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和英国的关系(英荷战争简介:英国和荷兰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
本文目录
- 英荷战争简介:英国和荷兰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
- 英国、荷兰关系怎么这么“好”
- 英荷争霸中,为什么强大的荷兰输给了后来者英国
- 荷兰和英国什么关系
- 关于荷兰和英国的历史关系
-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前后与荷兰有什么联系
- 英荷战争的历史背景:荷兰与英国产生利益冲突
- 为什么说荷兰是英国的在哪里
英荷战争简介:英国和荷兰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
英荷战争(荷兰语:Engels–Nederlandse Oorlogen or Engelse Zeeoorlogen),是发生于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四次战争,总体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17世纪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互有胜负,双方实力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而第二、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在其中渔翁得利,获得了大片土地与商贸利益;国力直线上升而超越荷兰,成为欧洲最强的霸权。
而在18世纪的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击败荷兰开始获取世界金融霸权。
荷兰取得独立后经济发展迅速,利用西班牙衰落和英国忙于内战之机垄断了世界贸易。英国内战结束后,恢复扩张路线,大力发展海军,1651年立法禁止荷兰参与英国海上贸易,两国进行了三次贸易战争。
英国、荷兰关系怎么这么“好”
共同利益的驱使。荷兰作为老牌****国家之一,在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国力匮乏下,取得独立,因为本身国土面积的狭小,国内资源的匮乏,所以对外贸易非常发达,算是早期的海上霸主——海上马车夫,直至前后达20多年的英荷海上争霸战争,尽管荷兰在军事上没有完全输给英国,但从整 体上说,荷兰海上实力大为削弱了。荷兰在经济、贸易、海运方面的实力大为下降,从 此“海上马车夫”把海上霸权让给了英国,沦为欧洲二流国家,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早在1609年,荷兰人便成立阿姆斯特丹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使得荷兰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荷兰人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阿姆斯特丹的股票市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这使荷兰海上霸权有了强大的金融资本支持。
英荷争霸中,为什么强大的荷兰输给了后来者英国
因为荷兰是海上贸易,太单一的经济体系,只要给其他国家联合打击,很快就支撑不住了。
一、过度依赖商业和航运
荷兰虽然是很强大存在,可是荷兰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没有实体经济支撑,还过度依赖商业和航运,这种经济是非常不稳定的,只要贸易垄断优势被打破,就很容易没有优势,那么经济就会严重冲击到,说白,荷兰就是一个船夫,要是海洋出现问题了,那么他也吃不饭了。
但是英国不同,英国是搞实业的,还有农业和手工业非常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是非常牢固的,也比荷兰更加具有发展潜力了。
二、各国纷纷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看到荷兰发展这么好了,其他国家就眼红了,不想他崛起,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就发起了挑战,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这样一来,荷兰的海上贸易就严重冲击,荷兰一看是英国搞的鬼,就想把贸易权拿回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战了。
也是因为这样荷兰和英国爆发了多次战争,双方都没有赢,因为打仗是需要强大的国力和军事能力支撑的,荷兰估计没有想到,打了那么多次战,贸易权没有拿回来,还导致自己国家的国力亏空了,国家从此走下坡路了。
三、荷兰的对手越来越多
荷兰作为海上霸主,又把大量国力浪费在跟英国打仗上,导致国家经济一直走下坡路,所以荷兰的压力是很大,不但要对付英国,还要面对老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不断向荷兰人发起挑战,可以说走的非常难了。
荷兰和英国什么关系
18世纪末(1795年)法军入侵荷兰,1806年拿破仑封荷兰为王国,任命其弟为王。1810-1814年,荷兰曾短期并入法国。1848年成为君主立宪国。因此荷兰王室与法国前王室的关系很密切。1066年,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子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但荷兰与英国王室的亲戚关系较远。
关于荷兰和英国的历史关系
由于有着强大的造船业以及良好的制度保障以及强大的金融支撑,荷兰在17世纪完全垄断了世界贸易,17世纪真正成为“荷兰世纪”。
荷兰17世纪上半叶对海上的垄断权,成为后起的英国海外扩张最大的障碍和威胁,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英荷战争使荷兰从海上霸主的地位上跌落下来,从此再也没有恢复昔日的辉煌。
英国于16世纪晚期,挫败了西班牙海上霸权,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垄断局面,逐渐发展成为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它要求独占海权、独占原料、独占市场,这使英国同荷兰的斗争不可避免,并由竞争、抢夺发展到武装冲突。
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不许其他有航运能力的国家插手。
荷兰一向以商船多、体积大、效率高、组织完善而成为贸易中介国家和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国的新航海条例显然是对付荷兰的,以打击它在英国对其他国家贸易中的中介作用。荷兰反对英国的航海条例,英国拒绝废除航海条例,这就导致了英荷海上大战。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年)。1652年5月,两国舰队在多佛海峡发生冲突,7月8日荷兰正式宣战。英国海军封锁了多佛海峡和北海,拦截荷兰商船,荷兰则组织舰队护航。1653年8月,荷兰集中海军力量与英国决战被击败,英国控制了制海权,使依赖贸易生存的荷兰经济瘫痪。1654年4月,两国签定《威斯敏斯特和约》,根据这一和约,荷兰实际上承认了航海法案。
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年),是由于英国占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而引起的。1665年1月24日,荷兰对英宣战。1666年2月,法国和丹麦同荷兰结成同盟。在1666年6月11—14日的敦刻尔克海战中,廖特尔海军上将统率的荷兰舰队击败了英军,但未能巩固既得的战果。同年8月4—5日于北福伦角再度交战,荷军败北。1667年6月,荷兰海军封锁泰晤士河口,歼灭部分英国舰只。由于伦敦直接受到威胁,英国被迫于1667年7月31日缔结《布雷达和约》,英国占有新阿姆斯特丹,但将英军在战争期间占领的苏里南(在南美)归还荷兰。
