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结构(描述古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政治机构组成(官员,人数,职责))
本文目录
描述古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政治机构组成(官员,人数,职责)
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也有观点主张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结束了罗马**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Comitia Tributa)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部族大会由平民和贵族构成。驱逐国王之后的最初十六年,罗马陷入了长期的所谓骚乱之中。前494年,当时罗马同邻近部落发生战争,而罗马平民拒绝作战,带武器离开罗马,史称“平**动”, 在这种情况下,贵族被迫承认了平民选举保民官和召开平民大会的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公元前471年,平民大会获得特里布斯会议(Comitia Tributa)称号,但其决议仅对平民有效。前454年罗马成立一个由贵族和平民构成的十人立法委员会。 前451年,十人立法委员会颁布了一部法典,并刻在10个铜表上, 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公元前367年李奇尼亚·塞克斯提亚法(lex Licinia Sextia)规定每年必须有一位执政官由平民担任。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罗马刚建国时,还是一个小国家。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前264年-前146年罗马和迦太基之间为争夺地中海沿岸霸权发生了三次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前215年-前148年发动4次马其顿战争。前264年-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战争,主要是在在地中海上的海战。开始在西西里岛交战,接着罗马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败。 前218年-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三个中最著名的战争。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罗马则出兵迦太基本土,汉尼拔回军驰援,迦太基战败,丧失全部海外领地,交出舰船,并向罗马赔款。 前215年-前204年--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罗马战败 前200年-前197年--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 前171年-前168年--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 前149年-前148年--第四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 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年-前146年),罗马主动进攻,长期围困迦太基城,最后迦太基战败,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阿非利加行省。 经过四次马其顿战争,罗马征服了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前2世纪30年代~前1世纪30年代,史称内战时代,先后爆发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起义。形成了破产农民与大地主的斗争,无权者与当权者的斗争,骑士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并且在前133年-前123年发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并开始实行军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无地或少地公民涌入军队。前90年,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意大利人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前82年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苏、凯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同盟。前53年,克拉苏战死于安息。前48年,尤利乌斯·恺撒在内战中击败庞培,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在前44年3月15日遭贵族派阴谋分子刺杀。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前43年,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获得统治国家5年的合法权力 ,史称后三头同盟。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制。屋大维大权在握成为事实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结束了,古罗马进入了罗马帝国时代。
