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简介(海德格尔谈诗意地栖居的作者简介)
本文目录
海德格尔谈诗意地栖居的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1976,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的代表人物,对20世纪的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均有重要影响。主要著作有《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林中路》、《在通向语言的途中》、《路标》、《尼采》等。
海德格尔的作者简介
胡自信,英语学士(山西大学,1985),哲学硕士(吉林大学,1988),哲学博士(北京大学,1994)。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教授。著有《斯温伯恩》(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黑格尔与海德格尔》(中华书局,2002年)。主要译著有《世界观的历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思想的结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上帝是否存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休谟》(中华书局,2002年),《柏拉图》(中华书局,2002年)等。
海德格尔的内容简介
他认为,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哲学,混淆了“存在”与“存在者”,误把前者当后者。他所谓“存在者”指具体事物,“存在”指具体事物的基础。书桌是存在者,书桌的世界才是它的存在。存在是存在者的基础,书桌的世界是书桌的基础。只有在书桌的世界中(在教室、图书馆、书房、大讲堂中),书桌才是真正的书桌。孤零零的一张书桌没有真实性,只能是哲学家的抽象。传统哲学没有追问存在者的存在。海德格尔要为传统哲学提供存在论的基础,所以他称自己的哲学为基础存在论。他认为,事物是存在的显现。艺术作品、科学技术、道德准则等,都是存在的显现。
海德格尔与《存在与时间》的作者简介
S·马尔霍尔(stephenMulhall),生于1962年。英国牛津大学(新学院Newcollege)哲学助理教授和哲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以及哲学史,尤其对胡塞尔、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以及克尔凯郭尔等人的思想,有着深刻而独到的个人理解。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也是最有争议的哲学家之一,他在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上有所超越,直接追问人的生存状态这一核心命题。《存在与时间》一书是海德格尔哲学观最系统的表述,也直接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迄今为止,此书也是最具影响的哲学著作之一。本书是对《存在与时间》一书的导读,在海德格尔生平与写作的背景下,作者提取其哲学观念中最为关键的概念入手,逐节对《存在与时间》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进而把握了海氏宏大而晦涩的哲学理念。与原著艰涩烦杂相比,本书简洁明了,成为理解海德格尔及其代表作的工具书,对哲学和文化理论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海德格尔通过什么的追问来为存在学电
海德格尔通过”实存“的追问来为存在学奠基。
1、海德格尔对日常语言中的“是”或“存在着”的意指提出诘问,并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的问题。
2、从海德格尔的思想渊源来看,其《存在与时间》中的方法是来自于胡塞尔和狄尔泰的“解释学的现象学”,而《存在与时间》的实质内容就是来自于克尔恺郭尔的“生存主义”。
3、海德格尔认为,存在问题是一个独特的问题,要清理出存在问题乃至要解决存在问题,我们就需要进行一系列最基本的考察。
4、任何存在论,倘若它首先没有充分地澄清存在的意义并将澄清存在的意义理解为自己的基本任务,那么,不管它具有多么丰富、多么紧凑的范畴体系,归根结底它依然是盲目的,并将背离它最本己的意图。
海德格尔简介:
1、海德格尔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由此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1913年,海德格尔在弗莱堡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27年,晋升教授,发表了未完手稿《存在与时间》。
3、海德格尔出生于德国巴登邦梅斯基尔希。1903——1906年在康斯坦茨人文中学读书。17岁时,进入弗莱堡人文中学就读。在此期间,他对“存在”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4、1976年5月26日,海德格尔远离了尘世,5月28日葬于其家乡梅斯基尔希。享年87岁。
海德格尔的生平介绍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一八八九——一九六六),早年在弗莱堡大学研读神学和哲学,一九二三年任马堡大学哲学教授。一九二八年,接替他的老师、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 海德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有独创性的、影响广泛的思想家。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存在与时间》(一九二六),由于此书,海德格尔被视为现象学学派的发展者、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存在与时间》的“目的就是要具体地探讨存在的意义的问题”,而且,他一生中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他关于存在与时间意义的探讨,他对艺术理论和技术性的沉思,他的语言格局理论,以及他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真理和逻辑模式的彻底矫正等等,对当代西方各种学说都产生了影响。