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邓普西将军(二战烽烟系列—帝国良人(下))
本文目录
二战烽烟系列—帝国良人(下)
书接上回,上次简单介绍了隆美尔的生平,但是我还没有解释称他为“帝国良人”的原因。 隆美尔的人品很好,这点很重要,就算他在战场上再了不起,如果没有好的人品,照样得不到历史的尊重。隆美尔虽为德国将领,却得到了敌我双方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这在整个二战历史中是不多见的。“我不得不承认,隆美尔是一个狡猾的对手,也是一个伟大的将军。”丘吉尔如是说。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上富有骑士精神,善待俘虏,并不执行希特勒的屠杀犹太人的命令,甚至一度反对。战场上,隆美尔并没有同僚的矜持和傲气,反而和普通士兵形影不离。到前线视察的时候和侦察兵一起趴在泥坑中监视敌情,或者钻进装甲车中带头进攻。而在平时,隆美尔也保持良好的作息,在各个方面为士兵做榜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称他是“德国国防军的典范”了。 除了正直高尚的人品之外,隆美尔的个人能力,或者说是个人魅力也是吸睛所在。隆美尔的军事能力极强,这个我也要放在后文去说。前文提到过,隆美尔的文笔极佳,除了成体系并且修改完善的《步兵攻击》之外,隆美尔的战时文件和个人信件的叙述亦是富有张力,《隆美尔战时文件汇总》中的论述,文字虽未修饰,已经足够精彩。负责编纂的李德·哈特评论过,“隆美尔对于世界的威力,纵然是用‘剑’发挥的,但是对于世界的影响力,却是用‘笔’来展现的。”多说一句,《隆美尔战时文件汇总》反而展示出一个更加立体的隆美尔,既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将领,也是一个柔情脉脉的丈夫和父亲,用“铁骨柔情”来形容他再适合不过。综合其他的文献和资料,可以看出,隆美尔就是一个妥妥的“学神”,数学能够心算到根下17位,能背过对数表,精通机械内燃机,也会拉小提琴,滑雪、射击、马术都略通一二,加上得分很高的颜值,专一热烈的爱情,能不让人心动吗?(别犯花痴啊喂,你又不是露西~) 下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隆美尔在北非战场的表现,虽然很多批评他的人认为隆美尔是“战术的巨人,战略的矮子”。但是我并不是很赞同这个观点。战略怎么看?最后谁赢了谁的战略就是正确的,而战略的胜利都是一场场胜利累计起来的,那么在这个时候,战术就很重要了。这时候有些人就会说了,那人家曼施泰因的战略眼光就很好,虽然被苏联的人海战术打败了,但是以当时的眼光看战略已经是最优方案了。是的,我对于曼施泰因的一系列战略规划佩服至极,但是当时北非战场和东线战场前后脚开战,德国早就进入三线作战了,而东线作战因为推迟了几周,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战场胶着,取胜困难,西线以防御为主,但是消耗了大量的空军,只有北非战场屡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那在这种情况下,两边都无法取胜,虽然苏联有石油,但是啃不下来,北非也有石油,虽然少,但是埃及有苏伊士运河啊,就算是沙子也得抓紧啃呐。而根据《战时文件》中的描述,隆美尔把东线的战况都详细的描绘在地图上,也不能说他完全不关系东线的情况。我做了一个稍微大胆的推测,隆美尔是想攻下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封锁英国的补给,从而对英国海上舰队进行侧面打击,还可以顺势进入小亚细亚或者中东地区,从而进一步控制油田,同时支援东线战场。这样的战略规划,并非缺乏长远眼光。而战术方面,隆美尔通过进攻力学理论,侧面迂回包抄,屡屡得手,对于不是很靠谱的意呆利盟友,也能扬长避短,发挥作用,而对88mm防空炮放平破甲的巧妙应用,也让英国暂时头疼不已,不得不说“沙漠之狐”不是白叫的~ 反观英国将领,第一任的韦维尔,好像和隆美尔交手并不是很多,而且德军凭借闪击战优势,打的英国后退,而第二任将领奥金莱克,个人认为他的战术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非常强,在短时间内,预判了隆美尔的预判,并且来了一个反包抄,让德军处于尴尬的境地,虽然突围成功,但也元气有损,后来奥金莱克不敌隆美尔,被调离非洲,任中东军总司令。第三任将领蒙哥马利,看到德国闪击战的弱点,于是在战略方面,依靠英国惯有的阵地战优势,蒙哥马利退守阿拉曼,南部的沼泽让装甲部队无法快速突入,闪击战面对阵地战就显得有点吃力了。而看一下参战人数,隆美尔率领的非洲军团大概5万人左右,而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共有20万人,隆美尔的坦克共有400辆左右,而且还以三号和四号中坦为主,蒙哥马利的坦克将近1000辆,其中有大量的重坦,火力和防护都非常优秀。在这种情况下,隆美尔率领的德国部队还能顺利撤走,甚至还反冲锋一次,把巴顿率领的一个美军师包围,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说完隆美尔的军事表现,最后再简单的看一看他的政治想法。虽然说隆美尔是“成也小胡子,败也小胡子”,但是我更想说,隆美尔忠于的是德意志,而非希特勒。