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匿战争是怎么回事?布匿战争是指什么
本文目录
- 布匿战争是怎么回事
- 布匿战争是指什么
- 布匿战争具体内容
- 布匿战争是哪个国家发动的
- 第一次布匿战争是什么时候,前因后果如何
- 布匿战争怎么读
- 第三次布匿战争的起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对古罗马的影响是什么呢
- 布匿战争
- 布匿战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布匿战争是怎么回事
布匿战争是发生于公元前264~公元前146年古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3次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得名布匿战争。第一、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公元前3世纪时,迦太基是地中海西部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罗马于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统一意大利后,与迦太基形成对峙之势。两国争夺西西里岛导致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墨西拿事件”。
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开进西西里,揭开战幕。由于迦太基在海上方面占优势,罗马人便迅速建立一支舰队。在公元前260年的米列海战中,罗马舰队获胜。公元前256年罗马海军又在埃克诺穆斯海角获胜。
同年罗马远征军在非洲**,但以失败而告终。此后主要战场移到西西里,罗马在陆战中略占上风。公元前241年,罗马海军以新建的200艘战船组成的舰队在埃加迪群岛附近大败迦太基舰队。迦太基被迫求和,并进行赔偿,第一次布匿战争以迦太基的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1年)
第二次布匿战争是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三次布匿战争中最长也最有名的一场战争,作战长达16年之久。
第一次布匿战争失败后,迦太基因为失去地中海里的西西里岛,于是在哈米尔卡·巴卡的带领下,开始向欧洲西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发展。公元前226年罗马和迦太基签订和约,规定两国以埃布罗河为界,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划分势力范围。
罗马警告迦太基统帅汉尼拔不可穿过埃布罗河。汉尼拔无视此警告,在公元前219年,汉尼拔出兵攻打萨贡托,该城向罗马求援,但罗马鉴于该城不是罗马的同盟未出兵相助,迦太基军队在围困该城8个月后,占领该城。事后罗马要求迦太基交出汉尼拔受审,遭到拒绝之后向迦太基宣战,迦太基政府也下令汉尼拔对罗马开展军事行动。结果迦太基战败。
第三次布匿战争是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三次布匿战争中最后、最短的战争,作战3年。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忙着东西作战:在东边,忙着征服希腊帝国;在西边,忙着压制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内乱。但是罗马人还是把迦太基当成眼中钉,对二次布匿战争时迦太基差点儿攻入罗马城而耿耿于怀。如何消灭迦太基,成了元老们之间的话题。
迦太基没有什么战事,50年间正逐渐以贸易恢复国气,这使罗马更放不下心来,害怕迦太基再次挑战。于是罗马要求他们抛弃迦太基港口城市,搬入北非内陆。遭到迦太基拒绝后,罗马立即宣战,完全包围迦太基城,开始第三次布匿战争。围城3年之后,罗马才进入城内,血洗迦太基,挨房搜索,将所有居民找出杀死。迦太基港口被毁灭,至此,独立的迦太基国家便不复存在了。
布匿战争是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最为关键的战争,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也是导致罗马共和国兴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内部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地中海地区后来的历史命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布匿战争
布匿战争是指什么
