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夜渡海(《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

2024-07-19 14:13:17 15

6月20日夜渡海(《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6月20日夜渡海,以及《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

  头一句说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约在晚上十一时至十二时),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这里关于星斗的描写是化用古人“月没参横,北斗阑干”的诗句,可能是当时的真实情景,也可能不是,只是用来说明渡海的时间是在半夜里,也说明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暗示他在政治上即将获得新生,这是一种比喻.后面三句也都是采用这种借景为喻的手法.   第二句说,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苦雨),总有止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终风),也总有停的时候,它们“也解晴”,也能变成风静晴朗的天气.也可能当时确是雨霁云收风平浪静,但这里主要的用意不在写景,而在比喻,说明他受到各种打击和排斥 ,也总有结束的时候,今天遇到大赦,就象久经风雨见到晴天那样,心情舒畅,充满希望.第三句说,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这景色主要也是用来作比喻的,意思是说,这次遇赦,不知是谁在朝廷帮忙说情,为我驱散政治上的乌云的?第四句说,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这句承接上句,也是一种比喻,意思说,在政治上,不用别人帮我洗刷污垢,我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有人评论说:“前半纯是比喻,如此措辞,自无痕迹.”就是说,前面四句都是用比喻的手法.的确是这样的,前四句象是写景,实则写意,比喻巧妙,不露痕迹,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五六句是议论.孔丘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说,政治主张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第五句说,徒然剩下鲁国老人孔丘(鲁叟)关于“乘桴”的主意.言外之意是,本想学“乘桴”退出政治舞台的,现在不用学这个了,孔丘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的了.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第六句用了这个典故,说,我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言外之意是说,政局转为平和了.这一联对政治的议论,说明他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最后两句说,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古时“九服”中有“荒服”,指极边远处),虽然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正如屈原《离骚》说的“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可以说是第一遭儿.他对这次被贬到海南岛表示不后悔,认为是一生中挺有意义的一段经历.全诗情调高昂,表现了苏轼的乐观精神.

试析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诗所表达的旷达情怀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是一首平起入韵,押平水韵“八庚”部的七律。

标题《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很明确地指出了日期、环境、行为。这是一个夏天的晚上,苏轼乘船渡海北归。

总的来说,这首诗回顾了自己被贬儋州前后的心情变化,抒发了终于得见天日的欣喜。说得世俗些,因景生情,**中人苏东坡出了一口被贬七年的恶气,言语中自然流露出一些锋芒来。

1093年,他少年时期的好友,苏轼一生的政敌章淳拜相执政。章淳是坚定的王安石熙宁变法支持者,开始对旧党作全面清理。苏轼被贬至惠州,三年后又被贬到海南岛儋州。不过苏轼天性乐观,“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甚至将儋州当作了自己的故乡来建设、传学,大大地加速了海南的文化传播速度,至今被当地人称颂。

在海南三年艰苦的日子之后,宋哲宗去世。章淳在端王继承大统之后,立刻失势。而高层的风云变幻带给苏轼最大的变化就是调离儋州,随后在大赦中官复朝奉郎,不过苏轼在北归中去世。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北归心情与旷达豪放襟怀诗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参横斗转欲三更②,苦雨终风也解晴③。 云散月明谁点缀④,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⑤,粗识轩辕奏乐声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

①题一作“过海”。

②参(shen)、斗:参星和斗星,皆属二十八宿。参横斗转,指参宿横空,斗宿转移。

③苦雨:久雨。终风:终日吹不停的狂风。《诗经·邶风·终风》有“终风且暴”一句,毛传解为“终日风为终风。”苏轼这里用毛传训义。

④点缀:这里是翳蔽、遮盖的意思。

⑤鲁叟:指孔子。陶渊明《饮酒诗》中称孔子为“汲汲鲁中叟”。桴(fu):木筏。《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⑥轩辕:即黄帝。《史记·五帝纪》:“黄帝姓公孙,名轩辕。”轩辕奏乐声:见《庄子·天运篇》:“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这里代指大海的的波涛声。

【评析】

元符三年的六月二十日,是苏轼一生中一个难忘的日子。在贬谪儋州、渡过了整整三年无法想象的艰苦生活之后,现在,他终于绝处逢生、得以渡海北归了,他生还中原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此时此刻,他心中的兴奋和激动是可以想象的。面对着三年前的六月十一日曾经漂渡过的茫茫大海,他心潮起伏,写下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首著名的诗篇。