希特勒提携了隆美尔,对隆美尔有知遇之恩,但是,隆美尔既没有加入纳粹党,也不支持种族屠杀。当时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到军营里找隆美尔,看到隆美尔正在和军医聊天,问道“爸爸,他是犹太人吗?”隆美尔劈头盖脸的骂了儿子一顿。而且根据曼弗雷德的回忆,隆美尔问曼弗雷德长大之后想干什么,曼弗雷德说自己要加入党卫军,隆美尔当时就打了他一顿。所以,隆美尔只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使德意志复兴,但是很明显,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并没有实现,因此两人在政治方面出现分歧,如果战争持续下去,给德国带来的只能是灾难,在这个时候,隆美尔希望通过劝谏的方式使希特勒把德国带回正轨。很显然,隆美尔在选择思想或者追随对象的方面,是懂政治的,但更多时候确是政治天真,总是对于一些事情保有理想化的想法。720事件之后,隆美尔的下属和旧部都有所参与,他本人也算是知情不报,在政局凶险之中,他还是写信给希特勒,一方面表达自己的忠心,另一方面是想让希特勒放过斯派达尔,但是斯派达尔却来了一个反咬一口,把所有的责任推卸到隆美尔身上,加上隆美尔之前就和容克集团不和,他有点孤傲的性格也造成他的人缘并不好,这个时候,隆美尔就成为被牵连进来的了。 总体来说,隆美尔的经历带有一种莎士比亚的悲剧情节,无论是崇尚骑士精神,还是意气风发驰骋沙场,以及甜蜜温柔的爱情,和悲剧性的结局。悲剧的结局或许成全了他,既避免看到德国的覆灭,也没有被送上纽伦堡,而且敌我双方高度赞扬的评价,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幸运。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最黑暗的时代依旧有亮光,隆美尔正是万千光点中最闪亮的一处。
二战时期的盟军四大战将是哪些
1、朱可夫元帅 苏联元帅,苏军副最高统帅,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二次获得列宁勋章。指挥了莫斯科会战、列宁格勒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第聂伯河会战、柏林会战等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华丽的辞藻对朱可夫元帅来说永远是多余的,他是继拿破仑之后最优秀的军事统帅。2、马歇尔五星上将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世界军事史上,骁勇善战的将领不计其数,但是有一位从未带兵打仗的将军却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他就是马歇尔将军。作为盟军军事战略的主要计划者和实施者,他在幕后参加了每一次战役,诺曼底**战之前,罗斯福本意是让马歇尔将军出任盟军最高统帅,可是却受到了军界一致反对,包括元老潘兴将军也直接上书罗斯福,原因很简单,就是无法找出比马歇尔将军更优秀的人来主持大局。马歇尔将军思想缜密、性格谦逊、战略计划宏大而有效,很少出现误判。罗斯福总统曾经说:“马歇尔将军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或许这也是我们所有军事爱好者想说的一句话。3、尼米兹五星上将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中太平洋战区总司令。珍珠港被袭之后,出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在逆境中扭转士气,指挥了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吉尔伯特**战、菲律宾战役等海战史上有名的大战,取得了制海权,成就了美国延续至今的海上霸业。尼米兹将军精于海战,战术变化多端,性格温和,擅于用人,发掘了一大批优秀的海军将领,称之为历史上最优秀的海军统帅丝毫不为过。4、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苏联元帅,白俄罗斯方面军总司令,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得列宁勋章7枚,并曾获得波兰元帅军衔。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参与指挥过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白俄罗斯、东普鲁士、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显示出卓越的指挥艺术和统帅才能。他善于运用各项军事原则,摒弃作战中的陈规旧套,正面突击和迂回包围战术接合得无隙可击。苏军中常常流传的一句话是:“遇到困难的战役时,斯大林首先想到的是朱可夫,朱可夫首先想到的则是罗科索夫斯基。”事实也正是如此,几乎每次会战中,罗科索夫斯基的方面军总是率先突破敌人防线的部队。除了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就是苏联最优秀的军事统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事件急需!!
