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福三部曲读书顺序?高徒出名师——读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巴勒莫》
本文目录
鲁尔福三部曲读书顺序
鲁尔福三部曲读书顺序是:1、《佩德罗·巴拉莫》。2、《燃烧的原野》3、《金鸡》这样读鲁尔福三部曲是最衔接的,情节更合理更波澜起伏,才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读感更能让人读懂。这三部小说被称为鲁尔福三部曲。
高徒出名师——读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巴勒莫》
阿呸姑娘写在前面的话:本期介绍的作品,是来自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勒莫》。 如果说上次所写的《檀香刑》是向马尔克斯致意的作品,那么《佩德罗·巴勒莫》则是马尔克斯作品的引导者。最早知道这本书是来自一个简短的故事:马尔克斯的朋友阿尔瓦罗·穆迪斯提将《佩德罗·巴勒莫》丢在马尔克斯面前,告诫他好好读读,于是——《百年孤独》诞生了。 撇开故事的真实性不说,马尔克斯确实对《佩德罗·巴勒莫》大加赞赏。上一期说过,莫言抱了马尔克斯大腿,而这一期的小说,又是被马尔克斯又抱了大腿。两期书评,从孙子写到爷爷,终于没有跳出马尔克斯的窠臼,泪目。 一 和莫言的《檀香刑》类似,这又是一个将死亡写得极具艺术气息的故事。 不过,与《檀香刑》的重口味截然不同,《佩德罗·巴勒莫》有了一种很奇妙甚至可以说很唯美的笔触。佩德罗的儿子奉母命来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村庄,寻找早已不在人世的父亲,然后与一个个灵魂的声音进行了对话。故事里每一个人都已然故去,灵魂们默默叙述着一段 尘封往事。 准确说,这篇小说是靠感觉完成的。听觉,情绪,对话,甚至梦呓。声音组成了一个奇幻而美丽的世界。这是一个死人的世界,也是个不完美的世界——庄园主佩德罗·巴勒莫恶贯满盈,令整个村庄民不聊生,而佩德罗自己也终多行不义必自毙,在孤独与悲惨中被早年遗弃的儿子终结了一生。直到后来,佩德罗过世的妻子借儿子的双眼和双耳,通过无数个已逝的灵魂,将这个故事呈现出来。但是胡安·鲁尔福却将一个很好的恐怖片题材写得唯美而抒情:“我记得二月里每天早晨都刮着风,到处是麻雀,蓝天,阳光灿烂。我母亲是在那个时候去世的。……而我的母亲……她的声音还活着。”忧郁的情绪描述得如此深情却明媚,嗅不到一丝死亡的气息。这个故事里,死与生几乎无异,死人与活人一样带着情感与记忆,一样享受着上帝的恩赐。 可惜的是,在一个由声音组成的世界里,展现画面的描写并不多,这让鲁尔福展现神来之笔的同时也不免留有遗憾。幸好,《佩德罗·巴勒莫》最经典之处并不在此。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家,胡安·鲁尔福相当擅长将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作品没有“时间线”的概念,而是非常完美的镜头拼接,再加上一些梦境来虚化背景。他的故事极其简单,但是叙述手法极为精巧;他的故事背景极其荒诞,却带给读者强烈的真实感。 不得不说,胡安·鲁尔福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他以大胆创新的方式,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出神入化。据说胡安·鲁尔福在写作期间几易其稿,一点点以对话和梦境,将故事框架沉淀出来。故事本身犹如一块极素的绸缎,在作家巧夺天工的妙笔之下成为新衣,色彩依旧简素,却巧妙到无以复加。Simple is powerful,亘古不变的经典总是以最简单,没有赘述,没有败笔,只有精巧的结构,将故事最强有力的精华部分展现给读者。 二 有道是名师出高徒,然有时亦是高徒出名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有道是若无纪昌百步穿虱,世人不以名师称飞卫;若无《百年孤独》,《佩德罗·巴勒莫》也未必有如此高的知名度。作为鲁尔福的拥趸,马尔克斯完成了对偶像由崇拜到超越的华丽变身,而《佩德罗·巴勒莫》亦成为了抛砖引玉中那块弥足珍贵的砖。 然就我个人而言,我很想不厚道地得罪马尔克斯老爷子一次:至少在我看来,《佩德罗·巴勒莫》是比《百年孤独》更加优秀的作品。从构思到叙述方式,《佩》都更加精妙,更主要的是,它没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阅读《佩》一书的过程非常享受。尽管开头阴森森的气氛略显瘆人,但终究随着书页渐行渐远,不可自拔地沉迷于其中。起初,你会觉得自己是个彷徨的旁观者;渐渐地,你会走进书中奇幻的世界,变成故事讲述者的那双眼睛。你会感觉像做了一个接一个的梦,踩进了一块虚幻又真实的荒原。即便已然熟读成诵,仍不免在掩卷之后再次拾起。同样的梦,每次做一遍却有不同的奇妙感受。 就是这样一部小说,让马尔克斯做了它一生的拥趸。也就是这样一部小说,让胡安·鲁尔福心甘情愿就此封笔。好的小说,应当一生一部。 后记: 阿呸姑娘最近混账惫懒,拖延症复发,导致每周一篇的计划被打乱——要么准时要么道歉,借口无意义,所以阿呸姑娘在此道歉了…… 又及,一日阿呸姑娘与一读者闲聊,意外得知了一令我感到沉痛不已的评价:“你的文章的,文笔的很好,但是看不懂,文风太高冷……” 看。不。懂。多么丧病的一个评语。(老娘特么的哪里高冷了!!TAT) 于是这一期,我调整了自己的高冷深井冰文风,改用(我认为的)通俗易懂的阅读理解方式……不知道于我而言是不是也算一种新的尝试。 最后祝各位读者阅读愉快。