此诗的第一句:“参横斗转欲三更”,是写诗人眼前所见的实景,来表现诗题中的一个“夜”字。在四顾茫茫、寥廓无际的大海上,夜间渡海,别无所见,只有靠辨认天上的星象,来判断方位和时间。所以“参横斗转”这个景象,在此诗的画面上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曹植的《善哉行》中,曾有“月没参横,北斗阑干”的句子,说明在中原,“参横斗转”是天将黎明时的景象。而在海南,看到参横斗转时,却是接近三更的时分。王文诰就曾指出:“海外测星与中原异……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苏诗编注集成》)所以苏轼在写出了夜空中星光灿烂、参横斗转的景象之后,加上了一个“欲三更”的判断——这漫漫的长夜就要过去,东方即将破晓、曙光就在前头了!这第一句诗,即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明朗、欢快的基调。

第二句诗,“苦雨终风”四字,是反过头来,写入夜以前的情景。那时候是什么情况呢?是无休无止的雨、尽日不停的风,凄风苦雨,天空阴惨可怖。而现在,这风雨终于过去了,眼前晴空碧海,星月交辉。此时此刻,诗人的心头是充满了无限喜悦的。“也解晴”三个字,既写出了诗人在风雨交加时的苦苦期待,也写出了他久雨放晴后的喜不自禁,同时更表现出诗人处于恶劣气候中的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用字已明显地含有深意了。

下面的两句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接续第一联诗的内容,仍然是从眼前实景出发,来描写和抒情。诗人看着眼前波光粼粼的大海、星月灿烂的夜空,不由得感叹道,天容海色,本来就是这样清明澄澈的!即使有乌云想来遮盖明月、翳蔽星空,终久也不能得逞。到头来,云散月明,碧海青天还是要恢复它的本色的!诗人这里的“点缀”一词,本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言语篇》载:“司马太傅(司马道子)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谢重,字景重)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因戏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苏轼诗中的“点缀”,指的就是翳蔽星空、遮盖明月,实际上正与司马道子所说的“滓秽太清”意思相同。这样,这两句诗就不仅是单纯地描写眼前景物,而是别有寄托了。王文诰曾说这两句是“问章惇也”,虽然未免坐得过实,但其中寓有深意,则是十分明显的事实。

仔细地品味此诗的前四句,我们不难发现,诗人一方面固然是在描写渡海时所见的实际自然景象,但同时,这每一句诗中,又都具有一种更深长的意味,一种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我们揣想,作者在描写眼前实景时,是赋与了它们象征的意义:参横斗转,象征时局发生巨大的变化;苦雨终风停止,象征贬谪海南的苦难生活终于结束;“点缀”晴空、翳蔽明月的乌云消散,象征那些“居心不净”、“滓秽太清”,曾经攻击诬陷过诗人的恶势力的失败;天容海色本澄清,象征诗人一贯高洁的品行和胸怀。我们这样去理解此诗的内容,应当说并不是牵强附会的。只不过作者善于把意与象、情与景自然地融合交织在一起,思想感情寄托得十分巧妙,所以从表面上似乎完全看不到痕迹罢了。纪昀曾说此诗“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瀛奎律髓刊误》卷四十三)“自无痕迹”,说得是对的。“比体”这个术语,用今天的话说,应当改为“象征”。

如果说,此诗的前四句是着眼于诗题中的一个“夜”字,那么,第五、第六两句则扣准了诗题中的“渡海”二字。这两句分用两个典故,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在渡海北归时的真实心情。

前一句诗,用《论语·公冶长》中的典故。孔子周游列国,政治主张不能得以实现,便慨叹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达了他抛弃荣名、避世隐遁的消极情绪。而这种情绪,苏轼也是有过的。他因为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遭到残酷的打击,先是贬谪黄州,后来又贬谪岭海,前后竟达十二年之久!这种打击,比起孔子所受的挫折来,不知要沉重多少倍。“浮于海”,只是孔子一时的慨叹,而在苏轼,却成了残酷的现实。所以苏轼曾经有过一些消极的思想,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可是现在,局势变了,苦雨终风终于过去,诗人终于再一次渡海,踏上了北归的征途。这时候,埋藏在诗人心底的希望之火重又炽烈地燃烧起来。一旦有了机会,使自己的“道”能够“行”于天下,他还是要去奋斗的!所以只有“空余鲁叟乘桴意”了(从苏轼《到廉州谢表》中把时局说成“扩开云日”的话看,他对形势的估计确有过于乐观之处)。这句诗从表面上讲,似乎只是写“浮于海”的生活结束,但实际上却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的不渝的追求,尽管这种追求在当时并不切合实际。