古罗马的政治体制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以西方学院派,与一般历史派区分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时代(奴隶制原始部落国体)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时代: 前8世纪至前6世纪史称**时代。先后有7个王,氏族部落组织尚完整存在,统治阶层包括王、元老院、库里亚会议(罗马称胞族为库里亚,每10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后为百人队会议取代)。后来又出现了贵族与平民之分。 第一王罗穆卢斯在前753年建立罗马城。前4王是罗马人公社的军事首领,后3王是伊特拉斯坎人塔克文王朝的君主。前6世纪中叶的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时代最后一位王高傲者塔克文暴虐无道,被愤怒的罗马人赶走,传说于前509年建立起由罗马贵族掌权的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时代: 在共和时代的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进行了2个世纪。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出两名执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为期1年;而掌握国家实权的则是元老院。随着贵族与平民之间对立的加深,贵族承认了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前451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 罗马刚建国时,还是一个小国家。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罗马又发动了3次布匿战争,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前215年-前168年发动3次马其顿战争,征服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前2世纪30年代~前1世纪30年代,史称内战时代,先后爆发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起义。形成了破产农民与大地主的斗争,无权者与当权者的斗争,骑士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并且在前133年至前123年期间发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马略(Gaius Marius)当选为执政官并开始实行军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无地或少地公民涌入军队。 前90年,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意大利人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 前82年,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苏、凯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同盟。前48年, 尤利乌斯·恺撒先后打败另外两人,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于前44年3月15日遭贵族派阴谋分子刺杀。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前43年,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获得统治国家5年的合法权力 ,史称后三头同盟。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国宣告灭亡。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时代(包括寡头统治): 奥古斯都创建的政治制度,史称元首制,其实就是共和名义的帝制。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对外扩张,使帝国北疆达到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 奥古斯都死后,其养子提比略继位,从此开创了皇位继承制。从前27年开始到192年这一时期被称为前期帝国时期,包括3个王朝: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和安东尼王朝。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安东尼王朝皇帝图拉真(98年-117年)在位时,帝国版图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南有埃及、迦太基,北达莱茵河、多瑙河,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经济空前繁荣。 192年,安东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被杀,罗马出现了近百年的混乱时期。史学家将193年塞维鲁王朝建立,到235年这段时期称为后期帝国时期。始于安东尼王朝后期的社会、经济和军事危机,在公元3世纪达到空前规模,以致一些史家又划出一个三世纪危机时期(193年~ 284年)。这一时期,战乱频仍,皇帝更迭频繁,奴隶和隶农的起义遍及各地,3世纪60年代在高卢开始的巴高达运动,对统治阶层的统治造成很大的威胁。 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由军队拥立做皇帝,取得帝国政权,改元首制为多米那特制(即君主制),正式采用东方君主的统治形式和礼仪。并实行了许多改革,史称戴克里先改革。其后继者君士坦丁一世废除四帝共治制,于324年成为唯一君主,皇权得到加强。330年迁都拜占廷,更名君士坦丁堡。313年,颁布米兰敕令,承认**教的合法地位。他死后,战乱又起。狄奥多西一世曾一度实现帝国的统一。395年狄奥多西一世死后,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 在西罗马帝国,经济不断出现危机,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城乡萧条。410年,西哥特人占领罗马。452年,匈奴王阿提拉进兵意大利。455年,汪达尔人再陷罗马城。先后建立起西哥特王国、汪达尔-阿兰王国、勃艮第王国和东哥特王国等蛮族国家。476年9月,日耳曼人入侵,其雇佣兵首领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位君主罗慕卢斯·奥古斯图卢斯,西罗马帝国宣告灭亡。东罗马帝国一直延续至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是贵族民主制;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共和政治制度。
