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劳德和他的校长的故事(《爱之深 罚之妙》的阅读答案)
本文目录
- 《爱之深 罚之妙》的阅读答案
- 求高二作文《善待谬误》
- 法国某中学的校长的心爱的小狗被一名淘气的学生打死了,如果你是校长你会如何教育他
- 有哪些有关“因材施教”的名人故事,或提供可以论证“因材施教”的论据
- 教育教学的励志小故事
《爱之深 罚之妙》的阅读答案
2.第二个叹号写出了校长的气愤程度,第二个问好是校长再想办法3这图中的奥妙,是他想摘但需要跳起来才摘到的“桃子”不得不查找资料。4 1小学宰狗 2画人体骨骼图,和人体血液循环图3与医学家班廷一起,研究发明了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5好奇心不一定是坏事,保留好奇心,保留对大自然探索的心,我们会发现更多奥秘亲!希望对你有帮助哦1
求高二作文《善待谬误》
真是难找啊。。。下面一篇是我经过层层筛选找出来的,标题就是善待谬误有一位叫吉麦的法国人,他曾经是一个贫穷的画家。一次,他在院子里作画,偶然一挥笔,把许多蓝颜料溅到白衬衣上。他太太洗衣时,怎么也洗不干净,最后只好把带有蓝色痕迹的白衬衣挂上晒干。谁知晒干后衬衫比以前更加洁白了。当他经过几次试验,结果仍然一样时,他忽然心里一动。于是,他迅速把它研制成一种可使洗涤物洁白的“漂白剂”,进行大批量生产,从而建立起他的洗涤剂王国。从前去黄山的鱼贩都是千里迢迢徒步去的,等到把鱼送到目的地,鱼已经开始腐烂。黄山人死马当作活马医,把臭鳜鱼腌制一下,再入锅烧煮。烧好的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却异常香。这以后,鱼贩就索性用一层盐一层鱼的方法储存鳜鱼,再运进黄山。于是,便有了闻名遐迩的黄山臭鳜鱼,不知有多少食客被这独特的滋味所倾倒。臭鳜鱼歪打正着,成就了人间美味,化腐朽为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日本的清酒与我国江南的黄酒较类似,都是深受欢迎的普及型大众米酒。但据说日本的米酒在明治之前是比较浑浊的,这是美中不足之处。很多人想了各种办法,却找不到使酒变清的法子。那时候,在大阪有一个名叫鸿池善右卫门的小商人,以制作和经营米酒为生。一天,他与仆人发生了口角。仆人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在晚间将炉灰倒入做成的米酒桶内,想让这批米酒变成废品,叫主人吃亏。干完了这个小勾当,这个卑劣的仆人就逃之夭夭。第二天早晨,善右卫门到酒厂查看,发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现象,原来浑浊的米酒变得清亮了。再细看一下,桶底有一层炉灰。他敏锐地觉得这炉灰具有过滤浊酒的作用,立即进行试验、研究。经无数次改进。终于找到了使浊酒变清的办法,制成了后来畅销日本的清酒。 在人生路上,一种谬误,往往会把自己推到进退维谷的境地,有时甚至会改变整个人生道路。其实,谬误有时既是人生的挫折,又是人生的转折,这往往是个戏剧性的环节。有许多人因倒霉交上好运,或创业,或发财,或有所建树,而其前提是:善待谬误,巧寻转机。这个下面的是根据善待错误找到的,自己改改~善待失误什么也找不到天下没有从来不犯错误的学生。差别无非是犯错误的程度有轻重、次数有多少而已。其实,许多有意无意的错误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是有积极作用的,犹如感冒伤风一类的小疾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一样,青少年成长岁月中行为、思想上自然流露的这样那样的偏差往往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使人不断成熟。从来不伤风感冒的人一旦得病,往往得顽症或绝症,而在中小学从来不犯错误的好学生、乖学生,到大学或单位以后一旦犯错误,往往出现的错误让家长与老师瞠目结舌。这样的案例已经举不胜举。因为,学生总是通过在成长过程中试探性的行为中获得经验,明辨是非,增长见识的。那么,到底该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呢?过去,我们的先辈们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对犯错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敲打”。现在,我们又绝然反对体罚,思想教育成了唯一的法宝,教育教育再教育,讲理讲理再讲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育应该是万能的,教育必须是万能的,教育也只能是万能的,否则,谁来解释这许多的问题,谁来承担这许多问题的责任,中国人一向来讲究“冤有头,债有主”,青少年思想问题,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大学生道德修养等等,一句话,统统是“教育的问题”!而在国人心中,中国除了学校教育便没有别的教育可言了。所以,学校能做也必须做的,就是如何尽最大程度杜绝错误的产生,无论学生的这些错误对成长是有益还是有害,背后的根源是有因还是无因,为了禁止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近年来,我们强调量化考评,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制定了指标体系,学生稍不留神犯了错,就榜上有名,他个人或班上就会因此被扣分。我们强求学生的行为不能出现错误,如果出现一次错误,他的思想品德成绩就会减去相应的分数。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就像一个无形的网,为学生的言行设置了边界,一旦学生的言行超越边界,他的不轨行为就记载下来了。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在这种指标体系中爬行,缺乏必要的自律意识。一旦步入社会,没有了这种规范体系的束缚,学生的行为便判若两人。其实,如何对待犯错的学生,如何处罚他们,需要我们站在学生成长的高度,用心的、认真的思考。让我们先看一个案例,看看一位英国校长是如何处罚他那犯错的学生的。 麦克劳德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忽然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他和几个男孩偷偷地套住一只狗,把狗宰杀了,把内脏一件一件地割离、观察。