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介绍?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地理
本文目录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介绍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地理
- 荷尔斯泰因马的介绍
- 介绍一下德国荷尔施泰因公主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行政区划
- 基尔是什么球队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历史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历史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荣誉州民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语言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介绍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德语:Schleswig-Holstein;丹麦语:Slesvig-Holsten,低地德语:Sleswig-Holsteen,北弗里西亚语:Slaswik-Holstiinj)是德国16个州中最北面的一个州。这个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其州府为基尔。它面积15,761.4平方公里,是德国非城市州中第二小的(仅大于萨尔)。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北邻丹麦,南接德国的汉堡市、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和下萨克森三州。历史上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这个名字包括更大的区域,包括今天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丹麦的南部。历史上德国统一进程中通过普丹战争和普奥战争夺取。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地理
艾德施泰特附近的沼泽地,典型的北海海岸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位于日德兰半岛南部和北德低地的北部,介于东边的波罗的海和西边的北海之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北面是丹麦,东南是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南面是下萨克森和汉堡。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海岸线占欧洲海岸线总长度的3.2%。从西向东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地形为沼泽、平原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丘陵,境内最大的河是艾德河,最高点本克斯山只有168米高。东岸丘陵所组成的众多半岛造成了许多海湾。这里还有许多湖泊,特别是荷尔斯泰因的东部的劳恩堡被称为荷尔斯泰因的瑞士。德国唯一位于公海的的岛屿海利戈岛坐落在北海之中。东海岸外只有一座岛屿,即费马恩。最重要的航道是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基尔运河。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中部的一个湖泊今天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是由历史上的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组成的。今天石勒苏益格公国的北半部属于丹麦。这两个领地之间的边界是艾德河。至1806年为止这两个公爵领地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北疆,至1864年为止它们是德意志同盟的北疆。石勒苏益格公国(丹麦语中称为Slesvig)自丹麦于1866年战败于普奥联军后分别属于德国。而北石勒苏益格——即今天丹麦的南日德兰郡(丹麦语中称为Sønderjylland)——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一次公民投票后宣布加入丹麦。1876年劳恩堡公国被并入当时普鲁士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省。1937年在行政区划改革过程中前汉莎同盟城市吕贝克以及本来属于奥尔登堡大公国的奥尔汀和汉堡的一些飞地被并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作为交换阿通纳和万茨贝克被划给汉堡,成为其市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北海沿岸的北弗里西亚群岛——群岛的土地基本上是泥地和滩涂——组成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国家公园,这是整个中欧最大的国家公园。除此之外在过去80年中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还设立了189个自然保护区和275个风景保护区。不算国家公园的话所有这些保护区的总面积约为2000平方公里,其中约1600平方公里是海面和瓦登海地区。大多数这些保护区由与州政府签署合同的协会管理。此外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还有五个与海洋和海岸无关的自然公园。
荷尔斯泰因马的介绍
荷尔斯泰因马起源于德国最北部的史尼斯-荷尔斯泰因省(Schleswig-Holstein),最正统的养育地带则为该省中的帝马修区(Dithmarschen),此区位于德国汉堡与丹麦的边界之间。这个区域可说是德国培育马最成功的地区之一,而荷尔斯泰因马也可说是德国最古老的温血马品种,是七百年来有系统的培育而成的马。
介绍一下德国荷尔施泰因公主