古希腊:所谓的贵族政体,就是贵族在政治上占据主导优势的政体。贵族政体并非没有君主,只是君主或者国王,只是君主没有最高决策权,他是行政系统的一部分;贵族政体也并非没有民主,只是这种民主只是贵族内部的民主,甚至只是少数贵族(寡头)的民主。
古罗马:由显贵公民、卸任的高级长官等组成的元老院行使最高行政权,审查应交公民大会表决的法律草案和对高级长官的提名。日常的行政管理权由从属于元老院的高级长官掌握。公民大会对法律草案只能通过或否决,不能修改、补充。
古罗马其他阶段
1、**时代。古罗马氏族制度解体并向城邦过渡的时期,其政治制度具有“军事民主制”与国家雏形阶段的历史特点。传说当时有7个“王”相继统治罗马,父系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组织。
2、共和时代。**时代末,“王”塔克文暴虐无道,罗马人愤而逐之。约于公元前509年建立了由罗马贵族掌权的共和国。共和时代早期,罗马政权掌握在元老院、公民大会以及执政官、监察官等行政长官手中,逐步形成寡头共和政体。
简述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三权分立的古罗马共和国 王权:两名执政官,掌管国内事物,指挥军队作战。一年一任,不得连任。由百人议会中选出。二执政官权力平等,如遇非常时期,设独裁官(又称狄克推多)代替二执政官,任期仅为半年,独裁官有 24名扈从,肩苛插战斧的一束,此权标就是***的来源。 贵族:元老院、百人队会议、库里亚会议继续保留,但库里亚会议形同虚设,百人队会议仍是富人占优势,所提议案要经元老院批准,所以元老院是实权机关,300名终身职的元老是贵族势力的坚实堡垒,他们掌管着国库的运作和一切的对外事宜。 平民:前494年设立的保民官一年一任且必须由贫民中选出,初为2名,后增至10名。此官职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设的,凡是不利于平民利益的行为、法令等,保民官都有权力予以否决,保民官的人身与其否决权神圣而不可侵犯,其权利以后又进一步扩大。 除此之外,还设立财务官、市政官和**官。均为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三权分立是古罗马共和国的基本政治体系,也是被后人认为古代最经典的政治体系之一。这种结合了君主、议会、共和三种政体基本特点的体制为其称霸一方提供了保障。但也因为其存在着矛盾的隐患,例如: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以及后来随着国土的扩大,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保守派与改革派、元老派与骑士派的矛盾。而平民与贵族之间这一最基本的矛盾更是自始自终伴随着共和国,这也使其日后必然走上改革的道路。
在古罗马共和时期,平民和贵族的“三权分立”是怎样的
公元前510年到公元前27年,是罗马古典共和制时期,随着**时代的结束,标志着罗马进入一个由贵族元老院和执政官一起管理的时代,其中随着时代的往前发展,元老院代表的共和力量在不断减弱,而执政官代表的独裁力量,则在不断增强。
但不管是执政官还是元老院,一般都是由贵族阶层担当,作为古希腊文明继承者的罗马王国,公民的权力意识一直比较强烈。但贵族元老院和执政官把持着政局,出台了一系列损害公民利益的法规,促使罗马公民对统治结构不满,由此催生的保民官制度的诞生。那么保民官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对罗马共和时期的政局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保民官制度产生,是古罗马共和体制下,公民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贵族阶层妥协的结果要弄明白罗马保民官制度诞生的原因,首先就要清楚传承自古希腊文明的罗马共和国,其中关于公民的概念。
保民官雕塑
如同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一样,罗马共和国虽然顶着一个共和的概念,但实际上构成社会主要生产关系的,还是奴隶制。大量因为战争失去土地和自由的奴隶,和原本生活在罗马城邦的奴隶主,构成了古罗马社会最主要的两个阶级。
但在奴隶主内部,也是有着阶层划分的。传承自古希腊文明的城邦制,生活在城池内部的,拥有自己土地和财产的居民,被称之为公民。公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同时也要担负赋税和为城邦出战的义务。
其实从阶级上看,有点类似于中国西周时期底层的“士”,是统治阶层的一部分,在奴隶与奴隶主这样的两极划分之中,应该是处于奴隶主的地位。
跟中国古代的“士”不同的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名义上具有被选举为最高执政官的权利,但这个最高执政官也不是世袭,一般任期也就两年左右。而元老院的贵族们,却是世袭的。
罗马元老院
这就导致在整个罗马共和国前期,元老院的势力逐渐扩大,进而侵占了最高执政官和公民的权力,引发双方的同仇敌忾。
因为最高执政官有发动战争的权力,而公民们,则是战争中最主要的战士。这样一来,最高执政官和公民的结盟,实际上就是掌握住了罗马共和国的军事力量。
但财富和经济力量,却是掌握在元老院手里的,而且元老院也有自己一部分私兵。这样一来就在权力的三极之中形成一个平衡制约,公民们想要保护自己的利益,执政官想要借助公民夺回最高执政官的权力,而作为被针对方的元老院,也想利用增加公民的权力来削弱最高执政官的威权,尽可能多的掌握军事力量。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就在这样的互相制衡之中,保民官制度产生了。
二、“否决权”是保民官制度之所以能够与元老院、最高执政官“三权分立”的基础既然是为了保护公民,也就是与贵族相对应的平民产生,那么其职责自然也是明确的。根据现存的史料记载,罗马保民官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平民的利益不被贵族控制的元老院所侵蚀。
这是在贵族与贫民两个阶层分化逐渐严重的局势下,为了维持政局的稳定,双方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因为其职责主要是为了保护平民利益不受贵族的侵占,保民官是没有执政权的,实际上等同于现代的法官和检察官的集合体,只不过也没有审问罪犯的权力。
古罗马社会等级
但这并不是说保民官的权力不足,只是摆设。实际上保民官拥有一项至关重要的权力,否决权。
“保民官人身不受侵犯,享有一种特殊权利---否决权。”
也就是说,任何罗马共和国的政策命令,只要保民官认为是有损于平民利益的,在经过“平民大会”讨论否决后,执政官和元老院都是要遵行的。
这有点类似于现代法律制度中的一票否决权,虽然保民官有多位,但他们的立场是一致的,所以应该看成是一个整体。
