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对俄罗斯的影响(科索沃战争的背景及影响)
本文目录
- 科索沃战争的背景及影响
- 科索沃战争启示录:美国坑欧盟,限制俄罗斯,中国能置身事外吗
- 科索沃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作业帮
- 从科索沃战争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科索沃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影响是什么呢
-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科索沃战争的背景及影响
科索沃战争是1999年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也是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首先,这是美国第一次以“消除人道灾难”的名义,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战争,从而开创了以“人权”、“民族”问题为借口,使国内问题国际化的危险先例。其次,这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第一次在其成员国范围之外对一个既未对外采取军事行动,又无侵略意图的国家发动的战争,从而使北约正式由防御组织变成了进攻性和干预性的军事集团。第三,这是北约绕过联合国,不经安理会授权的一场战争。舆论普遍认为,这场战争加强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暴露了欧洲防务的弱点,恶化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环境。 然而,这又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北约狂轰滥炸整整78天,投下的****当量相当于二战末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5倍。最后,米洛舍维奇妥协了,但朗布伊埃协议草案中的两项关键条款(北约军队在南全境有权自由活动,3年后由全民投票决定科索沃前途)在8国方案中也被悄悄抹掉了。从军事角度看,北约也远未达到其对南联盟“速战速决”和“毁灭性打击”的预期目标,而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抗击赢得了全世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和人民的钦敬。 美国祭起“人道主义战争”的旗幡未能掩饰住它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真实意图,相反却唤起国际社会对“新霸权主义”的高度警觉。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科索沃战争造成5000名南军警丧生,1500平民被炸死,数以万计的军人和平民受伤致残。这一数字是北约轰炸前阿族和塞族相互冲突造成2000人死亡的3倍多。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报告,战后有24万塞族和其他非阿族难民逃离科索沃。残酷的现实表明,所谓“人道主义干预”完全是一个虚伪的口号。美国国会议员霍耶最近在阐述人道主义军事政策时一语道破天机:“对人道主义危机进行干预不仅是人道救援问题,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问题”。可以认为,北约对科索沃的军事干预不会是它的最后一次行动,但“科索沃模式”也很难普遍化,“人权高于主权”的主张难以得到多数国家认同。 美国的根本战略目标是“建立一种以美国为政治仲裁者的稳定的(欧亚)大陆均势”,“阻止出现能够统治欧亚大陆从而也能够对美国进行挑战的挑战者”。通过科索沃战争,美国加强了对欧洲安全的主导权,似乎是得了分。但是,正如6月14日美国《犹太人世界评论》指出的那样,“美国将是科索沃战争的最终受害者”。 首先,科索沃战争严重恶化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俄罗斯的关系。巴尔干是俄罗斯南进战略的主要基地,俄南两国是历史盟友。北约打击南意味着打断俄在巴尔干的战略支点。科索沃战争结束后,俄已决定修改军事理论,并且准备重新审议裁军计划。其次,科索沃战争使欧洲警醒。法国前****米永4月9日就发表文章说:“北约1999年春对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发动的战争可能会成为欧洲觉醒的一个起点,它使欧洲意识到如果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自己所在的大陆上维护自己的政治存在的话,那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防务。”科索沃战争之后,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对美国在北约事务中“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霸权作风表示不满。虽然美国一直担心欧洲防务特性的发展可能动摇其对欧洲安全的主导权,甚至还发出警告:欧洲防务特性真正形成之日,就是北约名存实亡之时。但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欧盟还是加快了建设共同防务的步伐。第三,科索沃战争也从反面教育了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印尼、阿尔及利亚等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认识到:当今世界还是一个强权的世界,为了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民族必须团结,国家必须强大。 随着科索沃战争的结束,世界各主要力量都在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图谋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抵制,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更加不可阻挡
科索沃战争启示录:美国坑欧盟,限制俄罗斯,中国能置身事外吗
1999年3月,科索沃战争爆发,美国为首的北约,主动点燃巴尔干半岛这个欧洲的“**桶”,深刻地改变了冷战以后的国际格局。
在这场战争中,新成立的欧元被重创,美国利用挑起战争的方式,直接阻击了欧元,同时让近1万亿美元的欧洲资本,跑去美国“避难”。
与此同时,科索沃战争还迫使南联盟分裂,把俄罗斯彻底挤出了东欧势力版图,为后来北约进一步东扩,扫清了障碍。
最后,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也没能置身事外,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无故被炸,事后美国只给出一个拙劣的借口敷衍了事。
如今20年过去了, 历史 还在不断重演,当然我们回望科索沃战争的这段 历史 时,能够从中得到那些启示呢?