下面的一句诗:“粗识轩辕奏乐声”,用的是《庄子》中的典故。《庄子·天运篇》中说:“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于是黄帝便解答了北门成提出的问题,借音乐讲述了一番哲理。苏轼在这里使用这个典故,有两层含义。一是以“轩辕奏乐”声来比喻大海的波涛声:当诗人夜间渡海、船行海上时,所见只有星光月色,所闻便只有这汹涌的涛声了。听着这镗鞳咆哮、带有某种韵律之美的大海的波涛声,诗人忽然联想到相传黄帝在洞庭之野所奏的、象征着“德之无不施也”(《礼记·乐记》郑玄注)的“咸池之乐”,表现出诗人心头那种宁静、安祥的喜悦之情,这是一层意思。另一层含义,需要注意“粗识”两个字。诗人绍圣四年由惠州贬来儋州,于六月十一日渡海,那时是他第一次领略大海的波涛;三年后的今天,当诗人渡海北归时,已是第二次领教这“轩辕奏乐声”了。北门成闻咸池之乐,叫作“始闻之惧,复闻之怠”,苏轼对于这大海的涛声,又何尝没有同样的感受!如果说第一次听到这涛声时还有所震恐的话,那么,现在已经是第二次领教、是“粗识”,已经是“复闻之怠”、无所畏惧了!!“粗识轩辕奏乐声”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在战胜无数苦难之后,一个胜利者的喜悦和豪情,表现出东坡老人那种特有的历尽劫难、欣然一笑的乐观坚定的人生姿态。正因为如此,此诗的结尾两句,才引出了这样的结论: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九死”一句,显然用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句意。诗人贬谪天涯,虽历尽磨难、九死一生,但他感到自己坚持了操守,并没有污损品节,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悔恨,反而把这次海南之行当作自己一生中一次“奇绝”的漫游,因为饱览了海南的奇异景色,经历了一生中最不寻常的日子,而值得永远地怀念了。这两句诗,非常集中地表现了苏轼那种在苦难面前乐观旷达、在压迫之下傲岸不屈的性格。对于那些曾经残酷地打击他、迫害他,必欲把他置于死地而后快的当权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轻蔑和无情的嘲笑!无怪乎此诗传到内地,就有人责怪苏轼是“无省愆之意”(见王文诰《苏海识余》卷一)。其实这五个字,倒恰恰是说出了苏轼此诗的精神实质。

