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长海的一代武术宗师?张之江的畅行国术
何长海的一代武术宗师
2001年11月3日,西湖博览会又一场重头戏“中国武术甲际交流大会”隆重开幕。少林、武当、国际、国内武术界专家。众多民间拳手汇聚西子湖畔,表演拳技,绝招。交流武艺,传扬武术文化,并为中国武术进奥助威呐喊。看到这届武交会的热闹情景,使我们追忆起著名武术家何长海先生、蒋玉堃先生生前和王子华先生给我们讲述的有关1929年11月与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同期召开的“西湖国术游艺大会”的盛况。1928年秋,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李景林先生任国术馆副馆长。此前,****曾派张之洞赴欧美考察,结论为中国武术优于西洋体育。当时广招名师任教,选新秀培训。在此形势的带动下,1929年9月,在杭州成立了浙江省国术馆,省长任馆长,辛亥革命老人黄元秀任副馆长。并决定在同年11月与西湖博览会同时召开“国术游艺大会”,遍邀全国名家、高手来杭参战。会后许多名家被留聘任教。杭州“国术游艺大会”规模大、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是我国近代武术史上的一件盛事。当时来杭名家有李景林(曾任奉系军长,武当剑法堪称一绝,任大会裁判长)、刘百川(已在杭;孙中山、蒋介石保镖,早期黄埔军校武术教官;人称“江南第一腿”,擅罗汉门技击绝技),孙禄堂(形意、八卦、太极名家),杜心武(自然门掌门、金陵大学教授),杨澄甫、田兆麟(杨氏太极名家)、诸桂亭、高振东、钱西樵、苏景由、沈太素、郑佐平等还有在杭任教的韩庆堂、刘金声名师。当时参加比武均为先生的老师辈人物。比赛不分拳种,采取抽签以实战定胜负。参加比赛的需年满18周岁,赛前要表演自己擅长拳械和绝技,经大会指定名家审定,才有资格参赛。当时浙江参加比武的有第三国术教练所教师韩庆堂先生、刘高升先生、台州地区的奚成甫、萧聘三先生,奚成甫擅长猴拳,萧聘三擅长南拳、刘高升擅长硬气功。讲起刘先生的硬气功也有一个小插曲,刘先生在资格表演赛时,露了一手掌劈石桌绝技,以后在比武中许多人威摄其掌的功力,败下阵来,师公刘百川对韩庆堂、曹晏海及先生等言道,你们在刀、枪中翻滚,难道还怕他的手掌。先生等闻言顿感醒悟,后在曹晏海、韩先生对刘高升先生的对阵中曹先生即得胜绩。当时大会排名次分甲、乙、丙三等,不以体重大小分及别。甲等为前十名者,乙等为十一至二十名者,丙等为二十一名至三十名者,韩庆堂先生取是甲等七名、奚成甫、肖品三先生均在三十名以内。这在当时,名家高手云集时成绩已是相当不错了。何长海先生,蒋玉堃先生因当时年为16、15岁,无资格参战,但俩人均参加了国术游艺在会的表演赛,先生表演了查拳、枪术,蒋玉堃先生表演了炮拳、刀术,同时又演练了摔跤技艺,得到了名家的称赞。国术游艺会结束,大会组织了一批名家出访东南亚诸国,进行宣传和交流、先生被破格入选,在对外交流交技中无一败绩,得到名家高手的赞扬,让人拭目相待。(先生师弟,原杭州武协主席陈邦达先生述)会上,师公刘百川,表演刀挟力:节鞭。杜心武先生表演自然门拳术绝技,杨澄甫表演杨氏太极拳。田兆麟表演杨氏太极剑,孙禄堂表演形意拳,这些顶尖高手的表演赢得大会的满堂喝彩。“国术游艺大会”后,原省国术馆举办了首期师范班,挑选优秀年青人材进修。先生、师叔蒋玉堃被首选深造。先生受业孙禄堂、杨澄甫、田兆麟、高振东、刘金升、黄元秀、李椿年、丁彪等名师,先生尊师重教,又刻苦好学,努力不怠,同时功力扎实,悟性极强,深得诸师喜爱,得诸家真传。