可以称他为“存在的追问者”、“存在的放牧者”、“诗人哲学家”,也可以称他为“思想的供奉者”、“思想的神秘主宰者”,或“思想中的思想者”,或用海德格尔自己所称的“途中的思想家”等等一个普通的平常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书评人石勇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承认:存在主义的终点正是宗教的起点。在已经达到“对岸”的宗**看来,“存在主义者”正是那些既不能回到当初的出发点,也不能游到对岸,而只能在湍急的河水里挣扎的人们。 作为最深刻的一种人本主义思想,存在主义抓住了一点:人的悲剧的最终根源在于他存在本体论上的悲剧———存在与存在者的分裂。正是这一点使得精神分析理论在弗洛伊德学说之后,走上了与存在主义和宗教融合的道路。荣格、兰克、贝克尔、弗洛姆、莱恩等操持精神分析“手术刀”的西方人不约而同地对在遥远的东方出没的禅宗思想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在海德格尔看来,现象学不是科学,它不必硬让自己去承担起那些与专门科学有关的主题。现象学是一种本源科学,因而,现象学提倡“向着事情本身”,就应该被理解为是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即:要求自己达到对自身的源始的理解。就现象学而言,生活本应该是所谓的“事情本身”。现象学不应成为人所杜撰出来的一种世界观。在海德格尔看来,打着科学招牌的世界观无疑是一种谬误的生活,它本应通过真正的生活和彻底地、忠实地实行这种真正的生活而获得新生。谬误就是一种危险,在这种危险里,提出和进入“先验问题”都由于“科学的构成形式”而受到了限制。海德格尔把这种危险称为“科学观念的无批判的绝对化”。在他看来,自称为科学的现象学虽然在寻求一种“直接的给予性”。而实际上,就现象学自身说来,这种“直接给予性”是无法直接给出的。现象学的这种科学性实际上遮蔽了现实的涌动着的生活,而一切“直接的给予性”,包括了现象学的问题范围都首先是在那种无论什么方式的生活本身的行动过程中给出的。在这里,哲学要寻找的再也不是笛卡尔和胡塞尔那种意义上的一个绝对确定的点——无论是起点还是终点,而是要指向一个具体的境况,一个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经验到的境况,这是以科学理论的态度不可通达的。过去,科学的理论态度在认识上有一种优先的地位,而现在不然,这种态度的优先地位成了问题。因为,在这种理论态度中,生活中的那些具体的、日常最亲切的东西反而变成了不可理解的。在科学的表达中,那活生生的,涌动着的生活“不知怎么的”就被僵化了。现象学若要成为真正的本源的科学——即真正的哲学,就应直面那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亲切的,最生动的生活本身,去把握生活中那些最源始的、具体的东西。现象学的还原论,还原到最后就直接面对着那些活生生的、具体的东西,即生活本身。在海德格尔看来,现象学所要把握的不应该是自我,也不应该是所谓纯粹意识,而只有生活。现象学的“现象”、“显现”,就是这生活。只有生活才是“自我显现”的,才是“自足性”的和“具有意义性”的东西。 在海德格尔对于现象学的这样一种批判性的解说中,已然包含了对于整个西方哲学传统具有的所谓科学的理性化的理论态度的批判和拒斥。在他看来,整个西方哲学之所以在追问存在的历史上走了那么多的弯路和歧路,在于对“生活”这个最源始的、最根本的东西采取了一种错误的理论态度,而遗忘了它。海德格尔对于哲学之基础的这样一种“非科学化”、“非理论化”、“生活化”的追求,在他以后的思想历程中,成为一种几乎是贯彻始终的基本态度。
海德格尔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20世纪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1889年9月26日,海德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州梅斯基尔希镇。其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是位箍桶匠,其母亲约翰娜·肯普福·海德格乐出生于当地的农民家庭,也是一名天主**。
小学毕业后,海德格尔因家境贫穷,无钱再上学。先跟私人教师学习拉丁文,后由天主教会资助,到离家乡50公里以外的康斯埋茨中学(旧天主教会耶稣会学校)四年级学习。在这里,他受到欧洲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古希腊文学、天主教拉丁文献、拉丁文学、德国文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等)。
高中暑假期间海德格尔回家乡度假时,从康斯坦茨三一教堂回家度假的格约伯神父向他推荐了弗朗茨·布伦坦诺的博士论文《存在观念在亚里士多德学说中的多重意义》(1862年),唤起了他对“存在”问题的强烈兴趣,由此影响了他一生的事业,并预示着他在今后几十年的全部思想历程。
在弗莱堡大学神学系学习期间,海德格尔得以亲聆卡尔·布莱格教授的教诲,并开始阅读布伦塔诺的学生胡塞尔于10年前写的《逻辑研究》,希望能从中找到被布伦塔诺唤起的关于存在问题的回答,此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外,胡塞尔的早期著作《算术哲学》使他对数有了全新的看法。
1911年,海德格尔开始进行大量的哲学问题的研究,这是海德格尔思想形成的开始。
1927年(38岁)2月,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发表不久出版单行本。后收入《全集》第二卷。但只有原计划中的第一部的第一、二篇,第一部的第三篇和第二部分的三篇散见于后来的《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形而上学是什么》、《论根据的本质》、《论真理的本质》、《形而上学导论》等论著中。
1945年,盟军占领弗莱堡以后,海德格尔被剥夺了在大学教书的工作。1951年恢复工作不久即退休,但继续讲课和写作。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所作的一些讲义是他所曾写的最好的东西。
更多文章:

博格坎普去哪了(博格坎普不坐飞机,有些赛事国外他是怎么去的)
2024年10月25日 22:02

嗨了!利物浦将和耐克签约,球迷狂刷姆巴佩2020?热苏斯:平局对我们来说可能不够,对利物浦能接受
2024年5月13日 09:20

2009年羽毛球世锦赛(2009年羽毛球世锦赛为什么在印度举行)
2024年4月18日 17:35

目前世界最新混双排名第一(国际乒联更新本年度世界排名,樊振东孙颖莎排名第一,如何评价她们的实力)
2024年3月22日 01:45

去冰岛需要什么条件吗(一个普通中国人,怎样才能去冰岛定居去冰岛定居需要多少经费)
2024年9月2日 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