各年份大事记: 一九三九年 九月一日:德国首次使用闪电战术,入侵波兰。全世界首次了解到闪电战是甚麼一回事。 九月三日:英、法对德宣战。 九月十七日:苏联取得德国默契,从东面进攻波兰。 九月二十七日:波兰向德无条件投降。 十一月三十日:苏联军队侵略芬兰,轰炸首都赫尔辛基。 一九四零年 三月十二日:芬兰与苏联在莫斯科签署和约,割让领地予苏联。 四月九日:德国进侵丹麦与挪威,丹麦不予抵抗,挪威则奋起迎敌。 五月十日:德军席卷荷兰、比利时以及卢森堡。 英国首相张伯伦辞职,邱吉尔继任首相。 五月十四日:德军越过法国边境。荷兰军队停止抵抗。 五月二十八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下令军队投降。 五月二十六日:战局急转直下,约有三十四万英、法以及其他盟国的军队,开始自法国撤退到英国本土,亦即著名的敦克尔克奇迹。 六月十日:义大利对英、法两国宣战。 六月十四日:希特勒的军队进入不设防的巴黎。 六月十六日:法国总理雷诺辞职,具当元帅继任。 六月二十二日:法国接受纳粹征服者的一切要求,在康白尼与德国签署休战协定。 七月十日:德国首次大规模袭击英国本土,不列顚战役开始。 九日七日:伦敦第一次遭到德国飞机猛烈空袭。 九月二十七日:日本参加柏林 - 罗马轴心,缔结三国盟约。 十二月十五日:英军将义大利军队逐出埃及。 一九四一年 一月十日:美国国会提出租借法案,触动了孤立主义者与干涉主义者的激烈辩论。 三月十一日: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授权总统全面援助英国及所有对抗轴心国的国家。 三月二十七日:南斯拉夫领袖为防上国家加入轴心国组织,发动政变,推举保罗亲王的政权,推举彼得二世为国家元首。 三月二十八日:英国舰队於马塔班角大败义大利海军,夺得地中海的制海权。 三月三十日:希特勒的非洲军队在北非发动反攻。 四月六日:南斯拉夫的军队向德国投降,但游击战则继续进行。 五月十日:纳粹德国第二号头子鲁尔夫.赫斯,秘密飞抵苏格兰,企图私下与英国进行和谈。 五月二十日:德军进攻位於地中海东部由英国据守的克里特岛。 五月二十七日:德国重型战列舰「俾斯麦」号於北大西洋被皇家海军击沉。 六月一日:英军弃守克里特岛。 六月十四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冻结轴心国在美国的资产,国务院下令关闭所有德国驻美领事馆及宣传机关。 六月二十二日:德国对苏联宣战,沿著自波罗的海至黑海的一千六百公里长战线,进攻苏联。 七月二十六日: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并停止对日贸易。 八月九日至十四日:邱吉尔与罗斯福在一艘船上进行秘密会议,随后发表联合声明,陈述战争的共同目标,是为大西洋宪章。 九月八日:德军开始围困列宁格勒,持续达九百天之久。 九月十九日:纳粹军队攻陷苏联乌克兰首都基辅。 十月十七日:军人极端领袖东条英机被委任为日本首相。 十月三十一日:美国驱逐舰「鲁本.詹娒斯」号,护送**运输船的时侯,被德国潜艇击沉。一百一十五人丧生。 十一月十四日:日本特使来栖三郎从东京到达美国,商谈美、日关系。 十一月十八日:部署於北非的英国第八军,在利比亚的沙漠发动攻势。 十二月七日:夏威夷时间上午七时五十分,日本发动空中奇袭,猛炸停泊於珍珠港的的美国军舰,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对英、美宣战。 十二月八日:美国国会通过对日宣战。邱吉尔在英国国会宣布,英国即对日本作战。 日军入侵泰国和马来亚。 日本第一批部队**菲律宾,大规模空袭菲律宾群岛。当地守军由麦克阿瑟将军指挥 十二月十日:英国战舰「威尔斯亲王」号及「却敌」号在马来亚被日机炸沉。 十二月十一日:德国及义大利对美国宣战。美国国会声明该两国与美国已处於交战状态。 十二月十三日:匈牙利及保加利亚对美国宣战。 