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 日军第十师 团长是谁?二战时日本王牌师团,有哪几个
本文目录
- 日俄战争 日军第十师 团长是谁
- 二战时日本王牌师团,有哪几个
- 二战时日军著名的窝囊废师团是哪一支
- 《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
- 侵华日军里竟然有一个怕死的大阪师团 看看老梁怎么说
- 日本六大甲等师团
- 二战时,日本在中国的王牌军队是那支
- 日本二战有几个甲级师团参加太平洋战役
日俄战争 日军第十师 团长是谁
日俄战争期间日军第十师团原师团长为川村景明,后调为鸭绿江军司令官,师团长换为安东贞美中将.http://bbs.tiexue.net/post_1156976_1.html
二战时日本王牌师团,有哪几个
二战期间,日军王牌师团为,1,第六师团,2,第2师团,3,第9师团,4,第18师团,5,第7师团,6,第12师团,7,第11师团,8,第5师团,9,第10师团,10,第8师团。这是1937到1941年作战能力排布。1942到1945年为,129师团,48师团,56师团,37师团,28师团也都是最强作战能力师团,因为这时,日军没有4联制老牌师团,全是3联制师团,人数也有最初的每师团13000人降为11000人。很多资料和网民都对日军二战师团人数有误解。有说是两万多,还有说近四万的。现给详解如下,所谓师团,如第5师团为例来说清楚,第5师团为广岛师团的部分主力部队,但不能说第5师团等于广岛师团,如果这样去理解就是错误,那第5师团出战,广岛师团就要关门,没人了,但不是,也不可能,还有留守部队和当年的现役兵,还有广岛师团的各部门全在那里,否则最来招兵组建新师团和役备役师团呢?所以,凡是师团都是其所征兵地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广岛师团其实就是一个军分区,而第5师团只是其军分区的一部分主力部队,不是全部兵力。留守部队也是主力,如,13,师团和18师团就是在1937年9月10日组建的,前者是第二师团的留守兵力和部分新兵合成,后者是第12师团的留守兵力和部分新兵组成,但18师团还有九州的兵员,加上12师团的久留米地区的兵员,其实它是4联制师团,13师团是3联制。还有,1938年4月4日组建的15,17师团,15师团是有第3师团留守兵力加部分新兵,三联制,17师团由第十师团留守兵力加新兵组建,三联制。所以,资料和网民说的是整个军分区的人数,而不是出战的师团人数。再如,第二师团,又名仙台师团,第二师团是出战的师团,而仙台师团是仙**分区,第二师团是其一部分主力部队,但不是仙台师团,仙台师团还有留守部队,和各部门,新兵,役备役等。
二战时日军著名的窝囊废师团是哪一支
日军第四师团 又称大阪第四师团 可以百度一下 日军第四师团位于大阪的司令部,虽然该部队打仗不行,但司令部却比其他部队的气派得多。 在很多人印象中,二战中的日本军队个个都是亡命徒。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的日军中有一支以战斗力差而闻名的另类部队,它就是号称“皇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的大阪第四师团。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文章《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中,曾详细描述了第四师团的各种佚事。有意思的是,这支著名的“弱旅”在战后竟保留了自己的番号,直到今天,日本陆上自卫队中仍编有第四师团这支部队。 大战前官兵集体装病,暴怒指挥官坐镇医务室 大阪第四师团成丨立于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贩走商组成,是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这支部队下辖四个联队,配备了一流的武器装备,堪称日军“精锐”。然而它成丨立没多久,“窝囊废”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日军。尤其是第四师团的核心部队——第八联队,因为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了“败不怕的八联队”绰号。 此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第四师团再没上过前线。不过,这并不等于它没有表现“勇敢”精神的机会。1933年,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结果和警察发生冲突,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毅然带兵砸了警察所,史称“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师团在日本国内的“武勇”可见一斑。 1937年,因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日军大本营将第四师团调到中国东北,划归关东军序列。怎样才能让这支部队焕发战斗精神呢?日军大本营着实费了一番心思,结论是指挥官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于是日军大本营先后调来几位名将整训该师团,例如绰号“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就曾担任过师团长,但他也拿自由散漫的第四师团没办法。 精训两年后,第四师团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1939年,苏联与日本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地区发生战争,关东军下令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大阪、仙台两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仙台师团(即第二师团)接到命令后,强行军4天从海拉尔赶到诺门坎,抵达战场当天就投入战斗,但很快就被苏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与此相反,第四师团的出动命令虽然下达,却迟迟不动。