鲁尔福笔下铁板一样的土地是什么意思
鲁尔夫全名是胡安鲁尔福,他的主要作品有《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等。他的作品曾经获得了不少的文学奖章在墨西哥有一席之位。在他的作品当中,他经常去描写农村的贫困落寞,描写富家子弟的快乐,还有战争带来的悲惨,可以用说他通过多种手法去描写现实世界的残酷,所以说会有人去评价他,鲁尔福笔下铁板一样土地,就是指他的这种写作风格,生活中还是美好的事情更多,如果都只能看见悲惨的一面那和冰冷无感的铁板有什么差别呢。
佩德罗巴勒莫
不知道会不会有很多人知道鲁尔福,知道这个中短篇小说。 即便有人知道他们,也肯定是因为先知道了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巅峰的百年孤独,然后才知道这一切的源头,鲁尔福。 百年孤独不是很容易看懂,这绝对不仅仅因为人名复杂或者家族繁杂,说不太清楚,因为只是很浅显地读过一遍,而且不想再读。 而这篇佩德罗巴勒莫很不一样,开头有点像燃烧的平原里的一段,就是两个人在石头般的荒山走着,然后各种心理描写和对话。看过这段后,我就把书放下做别的事了,等重新拿书再读,突然发现根本读不懂了,大段的对话都没有主语,也不知是谁在说话,大段的景色描写和情节描写也没有上下文,不知是何时何地,又为何要写这些?一开始略有些轻视它只是个短篇,也不太相信顶着启发百年孤独名号的它能是多么伟大的作品… 我错了,我道歉。 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始终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一句话就彻底错过这本书,虽如此,我却很喜欢这样的阅读体验。一直期盼在结尾处能有巨大的,震撼读者的情节,却没有。作者仅仅是在最后四分之一处,才开始把巴勒莫的一生开始用相对传统的叙事方式完整地展示给读者,然后就结束了。这有点像一副玻璃做的巴勒莫个人肖像画摔碎在地上,而作者随机挑选碎片挨个叙述,最后才成了完整的拼图。“你,我,他”才是小说的主角,虽然很可能你都不知道这些人是谁,作者对一切时间,地点,人名统统惜字如金!作者领着读者走进了镜子的迷宫,到处都是佩德罗巴勒莫,却没有一块是完整的,甚至不知又是谁的梦。 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变成了富人,继承遗产,残忍行事,乱搞女人,一堆私生子,对亲人冷漠,对下属邻居冷漠,乱杀无辜,躲过革命,却又被莫名其妙的醉鬼误杀,一生只爱过一个女人。 现在才刚刚看完,也不太容易有更多更深的感受。觉得确实很牛,也很喜欢,甚至有一点点像另类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再说说对墨西哥的印象,其实没有印象,毕竟没去过。刻板印象则无非是脏乱差,玉米仙人掌毒贩横行。但是,像亡灵和活人共同生活于同一块大陆这样的理念,真的伟大,譬如亡灵节,也许就是成年人所渴求的童话吧。死亡只是另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篇小说里淋漓尽致。 不知为什么,我在鲁尔福的几部小说里看到了墨西哥人和人之间特别厚重而浓烈的感情。生,老,病,死,一切都那么浓烈,一切又都那么自然,一切都无可挽回,一切又都安心离去。 这确确实实地超过了马尔克斯,我也特别喜欢这个风格。如果不读这本书,人生一定会有遗憾的,呵呵。 彩蛋:多年以后,xxx这个著名的句子,是马尔克斯从这本书里化来的。而马贡多的原型,似乎就是科马拉。 其它:无论是马尔克斯还是鲁尔福,在描写性的时候都很巧妙,虽谈不上唯美,但应懂尽懂,恰到好处。而中国某些名作家,写的太脏,比如**实,莫言,可能是文如其心。
更多文章:

曼城vs曼联联赛杯(英超第17轮曼联曼城赢球重回争冠位置,利物浦三场不胜优势尽失)
2024年1月22日 00:40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全程(冬残奥会开幕式在鸟巢再次上演中式浪漫,哪些细节令你印象深刻)
2024年10月23日 23:35

美国为什么要击落mh370(国外发现马航MH370起落架残骸,事故发生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2025年9月23日 13:43

查尔达斯描写的是什么还有他的写作背景!?克里斯·亨弗里斯的人物评价
2024年8月26日 10:11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徐梦桃(徐梦桃拿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金牌,为了这块金牌她有多努力)
2025年3月26日 08:21

郎平拿纸张测试球馆内风向(大家觉得在即将开打的女排测试赛中,郎平教练会派什么阵容呢)
2024年4月12日 01:40

库尔图瓦9次神扑 当选决赛mvp(皇马3-1战胜毕尔巴鄂竞技队,你对这场比赛有什么看法)
2024年7月20日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