两千多年前,迦太基和罗马两个奴隶制国家,为了争夺西地中海的霸权,发生了一场延续一个多世纪的著名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所以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历史上也一直这样沿用。
罗马人和迦太基人之间早有接触,不过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以前,他们基本上是友好相处的。公元前6世纪末他们订立过一个友好条约,公元前348年又续订了条约,进一步调整两国之间的关系。当时迦太基人主要是与希腊人竞争,特别是争夺西西里,无力直接染指意大利半岛,而罗马人在当时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意大利半岛的扩张上,商业尚不发达,因而与迦太基人无论在贸易或殖民方面,都无直接的利害冲突。罗马人统一中意大利之后开始向南意大利扩张,这时,迦太基人还没有把罗马人看做潜在的竞争对手,仍然注目于和希腊人的争斗。罗马人在南意大利遇到的是迦太基人的宿敌——希腊人的殖民城邦,战争爆发后,希腊人向希腊本土求援,伊庇鲁斯国王皮洛斯率军前来援助,罗马人连连失利。迦太基人看到形势紧迫,更害怕皮洛斯进军西西里,于公元前279年和罗马订立了互助条约,向罗马提供海军和财政援助。后来罗马人扭转了战局,最后于公元前275年打败了皮洛斯,迫使他率领残余部队撤回希腊,继而征服了整个南意大利。
罗马统一意大利之后,一跃而成为西地中海的强国,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地中海的国际关系由迦太基人和希腊人的角逐变成为迦太基和罗马的两强争雄。迦太基在当时已发展成为西地中海区域首屈一指的强国,所统辖的领土包括北非西部沿海地区、比利牛斯半岛南部、撒丁和科西嘉以及西西里西部海岸。他们原希望在打败希腊人以后他们能独占整个西西里,认为以农业为主的罗马不会对海外发生多大兴趣,然而,正处于蒸蒸日上的罗马不以占有整个意大利为满足。它在征服意大利过程中,奴隶制发展了,工商业也发展了,这些都要求它在征服意大利之后向海外进行新的扩张。罗马继续对外扩张必然要和迦太基的既得利益发生矛盾,旧日的盟友变成敌手,两个古代奴隶制国家之间爆发战争便是不可避免的。
布匿战争具体内容
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 3次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第一、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罗马于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公元前264~前146年与迦太基之间的3次战争。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Punici),迦太基曾是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因此,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The Punic Wars)。第一、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罗马发祥于意大利半岛,是一个不大的城邦。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一大强国。其后,罗马便把扩张矛头转向了西地中海的迦太基。迦太基位于今天北非的突尼斯,由腓尼基人移民建成。公元前3世纪已发展为一个富庶的强大国家,占有北非明部沿海、西班牙南部沿海、西西里的大部、科西嘉、撒丁、巴利阿里群岛等地,成为罗马向海外扩张的劲敌。双方争夺的焦点是盛产谷物的西西里。罗马军队分为4个军团,每个军团约4200—6000人,基本属于常备军,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迦太基的军事力量也很强大,特别是海军,在地中海地区属一流。公元前264年,地处意大利、西西里海峡要地的麦散那城邦由于雇佣兵起义,麦散那向迦太基和罗马两方求救。迦太基和罗马先后派兵前来干预,双方为各自利益互不相让,终于导致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故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的爆发。 经一系列交战,罗马军队取得陆上作战的一些胜利,但迦太基在海上一直处于优势。但善于模仿的罗马,以一艘搁浅的迦太基战舰为样板,在希腊人帮助下,建立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船只结构同迦太基人的一样,也是桨式战船,但罗马人制造了一种搭有尖钩的活动吊桥,将它钩到对方战舰的甲板上,这样不习水战的罗马人就可沿长板冲向敌船,在甲板上打一场陆地战,发挥罗马军团人数多的优势。