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努是瑶族的什么节日(每年瑶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本文目录
每年瑶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1、达努节,又名二九节、祖娘节、祝著节、瑶年,是马山、都安、巴马、平果、隆安、大化等地自称“布努”的瑶族传统节日。达努,瑶语意为老慈母。传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瑶族始母密洛陀的生日,后人出于崇拜,定该日为祝寿日。
2、歌堂节,每三至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历时三天、九天不等。当节日到来之前,各家各户都得事先通知远近的亲友前来观光。节日之夜,男女青年围着篝火,对唱情歌,以歌传情,歌长情深,通宵达旦才罢休。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新衣裳,戴上新头巾,插上锦鸡毛。
3、晒衣节,农历六月初六,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节日晒衣节,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并一直延续至今。六月初六正处于小暑过后,天气炎热,相传这天阳光最具消毒作用,所晒物品不会起霉,不会遭虫蛀。
3、干巴节,“干巴”节,是瑶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每节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流行于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要说三月三的来历,可推到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4、盘王节,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现代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5、牛节,据说,农历十月初一是牛的生日,为酬谢牛对人类的贡献,这天要对牛停止使役,让它休息,喂食最好的饲料。还要用上好的糯米做两个糍粑,分挂在牛角上,牵牛到水边,让牛照见自己的影子,使它高兴,然后取下糍粑喂牛。
祝著节哪个民族的节日
祝著节是瑶族的节日。
祝著节,又名二九节、祖娘节、瑶年,是马山、都安、巴马、平果、隆安、大化等地自称“布努”的瑶族传统节日。达努,瑶语意为老慈母。传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瑶族始母密洛陀的生日,后人出于崇拜,定该日为祝寿日。
祝著节,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宴请宾客,同时还举行铜鼓舞、斗画眉、赛弓箭、赛马等文娱活动。达努节经历史变迁,逐渐从民间宗教节日变成丰收节和平安节。达努节是瑶族人民不忘母恩的纪念日,它生动再现了瑶族先民狩猎、农耕、与大自然斗争的情景。密洛陀是瑶族人民理想中的祖先,从她身上可以看到祖先创世的艰辛和征服自然为民族造福的崇高精神,以及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祝著节的节日习俗
1、“斗鸟”是达努节上的一项很有特色的节日活动。布努瑶人家(其他一些瑶族支系亦然)好玩鸟、斗鸟、养鸟。斗鸟活动有一定的规矩。斗鸟开始,对手双方把笼子并拢,等到两边的鸟都拍翅抖脚欲冲出笼门扑向对方,这时才同时开笼门让两只鸟交锋厮打。凡被打死的,赢者不赔。得胜的鸟,很受欢迎,围观者纷纷讲价争购。
2、“赛弓箭”是布努瑶青年小伙子择偶的一条渠道。“达努节”这天,小伙子精神抖擞地挎弓持箭上场。布努瑶的弓箭为竹木制成,弓巢是红青枫木,弓张是密西木,弓绳是麻线棕榈丝,箭条是老楠竹条。靶立于四、五十米外。围观者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是姑娘,哪个小伙子箭法好,就容易得到姑娘的爱情信物——缝绣有鸡眼、鸟眼的头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祝著节
大努节是哪个民族的
问题一:努鲁孜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并不是努鲁孜节,而是诺鲁孜节。诺鲁孜节也译纳吾肉孜节,是 *** 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的突厥民族的的传统节日,每年自3月21日起,延续3天至15天不等。
