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号将军的事迹(关于艾森豪威尔的短故事)
本文目录
- 关于艾森豪威尔的短故事
- 艾森豪威尔生平和重要事件是什么内容
- 二战中,北非战场的总指挥是哪位将军,他是如何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
-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最杰出的军人总统,他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参谋的呢
- 艾森豪威尔领导了哪一场著名的战争
- 同是美国上将的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到底谁的成就更大
- 哪个有艾森豪威尔的简介
- 艾森豪威尔凭什么5年内越过366位将官成为五星上将呢
- 介绍一下艾森豪威尔
- 二战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的个人简历及生平
关于艾森豪威尔的短故事
1、诺曼底**
1944年,美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指挥三百多万盟军官兵、二万多艘战船,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在诺曼底成功抢滩**,拉开了盟军反攻的序幕,也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二天,艾森豪威尔威尔在电台发表了一份激情澎湃的演讲:“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战,这是盟军的伟大胜利,这是全体官兵浴血奋战的结果,***德国的坟墓将就此挖掘。”
演讲完毕,电台工作人员在整理文稿时,却无意中发现了艾森豪威尔威尔的另一份演讲稿。这也是为诺曼底**准备的演讲稿,内容却截然相反:“我悲伤地宣布,我们**失败。这次失败完全是我个人决策和指挥失误造成了,我愿意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一个事件,两份演讲稿。一份为胜利而准备,一份为失败而准备。艾森豪威尔在让人看到他天才的战略战术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他勇于接受失败的豪情。
2、正确对待错误
每当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即将执行一个计划时,他总会把那个计划拿给他的最善于吹毛求疵的批评家去审查。他的批评家们常常会将他的计划指责得一无是处,并且告诉他该计划为什么不可行。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将计划给一群批评家们看,而不把计划拿给那些赞同他的观点的谋士看。艾森豪威尔则回答说:因为我的批评家们会帮助我找到计划中的致命弱点,这样,我就可以把他们纠正过来。
3、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1952年,二战期间的盟军司令,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艾森豪威尔,在一次会议上请拉比教授(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演讲。
说:“在众多雇员里,您能够获得如此重大的奖项,学校深以为荣。”拉比教授当即回敬:“尊敬的校长,我是这个学校的教授,您才是学校的雇员。我们就是哥伦比亚大学。”
扩展资料:
1945年3月,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就盟军主要突击方向发生分歧,蒙哥马利主张向柏林快速突击,先于苏军攻占柏林;艾森豪威尔则认为主要突击方向为莱比锡和德累斯顿,因而据此通知苏联协调行动。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代表到驻法国兰斯的盟军司令部洽降。
5月7日和8日,德国代表在兰斯和柏林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艾森豪威尔战时的主要活动就是组织、协调并指挥盟军作战,而盟军联合作战上是这场大战的显著特点。
艾森豪威尔以其良好的军人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指挥艺术而获得成功。8月,盟军“铁砧-龙骑兵”作战开始。9月,实施“霸王”和“铁砧-龙骑兵”作战的盟军胜利会师。德弗斯的第6集团军群开始隶属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生平和重要事件是什么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艾森豪威尔任美国陆军参谋部军事计划局和作战局局长。1942年6月起任驻欧洲美军司令。同年11月起先后任北非和地中海地区盟国远征军总司令、最高统帅,他先后指挥盟军在北非、西西里和意大利等地成功地实施了**作战,抗击了***同盟的军队。其中最著名的是指挥300万盟军在1944年6月强渡英吉利海峡,成功地在法国诺曼底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
1944年新年刚过,大不列颠就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远隔重洋的美国,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把整师整师的军队,成百万吨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英国。英国人幽默地说:英伦三岛快被美国人压沉了。原来,由11个国家组成的历史上最庞大的300万盟军,将从这里出发实施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战役,向欧洲大陆进发!
这支联盟大军的统帅艾森豪威尔上将自1944年1月受命担任“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以来,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诺曼底**战役的代号是“霸王行动”,各项准备工作井井有条。5月下旬,根据英吉利海峡的潮汐、月相、日出等情况,盟军原来是将**日期确定为6月5日。这次**战役能否顺利?艾森豪威尔说:“万事俱备,只怕有风!”
然而,上天似乎存心与艾森豪威尔过不去。进入6月后,英吉利海峡遭遇了20年来从未有过的大风天气,肆虐的狂风掀起的滔滔巨浪,几乎要把海岸撕成碎片。
在6月4日凌晨4点30分的高级军官会议上,盟军气象主任斯塔克上校来到会场时,艾森豪威尔从他脸上的“乌云”中看出大事不好。果然,斯塔克认为6月5日的天气将非常阴暗,完全不便于使用空军掩护**战役。艾森豪威尔清楚,“霸王行动”如果失去空中优势,无异于让希特勒看笑话。于是,他决定将**时间推迟24小时,改期为6月6日。
6月5日凌晨,艾森豪威尔只睡了一小觉便起了床。窗外电闪雷鸣。3点30分他又赶到高级军官会议会场。军官们无精打采地坐着。这时,斯塔克来了:“将军们,天气将会突然变好!”斯塔克话音刚落,会场里爆发出一阵欢呼。“不过,好天气将只能持续36小时,之后还将会继续恶化。”行动计划还变不变动?窗外的雷雨催促艾森豪威尔的脑子飞快运转:如再次推迟两栖**战役,军事秘密难说不被泄露,士气也将下降,敌人的防御必将加强……可万一天气状况没有改观,强行**将造成盟军灾难性的后果。300万大军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他顿感肩上的每一颗将星似乎都有几吨重!