先生精习武当剑法、罗汉少林刀法、罗汉神拳技击绝技、形意拳、八卦掌、杨氏太极拳(老架、新架)太宗螳螂拳、八极拳等,在众名师的精心传艺下,先生散打、太极散手、摔跤、擒拿等技击更臻完备,功力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内外兼修,艺精而博。18岁时,先生被聘为省国术馆见习教师。33年通过南京国考,取得甲级优等。2001年11月18日是一代武术宗师何长海先生逝世20周年,诞辰90周年之机,何长海先生长子何子源、二子何子楚携同在杭师兄弟许大鉴、骆伍金、沈炳虎、吴纪之、高得安、陈松祥、虞哲能及何子楚的学生郑坚均携诸暨市学生数人在2000年12月2日专程从杭州至何长海先生诞生地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花明泉村寻根访源。先生祖籍诸暨赵家镇花明泉村,该村山区地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自然环境较差、物产不丰,但恶劣的条件却养育出一代优秀男儿。在村武协主席、村长、书记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村中大会堂(祠堂),平时作为老年活动室,面朝南的大厅正中,醒目地挂着三张大照片,下书简介。他们分别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省政协副主席何燮侯;著名书法家何蒙孙;著名武术家何长海先生。他们是村民们的骄傲,崇敬的榜样。世世代代,生性耿直的村民在艰苦劳作之余,常以习武自娱,强健体魄,淬练意志和人格,领悟古朴而丰富的武术文化内涵,同时也为抵御流寇山贼,保家护村日显神威。历史上花明泉村和泉畈村为外界推尊为“尚武村”。清朝末年太平军后期,该村传奇人物何文庆率太平军所部击毙洋枪队头目,威震浙东。而本世纪二十年代,我国著名武术家何长海先生更让人亲身体验到他博大精深、超凡人胜的武技,崇高的武德、正直的人品及强烈的爱国精神。先生祖辈世代务农,幼时家境贫苦,父亲常在劳作之余担柴换取零钱或米、油维持生活,为生计所迫,积劳过度不幸早亡,母亲也撒手而去。在奶奶、姑母的艰辛抚养下慢慢长大。受祖辈遗传和村习武之风的影响,先生孩童时就酷爱武术,常挥拳弄脚自乐,对武侠人物十分敬仰,并时常想投奔少林寺习武,以劫富济贫流芳人世。1920年(先生8岁),经介绍,投著名拳师韩庆常先生习武,地点在杭州城隍山药王庙,当时的第三国术教练所,所长为黄元秀。从此,先生正式步入习武之途。初时随韩师习弹腿、查拳、洪拳、炮拳及刀、枪、剑棍等北派拳械,因先生天资聪慧,又极尽刻苦勤练,基本功扎实,武功进步很快,深得韩师喜爱,更加悉心授业。几年后,先生脱颖而出,武功精进,在韩师的倾心传授下尽得韩师摔跤、擒拿、散打诸技真传。13口14岁,韩师即允其学艺期间帮助授徒,并发给经费以供养奶奶及维持家用。1926年拜当时极负盛名的武术家刘百川为师,(刘百川老师第一次来杭)学习罗汉门拳械及技击绝技。另外,先生对刺枪、劈剑、西洋拳击也勤于研习,造诣颇深。先生言,刺枪、劈剑虽然动作简练、朴实,但爆发力强,极具**力,是武术器械的一种提练,是国术军事化的一种体用。西洋拳术招法不多,拳势变化少,但攻防转换快,对力量、速度、距离等要求高、变化快,适用性强。虽不及中国武术拳法、腿法、步法丰富多变、灵活巧妙,但也不失为一种近身博击的实用拳种。如何将其精华内容与国术中的相关技击术合理地结合起来,使它更具威力,是有探索性的。早在二十年代末,先生就对西洋拳术进行学习钻研和改革探索,先生曾举例说:螳螂拳就有许多好的防护、击打手法,技击中的封压肘法、八封掌的圆弧形步法都可实丰富西洋拳术。先生认为,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经过几千年沧桑历史的同时也造就了古朴而富含哲理、形美而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中国武术这朵奇葩,应该而且可以走向世界的。