公元前241年3月,罗马的200艘战舰在伊干群岛大败迦太基海军,迦太基不得不求和,赔款3200塔兰特,罗马取得了西西里及其他一些岛屿;嗣后又乘迦太基雇佣兵起义之机,出兵占领了科西嘉和撒丁尼亚两个岛屿。罗马取得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胜利,并掌握了地中海西部的制海权。公元前221年,迦太基为了夺回失地,任命25岁的汉尼拔为主帅,又开始了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出身于一个军事贵族家庭,自幼随父从军,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和外交才能的培养,懂得几种语言,能发动不同国籍的人为他作战,并无条件地服从他。平时,他生活简朴,极能吃苦,常常披着斗篷睡在放哨战士中间,和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的爱戴。 汉尼拔公元前218年4月,汉尼拔率领9万名步兵,1.2万名骑兵和37只战象,越过了比利牛斯山脉,又巧妙渡过罗尼河,开始了对意大利的远征。汉尼拔率军用了33天时间,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越过了欧洲有名的阿尔卑斯山麓,到达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汉尼拔的突然出现,使罗马人大为惊慌,不得不放弃侵略非洲和西班牙的计划,集中兵力保卫意大利本土。汉尼拔率领部队花了4天3夜时间,涉过齐胸的污水和沼泽地,绕过罗马军的设防阵地,踏上了通往罗马的大道。罗马执政官弗拉米纽斯率军尾追,不想落入了汉尼拔选好的战场,当弗拉米纽斯率大队人马进入山谷时,汉尼拔立即发出进サ男藕牛忍饲昂蠹谢鳎?小时厮杀,弗拉米纽斯全军覆没。罗马元老院一面下令加固罗马城防,同时任命经验丰富的费边率领4个军团的兵力尾追汉尼拔军队,却不与他们正面交战。公元前217年底,瓦罗接任费边执政官,其好大喜功,主张速战速决。他的意见由于元老贵族的支持占了上风,双方于公元前216年8月在奥费达斯河岸的坎尼地区展开了一场大战。汉尼拔事先了解到当地每天午后刮东南风,于是指挥部队紧急转移,处于上风方向,并把部队布成一个新月形阵势,从侧面把罗马军卷入口袋之中,重重包围起来,最后全歼罗马军队。这一战,罗马人损失极大,据说有7万人被杀,瓦罗和370名骑兵逃出重围,得以生还。这就是著名的坎尼之战,它是西方军事史上第一个合围之战,显示了汉尼拔的卓越军事才能。 公元前205年,罗马33岁的年轻将领西庇阿率军渡海到北非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急忙召汉尼拔回军救援。公元前202年秋,双方在扎玛城附近进行最后的决战。汉尼拔仍按常规列队和战法,西庇阿则不循常规,他把一、二、三线各部队重叠配置,中间留出空道,以便让战象通过。交战开始以后,当汉尼拔军的战象冲到西庇阿军前沿时,西庇阿的一线部队突然鼓角齐鸣,喊声大作,汉尼拔军的战象受到惊吓,有的停滞不前,有的转身向自己的战阵冲去,还有的受罗马军的投枪击伤后逃跑。西庇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命令骑兵迂回包抄,同时将3线兵力集中起来,向汉尼拔军正面猛攻,一鼓作气,终于取得了胜利。汉尼拔军战死约2万人,汉尼拔落荒而逃。这是汉尼拔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吃了败仗。迦太基被迫求和,接受了十分苛刻的条件,失去一切海外属土,赔款1万塔兰特,战舰除留10艘外全被凿毁。从此,迦太基的海上霸主地位彻底破产,罗马成了西地中海的霸主。 半个世纪以后,迦太基在军事上虽无力再与罗马竞争,但其商业发展迅速,物质财富迅速增加,引起了罗马的妒忌。罗马惟恐迦太基复兴,公元前149年,罗马进犯迦太基,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罗马派执政官孟尼留斯率8万步兵、4000骑兵、600艘战舰,从西西里渡海直达迦太基的重镇乌提卡。对这突如其来的侵略,迦太基措手不及,只得向罗马求和。罗马提出,要迦太基交出全部武器和300名儿童作人质。当迦太基满足罗马这一条件后,罗马无理要求迦太基毁掉城市,移居离海15公里以外的内地。迦太基人民愤怒已极,他们铸造武器,加固城墙,充实粮库,妇女们剪掉自己的头发,搓成绳子,供绑扎枪炮之用。公元前149—前147年,罗马在军事上接连失利,直到前146年,罗马以饥饿围困迦太基,才突破城外防线。残酷的巷战进行了6天6夜,最后许多迦太基人同庙宇同归于尽,战至死者达8.5万。罗马元老院下令焚烧迦太基城,大火延烧16天之久,残存的5万迦太基人被卖为奴隶,迦太基城被彻底毁灭。 布匿战争 持续118年的布匿战争,以迦太基的灭亡而告结束。