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是(简述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本文目录
- 简述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 世界古代史的总体特征
- 世界近代历史的基本特点
- 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
- 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
- 世界各阶段历史特征
- 相互壁垒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对吗
- 17.18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
简述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简述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1)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2)人类社会发展是规律决定性和主体能力性相统一的。(3)人类社会发展即显示出统一性,有显示出多样性。(4)人类社会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世界古代史的总体特征
1、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各阶段最漫长的阶段,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自然界作斗争,才能生存,因此财产是公有的,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过着原始****生活。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劳动分工的出现,个体劳动的生产率.提高了,劳动成果开始为个人占有,进而发展到生产资料也为个体占有。私有制和阶级的逐渐产生,最终导致原始的氏族部落公社过度到奴隶制国家,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
2、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阶段及主要特点
奴隶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它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约**4000年代,终于**2000年代末,这是奴隶社会和奴隶制国家产生与发展的时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产生了第一批奴隶制国家。进入**2000年代后,随着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古老的奴隶制国家趋于繁荣,新的奴隶制国家相继出现。第二阶段:约始于**1000年代初,终于**2世纪,这是奴隶社会繁荣、专制帝国建立与强盛的时期,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南亚、中亚、伊朗、地中海区域等地兴起了一些新的奴隶制国家,这些国家经过剧烈的分化组合,终于形成了一些地域广袤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帝国,如亚述、新巴比伦、波斯、亚历山大帝国、孔雀帝国、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等,奴隶社会在这一时期臻于繁荣,但同时各种矛盾也日趋激化。
第二阶段:从公元3世纪开始到5世纪结束,这是奴隶社会危机和奴隶制帝国衰亡的时期,自公元3世纪起,西亚的安息帝国灭亡,横跨中亚和南亚的贵霜帝国日趋衰亡,罗马帝国也陷于奴隶制危机。虽然世界各国奴隶制解体、封建制产生的时间极不一致,但大体来说,在5世纪左右,大多数地区的奴隶制先后解体,封建制相继产生。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上古历史的结束和中古史的开端。奴隶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在法律地位上不被认为是人,而是物,是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
3、封建社会发展的阶段及主要特点:
封建社会一般可分 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到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结束,这是封建社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时期,这个阶段,封建古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新的封建国家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并都基本上达到了繁荣阶段。第二阶段:从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到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结束,这是封建社会解体、****萌芽的时期,从14- -15 世纪开始,****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半岛产生,接着在北欧的低地国家和西欧各国出现,在****萌芽的基础上发生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这不仅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而且对亚非等地的封建国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后经过2、300年时间,****制度首先在欧洲确立,世界其他各地也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封建社会由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发展而来。奴隶制社会末期产生的隶农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封建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封建主的大土地所有制与个体性小生产相结合。
世界近代历史的基本特点
世界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1、14——16世纪:****在欧洲兴起时期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萌芽产生;资本原始积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模式是手工工场;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国际关系:早期殖民扩张。思想:文艺复兴。2、16——18世纪:****手工工场时期经济:****经济进一步发展;以手工劳动为主,生产模式依然是手工工场。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展开,****的议会民主制度开始确立;****制度只是在少数国家确立,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制度统治之下。国际关系:争夺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民族解放运动:中心在美洲(北美独立运动和拉美独立运动)思想:启蒙运动,为****社会确立政治构想。3、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化初期和****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经济: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向其他地区扩展;生产方式由手工向机器转变;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向工厂转变;****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统治地位。国际关系: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思想:自由主义(亚当斯密)、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4、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前期:垄断****时期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关系的变化,垄断组织产生;****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主要****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发展不平衡,呈现两种基本类型。