原因是动员令下达后,师团内的疾病患者激增,放眼望去,满营都是因为五花八门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动的日军联队长在狂怒之下,亲自坐镇医务室参加诊断,这才勉强组织好部队向前线进发,“联队长改行当大夫”的笑话也就此在日军中流传开来。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第四师团的士兵们又耍起了新的花招——消极怠工。从海拉尔到诺门坎,第二师团走了4天,第四师团却整整走了8天,而且大量人员掉队。凑巧的是,第四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苏日宣布停战。消息传来,掉队的第四师团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样迅速跟了上来,连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带病”赶赴前线,一边还在万分懊丧地抱怨居然没有机会打上一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返程的时候,齐装满员、精神饱满的第四师团,成了日军中最威武的部队,而率先赶到战场的第二师团却丢盔卸甲、伤兵满营。关东军负责新闻宣传的军官实在看不过去,提起笔把日军报纸呈上审查的《我无敌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新闻标题改了一个字,变成了《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拐弯抹角地嘲讽了这支“软蛋”部队。 尽管出尽了洋相,但第四师团运气却相当好,因为当时侵略华中地区日军战事吃紧,急需增援,日本军部只好放弃追究第四师团,急调其南下增援。第四师团摇身一变,又成了日军精锐的第十一军中的一员。 “有第四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也会打输……” 其实,第四师团的名声,中国军队早有耳闻,早在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就遇到过一支“奇怪的日军”。当时,面对日军合围,李宗仁指挥四十万大军巧妙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但中国军队突围后已是人困马乏,重装备也丢失了很多,战斗力锐减。在过鲁苏皖边境一条公路的时候,疲惫的中国军队忽然发现路上出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日军部队。 因为部队已十分疲惫,中国军队发现敌军后惊惶失措,混乱地离开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区。奇怪的是,过了很久都没有日军追来,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日军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日军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地烧起饭来。这支奇怪的日军部队正是第四师团的南进支队。 由于刚刚跳出日军包围,形势仍十分危险,中国军队只好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横穿公路而走,结果竟一路平安。事后,南进支队的部队长却以“严格遵守作战纪律”为由向上级解释道:“没有得到对中国军队进行截击的命令。” 消息传到中国军队耳朵里,“大阪的日本兵不会打仗”的说法就流行开来。每次战斗,中国军队一听对手是“大阪师团”,往往士气大增,抢着和第四师团交战。刚到前线的第四师团猝不及防,接连吃了几个窝囊的败仗,甚至牵连了友军,以至于友邻部队向十一军司令部抱怨:“有第四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因为敌军士气大振,也会打输……” 自此,日军第十一军指挥官只好让第四师团专心在后方“待机”了。曾有一次,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不信邪,派第四师团在长沙会战中打主攻,结果第四师团一进长沙就被赶了出来,全线溃败。守长沙的国丨民党军队是薛岳所部精锐,也只有阿南这种榆木脑袋会用第四师团当主攻。 鉴于长沙会战中的表现,第四师团成了日军的“丧门星”,哪个军都不要它,大本营只好将其改为直辖部队。这下第四师团的兵有的吹了:“老子当兵就在甲种师团,开战时属于关东军——精锐,仗打起来在十一军——还是精锐,最后十一军装不下我们了,只好改大本营直辖……” “保命最重要”成时髦道别语,投降后在美军营前摆地摊 第四师团虽说窝囊,但毕竟是甲种师团,老兵多。由于日军作战损失很大,急需补充老兵,便不时抽调第四师团官兵补充到其他师团。当时,日军各部的临别致词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师团,战况较好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妙时就说“九段坂见”(****在东京九段坂)。然而第四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却常说“御身大切”,翻译过来,即“保重贵体”、“身体第一”,或者干脆就是“保命最重要”。 后来,日军在进攻衡阳和芷江时遇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战斗一开始,来自第四师团的老兵又故伎重演,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纷纷入院,消极但合理地拒绝作战。当负伤的日军士兵到医院的时候,那些“养病”的第四师团“前辈”们还要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玩命啊?”当被问到自己为何不愿意参战时,这些“病号”却豪气冲天地说:“听说这次出击我们是担任佯攻的,这很没有意思,如果是主攻么,自然是要好好打一仗喽。” 1942年4月,第四师团被调往菲律宾,参加对科雷吉多尔要塞的最后攻击。这一仗第四师团一反常态地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任务,最终在巴丹半岛的美菲军全部投降。事后才知道这并不是第四师团的功劳,而是菲律宾的美菲军已被切断补给多日,靠“盐和青菜”活着已经好几个月了,一触即溃一点儿也不新鲜。