艾森豪威尔静静地坐着,会场里寥无声息。时钟指到4点15分。突然,艾森豪威尔抬起头来,斩钉截铁地说:“好,我们行动吧!”顿时,会场里再次爆发出欢呼声。不到半分钟,所有人都冲出屋门,消失在雨夜里。仅仅一句话,仅仅半分钟,盟军的千军万马沸腾了。5000多艘舰船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朝法国诺曼底海滩直扑而去。
6日凌晨,睡眼惺忪的德军借着朦胧的月色发现了海面上密密麻麻的舰船,顿时吓得魂不附体。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如此恶劣的气象条件下,竟会突然出现一个奇异的好天气,而且居然为艾森豪威尔所利用。担负主要方面防御的德军B集团军司令、诡诈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在家中接到前线告急电话时脸色煞白,连呼:“我太愚蠢了!”
希特勒狂妄吹嘘的“大西洋壁垒”在300万盟军的突然打击下土崩瓦解。盟军踏上了阔别4年的欧洲大陆。
1945年,苏联人民为表彰艾森豪威尔粉碎***的功勋,授予他“胜利”勋章。战后,艾森豪威尔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945年11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10月退出现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兼美国****军事顾问。1950~52年,任欧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3~61年就任美国总统。
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奉行军备竞赛和“冷战”政策,力求加强美国在世界各地的战略地位。这一时期,美国把扩大核武器潜力,加速发展战略空军,建造原子导弹潜艇和战略导弹作为军事战略的基础。在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中,奉行“战争边缘”政策,积极在朝鲜、中欧和东欧进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所谓“解放”活动。在东南亚继续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其政府是建立新的军事侵略集团和基地的发起者。
1954年,艾森豪威尔组织了对危地马拉的武装干涉。1957年,提出了进一步对中东实行经济和军事干涉的计划,以确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地位。1958年7月,艾森豪威尔同英国对黎巴嫩和约旦进行了武装干涉。但艾森豪威尔政府在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积极反抗下,在国际舞台上也采取了一些和平措施。1953年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1955年艾森豪威尔出席了苏、美、英、法4国政府首脑“日内瓦会议”。1959年艾森豪威尔邀请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对美国进行访问等等。
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78岁。
二战中,北非战场的总指挥是哪位将军,他是如何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
1942年秋,丘吉尔从莫斯科回国后,立即开辟北非战场,并建议罗斯福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总指挥,副总指挥由亚历山大将军担任。双方商定这一计划提前执行,1942年11月8日在法属北非**,然后再由西向东,对德、意在北非的军队发动进攻,控制地中海,巩固中东,为以后在意大利和巴尔干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11月5日,艾森豪威尔冒险飞抵直布罗陀。丘吉尔把这个要塞置于他的指挥之下,作为**战役的临时司令部。
11月8日,英美联军的3个特混舰队分别在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地区**。**战役宣告成功。
11月底,盟军占领了整个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并进入突尼斯境内。
1943年上半年,**盟军和在埃及的英国军队对德意军队发动钳形攻势,彻底消灭了盘踞在北非的敌人。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最杰出的军人总统,他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参谋的呢
说到艾森豪威尔,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当选总统的五星上将。在军事上,他是二战期间欧洲盟军的最高指挥官和美国陆军参谋长。进入政坛后,美国的总统成为“文武双全”的成功典范。人生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他是怎么做到的?怎么成为参谋的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艾森豪威尔是一名从未上过战场的陆军少校。没有帮助,他是不可能成功的。他通过朋友巴顿去找康纳将军做参谋工作,三年后去参谋学院,成为潘兴将军的得力助手;他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与麦克阿瑟一起工作了7年,收获最大。
1928年,艾森豪威尔毕业于麦克奈尔陆军学院,完成了正式的军官教育,最终担任高级职位。在妻子的坚持下,全家前往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艾森豪威尔前往法国的各个战场,为他的《欧洲战场手册》收集材料,这使他成为了“法国之手”。
艾森豪威尔的军事生涯以卓越的指挥能力著称。他指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诺曼底**,最成功地反映了他丰富的军事指挥战略意识。艾森豪威尔是一位有杰出军事成就的美国总统。现代战争需要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人才。要使各种功能充分发挥,不能相互磨擦、相互消耗,需要有人来协调它们。在指挥具体的战役方面,艾森豪威尔也许没有巴顿或蒙哥马利那么出色,但他非常善于协调双方关系的各个方面。他坚定、冷静、平等的态度为他赢得了广泛的信任和支持。
成为参谋:15个月后住在法国,他认识了法国的地形,诺曼底**16年后,常常使他在复杂的战斗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也是他的主要原因成为多国部队的总司令在欧洲剧院。随后,他被调到陆军参谋,成为麦克阿瑟将军的助理参谋。这也就是他成为参谋的原因。
艾森豪威尔领导了哪一场著名的战争
作为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了盟军在二战中的绝大部分战役。其中最重要的有火炬计划(即**北非的行动),**西西里以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战——诺曼底**。艾森豪威尔将军最大的性格特点是宽容,所以在处理诸多盟国军队事务时较合理公正。这也是他能成功指挥这支人类史上最庞大的联军的决定性因素。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军事外交家”
