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托夫晚年(苏联曾经的二号人物,妻子被流放为何不敢反抗)
本文目录
- 苏联曾经的二号人物,妻子被流放为何不敢反抗
- 莫洛托夫什么时候什时候担任外交人民委员
-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的人物评价
- 莫洛托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 斯大林之去世后谁是**人
- 晚年的斯大林,为何就连自己的枕边人都不相信
- 苏联二战时期外长是谁
- 谁杀死了斯大林
-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的从政经历是怎样的
苏联曾经的二号人物,妻子被流放为何不敢反抗
仅次于斯大林的苏联二号人物莫洛托夫,在他妻子被流放没有反抗,更没有利用自身权利保住妻子,是因为他妻子犯的罪属于军事罪,所以保不了,而且也不能保,因为会影响到莫洛托夫本人。
上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国在没有建交的情况下开始贸易往来,苏联在美国注册了一家叫“阿姆”的外贸公司,这家公司是苏联的国家企业。美国人认为为了经济可以和苏联做生意,但是和敌对的国家做生意,必须避开提供军事技术方面的生意。而对于苏联来说,之所以和美国做生意,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经济,更重要的就是为了能获取美国的军事科技。
所以,在美国有意防备的情况下,苏联想找一个可靠的美国人当苏联和美国做生意的代理人。于是经过挑选,最终找来了有俄国血统的美国移民卡尔普。安排他帮苏联在美国采购先进设备。卡尔普能被选中,除了他在美国做生意多年了解美国市场外,另一方面是因为卡尔普是莫洛托夫妻子热姆丘任娜的亲弟弟。所以苏联觉得这个身份可以胜任这个工作。
苏联想获取美国的军事设备属于机密,但是卡尔普在美国却高调行事,不仅不避讳和莫洛托夫的关系,更用贿赂美国总统的方式想达成采购美国军舰的目的。可惜,事情暴露,美国专门成立了“反美**”调查机构,卡尔普就是重点的调查对象。
而卡尔普的姐姐、莫洛托夫的妻子自然也被牵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莫洛托夫对于妻子被流放当然不敢反抗。
莫洛托夫什么时候什时候担任外交人民委员
莫洛托夫这个名字也是化名,他的原姓为斯克里亚宾。莫洛托夫这个名字有“铁锤”的意思。莫洛托夫在早年从事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工作,而且是彼得格勒(一战后圣彼得堡的称呼,莫洛托夫支持斯大林的集体化政策,参与领导了大清洗(1934-1938年),是斯大林的坚定支持者。在此期间,莫洛托夫担任了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等职务。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的人物评价
波兰托派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认为:”莫洛托夫则全然缺乏特色,与捷尔任斯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不到30岁时就已在领导集团中占据高位了:当斯大林成为总书记之前,他就已是中央委员会书记了。后来他在斯大林手下成了后者的主要助手。甚至在这个时期内,他的狭隘和迟钝就已在布尔什维克圈子里传为笑谈。他似乎缺乏任何政治才能和创造性。在党的****上,他通常以第二流或第三流报告人的身份出场讲话,而他的发言总是那样枯燥乏味,令人厌烦。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家族的后裔,伟大的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亲戚。但他却根本不像是一位知识分子,而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他并非完全没有一点闪光——这闪光曾在1917年闪耀过一阵——可现在已完全熄灭了。 莫洛托夫几乎是从革命者转变为官僚的十足典型;而他的地位上升就在于他转变得十分彻底。他一贯得益于他所具有的几点特别的长处:无限的耐心、冷静沉着、对上级卑躬屈膝,而在上级眼里,他那不知疲倦的机械般劳作恰好弥补了他的庸碌无能。他很早以来就像影子一般依附于斯大林,也是很早以来就对托洛茨基怀有一种交织着恐惧的强烈反感。有一则轶事说,托洛茨基有一次来到书记处,对那儿的什么事情不满意,就指着莫洛托夫的鼻尖奚落书记处里那些愚蠢的官僚;莫洛托夫结结巴巴地叫道:托洛茨基同志,托洛茨基同志,并非每个人都是天才啊!“ 英国二战时期的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道:“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尔洛维奇·莫洛托夫是一个具有卓越才能、极其冷静和毫不留情的人。他顺利地经受了所有布尔什维克领袖人物在革命取得胜利的年代所遭受到一切可怕的意外和考验。他曾经在那样一个利益经常发生变化、个人生存不断受到威胁的社会里生活并飞黄腾达。他那黑色的短须、深邃的目光、毫无表情的面孔、雄辩的口才和泰然自若的神情都极好的反映了他的尊严和才能。在所有适用于充当那部行动难测的机器的政治代理人的人当中,莫洛托夫比谁都站得更高……我只是在一些地位平等的场合回见过他。有时是在偶尔出现插科打诨的谈判桌旁,有时是在宴会上。在那里,他常常殷勤地一再提议干杯,这种祝酒往往是官样文章和毫无内容的。我从未见到过这样一种生灵,也许他更像现代观念中的自动机器。然而,尽管如此,他显然仍不失是一位理智的、受过精心训练的外交家。至于他是如何对待比他级别低的人的,我说不好。但从谈话记录可以了解到,当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作出粉碎德军后将要向日本发动进攻的允诺之后莫洛托夫是怎样对待日本大使的。那一次次微妙的、试探性的、困难的会见都是在极为冷静、神秘莫测的、彬彬有礼的、官样文章的气氛中进行的。真相一刻也未曾泄露过。那种不必要的、生硬的语调一次也没有出现过。他那带有西伯利亚寒气的微笑和那些经过充分掂量的、往往是高明的言论,使他成了受到死亡威胁的国际形势下苏联政策的理想体现者。就有争论的问题同他通信从来是无益的……毫无疑问,莫洛托夫是苏维埃政权一个有能力的,而且在许多方面又是很典型的代表人物——忠实的党员和共产党的信徒。……至于对外政策的准则,那么苏利、塔列兰和梅特涅会愉快地接受他加入他们的行列,要是存在布尔什维克党人能够进入的冥府的话。”