苏轼一生,屡受打击排挤,两被诬陷贬官。乌台诗案,险遭杀身之祸;晚谪岭海,几乎不能生还。但他在统治者面前,却从来不屈服、不低头,不去摇尾乞怜、“省愆”认罪,来换取统治者的宽恕,而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品节操守,这一点,应当说是相当难能可贵的。过去,曾有人对苏轼在苦难中超拔解脱、乐观旷达的人生姿态加以批评,说他是“自我**”,“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种观点,未免是对古人的一种苛责。我们必须看到,在中国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中,很少有人能像苏轼一样,在遭受那么沉重的打击之后,能够如此坚强地活下来。应当说,他能够活下来这个事实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就是一种胜利!何况,他保存自己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苟且偷生。他曾在《留侯论》中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他在《贾谊论》中又说;“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他还批评贾谊缺乏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意志,受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他说:“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ti)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如此。”从苏轼的这些话中,我们正可以想见苏轼立身处世的准则,可以想象他在黄州五年、岭海七年的贬谪生活中,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与厄运进行着顽强的斗争!他在人生道路的险风恶浪中,能够始终泰然处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能不说是因为他“有所待”、“有所忍”,因为他相信“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所以“默默以待其变”。因此我们说,苏轼的超然旷达,决不是受了屈辱不敢正视、自欺欺人的表现,而是他在特殊条件下进行斗争的一种特殊的方式!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来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首诗,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诗句中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我们对此诗的战斗意义,也才能作出更为充分、更为公允的评价。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首诗,是苏轼对第二次贬谪生活的一个总结,也是我们了解苏轼晚年思想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如果说,苏轼的海南作品中也确有一些因较多地蒙上了老庄思想的灰尘而黯淡减色的话,那么,《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一篇,则因其坚定的生活信念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而闪射出了夺目的光彩。另外,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也相当高,正如我们分析过的,前半的“自无痕迹”的象征手法,颈联的“意深语缓”的使事用典,结尾的表面上平和豁达、实际上包藏锋芒的含蓄之笔,都显示了苏轼晚年诗艺的精纯成熟。所谓天机洋溢、炉火纯青,达到了自然入妙的境界,确实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得相当好的一首诗。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翻译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由大学高考为您收集整理,从这首诗的内容上看,此诗主要表达了他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旷达豪放的襟怀,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作者: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拼音: cān héng dòu zhuǎn yù sān gèng ,kǔ yǔ zhōng fēng yě jiě qíng 。 yún sàn yuè míng shuí diǎn zhuì ?tiān róng hǎi sè běn chéng qīng 。 kōng yú lǔ sǒu chéng fú yì ,cū shí xuān yuán zòu lè shēng 。 jiǔ sǐ nán huāng wú bú hèn ,zī yóu qí jué guàn píng shēng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翻译:无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字词解释: ①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③“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④鲁叟——指孔子。乘桴(fú)——乘船。桴,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⑤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轩辕,即黄帝。 ⑥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恨——悔恨。 ⑦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难不露痕迹。但这四句诗,却是不露“比”的痕迹的。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三、四两句,就“晴”字作进一步抒写。“云散月明”,“天容”是“澄清”的;风恬雨霁,星月交辉,“海色”也是“澄清”的。这两句,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而且还用了句内对:前句以“月明”对“云散”,后句以“海色”对“天容”。这四句诗,在结构方面又有共同点:短句分两节,先以四个字写客观景物,后以三个字表主观抒情或评论。唐人佳句,多浑然天成,情景交融。宋人造句,则力求洗练与深折。从这四句诗,既可看出苏轼诗的特点,也可看出宋代诗的特点。 三、四两句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议论。就客观景物说,雨止风息,云散月明,写景如绘。就主观情怀说,始而说“欲三更”,继而说“也解晴”;然后又发一问:“云散月明”,还有“谁点缀”呢?又意味深长地说:“天容海色”,本来是“澄清”的。而这些抒情或评论,都紧扣客观景物,贴切而自然。仅就这一点说,已经是很有艺术魅力的好诗了。 然而上乘之作,还应有言外之意。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语言明净,不会让读者直接觉得得用了典故。但仔细寻味,又“字字有来历”。《晋书·谢重传》载: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于时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重率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参看《世说新语·言语》)“云散月明谁点缀”一句中的“点缀”一词,即来自谢重的议论和道子的戏语,而“天容海色本澄清”则与“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契合。这两句诗,境界开阔,意蕴深远,已经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和哲理的启迪;再和这个故事联系起来,就更能让人多一层联想。王文诰就说:上句,“问章惇也”;下句,“公自谓也”。“问章惇”,意思是:你们那些“居心不净”的小人掌权,“滓秽太清”,弄得“苦雨终风”,天下怨愤。如今“云散明月”,还有谁“点缀”呢?“公自谓”,意思是:章惇之流“点缀”太空的“微云”既已散尽,天下终于“澄清”,强加于他的诬蔑之词也一扫而空。冤案一经昭雪,他这个被陷害的好人就又恢复了“澄清”的本来面目。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用典贴切就可以丰富诗的内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五、六两句,转入写“海”。三、四句上下交错,合用一个典故;这两句则显得有变化。“鲁叟”指孔子。孔子是鲁国人,所以陶渊明《饮酒诗》有“汲汲鲁中叟”之句,称他为鲁国的老头儿。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意思是:我的道在海内无法实行,坐上木筏子飘洋过海,也许能够实行吧!苏轼也提出过改革弊政的方案,但屡受打击,最终被流放到海南岛。在海南岛,“饮食不具,药石无有”,尽管和黎族人民交朋友,做了些传播文化的工作;但作为“罪人”,是不可能谈得上“行道”的。此时渡海北归,回想多年来的苦难历程,就发出了“空余鲁叟乘桴意”的感慨。这句诗,用典相当灵活。它包含的意思是:在内地,他和孔子同样是“道不行”。孔子想到海外去行道,却没去成;他虽然去了,并且在那里呆了好几年,可是当他离开那儿渡海北归的时候,却并没有什么“行道”的实绩值得他自慰,只不过空有孔子乘桴行道的想法还留在胸中罢了。这句诗,由于巧妙地用了人所共知的典故,因而寥寥数字,就概括了曲折的事,抒发了复杂的情;而“乘桴”一词,又准确地表现了正在“渡海”的情景。“轩辕”即黄帝,黄帝奏乐,见《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苏轼用这个典,以黄帝奏咸池之乐形容大海波涛之声,与“乘桴”渡海的情境很合拍。但不说“如听轩辕奏乐声”,却说“粗识轩辕奏乐声”,就又使人联想到苏轼的种种遭遇及其由此引起的心理活动。就是说:那“轩辕奏乐声”,他是领教过的;那“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他是亲身经历、领会很深的。“粗识”的“粗”,不过是一种诙谐的说法,口里说“粗识”,其实是“熟识”。 尾联推开一步,收束全诗。“兹游”,直译为现代汉语,就是“这次出游”或“这番游历”,这首先是照应诗题,指代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但又不仅指这次渡海,还推而广之,指自惠州贬儋县的全过程。1094年(绍圣元年),苏轼抵惠州贬所,不得签书公事。他从1097年(绍圣四年)六月十一日与苏辙诀别、登舟渡海,到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渡海北归,在海南岛渡过了三个年头的流放生涯。这就是所谓“兹游”。下句的“兹游”与上句的“九死南荒”并不是互不相承的两个概念,那“九死南荒”,即包含于“兹游”之中。不过“兹游”的内容更大一些,它还包含此诗前六句所写的一切。 弄清了“兹游”的内容及其与“九死南荒”的关系,就可品出尾联的韵味。“九死”,多次死去的意思。“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然而“九死南荒”,全出于政敌的迫害;他固然达观,但也不可能毫无恨意。因此,“吾不恨”毕竟是诗的语言,不宜呆看。这句既含蓄,又幽默,对政敌的调侃之意,也见于言外。 个人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经典、不同类型的诗句尽在:!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歌鉴赏 译文及赏析请查收

