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日本天皇和首相(日本无条件投降时,日本的首相和天皇分别是谁)
本文目录
- 日本无条件投降时,日本的首相和天皇分别是谁
- 二战时日本权力最大的是天皇还是首相
- 侵华战争是谁发动的,主要领导者是谁
- 抗战时,日本有没有首相如果有,他和天皇谁说了算
- 抗日时期的日本首相是谁
-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天皇有实权吗
- 抗日战争时日本天皇是谁
- 抗日战争时期谁是日本首相
日本无条件投降时,日本的首相和天皇分别是谁
伊藤博文和裕仁天皇
裕仁天皇
昭和天皇 裕仁 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 为日本第124任天皇铃木贯太郎 1945年4月7日- 1945年8月17日任职第42任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受降仪式(史称"密苏里舰受降")日本外务大臣崇光奎和陆军总参谋长梅津美致郎大将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日本正式接受无条件投降,向反***盟国受降。 1945年9月3日在南京侵华日军总司令官陆军大将冈村宁次在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向中国受降。
二战时日本权力最大的是天皇还是首相
是天皇。 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本名裕仁,称号迪宫。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日本天皇,执政长达63年。 裕仁1901年生于东京,是大正天皇嘉仁的长子。1914年学习院初等科毕业,后在东宫学问所读书。1916年11月被立为皇太子。 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亲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摄政王。大正十五年(1926年)大正天皇因病逝世,裕仁登基成为日本新一任天皇,以《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改元昭和。 在位期间,指挥和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侵略和践踏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1945年8月发布“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因美国的干涉,战后免除了审判 ,天皇制得到保留。战后在位期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促成神武景气。他对生物分类学有研究,发表有《相模湾产后鳃类图谱》、《相模湾产海鞘类图谱》以及《那须植物志》等著作。 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肠癌死于东京,终年88岁。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落下帷幕。
侵华战争是谁发动的,主要领导者是谁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日方在中国战场上投入兵力最多时达到三百八十多万人。日本投入的兵力,最多时日军近二百万人,伪军一百余万人。」侵略军最高指挥官东条英机,日本陆军大将,日本统制派军官,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齐名的三**西斯头目之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亚洲、侵略中国的头号战争罪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任日本陆军大将和第四十任内阁首相(1941年10月18日-1944年7月22日),战后被定为甲级战犯,在其出任日本陆军大臣和内阁总理期间,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军队策动攻击美国夏威夷珍珠港,疯狂侵略、践踏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数以千万计的生灵涂炭。 几个总司令满洲:贩田平治郎(前)伊津左(后)华北:冈村宁次 台湾:没有,归东京指挥 。关东军是最精锐的部队,战斗力最强的当然是日本关东军下辖第四军7万人,由日本华北侵略军司令兼陆军省次长板垣征四郎当任总指挥。