十二月二十五日:驻香港的皇家军队向日军投降。 魏莱特将军和少数美军撤退至柯里基多岛。 四月十八日:由杜立特上校率领的美国军机,轰炸东京。 五月八日:美、日双方均宣称在珊瑚海战役中大捷。美航舰「勒星顿」号和日航舰「祥凤」号沉没。 五月六日:魏莱特将军在柯里基多岛向日军投降。 六月六日:日本大批飞机袭击中途岛,在海空激战中损失惨重。 六月二十一日:德国隆美尔将军攻陷北非的土布鲁克。 六月二十五日:艾森豪将军被任命为欧洲战场的美军统帅。 七月一日:苏联的黑海要塞塞瓦斯托波被围困二十五天之后,终被德军攻陷。 八月七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所罗门羣岛的瓜达坎纳岛**。 八月十九日:英国及加拿大的突击队,袭击位於英伦海峡的法国海岸城市狄厄普,损失惨重。 八月三十一日:蒙哥马利中将指挥的英军,在埃及的阿蓝哈尔法战役中,击败隆美尔的非洲军团。 十一月五日:隆美尔部队在亚拉海恩战役中大败之后,朝突尼西亚方面撤退。 十一月八日:盟国海陆空三军部队在最高统帅艾森豪将军指挥下**北非。 十一月十一日:纳粹军队向尚未被占领的法国领土进攻。 十一月十三日:英军击退德军,夺回土布鲁克。 十一月二十二日:苏联军队在朱可夫将军率领下,在史达林格勒之战中反攻。 一九四三年 一月二十四日:罗斯福总统与邱吉尔首相会同军事领袖,在卡萨布兰加举行会议。 一月三十日:英国空军对柏林进行第一次白昼空袭。 二月二日:筋疲力尽的德军投降,史达林格勒之战结束。德军统师保禄斯在投降前两天被俘。 二月七日:日军从瓜达坎纳岛撤退,终止历时六个月的顽抗。 三月二日:新几内亚海岸对开的俾斯麦海发生海战,日本大部分舰只被摧毁。 五月十一日:美军在阿留申羣岛的阿图岛**。 五月十二日:轴心国军队在突尼西亚停止有组织的抵抗,显示盟军在北非取得全面胜利。 七月九日:盟国军队在最高统帅艾森豪将军指挥下,进攻西西里岛。 七月二十五日:义大利总理墨索里尼辞职,巴多格里奥元帅继任。 八月一日:美国「***」战机轰炸普洛耶斯的罗马尼亚油田。 八月十七日:盟军完全占领西西里岛。 九月三日:盟军越过麦西那海峡,进攻义大利南部。 九月八日:义大利宣布向盟军投降。 九月十日:德军炮轰并夺取罗马。义大利海军由盟国接管。 十月一日:美国第五军攻占那不勒斯。 十月十三日:义大利对德国宣战。 十日月十九日:联合国主要成员国的外交部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 十一月一日:美军在所罗门羣岛的布肯维尔**。 十一月六日:苏联军队从德军手中夺回基辅。 十一月二十日:美军在吉耳贝特羣岛的塔拉瓦及马晋**。 十一月二十三日:罗斯福、邱吉尔及蒋介石在埃及首都举行第一次开罗会议。 十一月二十八日:罗斯福、邱吉尔及史达林「三巨头」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 十二月二十四日:艾森豪被委任为盟国远征部队的最高统帅,负责策划和指挥进攻欧洲大陆的行动。 十二月二十六日:德国的战舰「香霍斯特」号在北角被英国海军击沉。 一九四四年 一月二十二日:英、美军队在义大利安齐峩的德军阵地后方降落。 二月二日:苏联军队进入爱沙尼亚,并向拉脱维亚进军。 美国海军陆战队攻克马绍尔羣岛的洛尔拿穆岛,五天之后,美军又占领瓜加林岛。 二月二十一日:东条英机获任命为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成为军事独裁者。 三月二十日:纳粹为了解除巴尔干半岛所受的威胁,挥军进入匈牙利。 四月五日:戴高乐将军成为设在伦敦的法国临时政府领导人。 四月二十二日:麦克亚瑟将军率领美军**荷属新几内亚的荷兰第亚岛。 五月九日:苏联军队收复塞瓦斯托波海军基地。 五月十八日:纳粹军队从卡辛诺修道院撤退,为期三个月的大包围於是结束。 五月二十三日:盟军从义大利安齐峩的滩头阵地发动攻势。 五月二十五日:德军放弃由安齐峩至德拉西纳整段义大利海岸。 