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又分别坑了欧盟和俄罗斯什么东西?为何远在万里之外,跟这件事无关的中国,也被卷入其中?
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表面上答应俄罗斯,保证北约不东扩,但转身就把“弃约”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始积极谋划北约东扩。
到1999年3月12日,中欧的捷克,波兰,匈牙利三国加入北约。从地缘政治上来看,传统西欧强国的势力范围,已经被北约囊括殆尽了。
欧洲剩下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包括其它一些东欧卫星国,都是传统沙俄势力范围。
换句话说,北约想要再次东扩,就必须跟俄罗斯直接对上。但当时苏联解体没多久,俄罗斯国力急剧衰退,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处处退让,让美国想发难都找不到借口。
这种背景之下,巴尔干半岛上的南联盟内部****,给了美国介入一个极好的介入借口。 当时南联盟几乎是俄罗斯在欧洲最后一个伙伴了,尤其是其地缘位置重要,号称欧洲的“心脏”,打击南联盟,就是彻底把俄罗斯挤出东欧势力范围,为北约进一步东扩,扫清障碍。
正是基于这种目的,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南联盟狂轰滥炸,科索沃战争彻底爆发。而俄罗斯,可以说是这场战争中,损失最大的大国。
南联盟被肢解以后,俄罗斯的势力基本上被赶出巴尔干半岛,对整个东欧的影响力迅速衰退,仅仅4年之后,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7个国家同时加入北约,完成了北约的第5次东扩。
至此,美国等于彻底把大炮架在了俄罗斯门口。
另一方面,欧盟也没讨到好处。巴尔干半岛别称欧洲“**桶”,这里如果乱了,整个西欧都要受影响,因此欧盟在科索沃问题上,想要平息矛盾,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平息矛盾的方式,是不是以一场战争来实现,却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当时欧盟正蓬勃发展,统一的货币欧元刚刚发行,而且展现出了足以和美元竞争的潜力。
这种背景下,巴尔干半岛发生战争,对欧盟经济的打压是致命的。根据后来欧洲金融机构的测算,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不仅欧元迅速贬值,失去了避险货币的资格,更有近1万亿美元的欧洲资本,直接出逃到美国,帮助美国繁荣经济去了。
要知道这是在1999年的1万亿美元,而当年德国总GDP不过2万亿美元,中国总GDP更是只有1.2万亿美元左右。
所以说,科索沃战争对于欧盟来说,是赢了面子丢了里子,赢了当时输了未来,可谓亏大了。
最后,远在万里之外,跟科索沃局势没有任何关系的中国,也被美国针对,轰炸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来用一个蹩脚的谎言当借口。
这件事不仅使得一部分跑到中国避险的欧洲资本,又转道去了美国,更重要的是,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的尊严 。
同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美国肆无忌惮的挑衅,我们为了长远经济发展,却只能忍辱负重,其它国家看了,自然更怕美国。
换句话说,美国这是踩着我国的威望,来“杀鸡儆猴”,展示自己一家独大的霸权地位。
综上所述,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唯一占便宜的,就是美国。但这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固然是唯一的超级强国,但同时坑俄罗斯,欧盟,中国,它就不怕被反噬吗?