诺鲁孜节的仪式在20号的黎明开始,男女老少都要身穿民族盛装,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平安快乐。然后,家长要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从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跟着,人们就要做诺鲁孜饭,所谓诺鲁孜饭,就是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再配上多种佐料煮成的稠粥。从当天午时起, *** 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等到诺鲁孜节过后,在农村,紧张的春耕生产也就开始了。 诺鲁孜节是伊朗和中亚(还有我国 *** 尔、哈萨克、撒拉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民族)的节日,是为进入春耕生产,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做准备的节日。“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
问题二:达努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火把节是哪个族民哪个民族的节日三月三歌节是哪个民族 达努节:瑶族 火把节: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
壮族的“三月三”歌节
问题三:洛萨节、达努节、泼水节、火把节、五谷祭各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洛萨节:藏族・。
达努节:瑶族。
泼水节:傣族。
火把节: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
五谷祭:汉族。
问题四:达努节”是哪个民族传统的盛大歌舞节目? 瑶族。
达努节是马山、都安、巴马、平果、隆安等地自称“布努”的瑶族传统节日。
又名二九节、祖娘节、祝著节、瑶年。
问题五:达努节,三月街,三月三歌节,火把节,那达慕大会分别是那些民族的习俗? 达努节
达努节又称祝著节、祖娘节、瑶年、二九节,是广西马山、隆安、平果、巴马、都安等地瑶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达努”在瑶语中的意思是“不要忘记”。达努节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为正日,一般欢庆三天。节日的周期各地略有不同,是根据当地习俗、作物收成、人畜兴旺等情况决定的,一般一年一次,也有的地方三五年一次,或十二年才一次。节日来历有不同说法。
三月街简介
亦称“观音市”、“观音街”;“祭观音街”,白族传统盛大节日,也是白族传统的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
形式 这种盛大的街期和传统 *** ,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起,在大理城西点苍山中和麓举行,为期五至七天。三月街的起源与宗教活动有关。一说观音菩萨在三月十五治服了为害人民的罗刹,为此,白族人民年年相聚,举行拜祭活动,后演变为一年一度的街期,故此节又称“观音节”、“观音街”。
当时的三月街实为滇西的民族市场。由于大理自古以来就是滇西的物资交流、集散中心,故而随着白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三月街由原来的佛事活动发展成为进行物资交流和群众性文娱活动的盛会。每逢三月街时,街上人山人海,商贸云集,货物琳琅满目。
节日由来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暴君,奢望长生不老,听信一个侍从的话,每天吃一对人的眼球,这给当地白族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有个充满神奇威力的勇士,为了给白族人民除魔灭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计,把暴君骗到苍山的中和峰麓,唤来神狗咬断了暴君的咽喉,喝干了他的血液,消灭了这个魔王,为白族人民除了祸害。为了纪念这个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们每年在农历三月十五――二十日,聚集在苍山脚下,欢歌乐舞。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现在“三月街”期间,除了交流物资,还表演民族歌舞、体育等活动。特别是参加赛马会的各族骑手,云集苍山脚下,扬鞭策马,腾云驾雾似的向洱海边奔去,其情景煞是壮观。
相关记载
现存最早记载三月街贸易集市的文献是400多年前明代李元阳编纂的《云南通志》。这部书的《地理志.大理府.风俗》一节中载:观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年间到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知是观音入大理,后人至日烧香,四方闻风,各以货来。《大理县志稿》载:“盛时百货生意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浙、桂、秦、缅等地,及本省州县之云集者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数万。”