此后,第四师团在日军战线后方不断调转,始终没有再参加大的战斗。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第四师团正在泰国的曼谷附近休整。与其他不肯接受战败命运的日军部队不同,第四师团的投降与回国进行得异常顺利。当全体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第四师团官兵出现在日本港口时,本土那些营养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惊。统计下来,第四师团是日军南方军中战死最少、装备物资保留最完整的部队。美军对这个师团的评价是“爱好和平”。而第四师团回国后,也马上体现出这一特点来,回国后第二天,就有官兵跑到美军兵营前,整齐地摆开摊位,兜售起战争纪念品来。 大阪商贩蔑视皇权,不愿充当战争炮灰 第四师团为什么在日军中这样独树一帜呢?作家司马辽太郎认为,这是大阪的独特文化造成的。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天皇。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阪却有些不同,这个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多与商业有关,对大名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阪人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大名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那就更谈不上了。于是,天皇在大阪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虽然在二战中,出身于大阪的士兵也受到了军国主义的蛊惑,然而大阪人却不会急着去“为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能不死还是不死。看待上级命令,出身于大阪的官兵也习惯“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甚至第四师团内部还制订了所谓“无益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的“三不要”原则。 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的最后部分,对第四师团做了一小段总结,说得真是有几分道理,“如果日本的军队都像第四师团这样,大概中日之间也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的战败了吧……”
《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
对于日军的印象,我们第一会想到它们的残暴,而且会想到它们嘴里经常嚷嚷的“武士道”“效忠天皇”等等等等。不可否认日军在作战时的装备和人员素质都很高,但是恰恰是这只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准的“皇军”中却出现了一支史上少有的“经济”部队――――-大阪第四师团。 大阪第四师团,代号“淀”属于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越两万两千人,下辖四个联队,标准甲等配备,其核心为第八联队,因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败不怕的八联队”之 勇名。 二战时,日军中有一支以战斗力差而闻名的另类部队,它就是号称“皇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的大阪第四师团。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文章《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中,曾详细描述了第四师团的各种佚事。 有意思的是,这支著名的“弱旅”在战后竟保留了自己的番号,直到现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中仍编有第四师团这支部队。 大战前夕 官兵集体装病 大阪第四师团成立于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贩走商组成,是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这支部队下辖四个联队,配备了一流的武器装备,堪称日军“精锐”。然而它成立没多久,“窝囊废”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日军。尤其是第四师团的核心部队――第八联队,因为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了“败不怕的八联队”绰号。 但此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第四师团就再没上过前线。不过,这并不等于它没有表现“勇敢”精神的机会。1933年,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结果和警察发生冲突,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毅然带兵砸了警察所,史称“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师团在日本国内的“武勇”可见一斑。 1937年,因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日军大本营将第四师团调到中国东北,划归关东军序列。当时,日军大本营为让这支部队焕发战斗精神着实费了一番心思,结论是指挥官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于是日军大本营先后调来几位名将整训该师团,例如绰号“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就曾担任过师团长,但他也拿自由散漫的第四师团没办法。 