这只狗不是别人家的,而是校长家的,而且是校长最喜爱的狗。校长很恼火,心想,这真是无法无天。再说,万一被狗咬伤了怎么办?不加惩罚,绝对不行。很快,校长的处罚决定出来了: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也知道自己错了,决心改正错误。他认认真真地画好了两幅图,交给了老师。校长和老师看后都觉得他画得很好,对错误的认识比较深刻,杀狗事件就这样轻松了结了。麦克劳德后来成了一位有名的解剖学家。后来还研究并发现了人们以前认为无药可救的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由于这项成就,于1923年荣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当初麦克劳德的两幅画现在还保存在英国皮亚丹博物馆中。 麦克劳德杀了校长家的狗,校长却从他的不当行为中看到了积极的因素。校长知道,这是好奇心驱使下的求知行为,而好奇心是人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学生犯了错误,给予批评处罚是必要的。但在处罚时,如果方式不当,就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那将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所以,校长采取了一种巧妙的处罚方式,既让麦克劳德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也保护了他主动探索求知的热情,还使他增加一个学习生理知识的机会,使他的解剖知识派上用场。可以说,麦克劳德后来在医学上的成就,与这位校长的处罚方式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校长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赔偿损失,当着全班或全校学生作一个公开的检讨,或者在他的思想品德成绩上扣去几分,甚至在他的档案上记上一笔,那就真难想像,麦克劳德是否还会对生理学感兴趣,是否还会去主动探索事物的奥秘,长大之后是否能够取得这样的巨大成就。 许多家长和教师,包括一些优秀的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处理得过于严厉,甚至不近人情。他们在批评、处罚学生的错误行为时,把学生身上闪光的探索欲、好奇心一同处理了。犹如我们现在治疗癌症中的化疗,杀死了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健康的细胞,所以,当今的癌症治愈率极低,许多情况下白白增加病人的痛苦,却很少能帮助病人摆脱病魔。目前教育中许多惩罚学生错误的招数,对学生的成长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对教育来说更是一种失败。 为了学生的成长,请你宽容与善待学生的错误,起码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吧! 我觉得:也许在教育的园地里,有时候,把老鼠都抓尽的,不一定是好猫!但是,错误却一直以来被人视为眼中钉,人们往往会非常惧怕它,甚至还称之为“魔鬼”。错误都是人们所厌恶的,也许是错误会导致前功尽弃,也许是错误会让人留下遗憾,也许错误会**灰心丧气。可是,正是因为错误,让人刻苦钻研,坚忍不拔,勇猛精进,以至走向成功。世界正是这样,许多东西往往是对立的,但是,它们也是统一的,就如没有错误,哪来成功这般。“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老生常谈的话以及古今中外的就刚好印证这一点。 “发明大王”爱迪生不知犯了多少错误,走了不少弯路,才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实验,犯了多少错误,最终才研制了**……每一项惊天动地的发明,正是填了许许多多的错误作地基,最终才到达了顶端。 错误并不是“魔鬼”,它有时更是“天使”,它不是通向成功的绊脚石,而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对于错误,我们不应厌烦,而是欣赏式地挖掘其中的精华。 让我们善待错误!
法国某中学的校长的心爱的小狗被一名淘气的学生打死了,如果你是校长你会如何教育他
对不起,挖了个坟。问问题的时候请阐述清楚问题本身,问题得每一句遗漏都会影响到结果。原故事是这样的:在英国的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藏画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幅是骨髓图,另一幅是血液循环图。这两幅画出自当年的一名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麦克劳德小时候不仅顽皮,而且充满好奇心。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于是,他和几个小伙伴偷了一条狗,宰杀后,开膛破肚把内脏一件件剥离,仔细观察。然而,这条狗是校长的宠物,校长发现自己心爱的小狗被打死了,非常伤心,也非常恼火,决定给予麦克劳德惩罚。 可谁都没想到校长的惩罚竟是让麦克劳德画一张狗的骨髓结构图和一张狗的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自知罪责难逃,便认真地画好了两幅图,交给校长。校长看后非常满意,认为画得很好,对错误的认识较深刻,决定不再追究杀狗事件。这样的处理方法对我们颇有启发,即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还给学生一次学习的机会。后来,麦克劳德(约翰·詹姆斯·理查德·麦克劳德(Macleod·John·James ·Rickard 1876-1935))成为一名著名的解剖生理学家,并和别人合作发明了胰岛素,为此他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麦克劳德每每谈起成功的因素时,总是对校长的这次惩罚念念不忘。
有哪些有关“因材施教”的名人故事,或提供可以论证“因材施教”的论据