莫洛托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过综合来说是“斯大林的枪”,一般这种人都会被当做枪来用!百度文库有! 莫洛托夫是斯大林的化身和影子,他一生经历的事太多,宦海沉浮,但未被淹没,反而长寿。整个20世纪20-30年代,他总是惟斯大林马首是瞻,在同反对派斗争中,他充分发挥了忠仆作用,对斯大林所签署的一切法令和下达的一切指示,他都毫不犹豫地加以一一落实,而且冷酷无情,卓有成效,不为周围所有人的喜怒哀乐所动。当李可夫被迫离职后,斯大林就把他推向国家最高权力职务——苏联人委会主席——的宝座。他上台后,把28个人民委员清洗掉一半。 莫洛托夫向来与重工业人民委员奥尔忠尼启则以及司法人员委员洛莫夫等人不和,他经常向斯大林告黑状。比如他向斯大林说,洛莫夫与李可夫、布哈林关系密切,斯大林写了一个字条问他该怎么办?他马上答复:“立即逮捕洛莫夫这个恶棍”。 早在1930-32年全国上下推行农业集体化、强迫驱逐富农时,莫洛托夫作为一名负有特殊使命并被赋予无限权力的大员,在乌克兰扮演了一个很不光采的角色:他在该地区南方的几个省份,指导国家的谷物收购工作;经过他的手染指之后,乌克兰南部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死者高达数百万人。
斯大林之去世后谁是**人
历史学家麦德维杰夫认为:斯大林“没有留下任何形式的政治遗嘱,也没有指定**人”。由政治局改组成的30多人的主席团中,“没有一个人能说,或者敢说自己是斯大林的**人”。
那时真正掌握权力的是部长会议副主席马林科夫、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贝利亚和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这是一个临时的“三驾马车”。即使这三个人也没有得到**人的任命,尤其是莫洛托夫在斯大林的最后岁月中地位岌岌可危。
扩展资料
斯大林逝世后的苏共和政府领袖的最后敲定是通过党内斗争,通过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来解决的。在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最关键的位置是党的第一把手,它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称呼。列宁时期党内没有设第一把手,列宁自己填写的职务是“中央委员”,连政治局委员的身份都没有提。
他主持*****,仅此而已。他的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当然是很有分量的,但人民委员会的所有重要决策都要提交政治局讨论决定。斯大林在打倒各种反对派之后,行使权力的最高身份是总书记,总书记成为党和国家第一把手是从斯大林开始的。
后来斯大林为方便发号施令,往往越过党而直接以政府首脑的身份行事。这是党政合一国家的一种简便的领导形式,但斯大林的权力首先来自党的第一把手的位置。由于控制了党,所以他能够任命莫洛托夫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也可以撤销他的这个职务,由自己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晚年的斯大林,为何就连自己的枕边人都不相信
这是因为晚年的斯大林开始出现了老年痴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日益严重,以至于后面都忘记了身边重要的大臣,慢慢的也就不信任周边的人了。斯大林的老年痴呆日益严重,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他认为这是十分可耻的,所以每次发生这种事情以后,他都会勃然大怒。
老年时期的斯大林不仅患上了老年痴呆还有严重的妄想症,因为在二战时期,他的思维神经一直都是紧绷着的,虽然战争结束了,战争但是依旧对他造成了持续的伤害,有这样一个案列,一天赫鲁晓夫和米高扬一同等斯大林吃饭,一直等到了中午,斯大林醒了以后便和这两个人一起看风景,看了一会儿后,斯大林无缘无故的看了一会赫鲁晓夫说道,我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我现在已经不相信任何人了,甚至包括我自己。这说明斯大林的症状已经十分严重了,而且赫鲁晓夫也清楚的知道,当斯大林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自己就成为了他将要肃清的目标,因为斯大林身边的人能够办事的,都是斯大林比较信任的,当斯大林不在信任以后,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其除掉。
果不其然,斯大林后面就以通牒罪的罪名想到逮捕莫洛托夫,而理由竟然是莫洛托夫去美国交涉坐的火车竟然有专门的包厢,但是莫洛托夫表示自己并没有自己的专门包厢,而且也经过卫兵证实了这一点,但是斯大林并不相信,可以看出斯大林的妄想症已经非常严重了。
但是当斯大林还想继续迫害周边同事的时候,在一天夜里,他就去世了,事后赫鲁晓夫还和莫洛托夫开玩笑的说,听说你的一个间谍,但是是哪国间谍呀,莫洛托夫也开玩笑说我是苏联的间谍,两个人开心的开着玩笑,但是这种事情在斯大林在世的时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苏联二战时期外长是谁
