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新闻(最近的重大国际正面新闻都有哪些)
本文目录
最近的重大国际正面新闻都有哪些
与中国有关的重大新闻:1、英国脱离欧盟。英国和欧盟都与中国有巨大的贸易往来。
2、美国总统大选。美国是世界经济老大,与中国的贸易量最大。谁当总统,对中国的态度?对我们今后发展至关重要。
3、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对中国安全至关重要。
4、巴西奥运会。对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重要。
最新国际新闻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动向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五)南北国家有关发展模式的交融与交叉增多,经济领域多边协调渐成趋势,新兴大国加速崛起,经济力量加速“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利用,南北关系呈繁芜交织的状态。俄罗斯迅速复兴和印度加快振兴,打破了冷战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兴大国崛起的第一梯队。一批发展中国家迈入或走近经济次大国行列,对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及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双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增。“G8(八国集团)+5”成为促进南北对话的重要高端平台。G20(20国集团)涵盖当前世界上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南北”代表性,近年来在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等的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拿大倡议在G20框架内成立“全球首脑论坛”,进一步反映出国际社会加强多边对话协调的趋势。
(六)各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重趋活跃,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通过自贸协定等形式,新兴力量与传统大国结成经济联盟成为时尚。
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关国家以区域发展为依托,为减缓经济全球化无序冲击而采取的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并行不悖。这种总体上良性的经贸互动推动了政治上的良性发展,大国重启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东亚、拉美、非洲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合作势头加强,成为联系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网络的重要纽带。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国合作框架,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拉美,拉美与中东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均试图通过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模式加快区域集团建设,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谋求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全面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借东扩之机加快区内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拉美两大经济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宣布加快自由贸易谈判,东亚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亚洲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未来国际经济关系将逐渐由国家之间的较量和竞争转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角逐,围绕全球经贸政策、金融体制的斗争与协调将主要在经济集团之间展开。
(七)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一些资源大国特别是油气资源富集的国家把握了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良机,不仅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同时提升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近年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和阿联酋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中平均前移了三个位次。一些石油生产国加强了对国内石油资源的控制,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其石油资源的掌控。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将能源作为国际斗争的主要**,公开向美“叫板”。美国目前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的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全球能源战略格局明显向美倾斜,但在世界能源市场格局方面,俄罗斯影响举足轻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战略影响不可低估。日本努力稳定传统石油来源,并积极拓展新渠道。欧盟等国积极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并寻求能源合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和繁荣,各方对能源的依赖将与日俱增。围绕油气资源、运输管道和市场价格等,美、欧、日等大国还将展开激烈的国际能源争夺战。同时,随着新兴发展中大国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对能源安全的追求,相关能源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打破了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能源产业中的垄断地位
最近的国家大事,国际新闻,一个月内的
月
9月1日——手机实名制正式实施。 9月1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河东村大石房村民小组发生特大地质灾害,已造成29人死亡,19人失踪。 9月5日一一西班牙巴斯克分裂主义组织“埃塔”宣布停火。 9月7日一一山东东营胜利油田作业3号平台发生倾斜。平台上4人落水,32人被困平台。经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连夜救助,目前已有34人获救,1人死亡,1人失踪。 9月7日一一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 9·7日本巡逻船钓鱼岛冲撞中国渔船事件
9月10日一一中国的第26个教师节。 9月11日一一美国911事件九周年。 9月14日一一日本首相菅直人在民主党代表(党首)选举中击败竞选对手民主党前干事长****,连任民主党代表。 9月18日一一阿富汗举行议会人民院(下院)选举。 9月19日一一瑞典举行议会选举。 9月21日一一索马里过渡政府总理奥马尔·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宣布辞职。 9月25日一一被日方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返回福州。
十月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61岁华诞。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10月2日一一拉脱维亚举行议会选举。 10月6日——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届时,首批修复的文物将公开展出。 10月10日——辛亥革命99周年。 10月14日——荷兰自民党领袖马克·吕特接替此前担任八年荷兰首相的扬·彼得·巴尔克嫩德,宣誓就职新一任荷兰首相。
近三个月以来的国际新闻有哪些
俄罗斯、美国、欧洲日前有三个动作令人关注。新华社莫斯科5月20日电俄乌冲突爆发近3个月之际,俄罗斯、美国、欧洲日前有三个动作令人关注:19日,俄美两军总参谋长自俄乌冲突以来首次通话。