1、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2、译文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我也不遗憾,因为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3、赏析 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全诗多次运用“比”的手法,韵味深远。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全诗多次运用“比”的手法,韵味深远。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三、四两句,就“晴”字作进一步抒写。“云散月明”,“天容”是“澄清”的;风恬雨霁,星月交辉,“海色”也是“澄清”的。这两句,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而且还用了句内对:前句以“月明”对“云散”,后句以“海色”对“天容”。这四句诗,在结构方面又有共同点:短句分两节,先以四个字写客观景物,后以三个字表主观抒情或评论。唐人佳句,多浑然天成,情景交融。宋人造句,则力求洗练与深折。从这四句诗,既可看出苏轼诗的特点,也可看出宋代诗的特点。

三、四两句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议论。就客观景物说,雨止风息,云散月明,写景如绘。就主观情怀说,始而说“欲三更”,继而说“也解晴”;然后又发一问:“云散月明”,还有“谁点缀”呢?又意味深长地说:“天容海色”,本来是“澄清”的。而这些抒情或评论,都紧扣客观景物,贴切而自然。仅就这一点说,已经是很有艺术魅力的好诗了。

然而上乘之作,还应有言外之意。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语言明净,不会让读者直接觉得得用了典故。但仔细寻味,又“字字有来历”。《晋书·谢重传》载: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于时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重率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参看《世说新语·言语》)“云散月明谁点缀”一句中的“点缀”一词,即来自谢重的议论和道子的戏语,而“天容海色本澄清”则与“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契合。这两句诗,境界开阔,意蕴深远,已经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和哲理的启迪;再和这个故事联系起来,就更能让人多一层联想。王文诰就说:上句,“问章_也”;下句,“公自谓也”。“问章_”,意思是:你们那些“居心不净”的小人掌权,“滓秽太清”,弄得“苦雨终风”,天下怨愤。如今“云散明月”,还有谁“点缀”呢?“公自谓”,意思是:章_之流“点缀”太空的“微云”既已散尽,天下终于“澄清”,强加于他的诬蔑之词也一扫而空。冤案一经昭雪,他这个被陷害的好人就又恢复了“澄清”的本来面目。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用典贴切就可以丰富诗的内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五、六两句,转入写“海”。三、四句上下交错,合用一个典故;这两句则显得有变化。

“鲁叟”指孔子。孔子是鲁国人,所以陶渊明《饮酒诗》有“汲汲鲁中叟”之句,称他为鲁国的老头儿。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意思是:我的道在海内无法实行,坐上木筏子飘洋过海,也许能够实行吧!苏轼也提出过改革弊政的方案,但屡受打击,最终被流放到海南岛。在海南岛,“饮食不具,药石无有”,尽管和黎族人民交朋友,做了些传播文化的工作;但作为“罪人”,是不可能谈得上“行道”的。此时渡海北归,回想多年来的苦难历程,就发出了“空余鲁叟乘桴意”的感慨。这句诗,用典相当灵活。它包含的意思是:在内地,他和孔子同样是“道不行”。孔子想到海外去行道,却没去成;他虽然去了,并且在那里呆了好几年,可是当他离开那儿渡海北归的时候,却并没有什么“行道”的实绩值得他自慰,只不过空有孔子乘桴行道的想法还留在胸中罢了。这句诗,由于巧妙地用了人所共知的典故,因而寥寥数字,就概括了曲折的事,抒发了复杂的情;而“乘桴”一词,又准确地表现了正在“渡海”的情景。“轩辕”即黄帝,黄帝奏乐,见《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苏轼用这个典,以黄帝奏咸池之乐形容大海波涛之声,与“乘桴”渡海的情境很合拍。但不说“如听轩辕奏乐声”,却说“粗识轩辕奏乐声”,就又使人联想到苏轼的种种遭遇及其由此引起的心理活动。就是说:那“轩辕奏乐声”,他是领教过的;那“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他是亲身经历、领会很深的。“粗识”的“粗”,不过是一种诙谐的说法,口里说“粗识”,其实是“熟识”。

尾联推开一步,收束全诗。

“兹游”,直译为现代汉语,就是“这次出游”或“这番游历”,这首先是照应诗题,指代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但又不仅指这次渡海,还推而广之,指自惠州贬儋县的全过程。1094年(绍圣元年),苏轼抵惠州贬所,不得签书公事。他从1097年(绍圣四年)六月十一日与苏辙诀别、登舟渡海,到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渡海北归,在海南岛渡过了三个年头的流放生涯。这就是所谓“兹游”。下句的“兹游”与上句的“九死南荒”并不是互不相承的两个概念,那“九死南荒”,即包含于“兹游”之中。不过“兹游”的内容更大一些,它还包含此诗前六句所写的一切。

