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为什么亲俄(匈牙利被俄罗斯列为不友好国家吗)
本文目录
匈牙利被俄罗斯列为不友好国家吗
匈牙利被俄罗斯列为不友好国家吗:目前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中的亲俄国家关系较好,因为历史原因俄罗斯在这些前苏联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但独联体国家中出现了许多亲西方国家的国家,这些国家如立陶宛,拉脱维亚,格鲁吉亚等与俄罗斯关系紧张。另外,俄罗斯与欧盟在地区安全上的分歧很大,另外欧盟的东扩政策导致两集团冲突不断。这表现在双边都想在独联体国家中扩大影响力。
匈牙利为什么和中国关系好
患难见真情,中国帮助过匈牙利,匈牙利也支持中国。
一直以来中国和匈牙利两国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友好。虽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本质上都是利益驱使,在不断地竞争,但是中匈两国之间从始至终都是一种良性竞争的关系,一直互相扶持一起进步。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中国和匈牙利之间有着很多个"第一"。
详细解读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很多我们国家的移民选择了匈牙利作为了自己的下一站。当时的中匈两国之间是互免签证的,这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居民,有一张身份证你就可以踏上火车前往这个美丽的东欧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匈牙利是当时唯一一个对中国免签的欧洲国家。在那个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西方势力不断针对打压中国的年代,匈牙利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能够排除万难对中国免签,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无需多言。
匈牙利政府对大量俄罗斯间谍的秘密行动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俄罗斯跟欧盟对着干,这刚好有利于匈牙利。
所以这个政府对他们的秘密选择视而不见,在他们看来他们的目的就是来对抗欧盟,而匈牙利对欧盟的态度又不是那么喜欢,所以这里变成了一个间谍中心。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驱逐了一些俄罗斯的外交官,但是在匈牙利这一方面,俄罗斯的外交官一年增加了30%。俄罗斯的间谍是来帮助他们的,他们绝对不会驱逐的。
俄罗斯跟欧盟对着干,刚好有利于匈牙利
匈牙利的政府对他们正在进行的秘密行动似乎是视而不见的,因为这些特工人数在这两个国家爆发战争之前就已经开始增加了。在这个政府看来,他们的目的就是来散发错误信息的,而且是跟欧盟对着干的。匈牙利对欧盟的看法并不是特别好,所以说有一个帮忙给自己去打击别人的国家,那么匈牙利为什么要驱逐呢。
匈牙利对欧盟不是那么喜欢,所以这里变成了间谍中心
我们可以看一下,根据匈牙利的媒体报道,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很多间谍,尤其是俄罗斯的一些情报人员,他们在这里留下了很多俄罗斯的客人。这些客人全部都是远近闻名的间谍,同样也是来帮助自己打败欧盟的,所以说匈牙利假装看不见不是没有道理。他们想要借助他人之手来帮助打败欧盟。
俄罗斯外交官一年增加30%,全部都是在匈牙利
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选择驱逐了一些俄罗斯的外交官,但是在匈牙利这里却不会。这个国家增加的人数超过了30%,将会带来非常有利的事情,所以说匈牙利这边假装看不见,而且在这里有很多俄罗斯的外交官,那么这个人数也是在不断增加的,他们不是告密者而是来帮助他们打败欧盟的,所以说匈牙利肯定特别喜欢,乐意接受。
