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克森划分的成年期通常(埃里克森划分的成年期)
本文目录
- 埃里克森划分的成年期
-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成年期的发展
- 心理学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8个阶段是什么,每个阶段所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 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是哪八个阶段呢
- 埃里克森划分的成年期是多少
埃里克森划分的成年期
埃里克森划分的成年期如下:
1、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vs孤独感
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也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情感与别人分享和交流,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如果可以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情感与观念,就会产生亲密感,健康的人是充满爱而又能辛勤工作的人。
2、成年中期(25~65岁)繁衍vs停滞
这一阶段是成家立业的阶段。积极方向:个人关心自己的家庭成员、关心自己的子孙后代、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并且在事业上进取,勇于创造。消极方向:只顾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幸福,不顾社会上其他人的苦难,自私自利。
3、成年后期(65岁以上)完善vs失望
人的整体状况每日愈下,此刻必须做出适当调整。如果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人就会形成智慧,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会觉得这一生很有价值、有意义,产生完美感。如果消极多于积极,人就会感到很失望,觉得这一生错失很多机会,却不能再重来,充满遗憾,导致绝望和萎靡不振。
埃里克森将人们的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婴儿早期为0-1.5岁;婴儿晚期为1.5-3岁;幼儿期为3-6岁,而后童年期为6-12岁,青年期12-18岁,初中与高中阶段;其后便是成年期了,成年早期18-25岁,成年中期25-50岁,成年晚期为50岁以后,即老年生活到来了。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成年期的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期分为三个阶段, 成年早期、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 这个阶段的成年人从生理、心理方面都需要发展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 当一个人顺利地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他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埃里克森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力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整合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期。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为个体社会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埃里克森发展理论有其局限性,他用一个词来描述解释了某个发展阶段的整个过程。其理论没有涉及相关的治疗,很少解决现实问题。
心理学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8个阶段是什么,每个阶段所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1.勤奋期,7岁到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现能力的发展.2,儿童早期,2岁到4岁,获得满足感,克服羞愧感和疑惑感,体验意志的实现3,婴儿期,出生到2岁,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4,青年期,12到18岁,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的混乱5,学前期,又称游戏期,4岁到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现目的的实现6,成年晚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7,成年中期,25到50岁,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8,成年早期,18到25岁,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儿童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5-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性和克服羞怯感和疑惑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学前期或称游戏期(3-6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取主动感,克服罪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主要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青年期(12-18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自我同一性(或称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第六阶段,成人早期(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成人中期(25-50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成人后期(50岁以后直至死亡),主要是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
埃里克森介绍:
爱利克·埃里克森是一位著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被誉为“人类发展的先驱者”,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深远。埃里克森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身份危机”理论和“生命历程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受到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他强调了人类在不同阶段面临的身份危机和转型期的重要性,这些危机和转型期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埃里克森的“生命历程理论”将人类的生命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身份危机和发展任务。在每个阶段,个体都需要解决特定的身份危机和发展任务,以实现自我认同和个性的发展。
埃里克森的理论对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启发了后来的学者和研究者,也为教育、心理咨询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是哪八个阶段呢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青春期(12~18岁):自我统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概述
人的发展历经这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相应的核心任务,当任务得到恰当的解决,就会获得较为完整的同一性。核心任务处理的不成功或者是失败,则会出现个人同一性残缺、不连贯的状态,处理的成功与失败即为两个极点。
例如婴儿期时的最优状态是基本信任的状态,最劣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的状态。核心任务的处理结果会影响人的一生。
事实上,在每一阶段,个体经历的危机需要在与该阶段有关的对立的正极点和负极点之间拉伸。成功解决一个阶段的危机会让人们对下一阶段的同一性问题做好准备。
埃里克森划分的成年期是多少
埃里克森划分的成年期是18岁以后,成年早期 18-25 岁,成年中期 25-50 岁,成年晚期为 50 岁以后。
埃里克森的英文名是ErikHErikson(1902-1994),他是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把人格发展按照生理年龄划分为八个阶段。而在每个阶段,我们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如果顺利通过,那么人格会发展的更健全,反之,人格则会有一些缺失的部分。
第一阶段:婴儿前期(0~1.5岁)信任vs怀疑。
此阶段婴儿特点:婴儿孤独且弱小,对成人依赖性最大。
婴儿需求:护理人给足慈爱和满足婴儿的依赖性需求。
需求得到满足会形成信任感,得不到满足会形成怀疑。
如果形成的信任感多于怀疑,那么婴儿就会产生希望,更容易具备勇敢的品质。反之,婴儿则会充满担忧,胆小惧怕。
第二阶段:婴儿后期(1.5~3岁)自主感vs羞耻感。
此阶段婴儿特点:婴儿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
婴儿需求:父母允许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予鼓励。
需求得到满足,婴儿会获得自主感,自己能够控制自己;需求得不到满足,婴儿会产生羞耻感与自我怀疑。
第三阶段:儿童期(3~6岁)主动性vs内疚感。
此阶段儿童特点:1.儿童独创行为和想象力的发展阶段2.儿童检验各种限制,需要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儿童需求:护理人对幼儿的主动性行为进行鼓励。
得到鼓励的儿童就会形成主动性,为儿童发展成为具备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奠定基础;如果儿童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讥笑,儿童会逐渐失去信心,缺乏创造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第四阶段:童年期(6~12岁)勤奋vs自卑。
特点:此阶段儿童在学校接受教育。
儿童需求:家长和老师必须以充满爱的关注,鼓励儿童顺利完成课程,同时儿童要知道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如果儿童顺利完成学习课程,就会获得勤奋感,对未来工作和生活充满动力和信心,反之就会形成自卑感。
第五阶段:青少期(12~18岁)角色统一vs混乱。
这个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而且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如果本阶段很好度过,就会形成忠诚的品质;如果进展不顺利,就没法对自己和世界产生确定性的认知、没有归属感、为人冷淡冷漠、缺乏关爱意识。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vs孤独感。
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也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情感与别人分享和交流,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如果可以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情感与观念,就会产生亲密感,健康的人是充满爱而又能辛勤工作的人。
如果本阶段顺利度过,就会具备爱的美德;如果被孤独占据,不仅不会形成爱的美德,还很可能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5岁)繁衍vs停滞。
这一阶段是成家立业的阶段。
有两个发展方向:
积极方向:个人关心自己的家庭成员、关心自己的子孙后代、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并且在事业上进取,勇于创造。
消极方向:只顾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幸福,不顾社会上其他人的苦难,自私自利。
第八阶段:成年后期(65岁以上)完善vs失望。
在此阶段,人的整体状况每日愈下,此刻必须做出适当调整。如果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人就会形成智慧,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会觉得这一生很有价值、有意义,产生完美感。
如果消极多于积极,人就会感到很失望,觉得这一生错失很多机会,却不能再重来,充满遗憾,导致绝望和萎靡不振。
人格形成的这八种阶段相互联系,前期阶段发展对后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更多文章:

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视频(在那里能找到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场景的视频)
2024年8月6日 21:15

女篮世界杯资格赛马里实力怎样(中国女篮打进了世界杯正赛,球队们在赛场上的表现有多优秀)
2025年4月13日 11:30

利物浦vs拜仁2019年欧冠次回合(19年欧冠拜仁被谁淘汰了)
2025年8月6日 20:30

足球阵型4231(4231阵型作为足坛万能的战术,阵型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2024年10月17日 12:11

贝尔机器人高手联盟(贝尔机器人高手联盟渝北校区的地址在哪啊)
2025年4月16日 19:10

丹尼尔波特的天气(关于<<harry potter>>的主角)
2025年9月30日 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