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画(意国行记:绘画篇——佛罗伦萨画派)
本文目录
- 意国行记:绘画篇——佛罗伦萨画派
- 弗洛雷大教堂的《圣母**图》
-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 求这幅画的名字!!!不知是油画还是宗教壁画
- 佛罗伦萨大教堂穹窿顶的历史意义
-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谁设计的
- 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
- 简述佛罗伦萨教堂穹顶的结构特点
意国行记:绘画篇——佛罗伦萨画派
意大利之行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休闲度假,而是为了欣赏西方绘画和雕塑的主要艺术作品,在罗马的波格赛美术馆、梵蒂冈博物馆,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学院美术馆和圣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馆,充分接受了一次艺术的洗礼。一路上看了许多名家名画,深刻感受到:名画之所以为名画,是因为看它的人完全被它的美征服,且这种美的享受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不愧是天主教国家,意大利古典绘画的主旋律是宗教题材的壁画、祭坛画,题材仅限于圣家族成员和十二门徒肖像、圣母领报、耶稣卸下十字架、圣母哀悼**、圣母领报、圣母**、****、上帝创造人、最后的晚餐、最后的审判这些,流传下来的画作都或多或少涉及以上主题,无论是美术馆、教堂还是博物馆,都有太多的宗教画,直至到后来看到完全审美疲劳。但其中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首当其冲的便是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欧洲绘画之父”的乔托·迪·邦多【Giotto Di Bondone 1266-1337】。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乔托的画中人物一扫古老的拜占庭生硬陈旧的方式,开始用真人做模特,因此他笔下的圣母、圣子和门徒都变得有血有肉。同时代的诗人但丁曾在《神曲·炼狱篇》中提到过乔托老师慧眼识乔托的故事。 这幅画拍摄于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作于1295-1330年。虽然并不是乔托的代表作,但也能从中窥见乔托绘画的特点。锡耶纳是托斯卡纳地区与佛罗伦萨匹敌的城市,锡耶纳的画家不像佛罗伦萨的乔托那样彻底地跟以前的拜占庭传统决裂,他们尝试着给古老的拜占庭样式灌注新的生命,其中西莫内·马丁尼和利波·梅米创作的祭坛嵌版画《圣母领报》,身躯修长,曲线柔和,布局精巧优雅。这是我所见过的圣母领报主题的绘画中最美的一幅。神奇的是,这幅画并不在锡耶纳,而是被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所收藏。 15世纪后半叶的佛罗伦萨艺术家致力于解决生硬对称的画作问题,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6-1510】,著名的美第奇家族**托这位画家作画,最有名的作品《维纳斯的诞生》《春》,据说都是美第奇家族最有名的那位“豪华者”洛伦佐委托所作。乌菲兹有一个波提切利的展馆专门展出波提切利的作品,让人一次看了个够。 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佛罗伦萨向拜占庭的知识分子及主流的希腊文化敞开了大门。迫于土耳其帝国的威压,绘画题材流向古典文化方向。其中绘画史中地位非常高的《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及佛罗伦萨画派新柏拉图主义的巅峰之作。维纳斯出现在海上,站在象征着女性的贝壳上,在风神的帮助下把她吹向海边,粉色的玫瑰花翻飞,海水波光粼粼,维纳斯即将登岸之际,胸前围着桃金娘的季节女神为她披上缀满花朵的衣物。他的维纳斯是如此之美,表情如此纯真无邪,以至于我们忽略了她身体不合理的地方,使人感到这是一个无限娇柔、优美的女性,是从天国飘送到人间的一件礼物。 在美术馆里看到的维纳斯诞生这幅画,比想象中的颜色要柔和很多,并非金光闪闪,相比之下,波提切利的《春》才是我最喜欢的作品。这幅画同样是以维纳斯作为核心人物,但这里的维纳斯衣着较身边的人稍显朴素,画面最右侧以此是风神、花神、森林女神,维纳斯头上的丘比特射箭方向指向美惠三女神,最左侧为众神信使和音乐之神赫耳墨斯。画面中有170多种、500多朵花,均出自大师之手,春天的美丽、生机、热闹仿佛要溢出画卷之外,让人仿佛置身于这样一片森林花海之中,心甘情愿沉溺其中,久久不愿走出。 