国际关系:****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形成三对基本矛盾和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一战。民族解放运动:亚洲觉醒;思想:列宁主义诞生。5、1917——1929年:十月革命到二十年代的东西方世界经济: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日本崛起为东亚霸主;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政治:****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第一个社会主要国家苏联的建立和巩固;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与****的对峙与斗争。6、1929——1945年:大危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开始发展;苏联从1928年起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政治: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等国家保存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德日等国建立***专政。国际关系: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凡——华体系解体;***国家的局部侵略战争发展为世界大战;世界反***同盟建立。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斗争紧密结合。7、1945年——20世纪70年代初:社会主义与****的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时期经济:****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日德发展尤为突出;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国家垄断****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政治:****政治制度继续完善发展,民主化和科学化趋势加强,但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日益加深;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国际关系: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冷战”;美苏争霸。8、20世纪70年代初——现在:新旧世界格局的交替时期经济:1973年,战后****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布雷顿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70年代,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成为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国际关系:美苏争霸,互有攻守;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当前世界替时期。
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
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的出现和向世界扩张,大工业“把自然力用于工业目的,采取机器生产以及实行最广泛的分工”,从而使竞争普遍化,使跨区域,跨民族,跨国家的交往成为必然。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他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才真正有了密切的联系,人类历史才真正成为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
1、****经济发展,在政治上战胜封建主义进而形成世界体系。
2、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3、工人运动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4、意识形态的变化。其中第一条线索最为复杂,是主线索,对另几条线索起到了制约作用。它还包含殖民侵略、****国家的矛盾和国际关系等。
这四大内容也可看成近代四大进步的历史潮流。17到18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特征是,世界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总趋势是,封建制度进一步解体和****制度的开始确立。
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关系
1.中国历史不过是亚洲东部这一个区域的历史,是世界史整体历史的一部分。
但是在一般的国内历史研究中,中国史往往是以一种“主体”的观念进行体现,那么中国史和世界历史就不再是一种从属,而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这个恐怕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习惯的立场与角度。
同时,在近代西方,东方社会、东方社会的历史,一般都是以****和后东方帝制时代这样的形象被人接受,而这样的中国史,由成为了那些习惯了西方社会历史的立场的学者们研究的“客体”,他们以“他者”的角度,以人类学的观点对中国历史进行研究。
2.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历史,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约有2241年。在世界历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世界历史公元前5000~前500年中,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和中国古籍记载,华夏文明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
发展到后来的炎帝和黄帝为共主。到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大禹治水、阶级社会的产生、夏启建国、少康中兴、夏桀亡国、商朝的兴衰、成汤建商、商朝的灭亡、商朝的农业生产技术、神奇的甲骨文、发达的青铜文化;
礼乐统治下的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周公制礼作乐、西周的宗庙祭祀、国人暴动与宣王中兴、三星堆文化、纷乱的东周、平王东迁、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清净无为”的道家、孔子创立儒学、《考工记》问世。
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有什么相同之处
1、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
2、都在历史上建立过辉煌的大帝国,如世界历史中的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中国的大秦帝国,大唐帝国。
3、都是用过不断改良,推动国家的发展,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飞速发展。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终于走向了独立实现了现代化。
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
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这句话是对的。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丰富的理论内涵。从“世界历史”概念的逻辑层次上看,“世界历史”是一个客观演进的历史过程,是人类劳动创造的历史过程,是在普遍交往中强化的历史状态,也是一种全球视野的世界史观。
从“世界历史”实践生成的基本要素来看,****基本矛盾的全球扩张是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实践生成的主要动力,现代大工业、现代交通、世界市场是资产阶级撬动“世界历史”的重要载体,世界历史发展的未来趋势是无产阶级的胜利与资产阶级的灭亡。
