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天才奖(埃里克温弗里获得过什么诺奖)
本文目录
- 埃里克温弗里获得过什么诺奖
- 麦克阿瑟天才奖的评选制度
- 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华人获奖者
- 北大留学生张益唐,59岁获世界大奖,却称“还好我不在中国”,为什么
- 三位科学家获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2021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2名科学家获奖
- 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历年名单
埃里克温弗里获得过什么诺奖
麦克阿瑟天才奖。埃里克温弗里,一直在潜心研究存储遗传生命信息的DNA,而人类的细胞正是利用这类遗传分子的信息来构建蛋白质,形成了我们的身体结构,于2000年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麦克阿瑟奖,俗称天才奖被视为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项之一,该奖创立于1981年,为纪念银行生命灾难公司的创始人约翰D麦克阿瑟而命名。
麦克阿瑟天才奖的评选制度
麦克阿瑟天才奖的评选制度很特别,由私人搜索、匿名提名审核,既不要求个人提交申请,也不需要面谈,只需遵循成就性、原创性与前瞻性等遴选标准。事先毫不知情的获奖者面对“从天而降”荣誉和巨额奖金,往往不知所措。曾经出过这样的笑料,2008年的获奖者之一,发育生物学家苏珊·芒戈接到获奖的电话通知后,一度以为这是一个**组织。具备条件一、具有非凡的创造力;二、承诺基于已有系列成就,将来取得重大进展;三、具有促进日后创造性工作的潜力。
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华人获奖者
获得该奖项的杰出华人天才包括:徐冰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MAC ARTHUR AWARD),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华人。徐冰(1955-)祖籍浙江温岭,生于重庆。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邀请,做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2008年回国,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在自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创作的成名作《天书》系列中,他亲自设计刻印数千个“新汉 字”,以图象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九十年代移居美国后陆续创作《新英文书法》、《鬼打墙》、《地书》等。此外,本世纪以来徐冰的创作面向更为丰富,特别是其日益关注的艺术介入社会的题材,《烟草计划》、《木林 森》、《凤凰》等均是颇具深度的代表作品。鉴于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1999年他荣膺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 庄小威2003年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的庄小威,是该基金会史上颁发的第一名华裔女科学家。34岁成为哈佛大学化学和物理系的双聘教授。庄小威利用改进的荧光光谱技术来研究单个分子,从而揭示复杂的生物过程。2003年,她正利用这种方法研究流感和艾滋病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细胞,这有助于研发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方法。陶哲轩2006年麦克阿瑟基金天才奖唯一一名获奖华人是天才数学家陶哲轩是唯一获奖的华裔。这是陶哲轩在一个月内获得的第二个大奖,他在8月22日举行的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得了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 (俗称数学诺贝尔奖)。麦克阿瑟基金会(The 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的称赞陶哲轩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如: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组合数学和数论,并为多个数学界长久以来的推测(conjecture)提供了证明,他的研究也为许多领域开创了新的思维,对这些领域未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何琳生物学家何琳何琳是2009年度二十四位获奖者中的唯一华裔。1997年从清华大学毕业,2003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和细胞学助理教授。何琳关于研究微小核糖核酸分子在癌症形成和治疗中的作用而获得奖金。沈伟于2007荣获美国“麦克阿瑟奖天才奖”的纽约美籍华人编舞家沈伟,出身于中国湖南,5岁学中国画,9岁在湖南省艺校学习中国传统戏曲,毕业后任湖南省湘剧院演员,后又学舞蹈,成为广东现代舞团舞蹈演员及编舞。多才多艺兼善绘画,曾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中国传统水墨、结合现代舞姿打动全世界。萧强2001年得奖,现为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信息学院专聘教授。张益唐2014年获奖 。主要贡献在于2013年4月17日向《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投稿证明存在无穷多对素数相差都小于7000万的论文《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同年5月21日,该篇论文被数学年刊接受。杨培东2015年获奖。杨培东是国际顶尖的纳米材料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1988年从木渎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1999年至今,先后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2年4月18日,他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4年4月17日,杨培东团队在人工光合作用方面取得划时代的科研成果,有望解决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科学难题。
北大留学生张益唐,59岁获世界大奖,却称“还好我不在中国”,为什么
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有专注的精神,需要成年累月对学术研究的持续专注,这样才能够取得大成绩——张益唐
