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关于中文版《伽达默尔传》)
本文目录
关于中文版《伽达默尔传》
昨天,网购了《伽达默尔传》中文版,黄旺 胡成恩译自该书法文版,这里的中文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教授生于1900年,2002年去世。他的一生跨越了三个世纪,在德国多所著名大学任教数十年,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1960年他的生日前正式出版的《真理与方法》一书,让他从一个哲学教授蜕变为著名的哲学家。伽达默尔在继承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和海德格尔存在诠释学的基础上,构建了哲学诠释学理论体系,使得一般诠释学发展走向了哲学诠释学。随后的数十年时间,伽达默尔一方面与德里达、利科尔、哈贝马斯展开有关诠释学与意识形态等问题的理论争论与研讨,另一方面继续深化其哲学诠释学理论思考和推广应用,把哲学诠释学推进到实践哲学的新境地。伽达默尔的入室弟子,加拿大哲学家、诠释学家让·格朗丹教授在完成《哲学诠释学导论》的理论阐述基础上,查阅伽达默尔全部档案的前提下,又对在世的哲学家本人进行了数十次访谈,以德文著成《伽达默尔传》一书,在传主仍在世时隆重推出了这部传记,全面介绍了哲学家本人的生活和思想,特别对有关伽达默尔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与纳粹德国、伽达默尔与利科尔、伽达默尔与哈贝马斯等世人关注的敏感话题作出了自己的研究与阐述,对传主从一名哲学教授蜕变为哲学家的历程以及向着实践哲学的推进等复杂性话题作出了自己的阐释。 这是一部得到传主本人认可和众多当事人赞同的传记,也是一部哲学研究性著作。研读这部传记,有助于我们知人论世,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哲学诠释学与实践哲学的理论特征,进而了解诠释学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 伽达默尔作为一位令人敬重的德国哲学家,不仅仅以自己的思想学说影响了世界,而且以其温厚朴实而又仁爱谦和的人格征服了众多追随者,他的《真理与方法》一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学者潜心研读的哲学经典。这部传记中文本的出版,对于普通中国人进一步了解德国哲学家的生活与学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真理与方法的作者简介
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现代哲学解释学和解释学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真理与方法》、《柏拉图与诗人》、《短论集》三卷、《我是谁、你是谁》等。伽达默尔与其师海德格尔共同将传统解释学放到现象学本体论基础上研究,他的出发点是反对古典解释学的客观主义。伽达默尔将美学看作哲学解释学的一部分,认为艺术揭示我们的存在,艺术和美是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艺术经验超越自然科学方法,又接近于哲学经验和历史经验,因而成为解释学的出发点,同时,每一件艺术品都应被理解,理解是全部世界的本体论存在;审美经验和艺术经验的理解特征,表明了某种解释学现象。总之,伽达默尔将审美经验抬高到了哲学的高度,美学成为解释学的一个有机部分。伽达默尔详细分析了审美理解的完成过程,总结出审美理解的鲜明历史性的特点,通过“对意义的预期”手段,他解决了解释学循环问题。“解释学循环”主要包括整体与部分的循环、历史的循环和本文的循环,是矛盾对立双方在审美理解中的反映。伽达默尔还强调审美理解的语言性,审美理解的基本模式是对话和问答,审美主体与艺术本文间的对话创造了共同的语言。伽达默尔对于艺术本质的探讨是从本体论角度出发的,艺术作品的本质具有时间性、随机性,是该作品在特定环境下对特定审美主体生成的特定意义。他认为艺术是与人的存在和自我理解相结合的;艺术作为一种游戏,为我们敞亮了一个自由的天地;艺术的不断开放性使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更为突出,艺术高于现实而不脱离现实,这一观点是合理的。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直接启迪了接受美学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真理与方法》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真理与方法》
联邦德国当代美学家伽达默尔著。书的副题为《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特征》。1960年出版。本书系伽达默尔的代表作,现代哲学解释学和解释学美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在西方,该书被誉为阐发艺术经验的哲学真谛之作。本书初版之后,1965年、1973年、1975年连续三次修订再版。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约六十万字。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艺术经验中理解现象的本体论问题。这里,伽达默尔首先通过对“教化”、“共通感”、“判断力”和“趣味”这四个人文主义美学基本概念的考察,指出了主体因素在艺术经验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看到了艺术经验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与概念性知识的不同,确定了艺术经验的奥秘在主体,在主体参与下的理解活动的具体情形。