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住有几位太太?黄奕住的人物概述
本文目录
黄奕住有几位太太
6个。黄奕住是民国巨富,也有人直接认定他就是民国首富。他富到什么程度呢,仅举一例:民国时期三家银行有钞票发行权,分别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南银行。其中中南银行是民营银行,黄奕住持股75%。他的财富,仅此便可见一斑,而中南银行只是黄奕住众多产业中的一项而已。有一次在一个讲座上,马未都先生有这样一个说法:把马云和王健林两个人加总起来,都没有黄奕住影响大。黄奕住这人有多少钱呢?今天我们所有的富翁在他门下什么都不是。
黄奕住的人物概述
黄奕住是印尼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于1868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按:1993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撤销南安县,设立南安市。辖原南安县行政区。)金淘镇。为紫云派黄守恭后人。祖先曾任**显职。后归隐在家务农。他幼时曾上数年私塾后失学协助父母种田。12岁时,他开始从师学习理发手艺。他和另三房兄弟统称糖王家族,是民国初期-50年代末的显赫家族。家业遍布各领域 。仅于中国厦门就有160栋别墅,曾耗资百万元打造“中国第一别墅”。黄奕住 不单是印尼首富,更是知名慈善家和爱国人士。1914年,他的总资产已达300万盾以上,他的名字已被编入《世界商业名人录》中。曾对中国厦门大学,新加坡华侨中学、广东岭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倡捐巨资,累数十余万金。黄奕住与兄弟黄奕伦(**行事低调寡言,故少为人知),长子黄钦书 ,银行家胡笔江 等创办了中南银行,厦门自来水公司,厦门电话公司,黄聚德堂房地产公司,收购了“厦门德律风公司”和日商的“川北电话公司”,正式成为厦门首富家族。
民国富豪黄奕住:触别人眉头,自己吃了苦头,最终成商业巨头,怎么做到的
在一百多年前的泉州南安出过这样一位巨贾叫做黄奕住,怎么形容他的财富实力呢?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把现在马云和王健林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加起来,也敌不过他一人所取得的成就。
众所周知,马云和王健林那都是上过富豪排行榜的,比他们两个人还厉害的,那该是怎样的富可敌国啊。
富可敌国的豪横
黄奕住名下的产业众多,而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他的银行。在当时那个时代,拥有钞票发行权的仅有三家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南银行。
中南银行即是黄奕住名下的,他持股高达70%,有一家可以发行钞票的银行,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由此不难想象,黄奕住的经济实力有多么的雄厚。
“有钱就任性”这句话在黄奕住的身上也是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的。1919年,黄奕住的母亲过74岁的大寿,黄奕住选择在鼓浪屿的中德楼为母亲大摆筵席。
彼时还盛行着搭戏台唱戏祝寿,黄奕住自然也是不会拉下这项娱乐的。只是,他这戏台却是搭的与众不同了一些。
黄奕住命人在戏台的四个角落分别放上了四个大木桶,你猜,这桶是用来干嘛的?竟然是用来盛放银元的!