精训两年后,第四师团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1939年,苏联与日本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地区发生战争,关东军下令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大阪、仙台两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仙台师团(即第二师团)接到命令后,强行军四天从海拉尔赶到诺门坎,抵达战场当天就投入战斗,但很快就被苏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而第四师团的出动命令虽然下达,却迟迟不动。原因是动员令下达后,师团内的疾病患者激增,放眼望去,满营都是因为五花八门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动的日军联队长在狂怒之下,亲自坐镇医务室参加诊断,这才勉强组织好部队向前线进发,“联队长改行当大夫”的笑话也就此在日军中流传开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第四师团的士兵们又耍起了新的花招――消极怠工。从海拉尔到诺门坎,第二师团走了四天,第四师团却整整走了八天,而且大量人员掉队。凑巧的是,第四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苏日宣布停战。 消息传来,掉队的第四师团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样迅速跟了上来,连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带病”赶赴前线,一边还在万分懊丧地抱怨居然没有机会打上一仗。 返程的时候,第四师团成了日军中最威武的部队,而率先赶到战场的第二师团却丢盔卸甲、伤兵满营。关东军负责新闻宣传的军官实在看不过去,提起笔把日军报纸呈上审查的《我无敌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新闻标题改了一个字,变成了《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拐弯抹角地嘲讽了这支“软蛋”部队。 尽管出尽了洋相,但第四师团运气却相当好,因为当时侵略华中地区日军战事吃紧,急需增援,日本军部只好放弃追究第四师团,急调其南下增援。第四师团摇身一变,又成了日军精锐的第十一军中的一员。 “有第四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也会打输……”其实,第四师团的名声,中国军队早有耳闻,早在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就遇到过一支“奇怪的日军”。当时,面对日军合围,李宗仁指挥四十万大军巧妙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但中国军队突围后已是人困马乏,重装备也丢失了很多,战斗力锐减。在过鲁苏皖边境一条公路的时候,疲惫的中国军队忽然发现路上出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日军部队。 因为部队已十分疲惫,中国军队发现敌军后惊惶失措,混乱地离开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区。奇怪的是,过了很久都没有日军追来,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日军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日军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地烧起饭来。这支奇怪的日军部队正是第四师团的南进支队。 由于刚刚跳出日军包围,形势仍十分危险,中国军队只好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横穿公路而走,结果竟一路平安。事后,南进支队的部队长却以“严格遵守作战纪律”为由向上级解释道:“没有得到对中国军队进行截击的命令。” 消息传到中国军队耳朵里,“大阪的日本兵不会打仗”的说法就流行开来。每次战斗,中国军队一听对手是“大阪师团”,往往士气大增,抢着和第四师团交战。刚到前线的第四师团猝不及防,接连吃了几个窝囊的败仗,甚至牵连了友军,以至于友邻部队向十一军司令部抱怨:“有第四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因为敌军士气大振,也会打输……” 自此,日军第十一军指挥官只好让第四师团专心在后方“待机”了。曾有一次,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不信邪,派第四师团在长沙会战中打主攻,结果第四师团一进长沙就被赶了出来,全线溃败。守长沙的国民党军队是薛岳所部精锐,也只有阿南这种榆木脑袋会用第四师团当主攻。 鉴于长沙会战中的表现,第四师团成了日军的“丧门星”,哪个军都不要它,大本营只好将其改为直辖部队。这下第四师团的兵有的吹了:“老子当兵就在甲种师团,开战时属于关东军――精锐,仗打起来在十一军――还是精锐,最后十一军装不下我们了,只好改大本营直辖……” “保命最重要” 第四师团虽说窝囊,但毕竟是甲种师团,老兵多。由于日军作战损失很大,急需补充老兵,便不时抽调第四师团官兵补充到其他师团。当时,日军各部的临别致词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师团,战况较好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妙时就说“九段坂见”(****在东京九段坂)。然而第四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却常说“御身大切”,翻译过来,即“保重贵体”、“身体第一”,或者干脆就是“保命最重要”。 日军在进攻衡阳和芷江时遇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战斗一开始,来自第四师团的老兵又故伎重演,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纷纷入院,消极但合理地拒绝作战。