这次战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两国人民蒙受痛苦和灾难之深,都是历史上空前的。在今天,连迦太基这个名字都已不复存在,当今的突尼斯城是在古老的迦太基废墟上建起来的。战胜国罗马损失是惨重的,许多城镇被毁坏,田园荒芜,无数的居民惨遭屠杀。据公元前220年的户口调查,罗马成年男子共27万,到公元前207年只有13.7万,损失近一半。 布匿战争在古代军事学术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篇。陆上强国罗马为战胜海上强国迦太基而建立了海军;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在不拥有制海权的情况下,从陆上翻越天险阿尔卑斯山深入罗马腹地;汉尼拔以劣势兵力围歼优势之敌和罗马海军所采取的接舷战,都是战术史上的杰作,这些对欧洲陆战和海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马在征服迦太基之后,继续向地中海东部扩张,接连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和小亚细亚的西部和中部。到公元前44年,即至恺撒死,罗马殖民地已扩张到西自西班牙,北到瑞士和法国,东迄叙利亚,南至埃及。到公元117年,北到英国,东到波斯湾,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了欧洲几乎全部,非洲和亚洲很大一部分。布匿战争使得罗马打开了通向与称霸世界的大门。 罗马在长期的掠夺战争中,获得了大批的奴隶。横行于地中海各地的海盗,也经常把掳掠而来的人口出卖于罗马,大大促进了罗马工业的发展。罗马为方便商品流通和战争,开辟了许多对外通路。有句谚语叫“条条道路通罗马”,就表明了这个时期罗马的情况。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公元前3世纪时,迦太基是地中海西部强大的奴隶占有制国家。罗马于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统一意大利后,与迦太基形成对峙之势。两国争夺西西里岛导致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墨西拿事件”:在皮洛斯战争期间,叙拉古雇佣军中的一批意大利人强占了西西里岛东北端的墨西拿。公元前265年,因与叙拉古僭主发生冲突而处于不利形势,这些意大利人分为两派,分别求助于迦太基和罗马。迦太基抢先控制了墨西拿。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开进西西里,揭开战幕。罗马先后占领墨西拿和阿格里琴托,迫使叙拉古与之结盟。但在海上迦太基却占优势。罗马人迅速建立一支舰队。在公元前260年的米列海战中,装有接舷吊桥的战舰组成的罗马舰队获胜。公元前256年罗马海军又在埃克诺穆斯海角大胜。同年罗马远征军在非洲**,但以失败告终。此后主要战场移到西西里,罗马在陆战中略占上风。公元前241年,罗马海军以新建的200 艘战船组成的舰队大败迦太基舰队于埃加迪群岛附近。迦太基被迫求和,将西西里及其附近利帕里群岛让给罗马,赔款3200塔兰特(10年内偿清)。罗马遂在西西里建立第一个行省。公元前 238年罗马乘迦太基雇佣军暴动之机,又出兵强占了撒丁和科西嘉,于公元前227年将两岛置为一行省。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1)概述 第二次布匿战争是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三次布匿战争中最长也最有名的一场战争,作战16年,前218年-前202年。背景 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失败之后,因失去地中海里的西西里岛,开始向欧洲西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发展。罗马警告汉尼拔不可穿过埃布罗河。汉尼拔无视此警告,继续领军向东北进军。罗马令迦太基交出汉尼拔受审,被拒绝之后宣战。 汉尼拔伊比利亚战役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公元前202年)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不久,迦太基就着手准备新的战争。汉尼拔‧巴卡详细制订的战略计划是,在公元前237年—前219年征服的伊比利亚(西班牙)境内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从北面对罗马实施突然的猛烈突击。公元前219年,汉尼拔率迦太基军队包围与罗马结盟的西班牙城市萨贡托(Saguntum),围困8个月,占领该城。这便是公元前218年春天开始的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导火线。