你名字不给全不知道是哪一辈的公主,因为荷尔施泰因是世袭姓氏,只能给你一个完整的家族介绍了1386年,荷尔斯泰因-伦德斯堡伯爵格哈德六世被封为石勒苏益格公爵。他去世后,他的三个儿子继位为荷尔斯泰因伯爵兼石勒苏益格公爵。三个儿子均没有子嗣,格哈德六世的**赫德维希与第一任丈夫奥尔登堡伯爵狄特里希一世的儿子丹麦国**里斯蒂安一世,于1459年继承了荷尔斯泰因和石勒苏益格,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伯爵。以下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伯爵和公爵的列表,奥尔登堡王朝以前的荷尔斯泰因伯爵,见条目荷尔斯泰因伯爵列表。1564年—1622年:约翰三世 Johann III 克里斯蒂安三世第三子1622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分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索比加德-埃罗(Schleswig-Holstein-Søbygaard-Ærø)、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Schleswig-Holstein-Norburg)、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格吕克斯堡(Schleswig-Holstein-Glück**urg)、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Plön)。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索比加德-埃罗公爵 1622年—1633年:克里斯蒂安 约翰三世长子,无嗣1633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索比加德-埃罗绝嗣。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公爵 1622年—1627年:亚历山大 Alexander 约翰三世第三子亚历山大去世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分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弗朗茨哈根(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Franzhagen)、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奥古斯腾堡(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Augustenburg)、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贝克(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Beck)、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维森堡(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Wiesenburg)。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弗朗茨哈根公爵 1627年—1653年:约翰·克里斯蒂安 Johann Christian 亚历山大长子 1653年—1702年:克里斯蒂安·阿道夫 Christian Adolf 约翰·克里斯蒂安次子 1702年—1707年:利奥波德·克里斯蒂安 Leopold Christian 克里斯蒂安·阿道夫长子,无嗣 1707年—1708年:路德维希·卡尔 Ludwig Karl 克里斯蒂安·阿道夫次子,无嗣1708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弗朗茨哈根绝嗣,归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奥古斯腾堡。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奥古斯腾堡公爵 1647年—1689年:恩斯特·京特尔 Ernst Günther 亚历山大第三子 1689年—1692年:弗里德里希 Friedrich 恩斯特·京特尔长子 1692年—1731年:恩斯特·奥古斯特 Ernst August 恩斯特·京特尔第三子 1731年—1754年: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 Christian August 恩斯特·奥古斯特的侄子 1754年—1794年: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一世 Friedrich Christian I 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之子 1794年—1814年: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二世 Friedrich Christian II 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一世之子 1814年—1863年:克里斯蒂安 Christian 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二世之子1863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被奥地利和普鲁士占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贝克公爵 1627年—1675年:奥古斯特·菲利普 August Philipp 亚历山大第五子 1675年—1689年:奥古斯特 August 奥古斯特·菲利普长子 1689年—1719年: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 Friedrich Wilhelm I 奥古斯特之子,无嗣 1719年—1728年: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 Friedrich Ludwig 奥古斯特·菲利普次子 1728年—1749年: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 Friedrich Wilhelm II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之子 