当负伤的日军士兵到医院的时候,那些“养病”的第四师团“前辈”们还要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玩命啊?”当被问到自己为何不愿意参战时,这些“病号”却豪气冲天地说:“听说这次出击我们是担任佯攻的,这很没有意思,如果是主攻么,自然是要好好打一仗喽。” 由第四师团预备役官兵组成的独立第十五工兵联队,由横山大佐率领,就在马来半岛立下功勋。伊藤正德《帝国陆军的最后》中,提到这个联队在修复盟军炸毁的桥梁涵洞方面作用极大,“大阪兵无能只是误传,至少以这个联队而言,其献身精神使军部,师团部的高级军官都乘夜前去表达感谢和敬佩,其无我奉公精神极其令人钦佩。。。”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各部都投入到对盟军的作战中,第四师团也终于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大本营有意将该师团配属南方军,但南方军只是很勉强的将其列入预备队,仍然驻扎上海。直到一九四二年四月,才将其调往菲律宾,和第五,第十八,第二十一师团一起,参加对科雷吉多尔要塞的最后攻击。这一仗第四师团一反常态地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任务,最终在巴丹半岛的美菲军全部投降。事后才知道这并不是第四师团转了性,而是菲律宾的美菲军已经被切断补给多日,靠“盐和青菜”活着已经好几个月了,一触即溃一点儿也不新鲜。 然而,这个胜利却给第四师团带来了极大的荣耀,在其故乡大阪更是号外频飞,一副“幸亏派出了第四师团,才打垮了巴丹敌人”的得意。仅有的遗憾是事后发现大阪的商贩们利用这个庆祝胜利的机会大肆倒卖战时配给物资,乘机大做生意。 对第四师团的底细,还是大本营知道得清楚,所以对于怎样使用它实在是绞尽脑汁而不得其计。由于第四师团名声在外,在各个战区都不是很受欢迎,于是直到战争结束,这支部队始终在后方各地不断调转,始终没有再参加大的战斗。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第四师团正在泰国的曼谷附近休整。与其他不肯接受战败命运的日军部队不同,第四师团的投降与回国进行得异常顺利。当全体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第四师团官兵出现在日本港口时,本土那些营养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惊。统计下来,第四师团是日军南方军中战死最少、装备物资保留最完整的部队。美军对这个师团的评价是“爱好和平”。而第四师团回国后,也马上体现出这一特点来,回国后第二天,就有官兵跑到美军兵营前,整齐地摆开摊位,兜售起战争纪念品来。 原因:大阪商贩蔑视皇权 对于第四师团的表现,作家司马辽太郎认为,这是大阪的独特文化造成的。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天皇。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阪却有些不同,这个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多与商业有关,对大名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阪人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大名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那就更谈不上了。 于是,天皇在大阪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虽然在二战中,出身于大阪的士兵也受到了军国主义的蛊惑,然而大阪人却不会急着去“为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能不死还是不死。看待上级命令,出身于大阪的官兵也习惯“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甚至第四师团内部还制订了所谓“无益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的“三不要”原则。
侵华日军里竟然有一个怕死的大阪师团 看看老梁怎么说
第四师团又名大阪师团、“商贩师团”,编组地:大阪。是日军在二战爆发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是陆军的甲种师团。但根据日本军事历史学家关幸辅的说法,它的实际作战能力并不强。战争经历佐贺之紊乱西南之角色第4师团的前身是大阪镇台。兵员征集地域:第8(大阪),第9(京都),第10(和歌山)和第20联队。经历过佐贺之紊乱・秋之紊乱・西南战争。西南战争期间,商人的比例多的大阪联队在和萨摩武士对战时损失很大,第8联队曾获明治天皇「勇戦剧闘ご嘉赏」的勅语,是日本陆军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荣誉,二战中的感谢状都是由军司令官颁布的,天皇只是口头表扬一下而已,其荣誉性质远非可比,至于将来更不可能了。日清・日俄战争在甲午战争中,在辽东半岛**之后没经过什么大仗,之后就担任当地警备。日俄战争中小川又次作为师团长,属于奥保巩大将的第2军,连克金州、南山、得利寺和大石桥等重镇,之后参加了辽阳、沙河、奉天会战。大陆战线1937年(昭和12年)2月,师满洲驻屯,不久卢沟桥事件爆发。正当的4个是是第8(大阪),第37(大阪),第61(和歌山),第70(筱山)。此后转战着华北和满蒙,不过,1940年(昭和15年)7月被派遣华中,参加汉水作战,豫南会战,江北作战。1941年(昭和16年)9月,第1次长沙作战之后,师团成为大本营直辖,预备下次的南方作战与部队的集结进行了重组,编制从4单位制师团向三单位制转移。筱山的步兵第70联队被第25师团收编了)。太平洋战线1941年(昭和16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参加菲律宾攻占作战,第2次巴丹半岛攻占作战作了。成为此后在本土警备时,1943年(昭和18年)9月,被再次动员,主管苏门答腊岛警备和缅甸方面的第15军队的指挥下进入并列移动,在泰国清迈迎接了战争结束。 所属步兵联队(投降时):第8(大阪),第37(大阪),第61(和歌山)军团评价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第四师团成立于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贩商人组成,是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这支部队下辖四个联队,配备了一流的武器装备,堪称日军“精锐”。