意大利战役 罗马元老院决定派遣执政官格奈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率军前往伊比利亚,就地击溃迦太基军队并派兵在阿非利加**,以期达到对迦太基本土展开军事行动之目的。但汉尼拔先发制敌,于公元前218年秋,以前所未有的行动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抵到陶拉西亚一带帕杜斯河(波河)谷地。迦太基军队在五个半月的时间内行军1600余公里,沿途克服了险恶的天然障碍和许多部落的抵抗。出敌不意,在提契诺河和特雷比亚河(意大利北部)战役(参见特雷比亚河战役)中击溃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的军队。这些胜利的取得,使汉尼拔巩固了后方和与罗马为敌的高卢诸部落订立了同盟。公元前217年春,迦太基军队侵入意大利中部,在特拉西梅诺湖畔的狭窄隘口巧妙设伏,歼灭盖约·弗拉米尼统率的罗马军队(参见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公元前216年,在坎尼会战中罗马军队(约7万人)被汉尼拔军队(5万人)包围、全歼。这次胜利后,意大利的很多部落和城市臣服迦太基。坎尼战役的胜利是汉尼拔的重大战绩。反攻迦太基城 从公元前212年起,主动权转到罗马人手中。他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夺回原在意大利、西西里、伊利里亚和马其顿的失地。公元前209年,罗马人攻占了迦太基人在伊比利亚的主要基地之一,新迦太基城。哈斯德鲁巴企图从伊比利亚驰援汉尼拔,但因在梅塔夫尔战役公元前207年中被击溃,而告失败。反罗马同盟因罗马人屡屡获胜而日趋瓦解。公元前204年,大西庇阿率罗马军队在迦太基附近**。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马战役中,迦太基人战败。结果 迦太基失败。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人同罗马人签订了条款苛刻的和约。根据和约规定,迦太基撤离西班牙、地中海诸岛,迦太基人失去阿非利加以外的一切领地,并完全解除武装、自卫队不得赴海外作战,将整个舰队交给罗马,且任何自卫战争必须先和罗马协商等,并偿付巨额战争赔款,迦太基失去所有伊比利亚半岛的领土,海军解散,只能有10艘防海盗的船。同时选100名14岁以上30岁以下男子赴罗马充当人质。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前146)概述 第三次布匿战争是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三次布匿战争中最后最短的战争,作战三年,前149年-前146年。介绍 战争地图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忙着东西作战:在东边,忙着征服希腊帝国;在西边,忙着压制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内乱。但是罗马人还是把迦太基当成眼中钉,念念不忘在二次布匿战争时候,迦太基差点攻入罗马城。元老Cato每次不论什么话题演讲之后,都有同样的最后一句话“Carthagodelendaest!”(迦太基一定要消灭!) 没有战事的迦太基,在这五十年逐渐以贸易恢复国气。罗马更不心定,害怕迦太基再次挑战。罗马要求他们抛弃迦太基港口城市,搬入北非内陆。迦太基拒绝之后,罗马立即宣战,完全包围迦太基城,开始第三次布匿战争。围城三年之后,罗马才在ScipioAemilianus领导下入城。罗马血洗迦太基,挨房搜索,将所有居民找出杀死。迦太基港口被毁灭,国家成为历史。 据说迦太基周围的田野被撒了盐,要它不能有任何生命生存。不过撒盐这回事在战史里没有记录,而且当时盐很贵重,所以现在的学者认为撒盐只是一种象征,并没有真正做。 迦太基战败后,在政治上一蹶不振,但在商业以及物质财富的积累方面,到公元前2 世纪时又迅速复兴,招致罗马的忌恨,决心消灭迦太基。公元前 150年努米底亚国王马西尼萨进犯迦太基,后者被迫自卫。罗马借口迦太基破坏和约,于公元前149年向迦太基宣战,第3次布匿战争开始。罗马军队在北非**后,迦太基曲意求和,答应交出人质和武器。但罗马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拆毁迦太基城,居民迁至距海至少15公里的内地等。迦太基人愤然拒绝,起而抵抗。罗马军队**迦太基城两年未下。公元前146年春,迦太基发生饥荒,疾病流行,罗马军终以强大兵力破城而入。迦太基陷落后,城市被夷为平地,25万居民经过战争幸存的约 5万人,均沦为奴隶。罗马在迦太基设置了阿非利加行省。至此,独立的迦太基国家便不复存在了。 