乌克兰史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西乌克兰
1772年,哈布斯堡王朝从波兰手中夺取了加利西亚。两年後,又从摩达维亚手中夺得部分是乌克兰领土、部分是罗马尼亚领土的布科维纳(Bukovina)。而已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作为匈牙利王国一部分的外喀尔巴阡地区,则是第三个乌克兰民族地区。在哈布斯堡统治下的这三个地区有许多共同的遭遇,但由於他们独特的民族环境和早期历史的差别而又各不相同。 在奥地利统治时期乌克兰民族居住的加利西亚地区同其西边纯粹是波兰人的地区在行政上合并为一个单独的省,省会为利沃夫(德语为伦贝格)。此举以及在乌克兰人那一半的省里波兰人构成了占压倒多数的地主阶级并控制了主要城市(虽然许多城镇主要是犹太人的)的事实,使得波兰人同乌克兰人之间的对抗在加利西亚的生活中带有生死攸关的性质。虽然总的说来,哈布斯堡王朝的政策对波兰人有利,但乌克兰人(在当时的术语中称罗塞尼亚人)在奥地利享有民族发展的机会和取得的进步比他们在沙皇俄罗斯获得的要多得多。玛丽娅·特蕾莎和约瑟夫二世倡导的各项改革和在加利西亚实行帝国的行政系统改善了乌克兰人的处境。农民也从1780年代限制徭役和废除地主对个人的约束以及新式农耕方法中得到了好处。市政改革扭转了城市的衰退,提高了乌克兰城市居民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早在1775年就进行的教育改革允许用乌克兰本族语言授课。东仪天主教会的命运也有了起色。1774年它重新被命名为希腊公教会,根据帝国法令,其地位与天主教会完全平等,1807年在利维夫兴建了一个大主教教区。帝国当局还煞费苦心地提高神职人员的教育水准。19世纪头几十年,神职人员在新创建的学院里受到培养,几乎只有他们是受过教育的知识阶级,他们的子女开始从事世俗的职业,从而产生了一个乌克兰的知识分子阶层。在19世纪的进程中,希腊公教会发展为一个主要的民族和宗教机构。席卷奥地利帝国的1848年革命使加利西亚的乌克兰人政。为表达乌克兰人关心的问题而建立的最高罗塞尼亚议会宣称︰奥地利的罗塞尼亚人与在俄罗斯统治下的乌克兰人是同一民族;要求把加利西亚分成波兰人的和乌克兰人的两个单独的省,後者包括布科维纳和外喀尔巴阡;组建一支国民警卫队和若干军事小分队;出版第一份乌克兰文报纸。尽管这场革命遭到镇压,但却在加利西亚的社会中引发了重要的变革。1848年废除了徭役。但是,由於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人口过剩和几乎完全没有工业来吸收过多的劳动力,乌克兰农民的贫困加剧。1880年代,大批乌克兰人开始移居美洲,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848年革命的另一後果是,帝国政府同波兰贵族达成谅解,将加利西亚的政治控制权交给了波兰人。当地波兰人的霸权并未因60年代的改革而受到多大影响,但这些改革使奥地利有了宪法和议会,加利西亚实行了省内自治,并建立了省议会。维也纳对总督的任命仅限於从波兰贵族中选拔。行政机构及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初期日耳曼化的利维夫大学实行波兰化。全国议会和省议会根据古罗马模式进行的有利於地主阶级及城市阶级的选举,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个处於主宰地位的波兰人多数派。议会中的乌克兰人代表提出的各项主要要求——包括按照民族界限画分加利西亚,用普选取代古罗马模式的选举制度,在利维夫创办一所乌克兰大学——均未得到满足。1860年代,对哈布斯堡王朝的失望和对波兰的新的支配地位的担忧,在年纪较大、较保守的神职知识分子中引起了亲俄罗斯的情绪。亲俄分子提倡一种乌克兰-俄罗斯混合语,并推动重视俄罗斯文化和政治的方针。从70年代起,他们在民粹主义者面前节节败退,民粹主义者鼓励采用本族方言,并强调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乌克兰人是同一个民族。在世纪交替之际,加利西亚的****加深了。1902年发生了反对波兰地主的大规模农民罢工。乌克兰大学的学生们参加了示威运动,并和波兰人发生了冲突,1908年,一个学生刺杀了加利西亚总督。