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过程的发展阶段(篮球运动发展经历过哪几个阶段)
本文目录
- 篮球运动发展经历过哪几个阶段
- 体育教学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 体育的发展大概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 我国的田径运动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它们分别是什么
- 中国体育发展的两个阶段急!!!在线等!
- 新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 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
篮球运动发展经历过哪几个阶段
篮球运动创建已达一个多世纪,这116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创立、传播、技战术初步形成时期。从1891 ~ 1932年。这个时期特点主要是:① 篮球运动创立;② 传播;③ 技、战术初步形成;④ 正式登上国际体坛。2、充实提高,逐步完善时期。从1933 ~60年代末。其特点是:① 国际交往与日倶增,国内外比赛频繁。② 技、战术不断提高并逐步趋向完善。③ 在国际体坛的地位迅速提高。④ 小篮球运动的兴起。3、兴旺发展,全面飞跃时期。自70年代至今。其主要特点是:① 技、战术向着“三高一全”方向发展。② 不同风格特点的强队之间抗争,形成国际篮坛上百花齐放的兴旺局面。③ 女子篮球得以重视和发展。扩展资料:世界篮球发展历史:篮球运动是在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帅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在寒冷的冬季,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8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将篮网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均无统一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计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体育教学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体育教学过程可以分三段式: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也可以分四段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1.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概述,体育过程的实质与特点及概念。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3.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也有一般跟特殊规律。
体育的发展大概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一)开创阶段(1949-1957年) 全国解放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民不聊生,从根本上丧失了参加体育锻炼的权利。在天灾、人祸、战争重重折磨下的中国人民,体质虚弱,形容憔悴,被人辱为“东亚病夫”,运动技术水平极为低下,同当时的国际水平差距很大,奥运奖牌榜上始终是“零”的记录。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明文规定:“提倡国民体育”。同年10月,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二)波浪式发展阶段(1958-1976年) 1958年到1976年,是我国各种政治运动最为活跃的时期。由于全国性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使得体育事业跌宕起伏,遭受严重摧残。女子体育也随着全国体育的发展呈现波浪起伏之势。在1959年到1976年间,虽然遇到挫折,但仍然有所收获。在我国运动员获得的22项世界冠军中,女子占7项,达总数的31.8%;在获得的43个世界冠军人数中,女子有13人,占总数的30.2%。 其中,女子定点跳伞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射击也屡破世界纪录。(三)跃迁阶段(1977-至今) 体育事业经过拨乱反正,迅速恢复,蓬勃发展。在1979-1983年,国家体委对体育体制改革进行了调研和试点,使体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我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举世瞩目。在1984-1992年体育改革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形成了国家和社会共同办体育的新格局。1992年以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指引下,我国体育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我国的田径运动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它们分别是什么
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田径运动引进和开展的阶段(1910—1948年)
当时,经济非常落后,人民无法谋生,战争频繁,田径运动开展得很不顺利,成绩很差。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在三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第一,现代田径运动的介绍、研究和发展。中华民国第一届和第二届全运会(1910年和1914年)田径项目的组织、规则和规定,以及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编制,大多由外国牧师安排。田径比赛的距离和成绩以英语为单位。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的田径项目开始由中国人自己主办。公制单位用于测量赛道距离和场地成绩。这些不可或缺的介绍和学习不仅是中国现代田径运动的开端,也是中国田径史上早期田径工作者的重要贡献。第二,女子项目在中华民国第四届和第五届全运会田径项目中设立较早。
1928年奥运会开始设立五个女子项目,1936年只有六个。这一事实表明,中国早期的田径工作者很早就重视并建立了女子田径项目,并为开展女子田径运动而努力。在一个长期受封建思想统治和影响的国家,这并不容易。中华民国妇女的解放,也是今天中国女子田径运动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历史因素。第三,中国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公开宣布他拒绝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他的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不畏强权的高尚情操赢得了世界的钦佩和赞誉,为中国运动员树立了榜样。