学术梦想起航
张益唐,生年1955,一名优秀的华裔数学家,在声名鹊起前砥砺前行数年,从籍籍无名的大学讲师转变为2014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此间经历了什么呢?
母亲是政府机关的文员,父亲是电子工程专业的大学教授,这样的家庭氛围注定是要培养出个优秀青年的吧。约莫九岁那年,《十万个为什么》启蒙了他,费尔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成为最吸引他的两个条目。
励志成为华罗庚这样为大数学家的梦想悄悄扎根,尽管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他没能好好上中学,但这并无法终止张益唐对数学的追求。给北京一家工厂做工的时候,张益唐常旧书店里翻阅科学书籍。1978年张益唐的刻苦用功得以回报,北京大学录取了他。1985年待他拿下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后,以公派自费生的身份来到美国普渡大学。
陷入窘境
然而这位北京大学数学系数论专业的尖子生在赴美留学后,求学之路并没有那么顺遂,与导师的意见不合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他选择以“雅可比猜想”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雅可比猜想,多么著名而棘手的难题。当时还是个学生的他,却已经想着挑战专家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了。
不禁让人联想到很久很久以后他妻子谈到的一件事,旁人告诉她之所以张益唐不升教授职称是因为他不出论文,她劝他出篇小论文也好啊,张益唐却说,“无所谓了,要出就出大的。”
论文中引用了导师莫宗坚的研究成果,而在专家严格排查下竟推翻莫宗坚已发表的结论。错误的引用自然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所以张益唐的论文结果也是有误的。许是因为这件事让莫宗坚面子上过不去,两人关系逐渐恶化。由于意见不合,毕业后,导师也没给他写推荐信。无奈之下,张益唐寄宿过朋友家,屈身小餐馆打零工,会计之类活计都接过。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但他做学术的心太纯粹了,以至于命运的转折终于来到。在英特尔公司工作的北大校友唐朴祁关于网路转换器的最大容量问题求助张益唐,两人并肩作战仅耗时一周便顺利解决。他对数学的热情与执着打动了唐朴祁,唐朴祁终为张益唐谋得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临时讲师的职位。
重回学术界意味着张益唐离他的学术梦想更近了一步,任教十余年里张益唐仍琢磨着各大难题。对孪生素数问题从集中注意到深入研究,在得出研究结论的前夕,张益唐决定小憩一番便去拜访在科罗拉多州的朋友。就在那个2012年的夏天,伟大的灵感迸发就在那短短十来分钟。经过精细的整理,张益唐的论文《素数间的有界间隔》横空出世。
2013年4月17号将该论文正式投稿给普林斯顿的《数学年刊》杂志。审稿人分别是美国罗格斯大学的伊万尼克教授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佛里德兰德教授,起初稿子只被放置一旁,毕竟凭目前人们掌握的知识解决这样的“未解之谜”并不是太有希望。
但伊万尼克还是浏览了这篇文章,意外地发觉了文章的宝贵之处,途中不断给萨纳克教授发电子邮件并高度评价了这篇文章。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读,教授按着张益唐的思路演算了一遍,对照、印证并认可了张益唐的文章。“这个结果在数学界是第一流的。这个作者成功证明了在数论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一个定理。”评语如是写道。
张益唐的论文从投稿到被认可仅仅耗时三周,得到学术圈的首肯后张益唐情绪上不显波动。人们说他淡泊名利,潜心追求自己的学术理想,大概就是如此吧。
他的选择
论文发表的时候张益唐58岁,过了追名逐利的年纪练就了不骄不躁的性格。2014年,凭着过硬的实力,斩获了Rolf schock数学奖、美国数学会的科尔数论奖以及麦克阿瑟天才奖,同年又被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他曾说:“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来做想做的事。”然而在荣获世界级大奖之后,受采访的他却语出惊人:“还好我不在中国,不然取不到这个奖项。”要知道他可是国内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啊,这样的发言未免有些心寒。然而在不完全了解一个人的情况下,万不可轻易下论断,无论网络舆论风向。
他曾说过:“世俗压力太大了,你躲不开,你要不出论文你就会怎么样怎么样。我自己可以沉得住气,我不要这些东西但你的家人、亲朋好友不答应,在美国就没有这个问题。”
其实,张益唐的学术梦想更多的成分是纯粹,他可以十年磨一剑,他可以永远不成功,因为他信奉德国剧作家莱辛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他不想学术梦想被绑架,只想心无杂念地思考,没有世俗刻薄的指点,他只谋求个清净,执着并追求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网友的斥责和不解也不是空*来风,教授们曾经的倾囊相授为他打下夯实的基础方才成就了如今的他,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是北大校长曾邀请回国任教,尽管张益唐拒绝了他的好意。
北大校友伸出援手等等,张益唐承过他们的恩情。听他说出“还好我不在中国,不然取不到这个奖项。”这样的话让人好不难过。
中国培养了他,北大读书期间给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系统的学习为他后来漫长的学术追梦路铺平了道。随着时代的改变,国家实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科研环境、体制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孕育着属于科研的净土。一切都在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经过多年经营奋斗,中国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了。
不过我们无法用自己的意志去左右别人,各人有各人的斟酌和选择。关于他是否回国发展是他个人的事,旁人也打动不了他固有的念头。
三位科学家获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2021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2名科学家获奖