1、《郑渊洁对他儿子的教育》,他的儿子只读到小学六年级,因为对电脑十分有兴趣,所以因材施教,他的儿子后来在这一领域至少在社会上获得了优质的生存,要说得是在这个平庸的社会,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力求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毕竟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所以培养是有空间的\x0d\x0a2、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曾经担任过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后来又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美育的提倡和实践,都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致力研究西方美学和教育,而且对中国传统的教育遗产,也进行了认真的批判继承。他同样重视因材施教,曾经明确指出:“总须活用为妙。就是遇有特别的天才的,总宜施以特别的教练。在学生方面,也要自省,我于那几科觉得很困难的,须格外用功些,那几科觉得特别喜欢的,也不妨多学些。总之,教授求学,两不可呆板便了。”\x0d\x0a3、苏步青出身农家,父亲种田。但苏步青对读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见到书就爱不释手,父亲见儿子如此爱读书,就咬咬牙,将他送入县城小学去读书。刚开始,他并不好好读书,有一次的考试中还考了个倒数第一名。他的班主任陈玉峰发现其实苏步青并不笨,只是贪玩,就找他谈心。陈老师的一番话使苏步青觉得很惭愧,他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从此,苏步青发奋读书。假日,他回家放牛时,还骑在牛背上背古诗。这一年,他的学习成绩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而且,在以后的每次考试中,他的成绩都是第一。大学三年级时,他写的一篇数学论文发表在日本学士院报上。当时,在这刊物上发表的学生论文,可以说几乎没有,这件事在学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他所写的41篇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陆续发表在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的数学刊物上,国际数学界把他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1931年,苏步青回国后在浙江大学任教。当时国内条件很差,抗战时浙江大学为了躲避日寇,东迁西迁,可是不管在什么条件下,苏步青从没放松过对数学的研究。他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在我国造船工业、航空工业、汽车外形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都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他为我国科学事业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x0d\x0a4、在英国的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藏画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说起这两幅藏画,里面有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原来,这两幅画是当年一个名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麦克劳德从小充满好奇心,凡事总好寻根究底,不找到答案不肯罢休。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看看狗的内脏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便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将其宰杀后,把内脏一个一个割离,仔细观察。没想到这只狗不是别人家的,而是校长家的,且是校长十分宠爱的狗。对这事,校长甚为恼火,感到太不像话,如不严加惩罚以后还不知会干些什么出格的事。但是,到底如何进行处罚,经过反复考虑,权衡利弊得失,校长采取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处罚办法: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很聪明,他知道自己错了,应该接受处罚,并决心改正错误。于是他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画好两幅图,校长看后很满意,认为图画得好,对错误的认识态度很诚恳,杀狗之事便这样了结了。这样的处理方法,即使麦克劳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保护了他的好奇心,还给了他一次生理知识的机会,使他对狗的解剖派上了用场。后来,麦克劳德成了一位著名的解剖家,与医学家班廷一起,研究发现了以前人们认为不可医治的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两人于1923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x0d\x0a\x0d\x0a5、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左思幼小时,父亲一心使他成为书法家,由于他对书法毫无兴趣而使他父亲失望;父亲又让改学鼓琴,结果学了很长时间也弹不出一支象样的曲子而最终让父亲的美好愿望成为泡影。后来,父亲发现了他的特点,他不善交际,记忆力好,爱好读背诗词,有的甚至过目不忘。据此,父亲认真善待他的这种兴趣和爱好,让他改学诗词歌赋。结果,果然一举成名,把当时的文学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x0d\x0a\x0d\x0a扩展资料\x0d\x0a因材施教:\x0d\x0a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孔子因材施教\x0d\x0a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孔子恐怕子路还未孝养父兄,就去杀身成仁了。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公西华问道:“先生~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教育教学的励志小故事