弄清了“兹游”的内容及其与“九死南荒”的关系,就可品出尾联的韵味。“九死”,多次死去的意思。“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然而“九死南荒”,全出于政敌的迫害;他固然达观,但也不可能毫无恨意。因此,“吾不恨”毕竟是诗的语言,不宜呆看。这句既含蓄,又幽默,对政敌的调侃之意,也见于言外。

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歪解诗词100/002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一向是个很有梗的人,他的一生可以用这句话形容: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虽然有时他也会愤恨孤冷,甚至清高卓绝到“拣尽寒枝不肯栖”,但大多数时候他都很乐观,玩儿得开心着呢。 我小时候读诗,看到诗人们怀才不遇困顿寂寥就会很同情他们,但是长大后读得多了,发现古人们都很会玩,前一首诗里曲高和寡众人皆醉我独醒,好像分分钟就要以死唤醒世人似的,下一首里就骑马打猎喝酒逛青楼,会玩儿着呢,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必为别人的人生瞎操心,人都过得好着呢,自己过好自己才最重要。 说回到苏轼这首诗,来歪解一下。看标题,农历六月二十,嗯,这是个夏天,这应该是苏轼被贬海南的时候写的。 前四句什么意思呢?先看字面意思吧,说诗人晚上乘船渡海,看天上的参星和北斗的移动,应该已经快三更天了,之前一直刮风下雨的天气也放晴了,云也散开了,月亮特别明亮,天海露出了本身澄净的样子。古人在海上漂泊所见也不过是天上的星星、云彩、月亮,还有身边的海水,所感也不过是风啊雨啊,心里琢磨的也是时间到什么时刻了。如果我们也在夜里漂在海上,第一切身感受也是这样吧,可见从古至今,同样的时空、环境,今人古人的感受都大同小异。 前四句表面上是写眼前景,如果按照我们语文教科书常用的解读套路,应该再进行深一层理解的,那就是这四句还应该是苏轼此前仕途的写照,具体怎么对照解读,大家可以去查课本或百度,我懒得写。 看后四句吧。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这里用了有两个典故,前一个来自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是“我的道在这里行不通,乘桴出海也许能找到实行的地方”。后一个来自《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苏轼用这两个典,一方面说自己虽然像孔子一样有出海推道的意愿,也出海了,可惜并没什么成就,而像轩辕所奏之乐的大海波涛声他也已经听了很多了。我觉得这里其实是用儒家和道家思想做对比,此前想要学儒家入世,在被各种现实打击之后,已经开始倾向于学老庄之道了。 从前面的诗意里面,明里暗里我们已经都能强烈地感觉到作者的各种不顺,那么最后一句,他却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挺大气呀,那么多不顺困难,甚至那么多生死之瞬,我都不怨恨不在意,因为这番游历的奇绝冠绝生平,类似我们现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不抱怨不怨恨,反而感谢这一番折腾,因为给生命增加了质量和厚度。 很多人都是这样,经历了苦痛之后特别容易释怀,还要感谢这一番磨砺,从古至今我们的文化里就是有这个基因,所以才能支撑很多人继续走下去,我们这个民族才能一直延续。 所以现在我们常说的那句“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和苏轼这首诗的诗意其实是一样的。

4.苏轼晚年名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与此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是苏轼写的一篇《记游定惠院》是当时苏轼被贬到黄洲(现湖北省东部)做官。当时他定居惠院,院子里有一株海棠,当时只有蜀中有海棠。是有好事的人从蜀中移植来的。这首诗可以说苏轼自己都以为荣的诗。诗作的前半部反复刻画海棠的幽独、高雅、娇艳、多情,其中既深深地寓含着诗人自己的影子,又是在多角度地写花,两者若即若离,亦花亦人,耐人寻味。“先生”以下笔锋一转,写自己贬中与花相逢,不禁感慨叹息,后面紧接着把自己和花合在一起,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全篇描写幽艳,兴寄深微,使人读后恍惚迷离,在构思、造语及结构布局上独具一格,不蹈袭前人故辙,受到后人盛赞。据说苏轼自己也颇感得意,每每写以赠人,说:“吾平生最得意诗也”(《王直方诗话》)。《《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当时他又被贬到海南岛(古时“九服”中有“荒服”,指极边远处),任官,但是这首诗表达是一切都会转好的,类似苦雨终风。都会停止的,太阳总会出现的。 表现苏轼乐观的精神。《记游定惠院》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两首诗词相同的是都是在被贬职的时候写的。但是前一首诗词是表达心中对当时政治的苦闷和不宣!表达自己很无奈!而后一首诗词,即使被贬职到荒岛,他仍然乐观。很简单,让我忙活了半天

