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 仲马(大仲马**山伯爵简介)
本文目录
- 大仲马**山伯爵简介
- 大仲马的作品是什么
- 关于亚历山大·大仲马有哪些介绍
- 大仲马的经典冒险
- 亚历山大·仲马是黑人吗
- 大仲马个人简介
- 大仲马简介,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是哪一年病逝的
- 请问,大仲马&小仲马的全名分别叫什么
- 亚历山大·仲马的作品创作特点及人物评价
大仲马**山伯爵简介
《**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本文中,我整理了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作品简介
《**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844—1846年。
故事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期间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
被陷害入狱十四年后,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山伯爵(水手辛巴德、布索尼神父、威尔莫勋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
创作背景
1830年革命中,大仲马投入反对波旁王朝的战斗,并在发表于当时的历史剧《拿破仑·波拿巴》的序言中公开发表其反对王室的政治立场,因而被指控为共和派分子,出走于欧洲各国中。在《**山伯爵》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恩人同情、拥护拿破仑,在王朝复辟时期几乎陷于破产,而三个主人公的仇人恰在七月王朝时期飞黄腾达等情节影射七月王朝,用三个诬告者的下场对其嬉笑怒骂。
作者简介
大仲马,全名亚历山大·仲马,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通俗小说家。大仲马继承了父亲反封建传统,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制;他憎恨和不满复辟的波旁王朝。 他曾被视为拿破仑分子而受到歧视。
他先后参加了1830年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和 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的二月革命。他曾两次被迫长期流亡国外,1860年他还去意大利协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作战。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
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仲马的作品是什么
大仲马的作品是三个**手黑郁金香**山伯爵二十年后玛尔戈王后。亚历山大仲马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
大仲马人物经历
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与母亲相依为命大仲马在10岁以前便通读了英国作家笛福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法国作家费纳龙宣讲人情世故的小说作家德姆斯吉埃写的有关神话的著作给艾米莉的信,15岁时大仲马被送进莫奈松律师的公证事务所当一名办事员专门把各种公证文件送到周围的村子里请当事人签字。
18岁时大仲马跟拉朋斯学习意大利语和德语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由于他是黑白混血人的身份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大仲马自学成材,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关于亚历山大·大仲马有哪些介绍
亚历山大·大仲马:被称为“巴黎之狮”的文豪,亚历山大·大仲马(1802~1870年),法国作家。小时候跟随寡母在乡村度过,2l岁到巴黎。1829年,所作剧本《亨利三世和他的朝臣》得到公众认可。此后,其本色和文学才华逐渐得到显示,成为“巴黎之狮”,被认为是法国文学界的半人半神,作品影响遍及文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本人也被称为“和蔼可亲的大力士”。一生写了200多部小说和一些剧本,比较著名的有《三个**手》、《基度山伯爵》、《二十年后》、《布拉日罗纳子爵》、《王后的项链》等。尤以前两部小说最为著名。
大仲马的经典冒险
大仲马的经典作品是《**山伯爵》。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三世及其宫廷》(剧本)、《**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手》等。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山伯爵》剧情介绍:
故事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期间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