最近国际新闻
印度孟买遭恐怖袭击 近千人死伤
印度孟买警方向新华社记者证实,孟买26日晚间到27日凌晨至少有8处地点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
警方说,****使用***和AK-47**袭击了位于孟买市中心的CST火车站、维多利亚火车站、泰姬玛哈酒店以及孟买市政府等著名建筑。
截至记者发稿时,2名****依然藏身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中与警方对峙。印度最著名的泰姬玛哈酒店已经连续发生了5起**,目前警察和印度特种部队官兵正准备进入泰姬玛哈酒店搜缴****。
警方要求当地市民尽量不要出门,因为目前不排除发生更多袭击事件的可能性
本周重要的国际新闻
1 贝-布托丈夫扎尔达里赢得巴基斯坦总统选举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巴基斯坦电视台报道,巴基斯坦总统选举投票结束,巴最大政党人民党联合主席、已故前总理贝·布托的丈夫扎尔达里赢得选举。
扎尔达里曾在贝.布托第二次担任巴总理期间先后担任环境部长和投资部长。他曾当选过国民议会议员和参议员。贝·布托2007年12月27日遇袭身亡后,扎尔达里出任人民党联合主席,他的儿子比拉瓦尔·扎尔达里担任人民党主席。
此次总统选举投票于当地时间9月6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中午12时)开始,这是巴基斯坦一年内举行的第二次总统选举。在去年10月6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穆沙拉夫连任总统。但在 执政联盟的弹劾压力下,穆沙拉夫于今年8月18日宣布辞职。
此次巴基斯坦总统选举共有3人进入最后候选人名单,除了扎尔达里,另外两人分别是***联盟(谢里夫派)提名的前最高法院首席**官西迪基和***联盟(领袖派)秘书长穆沙希德·侯赛因。(欧叶)
2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基辅表示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
正在乌克兰访问的美国副总统切尼5日在基辅说,美国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
切尼在当天与乌总统尤先科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乌克兰是唯一一个参加北约所有维和行动的非北约国家,美国“非常关心”乌克兰人民的生活福利和安全问题。乌克兰人民有权选择是否加入北约,北约有权决定在条件成熟的适当时机邀请乌克兰加入北约,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
在抨击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非法动用武力”后,切尼敦促乌克兰各政治力量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威胁与挑战”。
尤先科说,俄黑海舰队在乌境内驻扎“可能会对乌国家安全产生威胁”。他希望,乌克兰能在今年底前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
乌克兰现政府积极向欧盟和北约靠拢,并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在今年4月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上,由于德国和法国的坚决反对,乌克兰未能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随后表示,将在今年12月的外长会议上再度审议这一问题。
3
国际新闻有什么(最新)
1.泰国***“红衫军”领导人乍都蓬17日说,“红衫军”24名领导人将于5月15日向警方自首。
2.4月15日,“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在巴西利亚举行。明年将在中国举行。
3.冰岛火山14日爆发。
4.阿富汗东部楠格哈尔省首府贾拉拉巴德市17日发生****事件,造成至少6人受伤。
5.卡钦斯基的专机10日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坠毁,包括卡钦斯基夫妇在内的机上96人全部遇难。卡钦斯基夫妇的葬礼定于当地时间18日下午在波兰南部城市克拉科夫举行。
国际新闻(近期)
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八**会受到了“反全球化”示威者的暴力反抗;美国的经济减速已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欧洲、日本的经济也在走低的“泥潭”里不断挣扎……在这种大背景下,占GDP50%以上的中国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由于对外部的需求依赖性非常强,所受影响已逐渐凸现,而我国又即将加入WTO。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经济与全球化的问题。就有关宏观经济问题,经济学家、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方正教授回答了提问。
全球经济疲软,您认为将给中国带来何种程度影响?
美国经济从减速跌落到衰退的边缘,将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并通过多种渠道传导到我国。鉴于美国个人消费已明显疲软、新经济泡沫仍在挤出、已“空心化”的传统制造业难以重新夯实,因此美国经济必然将步入“L”型的中期调整。鉴于美国经济每向下滑落一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就将跌0.4个百分点,而世界经济每跌一个点,中国出口就滑落10个点。我国国际贸易素来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且带有极其鲜明的以得自美欧的顺差支撑对亚太周边经济体逆差的特点,因此今年我国贸易能勉强保持平衡已属不易。2000年度强劲的外贸增长显然将在今年急剧失速,出口增长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成为影响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羁绊。5月份出口仅增长3.5%,比上月回落7.6个百分点,创去年以来增速新低,其中对欧美和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均下滑了2-3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冲击全球经济,全球经济进而冲击我国经济,甚至较之当年亚洲金融危机这一外部冲击对我国的影响,来得更为猛烈和持久。
全球经济的确进入了一个最为艰难的时期,并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这是全球化之后的第一次衰退,也是信息时代的第一次衰退。这是美国经济在经历泡沫经济高速增长后的第一次衰退。今后几年,中国面临的整个外部环境可能比1997、1998年更困难。
我国“入世”大局已定。入世后,政府的角色转换非常重要。请问,我们如何界定政府的职能?
中国即将加入WTO,这是大势所趋,在新的开放格局下,特别是经过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对于政府加力干预扶持部分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做法,必须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容不得矫饰,对其无非有3种态度:一是“驾驭市场”,即政府以为自己可以俯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通过所谓“强政府”和“产业政策”来超越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二是“增强市场”,即政府以为市场是某种外在变量,可以通过关系型融资等奇思妙想来使得“市场机制”更锐利;三是“紧随市场”,即政府承认自己经济干预能力的有限性,只是遵从市场信号尽量弥补市场失灵的**。
迄今为止,试图驾驭和增强市场的国家毫无例外地已在承受市场的严厉惩罚,其中尤以日本为甚,财政已经扩张至极至;而货币则曾达“零利率”的尴尬,但日本经济硬是毫无反应,财政货币双失灵。而中国渐进改革积累的弊端,从银行业到证券业,从国企改革到社会保障,似乎都带着深深的“日本病”的痕迹。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立足点是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但比较优势要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特别需要有效率的市场环境的支撑。强调市场起作用,并不否认政府的作用,但政府作用的重点和方式应有根本性的转变。政府应当将自己的主要注意力、发挥作用的基本点明确无误地放在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上来,否则市场经济迟早会被“审批经济”困得难以深化发展。(《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