教育教学励志小故事:不可能有有答案的“答案”
德国着名数字高斯在上中学时,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打瞌睡,下课铃声响起时,他醒了过来,抬头发现黑板上有一道数学题,以为是当天的家庭作业,便匆匆地抄到练习本上。回家后,他埋头演算,就是算不出来,但他不气馁,不妥协,锲而不舍,终于求得了答案。他把答案带到课堂,老师见了大吃一惊,瞠目结舌,原来那是一道一直被认为“无解”的数学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会感悟到;如果高斯真的知道此题“无解”,他还会去如此“劳神”吗?“答案”恐怕仍为“千古之谜”。一件事,如果在一个人的意识中被认为“不可能”,在行动上自然不会去做,“结果”也就真的“不可能”。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自然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结果。
中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期和成长期,他们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维意识是完全可塑的,是有充分潜力可挖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去发现、去挖潜、去设计、去雕琢。我们要牢牢记住,千万不可犯“盲人摸象”这一令世人耻笑的错误。
教育教学励志小故事:两种思维的碰撞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在农场一户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样?”“好极了!”“这回你应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我们的花园里只能看见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上面却有千万颗星星;还有,我们院子里只能停几辆小汽车,可他们院子里却能容得下几百头奶牛。”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过上和他们一样富裕的生活。”孩子心中富有和成人心中的富有是不同的,正像孩子心中的快乐和成人心中的快乐不同一样。
今天要想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思维方式。知道学生的理解与想象和教师是不同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已有经验、认知能力、心理特征,认识学生思维,学生才能带着教科书走进教师,这样课堂教学中两种思维的碰撞才能会如“水”如“潮”,心灵对话才会撞击出生命的浪花。在那流淌轻松活力、润泽生命的课堂里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
教育教学励志小故事:教育从尊重开始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示。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国母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艺术一些。
教育教学励志小故事:创造力来自于兴趣和好奇心
一百多年以前一名调皮的小学生叫约翰·詹姆期·麦克劳德,出于好奇杀了一只狗,想看看狗的内脏,这只狗是校长家的宠物。校长知道此事后开始很恼火,简直无法无天,连我家的狗都敢偷杀,还有什么不敢做的?万一被狗咬了又怎么办?继而一想,小学生杀狗看内脏,想法新奇,做法勇敢,人才难得。于是批评加鼓励并罚他画了两幅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后来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发愤钻研生物解剖,成为着名的解剖学家。他和医学家班廷一起发明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因此获得了1923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这是他们创新的萌动,这时作为大人要保护他们这种品质。如果当年校长不注意保护麦克劳德的“好奇心”,一怒之下打了他,也许会摧残了这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更多文章:

湖南卫视在线直播观看2022(2022年湖南卫视跨年晚会在哪儿看)
2025年8月1日 13:25

德国足球顶级联赛冠军次数排名(拜仁慕尼黑一共几次获得欧冠冠军)
2024年9月12日 11:22

韩国电视台kbs24直播(谁有韩国SBS、MBC、KBS三大电视台的直播地址,不是蚂蚁上的,就是要官方直播地址!!!)
2025年6月20日 14:15

尼克斯vs湖人推荐(NBA球迷进看好那几个球队明天有几个球队比赛, 看好那个)
2024年5月21日 18:25

米克诺斯沙发(希腊的数千个岛屿每个都很有特色,喜欢沙滩、阳光的朋友可以一游吗)
2024年9月10日 23:22

斯佩齐亚足球俱乐部的2015年阵容?与桑普多利亚的比赛,国米明明有很多好机会为何总不进球
2024年4月10日 00:25

2009nba全明星(nba2009全明星的首发阵容是什么,替补阵容又是什么)
2024年3月9日 16:35

中国国足亚洲杯韩国(亚洲杯误判事件,让韩国取得冠军优势,中国女足王珊珊王霜为何会大意轻敌)
2024年6月21日 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