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吉尔是谁?维吉尔简介
本文目录
- 维吉尔是谁
- 维吉尔简介
- 维吉尔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 罗马帝国诗人维吉尔的《田园诗》(《牧歌》)表达了什么思想
- 维吉尔古罗马诗人
- 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作者维吉尔是( )
- 说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
-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作品
维吉尔是谁
维吉尔(前70~前19)
Vergilius,Publius V.Maro
古罗马诗人。生于阿尔卑斯山南高卢曼图亚附近的安得斯村。在家乡受过基础教育后,去罗马和南意大利,攻读哲学及数学、医学。约公元前44年回到故乡,一面务农,一面从事诗歌创作。是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最重要的诗人。
维吉尔第一部公开发表的诗集《牧歌》共收诗10首。各首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牧歌(一称田园诗)始于公元前3世纪时的亚历山大诗歌,代表诗人是特奥克里托斯,约在公元前1世纪传入罗马。维吉尔的牧歌主要是虚构一些牧人的生活和爱情,通过对话或对唱,抒发田园之乐,有时也涉及一些政治问题。维吉尔的第二部作品《农事诗》,写于公元前37~前30年间,共4卷,每卷分别叙述一个农业问题:种谷、园艺、畜牧和养蜂。创作此诗与奥古斯都振兴农业的努力有关。
维吉尔最重要的作品是史诗《埃涅阿斯纪》。诗人于公元前29年开始写作此诗,逝世前完成初稿,逝世后由友人发表。全诗12卷 ,1万余行,叙述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腊军队攻陷后离开故土,历尽艰辛,到达意大利建立新的邦国的故事(其后代建立罗马),以当地部落首领图尔努斯与埃涅阿斯决斗被杀结束。史诗借用神话传说歌颂罗马国家,歌颂奥古斯都统治的历史必然性。其情节结构模仿了荷马史诗,但具体描写有自己的特色。全诗情节生动,故事性强,语言凝练。《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创作的史诗,自问世到现在,一直受到很高评价。
维吉尔简介
全名:Publius Vergilius Maro职业:罗马诗人
国籍:罗马
为什么出名:因三大拉丁文学作品而闻名,“Eclogues”(或“Bucolics”)、“Georgics”和史诗“Aeneid”。传统上被列为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埃涅伊德》从创作到现在一直被认为是古罗马的民族史诗。
出生于公元前70年10月15日出生地:安第斯山脉、高卢山脉、罗马帝国星号:Libra
逝世于9月21日,公元前19年(50岁)
在Facebook上分享在Twitter上分享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波普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詹姆斯·乔伊斯兰斯顿·休斯西尔维亚·普拉斯威廉·华兹华斯维吉尔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维吉尔(公元前70~前19年)是公认的罗马帝国初期奥古斯都文学的中心人物,也是当时诗坛的主要支柱,是罗马最负盛名维吉尔的诗人。维吉尔出生于北意曼图亚附近的农村,青年时代是在恺撒就任高卢总督统治这一带的情况下度过的。他曾到米兰等地读书求学,并到罗马学习修辞和哲学,受到良好教育。因体弱多病,内战期间他未服兵役,以写作为业,兼习农事。由于才华出众、诗作非凡和政治观点一致,维吉尔一直是奥古斯都最尊重的诗人。
他的早期作品为田园抒情诗《牧歌》。《牧歌》包括十个诗章,是模仿希腊的田园诗而作。诗歌描写了意大利田野的自然景色,歌颂了农村生活的恬静。诗作发表后受到了普遍赞扬,引起了屋大维的重视。其中第四篇中的几句精典诗句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时代已在酝酿,时序即将更新,
童贞的正义女神将重回人间,
太平盛世又将重现;
新时代的头生儿,
已经从天而降,即将光临地上。
这短短的几句诗先是奥古斯都及其党羽把它看作是新时代即将到来的天才预言,后来更被**教当作圣母玛利亚和耶稣**将降临人间的神灵的启示。由此可见,维吉尔的诗相当深刻,典型地刻画了时代的新生,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是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维吉尔另有两部划时代的著作:《农事诗》和《伊尼阿德》
公元前37~前30年,维吉尔受麦凯纳斯的委托,写成《农事诗》四卷,每卷50余行。第一卷谈种庄稼;第二卷谈种葡萄和橄榄;第三卷谈畜牧;第四卷谈养蜂。
维吉尔的《农事诗》受到了希腊田园诗人赫西俄德的影响,但对他的创作影响更为直接、更为重要、更加明显的则是罗马人重视农业的传统。维吉尔本人自幼生活在乡村,有着长期而丰富的乡村生活经历,而麦凯纳斯又迫切希望维吉尔能用自己的诗歌来为屋大维的政策服务,这一切促成了维吉尔对《农事诗》创作的倾情投入。他在诗中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辛勤、伟大和意大利优美的环境和富饶的资源,表达出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用如此美丽的诗篇描述那些带有浓郁乡维吉尔的田园诗土气息的农业操作,这堪称世界诗坛上的一大奇观。正是由于维吉尔将枯燥的农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因而深得屋大维的欣赏。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从阿克提乌姆返回罗马途中,曾经连续4天听人朗诵这首诗。此后,维吉尔和屋大维的交往更为密切,等到屋大维自称奥古斯都并建立元首政治之后,维吉尔作为“皇帝桂冠诗人”的地位渐为世人所公认。从此以后他将自己的所有精力投入到史诗《伊尼尔德》的创作之中。