一说在南沼细奴逻时(公元649年一902年),观音于夏历三月十五日在今三月街的所在地传授佛经。成书于明代的《白国因由》载:“善男信女朔望会集,于三月十五日在榆城(即大理城)西搭篷礼拜方广经……年年三月十五日皆以蔬菜祭之,名曰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观音街,即今三月街也。”又说古代白族妇女随丈夫到天宫赶“月亮会”回来后,仿照举办起三月街。关于三月衔的情景,明清时期的典籍中多有记载。明李元阳的《云南通志》载‘“三月三日至十五日,在苍山脚下贸易各省市之贷,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杨琼《滇中琐记》曰:“大理三月街,古称为观音市,在西门点苍山下,…。按此市实P于唐永徽年间。”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记述了当时三月街的盛况:“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骑而驰于外,更队以觇高下焉。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乃通行场市。”《大理县志稿》亦载:“盛时百货生易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渐、湘、桂、秦、黔、藏、缅等地,及本省各州县云集者殆十万计,马骡、药材、茶市、......》》
问题六:连线 五月节,洛萨节,达努节,泼水节,火把节,五谷祭 朝鲜族,满族,藏族,瑶族,阿昌族,傈僳族 五月节――汉族
川萨节――藏族
达努节――瑶族
泼水节――傣族
火把节――彝族
五谷祭――朝鲜族
问题七:我国历史上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而努力的先进人物 王昭君(和亲),康熙帝(雅克萨之战),北魏孝文帝(民族融合),唐太宗(包容的民族政策)
布努是瑶族的什么节日
布努是瑶族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初八举行。这一节日旨在祈求丰收和祈福,庆祝瑶族人民的团结和幸福。布努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舞蹈、歌唱、射箭等,还会举行篝火晚会和比赛。此外,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祭拜祖先,祈求祝福和保佑。布努节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家庭和社群的崇敬与感恩。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每个少数民族一个
壮族
铜鼓节
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农具节
东兰、南丹、天峨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俗称蚂 节。节期从农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为单位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有“请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仪式。整个节日活动以赞颂蛙神给人间带来雨水、保佑丰收的功绩贯穿始终,为乐神娱伯歌舞盛会。人们把大年初一找到的第一只青蛙奉为神圣,抓获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拥戴,并成为当年主持祭蛙仪式的首领。现代蛙婆节已演变成群众娱乐节庆活动和歌会,故又有“蚂歌会”之称。
侗族
姓氏节
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龙胜、三江等地。石、罗姓过“未节”,以立秋后第一个未为节日;有的石姓则***十二日过祭祖节。胡、吴两姓过“甲戌节”,即立秋后第一个甲戌日过节。伍姓在六月初六过“双鸭节”或过八月“社节”。陈姓原在除夕早上过“概考送节”(即开酒坛节),后因除夕难以请到客人,改在七月十四过“中元节”。这些节日,多数在黎明前以粗饭、淡菜或冻菜放在芭蕉叶上祭祖,纪念先人在民族压迫下逃难的艰辛生活。到上午或中午才请亲威朋友到家作客。40年代以来,黎明祭祖活动已淡化,白天请客习俗至今盛行。
侗年