同是美国上将的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到底谁的成就更大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来认识一下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和艾森豪威尔将军,首先这两位将军都凭借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卓越的指挥才能被人们所熟知,此外两人均毕业于美国的西点军校,两人在军事方面的表现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往往人们都这样,两个同样咖位的人放在一起,就偏要争个谁高谁低,那么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两位将军,究竟谁更胜一筹呢?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是艾森豪威尔将军,在二战时期,艾森豪威尔担任欧洲盟军方面的最高统帅,同时也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此外他也是一名政治家,艾森豪威尔曾担任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的共和党派,在他担任美国总统之后,打破了美国民主党派20年担任总统职位的格局,并且在1956年总统竞选中,再次担任。艾森豪威尔将军最终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而在美国的**期刊《大西洋月开》里,艾森豪威尔位列影响美国100位人物中的第28名,此外有一点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艾森豪威尔将军曾经是麦克阿瑟将军的助理。
现在再来看一看麦克阿瑟将军,就早期经历来看,麦克阿瑟将军的各项指标均要超过艾森豪威尔,但或许是太过于狂妄了,军人的天职一般就是对于命令的绝对服从,麦克阿瑟将军却并未如此执行,随后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麦克阿瑟将军碍于颜面,执意要与中国志愿军硬碰硬,无奈之下当时的美国总统马歇尔将麦克阿瑟撤职,虽然这个行为也实属无奈之举,但恰好从侧面证明了,麦克阿瑟将军是一位性格过于执拗的人。总结来说,如果你要看两个人在在场上的成就,那么麦克阿瑟是要大于艾森豪威尔的,如果你看整个生涯里的成就,艾森豪威尔却要胜于麦克阿瑟。而且就民众的评论来说,艾森豪威尔的认可度也要高于麦克阿瑟。
哪个有艾森豪威尔的简介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d Dan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概述】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在美军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曾获得很多个第一。在美军历史上,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晋升得“第一快”;他出身“第一穷”;他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他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他的前途是“第一大”--惟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出生地: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市逝世地:堪萨斯州葛底斯堡弗农山农场安葬地:堪萨斯州阿比林城学校: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职务:欧洲盟军远征军总司令、陆军参谋长、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美国第34届总统军衔:陆军五星上将(Gemeral Of the Army)夫人:玛丽-吉瓦尼-杜德著作:《远征欧洲》、《受命变革》、《缔造和平》、《悠闲的话》名言:“我不能容忍那些把一切与他们见解不同得人都称作共产党的极右分子,我也不能容忍那些高呼我们其余的人都是残酷的贪财牟利之徒的极右分子。” Dwight D. Eisenhower (1890-1969), American military leader and 34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1953-1961). He was the supreme commander of the Allies in Europe during World War II (1939-1945) and the first Supreme Commander of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 forces. As a soldier he commanded the invasion of Normandy (Normandie) and, in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defeated Germany’s last offensive. As president he ended the Korean War in 1953, launched the 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 built up America’s nuclear arsenal, and kept peace while pursuing a policy of containing Communi** throughout the world.【生平】1890年10月14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丹尼森。1911年,艾森豪威尔考取美国海军学院,却因超龄而未被录取,后经该州参议员推荐,考入美国西点军校。西点军校这一届毕业生将星闪耀,168名毕业生中有56人晋升为将军,因此被称为"将星云集之班"。艾森豪威尔1915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并获得少尉军衔,赴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任职。1916年晋升为少校。1920年7日,艾森豪威尔的永久军衔为少校。1921年从陆军坦克学校毕业,1922年调任驻巴拿马的第20步兵旅参谋。旅长福克斯·康纳将军认为他很有发展前途,遂不惜时间和精力加以培养,1923年,经康纳帮助而进入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学习。192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又经康纳介绍而赴法国进行战场考察。1927-1928年,艾森豪威尔在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29年,艾森豪威尔赴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任职。1933年,改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助理。1935-1940年。担任菲律宾军事顾问麦克阿瑟的高级助理。1936年,艾森蒙威尔晋升为中校。1940年2月调到驻加利福尼亚的第15步兵团任职,11月升任第3师参谋长。1941年3月,升任第9军参谋长。1941年6月出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就在25年前开始任少尉的地方晋升为准将。在集团军参谋长任内,艾森豪威尔成功地组织实施大规模军事演习,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重视。