六月四日:英、美军队拿下未受德军摧毁的罗马。 六月六日:欧洲**日。以艾森豪为首的盟国大军**诺曼第,对希特勒的欧洲堡垒发动筹划已久的大攻势。 六月十三日:德军首次用V-1火箭攻击英国。 六月十四日:戴高乐将军巡视诺曼第。这是他四年以来第一次重临法国。 六月十五日:美国首次派出B-29型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轰炸日本。 六月十九日:在菲律宾海大战中,美国的舰载机袭击位於马利安纳羣岛与菲律宾吕宋岛之间的日本舰队。 六月二十七日:在法国瑟堡港的德军停止抵抗。 七月九日:经过二十五天的激战之后,美军攻占马利安纳羣岛的塞班岛。 七月十一日:苏联红军突破拉脱维亚及立陶宛两国的边境。 七月十八日:英国第二军在法国的康尼攻破德军防线。 七月二十日:拉斯敦堡的希特勒东普鲁士总部发生**,希特勒仅受轻伤,行刺计划失败。 七月二十一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及步兵在关岛建立滩头阵地。 七月二十六日:美军在法国圣罗以西突破德军防线。 八月十日:美军苦战三个星期,终於占领关岛。 八月十一日:盟军迫近佛罗稜萨,德军弃守,该城安然无损。 八月十五日:盟军在法国南部的康城与土伦之间发动攻势。 八月二十一日:美军装甲纵队到达巴黎南面及北面的塞纳河地区。 八月二十三日:罗马尼亚向苏联投降,并加入盟国阵营。 八月二十五日:巴黎获解放,德军司令向勒克莱克将军投降。 八月二十七日:艾森豪将军在布德雷中将陪同下进入巴黎。 九月三日:陆军中将邓普绥麾下的英国第二军解放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九月四日:芬兰及苏联宣布休战。 九月五日:苏联向保加利亚宣战。 九月八日:德国发射第一批V-2火箭炮袭击英国首都伦敦。 九月九日:保加利亚与苏联签署双边休战协定。 九月十日:罗斯福与邱吉尔在魁北克举行大战期间的第九会议,也是两巨头在该城举行的第二次会议。 九月十七日:盟军空运部队深入荷兰。 九月二十四日:苏联军队从波兰出发,深入捷克三十二公里。 十月三日:在波科莫洛斯基将军指挥下的华沙抵抗军,经过两个月的苦战后,终於向德军投降。 十月二十日:美军在菲律宾中部的雷伊泰**。 十月二十三日:雷伊泰湾战役,日本舰队损失惨重,美国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被击沉。 十一月六日:史达林宣布废除与日本签订的中立条约。 十一月七日:罗斯福连续四次当选美国总统。 十一月十二日:德国战舰「提匹兹」号在挪威特罗素对开海面被英国皇家空军炸沉。 十一月二十四日:驻塞班岛的美国B-29型轰炸机大炸东京。 十二月十六日:德军在阿登区发动大规模反攻,是为突出部之役。 十二月二十六日:在突出部之役的要塞巴斯托涅,麦考利夫少将指挥的美军由从南方推进的盟军先锋部队接替。 一九四五年 一月九日:麦克亚瑟将军麾下的部队在吕宋岛马尼拉以北大约一百六十公里的林嘉延湾**。 一月十七日:苏联派出军队攻占波兰首都华沙。 一月二十日:匈牙利临时政府与同盟国签署休战协定。 一月二十七日:立陶宛的麦美耳获得解放,苏联完全控制该国。 一月三十一日:邱吉尔与罗斯福在英属马尔他岛上会面,此次会谈是雅尔达会议的前奏。 二月三日:美军进入马尼拉。 二月四日:罗斯福、邱吉尔、史达林举行雅尔达会议,策划如何控制德国及其他已被解放的东欧国家。 二月十九日:美国海军陆战队**距东京一千二百里的琉璜磺岛。 二月二十三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夺得琉璜岛的摺钵山。 三月四日:芬兰对德国正式宣战,实际的宣战日期则追溯至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五日。 三月七日:美国第一军在里马坚渡过横跨莱茵河的鲁登道夫大桥。科隆落入盟军手中。 