侗族传统节日。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冬节原为侗族杨姓节日。最初以杨节为侗年的是贵州黎平、榕江、从江三县部分地区(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间)。后来互相仿效,过侗年的人逐渐多起来。80年代初,经各地侗族代表人物商定,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年。是日,杨姓侗家备好各种酸菜、冻鱼、糍粑以馈亲友,叫“吃杨粑”。过农历大年时,对方要如数奉还,称“还杨粑”。一般人家过侗年时杀鸡宰鸭,宴请亲友。
仫佬族
走坡节
仫佬族青年传统社交节日。又称坡节、坡会、后生节。一般在春节期间和中秋节前后择日举行。节日里,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三五成群来到预约的峒场或山坡上,对唱山歌,结交友情,寻找情侣。初次相会对唱《相逢歌》,告别时,互赠毛巾、布鞋等随身带的小礼物;二次对歌相逢,彼此称“双”;第三次相逢对歌改称“旧”。通过多次对歌,情意日增,不少青年互结同年,相爱定情。现代走坡又增添了球赛、下棋等活动内容。
水族
端节
水族传统节日。水语叫“借端”。端节原先是在统一的日子里大家集中在一块过的,后因人员过多,住地分散,为便于过节时互相往来,互相庆贺,经协商,定于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农历八月至十月)间第一至第七个亥日分期分批过节。习惯上是长房住地的人先过,晚房后过。节期忌晴,以有雨为吉,预兆是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广西水族不单独过端节,与当地的壮族、汉族一道过春节。
彝族
开年节
那坡县彝族传统节日。彝语称“嘈堂创”,意为节日的开头。每年正月初八、初九举行。活动内容为:聚众祭祖;占定当年重大节日歌舞和族祭头面人物;为当年各种节日活动集资筹粮。
瑶族
盘王节
瑶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亦称“做盘王”、“跑盘王”、“还盘王愿”、“还祖公愿”。各地节期不一。一般秋收后举行。1984年8月17~20日,在南宁召开的全国瑶族代表座谈会,通过以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盘王节。相传,盘护为评王击败高王,娶评王三个公主为妻,被封为盘王,生育6男6女。后盘王上山打猎,被羚羊撞落山崖而死。后人为了纪念盘王始祖恩德,伐梓木作鼓,取羚羊皮蒙之,击鼓庆祝。由于时值秋收后进行,含有庆丰收意义。
达努节
马山、都安、巴马、平果、隆安等地自称“布努”的瑶族传统节日。又名二九节、祖娘节、祝著节、瑶年。达努,瑶语意为老慈母。传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瑶族始母密洛陀的生日,后人出于崇拜,定该日为祝寿日。是日,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宴请宾客,同时还举行铜鼓舞、斗画眉、赛弓箭、赛马等文娱活动。达努节经历史变迁,逐渐从民间宗教节日变成丰收节和平安节。
苗族
苗年
黔东南方言区苗族传统节庆活动。苗语称努伦。始于都柳江流域,由北而南经融水的大年、拱洞、杆洞、洞头、红水、白云到安太、安陲、香粉、四荣而止,以农历九月卯日到十二月半,历时3个多月。年前,大家清扫房屋,修整村道,杀猪、做糍粑,做好迎宾的准备。除夕夜老少守年,四更后姑娘们抢新水、挑金银,小伙子们上山赶牛羊入栏,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初一安龙神,赶鬼邪。初二给已出嫁的女儿送年饭。初三以后上芦笙坡,以村为单位“打芦笙同年”,全村老少一起到他村作客3天。节庆期间,大苗山共有十三坡、十六坡、十七坡三大坡节,村级、乡级坡节无数,坡节除吹笙踩堂,进行芦笙比赛外,还举行斗马、斗鸟、斗牛及对歌、摔跤、鸟枪射击等活动。男女青年自由往来,以歌会友,以笛传情,寻找自己理想的伴侣。直到大年二十方告结束。
社节
苗族祭祀土地神和祖先的传统节日。分春社和秋社,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举行。春社接神,秋社送神,有固定的社庙和社坪。社节供祭用的猪,在前一年抽签决定。需敬土地神的人,社节前30~40天内不得参与红白喜事,女人和家有孕妇的男人禁止参加。祭社之前,各家交一斤糯米用以酿酒和蒸饭。是日晨,由师公挨家挨户求福,早饭后,大家齐聚社坪、社庙,杀猪蒸饭,烧香化纸,祭拜社神,祈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毕,与土地神共餐同乐。社日忌晾衣、下地劳作、上山烧火、挑柴进寨等。
四月八
苗族敬牛节日。传说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是日人不下地,牛不拉犁,上山采来乌米饭树叶和枫树叶,入石臼舂碎,用滤汁泡米蒸成乌糯饭,并杀鸡宰鸭为牛祝“寿”。乌米饭是苗族民间验方,具有强筋护骨、益精养气的疗效。苗族用乌米饭来敬牛,反映农耕社会中牛的特殊作用。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够吗?