从主体视角观察“世界历史”及其嬗变,宗教史观与英雄史观在资本逻辑的冲击下走向破产,而资本逻辑主导的世界历史自身同样存在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以现代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真正的人民”必将承担起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世界历史使命。
从“世界历史”范畴的具体运用来看,中国问题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个案分析,我们应该辩证看待马克思关于中国问题的具体结论。
世界各阶段历史特征
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
一、前****时代(14、15世纪--17世纪中叶)
14、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兴起的阶段。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萌芽。
****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
商品货币关系也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生产关系在农村发展起来,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国家开辟新航路,抢夺殖民地,开始用殖民主义的锁链,把原来彼此孤立、隔绝的大陆连接起来。
这也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的发展和海外殖民掠夺,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思想文化方面,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动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体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发展进一步解除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枷锁。
政治方面,一方面是下层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高涨,另一方面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取得政权,两者结合为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16世纪后期,世界上爆发了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
独立后的荷兰迅速发展成为典型的****国家。
二、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
世界近代史****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因此,世界近代史是一个人类社会的转型时期。
其转变的基本特征有三:一为经济方面,由闭塞的、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商品经济转化;二是法治取代了人治,建立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以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三是公民取代臣民,人民得以参与国事,拥有法定的权利与义务,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
第一阶段:工场手工业时期(17、18世纪)
本阶段是****的童年时期,亦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的成长和封建制度的衰亡,是这一历史阶段的中心内容。
1、****发展:
①经济:封建自然经济走向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本阶段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发展趋势。
这种变化是西欧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受到了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的有力推动。
正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出现了一个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等野蛮手段,西欧各国迅速积累起大量资本,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历史的进步,它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同时带动了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封建斗争,并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但此时的****从经济发展上看仍处于初期阶段,水平较低。
此时占统治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手工工场,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两类,均由商人开办,因此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并未截然分开,反而由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资本。
由于受工场手工业生产能力的限制,这时****的发展并不充分,尽管代表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但远未对封建自然经济形成优势。
而此时发展不充分的****生产力水平,就决定了此时一些政治现象的特点:如,由于商业资本较工业资本为雄厚活跃,故商人、大金融家的力量较强,被称为大资产阶级。
他们一般在本国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处于领导地位。
又如,由于****经济还未对封建经济形成优势,从而直接限制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故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一般都呈现曲折复杂的特点,往往遭到占优势地位的封建力量的反扑。
而革命成功后,充其量只能确立起****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而不可能建立起完整健全的****社会。
而当本阶段接近终结时,世界上仅有四个****国家(荷兰、英国、美国、法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处于封建制度甚至更落后的社会形态中,****远未形成世界体系。
这归根结蒂是由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将封建制度彻底废除,不足以改造社会,更谈不上改造全世界。
尽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西欧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已明显暴露出来,各国发展各具特征。
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但殖民掠夺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而大多用于统治阶段奢侈生活的挥霍,因而其****经济发展缓慢。
荷兰在16世纪晚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成为典型的****国家。
其****发展的特点是其对外贸易、运输等行业远较工场手工业占优势。
这一特点不久就成为它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
17世纪的英国****发展也较为迅速。
荷兰的经济地位和海上霸权很快就被拥有强大工场手工业的英国所代替。
马克思曾指出:“荷兰作为一个优势商业国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商业资本在产业资本面前屈服的历史。”这预示着****在经济上的发展走向。
法国本阶段****经济发展也较快,18世纪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其采矿和冶金业在全欧洲居于领先地位,丝织业和奢侈品生产也蜚声国际市场。
而俄国****产生和发展均较为迟缓。
17世纪在莫斯科、图拉等地出现了****性质的手工工场,但水平较低,并带有很深的农奴制烙印。
②思想:商品经济的突出特征即为自由。
因其只能通过市场运转,而自由是进行市场活动的先决条件。