第二阶段为田径运动迅速普及和提高的阶段(1949—196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田径运动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国家和省、市、自治区为普及和提高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创造了各种条件。例如,大量新增田径场地和现代化设备;国家体委和多个省市建立了体育院系,培养了大批田径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人才;许多体校和业余体校相继成立(包括田径班)。大、中、小学田径运动得到广泛普及和提高,一批优秀田径运动员得到培养,一批运动员开始攀登世界田径运动高峰。1957年,郑凤荣以1.77米的成绩创造了女子跳高的世界纪录,震惊了世界。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和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的田径项目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运动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年来,中国培养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男女跳高、跨栏和女子铁饼运动员。
1965年,中国50多名运动员的成绩达到1964年第19届奥运会田径项目的注册标准。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田径项目的成绩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这一时期,中国田径运动员主要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和当时的亚洲运动员进行比赛和交流,很少有机会与西方田径运动员竞争。然而,在此期间,中国翻译出版了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田径专著,也出版了许多中国田径专家学者的专著和论文,并出版了中国体育院系的田径教材。田径技术教学、训练和学术研究十分活跃,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三阶段为田径运动遭遇浩劫,运动水平显著下降阶段(1966—1976年)
“文革”后,许多省市田径队解散,许多田径教师、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受到批评;我们否定和销毁了田径教材和论文,废除了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评分制度,把一些田径场地变成了场地和场地,几乎完全停止了田径比赛。许多正在攀登田径运动巅峰的优秀高水平运动员过早死亡,给我国田径运动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结果,中国与世界田径运动的差距扩大了,男子和女子分别落后25年和20年左右。第四阶段是田径运动迅速恢复和发展,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阶段(1977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田径工作者积极工作,青少年田径运动得到迅速恢复和开展,运动员刻苦训练,对科学训练的认识达到了较高水平,参与世界和国际竞赛及学术交流的机会增加。中国的田径运动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983年至1984年,中国运动员朱建华连续三次创造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成绩分别为2.37米、2.38米和2.39米。在同一时期,闫红和许永永打破了女子5公里和10公里竞走的世界纪录。1984年,中国运动员首次参加第23届奥运会。朱建华在男子跳高比赛中获得铜牌,在田径比赛中获得24分。
在1988年第24届奥运会上,李梅素获得女子铅球铜牌,并在田径比赛中得了14分。在1990年的第十届亚运会上,中国田径运动员获得了29枚金牌。在1991年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黄志红和徐德妹分别获得女子铅球和标枪金牌。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陈跃玲获得女子10公里竞走金牌,中国田径运动员实现了奥运史上零金牌的突破;黄志红获得铅球银牌;曲云霞和李春秀分别在女子1500米和10公里比赛中获得铜牌。在1993年第四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获得4枚金牌、2枚银牌和2枚铜牌。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一度成为世界田径运动的一支强大力量。在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上,曲云霞以3分50秒46秒的成绩创造了女子1500米世界纪录;王军霞分别以8分钟06.41分和29分钟31.78分创造了女子3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
今年是中国田径运动辉煌的一年。在1994年第11届亚运会上,中国田径运动员共获得22枚金牌。在1995年的第五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只有黄志红获得了女子铅球银牌。在今年的国际和国内田径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的表现平平或下降。直到同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城市运动会上,王俊霞的长跑水平逐渐恢复,新秀江波的出现,才给中国田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在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上,王俊霞获得了女子5000米金牌和10000米银牌。八名女子田径运动员进入前八名,总得分41分。男子田径成绩一般。在1997年8月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中国田径运动员的奖牌数为零,这让中国人民感到担忧。
1997年10月,中国第八届全运会大部分田径项目的成绩显著提高。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姜波以14分28.0打破女子5000米世界纪录。姜波等人也冲击并接近1500米世界纪录。辽宁、山东、河南、云南等地出现了一批新的女子中长跑选手,再次让中国人民兴奋不已。在1998年12月的第12届亚运会上,中国田径运动员获得了15枚金牌。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田径运动员首次获得金牌。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以12.91秒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邢惠娜在女子10000米栏比赛中获胜。2006年,刘翔在洛桑以12.88秒打破世界纪录。2007年,他在大山以12.95秒的成绩赢得了世界冠军。2008年奥运会上,张文秀获得链球铜牌,周春秀获得马拉松铜牌。陈丁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打破了奥运会纪录,王镇获得冠军和第三名。
中国体育发展的两个阶段急!!!在线等!