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后,艾森豪威尔调任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部副部长。1942年2月,升任作战计划部部长。就在2月,马歇尔将作战计划部改组为美国陆军的最高指挥机构--作战部,并于3月任命艾森豪威尔为作战部部长。此后不久,艾森豪威尔即晋升为少将。自1942年3月起,艾森豪威尔奉马歇尔之命拟制欧洲盟军联合作战计划。艾森豪威尔认为,美军应以欧洲与大西洋战场为主要战略方向,先将美军的主要兵力兵器向英国集中,再横渡海峡突向欧陆。5月,奉命赴伦敦考察军事形势和未来驻欧美军的编制问题。6月,在呈交考察报告《给欧洲战区司令的指令》后被任命为欧洲战区美军司令,重返伦敦。7月,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中将。1942年7月,鉴于北非英军及远东美军接连受挫和邱吉尔的极力支持,美英决定发动北非战役。8月,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实施北非**的盟军最高司令。1942年11月8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美英联军10万人分三路在法属北非殖民地**。在强大的空军掩护之下,分别占领了阿尔及尔、奥兰和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接着向西挺进,对退入突尼斯的德意联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1943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来到北非,检阅了**美军,并于14日至26日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了卡萨布兰卡会议。2月,艾森豪威尔获得了当时的最高军衔上将军衔。1943年3月下旬,美英联军在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对突尼斯南部发动总攻。经过20余日的激战,将德意军队驱赶至突尼斯北部。4月20日决战开始,5月6日和7日两天,美英联军就突破敌人的防御,登上海岸,占领了突尼斯市。于此同时,在北部进攻的美军占领了比塞大。德意军队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无法撤退,于5月13日25万人全部投降。至此,在非洲的***军队全部被肃清。艾森豪威尔准备进攻西西里岛,并立即着手制定意大利战役的计划。他不顾参谋部成员的意见,认为首先必须让横在西西里和北非之间的班泰雷利亚岛上的驻军投降。6月上旬,约有300吨**落在这个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的岛屿上,揭开了西西里岛战役的序幕。参加这次战役的有1000艘舰艇,**的人数是15万。为了可以靠近作战地点,艾森豪威尔于7月7日抵达马耳他。**战役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但天气突变,风大浪急,对海军、空军作战极为不利,许多参谋人员要求更改**日期。艾森豪威尔不为所动,坚持盟军按原计划行动。7月9日夜,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8集团军和巴顿指挥的美国第7集团军开始**和空降。8月17日盟军攻克墨西拿.占领全岛,西西里岛战役至此结束。盟军伤亡失踪约2.3万人;德意军队伤亡3.2万人,13.5万人被俘,另有10万人撤退至意大利本土。在1943年11月开始的德黑兰会议上,美国和英国再次明确表示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决心、苏联则希望尽快确定此次作战的盟军最高司令人选。艾森豪威尔在会后被任命为指挥"霸王"行动的盟军最高司令。l944年1月中旬.艾森豪威尔抵达伦敦,组建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经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同意,艾森豪威尔任命特德为副司令,史密斯为参谋长,布莱德雷为美国地面部队司令,蒙哥马利为英国地面部队司令,拉姆齐为海军司令,利马洛里为空军司令。按照艾森豪威尔设计的体制,上述军种司令担负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军种司令是最高司令部成员,参与最高司令部制订计划的工作;另方面,军种司令是整个军事行动中指挥具体作战的司令,拥有各自的司令部。为了获得诺曼底地区的制空权,艾森豪威尔将在英国的战术与战略空军完全置于其控制之下。早在1943年3月,盟军就在伦敦成立联合参谋机构,研究和拟制欧陆作战计划。艾森豪威尔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主持制订的"霸王"作战纲要包括:在诺曼底海岸**并突破敌军的防御阵地;用两个集团军群实施宽大正面追击,重点是在左翼取得必需的港口,进逼德国边境并威胁鲁尔,右翼要同从南面进攻法国的兵力相连接;取得比利时、布列塔尼以及地中海的港口,以便沿着德国占领区的西界建立新的基地;按照两翼包围鲁尔的方式发动最后进攻,重点再次放在左翼,随后朝着当时决定的特定方向直接突入德国;攻击发起日定为1944年6月5日。与此同时,集中于英国的盟军加紧进行以两栖**作战为重点的协同作战演练,相当数量的**艇、特种坦克等逐步装备部队;空军频繁出动,以重创德国空军,掌握制空权,孤立突击地带;情报部门通过"超级"和"魔术"破译机构获取德军情报,气象部门则密切注视气候变化;开始制造人工港和防波堤,敷设通过海峡的输油管道,采取军事欺骗措施,使德国最高统帅部判断失误。"霸王"行动实施前夕,盟军在英国共集中兵力38个师(287万),坦克5000余辆,舰艇9000余艘,飞机13000余架。处于防御地位的伦德施泰特的德军西线部队(辖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和布拉斯科维茨的G集团军群)共59个师;施佩勒的空军第3航空队和克兰克指挥的西线海军集群,力量明显薄弱。令人费解的是,伦德施泰特和隆美尔颇受限制:无权向施佩勒或克兰克下达命令;未经最高统帅部批准,无权调动任何装甲师;战斗行动地域及防守沿海地区的所有陆军部队管辖的范围,纵深不得超过20英里。此外,伦德施泰特、隆美尔和最高统帅部之间在防御计划方面亦有较大分歧。6月4日,在盟军作战会议上,艾森豪威尔根据气候形势的变化,果断地决定将攻击发起日改为6月6日。1944年6月6日凌晨."霸王"作战开始实施。空降部队在诺曼底地区的要害地域降落。空军和海军对沿海目标实施火力突击和扫雷。盟军5个师在海空军的火力掩护和特种坦克的引导下向诺曼底海滩发起冲击,**成功。滩头争夺战时期,盟军(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辖美国第1集团军和英国第2集团军)主要通过激战来巩固和扩大**场。7月,盟军在攻占瑟堡和冈城之后,**场扩大为正面宽100公里、纵深过50公里的地带。7月25日至30日,美军的"眼镜蛇"战役实现了对德军防线的突破。8月1日,布莱德雷指挥的第12集团军群(辖美国第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组成,随后,美军横扫布列塔尼。盟军挫败莫尔坦反攻后,发现可在法莱斯形成对德军的包围圈。艾森豪威尔命令实施围歼德军的作战。自8月8日起,盟军通过机动兵力从北、西、南对法莱斯形成包围态势。至20日,德军被俘5万,死亡l万。诺曼底战役至此结束,德军损失约40万人,盟军损失约21万人。8月25日,盟军解放巴黎。8月,盟军"铁砧-龙骑兵"作战开始。9月,实施"霸王"和"铁砧-龙骑兵"作战的盟军胜利会帅。德弗斯的第6集团军群开始隶属艾森豪威尔。9月1日,艾森豪威尔将司令部移驻法国并从蒙哥马利手中正式接管地面部队的指挥权。在此前后,美军解放夏隆、兰斯、凡尔登等地,强渡马斯河,英军则解放亚眠、里尔和布鲁塞尔。艾森豪威尔决定盟军采取"宽大正面战略",使德军首尾不能相顾而加速崩溃。4日,艾森豪威尔命令阿登以北部队必须占领安特卫普,突破齐格菲防线,然后夺取鲁尔区;阿登以南部队必须突破齐格菲防线,然后夺取法兰克福。