黄奕住散下消息说,今日凡是路过的人都可以从桶中取走一块银元,算是随喜了。这个消息一经传播,四面八方的人纷至沓来,可谓是把中德楼围了个水泄不通。
白手起家的艰辛
而就这些个银元,按现在我们国家流通的人民币来算的话,那一块也是值得个3000元的。
黄奕住如此的挥金如土,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他到底是坐拥着多少的财富。黄奕住最让人佩服的就是,他所坐拥的财富都是凭借他自己一砖一瓦所打拼出来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
黄奕住并非是富裕人家出生,相反,小时候,他的家境十分的贫寒,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奔波。在他十二岁这年,他跟随一位理发的师傅学习理发的手艺以作为谋生手段。
然而事与愿违,这份“工作”他也没能做的安稳。在给一位当地的乡绅理发时,他疏忽之下,划破了这位乡绅的眉角。
当下,这位乡绅就暴怒不已,说是黄奕住触了他的眉头,扬言要让黄奕住在这个地方混不下去。俗话说的好,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更何况是当时毫无势力的黄奕住一家。
被迫无奈,家里人一致决定让黄奕住出去避避风头,还变卖了家里祖辈耕种的一块地换取了36块银元给黄奕住做路上的盘缠。
背井离乡的黄奕住确实是吃了不少的苦头,先后辗转去了新加坡、印尼和中爪哇等地,但是因为没有别的一技之长,只能一直做着理发的营生。
商业奇才大展身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了万里路的黄奕眼界有了一定的开阔,逐渐意识到一直做个“剃头匠”的话,很难有什么出路。
这时,他的目光放在了同乡的卖货郎身上,察觉到了这也许会是个出路。想到就做,他先向同乡借了一些钱张罗起来了自己的摊子,走街串巷,开始了卖货郎的职业生涯。
不得不说,黄奕住是个十分有商业头脑的人。别的货郎都是挑选一些商业繁华地带,但是他反其道而行之,不管山路多崎岖,不管地点有多偏僻,他都挑着一根扁担,毫无抱怨的穿行。
糖果、咖啡、杯盘,各种货物应有尽有,加上他为人真诚,童叟无欺,很快他的名号就起来了。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他的魄力,他看准时机,开了自己的第一家杂货店取名叫做“日兴牌”。
因为他经营管理得当,杂货店的经营蒸蒸日上,十二年后,他的杂货店开遍了印尼的全国各地。那个时候的他才只有三十岁,就已经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
不久之后,一战开始了,黄奕住看准了商机,开始经营糖类,靠这个达成了资本的迅速积累,彼时,他的身价暴涨,还一度被称为是“亚洲一代的糖王”。
他的名字还被编入了《世界商业名人录》之中,当初的穷小子黄奕住摇身一变成为了商业大鳄黄奕住。
携巨资回国发展
一战结束之后,荷兰殖民地政府损失十分的惨重,经济上一度入不敷出,这个时候蒸蒸日上的黄奕住就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
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想要从黄奕住的腰包之中索取一些钱财。绞尽脑汁之后,他们给了黄奕住两个选择:一是:向荷兰政府缴纳一千五百万的税费,并且加入荷兰国籍;二是离开荷兰,从哪来的回哪去。
黄奕住并不受荷兰政府的威胁,当下就决定变***的资产,重新投身于祖国的怀抱。而当时黄奕住将自己的资产一共变卖了多少钱呢?
一共一亿美金!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啊。回到祖国之后,黄奕住也没有闲下来,开始了新的投资,固定自己的资本;他还在厦门的岛上置产了160栋别墅,可谓是十分的豪横啊。
黄奕住不仅是商业上有着大智慧,为我辈楷模;就是为人处世上也是十分的让人敬仰。他事业成功之后,还十分的关注我国的公益事业。
厦门市一个海岛,鼓浪屿上面的水大多都是不能直接为生活所用的,这就给民众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黄奕住看到了这一点,决心要做点什么,改善厦门同胞的生活质量。
他很快就着手规划这件事了,先是在上海进行招投标,建立了厦门自来水公司。后来经过检测,该公司的水质质量已然是亚洲最好的水质了。
除了基础设施之外,他还十分注重国民的教育问题,大手笔的捐助了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
黄奕住先生的这一生堪称是传奇,他不仅是创建了商业的奇迹,还让我们看到了一代大儒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风范,我辈楷模。