瑶族的习俗
瑶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小节几乎每月都有,各地过得也不尽相同。大节日有春节、清明、社节、盘王节、“祝著节”、“耍望节”等。
1、春节期间,瑶族人民举行唱堂歌、打铜鼓、赛陀螺、射弩、围猎、抛绣球、斗画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2、盘王节又称“做盘王”、“还盘王愿”、“跳盘王”,是盘瑶纪念始祖“盘王”的盛大传统节日,20世纪80年代前一般在秋后至春节前的农闲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
3、祝著节是广西布努瑶纪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的节日,非常热烈隆重。人们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为正日,敲打铜鼓,欢庆三天。耍望节每三、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十月十六日前后举行,是青年男女对歌求爱的日子。
扩展资料:
瑶族丧葬的习俗
大部分地区的瑶族实行土葬,广西金秀县六拉的茶山瑶盛行火葬,贵州荔波县瑶麓乡的青瑶实行岩洞葬,白裤瑶也实行过这种葬式。
广东连南八排瑶人死后,将尸体绑于椅子上,出殡时,抬轿似地将尸体送到墓地,称为“游尸葬”。
过去广西金秀的茶山瑶、花篮瑶和坳瑶认为小孩来到人间,是一个管理生育的“花婆神”送来的,如果小孩在五、六岁之前死亡,就用破絮、破衣服、棕皮等物将尸体包裹起来。
装入竹筐,挂在深山老林的树上,实行挂葬,以便让他的灵魂回到“花婆神”那里,再次投胎转世。这种小孩的葬式叫“挂葬”,现在已经很少见。
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有哪些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锡伯族抹黑节;彝族的“火把节”;瑶族达努节;藏族望果节。
1、瑶族达努节
达努节是马山、都安、巴马、平果、隆安、大化等地自称“布努”的瑶族传统节日。又名二九节、祖娘节、祝著节、瑶年。
打努节最重要的活动是打铜鼓、跳铜鼓舞。铜鼓分为两种:公铜鼓;母铜鼓。铜鼓表演需要五人出场。两人打铜鼓,一人打铜锣,一人敲皮鼓,一人舞竹帽。锣声先响,接着铜鼓、皮鼓有节奏地敲响。铜鼓有十二套传统的打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耕作、狩猎等与自然搏斗的场景。
其动作粗犷有力,舞姿优美大方。舞竹帽者,穿插在上述四位锣鼓手之间,不时作出幽默可笑的动作,逗得观众捧腹大笑。鼓点铿锵,舞姿纯朴,风格粗犷剽悍。表演者虽谈不上有多少艺术感觉,但在劳动中演练出的舞步,清新刚健,舞者配合默契和谐,不时博得观众的喝彩。最佳的舞者还能得到“鼓王”之美誉。
2、锡伯族抹黑节
抹黑节是居住在新疆的锡伯族人民一个饶有风趣的传统节日。锡伯族农历正月十六,过“抹黑节”。
人们清晨早早起来,年轻人就成群结队,手里拿着准备好的浸了清油、沾上锅底烟的“库肚苦”(布或毡片),挨家挨户走,只要一遇上人,不分男女,捉住就往脸上抹。那些还没起床的人,也会被人掀开了被子,抹个一团漆黑。
锡伯族普遍尊敬老人。这一天如果遇见老人,必须先请安后下跪,在得到老人的允许后才能半跪着给老人抹一点点黑,或者由老人自己抹。
按风俗,谁在这一天里不往脸上抹黑,这一年他就会不吉利。据民间的传说,抹黑节的用意是请求五谷之神免除庄稼的黑穗病,保证大丰收。
3、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
2014年7月18日至7月27日,云南民族村将举办为期十天的“天下火把节——最牛民族村”为主题的原生态火把节狂欢活动,市民不用长途跋涉就能感受到原生态的彝族风情,参与到精彩纷呈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中。
4、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前五名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摔跤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
5、藏族望果节
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所以,望果节的日程都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