被陷害入狱十四年后,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山伯爵(水手辛巴德、布索尼神父、威尔莫勋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
该小说以**山扬善惩恶、报恩复仇为故事发展的中心线索,主要情节跌宕起伏,迂回曲折,从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节,小插曲紧凑精彩,却不喧宾夺主,情节离奇却不违反生活真实。
全书出色地运用了“悬念”、“突发”、“发现”、“戏剧”等手法,在叙述上有较大的叙述密度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这一切使这部小说充满了叙述的张力,洋溢着叙述本身所产生的美。因此,《**山伯爵》被公认为通俗小说的典范。
亚历山大·仲马是黑人吗
大仲马是黑人。
大仲马生于1802年,他有着不普通的家庭背景,其祖父本是法国的贵族,在当时有着明显的阶级等级之分,鄙视链也异常极端。可他祖父却不顾反对爱上一名姓氏为“仲马”的黑奴女孩,二人生有一子,这便是大仲马的父亲。
大仲马也因此有了黑人血统。大仲马出生后他的家族已经没落,父亲英年早逝,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虽然生活清苦,但热爱小说的他还不到10岁便看了《泰雷马克》等作品。
主要成就
亚历山大·仲马在他四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的通俗历史叙事小说,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历史叙事小说在法国乃至全世界拥有着数量众多的读者。
在法国文学史上,大仲马与欧仁·苏并列,成为了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阵营中最杰出的通俗历史叙事小说的作家之一。
大仲马在法国文坛享有最崇高的地位,并且对大仲马本人及其作品的评价在法国本土也是带有偏见的。但是这并未影响读者对大仲马历史叙事小说的喜爱。2002年继伏尔泰、卢棱、雨果、左拉和马尔罗安五位之后,大仲马的遗骸被迁往先贤祠。
大仲马个人简介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手》(长篇小说)等。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扩展资料
大仲马的影响
亚历山大·仲马,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自他登上浪漫主义文坛时起到1870年去世时止,在他四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的通俗历史叙事小说,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的历史叙事小说在法国乃至全世界拥有着数量众多的读者。他对历史的写作手法至今还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法国文学史上,大仲马与欧仁·苏并列,成为了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阵营中最杰出的通俗历史叙事小说的作家之一。
大仲马在通俗历史叙事小说的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是突出的。从法国本土看,安德烈·莫洛亚就曾写作《大仲马传》和《三仲马》,目的是为了介绍大仲马的生平和创作过程以及家庭对他创作的影响。尽管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他拥有的读者数量最多,但是却与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矛盾。
大仲马在法国文坛不享有最崇高的地位。并且对大仲马本人及其作品的评价在法国本土也是带有偏见的。但是这并未影响读者对大仲马历史叙事小说的喜爱。2002年继伏尔泰、卢棱、雨果、左拉和马尔罗安五位之后,大仲马的遗骸被迁往先贤祠。
大仲马简介,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是哪一年病逝的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是1870年12月5日病逝的。
法国作家大仲马
大仲马简介
一个正直勇敢的青年水手,正当他对生活充满着好的追求的时候,由于被嫉妒他的人告密陷害而下狱,在黑暗的牢房里度过了整整十四个年头。他按狱友提供的线索,找到宝库,成为百万富翁。他改名基度山伯爵,靠“万能的金钱”,他随心所欲,对有恩于他的船主摩莱尔报了恩,对陷害过他的仇人马瑟夫伯爵、银行家邓格拉斯和法官维尔福,一一作了惩罚。这就是小说《基度山伯爵》的故事梗概。小说情节紧张生动,富有传奇色彩,很引人入胜,因此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
小说的作者叫亚历山大·大仲马,法国人,1803年出生。他出生在一个将军的家庭,父母早丧,生活贫困。青年时代,他做过公证人事务所的见习大仲马简介,当过奥尔良公爵的抄写员,参加过1830年的七月革命大仲马简介,当过炮兵连的副连长。1848年革命时期,大仲马曾带兵进入巴黎,并报纸。拿破仑第三发动政变后,他被迫流亡国外。1860年他到意大利去协助加里波第征战。