抗战时,日本有没有首相如果有,他和天皇谁说了算
裕仁天皇在位的62年是有史以来日本天皇统治最长的时期,也是一段经历了几大**和变化的时期。对于昭和天皇的争议很多,有人认为他是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裕仁除了直接干预首相或大臣的任命外,还批准组建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由军部、内阁和幕僚长组成,联络会议的决议在裕仁出席的“御前会议”上做出,并以天皇的名义正式公布,对于内阁和军部,裕仁天皇都拥有绝对的**。当时的首相铃木贯太郎是主张日本投降的,军部和内阁对投降意见相左时,首相请求天皇做出最后的决定。裕仁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其中“无条件投降”的条件是:战后不废除天皇。
抗日时期的日本首相是谁
田中义一 田中义一 (たなか ぎいち ,1866-1949) 日本第26任首相。山口县人。陆军大学毕业。 生平 到长州藩的萩,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里曾涌现出许多推动明治维新的英雄豪杰。1863年田中义一出生于萩的菊屋横町,其家是俸禄微薄的藩士。田中生下来个头就很大,以至他母亲怀孕时被人误以为怀了双胞胎。这种体格为他以后进入陆军发展打下基础。田中在少年时代非常淘气,不难想象,在遍地都是明治维新英杰遗迹的萩藩,田中也许在梦中都在追寻着他们的足迹。 作为军人的足迹 田中义一是继山县有朋之后又一位出身于长州蕃的著名军人,是长州藩第二代领袖,从而倍受瞩目。除田中之外还有其他几个具有同样背景的人,田中之所以能成为长州藩第二代领袖是有理由的。他具有作为军人政治家超群的策划能力和良好的视野。 1892年,田中二十九岁时从陆军大学毕业,两年后参加日清战争。战争中,他于1895年任第一师团参谋,为第一师团制定了动员制度。内容非常细致,完成度很高,几乎是原方案被采用,其它师团也都把它借去使用。为此他得到认可,第二年进入参谋本部工作。1906年,他受山县有朋之命制定了帝国国防方针草案。 1909年田中升任军事课长,他在任中的作为证明了他的实力。1910年11月,他一直倡导的帝国在乡军人会成立。该会是将已经结束现役的后备役军人组织起来,既可削减国家军队维持费,同时又能把国家意志广泛传播到国民当中去(之后预备役也列入其中)。该会在起立之初仅以陆军为对象,从1914年开始把海军也加入进来,使该组织最终完善。另外,他让强烈批判军阀势力扩大到政界的大隈重信担任帝国军人后援会会长,为此大隈不仅停止了对军部的批判,还转为军部的拥护者,开始和当时的桂太郎首相、寺内正毅陆相接近。此后,担任军务局长的田中与寺内陆相一起在第二次西园寺内阁时提出增设两个师团以保卫朝鲜、满洲等新开拓的领土,由于当时政府奉行财政紧缩政策,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寺内提出辞职,陆军拒绝提出后任陆相人选,内阁不得不总辞职。这次事件成为第一次护宪运动的导火索。 田中辞去军务局长职务,以对西园寺内阁总辞职负责。1913年末,他赴欧美考察,回国后创立了青年团组织,企图通过官办组织来对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思想混乱的局面。由于这个组织是针对小学毕业后到被征兵入伍之间的人员的组织,所以和在乡军人会一样发挥着向国民传播国家意志的作用。1924年他创立了全国性青年组织“大日本联合青年团”,1939年改组为“大日本青年团”。这个组织有二百五十万成员,成为田中强有力的支持母体。 原敬内阁成立后,山县有朋推荐田中入阁担任陆相。在任期间发生了俄罗斯尼克拉耶夫斯克港日本领事馆遭袭击,七百多名日本人被杀害的事件。在野党攻击陆军应对此次事件负责,虽然田中抵挡住了在野党的攻势,但不久之后就以健康理由辞职。后来,在第二次山本内阁时田中再次出任陆相,利用陆军的设施、人员、物资为关东大地震后的复兴重建工作尽了力,但那届内阁因虎门事件而总辞职。 作为政治家的经历 无论有过多少挫折,田中在军旅生涯中几乎是扎实地一步步向上走。他和政治直接发生接触是在1925年5月接替高桥是清出任立宪政友会总裁。虽然当时在加藤高明领导下成立了护宪三派内阁,但宪政会作为第一大党仍执政界牛耳,为此政友会在山县有朋死后请出陆军第一人田中义一担任总裁,以图获得军队支持,增加问鼎政权的资本。结果第一次加藤内阁在政友会的攻击下发生动摇而总辞职。大选后的组阁权再次落在加藤手上,加上此后的若槻内阁,在近两年的时间中政友会一直处于在野党地位。 若槻内阁因紧急敕命案问题总辞职,以此为契机,田中当上首相。