但旧中国政府衰败、经济落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低下,世界了解中国太少太少。在当时的形势下,要将中国武术推向世界是不现实的,为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唯一的途径是学习、掌握好西洋拳术,结合适用的中国技战术,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实力,赢得世界的认同,从而逐渐将中国武术推广、发扬光大。先生不但这样想,还积极认真地付诸行动,作为一名民间艺术家在当时武术文化还相对处于保守、封闭的时期,当大家只热心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传播武术文化的时候,先生具备这样的超前意识和高尚的民族责任感,是极难能可贵和值得我们称颂的。 1936年先生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十一届奥运会拳击选拔赛时,和张文广、温敬铭三人确认为集训队员,参加柏林奥运会,遗憾的是,不久因抗日战争爆发,经费不能落实而未能如愿,实为先生一大憾事。先生除武学造诣颇深外,对举重、射箭、篮球等体育项目也很喜爱,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从35年10月至48年10月,先生荣获第六、第七届全运会重量级举重第三名、第二名,同时以501磅打破486磅的全国记录,获省三项全能第一名、获省举重、拳击、摔跤三块金牌。六届全运会重量无差级摔跤亚军。参加十一届远东运动会获得优异成绩…,据旧时浙江六届全运会裁判长评述“浙江虽有文化之邦的盛名,但在体育运动水平上却十分落后,唯一能挤身全国高水平的唯国术、举重和拳击而已,何长海先生不愧是浙江武坛和体坛的一员骄将,是不可多得的人材”。先生的举重得益于沧州二杰之一的王子平老师,在举重项目上先生带出了当时均得过全国冠军,健将级运动员二名。张荣生、单宝华。张荣先生任省举重队教练。在练习举重的同时,先生随着王子平老师学习石担打花技法。先生练习石担打花与众不同,他的练习密切结合了太极拳沾、粘、连、随的拳法要求打花埋不用僵劲、不靠蛮力,主张石担随我意,我随石担走,石担与人粘连为一体,轻松自如,随心所欲。石担的重量从120~200斤不等,先生常对学生讲,掌握、熟练石担练**后,再运用至太极推手、散打技击中去,可屡见奇效。随先生学拳的多为年青力壮者,早先对于太极拳及推手也有认识不足的。对此先生有过几次讲演。太极拳是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一门艺术。练拳走架要求用意不用力,一举动全身轻灵,着重领悟掌握神意气的运用。在技击运动中讲究“舒已从人”、”引进落空”、“借力发力”。柔——化解别人千均之力;刚——凝聚巨力(含借力)击发别人,无坚不摧。是拳理所述的极柔软极坚刚的理解。柔化中内含沾、粘、连、随,以达我顺人背之势。为加深学生的理解、体会,先生叫学生用任何招式进攻。攻击猛者,未见先生如何动作、击打之手已被粘住,击点已空,整个人已飘起前跌。告之此为太极拳中的棚,捋式,攻击沉稳者,一用力顿觉击打之劲如人泥流,急沉身,先生已顺势进步粘发,对方身不由己腾空而起。个别学生体会过先生所发太极拳**劲的,感触很深。见先生腰胯微一抖,按压在先生身上的两手顿觉一股内力直逼胸腹,体内脏腑翻腾上涌,人早已腾空跌出。先生传授杨式太极拳二路,一为86式杨澄甫传,另为89式老架,人称老六路。据先生师弟华东轻量级摔跤冠军,老拳师肖忠义先生评述见过长海兄和白振东的武技后,其他的就略显逊色。看过先生练拳操械是一种享受。刚柔、展合、起伏、腾跌、力与美的高度结合,令人赏心悦目。