1907年奥地利议会的选举中实行男性公民普选的做法,加强了乌克兰人在维也纳的代表权,增加了对省一级实行同样改革的压力。与俄罗斯日益加剧的紧张关系。促使维也纳谋求乌克兰人同波兰人之间的和解,但波兰人的反对使古罗马的选举制度实际上保持到最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奥地利加利西亚的乌克兰人仍是一个农民占压倒多数、政治上处於不利地位的社会阶层。不过,他们取得了进展,民族觉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这与俄罗斯统治下的乌克兰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布科维纳是聂斯特河中游与喀尔巴阡山主脉之间的一小片地区,曾是基辅罗斯和加利西亚-沃利尼亚公国的一部分。14世纪并入摩达维亚,後者在16世纪成为鄂图曼帝国的属国。1774年被奥地利兼并时,信奉正教的居民由两个民族组成,北部绝大多数是乌克兰人,南部是罗马尼亚人。哈布斯堡王朝很快就实行像加利西亚一样的改革。从1787到1849年,布科维纳作为一个独立的区与加利西亚合在一起,1861年,当它成为奥匈帝国一个独立的州时,获得了完全的自治。19世纪,因移民的迁入,出现了若干相当大的犹太人和德国人的村社。德语是该省的官方语言;但乌克兰语和罗马尼亚语在公共生活中和某种行为准则上以及当地的大学中通用。到该世纪末,罗马尼亚人与乌克兰人之间在诸如乌克兰人企图在正教教会管理方面获得平等待遇这些问题上发生了摩擦,但未达到在加利西亚出现相互敌视的程度。从1860年代末起,布科维纳的乌克兰民族运动同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加利西亚民族运动获得了同样的发展。乌克兰学校的物资供应和教育设施比任何其他乌克兰地区的都优越。 位於喀尔巴阡山以南。外喀尔巴阡在地理上和政治上与其他乌克兰民族地区长期隔离。原为基辅罗斯领土,1015年後被匈牙利占领,并继续为其领土的一部分达1,000年。16~17世纪,同匈牙利一起隶属哈布斯堡王朝。1646年的《乌日哥罗德联合协议》实施後,根据类似《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联合协议》的条款,东仪天主教会在宗教领域处於支配地位。外喀尔巴阡的特点是农村人口占压倒多数,有众多的乌克兰农民和有权有势的匈牙利地主贵族,还有大量居住在城市和农村中的犹太人。18世纪末,维也纳倡导的社会改革由於受到匈牙利贵族的反对很快就失败了。当时比加利西亚高的教育程度在19世纪初也下降了。但与加利西亚之间的教会纽带和文化纽带在19世纪中叶之前依旧非常牢固。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疏远了该国斯拉夫少数民族中的许多人。1849年,这次革命被俄罗斯军队镇压下去。因而激发了亲俄的思想感情,导致亲俄主义成为外喀尔巴阡知识分子中在文化和政治方面的主要倾向。但是,1867年的政治安排产生了奥匈二元君主国,把对内政策的控制权交给了匈牙利寡头政治集团。对在学校和出版物中使用罗塞尼亚语的限制日益增加,匈牙利化的趋向越来越强。直到20世纪初,亲乌克兰的民粹主义运动才发展成与亲俄主义和匈牙利化的对立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外喀尔巴阡的乌克兰人的民族意识仍处於低度的发展水准。
1957年的匈牙利事件是什么事
匈牙利事件(1956年4月至1958年7月)苏波冲突还在调整中,1956年10月23日又爆发了匈牙利的反抗运动,由首都布达佩斯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开始,很快波及到其他城市,而且演变成一场流血的暴力冲突,史称“匈牙利事件”。匈牙利发生的这场斗争在全世界引起了极其强烈的反响,从冷战的意识形态出发未免存在种种政治偏见,处于不同阵营的国家对事件做了截然不同的评论。1992年11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访问布达佩斯时,把俄国总统档案馆和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保存的有关匈牙利事件的一批档案转交给匈牙利政府。