另外,任何权力和义务都是相对应的,公民或者说平民之所以能在罗马共和国获得保民官的权力,根本在于自由民是罗马共和国兵力的主要来源,而罗马共和国自建立起,就一直在进行着对外战争来获取利益。
平民们都是士兵,他们所选出来的保民官,当然也就是士兵的首领,将军。但是这个将军不是由执政官或者是元老院封的,而是因为其立场属性自发的决定的。
这也就决定了保民官制度的另一个特点,即虽然没有执政权,但保民官是有一部分军权在手里的,与执政官之间的关系有点像是中国古代宋朝的枢密使与五军都督府,一个掌握发动战争的权力,一个掌握训练带领士兵打仗的权力。
罗马时代的家庭
手握一部分兵权,是保民官制度能够在罗马共和时期长期存在下去的基石,而数量众多的贫民,则是组成这种基石的分子。
三、保民官制度维护了古罗马统治的稳定,缓解了当时社会矛盾,但也造成后来军事力量各自为战,最终走入罗马帝国时期的君主独裁从其影响上来看,古罗马共和国的保民官制度,对近五百年的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内部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保民官制度的建立,首先就在贵族元老院,最高执政官,平民之间,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三权分立”的结构,其中任何两方都有利益共同点,但又无法完全统一,对另一方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战士
最高执政官与平民在对抗元老院方面一致,但也存在对于军权的争夺。元老院与保民官在平民利益上冲突,但都不想回到“**时期”的独裁统治,元老院与最高执政官在阶层上都是贵族阶层,但因为权力的归属问题也无法一致。
这样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对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稳定,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
另一方面,保民官制度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权力的互相制衡,促使其中任何一方都不能太过,有效的缓解了社会矛盾,延续了罗马共和国存在的时间。
当然有积极意义,也就有消极意义。首先从对外战争的角度上来说,军权的分立导致罗马共和国对外战争前期因为彼此配合还算顺利,但后期却陷入各自为战的乱局之中。
偏偏对于古罗马来说,战争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东西。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罗马共和国是从渔猎文明发展而来的,抢钱抢人是他们的正常生活。
一旦不能从对外战争之中攫取到利益,那么国内的贵族阶层们为了维持自己奢侈的生活,势必要将目光转移向国内。其后贵族元老院通过严苛的借贷法大肆侵占平民利益,将原本的公民变成实质上的农奴,正是在对外战争不利之后产生的。
那么为何罗马共和国后期军队就不能协作,各自为战了呢。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绝对与保民官制度有关。
保民官也是人,而且是从平民之中选出来的人,他也具有一切人都具备的劣根性,比如贪婪,权欲等等。
保民官原本是被平民选举出来维护自己利益的,但他在保民官的位置上做的久了,自然也就变成了贵族阶层的一部分,固然因为立场的问题不能直接倒向元老院和执政官,但对于权力和金钱的追求,却不会由此消失。
罗马帝国
军队各自为战,正是保民官和执政官互相争夺军权,将一部分军队变成自己直属力量,只听自己命令的体现。
从这个角度上讲,保民官制度后来的发展,实际上促使原本的“三权分立”的结构涣散,执政官力量的加强,在发展到后来罗马帝国时期,就是君主独裁专制的重新建立。
站在后世人的立场是,从奴隶时代的古典共和,到封建时代的君主独裁,是历史的进步。但对于生活在罗马共和国之中的平民来说,保民官拥抱权力与利益的过程,也是背叛他们的过程。
原本的公民相对独立的权利,也随着保民官制度的糜烂而失去,罗马“公民”从此之后就变成了“臣民”,一字之差,却是千差万别。
四、结语古罗马保民官制度的建立,是在城邦制文明发展的基础之上,公民相对独立的参与政治权力划分的体现,这种权力的本质,是以公民作为战士为国家战斗的义务换来的。
因为保民官制度建立的初衷和其所处的自然立场,促使保民官无法涉足政权,但获得了类似于监察权的否决权,以及一部分自身立场所带的兵权,成为罗马共和国除了元老院,最高执政官之外的第三方势力。
保民官的出现,代表着古罗马共和国“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政治架构的成熟,对于其后罗马共和国政局稳定,缓解社会矛盾,都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但随着保民官们的堕落,公民们失去了独立的政治权力,成为后来的罗马帝国的臣民,罗马共和制也就随之解体了!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以西方学院派,与一般历史派区分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时代(奴隶制原始部落国体)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局限性是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它与现代民主是不同的,它窒息和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时代:前8世纪至前6世纪史称**时代。先后有7个王,氏族部落组织尚完整存在,统治阶层包括王、元老院、库里亚会议(罗马称胞族为库里亚,每10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后为百人队会议取代)。后来又出现了贵族与平民之分。第一王罗穆卢斯在前753年建立罗马城。前4王是罗马人公社的军事首领,后3王是伊特拉斯坎人塔克文王朝的君主。前6世纪中叶的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时代最后一位王高傲者塔克文暴虐无道,被愤怒的罗马人赶走,传说于前509年建立起由罗马贵族掌权的罗马共和国。
更多文章:

火箭vs篮网胜负预测(火箭VS篮网,火箭能胜利吗如果胜利能胜多少分)
2024年6月22日 14:10

怎么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电视怎么看CCTV,现在只能看优酷,腾讯视频类型的,怎么才能看卫视)
2024年7月23日 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