定势稳健、优美、双目神光四射,摄人心魄,静如山岳,动如赤兔,行拳舒展、飘逸、神采飞扬,发力刚健、迅捷,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令人叹服。1964年,先生与学生二人前至“香海池”池室洗澡,其中一位学生带着一根白腊杆,想到浴室大池中浸泡,以作枪杆,三人洗澡毕,拿着浸泡好的白腊杆,先生随即在澡室里做了几个扎枪动作,突听得“好,好!”二声喝彩,见一位壮者伸出大拇指赞道,如此漂亮,扎实的功夫已不多见了。经肖忠义先生介绍,得知对方是人称“活武松”的盖叫天先生,双方互道名姓,相见恨晚。以后盖先生还叫二子跟先生请教过武功,练过一段时间拳械套路。先生的摔技本已高超,又将太极拳空松拳理,结合运用沾粘连随,声东击西,借力打力,我顺人背之拳法,原理融人摔技中,收放轻松自如,动作干脆利落,摔技更趋神奇,有人就亲眼见先生一人独战100多人的情景。国民党中情局情报处长听说先生武技精绝,有心试探结识,随派人相邀至杭州下城区大行盘训练场,当时情报局宪兵一连人正在操练,该连官兵均学过博斗术,其中不乏好手,同时个个年青力壮。该处长说:闻先生大名,武功精绝,今挑5、6人与先生对练,请不乞赐教。先生答曰:不必请整队,我一一与之交手。众人闻言大惊,先生来至场上,踢、勾、绊、别、弹、靠、撞,对方伸手投足间即被摔打在地,趴、仰、倒、翻满地是人。该处长急忙上前阻止,抱拳赞道:先生神技,吾等叹服,望乞赐教,请勿推诿。先生婉言拒之,未再施一技。1939年,一日本柔道黑段高手来中国访高手,至杭闻先生高技,约战,先生前往,双方交手对方多被先生牵引,摔倒在地,日本高手起身扑上,一跤接一跤,爬起又扑上,激得先生性起,如此顽强之人,必施以重技才能制止,直至将对方摔得筋疲力尽不能起身才告结束,日本柔道高手佩服先生技艺高超,功力深厚,信服。以后先生才知晓,日本柔道判决胜负的规则与中国跤有很大区别,故出现以上情景。先生虽为一普通的民间武术家,但具备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遇为民雪耻、为国扬威之时,敢于挺身而出。1935年7月22日(民国二十四年)俄国大力士马嘉乐夫来杭献技,马氏周游世界,表演绝技,深受各国欢迎。此次从北京一路表演至杭,极受欢迎,(浙江日报前身当时的东南日报从7月22日-24日对此有连载详细报道。)马氏身高体壮,力大无穷,又善摔跤和西洋拳术,自表演至今,罕遇敌手。能轻易将猛牛摔倒、双手折断10寸铁钉、卷厚铁板、断铁链,绳索捆身十六人牵不动;一寸方钢搁肩十六人弯之人挺立。自视威猛,天下无敌。来杭献技张贴海报,挂横幅上书“与猛牛角斗”、“与中国大力士角斗”公然蔑视中华、侮辱国民,状极嚣张,马氏此举激怒杭城武术界人士,公推先生挑战马氏,先生慨然应允。公开登报约战,并由韩庆堂老师率先生与师弟王子华前往马氏处递下战书,原函简意如下:1、谴责马氏将牛、人角力并列,词涉侮辱;2、口出狂言,轻视中华,约其一战。3、至里西湖北山街省国术馆备案,生死自负。马氏心虚,比武前一天邀先生在青年会商议比武事宜,先生在师弟王子华陪同下前往。马氏用言语相胁,要先生取消比武,先生不允,马氏又要求印证拳技,先生应允。马氏拉开西洋拳架式,先生两脚开立,右脚稍前、稳稳挺立,两手右上左下,护头护胸护盹,目光神视。马氏欺先生年轻,人又矮小他一头,虚晃一招,突发左直拳朝先生面部击来,先生往左一偏头急出左手按扣在马氏左拳腕部,右手抬肘圈压在马氏左腕肘部,一团身一长身(一屈一发),随即左拳借腰腿之力直奔马氏下颔,马氏被先生一招罗汉拿拷送经殿打的仰摔在地、目瞪口呆。马氏惊先生绝技,俯首认输,不敢再战。为取消明天的公开比武,马氏托原青年会总干事朱孔阳先生及东南日报社秘书出面做工作表示愿:1、公开登报道歉。2、复杭州第三国术教练所诸公认输、指教。3、在聚景园设酒席向杭州武术界赔礼。先生拒不出席酒宴,又责令马氏公开道歉,并撕毁海报撤销横幅,限其三天内离开杭州。马氏摄于先生威力,灰溜溜地离开杭州。