1749年—1757年:弗里德里希 Friedrich 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之子,无嗣 1757年—1774年:卡尔·路德维希 Karl Ludwig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第三子 1774年—1775年:彼得·奥古斯特 Peter August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第五子 1775年—1816年:弗里德里希·卡尔·路德维希 FRIEDRICH Karl Ludwig 彼得·奥古斯特长孙 1816年—1825年:弗里德里希·威廉·保尔·利奥波德 Friedrich WILHELM Paul Leopold 弗里德里希·卡尔·路德维希之子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公爵 1825年—1831年:弗里德里希·威廉·保尔·利奥波德 1816年至1825年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贝克公爵 1831年—1863年:卡尔 Karl 威廉的长子1863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被奥地利和普鲁士占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维森堡公爵 1647年—1689年:菲利普·路德维希 Philipp Ludwig 亚历山大第八子 1689年—1724年:弗里德里希 Friedrich 菲利普·路德维希长子 1724年—1744年:利奥波德 Leopold 弗里德里希长子1744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维森堡绝嗣。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公爵 1622年—1624年:约翰·阿道夫 Johann Adolf 约翰三世第五子,无嗣 1624年—1658年:弗里德里希 Friedrich 约翰三世第六子 1658年—1669年:约翰·博吉斯拉夫 Johann Bogislaw 弗里德里希长子1669年,约翰·博吉斯拉夫被废黜,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归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1825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贝克更名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格吕克斯堡公爵 1622年—1663年:菲利普 Philipp 约翰三世第七子 1663年—1698年:克里斯蒂安 Christian 菲利普第三子 1698年—1729年:菲利普·恩斯特 Philipp Ernst 克里斯蒂安次子 1729年—1766年:弗里德里希 Friedrich 菲利普·恩斯特长子 1766年—1779年:弗里德里希·亨利·威廉 Friedrich Heinrich Wilhelm 弗里德里希长子,无嗣1779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格吕克斯堡绝嗣,归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贝克。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公爵 1622年—1671年:约阿西姆·恩斯特一世 Joachim Ernst I 约翰三世第十子 1671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分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新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普隆-莱特维什(Schleswig-Holstein-Plön-Rethwisch)。 1671年—1704年:约翰·阿道夫 Johann Adolf 约阿西姆·恩斯特一世长子 1704年—1706年:利奥波德·奥古斯特 Leopold August 约翰·阿道夫长孙1706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绝嗣,归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新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更名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公爵(新系) 1669年—1699年:奥古斯特 August 约阿西姆·恩斯特一世次子 1699年—1722年:约阿西姆·弗里德里希 Joachim Friedrich 奥古斯特长子,1706年得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1706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更名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公爵(幼系) 1706年—1722年:约阿西姆·弗里德里希 1722年—1761年:弗里德里希·卡尔 Friedrich Karl 约阿西姆·弗里德里希的侄子,1729年得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普隆-莱特维什,无嗣1761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绝嗣,归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普隆-莱特维什公爵 1671年—1700年:约阿西姆·恩斯特二世 Joachim Ernst II 约阿西姆·恩斯特一世第三子 1700年—1729年:约翰·恩斯特·斐迪南 Johann Ernst Ferdinand 约阿西姆·恩斯特二世次子,无嗣1729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普隆-莱特维什绝嗣,归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行政区划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成立后于1970年至1974年进行行政改革,县的数目从17个减到11个,乡的数目从1371个减少到1131个,镇的数目从199个较少到119个。