中新网10月5日电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arolyn R. Bertozzi、Morten Meldal和K. Barry Sharpless。诺贝尔化学奖首次颁发于1901年,截至2021年,共颁奖113次,有188位获奖者。诺贝尔奖官网上对该奖项介绍道:“对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自己的工作来说,化学是最重要的科学。他的发明的发展以及他采用的工业流程都是基于化学知识。化学是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提到的第二个获奖领域。” 三位科学家获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中新网10月5日电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arolyn R. Bertozzi、Morten Meldal和K. Barry Sharpless。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截图
诺贝尔化学奖首次颁发于1901年,截至2021年,共颁奖113次,有188位获奖者。
诺贝尔奖官网上对该奖项介绍道:“对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自己的工作来说,化学是最重要的科学。他的发明的发展以及他采用的工业流程都是基于化学知识。化学是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提到的第二个获奖领域。”
三位科学家获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相关阅读:
诺贝尔化学奖即将揭晓,女性科学家会否获奖?
诺奖开奖周热闹非凡,“生理学或医学奖”首次颁给了遗传学,物理学再次给与了量子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每年最难预测的化学奖花落谁家?让我们来看看今年的热门人选。
在诺贝尔化学奖百余年历史上,一共有7位女性获奖,少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12人,多于物理学的4人。
今年的“引文桂冠奖”中,出现了著名华裔科学家鲍哲南的身影,也使得这位女性科学家进入了诺奖的热门候选名单。
鲍哲南教授,是国际柔性电子领域专家。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K.K.Lee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学会会士。
她的研究的范围包括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纳米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有机和高分子半导体材料、传感材料、有机半导体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纸、人工电子皮肤。
她的研究成果为下一代基于有机光电材料的柔性电子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原理和技术支撑,她开创了有机电子材料的分子设计概念,使柔性电子电路和显示器件成为可能。而她最负盛名的工作之一,是人造皮肤的相关研究,在医疗设备、能源存储和环境应用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
今年诺贝尔奖“风向标”——沃尔夫奖(Wolf Prize)化学领域的奖项,也出现了女性科学家身影,分别颁发给普林斯顿大学的邦尼·巴斯勒(Bonnie L. Bassler)教授、斯坦福大学的卡罗琳·贝尔托西(Carolyn R. Bertozzi)教授,以表彰她们在理解细胞通讯的化学原理方面、在发明化学方法来研究细胞通讯过程中糖类、脂质以及蛋白质的作用方面所做的开创性贡献。同时获奖的还有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的本杰明·F·克拉瓦特(Benjamin F. Cravatt III)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普林斯顿大学的邦尼·巴斯勒(Bonnie L. Bassler)教授也上了今年的“引文桂冠奖”荣誉榜,和她因为同一个原因“研究通过群体感应——这一通过化学沟通协调的系统,进行细菌的基因表达调控”上榜的,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埃弗里特·彼得·格林伯格(E. Peter Greenberg)。
另一位早已在“候选名单”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能源杰出冠名讲座教授、卡夫利能源纳米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纳米材料学家杨培东教授,他也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老朋友”。因其“通过半导体纳米线和纳米线光子学的变革性进展,为应对全球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挑战开辟了新的视野”而获得2015年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
杨培东教授在半导体纳米线、原子组装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有望应用于一系列高技术设备,如微型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到晶体管、计算机电路、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他在半导体纳米线和异质结构的研究中采用创新性合成和装配工艺、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基于纳米线的光电、热电、太阳能转化和纳米流体之中。从研制出第一个纳米导线激光器,到现在设计纳米导线太阳能电池,杨培东领导的团队在纳米导线光子学研究领域取得多个重大突破。
因为对纳米光子学的贡献,包括研制出第一个纳米导线激光器,他43岁获得2014年“引文桂冠奖”。和他同一年获得“引文桂冠奖”的科学家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教授获得了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
2020年,杨培东教授因“开创性纳米颗粒太阳能电池和人工光合作用”而获得“非常规能源”的提名,是获得“全球能源奖”的首位华人。
和鲍哲南教授和杨培东教授同在材料领域的奥马尔·亚基(Omar Yaghi)和藤田诚(Makoto Fujita)多年来因为研发了多孔金属-有机骨架结构获奖呼声一直很高。
亚基教授曾多次出席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分享他的科研成果。他开拓了网状化学——一个全新的化学领域,它涉及通过牢固的键将分子结构单元缝合在一起以形成开放框架。他最知名的工作是设计和生产新型化合物、金属有机框架 (MOFs) 、沸石亚米达唑框架 (ZIFs)和共价有机框架(COFs)。这些材料在氢和甲烷的储存、碳捕获和转换、从沙漠空气中获取水以及催化等方面非常有用。他将这一领域称为“网状化学”,并将其定义为“通过强键将分子构建块拼接成扩展结构”。他也是分子编织的先驱,合成了世界上第一种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编织的材料(COF-505)。