由此出发,伽达默尔进一步考察了康德学派的美学思想,从而彻底推出了美学中的主体性精神,即真正的艺术是一种体验艺术,艺术作品来自于主体体验,艺术作品是体验的表现。这样,伽达默尔就重新审视了艺术经验中的真理问题,他指出,艺术作品只是当它被观照、被理解的时候,它才具有意义, “只有当我们理解了一个本文之时,这个本文对我们来说才能成为语言性艺术作品”。因此,艺术的真理问题并不孤立地在作品上,也不孤立地在作为审美意识的主体上,而在具体的特定的理解活动中。基于此,伽达默尔全面推出了他有关艺术作品的解释学原则。他首先通过把艺术作品比作游戏,指出,艺术作品如同游戏一般, “对于观者来说并在观者中才存在。”同时,他又把艺术作品比作创造物指出,艺术作品作为创造物,它的意义是无限的,任何一个创造物的内涵都只是激发新的内涵的中介,艺术作品作为创造物它源出于往日,但在历史长河中,它不断地与无限的现在之物结合成了新的意义。紧接着,伽达默尔就指出了艺术作品的时间性特点,由于一部艺术作品的意义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因而,艺术作品必然随着观者而在演变中获得其实际存在,这样,作品的意义也就随着观者而呈现出了时间性。由此,艺术作品就不是模仿存在的消极产物,它对存在还有一种积极的扩充能力,即艺术作品不是作为存在的附庸,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的,这样,作品的意义也就并非依赖于存在,作品的意义具有了独立自足性,由此,作品在意义上也就进一步呈现出了随机性,即, “作品的意义从它于其中展现出的境遇出发,在内容上不断规定着自身,以致它比没有这种境遇包含着更多的东西”。最后,伽达默尔基于艺术作品的上述特点指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不是被动地去把握作品的意义,而是要积极地去再造和组合作品的意义,这不是指对作品本来意义的再造和组合,而是指“对现时生命的思维性构通,而且,这种思维性构通并不是外在的和后加的,而是艺术真理所在。”
第二部分主要由上述艺术经验本体论的原则出发,通过对客观主义古典解释学的批判,推出了哲学解释学的一般原则。这里,伽达默尔首先拓宽了理解现象的存在范围,他指出,对本文的理解不仅是一个科学所关心的问题,而且是人类整个世界经验的一部分,理解现象遍及人和世界的一切关系,理解过程发生在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接着,伽达默尔就指出,面对一个本文的每一个理解者都有自己特殊的视界,不仅不同的理解者各有自己的视界,而且,不同的对象也有自己不同的视界,因而,理解不会象古典解释学所要求的那样,抛开理解者自身的视界而达到对象的视界,理解实际上是一种“视界溶合”(HorizontverschmeL-zung),即理解者的现在视界与对象内容所包含的诸过去视界的溶合,也就是拓宽自己的视界,使之与别的视界溶为一体,这样,溶合的结果便是,理解者和理解对象都超越了各自原有的视界,从而达到了新的视界,因而,理解者和理解对象都是历史的存在,本文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作者的原意或它最初的读者对本文的理解,本文的真正意义是和理解者一起处于不断生成过程中的,这个生成过程就是历史,伽达默尔称这种历史为“效果历史”(Wirkungsgeschichte)即理解者和理解对象相互作用、 相互溶合的统一物。这样一种“效果历史”就决定了经验在本质上是开发的,经验是不断容纳进新的东西的历史过程,伽达默尔称这种经验为解释学经验。解释学经验具有一个对话模式,而理解就是一个对话活动,即理解者与理解对象的对话。在一个理解者面对一个理解对象时,本文好象向理解者提了一个问题,而为了理解本文所提出的问题,理解者又必须提出本文业已回答的那个问题,这样,就必然要超出本文的历史视界,从而使之与理解者的视界相溶合,这个对话过程的结果便是,理解者自身的视界也改变了,即通过这个互相问答的对话过程,理解者也不断超越了自己的视界,一个答案意味着又一个问题,这样,本文意义的可能性就是无限的, “过去不是一个被动的对象,而成了不可穷竭的意义可能性的源泉。”所以,伽达默尔指出,面对一个本文的理解活动如果只关注制造本文的作者,而不是关注本文自身当下的内容,理解活动的对话性就被破坏了,因而,理解活动不要幻想通过“方法上的自我净化”来达到客观真实,而要通过与本文的“解释学相遇”来达到理解的真实。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语言在理解活动中的重要性。伽达默尔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重要性:其一,理解本质上是语言性的,因为理解对象是依存于语言的,理解对象实际上就是一个语言的对象。其二,一切形式的解释都是语言的解释,语言是解释的结构要素,语言是过去和现在实际融通的介质。其三,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本体论的关系,人通过语言有了一个世界,世界也在语言中呈现自己。其四,语言是“我”和世界的交接点,语言把“我”和世界不可分割地联在一起。
伽达默尔是哪一翻译学派
伽达默尔是德国哲学家和文论家,师从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是对海德格尔前期存在主义的阐发。以下是其哲学解释学文论的推导过程。艺术作品的真理。1. 认识论真理是一种命题真理,指陈述与陈述对象一致,就是科学真理。按照这个标准,艺术就与真理无关,但传统美学又总是试图证明艺术陈述具有准陈述性质,以此攀附于科学真理。2. 要认识艺术的意义和价值,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真理观,将艺术真理视为完全不同于科学真理的存在的真理(或者意义显现的真理,或者解释学真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1. 艺术作品与游戏相似——游戏将游戏者卷入其中从而显现自己,艺术作品将阅读者卷入其中而显现自己。2. 对于游戏而言,观众的参与是决定性的;对于艺术作品而言,阅读者的接受理解对于意义显现和持存也是决定性的。3. 