除了以上两幅最负盛名的画作,波提切利的另一幅《雅典娜与半人马》【帕拉斯与肯陶洛斯】,雅典娜面容优雅,身体英姿飒爽,连肯陶洛斯也被她的美所感召而自惭形秽。雅典娜的面部表情却带着忧伤,抑或悲悯,有种别样的美感,不愧为美第奇家族的守护神。 波提切利所在的15世纪末之后的下个世纪,初年是意大利艺术最著名的时期,也是整个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之一。正如贡布里希所说“人们无法解释为什么会有天才存在,试图解释天才的存在倒不如去享受天才带给我们的快乐”。16世纪也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全盛时期【High Renaissance】, 佛罗伦萨画派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为代表,威尼斯画派的提香等绘画大师,均在这一时期涌现。 在我眼中,只有达芬奇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天才,也有人戏称他是那个时代的穿越者,虽然他在绘画订单上是有名的“拖王”,也常常拖着拖着就没有了下文,因此有许多未完成的画作。乌菲兹就展出了几幅他未完成的画作。从画面的阴影局部可以想象,如果这幅《博士来朝》完成的话,也将是一幅震惊世人的神奇作品,而未完成的画,仿佛带着magic,留给后人无数的想象空间。 已完成的《圣母领报》这幅画才是真正带着魔力的画作,介绍说要从画的右前方开始看起,然后逐渐向左移动观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圣母背后的墙角、房门、背景的树木和远方的山川河流,都有一种立体的魔幻感,圣母领报的画作几乎所有画家都画过,但达芬奇这幅是所有同题材画中最特别的,也是最不像宗教画的一幅。 比达芬奇小23岁的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被世人奉为雕塑界天才,刚三十岁就被人们普遍承认他是最杰出的大师之一。教皇给他画西斯廷礼拜堂的拱顶的委托成就了米开朗琪罗在绘画领域的出众才华。在梵蒂冈博物馆只有西斯廷礼拜堂是禁止拍照的,虽然众多的游客将礼拜堂挤满以至于许多工作人员要不停地疏导道路,但我还是在里面边听讲解边看待了40多分钟,中途幸运地在两旁的休息凳上找到一个位置,与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一起凝视大师独自画了四年时间躺在脚手架上完成的煌煌巨著。 在这里引用贡布里希的评论:自从古希腊大师以后还从无一人像他这样观察和描绘过肌肉的相互作用。但是,要用这些著名的“**人物”表明他是卓越的艺术巨匠,那么天顶中央描绘的《圣经》主题所证明的就远过于此了······在这些大面积的画中,最著名、最动人的大概是《创造亚当》。米开朗琪罗之前的艺术家也曾画过躺在地上的亚当给上帝之手一触获得生命的景象。然而像米开朗琪罗这样单纯/这样生动地表现创世玄义的伟大,他们之中却没有一个人能得其仿佛。 这么说未免过于绝对,米开朗琪罗的好友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 1511-1574】,为佛罗伦萨的Duomo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画的《末日审判》,也足够宏大到震撼人心。 文艺复兴后三杰的最后一位是最年轻的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每当提起拉斐尔就想到他的圣母像,意大利有太多的圣母像,但经过对比会发现没有人的圣母能像拉斐尔的那样美丽、典雅又富于神性,是人们心目中理想化女性的化身。 当然拉斐尔的作品不仅限于圣母像,还有许多他的肖像画,同样带着“神性”或者“理想化”的光环。 在米开朗琪罗刚刚动手画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时,拉斐尔也接到了教皇装饰梵蒂冈一些房间墙壁的委托,他的湿壁画布局和构图也是如此的和谐,动作与形式相呼应的整体配合中洋溢着和谐性和多样性。 拉斐尔与他的老师佩鲁吉诺抛弃了15世纪艺术家忠实写照自然的志向,用了一套想象的标准美的类型,但在理想化的同时,也没有丝毫损于作品的生动性和真实性。拉斐尔在三十七岁生日那天去世,当时著名的红衣主教为他在罗马万神庙的陵墓撰写的墓志铭说: 此乃拉斐尔之墓,自然之母当其在世时,深空被其征服;当其谢世后,又恐随之云亡。
弗洛雷大教堂的《圣母**图》