英军攻克安特卫普后,盟军在齐格菲防线前受阻。12日,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五星上将。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攻(通称突出部战役),企图攻占列日和安特卫普,迫使美英同意和谈。德军从圣维特地区出发,向西攻至美国第1集团军的南部.最后进抵马斯河畔的迪兰特。与此同时,德军实施"格赖夫计划".组成能讲英语的连队,换穿美军制服,突入美军防区制造混乱。17日,艾森豪威尔对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19日,艾森豪威尔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北侧盟军先取守势,待机转入进攻;南侧盟军则应尽早向北进攻。南侧盟军于22日发动进攻,迫使德军由进攻转入防御;北侧盟军直到次年1月才发起进攻。1945年1月,盟军在会师,将德军赶过初始防线。在突出部战役中,盟军伤亡7.7万,德军伤亡12万。在突破齐格菲防线之后.盟军攻占萨尔.将德军赶过莱茵河,并抢占雷马根地区的鲁登道夫大桥,继而控制莱茵河东岸,对鲁尔实施两翼包围。4月18日,德国B集团军群(32万余人)投降。1945年3月,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就盟军主要突击方向发生分歧,蒙哥马利主张向柏林快速突击,先于苏军攻占柏林;艾森豪威尔则认为主要突击方向为莱比锡和德累斯顿(考虑到苏军距柏林远比盟军近,雅尔塔会议规定柏林处于苏占区,必须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因而据此通知苏联协调行动。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代表到驻法国兰斯的盟军司令部洽降。5月7日和8日,德国代表在兰斯和柏林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艾森豪威尔战时的主要活动就是组织、协调并指挥盟军作战,而盟军联合作战上是这场大战的显著特点。艾森豪威尔以其良好的军人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指挥艺术而获得成功。德国投降之后,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司令。1945年12月。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艾森豪威尔退出现役,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年,艾森豪威尔出任北约组织欧洲盟军最高司令。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为了使白宫办公厅成为有效的总统行政机构,艾森豪威尔仿参谋长制度而设办公厅主任。艾森豪威尔在任内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但继续奉行冷战政策,并先后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病逝,终年79岁。主要著作有《远征欧陆》、《白宫岁月》和《艾森豪威尔的战争经历》。【评价】1890年,艾森豪威尔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他选择军人职业,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爱好,也不是父母的意志,而是与家境有关。他家境贫寒,其他的6个兄弟都没有受高等教育,艾森豪威尔也只能免费进入西点军校。他的母亲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不愿自己的儿子从军,但又不便阻拦,加之十九世纪末期美洲的战事不断,从军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件神圣而新鲜的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艾森豪威尔从西点军校毕业,获少尉军衔。由于战争,许多同学都去法国参战,他却被留在国内从事训练工作。他创办了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28岁成为少校军官。巴拿马地区司令康纳少将,看中了这位年青人的军事才华,便邀请他到巴拿马服役。在巴拿马服役的三年中,他受到了康纳的特殊栽培,军事知识和技能大为长进。后来,康纳又保送他进入陆军指挥参谋学院受训。艾森豪威尔学习认真,训练刻苦,于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后又到陆军军事学院学习两年。在艾森豪威尔的早期军事生涯中,有幸结识了潘兴和麦克阿瑟这两位美国陆军的名将。他对这两人极为崇拜并拼命追随,特别是对麦克阿瑟的追随竟长达6年之久。最先是随之在陆军参谋部,后来一同前往菲律宾。麦克阿瑟对他很器重,在菲律宾时任命他为军事顾问助理。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他不顾麦克阿瑟等人的劝阻和挽留,坚决要求回国。年底回国后,任美国西部军区司令部的后勤计划官。1941年,艾森豪威尔改任团长,后来又改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晋升准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第5天,马歇尔电召艾森豪威尔速回华盛顿。这固然与艾森豪威尔熟悉菲律宾和太平洋地区军事问题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有丰富的参谋工作经验。他先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便升为少将。这是他步入统帅部与马歇尔长期合作的开始。这时的艾森豪威尔,虽然还没有资格参加那些有关同盟国战略问题的高层会议,但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利益来指导全球性的战略行动。艾森豪威尔注意到,当美国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战场的时候,罗斯福和马歇尔却把欧洲战场放在优先的地位。他赞同这种战略观点,在1942年3月就和作战厅的参谋们一起提出了如何进行战争的基本设想:把大量美军集中在英国,而且拒绝将他们化整为零地用在任何周边性的攻击之中,在欧洲上空应获得空中优势,然后从英国渡过海峡,直指法国和德国。对这一基本设想,英国人虽然原则上同意,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意见。马歇尔又命令艾森豪威尔前往英国作实地考察,并在英国设立了一个美军指挥所,为日后实施计划提出建议。当他返回华盛顿提出报告之后,罗斯福总统接受马歇尔的意见,已经任命艾森豪威尔为驻伦敦的美军欧洲战区总司令了。不久,艾森豪威尔又出任北非战场盟军总司令。在这之前,他并未单独指挥过作战,然而他就任后的第一次重大使命却马到成功,英美联军在北非**进展顺利。这证明马歇尔慧眼独具。艾森豪威尔也因此名声大振。1943年2月,他出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在指挥盟军进行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作战中,在实现与盟国的合作中,都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被誉为“军人政治家外交家”。他坚定、果断、宽宏大量、对部属充分信任。艾森豪威尔曾不顾可能产生的政治批评,决定承认正在北非的法国维希政府海军上将达尔朗为该地区的法国最高统帅,从而避免了阻力,加速了盟军在北非的进展。1942年底,凯塞林隘道之战失利,他毫不动摇,及时采取措施,派巴顿将军接替了不称职的第2军军长费里登达。