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苏轼绍圣四年(一O九七)被贬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岛,元符三年(一一OO)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被贬到远方的官员,遇赦酌量移到较原地靠京城较近的地方做官)廉州(今广西合浦、灵山等地),在海南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三年零八天。这首诗就是写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全诗情调高昂,表现了苏轼的乐观精神。颈联五六句是议论。孔丘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说,政治主张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第五句说,徒然剩下鲁国老人孔丘(鲁叟)关于“乘桴”的主意。言外之意是,本想学“乘桴”退出政治舞台的,现在不用学这个了,孔丘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的了。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第六句用了这个典故,说,我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言外之意是说,政局转为平和了。这一联对政治的议论,说明他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满意请此案啊

求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赏析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天容海色本是清白无瑕,是谁用微云和明月在点缀它们? 元符三年(1100),苏轼遇赦召还,渡琼州海峡时写下此诗。这两句借自然景象抒发遇赦后的心情。《晋书·谢重传》曾说“月夜明净,不如微云点缀”。苏轼在《东坡志林》中也说过同样的话。此时他从海南岛乘船渡海果然看到如此景象,于是便借题发挥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空海色本澄清。”言外之意是说他本来很清白,在元佑党争中受到诬陷;如今蔽月的浮云终于消散,他也恢复了本来面目。诗人借景抒情,手法巧妙。因此清人纪昀说这“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见《瀛奎律髓刊误》)。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积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洒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关于本次6月20日夜渡海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6月20日夜渡海(《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西班牙旅游资源(西班牙旅游景点推荐)

西班牙旅游资源(西班牙旅游景点推荐)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西班牙旅游资源,以及西班牙旅游景点推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西班牙旅游景点推荐西班牙是一个非常知名的欧洲旅游国家,也是一个文化璀璨的国度,这里的娱乐元素和项目非常丰富,各个城市的品味和格

2024年9月18日 20:35

北京国安足协杯输球(进1球丢10球中超BIG3足协杯全军覆没,是咋了)

北京国安足协杯输球(进1球丢10球中超BIG3足协杯全军覆没,是咋了)

大家好,北京国安足协杯输球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进1球丢10球中超BIG3足协杯全军覆没,是咋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北京国安足协杯输球和进1球丢10球中超BIG3足协杯全军覆没,是咋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

2025年7月28日 18:40

目前西班牙与中国关系怎么样(中国与西班牙势力对比)

目前西班牙与中国关系怎么样(中国与西班牙势力对比)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目前西班牙与中国关系怎么样,中国与西班牙势力对比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目录中国与西班牙势力对比西班牙人对中国人态度2022年西班牙和中国的关系葡萄牙和中国是朋友国吗中国和

2025年3月25日 08:02

西班牙和巴塞罗那的关系(巴塞罗那和西班牙人历史)

西班牙和巴塞罗那的关系(巴塞罗那和西班牙人历史)

大家好,西班牙和巴塞罗那的关系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巴塞罗那和西班牙人历史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西班牙和巴塞罗那的关系和巴塞罗那和西班牙人历史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

2025年7月18日 20:30

运动会内容简介(校运会活动内容描述是什么)

运动会内容简介(校运会活动内容描述是什么)

大家好,运动会内容简介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校运会活动内容描述是什么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运动会内容简介和校运会活动内容描述是什么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本文目

2025年6月14日 19:10

科比是否还存活(小爱同学科比还活着吗)

科比是否还存活(小爱同学科比还活着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科比是否还存活,以及小爱同学科比还活着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小爱同学科比还活着吗科比已经去世在2020年的1月26日美国洛杉矶附近的一架直升机坠机,机上的前nba超级巨星科比布莱恩特和他的

2024年9月13日 21:45

排球运动介绍(什么是排球运动)

排球运动介绍(什么是排球运动)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排球运动介绍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排球运动介绍以及什么是排球运动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目录什么是排球运动排球体育项目可以锻炼什么你有哪些

2025年5月21日 02:21

希腊男篮奥运会成绩(希腊国家男子篮球队的球队历史)

希腊男篮奥运会成绩(希腊国家男子篮球队的球队历史)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希腊男篮奥运会成绩,以及希腊国家男子篮球队的球队历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希腊国家男子篮球队的球队历史 2006年世界篮球锦标赛大名单篮球在希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希腊是国际篮联8个创始会

2024年6月5日 22:40

姆巴佩人品不行(姆巴佩在领取金靴奖时,竟然遭到全场球迷嘘声,为什么姆巴佩会得罪球迷呢)

姆巴佩人品不行(姆巴佩在领取金靴奖时,竟然遭到全场球迷嘘声,为什么姆巴佩会得罪球迷呢)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姆巴佩人品不行,以及姆巴佩在领取金靴奖时,竟然遭到全场球迷嘘声,为什么姆巴佩会得罪球迷呢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

2024年6月25日 18:20

篮球赛图片大全图片(篮球赛中,抢球权,时位置应 该怎么站,最好图解!)