大仲马的复杂的带有冒险色彩的生活经历,为他创作出离奇曲折的故事提供了条件。他一生创作的小说达100多部,都以情节生动紧张取胜。其中《三个**》,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流传。大仲马死于1870年12月5日。
请问,大仲马&小仲马的全名分别叫什么
全名分别是:亚历山大·仲马、亚历山大·小仲马。
1、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手》(长篇小说)等。
2、小仲马
亚历山大·小仲马(法语:Alexandre Dumas fil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19世纪法国剧作家、小说家,大仲马私生子。
小仲马是法国小说家大仲马任奥尔良公爵秘书处的文书抄写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因与其父重名而被称为小仲马。
扩展资料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瓦为大仲马家族立传,书名《三仲马》,介绍仲马祖孙三代。大仲马的父亲托马-亚历山大-达维·德·拉巴耶特里是诺曼底一个侯爵与海地甘蔗种植园非洲女黑奴玛丽-赛瑟特所生的第四个孩子。
父亲返回法国本土前,伪称其妻死亡,卖掉了奴隶身份的四个孩子,但赎回了自己宠爱的托马,将其带回法国,接受贵族教育。托马长大后得悉母亲并未死亡,又因父亲续弦,并断其经济来源对父衔恨,遂用自己母亲姓氏加入了“王后龙骑兵团”从戎。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托马-亚历山大·仲马转向共和派“蓝军”,数年屡立战功,晋升为将军。巴黎凯旋门南墙头上刻有他的英名。
他因曾谏言拿破仑撤回远征埃及大军,莫当独裁者,而被迫退役,连养老金也遭剥夺。1792年底,托马娶旅店主之女玛丽-路易丝·拉布埃为妻,生有二女一子,后者即为著名小说家大仲马,为家族第二代。
仲马家族第三代里,除去人们熟知的小仲马外,还有大仲马不曾相认的另一个私生子亨利·波埃,在莫洛瓦写的《三仲马》一书里没有提及。
法国历史学者玛塞尔·赛赫夫为亨利·波埃写了一部传记《文笔**手亨利·波埃:一个大仲马的私生子》,由历史学院出版。书中指出,亨利·波埃与同父异母的小仲马,同为作家却个性迥异,在法国社会斗争中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
小仲马也是父亲的私生子,因剧本《茶花女》演出走红,被生父誉为自己的“最佳作品”。他出于政治偏见,激烈攻击巴黎公社,迫害参加公社的大画家库尔贝,穷凶极恶。《国际歌》作者欧仁·鲍荻埃凛斥“小仲马之流向公社烈士喷吐硝镪水”。
大文豪茹尔·瓦莱斯在《人民呼声报》上揭露他“唯利是图,对穷人冷酷无情”。小仲马确实虚伪之至,他无耻地说教,呼吁社会维护妇女权利,但在1871年5月“流血周”看到双手被反绑游街的巴黎公社女社员时,突然歇斯底里狂呼“杀死她!”。
须知,奥古斯特·巴尔托勒迪正是缘于同一场景,以遭捆缚的女社员形象构思模型,雕塑了《自由女神像》的。人的感受竟然有此天渊之别!
亚历山大·仲马的作品创作特点及人物评价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手》(长篇小说)等。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创作特点
戏剧
大仲马的戏剧创作活动对浪漫主义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他的《亨利第三及其宫廷》,最早为浪漫派戏剧开辟了道路,也使他成了浪漫派戏剧的先驱者之一。
大仲马戏剧创作背景取材极为广阔,如历史剧《亨利第三及其宫廷》以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为背景,而五幕剧《安东尼》则是以复辟王朝的上流社会为背景。
作为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阵营中的一员,他主张废除掉古典主义给戏剧定下的众多的清规戒律。他和许多的浪漫主义作家一样认为戏剧要向观众展示生活的 *** ,观众才会为之感动。他在1829年所创作的历史剧《亨利三世及其宫廷》里,就开始体现出他这样的创作理念。这部初登文坛的戏剧作品实际上也是他自己本人性格的最好的诠释。
小说
叙事
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叙述的对象并加入大胆的虚构和想象是大仲马历史叙事小说的显著特色。在大仲马的历史叙事小说中,历史追求的目标不再是真实与客观,而是以娱乐为唯一的旨趣。因此,将历史进行通俗化的描写是大仲马在其文学创作生涯中的最主要成就。而他独特的创作理念却与追求客观真实的再现历史的史学目标相迥异。所以大仲马在法国文学史上并不拥有崇高的地位,却拥有与同时代的许多作家相比数量众多的读者。
大仲马在通俗历史叙事小说的创作领域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尽管许多的文学史的撰写者在评价他的历史叙事小说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且他在世界上拥有的读者数量众多,但是在法国文学史上却不享有崇高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在创作历史叙事小说时的态度。他曾经公开的表示历史只是一枚用来悬挂他的小说的钉子,同时他在文学上也从来不承认自己从属于什么流派或者树立了什么样的旗帜,娱乐是他进行历史创作的唯一旨趣。