苏联二战时期外长是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Vyacheslav Mikhaylovich Molotov,1890.3.9-1986),1930年-1941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1941-1957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1946年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39-1949及1953-1956年兼任外交人民委员(1946年后改称外交部长),1926-1957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莫洛托夫在列宁时期已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他是斯大林的亲信,成为斯大林领导班子的二号人物,支持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并参与指挥了大清洗。1957年6月被降为驻蒙古大使,1964年被开除党籍,勒令退休。1984年恢复党籍。请采纳
谁杀死了斯大林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斯大林死于突发性脑溢血。半个世纪后,英国历史学家、斯大林传记作家蒙特菲奥里在B**最新纪录片《谁杀死了斯大林》中称,斯大林临死前5天的病历记录已经被俄罗斯政府解密。这份病历显示,他去世前至少吐过两次血。这与误服一种剧毒鼠药后所引起的症状非常相似。女儿对父有恨意在纪录片中,斯大林传记作家蒙特菲奥里列出了最可能谋杀斯大林的5大“嫌疑犯”。第一个“嫌疑犯”正是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因为斯维特兰娜的母亲娜杰日达1931年在家中自杀身亡,长大后的斯维特兰娜认为母亲之死是由父亲斯大林一手造成的;她还亲眼目睹自己的母系亲戚一个接一个被斯大林下令逮捕和流放;1943年,16岁的斯维特兰娜交了一个叫卡普勒的男朋友,是名犹太电影导演,当斯大林发现了他们的恋情后,将卡普勒逮捕,并将他送到了西伯利亚的一个盐矿里,卡普勒最后死在那里。蒙特菲奥里认为,斯维特兰娜对父亲的恨意使她具有了“杀父”的动机。儿子怨恨父亲纪录片宣称,第二个有可能谋杀斯大林的“嫌疑犯”是他的二儿子瓦西里。瓦西里一生非常惧怕自己的父亲。当他还是个孩子时,只要父亲在场,瓦西里就紧张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到上世纪40年代中期,瓦西里就开始有意和父亲作对。此后瓦西里不仅被父亲降了军衔,同时还被派往战争前线。瓦西里一生对父亲毫无好感。纪录片指出的第三名嫌疑犯是斯大林最信任的助手莫洛托夫。莫洛托夫曾被认为是斯大林的**人,但后来他突然间失去了斯大林的欢心。1949年,他的犹太妻子鲍林娜被斯大林下令逮捕,为了自保的莫洛托夫不得不和妻子离婚。1952年末,斯大林又开始将矛头对准莫洛托夫本人,指责他是一个政治叛徒。蒙特菲奥里在纪录片中称,为求自保,莫洛托夫完全有可能谋杀斯大林。赫鲁晓夫:他死得及时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成了第四名“嫌疑犯”。纪录片称,在斯大林当政时,赫鲁晓夫经常受到斯大林的羞辱,被迫在斯大林的私人聚会上跳舞给斯大林取乐。尽管赫鲁晓夫被看作是斯大林的**人,但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他的位置随时都可能被撤换掉。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回忆道:“父亲对我说,我们都是临时性的人,斯大林早晚都会换掉他。我认为如果斯大林再活两到三年,我的父亲很可能就会被清洗掉,我也不会在这儿了。因此我父亲和我都非常庆幸斯大林死得非常及时。”贝利亚:最大嫌疑犯最后一名谋杀斯大林的“嫌疑犯”是前苏联内务警察局长贝利亚。纪录片宣称,贝利亚有最明显的“作案动机”———在前苏联肃反运动中,斯大林清除了大批身边亲信,贝利亚的两个前任先后被斯大林处决,贝利亚时时担心下一个会轮到自己。蒙特菲奥里称,贝利亚精通谋杀技术,精通各种毒药。在斯大林的葬礼上,他曾对莫洛托夫耳语道:“你知道,我做了一件对你有利的事。”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的从政经历是怎样的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1890年~1986年),是苏联和世界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外交家,曾协助列宁、斯大林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成为他们最信任的助手。1890年3月9日生于俄国诺林斯克(今基洛夫州),1906年参加布尔什维克党。1909、1915年两度遭逮捕和流。1911~1912年,在彼得堡工学院学习。1912年,参加创办《真理报》。1915年再次被流放,次年逃脱。1917年为党中央俄罗斯局的领导人之一,参加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期间,任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内战爆发后,被派往下诺夫哥罗德、顿涅茨、乌克兰工作。1921年,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处成员。V·I·列宁逝世后,他坚决支持I·V·斯大林。