布鲁克、蒙哥马利等人曾看不起艾森豪威尔,甚至时而发出一些尖刻的批评,他仍然宽宏大量,努力使英美合作成为现实。在当时困难甚多的情况下,艾森豪威尔指挥若定,先是取得了北非的胜利,接着攻占西西里,推进到意大利本土。1944年,他晋升为五星上将。他把首批**部队由三个师增加到五个师,其它细节交由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去负责处理,自己则去关心他认为更为重要的问题。艾森豪威尔意识到,制空权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他要求英国的空军应在他的控制之下进行诺曼底之战。这个决定遭到英国战略空军司令哈里斯的反对,这使一贯处事谨慎,态度和蔼的艾森豪威尔大动肝火,他于3月23日宣布:“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获得满意的解决,我将呈请辞职。”英国的参谋总长不得不同意把战略空军交由艾森豪威尔指挥。美国空军和其他有关国家的空军也都作了同样的安排。接着,他与法国人又达成了忍受损失的协议。这样,制空权的问题就被艾森豪威尔解决了。起初,诺曼底**定于5月,因天气不好而推迟到6月。到6月6日,尽管气象预报天气仍然不好,艾森豪威尔还是决定发起进攻。在这之前,他对加来海峡进行了一次佯攻。6日凌晨2时,联军的伞兵和空运部队首先开始在诺曼底着陆,接着是海空军进行炮击轰炸,6时30分,4000多艘战舰载运的五个师12万人在诺曼底**并巩固了**场。到深夜就取得了初战胜利。9月,法国全境解放。艾森豪威尔接着指挥他的部队,击退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扑,突破齐格菲防线,进入德国境内,消灭了大量德军。艾森豪威尔由于在二次大战中战功赫赫而被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曾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945年回国,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一度退出现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年,去法国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2年退出军界,参加总统竞选,以压倒多数当选。1953—1960年任美国总统。竞选时他提出结束朝鲜战争,1953年就职后,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1957年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企图控制中东地区。1957年1月,艾森豪威尔在致国会的《对中东政策特别咨文》中提出:由国会授权总统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并可借口对付“****侵略”,在中东地区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两年内额外拨款4亿美元向中近东国家提供经济“援助”。这个决议案于3月7日被美国国会通过。3月9日,艾森豪威尔签署了这个后来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决议案。当时,正值英、法侵略埃及的战争失败,美国企图利用这个计划,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作幌子,进一步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其独占中东的阴谋。后来,艾森豪威尔主义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艾森豪威尔主义遭到中东各国人民的反对。埃及、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和约旦四国政府两度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1959年,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也黯然失色了。从1953年到1961年,艾森豪威尔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他在任期间,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美国戴维营举行了美苏高级会谈。“戴维营会谈”开创了冷战年代及以后的日子里美苏首脑会晤的先例。艾森豪威尔是个戎马半生,战功卓著的美国总统。现代战争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人才。要使各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而不互相摩擦、自我消耗,就要有人从中协调。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但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极具才能。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他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蒙哥马利、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能为他所用。1969年3月28日逝世。【逸事】艾森豪威尔的十字时间计划:画一个十字,分成四个象限,分别是重要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不重要紧急的,不重要不紧急的,把自己要做的事都放进去,然后先做紧急重要那一象限中的事,这样以来,艾森豪威尔的工作生活效率大大提高。此事成为美国成**家们所津津乐道的美谈。艾森豪威尔守口如瓶:一次执行战略计划,艾森豪威尔已经知道工作部署,他的要好的一个朋友访他,并向他询问机密,艾森豪威尔问:“我如果告诉你,你能作到守口如瓶吗?”朋友斩钉截铁“我能”。“我也能!”艾森豪威尔坚定的说。朋友只得灰溜溜而去。
艾森豪威尔凭什么5年内越过366位将官成为五星上将呢
艾森豪威尔将军是美国陆军的五星上将,曾担任美国第34任总统。
他1890年出生在德克萨斯州丹尼森的一个贫穷家庭。艾森豪威尔早年并不成功。
他于1911年被西点军校录取,学习成绩很一般。从他在学校的表现来看,他没有麦克阿瑟和巴顿那么优秀。他于1941年被提升为准将。
珍珠港事件发生五天后,他被当时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传唤到华盛顿。他被任命为军事计划局和陆军参谋长,并被提升为少将。从那时起,他的军旅生涯开始逆风而行。
此后不久,即1942年5月,他被派往英国进行实地观察。回国后不久,他被任命为欧洲战区司令,并被授予中将军衔。
1942年,英美盟军根据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提议,实施了“火炬行动”行动计划,进攻德意在北非的军队。艾森豪威尔被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正式任命为北非及地中海盟国远征军司令。
艾森豪威尔生来就是一个政治家。他很好地处理了北非的复杂局势。原来,驻扎在法国达伦将军领导下、维希政府控制下的法军并不喜欢英军的到来,而艾森豪威尔则利用美国人的影响力控制局势。
1943年,**意大利西西里岛的行动开始。由于艾森豪威尔以前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他被英美政府一致推举为盟军总司令,并担任上将军衔。
当时,美国虽然已经出现了未来取代英国的趋势,但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作战经验方面,美国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至少在1944年诺曼底**之前,当时英国在军事事务上仍占主导地位。为此,许多英美将领对艾森豪威尔,尤其是英军总参谋长布鲁克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