然而它成立没多久,“窝囊废”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日军。尤其是第四师团的核心部队——第八联队,因为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了“败不怕的八联队”绰号。大阪Go-Stop事件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第四师团再没上过前线。不过,这并不等于它没有表现“勇敢”精神的机会。1933年,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结果和警察发生冲突,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毅然带兵砸了警察所,史称“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师团在日本国内的“武勇”可见一斑。《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1937年,因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日军大本营将第四师团调到中国东北,划归关东军序列。怎样才能让这支部队焕发战斗精神呢?日军大本营着实费了一番心思,结论是指挥官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于是日军大本营先后调来几位名将整训该师团,例如绰号“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就曾担任过师团长,但他也拿自由散漫的第四师团没办法。精训两年后,第四师团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1939年,苏联与日本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地区发生战争,关东军下令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大阪、仙台两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仙台师团(即第二师团)接到命令后,强行军4天从海拉尔赶到诺门坎,抵达战场当天就投入战斗,但很快就被苏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与此相反,第四师团的出动命令虽然下达,却迟迟不动。原因是动员令下达后,师团内的疾病患者激增,放眼望去,满营都是因为五花八门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动的日军联队长在狂怒之下,亲自坐镇医务室参加诊断,这才勉强组织好部队向前线进发,“联队长改行当大夫”的笑话也就此在日军中流传开来。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第四师团的士兵们又耍起了新的花招——消极怠工。从海拉尔到诺门坎,第二师团走了4天,第四师团却整整走了8天,而且大量人员掉队。凑巧的是,第四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苏日宣布停战。消息传来,掉队的第四师团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样迅速跟了上来,连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带病”赶赴前线,一边还在万分懊丧地抱怨居然没有机会打上一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返程的时候,齐装满员、精神饱满的第四师团,成了日军中最威武的部队,而率先赶到战场的第二师团却丢盔卸甲、伤兵满营。关东军负责新闻宣传的军官实在看不过去,提起笔把日军报纸呈上审查的《我无敌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新闻标题改了一个字,变成了《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拐弯抹角地嘲讽了这支“软蛋”部队。奇怪的日军尽管出尽了洋相,但第四师团运气却相当好,因为当时侵略华中地区日军战事吃紧,急需增援,日本军部只好放弃追究第四师团,急调其南下增援。第四师团摇身一变,又成了日军精锐的第十一军中的一员。其实,第四师团的名声,中国军队早有耳闻,早在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就遇到过一支“奇怪的日军”。当时,面对日军合围,李宗仁指挥四十万大军巧妙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但中国军队突围后已是人困马乏,重装备也丢失了很多,战斗力锐减。在过鲁苏皖边境一条公路的时候,疲惫的中国军队忽然发现路上出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日军部队。因为部队已十分疲惫,中国军队发现敌军后惊惶失措,混乱地离开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区。奇怪的是,过了很久都没有日军追来,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日军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日军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地烧起饭来。这支奇怪的日军部队正是第四师团的南进支队。由于刚刚跳出日军包围,形势仍十分危险,中国军队只好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横穿公路而走,结果竟一路平安。事后,南进支队的部队长却以“严格遵守作战纪律”为由向上级解释道:“没有得到对中国军队进行截击的命令。”长沙会战“有第四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也会打输”的消息传到中国军队耳朵里,“大阪的日本兵不会打仗”的说法就流行开来。