对于大仲马叙述历史的方式,莫洛亚认为在大仲马的历史叙事小说中,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叙述时作家一方面把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作为小说的一股线索加以叙述;另一方面又把虚构的英雄人物作为另一股线索加以描述,让虚构的英雄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活动,使他的历史叙事小说中所记录的历史看起来真真假假难以分辨。而小说则成为了大仲马笔下表现这种宏大的历史场景的主要文体形态。
大仲马几乎不用单纯的叙述,而是用对话来交待历史背景和故事的发展。很多主人公的身世也都是在对话中交待的。多数对话都十分简短有力,有极强的节奏感。
写作风格
在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蒙梭罗夫人》中大仲马曾这样说到:"历史事件有这样一种特性,那就是他们往往把自己的重要性表现在先于它而出现的环境中。"这体现了作家重视历史叙事小说文本中对于历史大背景的描写力求逼真化的原因。因此,尽管大仲马的历史叙事小说常常由于为所欲为的随意改变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而遭受非议,但是众多的外国读者了解法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体会法国历史的交替变更是从阅读大仲马的历史叙事小说开始的。
大仲马将小说这种文体形态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文体特点是能够容纳巨大的社会生活,这样就可以展现出大仲马宏大的历史叙事手法,将作家的积累的丰富的历史素材与驾驭历史题材的能力结合起来,从而在虚构的故事中包含了更多的真实的历史。他所创作的历史叙事小说对历史时代背景的描写气势恢弘。
大仲马英雄主义的历史观体现在小说文本的内容上。大仲马认为历史上的每一个发展与变化都是由杰出的人创造的,历史上不同寻常的人总是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这种观念体现在他一部分小说文本的书名上:例如《**山伯爵》全书的内容是围绕着水手埃德蒙·唐代斯的复仇展开的,**山伯爵则是小说所着重表现的中心人物。又如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红屋骑士》全书围绕着红屋骑士营救路易十六的皇后展开,书名也反映了红屋骑士是本书着力塑造的英雄人物。
大仲马让众多的真实或虚构的历史人物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下一同出场。在小说中参与历史的发展过程,刻画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即使面对时间跨度较长,人物众多的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也有条不紊。因此大仲马在历史叙事小说中所建构的历史世界获得了许多同时代作家的赞誉。
可以说,大仲马的历史叙事小说,是不断的用英雄建构历史,用历史塑造英雄,又把英雄与历史融进小说中。这三者是彼此建构,彼此依赖。
大仲马的历史叙事小说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作为基础并且加入了自身的主观想象与虚构。作家将虚构人物与真实人物的混合描述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叙述故事。因而,以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分析小说文本中所蕴藏的历史感以及人文关怀为标准去评价大仲马的历史叙事小说时,大仲马的小说文本在文学史上并不享有崇高的地位。
大仲马的历史叙事小说不以客观真实为既定的目标。完全不指向历史史实本身。而是在历史空间之中选取一种可能性作为指向的中心。而这个中心则是作家本人所构筑的比历史还要真实的历史。
这种手法是大仲马历史叙事小说中更为强烈的偏离历史的倾向。但是由于素材都选自于历史事件,一切又都是围绕着所叙述的历史事件进行,所以历史题材本身又具有一种凝聚力。因此,大仲马的历史叙事小说是偏离历史中心的同时重构历史。
大仲马后期的许多历史戏剧都是根据他自己本人所创作的畅销历史叙事小说所改编的。这从侧面说明大仲马所创作的历史叙事小说中包含了易于改编为剧本的戏剧化元素。大仲马的历史叙事小说多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在描写跨度较大的历史事件表现错综复杂的宫廷矛盾时,总能给予读者连贯、一气呵成的阅读感受。其主要原因是大仲马运用戏剧的创作手法去创作小说。去除长篇历史叙事小说中过于冗长的叙事方式。
仲马的主要文学成就在历史叙事小说的创作方面。而且他所创作的历史叙事小说大多是长篇的历史叙事小说,而历史叙事小说作为小说它同样也是一种渐变的艺术。历史冲突的过程表现为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而每个章节的场景的转换,融入静态的布景元素增加了小说戏剧化的效果,相应的直接用大量的对话去推动情节的发展造成了叙述者的缺席。可以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直接的体现出来,增加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抗性。
大仲马是从写剧本开始写作的。在他的小说中,对话占有极大的比重。这实际上是保留了写剧本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说,大仲马的小说是戏剧化的。他的小说很容易改编成剧本。