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1674年)。1672年5月,英法联合对荷兰宣战,分别从陆地和海上发动进攻,荷兰无法低挡法军进攻,被迫掘开海堤淹没国土,才使法军撤退。1673年3月荷兰海军击退英国舰队。6月英法联合舰队与荷兰进行了两次斯库内维尔海战,8月法国退出战争,英荷都无力继续战争,于1674年2月签定《威斯敏斯特和约》,战争结束。
长达几十年的海上战争使荷兰失去了大量殖民地和对航路的保障,国力一落千丈。从此这个昔日的“海上马车夫”将缰绳交给了英国,自己沦为欧洲二流。
扩展资料:
荷兰在1648年以前先后受到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的统治,1581年成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荷兰共和国), 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认其独立,并在17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1815年成立王国,1848年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荷兰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国家,本土设12个省,下设443个市镇。首都设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国王居住办公地、所有的政府机关与外国使馆、最高法院和许多组织都在海牙。
国土总面积41864平方千米,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与德国、比利时接壤。还是欧盟和北约创始国之一,也是申根公约、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
荷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以海堤、风车、郁金香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在对待毒品、性交易和堕胎的法律是全世界是最为自由化的。荷兰是全球第一个同性婚姻与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百度百科-荷兰
百度百科-英荷战争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前后与荷兰有什么联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开始向外殖民扩张,英荷争夺海上优势的矛盾、英法争夺欧洲优势的矛盾,成为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成为海上霸主,荷兰从海上霸主地位上跌落下来。 “海上马车夫”的永久憾事 荷兰,这个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按理并不足道,但它却 在历史上有过一段耀眼的辉煌。17世纪上半叶,它拥有商船1.6万艘,是法国、英国、 西班牙和葡萄牙四国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荷兰人垄断了世界的贸易,荷兰商人的足 迹遍及五大洲各个角落。因而荷兰人被称之为“海上马车夫”。 然而,正像历史上许多国家一样,其衰败往往从一次大的灾难性的战争开始。荷兰 17世纪上半叶对海上的垄断权,当成为后起的英国海外扩张最大的障碍和威胁之时,战 争就不可避免了。正因为英荷战争,使得荷兰从海上霸主地位上,迅速跌落下来,从此 再也没有占据海上霸主地位,此战成了“海上马车夫”永久的憾事。 17世纪起,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摆脱西班牙统治的荷兰,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在发展 上超过许多欧洲国家,成为“17世纪标准的****国家”。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粮食, 由它运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类、法国的手工业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产品,由它 运往北欧。它于1619年在爪哇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然后由爪哇 向西侵占苏门答腊岛,向东从葡萄牙手里夺取香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还相继侵占 了马六甲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在亚洲东部一度侵入中国领土台湾。在日本九州岛的 长崎取得了商业据点。1652年,荷兰在南非建立了好望角殖民地,为它在亚洲的殖民扩 张取得了强大的中继站。在北美以哈得逊河流域为基础,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并在 河口夺取曼哈顿岛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洲,荷兰殖民者占领了安得列斯群岛中的 一些岛屿。 英国于16世纪晚期,挫败了西班牙海上霸权,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垄断局 面。英国脱颖而出,逐渐发展为后起的却又是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它在同荷兰殖民强 国的斗争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要求独占海权、独占原料、独占市场,因此由竞争、抢夺 发展到武装冲突。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 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这就是说不许其他有航运能 力的国家插手。荷兰一向以商船多、体积大、效率高、组织完善而成为贸易中介国家、 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国的新航海条例显然是对付荷兰的,打击它在英国对其他国 家贸易中的中介作用。荷兰反对英国的航海条例,英国拒绝废除航海条例,这就导致了 英荷海上大战。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年),是荷兰于1652年7月28日发动的,目的是为了 回击英国国会针对荷兰把持贸易经纪权而于1651年通过的航海法案。英荷之间,除了在 两国近海展开作战行动(如1652年普利茅斯海战、1652年和1653年纽波特海战、1653年 波特兰海战)以外,还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各海峡同时进行了 海战。英军舰艇装备有较先进的火炮,而且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占优势,因此击溃了荷兰 海军,并对荷兰海岸实施封锁,迫使荷兰于1654年4月14日缔结了《威斯敏斯特和约》。 根据这一和约,荷兰实际上承认了航海法案。 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年),是由于英国占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 特丹而引起的。1665年1月24日,荷兰对英宣战。1666年2月,法国和丹麦同荷兰结成同 盟。在1666年6月11—14日的敦刻尔克海战中,廖特尔海军上将统率的荷兰舰队击败了 英军,但未能巩固既得的战果。同年8月4—5日于北福伦角再度交战,荷军败北。1667 年6月,荷兰海军封锁泰晤士河口,歼灭部分英国舰只。由于伦敦直接受到威胁,英国 被迫缔结和约。根据1667年7月31日《布雷达和约》,英国占有新阿姆斯特丹,但将英 军在战争期间占领的苏里南(在南美)归还荷兰。 