每次战斗,中国军队一听对手是“大阪师团”,往往士气大增,抢着和第四师团交战。刚到前线的第四师团猝不及防,接连吃了几个窝囊的败仗,甚至牵连了友军,以至于友邻部队向十一军司令部抱怨:“有第四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因为敌军士气大振,也会打输……自此,日军第十一军指挥官只好让第四师团专心在后方“待机”了。曾有一次,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不信邪,派第四师团在长沙会战中打主攻,结果第四师团一进长沙就被赶了出来,全线溃败。守长沙的国民党军队是薛岳所部精锐,也只有阿南这种榆木脑袋会用第四师团当主攻。鉴于长沙会战中的表现,第四师团成了日军的“丧门星”,哪个军都不要它,大本营只好将其改为直辖部队。这下第四师团的兵有的吹了:“老子当兵就在甲种师团,开战时属于关东军——精锐,仗打起来在十一军——还是精锐,最后十一军装不下我们了,只好改大本营直辖……”保命第一“保命第一”为时髦道别语,阴差阳错建功立业第四师团虽说窝囊,但毕竟是甲种师团,老兵多。由于日军作战损失很大,急需补充老兵,便不时抽调第四师团官兵补充到其他师团。当时,日军各部的临别致词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师团,战况较好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妙时就说“九段坂见”(****在东京九段坂)。然而第四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却常说“御身大切”,翻译过来,即“保重贵体”、“身体最重要”,或者干脆就是“保命第一”。后来,日军在进攻衡阳和芷江时遇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战斗一开始,来自第四师团的老兵又故伎重演,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纷纷入院,消极但合理地拒绝作战。当负伤的日军士兵到医院的时候,那些“养病”的第四师团“前辈”们还要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玩命啊?”当被问到自己为何不愿意参战时,这些“病号”却豪气冲天地说:“听说这次出击我们是担任佯攻的,这很没有意思,如果是主攻么,自然是要好好打一仗喽。”修复桥梁涵洞方面作用极大伊藤正德《帝国陆军的最后》中,提到这个联队在修复盟军炸毁的桥梁涵洞方面作用极大,“大阪兵无能只是误传,至少以这个联队而言,其献身精神使军部、师团部的高级军官都乘夜前去表达感谢和敬佩,其无我奉公精神极其令人钦佩……”有评:看来,这个联队的确干得不坏,不过,说到底,修桥补路这种活儿,和上阵打仗终究还不是一码事儿。对科雷吉多尔要塞的最后攻击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各部都投入到对盟军的作战中,第四师团也终于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大本营有意将该师团配属南方军,但南方军只是很勉强的将其列入预备队,仍然驻扎上海。直到1942年4月,第四师团被调往菲律宾,和第五,第十八,第二十一师团一起,参加对科雷吉多尔要塞的最后攻击。这一仗,第四师团一反常态地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任务,最终在巴丹半岛的美菲军全部投降。事后才知道这并不是第四师团转了性,而是菲律宾的美菲军已经被切断补给多日,靠“盐和青菜”勉强挺着已经好几个月了,一触即溃一点儿也不新鲜。然而,这个胜利却给第四师团带来了极大的荣耀,在其故乡大阪更是号外频飞,一副“幸亏派出了第四师团,才打垮了巴丹敌人”的得意。仅有的遗憾是事后发现大阪的商贩们利用这个庆祝胜利的机会大肆倒卖战时配给物资,乘机大做生意。爱好和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第四师团正在泰国的曼谷附近休整。与其他不肯接受战败命运的日军部队不同,第四师团的投降与回国进行得异常快捷顺利。当全体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第四师团官兵出现在日本港口时,本土那些营养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惊。统计下来,第四师团是日军南方军中战死最少、装备物资保留最完整的部队。美军对这个师团的评价是“爱好和平”。而第四师团回国后,也马上展现出这一“特点”来,回国后第二天,就有官兵跑到美军兵营前,整齐地摆开摊位,兜售起战争纪念品来。原因剖析大阪商贩蔑视皇权,不愿充当战争炮灰第四师团为什么在日军中这样独树一帜、“弱”不禁风呢?对于第四师团的表现,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认为,这是大阪的独特文化造成的。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幕府将军(当时天皇是将军手中的傀儡)。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然而,大阪却有些不同,这个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多与商业有关,对诸侯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阪人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诸侯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那就更谈不上了。于是,跟将军与诸侯一样,天皇在大阪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虽然在二战中,出身于大阪的士兵也受到了军国主义的蛊惑,然而大阪人却不会急着去“为效忠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能不死尽量不死。对待上级命令,出身于大阪的官兵也习惯于“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甚至第四师团内部还制订了所谓“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的“三不要”原则。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的最后部分,对第四师团做了一小段总结,说得真是有几分道理,“如果日本的军队都像第四师团这样,大概中日之间也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的战败了吧……”。多了一群保命要紧的“窝囊废”,也就少了一拨灭绝人性的战争狂人。在非正义的战争里,选择了正确应对方式保全了自已的身家性命,少一分杀戮,就多一分和平,远离战争恶行的日军第四师团,给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日本六大甲等师团