同时四个不律属县的城市的面积扩大。今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有1130个乡,其中1019个的居民数少于2000人,因此其乡长是业余的。62个乡被称为市,一个居民数高于一万人的乡可以称市。过去的市居民数减少后不市区市的权利。全州270万人中有150万住在这些市中。平讷贝格有29万居民,是全州人口最高的县。拉策堡-埃肯弗德面积2400平方公里,是全州面积最大的县,几乎与萨尔一样大。一些汉堡都市地区的县在讨论合并为一个大汉堡县的问题。州政府也有将县的数量降低到六至四个,将不律属县的城市的数量降低到两个,或者完全取消的可能性。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分成11个县:(括号内为县府和汽车牌照)迪**尔申(海德,HEI)黑佐图姆劳恩堡(拉策堡,RZ)北弗里斯兰(胡苏姆,NF)东荷尔斯泰因(奥尔汀,OH)平讷贝格(平讷贝格,PI)普伦(普伦,PLÖ)拉策堡-埃肯弗德(拉策堡,RD)石勒苏益格-弗伦斯堡(石勒苏益格,SF)塞格贝格(巴特塞格贝格,SE)斯坦堡(伊策霍,IZ)施托尔曼(巴特奥尔德斯洛,OD) (括号中为车牌号)基尔(KI)吕贝克(HL)新明斯特(NMS)弗伦斯堡(FL)注:新明斯特市在考虑与塞格贝格县合并来减少支出。从2005年1月1日开始诺德施泰特市获得了一个特殊地位,它被列为“隶属县的大城市”,其市政府获得部分县政府的权利。 吕贝克荷尔斯滕门最大的城镇城镇 县 人口(2000年12月31日) 人口(2005年6月30日)基尔 - 232,612人 233,244人吕贝克 - 213,399人 211,961人弗伦斯堡 - 84,281人 85,971人新明斯特 - 79,831人 78,333人诺德施泰特 塞格贝格 71,523人 71,377人埃尔姆斯荷尔姆 平讷贝格 47,391人 48,386人平讷贝格 平讷贝格 39,423人 41,209人伊策霍 斯坦堡 33,549人 33,285人韦德尔 平讷贝格 32,060人 31,841人阿伦斯堡 施托尔曼 29,117人 30,087人盖斯塔赫 黑佐图姆劳恩堡 29,106人 29,404人拉策堡 拉策堡-埃肯弗德 29,321人 28,469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有许多人口少于500人的乡。70年代的行政区域改革也未能改变这个现象。其中1026个小乡被合并为119个镇来使得管理机构更加有效。德国最小的市(365人)和最小的乡(只有一座房,2至7人居民)也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基尔是什么球队
荷尔斯泰因基尔足球俱乐部 (Holstein Kiel,简称荷尔斯泰因基尔),是一家位于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基尔市的足球俱乐部。荷尔斯泰因基尔最为球队自2009/10赛季起在德国足球丙级联赛作赛。球队的主色调是蓝衣、白裤及红袜,并因红色长袜而被球迷昵称为“白鹳”。球队的主场是可容纳11386名观众的荷尔斯泰因体育场。球队历史上获得的最高荣誉是曾于1910年和1930年两次赢得德国足球亚军以及1912年赢得德国足球冠军。除了男子足球项目,俱乐部还拥有手球、女子足球、网球及竞技啦啦队等部门。女子足球队自2005年起参加德国女足乙级联赛,女子手球队则获得过1971年的德国冠军。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历史
1460年绍恩堡王朝没有直接后代灭绝,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贵族选举来自奥尔登堡王朝的丹麦国**里斯蒂安一世为其公爵。克里斯蒂安一世是最后一位绍恩堡王朝公爵阿多夫八世的一个侄子。在1460年签署的条约中规定这两个公国永远不许分开。直到1864年它们始终于丹麦组成一个共主邦联。丹麦国王同时也是石勒苏益格公国和荷尔斯泰因公国的公爵,石勒苏益格受丹麦分封,属于丹麦,而荷尔斯泰因则受神圣罗马帝国分封,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丹麦国王保持了欧洲古代贵族分封遗产的习俗,不断地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分封给他的子孙们,在这些小公国中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戈托尔夫是最重要的一个。基尔大学就是由他们设立的。1773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重新回归到丹麦国王直接统治。 19世纪在丹麦和德国民族主义气氛均非常强烈。这导致了在这两个本来不应分割的公国上爆发了两次战争。争执的焦点不是完全由德国人住的荷尔斯泰因公国。这个公国从中世纪开始就属于神圣罗马帝国,1815年后属于德意志同盟,丹麦国王仅是其君主而已。争执的焦点是石勒苏益格公国。德国和丹麦的民族主义者均声称它属于自己的国家。而这个公国本身也内部分裂。北部居住的主要是说丹麦语的丹麦人,他们支持丹麦,而南部居住的则主要是说德语的德国人,他们主要支持德国。从1840年代初开始德国和丹麦民族自由主义者均试图在石勒苏益格立足。在1848年的三月革命中这个争执导致了武力冲突。在基尔成立了一个临时政府,要求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完全纳入德国。同时在哥本哈根成立的政府中有多名艾德河丹麦人,这些人的意图在于将石勒苏益格纳入丹麦。1848年至1851年爆发了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亲德国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试图以武力将石勒苏益格并入德国。他们企图推翻丹麦国王的统治,拥护奥古斯滕伯格王朝成为德意志联盟内、合并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国的公爵。一开始法兰克福国民议会支持这些德国民族主义者,但是在欧洲其它列强的压力下普鲁士和德意志联邦撤出了它们的军队。1850年丹麦军队获胜,恢复了过去的状态。1850年7月2日德意志联盟与丹麦签署了柏林和约。1863年丹麦颁发了一部新宪法,这部宪法也打算在石勒苏益格推行。这样丹麦打破了1850年的和约。普鲁士总理奥托·冯·俾斯麦乘机决定使用武力来解决石勒苏益格问题。普鲁士和奥地利对丹麦下达了一个极短的最后通牒,由于丹麦未在通牒时限内回应,普鲁士和奥地利对丹麦宣战,普丹战争爆发。