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连接方式(建筑施工钢筋的连接方式有几种有什么要求)
本文目录
- 建筑施工钢筋的连接方式有几种有什么要求
- 古建中 廊与其他建筑的连接方式
- 中国古建筑主要采用哪种连接方式
-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部件之间的连接用什么结构连接
- 在建筑工程中,钢筋的搭接有哪三种方法
- 在建筑上什么是固接,什么是铰接
- 建筑装修各构造层之间常用的连接方式有()
- 古建筑的连接方法用的结构名子 古建筑主连接方式
- 如何理解装配式建筑可靠的连接方式
-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是
建筑施工钢筋的连接方式有几种有什么要求
钢筋的连接方式有:焊接、机械连接、绑扎连接三种。
焊接连接常用的方法有:闪光对焊、电弧焊(包括帮条焊、搭接焊、熔槽焊、剖口焊、预埋件角焊和塞孔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埋弧压力焊和电阻电焊等。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中,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机械连接有钢筋套筒连接、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包括钢筋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等方法。目前最常见,采用最多的方式是钢筋剥肋滚压套筒连接。其通常适用的钢筋级别为HRB335、HRP400、RRB400;适用的钢筋直径范围通常是16-50mm;
钢筋绑扎连接(或搭接),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32mm是,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均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构件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数应符合福建和规范要求。
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古建中 廊与其他建筑的连接方式
当然是搭接的,廊子一般就是起连接建筑物的作用。搭接处共用一颗柱子,但是廊屋架低于所搭接建筑屋架,利于屋面排水和不影响主要建筑外观。若不连接,也要在搭接建筑的上出(即屋檐)以内,约三分之一柱高。才能体现连通遮蔽的作用,
中国古建筑主要采用哪种连接方式
古建筑结构营造做法,基础与柱联结,柱与梁连接,屋面做法。 检举|2012-02-01 09:47 提问者: 飞天大飞侠 |浏览次数:266次我来帮他解答 图片符号编号排版地图您还可以输入9999 个字提交的参考资料超过50字,请删除参考资料:匿名提交回答满意回答检举|2012-02-04 18:23古建筑结构营造做法?这个问题太大,一时不好说。基础与柱联结?:安放础石,通过管脚榫结构。柱与梁连接?:柱头结构檐额、平板枋,其上安置斗栱,栱上结构梁头;无斗栱平板枋上直接放置梁头。屋面做法?要哪一类的?:干搓瓦、仰合瓦、筒板瓦。南方的我不懂~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部件之间的连接用什么结构连接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在建筑工程中,钢筋的搭接有哪三种方法
首先,钢筋搭接的方法有三种,①绑扎搭接、②焊接连接、③机械连接
另外,钢筋连接方式选择的正确是否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现结合规范、标准对三种常见的钢筋连接方式进行分析对比:①绑扎搭接、②焊接连接、③机械连接,以方便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正确选用。
一、绑扎搭接钢筋绑扎连接应满足国标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应要求。
1、适用和不适用范围国家标准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钢筋的连接”里“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其它构件中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不适用范围为:“需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其纵向受拉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超过25mm的受拉钢筋和直径超过28mm的受压钢筋不宜采用。
2、优点一般钢筋工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均可操作,无需额外加工、安装和检测设备,施工速度较快,质量有完全保证。
3、缺点与不足1)在搭接区域内多出一倍的接头钢筋,钢筋过多占用截面面积,杆件节点处钢筋打架放不开,不利用浇筑和振捣密实混凝土;2)使用钢材最多;3)传力性能最差。
二、焊接连接钢筋焊接连接有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和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这5种,应满足国标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行标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相应要求。
1、适用和不适用范围由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钢筋的连接”里“需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其纵向受拉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也不宜采用焊接接头,除端部锚固外不得在钢筋上含有附件”可知:除需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不宜采用外均可适用;但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以及直径大于28mm的带肋钢筋,其焊接应经试验确定,余热处理钢筋不宜焊接。
2、优点 有些焊接接头价格较便宜,可在允许留接头的范围内任何位置施焊(若具备焊接条件)。