在前后历时百余年的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在与迦太基及其盟友的反复争斗中,占领了欧、亚、非的广大地区,掠夺了大量奴隶和财富,这对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内部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地中海地区后来的历史命运,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段点评 第一次布匿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战略特点,就在于其根本问题都是为争夺地中海西部的统治权。因此,罗马人在海上取胜也就决定了战争的结局。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争取同盟者,建立和瓦解反罗马同盟是战略上的决定性因素。布匿战争在古代军事学术发展上显示了一个新的高峰。陆上强国罗马为战胜海上强国迦太基而建立了海军;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在不拥有制海权的情况下,从陆上翻越天险阿尔卑斯山深入罗马腹地,这是影响战局的两大决策。汉尼拔以劣势兵力围歼优势之敌和罗马海军所采取的接舷战,是战术史上的创新。
布匿战争是哪个国家发动的
罗马发动的,因古罗马帝国当时统一意大利后,与迦太基形成对峙,因争夺西西里岛归属而爆发第一次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是什么时候,前因后果如何
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146年,古罗马崛起以后开始向地中海扩张,与古迦太基为了争夺地中海沿岸的霸权地位而展开了三次战争。迦太基曾经是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因为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因此相应的,与古迦太基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布匿战争。
第一次和第二次布匿战争主要的争夺范围是西地中海的霸权,因此第一次的布匿战争主要发生在西地中海以及西西里岛沿岸,并且以海战为主,发生时间为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241年,战争的结果一古罗马进军到迦太基的本土,最终以迦太基的战败为结局,而罗马则取代迦太基在地中海确立了最强国的地位。
罗马先是占领了Messina和Agrigentum这两个沿海城市,迫使当时占领西西里岛东部的叙拉古与他们结盟。在西西里岛上罗马可以说是取得了相当的胜利。但是海战方面,迦太基一直都占着上风。罗马人还在希腊人的帮助下建立了舰队,并且模仿迦太基人制作桨式战船,并在此基础上制造了吊桥,这样一来就可以发挥他们擅长的陆战优势,将甲板当做陆地进行肉搏战。
公元前260年,罗马舰队在利帕里海战中首次战胜迦太基舰队,之后便开始计划进军迦太基的本土,但是失败了。之后继续以西西里岛为主要的据点与迦太基海战。后者因为内部雇佣兵起义,外部战争无以为继,最终不得不与罗马人签订条约结束战争。迦太基人依照条约撤出西西里岛,并且付给对方战争赔款,交还战俘等等。
第一次布匿战争暂且可以看作是整个布匿战争的“序幕战”,之后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名将汉尼拔登场,虽然并没有挽救迦太基的败事,但是留下了许多传奇经典的战役。
布匿战争怎么读
布匿战争怎么读
布匿战争(Punic Wars,或译布匿克战争)是在古罗马和古迦太基两个古代奴隶制国家之间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著名战争,名字来自当时罗马对迦太基的称呼Punici(布匿库斯)。
公元前264~前146年,两国为争夺地中海沿岸霸权发生了三次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年-前241年),主要是在地中海上的海战。开始在西西里岛交战,接着罗马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败。
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年-前201年),三个中最著名的战争。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罗马则出兵马赛切断汉尼拔的补给,此时迦太基国内矛盾激发,汉尼拔回军驰援,罗马乘机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战败,丧失全部海外领地,交出舰船,并向罗马赔款。