后来匈牙利方面出版了这些文件,这就为人们进一步弄清苏联领导人同这次事件的关系提供了文件资料。本专题收集并翻译了有关这方面的文件106余件。这样,就为国内读者,特别是研究者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关于匈牙利事件的苏联档案资料。从这些文件中可以了解匈牙利事件的渊源和事件发展的曲折过程。历史上的匈牙利并非亲俄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着苏联红军向东欧的胜利进军在匈牙利建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以拉科西·马加什为首的受苏联人指挥的一批人成为匈牙利劳动人民党的上层领导,占据了国家管理的要害部门,把斯大林的体制照搬到匈牙利,奉行一套取消其他政党、限制公民权利、以严厉的中央集权制和独裁方法管理国民经济,高速度地实行工业化,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国民经济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降低。拉科西在匈牙利进行了远比东欧其他国家更为残酷的镇压。1949年把党的“民族派”领袖人物拉伊克及其他一些活动家以可疑的罪名处死或投入监狱。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拉科西的统治立即受到挑战。苏联的新领导人支持曾提出经济改革纲领的纳吉·伊姆雷取代拉科西出任政府总理。拉科西继续保留党的第一书记的职务。纳吉着手进行改革。开始对非法被判有罪的人恢复名誉,允许社会团体开展活动,经济上开始利用市场机制。1955年春天,拉科西取得苏联领导人的支持进行反攻,解除了纳吉的总理职务,后来还把他开除出党。这样便结束了匈牙利的“解冻”时期。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匈牙利国内要求结束拉科西统治的呼声日益高涨。主张改革的党内外人士要求为纳吉平反。苏共领导集团十分关注匈牙利的局势,几次派大员赴匈牙利帮助稳定局面。6月份,苏斯洛夫去仍采取支持拉科西的态度。波兹南事件后,匈牙利的局势更具爆发性。7月,米高扬被授予全权来到匈牙利,建议拉科西辞去匈牙利劳动人民党第一书记的职务,但米高扬也没有支持卡达尔接替这一职务,却同意选举拉科西的忠诚战友格罗为第一书记。党的领导人的这一改变并不能满足党内外主张改革者的要求,格罗也无力扭转匈牙利的局势,不久就去苏联休假以便同苏联领导人共同制订对策。国内群众的情绪迅速高涨起来。10月6日,为恢复了名誉的拉伊克举行了悼念和迁葬仪式,有20多万人参加,波兰的哥穆尔卡顶住了赫鲁晓夫等粗**预的消息大大鼓舞了匈牙利人。10月23日,布达佩斯的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了十六点要求,包括撤走所有驻在匈牙利境内的苏联军队、政治生活民主化和恢复纳吉的政治职务等内容。格罗谴责群众的广播讲话等于火上浇油。匈牙利保安部队在国家电台前向示威群众开火而引起了严重的巷战。和平示威演变成流血的暴力冲突,而且波及其他城市。在群众的强大压力下,这天晚上格罗在取得苏联同意后把已恢复党籍的纳吉请到党中央,请他出任政府总理。苏联领导集团对匈牙利的突发事件感到震惊,立即委派米高扬、苏斯洛夫和克格勃领导人谢罗夫于24日来到匈牙利,坐镇处理这一事件。苏联坦克开进布达佩斯,滥施炮轰和射击,使斗争进一步激化。10月25日,米高扬又迫使格罗放弃党的第一书记职务,由卡达尔接替。同时还吸收卡拉伊和洛松奇、多纳特等纳吉的支持者进入党中央或担任政府部长。后来,米高扬等解除了格罗、赫格居斯的副总理职务,解除了巴塔****、彼罗什内务部长的职务,把他们遣送到苏联去。本来,到这时在苏联领导人的同意或直接插手下已组成了卡达尔为党的第一书记、纳吉为政府总理的新的领导班子。解决匈牙利**应该主要靠匈牙利人的这个新班子。但是,苏联人始终亲自出手。匈牙利事件最后是由苏联军队平息的,这已是没有争论的事实。问题在于,长期以来苏联人一再坚持两个观点:第一个是苏联出兵是根据匈牙利政府的邀请;第二个是第二次出兵是由于纳吉宣布退出华沙条约。这里收录的文件完全使这两个观点不攻自破了。