3、缺点与不足1)需要专门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及电力,能源消耗最大;2)对人员要求严格,对施工环境有一定要求,不能随时随地采用:如电渣压力焊只能用于竖向钢筋连接,闪光对焊、气压焊只能在加工场施焊和连接有限长度钢筋;3)质量不能完全保证,易出不合格品,浪费较多。
三、机械连接钢筋机械连接有直螺纹、锥螺纹和套筒挤压这三种,应满足国标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行标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相应要求。因套筒积压和锥螺纹连接质量不稳定和接头受力达不到等而现在很少采用,以最常用的直螺纹接头作为分析比较对象。
1、适用和不适用范围全部适用,没有规定不可用的范围。
2、优点一般钢筋工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均可操作,施工速度最快,可连续无限接长,传力性能最好,超强连接,质量稳定且最好。
3、缺点与不足费用较贵。
费用分析:
1)绑扎连接的费用最便宜,但实际只使用在直径不大于14的钢筋中;2)焊接连接的施工费用居中;3)直螺纹接头的施工费用最贵,贵在套筒成品价格较高上。
结论建议,1)除机械连接接头外各种接头均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应注意不可超范围使用;2)钢筋直螺纹连接虽价格最贵但因质量最优和操作简便而使用最广;3)焊接连接虽价格居中和推荐使用但因操作要求高、能耗大、质量不能完全受控而市场份额逐渐减小。
在建筑上什么是固接,什么是铰接
固接,也就是刚接,是两个构件之间的连接形式,但是在连接节点处,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这种连接形式能够互相传递轴向力、横向力及弯矩。通常钢结构构件的刚接可以通过焊接、铆接及高强螺栓连接来完成。
铰接,也叫柔性连接,是指在连接节点处,不能移动,但可以转动,在梁与柱的构造中,这也是一种很常见的连接方式。
扩展资料
在实际应用中,连接性质的选择应用,可以由三项指标来表征,即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固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而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建筑装修各构造层之间常用的连接方式有()
【答案】:A、B、E2021/2020版教材P9一个完整的构造包括:面层、基层、结构层,如何将各层进行连接、固定是装修构造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连接方式有以下三种:(1)粘结法:采用胶粘剂或胶凝性材料将不同材料粘结在一起,如:发泡胶、石材胶、水泥砂浆、墙纸粉等。(2)机械固定法:采用栓接、铆接等机械连接方式将不同材料连接在一起。(3)焊接法:采用焊接方式将金属材料连接在一起。
古建筑的连接方法用的结构名子 古建筑主连接方式
1、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叫做木构梁柱系统。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2、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 3、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 4、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5、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顶。以后又出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为了保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用较大的出檐。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用反曲屋面或屋面举拆、屋角起翘,于是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盈活泼。 6、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7、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
如何理解装配式建筑可靠的连接方式
装配式建筑是将整个建筑拆分成梁、板、柱、墙等构件,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为特征,实现建筑五节一环保及全周期价值最大化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建筑的构造节点和连接方式对建筑的抗震要求和安全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装配式建筑构件种类繁多,对各类构件、构件与基础的连接要求也将更高。一、结构性节点1、柱与柱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制柱之间的连接往往关系到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结构抗倒塌能力,是框架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最后一道防线,及其重要。预制柱之间的连接常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的方式实现,灌浆套筒预埋与上部预制柱的底部,下部预制柱的钢筋伸出楼板现浇层之上,预留长度保证钢筋在灌浆套筒内的锚固长度加上预制柱下拼缝的宽度。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是
采用榫卯结构。这种结构是将木材的头部或尾部加工成凸形或凹形,然后将其插入或嵌入相应的凹形或凸形中,通过木榫和木卯的相互咬合,使构件之间紧密连接,形成稳定的整体结构。这种连接方式具有牢固、耐久、美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中。
更多文章:

为什么做瘦腿运动腿反而越来越粗(为什么跳绳减肥后小腿越来越粗)
2025年5月16日 06:00

最常见的锻炼动作?有效的练腹肌的动作推荐 下面就介绍一些方法
2024年10月14日 01:05

企业健身房效果图(企业员工福利有哪些类型,哪个比较好采购企业健身器材搭建一个健身房怎么样)
2024年4月17日 00:05

俯卧撑怎样练胸肌上部(在做俯卧撑的时候,如何才能练到上胸肌)
2024年8月17日 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