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年-前146年),这是一场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罗马主动进攻,长期围困迦太基城,迦太基不甘被进攻,于是奋起作战。可惜最后迦太基战败惨遭屠城,领土成为罗马的一个省份——阿非利加行省。
布匿战争的结果是迦太基被灭,迦太基城也被夷为平地,罗马争得了地中海西部的霸权。
第三次布匿战争的起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对古罗马的影响是什么呢
第三次布匿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49年至146年,罗马和迦太基这两个地中海强大的城邦之间。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两个大国之间日益紧张和不信任。罗马长期以来一直怀疑迦太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并将该城邦视为其在该地区主导地位的潜在威胁。
迦太基的势力也有所增长,并收复了在前几次布匿战争中失去的大部分领土和资源。罗马人越来越担心迦太基的扩张,尤其是对非洲富饶农业地区的控制,以及对宝贵贸易路线的访问。
当罗马要求迦太基交出所有武器并拆除防御工事时,战争爆发了。当迦太基拒绝时,罗马宣战。罗马军队在西庇奥·埃米利亚努斯(Scipio Aemilianus)的带领下**迦太基,并在漫长而残酷的**后最终攻下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随后被摧毁,剩下的居民被卖为奴隶。
第三次布匿战争的结果对古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标志着迦太基作为一个大国的最终毁灭,也使罗马得以控制非洲富饶的农业地区和宝贵的贸易路线。这也标志着罗马在西地中海的竞争结束,使罗马成为该地区的主导力量。这场战争也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主要军事力量和古代世界的主导力量。
此外,罗马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的胜利也为罗马未来的扩张主义和侵略性外交政策开创了先例。它使罗马得以扩张其领土,控制更多的资源和贸易路线,这将是罗马共和国未来扩张的动力。
布匿战争
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布匿战争: 罗马于公元前 273年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后,开始向外扩张,与早已称霸西地中海的迦太基发生冲突,于是引发了两国之间的战争。因为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把它们之间的战争称为布匿战争。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战争先后爆发了三次。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主要战场在西西里岛及其附近海域。公元前 264年,罗马出兵渡过梅萨纳海峡,击败迦太基军,战领梅萨纳(今墨西拿)城,继而占领西西里岛大部地区,于公元前 262年攻占迦太基人在西西里岛西南岸的主要据点阿格里真托。但迦太基具有海上优势,仍控制着西西里岛西部地区和沿海一些要塞。为夺取海上优势,罗马迅速扩建海军,并发明了新的海战技术装备一一接舷吊桥。在公元前260年的米拉海角战和公元前356年的埃克诺姆斯角海战中,大败迦太基舰队,随后乘胜**北非。公元前 255年,迦太基发动反攻,在北非的罗马军大部被歼,前往增援的罗马舰队则在返回途中遇风暴袭击,几乎全军覆没。罗马重建舰队,于公元前 241年在西西里岛以西埃加迪群岛附近重创迦太基舰队,夺得制海权。迦太基无力再战,被迫讲和,放弃西西里岛及其与意大利相邻的各岛屿。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罗马背信弃义,继续扩张。迦太基不甘失败,准备复仇。公元前 219年,汉尼拔率迦太基军攻占与罗马结盟的西班牙城市萨贡托。次年春,罗马向迦太基宣战。汉尼拔先发制人,于公元前 218年4月率步骑兵6万从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出发,翻越天险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在提楔诺河和特雷比亚河地区连挫罗马军。公元前 217年,汉尼拔率军穿越毒气弥漫的沼泽地带,在特拉西梅诺湖附近的山口设伏,一举歼灭罗马追兵两万余人,并继续挥师南下。公元前218年8月,在意大利东南部的坎尼之战中,汉尼拔以5万兵力消灭罗马军8万余人。此后,罗马采取迁延战术,积蓄力量。公元前209年,P.C.A.西庇阿(大西庇阿)率罗马军渡海,攻占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主要基地新迦太基城,并于公元前 206年把迦太基人逐出了西班牙。