从公元前29年开始,维吉尔开始从事史诗《伊尼尔德》的创作工作。这部史诗共12卷,体裁模仿《荷马史诗》,它记述了罗马人的祖先伊尼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腊人攻陷后,带着老父、幼子及少数特洛伊居民,经过迦太基、西西里,渡海到达意大利台伯河口,并在这里定居建城的经历。他把伊尼阿斯描写为牧羊人和女神所生,他的后裔就是罗马的建立者,以此歌颂恺撒和屋大维所出身的家族,颂扬屋大维是神的后代。
维吉尔乡土诗中描绘的田园景色。公元前30年维吉尔开始创作史诗《埃涅阿斯纪》,经11年共写出12个诗章。《埃涅阿斯纪》以神话传说为题材,描写了传说中的罗马人祖先,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冒险游历的故事。《伊尼阿德》的问世成为欧洲“文人史诗”的开端,它使古代史诗在人物、结构、格律等方面进一步趋向定型。史诗中的许多名言警句,更是被视为古罗马文明的标志之一。
罗马帝国诗人维吉尔的《田园诗》(《牧歌》)表达了什么思想
维吉尔是罗马最伟大的诗人,出身农家,对农村和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后三头当政时,他父亲的家产被没收。公元前17年‘他完成第一部新作《田园诗》(《牧歌》),就以奇特风格在罗马文学界引起一片惊叹。除描述他理想的田园世界、抒发个人的感情外,《田园诗》还反映出这样一种普遍的信念:救世主将出现并将把世界从长期苦难中解救出来。
维吉尔古罗马诗人
维吉尔(古罗马诗人)
普布留斯·维吉留斯·马罗(拉丁文:Publius Vergilius Maro,常据英文Vergil或Virgil译为维吉尔),是奥古斯都时代的古罗马诗人。
其作品有《牧歌集》(Eclogues)、《农事诗》(Georgics)、史诗《埃涅阿斯纪》(Aeneid)三部杰作。其中的《埃涅阿斯纪》长达十二册,是代表着罗马帝国文学最高成就的巨著。因此,他也被罗马人奉为国民诗人、被当代及后世广泛认为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维吉尔的杰作《埃涅阿斯纪》是基于《荷马史诗》的一部史诗。凭借这部作品,维吉尔在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维吉尔影响过的作家包括但不限于:罗马诗人贺拉斯、奥维德;意大利诗人但丁;英国作家斯宾塞、弥尔顿、蒲柏、莎士比亚、济慈;美国作家梭罗等。
在中世纪,维吉尔被**教奉为圣人;他的《埃涅阿斯纪》在中世纪被当作占卜的圣书,由此衍生出"维吉尔卦"。而维吉尔在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影响是但丁的《神曲》,在其中他作为但丁的保护者和老师出现。
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作者维吉尔是( )
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作者维吉尔是( )。
A. 古希腊诗人
B. 日耳曼诗人
C. 古罗马诗人
D. 撒克逊诗人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维吉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在欧洲文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主要作品有《牧歌》、《农事诗》和《埃涯阿斯纪》。参见教材P12。
本题知识点:西方古代文学概述,
说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
维吉尔(Publius Vergilius Maro,公元前70年10月15日-公元前19年9月21日),出生于曼图亚,罗马诗人。
其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作品有《牧歌集》《农事诗》《埃涅阿斯纪》等,其中的《埃涅阿斯纪》长达十二册,是代表着罗马帝国文学最高成就的巨著。
维吉尔于公元前七〇年十月十五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波河(Po)北岸曼图亚(Mantua)附近的安德斯(Andes)村。
维吉尔的父亲务农。但据公元四世纪罗马文法学家多那图斯说:“有人说他是陶匠,但多数人说,他是一个名叫玛吉乌斯的小官吏的仆人。他工作得很好,娶了主人的女儿,后来又购置林地,养蜂,颇为富有。”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作品
维吉尔(前70年-前19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
代表作品包括《牧歌》、《农事诗》和《工作与时日》,
其成就最高的作品却是史诗《埃涅阿斯纪》。
更多文章:

奥拉迪波拒绝火箭续约合同(多次遭遇伤病的奥拉迪波为何会拒绝火箭的2年4520万合同)
2024年10月12日 23:40

22连胜完整版(火箭在22连胜期间几次赢了黄蜂,比分是多少)
2024年3月10日 13:30

美国vs葡萄牙(世界杯 美国vs葡萄牙 6月23日6点 猜谁赢还是平局)
2024年10月24日 23:02

nba选秀可以参加几次(NBA选秀是不是每个人只能参加一次)
2024年9月26日 03:41

2014奥运会男篮冠军(想问一问历届奥运会的男子篮球冠军是那支队呢)
2025年4月7日 15:10

c罗皇马续约了几次(在西甲踢了九年球的C罗,在西甲赚到了多少薪资)
2024年8月6日 23:05

德国vs巴西阵型(女足世界杯决赛德国胜巴西,德国的首发阵型是怎样)
2024年10月10日 08:45

中国女排前任队长惠若琪(前女排成员惠若琪怀孕,她的职业生涯有哪些成绩可言)
2025年4月30日 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