能源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从近年来诺奖颁发的风向来看,奖项奖励的领域和成果与现实问题的连接越来越紧密,对能源方面的化学解决方案或许值得格外关注。
此外“点击化学”的创始人巴瑞·夏普莱斯(Barry Sharpless)是否可能“二次获奖”?也是多年以来大家反复提及的问题。
在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只有居里夫人(Marie Curie)、约翰·巴丁(John Bardeen)和弗雷德里克·桑格尔(Frederick Sanger)三人曾经两次获得科学奖。其中只有桑格尔是1958年和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此后40余年,再无科学家能在诺奖化学奖“梅开二度”。
在现今曾获得诺奖的科学家中,美国化学家巴瑞·夏普莱斯(K. Barry Sharpless)被认为最有可能再度获得诺奖。凭借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方面的贡献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后,夏普莱斯开拓了一个全新领域——点击化学。
点击化学的概念对化学合成领域有很大的贡献,在药物开发和生物医用材料等的诸多领域中,它已经成为最为有用和吸引人的合成理念之一。今年夏普莱斯也将来沪出席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10月5日,2022年最后一个自然科学奖项获奖人是谁,一起静候结果揭晓。
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历年名单
本年度的获奖者为:苏珊·芒戈,47岁,发育生物学家。带领着美国犹他大学实验室,对器官形成进行深入研究。斯蒂芬·休斯顿,49岁,人类学家。现任职美国布朗大学,曾花费数十年破译玛雅语言,同时对人类的文明感知方式进行探究。马林·索尔亚契奇,34岁,光学物理学家。任职于麻省理工大学,在纳米光子学领域拥有超前想法。柯尔斯顿·邦博利斯,34岁,植物进化遗传学家。任职于德国马普研究所,主研究植物新物种起源。安德烈·盖兹,43岁,天体物理学家。任职于美国加州大学,研究集中在恒星系统与星系演化。阿列克谢·基塔耶夫,45岁,计算机科学家。任职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专攻量子物理计算。大卫·蒙哥马利,46岁,地貌学家。任职于华盛顿大学,研究时间推移与地形变化之间的关系。亚当·里兹,38岁,天文学家。任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宇宙几何学专家。萨利·坦普尔,49岁,神经学专家。现任职纽约神经干细胞研究所,致力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疗法。雷切尔·威尔逊,34岁,实验神经生物学家。任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工作重点是果蝇大脑的神经活动研究。 2009年9月24日美国著名的麦克阿瑟“天才奖”(MacArthur Genius Awards)公布2009年24名获奖名单,中国大陆的35岁女学者、柏克莱加州大学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助理教授何琳(Lin He)名列其中。本年度的24位获奖者中包括7名科学家,分别是:Richard Prum,男,48岁,耶鲁大学鸟类学家;Lin He,女,35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生物学家;Peter Huybers,男,35岁,哈佛大学气候学家;L. Mahadevan,男,44岁,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家;John A. Rogers,男,42岁,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应用物理学家;Daniel Sigman,男,40岁,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地球化学家;Beth Shapiro,女,33岁,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进化生物学家。 2011年度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俗称“天才奖”)名单,共24人获奖,其中9人为科学家。Elodie Ghedin,美国匹兹堡大学助理教授;Kevin G***iewicz,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Markus Greiner,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Matthew Nock,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Sarah Otto,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系教授;Shwetak Patel,美国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Melanie Sanford,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化学系教授;William Seeley,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记忆与衰老中心副教授;Yukiko Yama****a,美国密歇根大学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助理教授。 本年度的23位获奖者中包括10名科学家,分别是:Maria Chudnovsky,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家;Eric Coleman,科罗拉多大学老年病学家;Olivier Guyon,亚利桑那大学光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Elissa Hallem,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生物学家;Sarkis Mazmanian,加州理工学院医学微生物学家;Terry Plank,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化学家;Nancy Rabalais,路易斯安那大学海事协会海洋生态学家;Daniel Spielman,耶鲁大学理论计算机学家;Melody Swartz,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家;Benjamin Warf,波士顿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医生。
更多文章:

最美的冬奥花环怎么绘画全是花和叶子用铅笔?画关于冬季奥运会的手抄报 奥运会手抄报
2024年9月19日 06:25

约翰迪尔退出中国市场(国内拖拉机行业:走向存量残杀的危险世界)
2025年4月12日 19:40

追梦格林普尔赛前拥抱(利拉德谈格林普尔冲突事件,利拉德评论格林)
2025年1月15日 03:44

求tomtom中欧奥地利.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地图?匈牙利在中国的什么方位
2024年6月27日 12:20

王子瑞假摔遭斥责(王子瑞回应遭北控领队怒斥,这场比赛中王子瑞的表现如何)
2024年5月13日 13:15

乔丹纪录片叫《最后一舞》,詹姆斯的纪录片应该叫什么?有哪些关于乔丹的纪录片
2024年8月9日 08:05

有一部电视剧男主角叫家宝女主角叫心兰?男主角叫家宝,女主角叫心兰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2024年4月18日 21:30

朱婷一月工资(世界女排第一人朱婷,年薪高达1140万,实际到手的工资有多少呢)
2024年6月18日 10:48

阿尔沙文为什么废了(昙花一现!都有哪些足球球员是这样的遭遇)
2025年4月4日 14:21

加里纳利加盟绿军(闷声发大财,交易大门开启后目前最大的赢家,非绿军莫属)
2024年4月27日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