汉尼拔孤立无援,退守意大利南端。公元前204年,西庇阿进攻迦太基本土;汉尼拔奉召回国救援,于公元前 202年在迦太基西南的扎马之战中被罗马军打败。迦太基被迫求和,放弃所有海外领地;仅保留10艘舰船;不经罗马允许不得与别国交战。 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罗马担心迦太基东山再起,蓄意消灭迦太基。公元前 149年,罗马出兵8.4万人**迦太基城,两年不克。公元前147年,罗马新任执政官P.C.A.A.西庇阿(小西庇阿) 率军加强**,断绝迦太基人与外界的联系,使城内发生饥荒。次年春,西庇阿率军强攻迦太基城,终于将其攻克。迦太基5万残存居民沦为奴隶,城市被一烧而光。 经过三次战争,古迦太基国不断被削弱并最终被灭亡,罗马尽占其地,在其领土上设置了阿非利加省。 以上就是布匿战争的所有内容了,欢迎您把故事大全网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 战争
布匿战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布匿战争指迦太基与古罗马先是争夺西西里,后是争夺地中海整个西部地区统治权的侵略性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故名布匿战争。布匿战争共3次,是奴隶制社会时期军事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一次布匿战争
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争夺西西里。公元前264年,双方因起义的锡腊库扎雇佣兵占领的西西里的墨萨拿城而发生的冲突,是这次战争的导火线。锡腊库扎的统治者希厄伦二世想夺回城,对玛美尔提尼人展开军事行动。玛美尔提尼人遂同时向罗马和迦太基求援。罗马军队和边太基军队开到西西里后发生冲突,从而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公元前264年,罗马人挫败了迦太基人,夺取了墨萨拿。公元前263年,锡腊库扎与罗马结盟。公元前262年,罗马人经过6个月的**,攻占了属于迦太基人的西西里的最大城市之一阿格里琴托。罗马人虽在陆战中获得全胜,但对封锁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海岸的迦太基海军的报复行动却无能为力。
于是,罗马人在意大利南部希腊人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支舰队,其战船同迦太基人的一样,也是桨式战船。但是,罗马人在战船上使用了一种新的技术装置——接舷吊桥,这种装置的使用,保证了他们在以后的海战中占有优势。罗马士兵利用这种装置能够登上敌船,并在敌船上进行白刃战。公元前260年,杜伊利统领的罗马海军在米雷附近的海战中首次战胜了阿尼巴尔统领的迦太基海军。
此后,罗马人便开始远征阿非利加,以占领迦太基本土。公元前256年,埃克诺姆角附近发生海战,迦太基人战败,这就使得执政官利列古鲁斯统率的罗马军队未遇阻碍便在阿非利加的克利比亚城一带**。
起初列古鲁斯接连大败迦太基人,但到公元前255年,罗马人却被克桑季普指挥的迦太基军队击败,列古鲁斯被俘。从公元前254年起,战事在西西里持续未断。公元前251年,罗马人占领了巴勒莫,又企图攻取特腊帕尼和利利卑两城,但均未得逞。哈米尔卡·巴卡统率的迦太基军队于公元前247~公元前241年对罗马人进行了一系列打击。
但是,公元前241年,罗马海军在埃加迪群岛附近的交战中再获大胜,从而决定了战争的结局,签订了各项条款都有利于罗马人的和约。迦太基人答应让出西西里并交出全部俘虏,还向罗马偿付了巨额赔款。第一次布匿战争虽以罗马的胜利而告终。但是,罗马的主要问题——对地中海西部地区和经济的统治权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为迦太基的经济和政治军事实力并没有被摧垮。
更多文章:

2018年世界杯冷门比赛(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还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冷门)
2024年11月3日 12:10

俄罗斯七大寡头是谁(曾经富可敌国的俄罗斯七大寡头,他们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2025年7月29日 16:05

NBA球队费城76人中,约什-理查德森你觉得他的球技怎么样?NBA费城76人前身是什么
2024年5月25日 19:15

中国女排排球位置及任务分工(排球比赛中有六个队员,都有哪些位置)
2025年9月10日 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