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1674年),是荷法战争(1672—1678年)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英王查理二世和法王路易十四之间的秘密条约,英国参加了这场战争。英军突然袭 击了荷兰海军。1673年8月,廖特尔指挥的荷兰舰队在特克塞尔附近击溃英法联合舰队。 海战失利和对于比荷兰更危险的竞争者法国实力增强的畏惧,促使英国退出战争。1674 年2月19日,《威斯敏斯特和约》规定1667年《布雷达条约》继续有效。 前后达20多年的英荷海上争霸战争,尽管荷兰在军事上没有完全输给英国,但从整 体上说,荷兰海上实力大为削弱了。荷兰在经济、贸易、海运方面的实力大为下降,从 此“海上马车夫”把海上霸权让给了英国,沦为欧洲二流国家,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以这次战争为标志,海上霸权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是西欧各国进一步鼓励造 船工业的发展,以增加本国船只数量,以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海战,进行更大的海外贸易; 颁布和完善排它性的航海条例,或禁止外国船只装运货物进出本国及其殖民地港口,或 对进出本国港口的外国船只课以重税,以促进本国航运业的发展;发展渔业,以扩大航 海人员的来源;招聘外国科技人员,以研究和提高本国的航海造船技术。 总之,西欧各国此时期实行了全面的拓海政策,增强海上实力。二是改进海上武器 装备,强化海上武装力量,提高海上作战能力。①研制和装备大战船。这个时期战舰最 大长达300多英尺,有的排水量达2500吨左右,载负约1000人;②在战舰上装备多种大 口径火炮,以增强火力,大型战舰装有甲板,共配备数十或100门以上的完全标准化的 加农炮等;③采用旗语,使海军历史上指挥官第一次能够在交战开始前对舰队实施不间 断的指挥和发布命令。与此同时,海上战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如英国海军发明了海上 封锁和拦截的战术。 三是抢占海上交通要道、占据海上岛屿、掠夺海外殖民地等进一步加剧。英国、美 国、荷兰、法国等国,以原殖民地为基础,进一步实行扩张政策,到处争夺殖民地,侵 略魔爪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英国,依靠其强大的海军,在先后的两个多世纪中一直成 为世界超级殖民、商业和军事大国,在世界各地发动殖民战争,制造一个又一个灾难。
英荷战争的历史背景:荷兰与英国产生利益冲突
荷兰崛起
荷兰,这个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在历史上却有过一段耀眼的辉煌。荷兰原是西班牙的属地,1609年才彻底独立。它的造船业极负盛名,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几十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而且船只造价比技术先进的英国还要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以荷兰非常快成为欧洲的造船中心。那时,世界各国间的贸易交往主要依靠海上交通。荷兰的商船队拥有1.6万余艘船只,占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世界运输船只的三分之一,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7世纪起,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摆脱西班牙统治的荷兰,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在发展上超过非常多欧洲国家,成为「17世纪标准的****国家」。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粮食,由它运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类、法国的手工业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产品,由它运往北欧。。荷兰商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偷来了远航东方的航海图,旋即组织商船到达印度的果阿、爪哇和摩鹿加群岛等地。1602年,荷兰商人和贵族联合建立东印度公司,在南亚迅速扩张,建立起一批武装商站。1603年在爪哇,1606年在马六甲,先后打败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军。于1619年在爪哇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然后由爪哇向西侵占苏门答腊岛,向东从葡萄牙手里夺取香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还相继侵占了马六甲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在亚洲东部一度侵入中国领土台湾。在日本九州岛的长崎取得了商业据点。1648年,荷兰占领了好望角,在非洲南端建立起一个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殖民据点。在北美以哈得逊河流域为基础,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并在河口夺取曼哈顿岛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洲,荷兰殖民者占领了安得列斯群岛中的一些岛屿。
英荷矛盾
英国于1640-1649年内战后英国脱颖而出,克伦威尔上台后大肆扩军,原本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衰落的英格兰军队再一次开始令人生畏。陆军的「铁军」超过了三万,(作为岛国的英格兰原来基本没有陆军)克伦威尔是伟大的军队缔造者,他以古斯塔夫的瑞典军队为模板,并且更加强调高效与纪律性。海军更是扩大了三倍多,由40艘主力舰扩大到了120艘,拥有当时世界最好的舰船与船员。资产阶级出身的克伦威尔是典型的重商主义者,他不可以容忍荷兰人垄断全球贸易,护国公颁布了针对荷兰的《航海条例》,英格兰的利剑指向了同是海上强国的荷兰。
这样在同荷兰殖民强国的斗争不仅不可避免,此时荷兰到处排挤英国商人。在俄国和波罗的海各国,在北美殖民地和东亚各国,在地中海和西非沿岸地区,荷兰人倚仗资本雄厚,基本上垄断了各国的贸易。1649年,又与丹麦签订条约,获得货船免税通过松德海峡的权利,从而掌握这一地区的贸易优势。令英国人不可以容忍的是,荷兰竟然在英国水域肆意捕捞鱼虾等水产品,甚至把这些水产品拿到英国市场上高价出售,牟取厚利。这些情况早已激起英国资产阶级的愤怒。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这就是说不许其他有航运能力的国家插手。荷兰一向以商船多、体积大、效率高、组织完善而成为贸易中介国家、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国的新航海条例显然是对付荷兰的,打击它在英国对其他国家贸易中的中介作用。荷兰与英国之间的斗争空前激化起来,荷兰反对英国的航海条例,英国拒绝废除航海条例,这就导致了英荷海上大战。
为什么说荷兰是英国的在哪里
您想问的是为什么说荷兰是英国的体现在哪里吗?体现在关系亲密。荷兰与英国结束了敌对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但亲密也不是像之前英国希望的合并成一个国家,而是互相利益交换。英国学到了一些荷兰的现代化经营理念,成立英格兰银行,建立国家公债制度,荷兰人则成为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大股东。荷兰王国,简称荷兰,是由荷兰、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属圣马丁4个构成国组成的君主立宪制的复合国。该国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
本文相关文章:

卡塞尔学院是几本(谁给我介绍几本书,要作者的简介,代表作,书的具体内容(简介和具体内容不要太长50字就行了))
2025年7月10日 21:15

儒尼奥尔是姓吗(西尔维奥·门德斯·坎波斯·儒尼奥尔的个人简介)
2025年7月9日 05:30
更多文章:

赛尔号在第5部中,帕罗狄亚为什么恨哈莫雷特呢?帕罗狄亚的介绍
2024年7月21日 12:55

中羽在线直播间(下载了直播TV为什么还是看不到羽毛球世锦赛)
2024年7月23日 10:27

f1意大利站(F1意大利站:里卡多时隔三年终于夺冠,他此次夺冠是侥幸还是实力)
2024年3月8日 20:05

wwe布洛克最新比赛视频(谁知道WWE<RAW>昨天晚上比赛的结果,有什么剧情发生吗)
2025年4月5日 07:50

2021欧洲杯开幕式视频(欧洲杯几点开赛~有开幕式吗~求赛事的时间~)
2024年4月22日 22:21

2月19日是什么星座女(2月19号出生的人是什么星座,双鱼座性格特点有哪几种)
2024年9月8日 10:45

内马尔转会大巴黎条件(内马尔转会巴黎是想独自带领球队获得欧冠,他做到了吗)
2024年3月5日 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