张之江的畅行国术
张之江本人是武术高手,致力于体育教育,多次率团出国考察,弘扬中华武术,提倡术德并重,文武兼修,主张博采众长,反对门户之见;著有《东游感想录》、《国术与体育》、《国术与国难》等。张之江幼年上私塾,随祖父攻读诗书,并习练武术,先后毕业于东三省讲武堂、****陆军大学将官班。1901年,张之江应征入清朝新军。起初为骑兵,先后参加辛亥革命时推翻清廷腐败帝制的滦州起义与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云南起义。在京郊南口大战中,任国民军总司令,缴讨军阀混战,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胜利进军。后升至陆军上将。 张之江在统领西北军时期就非常重视武术,规定凡西北军均须通过练拳、劈刀、刺枪、体操四项主要科目。据说他在南口指挥作战时,因日夜操劳过度而患中风,中西医药治疗均不见效,他的警卫余国栋教他学练太极拳,身体竟很快恢复了健康,他于是更加笃定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并向中央申请把武术改称为“国术”,以提高武术的重要性。1927年,时局突变,张之江急流勇退,被委任为****军政部长而不就,毅然离开军队,脱离军界,只任****委员,以全身心投入倡导国术运动。他认为:“国术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国粹,应将其由民间推向上层”,开始筹办国术研究馆。国术研究馆建馆的宗旨,除行政管理和编审教材书刊外,另设学生武术训练队(班),培养武术师资,以便推广武术教育。这种学术教育机构当向教育部申请备案,可是教育部百般刁难,不予支持,他们认为武术早已经被淘汰,并声称如果一定要提倡这种“旧玩意儿”,只能属于民众团体,不纳入教育系统。张之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找到当年辛亥革命云南起义的老朋友、时任****常务委员李烈钧。李烈钧当即拍板:“教育部既然不承认,那么就由****直接领导,经费由国库开支。” 中央国术馆最终在1928年3月成立,馆址位于南京西华门头条巷。馆长由张之江担任,最初的副馆长是李景林。在军阀混战时期,张之江和李景林曾两度在战场上对垒,是昔日的仇敌。但张之江深知李景林精通武当剑和内家拳术,遂不记前恨,一心以振兴国术、选贤任能为旨,三请李景林,终邀得他担任国术馆重要领导。国术馆开始设少林、武当两个门派:少林门主要包括少林拳、查拳、弹腿、八极拳、劈挂拳等,门长是王子平;武当门主要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门长是高振东。中央国术馆成立不久,****即通令各级行政区设立相应机构。因此三十年代初,各省市均相继成立地方国术馆。中央国术馆成立之初,就有雄厚师资:马英图担任训练科长。除了王子平、高振东外,还有朱国福(形意拳)、柳殷虎(杨氏太极拳)、杨法武(摔跤)、马王甫(摔跤)、朱国桢(搏击)、郭长生(劈挂)、孙玉铭(燕青拳、棍术)及孙禄堂、杨澄甫、陈子荣、张骧伍、米连科、李霖春、郭锡山、吴峻山、姜荣樵等等武术大家担任的武术教官。在培养师资方面,该国术馆的主要课程有国术源流、国术规则、拳术和器械套路、摔跤、武术短兵、武术长兵、散手、拳击等。前后一共办了6期,学生毕业后可应聘担任各地武术教师或教练。每期人数不多,少则十几人,多则百余人;培训期限有几个月、一年、三年不等。国术馆也办比赛,如1928年、1933年在南京举行了两届“国术国考”,进行了短兵、长兵、摔跤、散手(包括女子散手)等项的比赛。