这是一幅具有恢宏气势的巨大壁画,描绘了圣母**的神圣瞬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画中,站于地面上的是仰天呼送圣母的人们,动态不一,但神情却是一致的虔诚,中间是一群被天使们簇引,身穿红衣的圣母,上方是有天使相随的上帝。这是提香早期作品,构图庄严,描绘真实细腻。画面人物和环境朴实清晰的形式感,使其成为当时的杰作。画中每个人都像雕像一般结实,但都处于静态,犹大被从门徒中分离出来,置于餐桌另一边,处在被审判的地位。这种构图和造型,表明当时画家还不能深刻描绘人物个性所致。可见科学走进绘画和世俗人性战胜神性只是刚刚开始。《圣母**图》 卡斯塔尼奥是佛罗伦萨写实主义画家中有重大影响的画家。他曾和多纳太罗、乌切罗等一起参加描绘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圆顶玻璃画,他以杰出的写实技巧而惊倒四座。在这幅圣母**图中,画家以擅长的写实手法塑造了圣母和圣人形象,圣母端坐于天使托着的云梯,呈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有徐徐上升之感,圣人与天使作对称状分立两侧,衬托出神圣庄严的圣母形象,圣母被深重外衣包裹着,形成清晰的金字塔式外轮廓,稳定而不可动摇,这与徐徐上升的云梯又构成静和动的对比美感,衣褶变化厚重而有体积感,明显吸收了多纳太罗的雕塑造型因素,强调了雕刻般的素描效果。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的,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它的设计和建造过程、技术成就和艺术特色,都体现着新时代的进取精神。1296年动工,造成了主教堂的大部分之后,要建造这个穹顶,技术十分困难,不仅跨度大,而且墙高已经超过了50m,连脚手架和模架都是很艰巨的工程。在当时,万一工程失败,工匠们不但要被判罚款,而且还要受到宗教的诅咒,真是“罪孽深重”。但是,勇敢的工匠们百折不回,坚决不放弃建造大穹顶的愿望,从1367年起,集体研讨,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模型。15世纪初,伯鲁乃列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1379~1446年)着手设计这个穹顶。他出身于行会工匠,精通机械、铸工,是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工艺家和学者,在透视学和数学等方面都有过建树,也设计过一些建筑物。他正是文艺复兴时代所特有的那种多才多艺的巨人。为了设计穹顶,在当时向古典文化学习的潮流中,他到罗马逗留几年,废寝忘食,潜心钻研古代的拱券技术,测绘古代遗迹,连一个安置铁插榫的凹槽都不放过。回到佛罗伦萨后,作了穹顶和脚手架的模型,制定了详细的结构和施工方案,还设计了几种垂直运输机械。他不仅考虑了穹顶的排除雨水、采光和设置小楼梯等问题,还考虑了风力、暴风雨和地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终于,1420年,在佛罗伦萨政府当局召集的有法国、英国、西班牙和日耳曼建筑师参加的竞标中,伯鲁乃列斯基获得了这项工程的委任,同年动工兴建。他亲身领导了整个施工过程。1431年,完成了穹顶,接着建造顶上的采光亭,于接近完工时逝世。1470年采光亭完成。伯鲁乃列斯基的墓被恭敬地建在主教堂的地下室里。 结构为了突出穹顶,砌了12m高的一段鼓座。把这样大的穹顶放在鼓座上,这是空前未有的。虽然鼓座的墙厚到4.9m,还是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小穹顶的侧推力,减小它的重量。伯鲁乃列斯基的办法是:一,穹顶轮廓采用双圆心矢型;二,用骨架券结构,穹面分里外两层,中间是空的。这两点显然不仅借鉴了古罗马的经验,而且也借鉴了哥特式建筑的经验,但它却是全新的创造。在8边形的8个角上升起8个主券,8个边上又各有两根次券。每两根主券之间由下至上水平地砌9道平券,把主券、次券连成整体。大小券在顶上由一个8边形的环收束。环上压采光亭。这些都由大理石砌筑。顶的大面就依托在这套骨架上,下半是石头砌的,上半是砖砌的。它的里层厚2.13m,外层下部厚78.6cm,上部厚51cm。两层之间的空隙宽1.2~1.5m左右,空隙内设阶梯供攀登。有两圈水平的走廊,各在穹顶高度大约1/3和2/3的位置。它们也能起加强两层穹顶的联系的作用。从上面一圈走廊,可以循内层穹顶外皮上的踏步走到采光亭去。在穹顶的底部有一道铁链,在将近1/3高度的地方有一道木箍,都为了抵抗穹顶的侧推力。石块之间,在适当的地方有铁扒钉、榫卯、插销等等。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是世界最大的穹顶之一。它的结构和构造的精致远远超过了古罗马的和拜占庭的。结构的规模也远远超过了中世纪的。它是结构技术空前的成就。施工这个穹顶的施工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它的起脚高于室内地平55m,顶端底面高91m(或说88m)。这样的高空作业,据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传记作家)记载,脚手架搭得十分简洁,很省木材,然而又很适用。为了节约工人们上下的时间,甚至在上面设了小吃部,供应食物和酒。又据说穹顶下部高17.5m(或说13.5m)的一段没有用模架,而上面一半的也很简便,可能是悬挂式的。伯鲁乃列斯基创造了一种垂直运输机械,利用了平衡锤和滑轮组,以致用一头牛就可以做一般要6对牛才能做的功。