指挥盟军并不容易,因为它涉及到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但艾森豪威尔善于把许多国家的各种力量联合起来,共同作战。
也正是因为他具有高度的克制和灵活性,坚定而朴素的指挥作风,大度的同时,不损害他统帅的人格和做事方式
介绍一下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 1890年,艾森豪威尔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他选择军人职业,并非完全出于 个人爱好,也不是父母的意志,而是与家境有关。他家境贫寒,其他的6个兄弟 都没有受高等教育,艾森豪威尔也只能免费进入西点军校。他的母亲是一个和平 主义者,不愿自己的儿子从军,但又不便阻拦,加之十九世纪末期美洲的战事不 断,从军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件神圣而新鲜的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艾森豪威尔从西点军校毕业,获少尉军衔。由于战争 ,许多同学都去法国参战,他却被留在国内从事训练工作。他创办了美国陆军的 第一所战车训练营,28岁成为少校军官。巴拿马地区司令康纳少将,看中了这位 年青人的军事才华,便邀请他到巴拿马服役。在巴拿马服役的三年中,他受到了 康纳的特殊栽培,军事知识和技能大为长进。后来,康纳又保送他进入陆军指挥 参谋学院受训。艾森豪威尔学习认真,训练刻苦,于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 毕业。随后又到陆军军事学院学习两年。 在艾森豪威尔的早期军事生涯中,有幸结识了潘兴和麦克阿瑟这两位美国陆 军的名将。他对这两人极为崇拜并拼命追随,特别是对麦克阿瑟的追随竟长达6 年之久。最先是随之在陆军参谋部,后来一同前往菲律宾。麦克阿瑟对他很器重 ,在菲律宾时任命他为军事顾问助理。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他不顾麦克 阿瑟等人的劝阻和挽留,坚决要求回国。年底回国后,任美国西部军区司令部的 后勤计划官。1941年,艾森豪威尔改任团长,后来又改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晋 升准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在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第5天,马歇尔电召艾森豪威尔速回华盛顿。这固然与艾森豪 威尔熟悉菲律宾和太平洋地区军事问题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有丰富的参谋工作 经验。他先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 长,几星期后便升为少将。这是他步入统帅部与马歇尔长期合作的开始。 这时的艾森豪威尔,虽然还没有资格参加那些有关同盟国战略问题的高层会 议,但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利益来指导全球性的战略行动。艾 森豪威尔注意到,当美国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战场的时候,罗斯福和马 歇尔却把欧洲战场放在优先的地位。他赞同这种战略观点,在1942年3月就和作 战厅的参谋们一起提出了如何进行战争的基本设想:把大量美军集中在英国,而 且拒绝将他们化整为零地用在任何周边性的攻击之中,在欧洲上空应获得空中优 势,然后从英国渡过海峡,直指法国和德国。对这一基本设想,英国人虽然原则 上同意,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意见。马歇尔又命令艾森豪威尔前往英 国作实地考察,并在英国设立了一个美军指挥所,为日后实施计划提出建议。当 他返回华盛顿提出报告之后,罗斯福总统接受马歇尔的意见,已经任命艾森豪威 尔为驻伦敦的美军欧洲战区总司令了。不久,艾森豪威尔又出任北非战场盟军总 司令。在这之前,他并未单独指挥过作战,然而他就任后的第一次重大使命却马 到成功,英美联军在北非**进展顺利。这证明马歇尔慧眼独具。艾森豪威尔也 因此名声大振。1943年2月,他出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 艾森豪威尔在指挥盟军进行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作战中,在实现与盟国 的合作中,都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被誉为“军人政治家外交家 ”。他坚定、果断、宽宏大量、对部属充分信任。艾森豪威尔曾不顾可能产生的 政治批评,决定承认正在北非的法国维希政府海军上将达尔朗为该地区的法国最 高统帅,从而避免了阻力,加速了盟军在北非的进展。1942年底,凯塞林隘道之 战失利,他毫不动摇,及时采取措施,派巴顿将军接替了不称职的第2军军长费 里登达。布鲁克、蒙哥马利等人曾看不起艾森豪威尔,甚至时而发出一些尖刻的 批评,他仍然宽宏大量,努力使英美合作成为现实。在当时困难甚多的情况下, 艾森豪威尔指挥若定,先是取得了北非的胜利,接着攻占西西里,推进到意大利 本土。1944年,他晋升为五星上将。他把首批**部队由三个师增加到五个师, 其它细节交由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去负责处理,自己则去关心他认为更为重要的 问题。艾森豪威尔意识到,制空权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他 要求英国的空军应在他的控制之下进行诺曼底之战。这个决定遭到英国战略空军 司令哈里斯的反对,这使一贯处事谨慎,态度和蔼的艾森豪威尔大动肝火,他于 3月23日宣布:“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获得满意的解决,我将呈请辞职。”英国的 参谋总长不得不同意把战略空军交由艾森豪威尔指挥。美国空军和其他有关国家 的空军也都作了同样的安排。接着,他与法国人又达成了忍受损失的协议。这样 ,制空权的问题就被艾森豪威尔解决了。起初,诺曼底**定于5月,因天气不 好而推迟到6月。到6月6日,尽管气象预报天气仍然不好,艾森豪威尔还是决定 发起进攻。在这之前,他对加来海峡进行了一次佯攻。6日凌晨2时,联军的伞 兵和空运部队首先开始在诺曼底着陆,接着是海空军进行炮击轰炸,6时30分, 4000多艘战舰载运的五个师12万人在诺曼底**并巩固了**场。到深夜就取得 了初战胜利。9月,法国全境解放。艾森豪威尔接着指挥他的部队,击退德军在 阿登地区的反扑,突破齐格菲防线,进入德国境内,消灭了大量德军。艾森豪威 尔由于在二次大战中战功赫赫而被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曾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945年回国 ,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一度退出现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年,去 法国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2年退出军界,参加总统竞选,以压倒多数当 选。1953—1960年任美国总统。竞选时他提出结束朝鲜战争,1953年就职后,签 定了《朝鲜停战协定》。1957年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企图控制中东地区。 