商品市场上的买卖双方、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双方、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佣双方都要有选择的自由、谈判的自由、成交的自由和签订合同的自由。
而取得这些自由的前提即人要有自由。
由于商品经济的这个基本要求,在本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就出现了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的**,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
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它以人的自然权利(天赋人权)来和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对抗,提倡自由平等、法治、社会契约和三权分立等主张。
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最充分的思想动员。
同时,启蒙思想家还为新的****社会提出了各种国家的政治构想,为日后****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如美国1787年宪法就集中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③政治:上述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演变的趋势可充分说明,此时的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封建制度向****制度过渡的进程中。
这一过渡有共同的规律,但其经过的道路各不相同。
归纳起来可分为革命和改革两种方式。
但在本阶段,成功完成过渡的例子只有走革命道路的极少数国家,改革尚处于萌芽状态。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仅爆发在少数****发展较快的国家,****经济的发展为革命的成功创造了物质前提。
旧的社会体制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这是造成爆发的根本原因。
因为资产阶级的力量并未强大到使革命一蹴而就的程度,加之国际环境的原因,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曲折多变。
例如:英国革命有过几次反复,法国革命则更为明显,美国独立战争也经历了先挫折后胜利的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般说来,在革命的第一阶段,资产阶级在革命前所追求的目标大体均已实现,这便是革命的基本成果。
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反扑以及外来势力的干涉,使革命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必须大大突破预定的革命目标,才有可能巩固既得的成果。
当此任务完成时,这些超出革命预期目的的步骤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就必须在退回到成熟的起点上——即革命初期取得的那些革命成果。
从阶级关系角度分析,革命最初的领导者多是大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如新贵族、自由派贵族),人民群众是资产阶级的同盟军,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有一致的斗争目标,但却有不同的斗争目的。
当革命需要向前发展时,掌权的大资产阶级就开始不能适应要求。
此时主要的推动力量是下层群众和革命阵营中更激进的派别。
而最终革命成果得以巩固和维护时,大资产阶级又会重新执政。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主要表现在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使国家走上发展****的道路。
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但政权组织形式有所区别。
同时,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虽从时空观念上讲相去甚远,但相互间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美、法两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而美、法两国革命的联系则更为紧密。
向****过渡的另一条道路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其推行者均为具有明智头脑和长远眼光的封建统治者。
当国外已开始出现****国家并明显地显示出先进性,而国内****因素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些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而抛弃成法,采取一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措施。
这种改革不存在政权易手,有缓进、温和的特点,其措施首先从经济方面入手,极少涉及政治。
对封建制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封建残余浓厚。
因此,以改革的方式向****过渡必定是个长期的过程。
本阶段并没有以改革方式走完过渡全过程的事件。
但这些改革均为****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从改革的背景和结果上看,反映了封建制度向****制度过渡的必然性。
④殖民活动:在本阶段,资产阶级尽管只在个别国家掌握了统治权,但已经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动。
这是商品经济特征所决定的。
在本阶段,欧洲各国普遍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一方面鼓励本国发展工场手工业, *** 出口,另一方面在海外大肆推行殖民扩张的政策,掠夺财富,赚取商业利润。
17-18世纪,荷兰、英、法等国极力进行殖民扩张,成为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的新殖民强国。
此时的殖民活动,以公开的杀人越货式的殖民掠夺为主要方式,充满暴力色彩,如公开掠夺贵重金属、屠杀当地居民、黑奴贸易等。
其基本动因即为资本原始积累。
它在促进了本国****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给被侵略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造成亚洲广大地区的贫穷落后。
2、民族解放运动:
本阶段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心在美洲。
由于在亚洲殖民势力尚未充分渗透,只集中于南亚次大陆一带和太平洋地区。
而在非洲,殖民活动主要限于沿海地区,以进行奴隶贸易为主要形式。
因此在亚非两地,殖民势力有限,民族解放运动尚未兴起。
而美洲是最早遭到西方殖民入侵的地区,此时已被瓜分完毕,受殖民活动的危害最大,殖民国家在这一地区的争夺也较为激烈,所以该地区最早兴起民族解放运动。
在北美,由于****经济发展较快,而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因此爆发了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民族解放运动,它的胜利为本国****发展开辟了道路。
3.国际关系:
在本阶段,西欧各国在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过程中产生了尖锐矛盾,为争夺殖民霸权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17世纪,英、荷两国成为争霸的主要对手;18世纪英法矛盾又逐渐突出。
互相之间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
这些战争从本质上说都是争霸的商业战争。
结果是英国先后战败对手,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自18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对法国进行了连绵不断的干涉战争。
它带有争霸性质,是英法两国争夺殖民霸权的延续,也是法俄两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表现。
但它更是欧洲****力量和封建主义力量之间的一次斗争。
从结果上看,当时即使在****力量最强的欧洲,封建势力也要更为强大一些。
这上面也有:://tieba.baidu/f?kz=107734400