因为这项工程的困难程度显而易见,所以当伯鲁乃列斯基提出他的设计方案时,曾经被人认为发了疯,竟至被撵出会场。工程开始后,又有人以为100年也造不成,但只用了十几年就造成了,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意外的事。 这座穹顶的历史意义是:第一,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严加排斥,而工匠们竟置教会的戒律于不顾。虽然当时天主教会的势力在佛罗伦萨很薄弱,但仍需要很大的勇气,很高的觉醒,才能这样做。因此,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第二,古罗马的穹顶和拜占庭的大型穹顶,在外观上是半露半掩的,还不会把它作为重要的造型手段。但佛罗伦萨的这一座,借鉴拜占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连采光亭在内,总高107m,成为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这在西欧是前无古人的。因此,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第三,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施工上,这座穹顶的首创性的幅度是很大的,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16世纪的传记作家、建筑师瓦萨里热情地说,这个穹顶同四郊的山峰一样高,老天爷看了嫉妒,一次又一次地用疾雷闪电轰击它,但它屹立无恙。
求这幅画的名字!!!不知是油画还是宗教壁画
此为壁画,可能是瓦萨里的壁画《末日审判》
《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于公元1536 ~ 1541 年完成的壁画, 尺寸为1370 x 1220 公分,位于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祭坛墙壁。
此图可能为圣母百花大教堂 (即 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上的瓦萨里的壁画《末日审判》
参考“博学为主”的博文《展现女性高贵优雅气质的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穹窿顶的历史意义
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采用了拜占庭教堂的集中型制,穹顶呈八角形,跨度42.2米,高107米,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穹顶。大教堂建筑的精致程度和技术水平超过古罗马和拜占庭建筑,其穹顶被公认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第一个作品,体现了奋力进取的精神。穹顶是文艺中兴早期修建的代表作,也是佛罗伦萨都会修建的标记性修建,它把文艺中兴时期的屋顶方法和哥特式修建品格完好地连合起来了,有清楚的过渡特性。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谁设计的
花之圣母大教堂也叫:佛罗伦萨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在狭窄的街道里,仿佛还能听到文艺复兴时期那辉煌的马蹄声。建筑和绘画也还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世界上庄严雄伟的教堂很多,但很少有教堂能如此妩媚。这座使用白、红、绿三色花岗岩贴面的美丽教堂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诠释得淋漓尽致,难怪会被命名为“花之圣母”。花之圣母教堂原址是建于4世纪的圣·雷帕拉塔教堂。1296年,科西莫·迪·乔凡尼·德·美第奇出资建造新的教堂,花了175年时间才最终建成。天才建筑师布鲁涅内斯基仿造罗马万神殿设计的教堂圆顶,是古典艺术与当时科学的完美结合,连教皇也惊叹为“神话一般”,一位音乐家专门为它作了一首协奏曲。后来米开朗基罗又模仿它设计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却不无遗憾地感叹:“可以建得比它大,却不可能比它美”。最不可思议的是,布鲁涅内斯基没有画一张草图,也没有写下一组计算数据,仿佛整座圆顶已经在心里建好了。他的墓就在教堂地下,教堂广场上他的塑像手指着心爱的圆顶。圆顶内部是瓦萨里所绘制的穹顶画《末日审判》,大厅墙壁上有壁画《乔凡尼·阿古托纪念碑》和为纪念但丁诞辰200年所绘的《但丁与神曲》,浮雕比比皆是。登上教堂北侧的463级台阶到达圆屋顶,可以俯瞰整个佛罗伦萨老城区的街景。
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
——是这幅画吧?