其实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迅速崛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偏安一隅的地理位置。
这个地理位置,给美国带来了三大好处。
第一,由于远离人类文明的“CBD区”亚欧大陆,美国可以不沾“因果”的迅猛发展。
而亚欧大陆上的其它国家,从东边的中国,日本,到西边的英国,法国,德国,再到中东的一众中小国家,普遍都受到各种 历史 恩施,****的牵扯。
这些矛盾,有的是因为宗教,有的是因为文化,但归根到底,其实都是为了利益。
简单来说,地方太小,人口太多,各国各民族,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从上千年前就互相争斗,形成了深重的 历史 包袱,这些 历史 包袱压着亚欧大陆的国家,没法像美国那样,肆无忌惮的发展自己的势力,把美洲当成自己后花园。
第二,由于远离亚欧大陆这个矛盾中心,美国不论在其中再怎么挑拨离间,导致亚欧大陆的国家之间,爆发激烈的矛盾,甚至大规模的战争。这种战争带来的破坏,都很难波及美国本土。
俗话说,打别人家的孩子不心疼。在挑拨离间,搞“离岸平衡手”这方面,英国是前辈,但英国做起事来,没有美国那么不顾一切。核心原因就在于,英国虽然是个岛国,但它距离欧盟内陆太近了。
你挑拨法国和德国闹矛盾没问题,但一个不小心,就会波及本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对英国本土的大轰炸,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就决定了,英国虽然也喜欢挑拨离间,但在离自己太近的欧洲地区,也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绝,动不动就发起战争。
而美国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忧,你巴尔干打得再厉害,甚至把俄罗斯和欧盟卷入其中,打大战,也很难伤害到美国本土,有了这个心态存在,美国在亚欧大陆搞事,自然就无所顾忌。
第三,霸权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 。
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强国,中俄欧等势力,如果真能联合起来,自然不惧美国。但正如前文所说,整个亚欧大陆,在多年的 历史 恩怨中,早就支离破碎了,不可能真心团结起来。
有了这个前提,再加上美国一家独大的实力,自然不怕得罪中俄欧三方,甚至中俄欧三方,在彼此竞争的过程中,有时还得依靠美国。
综上所述,美国之所以敢在科索沃战争中,同时坑中俄欧三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亚欧大陆人心不齐,同时美国偏居一隅,不怕被牵连。
最后再来说一说,在美国霸权统治体系下,世界各国,有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有个前提,那就是在其它国家,不谋求代替美国霸权,不主动损害美国利益的前提下,能否与美国和平相处呢?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这件事无论你怎么说,都跟中国没有任何牵扯。一个远在欧洲,一个远在东亚,这两个地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我国就算想在科索沃战争中做点什么,也不可能。
然而,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还是被炸了。三名同胞遇难,10余人受伤,而这种耻辱性的结果,只是美国为了警告其它国家,宣示一下自己的霸权。
类似的例子,还有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要说中美之间,好歹还因为制度的问题,有点小小的矛盾,可日本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那是一心一意地给美国“当差”。
结果,就因为日本经济发展得太快,让美国感受到威胁了,一纸《广场协议》,直接给日本经济发展人为设计了一个天花板,让日本经济停滞30年。
由此观之,美国是不是要针对一个国家,看得从来不是你有没有主动攻击过他,而是在他心中,你有没有威胁美国的势力。
只要美国认为,你有了这个实力,那么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都难免被制裁围堵。反过来说,在美国为维护自己世界霸权,而挑起的“战争”中,不管你是不是跟这件事有关,只要你国力发展起来了,就都是美国的打压目标。
科索沃战争的 历史 告诉我们,在这场多极化格局,与单极格局的较量中,美国一定会像游弋在亚欧大陆外围的阴魂一样,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可能的发现矛盾,制造矛盾,挑起矛盾,最终实现其制造亚欧大陆各国分裂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如今塞尔维亚境内,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遗址,就是对这一点最好的佐证。
西方哲学家曾说:
科索沃战争,从规模上来看,只是美国和北约这个庞大的军事同盟,欺负南联盟一个小国,干预人家内政的霸权战争。
但从其最后的结果来看,它证明在这么一场为了维护自己霸权,而挑起的冲突中,美国一定会竭尽可能地扩大战争的影响,打击美国选定的“对手”,不管你距离矛盾中心有多远。
这一点,在今天依然值得警惕。
科索沃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作业帮
科索沃战争的启示有以下5点:
一、世界和平遇到新的严峻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潮流。
二、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但向多极过渡的大趋势并未逆转。
三、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联合国仍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安全机制组织。
四、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但认同“人权高于主权”的国家不多。
五、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美国恃强独霸仍力不从心。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背景深刻、影响广泛的现代局部战争,对世纪之交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彻底被挤出了在东欧的原有势力圈。
战争的危害:
1、破坏生态平衡,环境污染。
科索沃战争历时78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共出动飞机2万架次,投下了2.1万吨**,发射了1300枚巡航导弹,造成南联盟境内大部分地区的军事、民用、工业设施和居民区的严重破坏。空袭还造成南联盟1000多名无辜平民死亡,数十万阿尔巴尼亚族人沦为难民。
战争中使用的贫铀弹和日内瓦公约禁用的集束**导致新生儿白血病和各种畸形病态。持续的轰炸还严重恶化了南联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
2、破坏人类文明。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从科索沃战争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科索沃战争的启示有以下5点:
一、世界和平遇到新的严峻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潮流。
二、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但向多极过渡的大趋势并未逆转。
三、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联合国仍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安全机制组织。
四、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但认同“人权高于主权”的国家不多。
五、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美国恃强独霸仍力不从心。
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虽然在政治上和道义上输掉了战争,但在军事上却实现了一定的战役目标,这使美决策集团认为依靠武力有可能实现政治目的。
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一超”的力量过于强大,“多强”的力量比较分散和脆弱,而且这一态势将持续一个较长时期,这就使得美等西方国家霸气十足,误认为其制度与价值观优于其它国家,因而有“义务”和能力在全球推行,对拒绝者要进行干预。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美好愿望,需要人类的长期艰难奋斗才有可能实现。善良者渴望和平与发展,但因****、宗教对立、领土争端、资源纠纷、权力争夺、大国插手等因素,战争和武装冲突总是此起彼伏。战争给人类制造无穷的灾难和永久的仇恨,人类要努力制止或消灭战争。
科索沃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影响是什么呢
1999年3月,科索沃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主动点燃了欧洲的“**桶”巴尔干半岛,彻底改变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在这场战争中,新成立的欧元受到了沉重打击。美国通过挑起战争直接封锁了欧元的市场,并让近1万亿美元的欧洲资本流向美国“避难”。与此同时,科索沃战争还迫使南斯拉夫联盟分裂,将俄罗斯的势力完全挤出东欧的版图,为北约进一步东扩扫清了道路。最后,千里之外的中国未能置身于事件之外。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无缘无故遭到轰炸。后来,美国只是找了个蹩脚的借口敷衍。这不得不让人愤怒。
带给我们的启示有:高科技武器占主导地位。战争开始时,北约用电子战压制了南联盟空军和导弹,使南联盟军队根本无法发挥作用。战斗方式已经改变。通过不分青红皂白的轰炸,南联盟的通讯、电力和交通瘫痪,南联盟完全丧失了反击能力。在南联盟难以承受的重担下,它宣布失败并“接受”北约的条件,科索沃从南联盟脱离,实现了“自治”。战争方式改变了以往认为需要地面部队作战才能取得成果的印象。
把握舆论制高点。科索沃战争爆发前,北约组织通过媒体宣传,抹黑了南联盟的印象,制造了南联盟军队和警察屠杀科索沃阿族的假象,制造了****。为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伸张正义”,制造“人权大于主权”的谬论。科索沃的策略有一条明确的路线,即媒体鼓吹诽谤,煽动民族仇恨,用高科技武器轰炸对方,导致对方的交通、权力和通讯中断,使他们难以承受后果,难以接受有条件投降。
科索沃战争是北约军事集团在20世纪末对弱小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的战争。它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它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解体后,俄罗斯的势力基本上被赶出巴尔干半岛,对整个东欧的影响力迅速下降。仅仅四年后,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七个国家同时加入北约,完成了北约的第五次东扩。
科索沃战争唤醒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发展中国家利益需要随时准备捍卫。科索沃战争是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美国领导12个北约国家通过空袭和轰炸消灭了南斯拉夫的战略反击力量,进而通过政治威慑达到了分裂南斯拉夫的目的,抓住了俄罗斯联邦叶利钦政府内部不稳定的战略机遇。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由科索沃的****直接引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
西方指责塞尔维亚搞民族清洗,企图夺回科索沃。于是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带领北约,绕过联合国,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将科索沃接管。
直到2008年,在西方支持下科索沃独立,并于108个国家建交,这就是科索沃战争的本质和过程。其实就是民族和宗教矛盾,阿尔巴尼亚人认为科索沃是他们的家园,而塞尔维亚认为这是他们的地盘是祖宗之地。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背景深刻、影响广泛的现代局部战争,对世纪之交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彻底被挤出了在东欧的原有势力圈。
扩展资料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但向多极过渡的大趋势并未逆转;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美国恃强独霸仍力不从心 ;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联合国仍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安全机制组织;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但认同“人权高于主权”的国家不多;世界和平遇到新的严峻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潮流 。
科索沃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绝对空中优势,对弱势的南联盟进行打击,武力迫使其就范。其作战样式是一种典型的非接触式交战,交战双方从始至终都没有在战场上近距离交战,这在世界战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更多文章:

挪威超级联赛多少轮(求FIFA ONLINE2 各个联赛分别踢几轮)
2024年3月27日 20:15

穆勒欧洲杯0进球(勒夫为什么坚持使用状态低迷的穆勒,希望穆勒能有好的)
2025年6月19日 19:40

新疆男篮队长名单出炉,2000万大魔王意外落选,球迷质疑?从新疆男篮全运会的表现看,新疆男篮是否真的遇到了问题
2024年5月7日 13:55

2012欧洲杯荷兰对葡萄牙(求解2012欧洲杯!荷兰队命运分析)
2025年7月17日 17:00

巴西vs塞尔维亚竞彩结果(巴西2-0塞尔维亚两个半场能中钱吗买爸西胜)
2024年9月21日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