1957年1月,艾森豪威尔在致国会的《对中东政策特别咨文》中提出:由国会授 权总统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并可借口对付“****侵略”, 在中东地区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两年内额外拨款4亿美元向中近东国家提供经济 “援助”。这个决议案于3月7日被美国国会通过。3月9日,艾森豪威尔签署了这 个后来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决议案。 当时,正值英、法侵略埃及的战争失败,美国企图利用这个计划,一面以武 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作幌子,进一步排挤英、法等国 势力,以实现其独占中东的阴谋。后来,艾森豪威尔主义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 区。艾森豪威尔主义遭到中东各国人民的反对。埃及、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和约 旦四国政府两度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1959年,随着国务卿杜勒 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也黯然失色了。从1953年到1961年,艾森豪威尔连任 两届美国总统。他在任期间,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美国戴维营举行了 美苏高级会谈。“戴维营会谈”开创了冷战年代及以后的日子里美苏首脑会晤的 先例。 艾森豪威尔是个戎马半生,战功卓著的美国总统。现代战争需要各方面的知 识和人才。要使各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而不互相摩擦、自我消耗,就要有人从 中协调。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但在协调各方 面关系上极具才能。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 持。他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蒙哥马利、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能为 他所用。1969年3月28日逝世。
二战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的个人简历及生平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Dwightd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 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生于得克萨斯州丹尼森城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戴维·艾森豪威尔,母亲爱达·艾森豪威尔,共有三个儿子。好像都是德国人) 1915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后,到步兵团队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留在国内任科尔特坦克训练中心主任。1922年赴巴拿马运河区执勤。 1925年进指挥与参谋学校学习。1927年入陆军军事学院深造。 1928年随“战争纪念委员会”赴法工作一年,回国后在陆军参谋部工作。 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副官。1935年,随麦克阿瑟去菲律宾任助理军事顾问,帮助组建菲律宾军队。 1939年欧战爆发后回国,历任营长、师参谋长、军参谋长、集团军参谋长。因工作成绩优异,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赏识。1941年9月晋升准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艾森豪威尔被调任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副处长、处长,负责向太平洋战场增调防御力量,1942年3月改任作战处处长。他支持“先欧后亚”战略,主张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抄近路攻入德国。 1942年 6月,被罗斯福选任为欧洲战区美军司令。从当年 11月起,先后担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指挥盟军相继在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本土**,很快结束了北非战事,并迫使意大利投降和对德宣战。1943年 12月,艾森豪威尔受命担任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1944年 6月,指挥盟军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诺曼底**战役,随后又将德军驱逐出法、比、荷境,并直捣德国腹地。同年 12月,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他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善于把多国的庞大武装力量合为一体,协调行动、共同战斗。 德国投降后,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 1945年11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2月退役,一度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1952年重新服现役,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最高司令。 1953~1961年,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他在任内继续推行杜鲁门的“冷战”政策,扩大核武器生产,加速发展战略空军,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1969年3月2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79岁。著有回忆录《远征欧陆》,《授权变革》和《争取和平》等书。 在美军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曾获得很多个第一。 在美军历史上,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晋升得“第一快”;他出身“第一穷”;他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他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他的前途是“第一大”--惟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更多文章:

快船最新消息(590万!湖人与快船正式达成一致,27+8巨星有望降薪回家争冠)
2024年6月4日 15:00

尤文图斯最近两场比赛结果(尤文3-1,国米痛失榜首!武磊梅西破门,C罗0进球却成大赢家)
2025年6月29日 22:50

弗朗西斯科 拉霍夫斯基(男模Francisco Lachowski的确切资料)
2024年1月29日 10:00

青岛足球队退出中超(中甲第28轮黄海1:0胜北体大,以51分领先积分榜,他们能铁定夺冠进中超吗)
2025年7月18日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