控机构批准。暂停大型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庙会等活动。五、加强小区防控管理。进入小区的人员要严格佩戴口罩,配合做好验码、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防控措施。对进入小区的车辆一律逐车逐人核查登记。六、强化场所码应用管理。各类公共场所须将场所码张贴于入口醒目位置,进入人员须主动扫场所码。各类场所要安排专人认真查验进入人员“扫码通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信息,做到逢进必扫、逢扫必验、不漏一人,落实不到位的不得开放或营业。七、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机构要规范发热门诊运行,严格预检分诊、分时段预约诊疗等制度,全面加强院感管理。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医,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苏康码被赋黄码的非隔离管控人员就诊应到就近发热门诊。八、强化公共交通管控。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时,均须继续严格落实戴口罩、验码、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防控措施。地铁、公交场站要动态调整早晚高峰等时间节点发车频次,请广大市民合理安排出行时间,排队时保持适当距离,防止人员聚集。九、主动参加核酸检测。按照街镇、园区统一安排,分时段有序参加每一轮规模性核酸检测,过程中应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不扎堆、不聚集,采样结束应迅速离开采样点。未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人员,苏康码将被赋黄码。黄码人员应严格居家,非必要不前往公共场所,尽快到指定地点参加核酸检测,按规定程序要求进行解码。十、倡导非必要不离宁。非必要不离宁、不前往已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城市,确需离宁的须持48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全程做好自我防护。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将依据疫情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南京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2022年10月17日
更多文章:

收腹裤一天穿多长时间合适(产后收腹带每天绑多久合适,产后收腹裤有用吗)
2024年9月22日 10:21

长期不运动会导致月经推迟吗(月经推迟的症状,具体是因为什么造成的)
2025年6月24日 15:40

现场测量脂肪(GBZ/T 160.6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肪族胺类化合物简介)
2025年9月11日 18:25

热身运动可以通过一些()的运动来激活身体各系统(跑步专用的热身项目是什么)
2025年6月22日 23:05

女人马甲线图片(女生什么样的马甲线好看在家怎么练出漂亮的腹部曲线)
2024年9月18日 16:41

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哪个减肥快(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哪个减脂效果好)
2024年6月16日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