篮球赛图片大全图片(篮球赛中,抢球权,时位置应 该怎么站,最好图解!)

大家好,关于篮球赛图片大全图片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篮球赛中,抢球权,时位置应 该怎么站,最好图解!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

2024年10月20日 01:20

休斯顿火箭最新新闻交易(官宣!火箭又完成一笔新签约,湖人有意庄神,林书豪事件有新结果)

休斯顿火箭最新新闻交易(官宣!火箭又完成一笔新签约,湖人有意庄神,林书豪事件有新结果)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休斯顿火箭最新新闻交易,官宣!火箭又完成一笔新签约,湖人有意庄神,林书豪事件有新结果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官宣!火箭又完成一笔新签约,湖人有意庄神,林书豪事件有新结果2020

2024年3月26日 04:45

nba篮球24号是谁啊(篮球球运动员24号是谁)

nba篮球24号是谁啊(篮球球运动员24号是谁)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nba篮球24号是谁啊,以及篮球球运动员24号是谁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本文目录篮球球运动

2025年6月24日 03:25

2012nba选秀顺位排名重排(第二轮才被选中,格林谈到12年选秀:重选仅3人能排在我前面)

2012nba选秀顺位排名重排(第二轮才被选中,格林谈到12年选秀:重选仅3人能排在我前面)

大家好,2012nba选秀顺位排名重排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第二轮才被选中,格林谈到12年选秀:重选仅3人能排在我前面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2012nba选秀顺位排名重排和第二轮才被选中,格林谈到12年选

2025年8月4日 23:40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这个代表团是由哪些人组成的?1984年中国参加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背景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这个代表团是由哪些人组成的?1984年中国参加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背景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中国代表团,以及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这个代表团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这个代表团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正式成

2024年10月28日 07:01

泛长三角,泛高尔夫球网,泛欧亚等中的泛是什么意思?泛高网是什么样的网站

泛长三角,泛高尔夫球网,泛欧亚等中的泛是什么意思?泛高网是什么样的网站

“泛高尔夫”相关信息最新大全有哪些,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接下来就一起看看泛长三角,泛高尔夫球网,泛欧亚等中的泛是什么意思?泛高网是什么样的网站!泛长三角,泛高尔夫球网,泛欧亚等中的泛是什么意思若是指地域概念,如泛+A 的意思是指:在A的范

2024年7月17日 00:16

天下足球罗纳尔多十大经典比赛(关于天下足球十年特别节目中的那个十年足坛大事的短片…)

天下足球罗纳尔多十大经典比赛(关于天下足球十年特别节目中的那个十年足坛大事的短片…)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天下足球罗纳尔多十大经典比赛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天下足球罗纳尔多十大经典比赛以及关于天下足球十年特别节目中的那个十年足坛大事的短片…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

2025年7月6日 18:10

2012戈登扣篮大赛视频(全明星扣篮大赛戈登夺冠了吗)

2012戈登扣篮大赛视频(全明星扣篮大赛戈登夺冠了吗)

今天给各位分享全明星扣篮大赛戈登夺冠了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全明星扣篮大赛戈登夺冠了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全明星扣篮大赛戈登夺冠了吗没有夺冠,冠军是:名宿“大狗”罗宾逊的儿子、来自步行者的“小

2024年5月1日 11:21

陕西省委赵刚(赵刚的人物履历)

陕西省委赵刚(赵刚的人物履历)

“陕西省委赵刚”相关信息最新大全有哪些,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接下来就一起看看陕西省委赵刚(赵刚的人物履历)!赵刚的人物履历1982年09月——1984年07月,蒙自师专中文系读书;1984年07月——1997年12月,红河州教委工作,先后

2024年7月21日 10:59

冬奥会花滑表演赛(冬奥会表演滑在第几频道)

冬奥会花滑表演赛(冬奥会表演滑在第几频道)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冬奥会花滑表演赛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冬奥会花滑表演赛的知识,包括冬奥会表演滑在第几频道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冬奥会表演滑在第几频道大家选择CCTV5、CCT

2024年7月20日 03:36

nba季前赛湖人vs勇士直播(今天有没有NBA的比赛)

nba季前赛湖人vs勇士直播(今天有没有NBA的比赛)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nba季前赛湖人vs勇士直播,以及今天有没有NBA的比赛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今天有没有N

2024年5月11日 23:21

近期文章

本站热文

邱贻可的妻子是谁?邱贻可有几个孩子
2024-07-24 15:36:07 浏览:5302
郑怡静结婚了吗?林昀儒郑怡静什么关系
2024-06-19 01:13:38 浏览:1916
标签列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