我们所要学习的不仅是他在商业上所展现出来的雄才大略,还有他功成名就之后的爱国爱民之心。
学学黄奕住,说不定下一个世界首富就是你
记忆中不管是厦门大学建筑精美的群贤楼,抑或是号称「 ”民国第一别墅”的鼓浪屿黄家花园,让我对黄奕住这个名字有了挥之不去的印象。说到中国首富,大家自然而然想到的是马云,但清末的这位黄奕住先生,当时的财富就超过了现今马云和王健林财富的总和,这位历史上的中国首富,有着怎样的传奇一生呢? 01 1868年12月7日,黄奕住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现隶属泉州市)金淘区楼下乡石笋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当时人们可能从来没有想到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小山村里竟走出了一位巨富。在风雨飘摇的清末,百姓食不果腹,医疗水平低下,婴儿死亡率高,黄奕住的父母渴望留住这个男孩,所以取名为「 ”住”,小名「 ”阿住”。阿住年幼时,虽然家境贫穷,但父母还是送他去上了私塾,可惜好景不长,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了,只得辍学回家协助父母种田。 12岁时,黄奕住开始跟着伯父学习理发手艺,3年满师后,便自己一人挑着理发担子,走街串巷,为人理发。在闽南,黄姓虽为大姓,但他们这房却是弱房,加上剃头业属于贱业,黄奕住从小就受尽欺凌和冷眼,看尽世间冷暖。 虽然小小年纪,却不安于现状,黄奕住在为人理发时从他人的言谈中得知,在南洋,就业和发财的机会很多,于是他决定勇闯南洋,这一年,他年仅16岁。福建人大多从中原逃难而来,骨子里流淌着先辈漂泊、敢闯的性格,这种性格在黄奕住身上更显强烈。波涛汹涌的大海不知让多少漂泊客葬身海底,也不知多少人经不起长途颠簸病死途中。虽然前路凶险莫测,但少年黄奕住还是怀揣父母变卖祖产所得36个银圆毅然前往,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南洋。花季少年,本该享受一生中美好的年华,但少年黄奕住此时却经受着人生中巨大的磨难。 02 黄奕住最先到达新加坡,成为当地人熟知的「 ”剃头住”。不久后流浪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棉兰市,最后移居到中爪哇的三宝垅市。黄奕住刚到三宝垅之初,人生地不熟,加上语言不通,生活异常艰难,经常半饥半饱,居无定所,夜晚只得借宿在一间妈祖庙里。 正所谓「 ”既然活下来了,就不能白白活着”,生活的磨历让这位年轻人越发坚毅勇敢,他刻苦勤奋、好学上进,很快学会了当地语言,并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认识了一般朋友。经过几年的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终于有了一点积蓄,几年的辛苦奔波也让他深刻认识到靠剃头是绝不能发家致富的。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改业从商,充当肩挑小贩。他把理发工具扔进大海,破釜沉舟,准备重新开始。他的这个决定得到了当地一位老华侨魏嘉寿的同情和资助,借给他最初的经营资本,开始了当地人称为「 ”走鬼”的营生。从此每天天不亮起床,肩挑各种日用小杂货及土特产食品等,走街串巷、翻山越岭于三宝垅市的角角落落,风吹日晒,辛劳自不必说。由于他所接触的乡民和华侨都很贫穷,他常常采取薄利多销、以货易货、代售等方式,逐渐得到了大家的好感。 不久,黄奕住在三宝垅市花旗银行附近租下一个固定摊点卖咖啡,并继续经营日用食杂及土特产等。这时黄奕住认识了当地一个叫蔡缰的姑娘,并与她喜结连理,从此两人起早摸黑,苦心经营,生意日渐有了规模。后来,黄奕住将摊位扩展成一家正式商店,并命名为「 ”日兴”杂货店。随着生意的不断发展,黄奕住还买了一辆马车,经常亲自驾驶着马车辗转于附近各村镇,收购廉价土特产及推销商品。泉州人吃苦耐劳与善于经商的品质在黄奕住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03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爪哇地区的甘蔗种植业及制糖业进一步发展,中爪哇地区成了世界主要制糖及销售糖业的中心之一。颇具商业眼光的黄奕住洞悉经营糖业的发展前景,于1895年果断将生意改为以经营糖业为主,这一年黄奕住27岁,从此年轻的黄奕住在印尼初露端倪,并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从1895年至1914年一战爆发时,爪哇糖价比较平稳,维持在100公斤售价10印尼盾至12印尼盾左右,黄奕住以较低廉的价格向各中小制糖者收购后,至三宝垅市中转,而后销往新加坡及欧美各国,获得可观的利润。