这是16世纪佛罗伦萨画家乔尔乔·瓦萨里所绘的巨幅天顶画“末日审判”,但他去世时尚未完成,又由费多利柯·祖卡利等人继续。
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年7月30日生于阿雷佐,1574年6月27日卒于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和建筑师,以传记《艺苑名人传》留名后世。
幼年即到佛罗伦萨学艺,终身服务于美第奇家族。他崇拜米开朗琪罗,但追求风格主义,艺术风格芜杂。存世作品甚多,大都构图挤密,动作激烈、紧张,反映了后期风格主义的特点,代表作是佛罗伦萨市政厅内一系列壁画。1560-1574年建成的乌菲兹宫,由他主持设计,其顶层现已辟为美术馆。他在美术史研究的建树大于他的创作,所著《艺苑名人传》长达百万言,书中第一次正式使用“文艺复兴”一词,并提出可按14、15、16世纪划分美术发展的阶段,对后来的艺术理论研究影响很大。
1568年,瓦萨里接下了美第奇家族交给他的一项3600平方米的大型穹顶画工程——《末日审判》,他完成了壁画中一些重要的部分,展现了精湛的湿壁画技术。六年后,瓦萨里溘然长逝,此后由费多利柯·祖卡利等人又用了五年时间,1579年才告竣工。
简述佛罗伦萨教堂穹顶的结构特点
设计特点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的工程历时14年,完成于1434年。 顶高106米,由其时意大利著名的修建师勃鲁涅斯基策划,穹顶的基部呈八角平面形,平面直径达42.2米。 基座以上是各面都带有圆窗的鼓座。穹顶的构造分表里两层,内部由8根主肋和16根间肋组成,结构公道,受力匀称。内部墙壁上有一幅著名的壁画《最后的审判》。同时,职员可以议定环廊抵达穹顶内部。 在中央穹顶的外围,各多边形的祭坛上也有一些半穹形,与上面的穹顶上下呼应。它的外墙以黑、绿、粉色条纹大理石砌成各类格板,上面加上精良的镌刻、马赛克和石刻花窗,显现出特别富丽的品格。整个穹顶,总体外面稳健端庄、比例融洽、没有飞拱和小尖塔之类的器材,程度线条清楚。 穹顶是文艺中兴早期修建的代表作,也是佛罗伦萨都会修建的标记性修建,它把文艺中兴时期的屋顶方法和哥特式修建品格完好地连合起来了,有清楚的过渡特性。除大教堂以外,整个修建群中的钟塔和洗会堂也是很精良的修建,钟塔高88 米,分4层,13.7米见方;建于1290年的洗会堂高约31.4米,修建外面端庄平衡,以白、绿色大理石饰面。 建筑特色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采用了拜占庭教堂的集中型制,穹顶呈八角形,跨度42.2米,高107米,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穹顶。为减弱穹顶对支撑的鼓座的侧推力,布鲁内莱斯在结构上大胆采用了双层骨格券,八边形的棱角各有主券结构,与顶上的采光亭连接成整体,这个穹顶在欧洲的建筑史上前无古人。为突出穹顶,设计者特意在穹顶之下修建一个12米高的鼓座。为减少穹顶的侧推动,构架穹面分为内外两层,中间呈空心状。大教堂建筑的精致程度和技术水平超过古罗马和拜占庭建筑,其穹顶被公认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第一个作品,体现了奋力进取的精神。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更多文章:

拜仁vs弗赖堡(正在进行的拜仁和弗赖堡的比赛中,双方队员为何左胳膊都戴着黑带呢)
2024年4月7日 04:50

世界杯冠军照片(谁有意大利世界杯夺冠的图片啊一定要清楚,队员全的)
2025年6月19日 09:25

nba中国官方网站的网站界面分析(nba中国官方网站什么意思)
2024年6月6日 19:20

3d动态壁纸 立体 全屏(三星a8手机的360度旋转3d动态立体壁纸)
2024年10月25日 05:42

新款捷达出租车发动机怎么样?你觉得为什么德国制造的口碑那么好
2024年7月20日 16:13

李玮锋与范志毅(大战在即,国足训练不到半小时就已到极限,范志毅的预言快成真了)
2025年6月15日 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