对话在他的小说中起着多种作用,首先是通过对话刻画人物性格。大仲马很少对他的人物做长篇的描述,人物的性格多是通过行动和对话显示出来的。
作者有时只用一句话就点化出人的精神面貌。如《**山伯爵》一开始,邓蒂斯回到了马赛,很悲痛地向船主人老摩莱尔报告:"我们失去了勇敢的船长黎克勒。"接下来一句是:"货呢?"船主焦急地问。只用两个字就把摩莱尔关心货物胜于关心人的精神状态准确地表现出来。老摩莱尔是个正面人物,但他毕竟是资本家。
英雄形象
小说文本中的英雄在作家所塑造的历史真实的环境中活动。这些人物形象勇敢、机智、热爱冒险并且把这种冒险的经历作为一种乐趣,最后往往因为巧合与胆量成就一些常人无法企及的事情,从而推动和改变历史的发展。例如《三个**手》中的极赋冒险精神的第四个**手达达尼昂以及他的三个伙伴阿多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蒙梭罗夫人》中的勇敢的法兰西英雄比西;《玛戈王后》中的忠于彼此友谊的拉莫尔和科科纳;《双雄记》中极力刻画的罗朗与摩冈;《红屋骑士》中为了营救路易十六的皇后而被杀的红屋骑士等等。大仲马都在以与常人迥异的英雄形象去建构出文本中的历史。
大仲马式的英雄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小说文本中的英雄形象,总是具有超乎寻常的举动和魄力。这些英雄形象大都勇敢、善于谋划、即使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仍有自我的性格,有驾彻局势的能力。在历史叙述的过程中,也具有正义,高尚的侠义精神。这与英雄的精神面有相契合的联结点。
然而不同的是大仲马式的英雄已经不再具有较高的精神价值。在评价《三个**手》中的人物形象达达尼昂时,译者这样说到:"达达尼昂,他差不多什么都贪,贪图功名、金钱、地位、女色等等。正是贪欲激发出的冒险精神,使他走上了一条充满诱惑的人生之路。"
大仲马式的英雄更多的是让人理解财富、身体、感官的含义。他们并不具备英雄的精神价值,这些英雄只是在客观的价值等级秩序中实现了较低的价值。他们更能引起的是读者的痴迷而不是崇敬。尽管这些英雄形象还具有英雄的气概,这类英雄的是从普遍存在的价值意识中塑造出来的,它是英雄重构的产物。因而,即使这些形象仍能实现常人无法实现的事迹,但是他已经不再具备英雄的价值。
人物影响
亚历山大·仲马,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自他登上浪漫主义文坛时起到1870年去世时止,在他四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的通俗历史叙事小说,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历史叙事小说在法国乃至全世界拥有着数量众多的读者。他对历史的写作手法至今还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法国文学史上,大仲马与欧仁·苏并列,成为了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阵营中最杰出的通俗历史叙事小说的作家之一。
大仲马在通俗历史叙事小说的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是突出的。从法国本土看,安德烈·莫洛亚就曾写作《大仲马传》和《三仲马》,目的是为了介绍大仲马的生平和创作过程以及家庭对他创作的影响。尽管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他拥有的读者数量最多,但是却与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矛盾。大仲马在法国文坛不享有最崇高的地位。并且对大仲马本人及其作品的评价在法国本土也是带有偏见的。但是这并未影响读者对大仲马历史叙事小说的喜爱。2002年继伏尔泰、卢棱、雨果、左拉和马尔罗安五位之后,大仲马的遗骸被迁往先贤祠。
人物评价
他的为人像夏日的雷雨那样爽快,他是个讨人喜爱的人。他是密云,他是雷鸣,他是闪电,但他从未伤害过任何人。谁都知道,他待人温和,为人宽厚,就像大旱中的甘霖。(维克多·雨果评)
大仲马的长篇故事始终受到喜欢历史的神奇性的读者所赞赏。(法国作家布吕奈尔评)
大仲马之于小说,犹如莫扎特之于音乐,已达艺术的顶峰。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无人能超越大仲马的小说和剧本。(英国作家萧伯纳评)
他的作品广阔不驯,但是由于他的血统与出身,法国的本土对他就有不公正的评价。(法国总统希拉克)
更多文章:

海贼王 为什么路飞他们换身体了?海贼王:娜美藏着四件宝物,都是什么
2025年6月15日 22:55

中国跳水队第一美女(跳水界第一美女,实力稍逊郭晶晶,她是谁)
2025年8月24日 14:25

全北现代vs上海上港录像(9月13日上海上港客场对全北现代 第一战上港主场0:0 假设实力相同,)
2024年5月5日 03:25

中国承认加泰罗尼亚(如果加泰罗尼亚独立需不需要得到中国的承认)
2025年6月24日 17:50

07年nba选秀状元(07年状元退役后成上班族,同届榜眼如今年赚上亿,他是谁呢)
2024年8月11日 08:21

日本队vs卡塔尔(2022卡塔尔世界杯日本队为什么输了比赛)
2025年8月28日 14:55

fm2012 开马拉加,这个阵容如何,可以西甲得冠不(哈哈,西超两强不算)?马拉加足球俱乐部的球队阵容
2024年9月6日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