后来,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黄奕住成立了「 ”日兴行”,并在多地设立分行。 一战打响,尽管爪哇离战区比较远,干扰不是很大,但由于战争及交通等关系的影响,不少糖商担心欧战影响输出,犹豫观望。而黄奕住却反其道而行,以过人的胆识果断出手,以每百公斤仅12.1印尼盾的低价收购了大量蔗糖。由于战争影响,欧洲各地糖价不断上涨,1915至1917年三年间「 ”日兴行”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利润。 一战结束后,欧洲地区由于战争的破坏,食品及砂糖奇缺,供不应求,加上西欧航运恢复,欧洲各国糖价开始大幅回升。1919年糖价每百公斤迅速上涨至28.4盾,1920年更猛增至53.45盾的空前水平。黄奕住的「 ”日兴行”库存的蔗糖不仅销售一空,而且他敏锐地抓住此大好时机,大量购进和大批输出,获得空前的暴利。其资产一下子超过3000万印尼盾,成为爪哇最著名的四大糖商之一。曾经的「 ”剃头住”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叱吒印尼的「 ”糖王”。 04 荷兰殖民 *** 为了弥补一战的亏空,战后加紧了对印尼人民及华商敲骨吸髓的剥削,制订了所谓的「 ”战时所得税条例”,规定凡是从1914年起获利3000盾以上者,必须缴纳30%的「 ”战税”。当时在印尼的另一华人糖王黄仲涵被迫要求缴纳3500万盾的「 ”战税”,黄仲涵后来避居新加坡,最后客死他乡。黄奕住也被要求补缴1500万盾的「 ”战税”,占黄奕住全部资产的42%。虽然这些华商都按时缴纳了税,可见殖民 *** 的贪得无厌和丑恶嘴脸。 当时殖民 *** 规定:凡是荷兰国籍,享有减税的权利。因此,当地 *** 官员极力动员黄奕住加入荷兰籍,以此减免税收。日本驻三宝垅市领事也企图拉他入日本籍,黄奕住断然拒绝了。从此认识到当时的中国 *** 孱弱无能,无法保护海外华商的合法权益,决心「 ”业成返国”,报效祖国。当时有朋友曾对他的返国之举劝说道:「 ”中原多故,不如此间乐。君雄于赀,何地非乐土,为终焉计,不亦善乎?”但他还是坚定了回国的决心。 1919年4月,黄奕住悄悄将其所积累资金约合2000万美元汇回祖国,4月底风尘仆仆回到厦门,回到了阔别35年之久的祖国,当年51岁,当真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时隔三十多年,祖国依旧千疮百孔,百废待兴。黄奕住考虑到厦门离南安近,且厦门有一定经济基础便于事业发展,便在厦门鼓浪屿租界区安家。 05 已近半百的黄奕住,拥有着巨额的财富,本来人生就可以圆满地划上一个段落,后半生安度晚年,尽享荣华。可具有强烈爱国之心的黄奕住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心思花在为祖国的建设上。黄奕住在返国之前,就考虑今后如何运用自己的财富为国效力。黄奕住在印尼三十多年的商业活动,深刻认识到银行金融业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1917年华侨糖商在遇到困难时,遭遇荷兰银行资本的刻意刁难,黄奕住说:「 ”念吾侨民苦异国苛法久矣,若不思为父母之邦,图其富强,徒坐拥浮资非夫也”,于是决心自己创办银行。 1920年,黄奕住专程前往东方金融大都会上海,拜会了上海《申报》董事长史量才、银行家胡筠(胡笔江)等人,共同商讨创办中南银行。经过多方筹备,1921年6月5日中南银行宣布成立,7月5日正式开张,黄奕柱为董事长,胡笔江为总经理。该行向国民 *** 立案后,成为当时全国可以发行钞票的3家银行之一,是唯一拥有全国发钞权的民营银行。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展,中南银行先后在多地设立了分行和办事处。中南银行成立之后,还积极投资支持国内各项民族工业的生产和发展。 此外,黄奕住还于1921年8月在厦门创办了「 ”日兴银号”,以沟通厦门与海外华侨的侨汇融资及促进工商业等的发展。由于「 ”日兴号”有着良好的信誉,东南亚各地华侨纷纷把他们的游资汇存该银号,以备家乡建筑房屋或其他实业之用。 06 「 ”饮水思源”,这位有着拳拳爱国之心的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更不忘对自己家乡的建设。上世纪二十年代,厦门岛与鼓浪屿都是小岛屿,四面环海,海水虽然充足,但是不能饮用。长期以来,厦门岛和鼓浪屿上的居民饮用水,都要靠「 ”艇仔水”来供应。天气恶劣时,船被风雨所阻,居民便无水可用。加之运来的江水未经消毒过滤,又经多次转运,极不卫生。 