1917年俄国二月资产阶级革命时,莫洛托夫领导俄罗斯局的工作。沙皇统治被推翻后,担任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和彼得格勒委员会的领导工作。十月革命中,被选为该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为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8年夏季,1918~1919年,先后任北方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俄共(布)中央和苏俄政府驻伏尔加河地区全权代表,领导人民同饥饿作斗争。
1919年底,调任苏维埃下戈罗州执行委员会主席。1920年4月在俄共(布)第9次****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同年9月任顿涅茨州委书记,负责该地区工业的恢复工作。1921年3月,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4年,出任党的中央农村工作委员会领导职务,主管农业。1926年起,任政治局委员。20年和30年代积极反对L·托洛茨基和N·I·布哈林。1927年~1928年,莫洛托夫兼任联共(布)莫斯科委员会书记。1930年,出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基洛夫被害事件发生之后,莫洛托夫成为三十年代苏联肃反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30~1941年,莫洛托夫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1941~1957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称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39年5月~1949年,兼任外交人民委员(后称外交部长),1939年8月,谈判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外交部长),是斯大林国际谈判的主要代言人和顾问,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飞越敌战区上空与西方领导人斡旋。他善于使用外交手段维护苏联的利益,能言善辩,被誉为外交天才,尽管斯大林对他并不完全信任,他的妻子也遭到斯大林的迫害,但他自始至终都在坚定的支持斯大林,在斯大林去世后继续担任外交部长。在外交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因在发展坦克工业方面建树了功勋,1943年9月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43年起,陪同斯大林参加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战后,历任苏共中央委员和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交部长、监察部长等职。1947年初,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得以部分地恢复自己失去的地位。斯大林亲自领导了部长会议常设局,莫洛托夫成了他的第一副手,这就是说实际上是由他主持常设局的会议。与此同时,斯大林把情报机关从国家安全部里抽了出来。通过政府决定成立了部长会议信息委员会(第四委员会)。它包括了国家安全部第一总局、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情报总局以及党中央情报和信息机构。有意思的是,领导信息委员会的不是国家安全部部长阿巴库莫夫,而是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但是领袖相对宽容的那个短暂时期很快就过去了。1948年3月,莫洛托夫被免去了主持部长会议常设局会议的权力,称此举是为了使他能够“主要从事外交政策事务”。1952~1957年,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1953~1956年,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并兼任外交部长。因反对N·S·赫鲁晓夫的内外政策,1956年6月被免职。1957年7月被指控为“**集团”成员,解除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并被开除党籍。1957~1960年,任苏联驻蒙古人民共和国大使。1960~1961年,任驻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常任代表。1962年退休。1964年被开除党籍,勒令退休。但他始终为斯大林奔走。80年代中期,他与苏联著名诗人丘耶夫结为好友,在丘耶夫与他进行的139次谈话中对斯大林给予了高度评价。1984年3月,苏共中央决定恢复其党籍,1986年去世。
更多文章:

贵州人和vs山东鲁能(2015.6.4鲁能.人和.围裁判越位了没有)
2024年2月26日 16:00

给一份毛人凤的生平简历!?曾光希何许人也,他和毛人凤职务级别谁大
2025年2月11日 04:21

布加勒斯特国立音乐大学(介绍一下和Era风格相似的乐队或歌手)
2025年8月2日 09:35

蒋兴权怒斥杨鸣原声(蒋兴权不再沉默怒斥杨鸣,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2025年7月15日 20:55

日本的乒乓球水平快要超过中国了吗?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简介
2024年1月29日 03:20

世界杯门票一般买得到吗(世界杯开始了还能买票吗现在还能买吗)
2024年10月23日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