1936年曾组织“国术代表队”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表演。 1928年10月,中央国术馆举行了第一次国术考试。是次国考的目的在于选拔尖端武术人才,充实中央国术馆,进一步推动武术事业。考试内容相当全面,参赛者先要参加预考,内容是刀、枪、剑、棍、拳。通过预考后才能参加其后的对抗赛,对抗赛分摔跤、散打、长兵器和短兵器。对抗赛不分年龄体重,抽签配对参赛,拳脚击中对手算得分,打倒对手算全胜。最后还有一项口试内容:“三民主义”。从中可见当时的武术家相当注重技击,并非只会套路的花架子。但由于当时规则、护具等问题未能解决,对打比赛中常酿至头破血流、筋断骨折的场面。而套路比赛评分标准不明确、不统一,裁判常受门户之见和其他因素左右,致使出现不公情癋。为提高学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张之江还聘请了前清翰林张洪之任国术馆《易经》教授。日军侵占我东三省后,为了适应战备的需要,又聘请齐友良讲解军事战术课。国术馆成立之初,曾因王子平和高振东囿于门派之见,互相倾轧,于1928年底,矛盾激化,演至比武较量,互争高低。因此,张之江决定取消少林、武当门,改教务处代之。为了消除门户之见,中央国术馆把各门各户、各家各派融为一体,统称“国术”,这也正是“国术馆”名称的由来。张之江还特别在东渡日本参加第九届远东运动会后,写了著名的《东游感想录》一书,大力倡导日本武风。他在该书中申言“国内宗派门户之见,为害学术进步,甚深且巨”,认为消除武林陋习,共振国术事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并强调指出:“如我不能自强,则举世将视我为俎上肉,咸思染指。”呼吁国人以道德文化为体,以国术运动为用,共相奋勉。张之江还以身作则,以逾不惑之年,坚持跟吴峻山学习八卦。中央国术馆第一期只招收了一个班56名学员。这是因为对入馆学员要求十分严格。它要求学员必须有一定的武术基础,招考时,除对考生的枪、刀、剑、棍四大器械演练进行测试外,还要求学员能够通过口试说出各种器术的精要。被录取的学员在国术馆学习不但不收任何学杂费用,其衣食所需全部由国术馆供给。入馆后的学员发穿校服,校服的前心和后背分别有“强种救国”和“自卫奋斗”八个大字。国术馆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强我宗族,壮我国魂,洗刷东亚病夫,振兴黄帝子孙。”馆训则是:“自强不息”。中央国术馆门户之见日少,而习武风气焕然一新。各派武师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如孙玉铭大师虚心好问,诚心诚意向各家学习,先后向王云鹏学习地趟拳,向杨松山学习三才剑,还学八卦、劈挂、形意、太极等拳种,不仅自己的功夫技艺日趋精深,且使自己的教学更为得心应手。他还多次代表中国出去进行国际间的武术交流,为国术馆和国家争得了荣誉。再如通臂拳大师郭长生通过严格考试入国术馆任教后,不断进取创新,他创编了“二路苗刀”、“疯魔棍”、“劈挂刀”等等。最值得一叙的是马英图,自西北军大刀队扬威后,他始终把发扬国术事业当成己任。他的代表拳种八极为我国武林中的瑰宝。八极的核心是六大开,其中攻中有防,防中寓攻,招术连贯,能上、中、下三盘连击,劲足势猛,进步似电,见机变化,奥妙无穷。八极拳是攻防性很强的技击拳种,盖此拳出世后,一般不会轻意传人。但马英图通晓民族大义,以发扬国术事业为重,无私地把八极拳全部奉献,使八极成为国术馆的必修课之一。中央国术馆建立之后,为使中华武术更为光大,还创办了《国术周刊》杂志,请武林名宿介绍自己门派的技艺。从武术源流到其**的演练,从攻防招术到对拆破解,从拳法到拳理,从长兵到短兵等武术问题,无不进行系统的研究整理。