10月23日,匈牙利游行示威一发生,在当天夜里,苏联****朱可夫就给苏联驻匈牙利的部队和驻喀尔巴阡军区以及罗马尼亚边境的部队下达了向布达佩斯和其他城市开进的命令。10月24日苏军就出现在布达佩斯和其他城市。而直到10月28日,苏联驻匈牙利大使安德罗波夫才向苏联政府电传了匈牙利政府的邀请信。据原来的匈牙利总理赫格居斯的回忆,这份邀请书由已经不是总理的他在10月26日签的字。所以邀请之说,难得自圆。根据米高扬和苏斯洛夫10月26日向苏共中央的报告,纳吉通报说,一些群众代表团要求苏联军队撤出匈牙利,纳吉也答应同苏联进行关于从匈牙利撤出苏军的谈判。尽管米高扬等不同意撤军,但纳吉作为政府总理有权提出撤军要求。10月27日,纳吉组成了自己的新政府,第二天他就向苏联方面提出撤军要求。在米高扬和苏斯洛夫10月30日发回的电报中透露,10月29日夜里,纳吉委托召见安德罗波夫,询问:苏联军队继续向匈牙利开进的消息是否确实?是何种目的?安德罗波夫在当天的电报中也谈到了此事,时间是30日凌晨两点,受托询问人是匈牙利新外交部长霍尔瓦特。米高扬在电报中说,他回答纳吉:“到今天为止军队的到来是按协议进行的,一俟匈牙利政府能够控制局势,今后不再派更多的军队进入”。10月30日,苏联政府发表了《关于发展和进一步加强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谊和合作的基础的宣言》,其中宣布:“鉴于苏联军队继续留在匈牙利可能导致局势更加紧张,苏联政府已经指示自己的军事司令部,一俟匈牙利政府认为必要,即将苏联军队撤出布达佩斯。同时,苏联政府准备同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华沙条约其他参加国就苏军驻留匈牙利领土的问题进行有关的谈判。”可见,匈牙利政府提出苏军撤出,苏联已作了明确表态。而在10月31日的苏共中央主席团会上却做出了第二次出兵的决定。为此,一方面委托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向兄弟党说明其理由;另一方面则委托朱可夫“制定行动计划”。至于纳吉11月1日提出退出华沙条约的声明,是在他发现苏联政府不顾自己10月30日的宣言,不顾匈牙利政府同苏联谈判撤军的具体安排,悍然命令大批苏军越过边界进入匈牙利,纳吉在抗议无效的情况下才做出这一选择。所以,所谓第二次出兵是由于纳吉宣布退出华沙条约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还有,卡达尔是苏共领导同意了的匈牙利党的第一书记,而且卡达尔在10月28日成立了新的主席团,包括卡达尔、纳吉、奥普罗、基什、明尼赫、桑托。卡达尔和明尼赫都在纳吉政府中担任重要部长职务。可是,在11月 1日夜里,卡达尔和明尼赫却被带到苏联,在那里组建了一个与纳吉政府相抗衡的新政府,配合苏军进入匈牙利。文件证明,关于纳吉等人的命运基本上也是按苏联的要求决定的。11月4日,纳吉等人躲到南斯拉夫驻匈牙利使馆避难。南斯拉夫政府和卡达尔政府达成了放纳吉等回家的协议。但当纳吉等人走出南斯拉夫大使馆后即被苏联军人押送到罗马尼亚。经过苏联和匈牙利政府的几番讨论,在1958年6月做出了一连串的判决:纳吉等4人被判处死刑,多纳特等5人被分别判处****和有期徒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淘涤,对于发生在匈牙利的这场悲剧,已有新的认识,至少应该说,这是冷战的产物,是冷战导演的一场悲剧。
更多文章:

阿德托昆博身高(最强NBA手游阿德托昆博球星属性及玩法介绍)
2024年7月17日 18:50

俄罗斯篮球赢过美国吗?俄罗斯男篮有哪些球员在nba打球,为什么今年奥运会击败阿根廷
2024年5月28日 07:53

全国球迷为什么这么反感国安(到底什么原因让全国人民都觉得北京国安球迷是垃圾)
2024年9月21日 03:00

墨西哥美洲队vs恒大(2015年世界俱乐部足球比赛在哪个地方比的)
2025年6月22日 13:45

阿根廷vs比利时完整视频(阿根廷和比利时历史对阵战绩今晚预测结果如何)
2025年5月8日 12:10

浙江广厦男篮虎扑社区(广厦男篮33分大胜山西,双方的实力差距有多大)
2025年3月6日 15:10

2019年nba全明星队长(全明星投票老詹总票数目前排在第三,35岁的他能继续问鼎吗)
2024年10月26日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