据说当时元老西园寺公望原来准备推荐贵族院的田健次郎接任首相,结果却是第一次根据“宪政的常识”把政权移交给在野党,成立了田中内阁。但内阁中法相原嘉道不是政党党员,内相铃木喜三郎曾担任过引发第二次护宪运动的清浦内阁法相。田中本人更是一个典型例子,他在护宪运动结束后才加入政党。内阁中虽然有许多政友成员,但该内阁决不是在建立在护宪三派内阁的延长线上,奉行的政策与加藤、若槻两人所推进的大正民主主义政策背道而驰。 在具体政策措施上,比如政府在政策纲领中提出了地方分权,并设置了由田中亲自担任会长的行政制度审议会,对此进行讨论,提出引入道州制、赋予妇女公民权等至今仍在议论的议题。然而最终实现的只是扩大了一小部分自治权而已。政友会长期主张的知事公选制也被内务官僚和内相阻止了。 为应付金融恐慌这个紧迫课题,田中请高桥是清继续担任藏相,打出延期偿付政策,并特别融资5亿日元。田中在对待导致前任内阁辞职的问题上非常慎重,若槻也派人向高桥藏相表示了合作态度,说:“政府为了救济财界在议会上无论提出什么样的法案,我们党决不反对。”因此对这个问题上田中内阁在议会中的运作比较顺利。 田中内阁在金融恐慌以外的问题上则不得不面对严峻局面,因为该内阁是在若槻内阁辞职后匆忙成立的,是一个以少数执政党为基础的政权。1927年6月,在野党宪政会和政友本党合并成立民政党。田中决定通过将在1928年举行的大选塑造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为了赢得选举,政府对一百多名知事以下的地方官吏进行更迭、调任。同时通过贿选、利诱等手段大肆干预选举活动。在野党民政党也加入贿选战。选举结果政友会未及半数,仅比民政党多获得一个议席。为此田中用大量的金钱和职位对中间派人士进行分化拉拢工作,谋求控制议会。这就是日本首次进行普选的真实情景。 此次选举暴露出内阁的软弱性。由于干涉选举而遭抨击的铃木内相被迫辞职,由望月圭介邮递相接任。田中为确保政治资金来源,将空出的邮递相的位子给了刚刚当选议员、有日立制作所背景的原房之助。对此不满的水野炼太朗文相提出辞职。这些都是由于田中在金钱和人事上的作法而引发的,从此媒体就称他为“和制墨索里尼”、“唐吉诃德”。 由于执政党和内阁都不稳固,因此虽然本届内阁通过了政友会一直主张的把地租和营业税向地方转让的法案,但大多数重要法案未能审议完成。为对付以社会秩序特别是经济混乱为发端而漫延的******,政府颁布紧急敕令,修改治安维持法,强化了治安维持法中的罚则,把特别高等警察网络遍布全国,并且大量逮捕共产党员。这意味着政党内阁否定了议会的作用。 除此之外能表现田中政策特色的是他兼任外相时所执行的外交政策。事实上外务省政务次官森恪在外交政策上发挥着很大作用,他否定了币原协调外交路线,向强硬外交路线转换。政府召开“东方会议”,确定了处理满蒙问题的方针。为确保日本在满蒙的利益,日本政府以日本侨民受到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侵害为名三次向山东派兵。毫无疑问,田中是想把国民的注意力从国内政局上转移开。他还任用山本丈太郎为满铁总裁,与张作霖签订《满蒙五铁道借款契约》。但之后张作霖不再听从日本人摆布,关东军就炸了张作霖乘坐的火车,将其杀害。军部决定不查明事件真相,也不对责任者进行处罚。田中对此持相同态度,仅作出轻微处罚的指示。然而田中在向天皇奏明此事时却称将召开军**议查明此事,招致天皇对他的不信任,不得不辞职。 成为政治家之后的田中缺乏政治领袖应具备的前瞻性,只能对具体事件进行对应处理。田中一个人可以处理很多事情,如果是在军队那种垂直构造中是可以实现自己想法的,但在政治这样一个近似水平构造的社会中他不会与别人进行合作。他眼中没有民众,心思全部用在如何用金钱维持政权。对他的作法不仅是在野党和国民,中国国民也爆发了强烈不满。田中内阁可以称为有名无实的政党政治。田中在辞职三个月后因窄心症死去。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天皇有实权吗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就是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是政府的首脑,天皇是象征.但在战败前天皇的权力也不小.日本人对天皇很狂热.日本政府的一切决策都以天皇的名义发布的.在二战后,天皇向日本人民宣布天皇不是神,是普通人.这时日本人才从对天皇的崇拜中走出来.现在天皇一直是深居简出.皇室也不在神秘.首相是日本的实际领导人. 2战以前日本天皇是掌握大权的!