因此,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是真理发生的方式,或者意义的显现与持存的方式,就是理解和解释。艺术作品的理解。1. 反驳方**解释学。 (1)正确的理解必须消除成见——伽达默尔认为成见是一种“前见”或者“先行结构”,也是一种视域或眼界,是理解发生的首要条件。 (2)正确的理解必须跨越时间——伽达默尔认为“假前见”昧于现实关系而见不到文本的真意,“真前见”出于相对封闭的历史视域进而确保获得真意,真假之别恰恰在于时间距离。时间距离相当于一个过滤器,新的错误源泉被不断消除,新的正确源泉不断产生。所以,时间距离乃是文本意义向理解的无限可能性开放的基础。2. 理解就是视域融合。 (1)理解者的“前见”是一个视域,文本意义的显现也是一个“视域”,理解就是各自跨越自身界限而向对方开放,即“视域融合”。 (2)“视域融合”的过程——一、理解者假设文本是对某个问题的回答;二、要重构这个问题,就要跳出文本视域,进入理解者视域;三、两种视域融合,文本得以理解,也就回答了问题。3. 理解的共时性和历时性。 (1)在瞬间的视域融合中,过去和现在、主体和客体、自我和他者突破各自界限,而成统一整体。 (2)艺术作品存在于交互理解的历史过程之中,任何人对作品的理解都是对这一历史的介入,受此历史影响并汇入这一历史。艺术的人类学基础。1. 传统艺术以图像帮助人们理解神启,以感性形式表达理念,现代艺术在各个方面均与之冲突,但又时时处处显示着自己的艺术特征。传统与现代艺术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的介绍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德语:Hans-Georg Gadamer,1900年2月11日-2002年3月13日;台译:高达美。),德国哲学家,1960年以出版著作《真理与方法》闻名于世。他对诠释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哲学精神和人生实践统一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对话和理解如果可能是此在(Dasein)的一种存在方式。他的一生都在研究对话和理解,他的教学和著述也都是在与听众的对话中展开的。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的著作
伽达墨尔一生著述甚丰,主要著作如下。哲学著作:《真理与方法》 (1960)《科学时代的理性》(1976)美学与艺术论著:《柏拉图与诗人》 (1934)《美学与解释学》 (1964)《美的现实性——作为游戏、象征、节日的艺术》 (1977)《诗学》 (1977)
谁用期待阐述了接受美学
尧斯用期待阐述了接受美学
一亦“姚斯”。德国美学家、文论家,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之一。康斯坦茨大学教授。20世纪70年代后多次赴法国讲学,为国外多所大学客座教授。1967年,为解决当时文学研究中出现的把文学、美学方面与社会、历史方面割裂开来的“文学史悖论”危机,在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影响和启发下,发表论文《文学史向文学理论的挑战》,率先提出接受美学的基本思想。后又接连发表了许多文章与专著,从宏观的社会历史角度较系统地提出了接受美学的。
在尧斯的接受美学所蕴含的方**中,“期待视野”(theho:.izon of expoct以ion)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用尧斯的话说,还是他最重要的理论文章的“方**顶梁柱”。
《接受美学和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0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这一概念为人们释读各种“文本”提供了独特的有价值的方法。 那么,什么叫“期待视野”呢?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都曾先后使用过它。伽达默尔则在“一个特殊的有利角度把一切尽收眼底的视觉范围”的意义上使用过“视野”这个词。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纽约一975年版,第2G9页)而视野与“期待”一词复合使用也非首创于尧斯。科学哲学家普尔和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Kar1M~玩如)早在尧斯之前就使用了这一概念。美国艺术史家E·H·冈布里奇(E·H·Gombrich)在《艺术与幻觉》一书中也使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定义为一种“思维定向,记录过分感受性的偏离和变异。”
更多文章:

瓜迪奥拉曼城成绩(瓜迪奥拉执教曼城期间,曼城的成绩有进步吗)
2024年8月8日 18:11

90年世界杯巴西女球迷默默拭泪的镜头吗?2014年巴西世界杯亚洲面孔的女球迷
2024年1月7日 16:20

请教一个问题,巴西甲级联赛的升降级规则?西丙球队的升降级规则是怎样的
2024年1月6日 01:40

2016赛季中超预备队联赛赛程(中超预备队联赛是怎么安排比赛的和中超队比赛有什么关系)
2025年4月4日 16:41

曼城2016欧冠四强(欧冠四强诞生,对其所在的球队有什么影响)
2025年2月6日 14:42

比利时和韩国哪个发达(对比欧洲发达国家,韩国到底是不是发达国家)
2024年4月11日 19:50

格林沃德出现在哈利波特电影第几集(伏地魔找格林德沃要魔杖是第几章)
2025年7月10日 05:25

没有nba球队的大城市(圣迭戈、匹兹堡等美国大城市为什么没有自己的NBA球队)
2025年4月10日 02:50

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男篮球员是谁(在争议中前行,杜锋指导是中国男篮的终极答案吗)
2025年6月27日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