1864年4月普鲁士和奥地利获胜。由于普鲁士和奥地利无法解决如何统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问题,两国决定共同管理这个地区(本来的计划是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合并为一个公国后让它独立)。只有石勒苏益格最北部的小块地区依然属于丹麦。为此丹麦放弃了一些不属于石勒苏益格的飞地。1866年爆发的普奥战争结束后1867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成为普鲁士的一个省。1871年随普鲁士进入德意志帝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是俾斯麦的德国政策和德国统一过程中的一个中心问题。 直到1920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才从国际法的角度上完全解决。在同盟国的压力和监督下北石勒苏益格进行公民投票。北石勒苏益格决定与丹麦合并,成为现今丹麦的南日德兰郡。1955年德国与丹麦之间再次签署条约,在这个条约中也规定了关于少数民族的特权。除小的争议外德国与丹麦当下和平共处。1920年代后期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尤其是西岸的迪**尔申,是纳粹主义的一个据点。1930年纳粹党在这里就已经获得了70%的选票。1938年当地的犹太会堂被焚毁,这里也设立了一些小的集中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被从东欧驱逐的德国人被迁居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1949年居民数因此增长到270万人(1939年为160万人)。1946年8月23日同盟国决定设立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以基尔为州府。1949年该州决定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选举州议会,1950年1月12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正式成为西德的一个联邦州。1990年5月30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将其州基本**式改名为州宪法。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历史
从开始到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形成最后一次冰川期后有狩猎和采集的人群来到今天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约前4000年左右开始有人定居从事农业,这些人在这里设立了约3500至2800个巨石设施,今天还有100多个保存。中世纪初期在今天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形成了四个群体居住:在艾德河以北的北部地区是北日耳曼人中的丹麦人和日德兰人的居住区,西北地区是弗里斯兰人的居住区,西南地区是西日耳曼人中的萨克森人的居住区。东部则是斯拉夫人的居住区。在萨克森战争中这个地区的南部陷入了法兰克帝国的影响。从768年至811年法兰克帝国国王(和后来的皇帝)查理大帝与不信奉**教的北日耳曼人之间不断爆发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丹麦人建造了丹尼维尔克。在811年的和约中艾德河被设立为法兰克帝国与丹麦之间的国界。随着12和13世纪内人口的不断增长,这个界线逐渐失去了其作用,但是一直到1864年它依然是石勒苏益格公国和荷尔斯泰因公国之间的国界。一直到1900年这条界线依然是一个法律界线。其以北的地区使用丹麦法律,以南使用德国法律。从1111年开始艾德河以南和以北的地区开始逐渐独立,它们首先成为伯爵领地,后来成为公国。同时两个领地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不断发展和密切。绍恩堡王朝的统治13世纪初丹麦国王试图将荷尔斯泰因也并入他的疆域。但是1227年他被北德贵族的抵抗军战败。14世纪里荷尔斯泰因的伯爵甚至将他们的势力延伸到日德兰。1386年绍恩堡和荷尔斯泰因伯爵被丹麦国王封为石勒苏益格伯爵,这是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首次统一。1400年左右玛格丽特一世恢复了丹麦对石勒苏益格的封权,但同时她也不得不承认荷尔斯泰因的贵族在石勒苏益格境内的领地的所有权。由于遗产分封以及后来合并的习俗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斯泰因在中世纪的历史错综复杂,但是总的来说绍恩堡王朝的伯爵们成功地掌握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统治权,因此到中世纪末期这两个领地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地区。丹麦的统治1460年绍恩堡王朝没有直接后代灭绝,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贵族选举来自奥尔登堡王朝的丹麦国**里斯蒂安一世为其公爵。克里斯蒂安一世是最后一位绍恩堡王朝公爵阿多夫八世的一个侄子。在1460年签署的条约中规定这两个公国永远不许分开。直到1864年它们始终于丹麦组成一个共主邦联。丹麦国王同时也是石勒苏益格公国和荷尔斯泰因公国的公爵,石勒苏益格受丹麦分封,属于丹麦,而荷尔斯泰因则受神圣罗马帝国分封,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丹麦国王保持了欧洲古代贵族分封遗产的习俗,不断地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分封给他的子孙们,在这些小公国中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戈托尔夫是最重要的一个。基尔大学就是由他们设立的。1773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重新回归到丹麦国王直接统治。民族主义和德国统一战争19世纪在丹麦和德国民族主义气氛均非常强烈。这导致了在这两个本来不应分割的公国上爆发了两次战争。争执的焦点不是完全由德国人住的荷尔斯泰因公国。