可以举例子,当时日本学校,学生不能正眼观看天皇画像,否则被认为大不敬,大人教导孩子不能撒谎,否则天皇会惩罚,天皇巡视百姓,全体公民行跪拜礼,大臣觐见天皇只能从天皇威严的表情中揣测他的想法,天皇要是说某某大臣不好,他会瑟瑟发抖,深感罪孽深重,日本每个人都相信天皇是他们父亲要象长辈那样尊敬他,当时的天皇是至高无上的,以实战举例,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是东条英机写奏折经天皇批准的,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是1927年田中义一上完奏折后经天皇批准实施的,后来的中途岛战役让山本孤注一掷的进攻正是1942年4月美国轰炸东京,天皇斥责而发动的!所以肯定2战前日本天皇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1945年8月16号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日本内阁全力保护天皇制度,后美军要求天皇走出深宫说明自己是普通人,和自己的国人握手,当时全日本无限悲痛!从此天皇权力开始下降!!
抗日战争时日本天皇是谁
抗战时期,日本的天皇是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日语:昭和天皇/しょうわてんのう,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裕仁/ひろひと),为现任天皇明仁父亲。出生时称号为迪宫,徽印印号为若竹。
裕仁在大正五年(1916年)11月3日被立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亲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摄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继位。
1989年1月7日,裕仁因患十二指肠癌去世于东京吹上御所,享寿87岁。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完结。
扩展资料:
昭和天皇是一个对战争非常狂热的人,昭和有多少指挥权是一回事,但是绝不是什“反战”派,和军部的矛盾本质上是狗咬狗而已。这些人只是在争夺战争的主导权和怎么打的问题,而不是打不打的问题。
1940年3月30日,日本参谋本部声言“如本年内中国事变仍不能解决,则自1941年初开始,自动撤兵”。6月,裕仁批准参谋本部《加速执行南进政策》,假如英、美干预,“就不惜与美一战”。
7月30日,裕仁正式批准近卫内阁“南进”国策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基本政策。
裕仁说:“海军希望在更远的地方大干一场之前,必须解决中国事变;……陆军想要立即南进,以补救在中国的失败。”。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夏威夷群岛珍珠港海军基地。翌日,裕仁颁布《对英美两国宣战诏书》,致使美国及其盟国加入对日战争,开启太平洋战争序幕。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裕仁被要求参加战时最高国务会议特别会议,以考虑和讨论美国及其盟国提出投降条件。
裕仁和当时首相铃木贯太郎主张日本投降。由于委员会中政治和军事成员就是否投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首相要求天皇做最后决定。
裕仁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裕仁通过无线电广播,史无前例地向日本民众解释投降原因,此段广播被称为“玉音放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和天皇
抗日战争时期谁是日本首相
抗日战争时期呢,狗国首相叫田中义一。。是第26任首相。。毕业于陆军大学。。。年轻时期就是典型的少壮派代表。。政治生涯很复杂 想了解可以追问。。
更多文章:

a8定制家具和博洛尼哪个好?今晚尤文图斯VS博罗尼亚那个电视台直播
2024年5月18日 23:10

张常宁最火的一张照片(网友偶遇张常宁现身音乐酒馆,路人镜头下的她状态如何)
2024年11月16日 01:31

奥运金牌是什么材料做的(1979年,奥运会金牌,是什么材质做的)
2023年12月18日 21:00

四川森林火灾事件2022(四川凉山森林火灾在那一天起的火在哪一天全部被灭掉的)
2025年1月6日 05:51

nba和中国发生了什么(张卫平爆料 中国男篮首次见NBA球星时发生了啥)
2024年9月23日 14:10

甲a大牌外援(所有来中国踢过球的外援(包括甲A甲B中超中甲),最好有英文名)
2025年4月26日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