三月九日:空前庞大的B-29型机羣轰炸东京,炸平市内四十二平方公里土地。 三月二十六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稳握琉璜岛。 四月一日:美军进攻东京以南五百四十多公里的冲绳岛。 四月十二日:罗斯福逝世,杜鲁门继任为美国总统。 四月十三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落入苏军手中。 四月十六日:苏联军队沿著七十二公里长的战线推进,对柏林作最后一击。 四月二十五日:美国及苏联的军队在易北河畔的土高会师,互相庆祝此一历史性时刻。 四月二十八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以及十六名笃信***主义的亲信在义大利科木湖略的一小村默齐格拉。 四月三十日:希特勒於柏林总理公署地下室中自戕。苏联国旗在德意志帝国国会大厦顶上飘扬。美军从达豪集中营释放了三万三千人。 五月二日:柏林落入苏军手中;义大利北部的残余德军部队投降。 五月三日:英军收复缅甸首都仰光。 五月七日:德国在法国里娒斯举行的一项仪式中,向各同盟国及苏联正式无条件投降。 六月五日:美、英、苏、法四强,共同宣布德国战败。四强接管德国,将该国划分为四个占领区。 六月二十一日:冲绳岛战役结束,美军获全面胜利。 六月二十六日:五十个国家的代表在旧金山签署世界安全宪章,成立联合国。 七月四日:麦克亚瑟将军宣布菲律宾全国重光。 七月五日:邱吉尔在英国大选中失败,艾德礼领导的工党上台。 七月十六日:首枚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亚拉摩戈多市试爆成功。 七月十七日:波茨坦会议在德国举行,社鲁门、邱吉尔(后由艾德礼取代)、史达林出席会议。 八月二日:发表波茨坦尼宣言,和平条款令德国人有来日维艰之感。 八月六日:美国的原子弹投落广岛,几乎毁灭整个城市。 八月八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并且进军东三省。 八月九日:美国把另一枚原子弹投落在日本长崎。 八月十四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天皇裕仁向全国人民宣布日本战败。 九日三日:日本投降仪式在停泊於东京对开海面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及一些军事领袖签署投降书。 二战的英雄: 中国:陈毅元帅 ·**元帅 ·***元帅 ·**元帅 ·***元帅 ·贺龙元帅 ·罗荣桓元帅 ·***元帅 ·彭德怀元帅 ·***元帅 ·粟裕将军 ·黄克诚将军 ·陈赓将军 ·罗瑞卿将军 ·叶挺将军 ·***将军 ·许光达将军 ·徐海东将军 ·萧劲光将军 ·王树声将军 ·王近山将军 ·谭政将军 ·杨靖宇将军 ·张爱萍上将 ·张学良将军 ·张云逸将军 ·钟伟将军 ·朱成虎少将 ·左权将军 ·***将军 国外: 巴顿将军 麦克阿瑟 艾森豪威尔 古德里安 科涅夫元帅 隆美尔 马歇尔 曼施坦因 蒙哥马利 尼米兹 朱可夫 丘吉尔
更多文章:

辽宁队球队最新引援消息(辽宁队有3个外援引进目标,杨鸣要反超广东队,补强谁更加合适)
2024年12月25日 06:41

中国不让俄罗斯倒下(中国不希望俄罗斯倒下 卢布暴跌带来何种启示)
2024年5月5日 17:05

21ts鲁本迪亚斯和22ts鲁本迪亚斯怎么选?采访鲁本迪亚斯的人是谁
2024年1月18日 03:40

上海科瓦齿科官网(我想带女儿做个牙齿矫正,不知道上海哪里做牙齿矫正最好呢做牙齿矫正的最佳年龄是什么时候)
2025年8月23日 11:45

步行者队最强阵容(点名联手詹姆斯!步行者12+7中锋渴望加盟湖人,最强阵容即将诞生)
2024年9月15日 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