黄奕住目睹水贩们挑运贩水的情景忧心忡忡,因此决心「 ”创办厦门自来水,以重卫生”。黄奕住重金聘请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修水利工程的林全诚担任自来水公司总工程师,月薪700元大洋,据说是当时厦门市最高的工资。黄奕住创办的厦门自来水公司的水质,经过外国专家检测评定为东南亚质量第一,吸引了当时外国商船都来厦门自来水公司蓄加饮用水,这是厦门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居民饮用自来水问题。 07 黄奕住虽然由于家境贫穷只读了几年私塾,但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厦门大学开办期间,黄奕住应陈嘉庚与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的邀请,捐建大楼一座。本来,陈嘉庚在邀请时已应允以黄奕住之名命名该楼。黄奕住却建议将该楼命名为「 ”群贤楼”。此楼因建筑精美,常用它作办公与 *** 的中心,这里曾经接待了鲁迅、孙伏园、顾颉刚等著名学者。 厦门大学「 ”群贤楼” 后来他又捐赠厦门大学图书设备费3万元。为了纪念和表彰黄奕住热心教育的义举,1931年6月,在厦门大学的主楼「 ”群贤”一楼刻下了「 ”黄君奕住,慷慨相助,有益图书,其谊可著”的石碑文,以资纪念。这一碑文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那里,向厦门大学来往的莘莘学子们诉说着这个爱国爱乡的华侨的传奇故事。他还先后对新加坡华侨中学、广东岭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 ”倡捐巨资,累数十余万金”。 08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保全生命及财产,有人劝他加入外国籍,黄奕住再次断然拒绝,并说:「 ”绝不加入外国籍,依赖外人。吾无意时髦。共赴国难,何惧之有?”爱国之心再次彰显。1945年6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黄奕住病逝于上海,终年77岁。 黄奕住在鼓浪屿的住宅,西式风格的黄家花园,端庄而又大气,园内花木葱茏,展现了当时建筑装饰的顶尖水平,完全超越了当时鼓浪屿上各国领事馆建筑。如今的黄家花园早已成了著名的不带星的酒店,供来往游客参观、住宿。徜徉其中,游客们在感受「 ”民国第一别墅”奢华的同时,看渔舟唱晚听鼓浪琴音,无不惬意,遐想联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过: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黄奕住,这位土生土长的福建南安最底层农民,最终逆袭成为清末民初中国首富,1914年他的名字被编入《世界商业名人录》,他的一生当真没有虚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来不会等待任何人,从草根到巨富,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勤奋和敢闯敢干,只有不断拼搏努力付出,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黄奕住,即使起点很低,但抵达的高度却很高。他告诉我们即使出身卑微,即使毫无背景,照样可以收获成功。时代的洪流,需要这种敢闯敢干的追梦人!景仰之余,留给我们深深的沉思! 鼓浪屿黄家花园 文章作者简介:湘忆雪,一位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爱文学、爱历史、爱写作,喜欢旅游,喜欢大自然。
更多文章:

纳什维尔是哪个州(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经纬度与中国哪个地区相同)
2025年2月24日 14:50

曼联 切尔西 c罗(C罗救主曼联1-1切尔西,红魔本赛季战绩如何)
2024年9月13日 22:25

小国立陶宛的篮球实力为什么这样强?立陶宛对中国 比赛时间 是什么时候呀
2024年6月21日 14:53

快船马刺抢七大战全场回放(邓肯生涯有6次抢七大战,他表现如何)
2024年6月26日 17:00

博格斯封盖尤因投篮(博格斯是NBA史上最矮球员,他为什么能立足十四年)
2024年7月21日 23:22

斯巴特科技集团怎么样(电视机顶盒哪个牌子好电视机顶盒品牌排行榜)
2025年6月30日 06:00

拳王乔伊斯最新消息(拳击地理|海地,弹丸小国,也能走出世界拳王)
2024年8月9日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