相互壁垒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对吗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间合作的基础,因而,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会对本国的对外贸易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如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2.贸易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贸易保护以新的形式出现,即“新贸易保护主义”,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各国想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3.另外,各国的传统,历史的不同,也导致了各国间贸易壁垒的存在。
17.18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
本阶段世界历史发展的特征仍然应从以下四条线索去分析,即1、****经济发展,在政治上战胜封建主义进而形成世界体系。
2、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3、工人运动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4、意识形态的变化。
其中第一条线索最为复杂,是主线索,对另几条线索起到了制约作用。
它还包含殖民侵略、****国家的矛盾和国际关系等。
这四大内容也可看成近代四大进步的历史潮流。
17到18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特征是,世界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总趋势是,封建制度进一步解体和****制度的开始确立。
根据以上线索分析如下:
****的产生和发展:(1)经济。
工场手工业时期是****的童年时期,继14、15世****萌芽在意大利等地首先出现后,16至18世纪,****发展到手工工场时代,如16世纪的英国、法国、尼德兰、乃至中国,17世纪的俄国等。
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封建国家重商主义政策的推动。
英、法等国利用新航路开辟后处于大西洋航线的中心地位,采取积极开展国内外商业贸易、剥削本国劳动人民(如英国圈地运动)、进行殖民掠夺、贩卖黑奴四大手段,不断增加资本的原始积累。
这些不仅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发展,也为下阶段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在政治上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物质条件。
同时,也意味着封建的自然经济、封建农奴制的不断瓦解。
(2)政治。
****经济的发展决定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反映在政治领域的特点是****制度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的。
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17世纪的英国革命,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开了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制度向****过渡的先河。
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为****政治、经济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也为工业革命和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创造条件。
本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制度的国家只有荷兰、英国、美 国和法国,封建势力还占绝对优势。
虽然****的力量弱小,但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发展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终将取代旧制度的历史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17、18世纪,欧洲的法、俄、普、奥四国的封建改革,不得不推行重商主义的政策采用****的生产方式与成果来强化封建制度,从反面也说明了****的发展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
(3)殖民侵略及其矛盾。
本阶段殖民扩张的特点是,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对美、亚、非三洲的侵略及其衰落,17世纪荷兰、英、法的崛起及对美洲、亚洲的侵略。
由于社会性质的不同,殖民侵略的目的也有所不同。
西、葡、法等在16—18世纪属于封建社会,殖民扩张的目的是掠夺财富、用于消费和享乐,故而国力不强只有衰弱下去荷、英两国是****国家,殖民扩张的目的是寻求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掠夺财富化为资本)故而强大起来。
它们扩张的手段有异同,评价也有别、值得认真分析。
殖民扩张必然导致为争夺欧洲及世界市场、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由此,17世纪出现了三次英荷战争,18世纪英法战争,最终,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法国的战败说明,落后的封建国家无力战胜先进的****制度。
二、民族解放运动。
封建国家与****国家的殖民侵略必然导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也随之开始。
本阶段,民族解放运动的重点在美洲,最早为美国的独立战争,海地独立革命揭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震撼了全世界。
这同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有关。
而更早的民族解放运动则发生在欧洲,尼德兰革命不仅使荷兰独立,与美国独立战争一样,更体现了****的崛起。
民族解放运动是本阶段三大进步历史潮流之一。
三、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本阶段,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无产阶级力量弱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还不能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与国际舞台。
尚未形成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
四、思想解放潮流。
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
实质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兴起和发展。
这两次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其脉络是“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
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首先要求人的自由。
所以,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萌芽最早的意大利。
启蒙运动于17世纪兴起于****发展最前列的荷兰和英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中心转到了法国 。
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以及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卢梭。
启蒙运动猛烈地冲击着封建的意识形态和封建制度,为后来全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更多文章:

波士顿凯尔特人三巨头(在NBA球队中,你觉得哪支球队最厉害)
2023年12月19日 02:21

巴萨耐克球衣官方专卖店(从哪能买到巴萨真品的耐克球衣耐克专卖店有吗)
2024年11月13日 15:50

中国男篮队比英格兰队(英国篮球水平怎么样好像不给力啊跟中国比如何)
2024年7月25日 07:31

伦敦奥运会中国举重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金牌获奖项目)
2025年1月28日 02:10

英格兰点球争议(前裁判炮轰斯特林假摔:有接触但不是点球,英格兰球员骗了裁判)
2024年5月13日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