各派大师如贾氏青萍剑一代宗师贾耀亭、清末著名武术大师米连科等名流在周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大大弘扬了中华武术文化,在当时产生过很大影响。 1936年,第10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张之江发起并在上海主持选拔国术界国手,组织国术代表队前去参加表演。国手中的张文广、温敬铭、傅淑云、刘玉华等都是中央国术馆的学生,他们在德国的武术表演轰动了世界体坛。西方世界也开始向神秘而博大的中国武术投来注意的目光,当时当地的报纸称赞武术有三大价值:体育价值、攻防价值、艺术价值。舆论界更称:“中国国术具有艺术、舞蹈、奋斗三大特色,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及尚武精神。”为此,张之江获得了该届奥运会以“五环”为标志的纪念章,并被誉为“中国国术开始走向国际体坛的第一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之江应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之邀,到第五战区担任高级顾问,协助李宗仁在台儿庄指挥作战,此时他无暇顾及馆务。而当时战况发展,南京恐迟早遭兵燹之灾,故中央国术馆由南京迁出,经长沙、桂林、昆明,1940年抵达重庆北碚。这段时期中央国术馆的经费来源已断绝,学员大部分离去,中央国术馆可说已名存实亡。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家百废待兴。中央国术馆亦忙于复馆,但南京馆址已毁于战火。当时教育部对于张之江的复校申请百般刁难,既不发复馆经费,又不拨给馆舍。张之江四出奔走,终觅得天津河北体育场作馆址,并筹募经费,准备把国术馆改为私立。1946年****朱家骅得知中央国术馆在天津复馆,并改为私立,随即提出教育部拨经费,把中央国术馆改回国立。1948年,中央国术馆从天津大资本家处募得十二万元作建馆之用,但在这笔捐款到手之前,天津已被解放军攻占,中央国术馆的历史亦于此告终。中央国术馆自1928年成立至1937年抗战爆发近十年间,共收了五期学生,总人数估计不超过五百人。抗战爆发后,不少学员都投入抗战事业,分配到各部队中任武术教官。抗战、内战结束后,分处海峡两岸的武术教师,有不少是出身于中央国术馆。中央国术馆对于近代中国武术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更多文章:

北京cbd属于哪个区(北京市朝阳区CBD和国贸属于镇还是区有什么关联)
2024年2月1日 23:00

00后杨倩夺东京奥运会首金(杨倩夺奥运会两个金牌后,可以拿到多少奖金)
2025年7月12日 14:20

请问中超的战绩排名可以去哪里看?谁有现在的亚洲球员身价排行榜
2024年3月28日 00:30

2011nba总决赛小牛(2011年NBA总冠军是小牛队吗请提供一下小牛队各队员的详细资料!)
2025年7月24日 10:40

足球小将新秀崛起下载(足球小将新秀崛起常见问题解决方法汇总)
2024年8月28日 20:40

纳米比亚国旗(一张10元的钱币正面上是个带着帽子的老头儿,背面是两只羚羊和纳米比亚的国旗,这是哪里的钱啊)
2024年3月8日 02:50

高拉特入选过巴西国家队吗(阿兰和高拉特为什么进不去巴西国家队)
2024年7月20日 03:57

比亚迪汽车价格表(比亚迪电动汽车多少钱,比亚迪电动汽车价格介绍)
2024年4月20日 09:15

火箭vs快船2015(2015年篮球休斯顿火箭vs洛杉矶快船比分相差会多少)
2024年11月30日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