这个公国从中世纪开始就属于神圣罗马帝国,1815年后属于德意志同盟,丹麦国王仅是其君主而已。争执的焦点是石勒苏益格公国。德国和丹麦的民族主义者均声称它属于自己的国家。而这个公国本身也内部分裂。北部居住的主要是说丹麦语的丹麦人,他们支持丹麦,而南部居住的则主要是说德语的德国人,他们主要支持德国。从1840年代初开始德国和丹麦民族自由主义者均试图在石勒苏益格立足。在1848年的三月革命中这个争执导致了武力冲突。在基尔成立了一个临时政府,要求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完全纳入德国。同时在哥本哈根成立的政府中有多名艾德河丹麦人,这些人的意图在于将石勒苏益格纳入丹麦。1848年至1851年爆发了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亲德国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试图以武力将石勒苏益格并入德国。他们企图推翻丹麦国王的统治,拥护奥古斯滕伯格王朝成为德意志联盟内、合并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国的公爵。一开始法兰克福国民议会支持这些德国民族主义者,但是在欧洲其它列强的压力下普鲁士和德意志联邦撤出了它们的军队。1850年丹麦军队获胜,恢复了过去的状态。1850年7月2日德意志联盟与丹麦签署了柏林和约。1863年丹麦颁发了一部新宪法,这部宪法也打算在石勒苏益格推行。这样丹麦打破了1850年的和约。普鲁士总理奥托·冯·俾斯麦乘机决定使用武力来解决石勒苏益格问题。普鲁士和奥地利对丹麦下达了一个极短的最后通牒,由于丹麦未在通牒时限内回应,普鲁士和奥地利对丹麦宣战,普丹战争爆发。1864年4月普鲁士和奥地利获胜。由于普鲁士和奥地利无法解决如何统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问题,两国决定共同管理这个地区(本来的计划是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合并为一个公国后让它独立)。只有石勒苏益格最北部的小块地区依然属于丹麦。为此丹麦放弃了一些不属于石勒苏益格的飞地。1866年爆发的普奥战争结束后1867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成为普鲁士的一个省。1871年随普鲁士进入德意志帝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是俾斯麦的德国政策和德国统一过程中的一个中心问题。近代史直到1920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才从国际法的角度上完全解决。在同盟国的压力和监督下北石勒苏益格进行公民投票。北石勒苏益格决定与丹麦合并。1955年德国与丹麦之间再次签署条约,在这个条约中也规定了关于少数民族的特权。除小的争议外德国与丹麦现在和平共处。1920年代后期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尤其是西岸的迪**尔申,是纳粹主义的一个据点。1930年纳粹党在这里就已经获得了70%的选票。1938年当地的犹太会堂被焚毁,这里也设立了一些小的集中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被从东欧驱逐的德国人被迁居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1949年居民数因此增长到270万人(1939年为160万人)。1946年8月23日同盟国决定设立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以基尔为州府。1949年该州决定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选举州议会,1950年1月12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正式成为西德的一个联邦州。1990年5月30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将其州基本**式改名为州宪法。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荣誉州民
至今为止有四个人被授予荣誉州民的荣誉:赫尔莫特·施密特,1998年授予,前德国总理乌维·隆讷堡,2000年授予,前自由民主党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主席杰哈特·斯托登伯,2002年授予,前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长、联邦****、联邦财政部长西格弗里德·伦茨,2004年授予,作家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语言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有四个官方语言:德语、低地德语、丹麦语和弗里西亚语。该州大部分地区说低地德语—该州的经典语言,丹麦少数民族说丹麦语,北海沿岸和北弗里西亚群岛的北弗里西亚人说弗里西亚语。此外还有南日德兰语,这是一种源于日德兰语、受到低地德语和丹麦语影响的独立语言,不过只有少数德丹边境的村庄里有人说这种语言。丹麦语和弗里西亚语只在南石勒苏益格被使用。在北弗里斯兰有些路牌是双语言的。至12世纪为止在荷尔斯泰因的东南部还有斯拉夫人居住,至今为止一些地名(比如吕贝克)是他们遗留下来的。海利戈岛岛还有一种特别的弗里西亚语方言-Hallun 。高地德语于16世纪引进,主要用于官方目的,但今天是最常使用的语言。
更多文章:

76人升至东部第五(5换2!曝开拓者筹码打动76人,送出五名球员交易西蒙斯+哈里斯)
2024年12月6日 22:41

如果苏联复活了中国会怎样(如果苏联再度归来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2024年7月14日 14:40

沙特点球球员(如何评价梅西在对阵沙特阿拉伯的比赛中的点球首射)
2024年12月10日 15:24

冠军杯小组积分榜(2022王者荣耀世界冠军杯小组赛积分相同怎么排名)
2024年1月8日 00:21

lol全球总决赛直播在线观看(ipad哪个app可以看lol全球总决赛)
2024年5月7日 07:20

王者荣耀世界冠军杯2022参赛队伍(王者荣耀2022世冠四强名单)
2024年7月19日 12:48

伊郎和以色列战况(伊朗和以色列是死敌,那伊朗的5万犹太人境况如何)
2025年6月1日 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