近代体育和现代体育 自1840年**战争后,西洋体育开始传入,并与中国传统体育相结合,因而开始了中国体育近代化进程。这一进程大体上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19世纪60年代后至19世纪末。首先是洋务官僚聘请外国人教练兵勇,习练“洋操”,以及北洋水师学堂开设的西洋“体育课”,这些与中国的传统武术等训练项目结合,使中国军队开始走上了近代化之路。其次是近代学校体育也出现了新的内容。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开办的教会学校,以课外活动的方式,开展了诸如田径、球类等“新式体育”活动。第2阶段是20世纪初至新文化运动时期。首先是近代体育在学校的实施迈入制度化轨道,如体育排入课表,纳入考试范围等;二是传统体育开始与竞技体育结合。如1910年10月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便有武术、田径、足球、篮球等比赛或表演项目,将中国传统体育与“进口”的近代体育结合,用于竞技体育。第三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首先是中国先进青年的体育观念,如***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等,在同时代具有先导作用;其次是现代体育体制的建立,如****成立“全国体育指导委员会”,建立“国术馆”等;再次是学校体育开始着重培养新型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如成立体育专门学校,在大学开办体育系等。 “国运兴,体育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走上了现代体育发展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现代体育又催化了体育的大变革,使中国变体育弱国为体育大国、强国,加速了体育现代化进程。
新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奠基期、探索期、泛化期、分化期、深化期5个阶段。
学校体育内容是根据学校体育任务和学生年龄、性别特征,具体规定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
现代各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都很重视对学校体育内容的研究和改进。不少国家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通用体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学校体育的内容。
发展
中国学校体育内容从清末实行近代学制之初,至民国初年,各级学校的体育课(当时称“体操科”)内容,除一些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外,多半是兵式操练。
这种“体操课”呆板枯燥,不能适应青少年和儿童身心发育特点,20世纪20年代,英美竞赛性运动和游戏在中国逐渐发展。“五四”运动加快了学校体育更新的步伐。
1922~1923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在公布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及其《课程纲要草案》时,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科”,规定体育课内容以田径、球类等运动、游戏为主,并一律剔除了兵操。
30年代,国民党政府对学校体育也有一些规定。譬如,1931~1932年,当时的教育部先后公布了中学和小学的《体育课程标准》,1936年公布了《暂行大学体育课程纲要》;1940年公布了中小学和专科以上学校《体育实施方案》及《各级学校设备暂行标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制定和修订了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确定了编写体育教材必须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准则,保证全面地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分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两部分,内容包括体育的基本知识和一些主要运动项目的具体内容、要求和方法等。
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
第一过程:(1949-1954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促进中国体育发展的直接诱因。新中国体育事业起步阶段。
第二过程:(1954-1966年)国家体育方针政策的提出是中国体育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三过程:(1966-1977年)国家经济停滞不前影响中国体育发展。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停滞不前阶段。
扩展资料:
体育文化内涵
由于体育概念本身有丰富的内涵,以及人们对文化概念的多种界定,人们对体育文化认识也多有不同。一般认为体育文化是由三个层次或三个子系统组成的结构——功能体系 。
体育文化的深层结构
与体育有关的哲学思想、价值判断、健康观、审美观、意识形态等等构成的思想体系,其功能是决定体育文化具体形态的存在依据、发展原则和发展方向。
体育文化的中层结构
由一系列与体育有关的制度和组织要素构成的组织体系,决定着体育文化的组织结构和操作效率。
体育文化的表层结构
将深层的体育观念通过中层组织结构付诸实践的操作体系,表现为体育文化的外部形态和外在特征,如具体的健身行为、运动竞赛、体育设施的设计等。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包括体育行为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因此体育文化深层结构是一切体育行为的根本原因。
处于中层的结构组织体系是连接体育思想与体育行为的中介;表层的操作体系则是体育思想体系的具体物化过程。这种物化的结果,又具有对体育思想体系进行修正的反馈功能。
体育文化的亚文化
在体育文化中还存在着若干体育亚文化,这些体育亚文化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如按体育活动的类型划分为竞技体育文化、健身体育文化、娱乐体育文化、职业体育文化等;按体育活动的场所划分为企业体育文化、学校体育文化、社区体育文化、农村体育文化、部队体育文化等。
更多文章:

弹簧长期处于被拉伸状态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拉伸弹簧的使用方法
2025年2月24日 15:21

女孩秀肱二头肌(中国女足队长王珊珊晒照秀肱二头肌,她的日常训练有多艰苦)
2024年4月6日 14:05

大象腿怎么治疗(自疗糖尿病十年肿成大象腿,去了医院后进行了怎样的治疗)
2024年3月30日 06:20

初次练瑜伽的视频(睡前想练会瑜伽,对于初学者有没有什么好的视频推荐)
2024年8月9日 18:31

肌肉恢复只要72小时,一周只练一次会不会有点少告诉你正确答案?72.有氧运动有哪些健康
2024年7月22日 14:46

王一博的运动员粉丝(网友:何老师像王一博的粉头子,娱乐圈内王一博的粉丝都有哪些)
2024年11月7日 22:01

戴一个月束腰的变化(戴一个月束腰的变化,束腰和收腹带哪个好)
2024年7月23日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