相传早在公元5世纪末,藏王布德贡坚为确保粮食丰收向雍仲本教佛祖请教。佛祖施旨,让农民绕田转圈,由手捧香炉、高举幡杆的人作前导,由高举缠绕哈达的木棒和羊右腿的本教教主领路,领着持青稞穗或麦穗的本村乡民绕地头数圈后,把各种谷穗插在粮仓和神龛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然后吃丰盛的野餐。节日一过,紧张的秋收劳作也就正式开始了。欢度祈盼丰收的望果节,是辛劳了大半年后藏区农耕者们的最大喜悦。藏语“望果节”中的“望”,意为田地,果为“转圆圈”,“望果节”即:围绕丰收田野的歌舞。
达努节的节日习俗
打努节最重要的活动是打铜鼓、跳铜鼓舞。铜鼓分为两种:(1)公铜鼓。 (2)母铜鼓。铜鼓表演需要五人出场。两人打铜鼓,一人打铜锣,一人敲皮鼓,一人舞竹帽。锣声先响,接着铜鼓、皮鼓有节奏地敲响。铜鼓有十二套传统的打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耕作、狩猎等与自然搏斗的场景。其动作粗犷有力,舞姿优美大方。舞竹帽者,穿插在上述四位锣鼓手之间,不时作出幽默可笑的动作,逗得观众捧腹大笑。鼓点铿锵,舞姿纯朴,风格粗犷剽悍。表演者虽谈不上有多少艺术感觉,但在劳动中演练出的舞步,清新刚健,舞者配合默契和谐,不时博得观众的喝彩。最佳的舞者还能得到“鼓王”之美誉。 入夜,灯笼、火把蜿蜓在山道上,象一条火龙向聚集点游去,人们跳起了只有布努瑶才跳的“兴郎铁玖舞”:猴鼓舞、藤拐舞、猎兽舞、开山舞、南瓜舞、采茶舞、丰收舞、牛角舞、芦笙舞、花伞舞等。舞罢,青年们对歌去了,他们喜欢唱情意绵绵的趣话歌,有的男女青年因对歌而订下了白头之盟。老年人则集体唱起了密洛陀颂歌。他们你问我答,歌声充满了对密洛陀的敬意。除了唱密洛陀,他们还唱醉酒歌,每唱完一段便集体举杯畅饮、欢呼,一直到三星西斜仍不肯离去。 “斗鸟”是达努节上的一项很有特色的节日活动。 布努瑶人家(其他一些瑶族支系亦然)好玩鸟、斗鸟、养鸟。斗鸟活动有一定的规矩。斗鸟开始,对手双方把笼子并拢,等到两边的鸟都拍翅抖脚欲冲出笼门扑向对方,这时才同时开笼门让两只鸟交锋厮打。凡被打死的,赢者不赔。得胜的鸟,很受欢迎,围观者纷纷讲价争购。 “赛弓箭”是布努瑶青年小伙子择偶的一条渠道。“达努节”这天,小伙子精神抖擞地挎弓持箭上场。布努瑶的弓箭为竹木制成,弓巢是红青枫木,弓张是密西木,弓绳是麻线棕榈丝,箭条是老楠竹条。靶立于四、五十米外。围观者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是姑娘,哪个小伙子箭法好,就容易得到姑娘的爱情信物——缝绣有鸡眼、鸟眼的头巾。 达努节上的赛马活动是最紧张、激烈的。马是布努瑶人家的传家宝。布努瑶选马有其标准:头高、眼灵、腿粗、身短。达努节上的赛马场,不是在平地大路,而是在崎岖不平、坎坎坷坷的山路。乘坐时不许置配马鞍。这样对骑手的要求更加高了。每当骑手以高超的骑术化险为夷的时候,都说是密洛陀给他们的法力。最先到达终点的优胜者,往往被姑娘抢着往马笼头上插花并得到她们赠予的骑手彩巾。
更多文章:

足球点球的时候,怎么不规定必须由制造者来主罚?中国足球国家队是怎样选人的
2025年6月2日 09:30

足球最佳射手什么意思(足球联赛里进球最多和助攻最多的分别获什么奖啊)
2024年6月21日 02:50

马云被罚8000亿(阿里巴巴被处罚182.28亿元为什么总有人说马云垄断呢)
2024年6月9日 14:25

篮网终获稳稳的幸福(篮网和魔术这场比赛,篮网赢的原因是什么)
2025年6月24日 23:45

阿根廷5大00后新星(年轻就是资本,阿根廷超新星乌尔齐,体育助力前行)
2025年7月12日 05:35

李盈莹的新消息(女排喜讯不断!李盈莹袁心玥有进步,主帅夸赞,朱婷也传来好消息)
2025年8月15日 17:40

kpl赛事规则2021(2021年王者荣耀春季赛赛程有哪些)
2024年7月20日 08:42

英格兰队长袖标(beckham 第一次带上英格兰国家队队长袖标是什么时候)
2024年4月13日 02:30

北京国安足协杯输球(进1球丢10球中超BIG3足协杯全军覆没,是咋了)
2025年7月28日 18:40

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直播(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11.20日转播的中小学生专题节目是什么)
2024年11月25日 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