甲种师团是日军的一种师团编制,指二战前日军的17个常备师团,采用四四制编制,约15,000至20,000人,人数多、装备好、训练有素、战斗力强。这17个甲种师团是:近卫师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近卫师团在印度尼西亚的Sumatra岛扫荡,并担任当地的警备。第1师团(东京师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第1师团隶属日本关东军,担任北部满洲的防御第2师团(仙台师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第二师团隶属日本关东军,驻扎于中国东北地区,参加过在蒙古诺门坎对苏联的战斗第3师团 日军第三师团一直在中国战场作战,最后参加了“大陆交通线打通”作战.中国方面称之为豫湘桂战役。第4师团(大阪师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第四师团隶属日本关东军第5师团(广岛师团)侵华战争爆发后,主要在中国作战参加了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昆仑关战役等第6师团(熊本师团)日本第六师团是攻克中国首都南京的主力师团,南京大屠杀的主要日军部队。第7师团(旭川师团)参加过41年5月在蒙古的诺门坎战役,遭到苏军的毁灭性打击后,损失惨重被调派回国修整。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的初期,日军第七师团还在日本本土的北海道担任当地的防卫工作。第8师团(弘前师团)1937年正式被命令派驻在满洲,隶属关东军。第9师团(金泽师团)1940年正式被命令派驻在满洲,隶属关东军。第10师团(姬路师团)1940年第十师团驻扎满州,隶属关东军第11师团(善通寺师团)侵华战争爆发时参加了淞沪战役,1938年被调往满洲驻扎,隶属关东军。第12师团(久留米师团)1936年4月,日军第十二师团奉命到中国满州驻屯,隶属关东军。第14师团(仙台师团)第13师团是侵华战争爆发后被重建的部队。以仙台的第2师团为母体,重建之后不久就被调往813事变的上海前线。1940年8月,日军第十四师团被任命在中国满州永久驻屯,隶属关东军。第16师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第十六师团被编入进攻菲律宾的本间雅晴中将的日军第14军,在菲律宾驻屯第19师团 太平洋战争中,第十九师团在朝鲜半岛北部担任防卫任务。第20师团 1942年年底,日军第二十师团被派往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前线。师团番号小于20一般为甲种师团,番号是在常备师团的番号上加100者(如106师团)一般为战斗力较强的乙种师团,均为日军的精锐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共有51个师团,39个混成旅团。其中深陷中国战场的有35个师团加38个独立混成旅团;派往太平洋战略方向的有11个师团和1个混成旅团(占地面部队总数的20%)。战斗力第3、第13师团是甲种师团中的王牌,战斗力最强。第6、第9、第14、第20师团的战斗力紧随其后。
二战时,日本在中国的王牌军队是那支
日军的甲种师团一共有 近卫师团 第一师团东京师团 第二师团仙台师团 第三师团名古屋师团 第四师团大阪师团 第五师团广岛师团 第六师团熊本师团 第七师团旭川师团 第八师团弘前师团 第九师团金泽师团 第十师团姬路师团 第十一师团善通寺师团 第十二师团久留米师团 第十四师团宇都宫师团 第十六师团京都师团 第十九师团罗南师团 第二十师团京城师团 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第五、第六师团。第五师团有“钢军”的称号。第六师团攻陷南京城以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值得一提的还有第二师团,虽然位列甲种师团,战斗力却惨不忍睹。中国军队一听说有第二师团参加,无不雀跃,士气倍涨。于是被调回国内。
日本二战有几个甲级师团参加太平洋战役
二战期间,日军共有17个甲种师团。其中除第3师团(名古屋师团)常驻中国直至1945年在镇江投降外,其余的16个甲种师团【包括:近卫师团、第1(东京师团)、第2(仙台师团)、第4(大阪师团)、第5(广岛师团)、第6(熊本师团)、第7(旭川师团)、第8(弘前师团)、第9(金泽师团)、第10(姬路师团)、第11(善通寺师团)、第12(久留米师团)、第14(宇都宫师团)、第16(京都师团)、第19(罗南师团)、第20(龙山师团)】均参加了太平洋战争。
更多文章:

澳大利亚vs韩国比赛视频(2015年1月31日亚洲杯澳大利亚VS韩国哪个体育场举行比赛的)
2024年7月12日 04:41

世界杯来到亚洲名额却变少(谁知道为什么亚洲在世界杯上名额只有4.5个)
2025年8月1日 05:30

新西兰的奥克兰怎么样?奥克兰大学位于繁华的奥克兰市,文化氛围浓厚,那么生活费大概需要多少
2024年4月7日 23:10

新疆男篮队长名单出炉,2000万大魔王意外落选,球迷质疑?从新疆男篮全运会的表现看,新疆男篮是否真的遇到了问题
2024年5月7日 13:55

世预赛直播国足vs日本视频直播(国足VS约旦电视转播 国足VS约旦网络直播 世界杯预选赛中国VS约旦直播)
2025年7月1日 21:00

东方卫视直播(梦圆东方2022东方卫视跨年盛典》全球直播时间)
2024年7月20日 02:23

布冯回尤文图斯(布冯正式返回尤文图斯,机智球迷早已看穿一切:他肯定是为了C罗)
2024年9月8日 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