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普鲁士回归德国(德国为什么不趁苏联解体,收回东普鲁士,还可以削弱俄罗斯)
本文目录
- 德国为什么不趁苏联解体,收回东普鲁士,还可以削弱俄罗斯
- 普鲁士是怎么变成德国的
- 一战二战后德国共损失多少领土(不含海外殖民地)
- 普鲁士:原本并非德意志民族,为什么却最终统一了德国
- 为什么德国在二战之后失去了东普鲁士
- 东普鲁士一直属于德国,但是却将它让给苏联,有哪些原因
- 二战以后,德国向苏联和波兰割让了哪些领土
- 苏联解体后,德国为何不要求收回东普鲁士
- 东普鲁士是现代德国的起源地,德国为何最终选择了放弃
- 普鲁士统一德国时,为什么不把奥地利也收入到德国版图之中
德国为什么不趁苏联解体,收回东普鲁士,还可以削弱俄罗斯
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德国必定是战败国,受到到多方面限制,首先就不允许他兴兵,而只能以和平方式,否则就会触动美国,法国,英国的神经。之所以能够与东德合并,是因为两德不过一墙之隔,一刻不曾停手,经过多年渗透演化,最终合并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东普鲁士原先也是一块飞地,被波兰阻隔,二战后又为波兰所吞并同化,又有东德相隔更是鞭长莫及,想要收回谈何容易,首先波兰不答应,其次也没有当地人呼应,哪就只有战争。而对美英法来说,东普鲁士回归德国和削弱俄罗斯没有关系,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俄罗斯的。而属于波兰,现在别说波兰,就连再西进千里的乌克兰都独立了,都成了美英法的盟友,你德国得寸进尺要东普鲁士,不但令北约内部不合矛盾丛生,还会尾大不掉之嫌吧?
普鲁士是怎么变成德国的
从疆域上说,西普鲁士的疆域范围在现在德国境内,东普鲁士的大部分都在今天波兰境内。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铁血宰相俾斯麦为首的普鲁士高层相继战胜丹麦、奥地利、法国,完成了小德意志帝国方案,普鲁士国王于1871年于法国凡尔赛加冕为德皇。但是一战失败后,德国被肢解,东部土地被划分给波兰,东普鲁士只保留但泽一地,二战后但泽一地也被苏联占据,东普鲁士基本不在德国境内。从历史沿革上说,普鲁士是统一了原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众多大公国、王国后建立起不包含奥地利在内的德意志帝国,即小德意志方案,也就是说普鲁士只是德国的一个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一战二战后德国共损失多少领土(不含海外殖民地)
经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共损失领土25.3万平方公里。
德国,一战前在铁血宰相俾斯麦时期从1870年开始拥有领土约61 万平方公里,一战失败,盛产煤、铁的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纺织中心西里西亚大部分割给了新独立的波兰,德国面积变为53 万平方公里,与一战前相比损失8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二战失败,东普鲁士划给苏联,改名加里宁格勒州,奥德河以东10万多平方公里割给波兰,居民全部迁徙到德国其他地区,共有17.3万多平方公里被割让,从此德国领土仅存35.7万平方公里。
拓展资料: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376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2017年2月12日,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当选新任德国总统,2017年3月22日正式宣誓就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德国
普鲁士:原本并非德意志民族,为什么却最终统一了德国
1866年,普鲁士击败德意志民族内部的主要竞争对手奥地利。1870年,又击败了企图阻挠德意志统一的法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终于在1871年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
跟英、法等老牌欧洲强国相比,德意志的统一显得姗姗来迟,可谁也没想到,此后的70年里,这个年轻的帝国连续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深刻改变人类的 历史 进程。
普奥战争前的欧洲局势,两个德意志兄弟对德国的统一都有着各自的打算
然而,主导德意志统一的普鲁士王国,其祖先却并非德意志民族,在血缘上,古代普鲁士人与立陶宛等波罗的海民族更为接近。古代普鲁士的起源地也不在如今的德国境内,而是在以波兰的格但斯克(但泽),和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为核心的地区。
普鲁士的发源地如今已经成为波兰的格但斯克市和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
既然如此,普鲁士又是如何能够统一德意志呢?从13世纪开始,由德意志贵族组成的条顿骑士团用武力征服古普鲁士人,再通过联姻方式成为德意志的一个邦国,进而统一了德意志。
条顿骑士团的徽章和团旗,最终演变为德国军队的“铁十字”徽章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凯撒远征高卢时,发现阿尔卑斯山以北、莱茵河以东地区居住着很多蛮族,他们处于原始的氏族 社会 ,勇猛好斗,很难征服。凯撒把这些蛮族称为“日耳曼人”。
公元前1世纪,日耳曼人的居住地区(黑色框线),红色部分为后来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的版图
据现**证,日耳曼人起源于北欧的南部地区,由于天气转冷而迁入中欧。古罗马人没有能力征服日耳曼人,便雇佣他们为自己打仗,日耳曼人则趁机吸收古罗马文化,并大举向帝国境内移民。
条顿森林之战,日耳曼人顶住了罗马军团的进攻,因而没有被征服
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轻松灭亡了腐朽的西罗马帝国,在其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这个王国在鼎盛时期囊括了今天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领土。欧洲 社会 也由此进入了中世纪。
相对于古罗马帝国,日耳曼人初始的文明发展水平较低。但通过数百年的融合和学习,日耳曼人逐渐归皈了**教,并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军事采邑制度,取代了古罗马的行省制。
可好景不长,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分裂成东、中、西三个部分,其中的东法兰克王国便是德意志民族的前身。经过三百年的努力,东法兰克王国得到罗马**教廷的认可,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在名义上继承了西罗马帝国的余晖。
法兰克王国分成三部分,东法兰克将演变成德意志
从国王开始的各级贵族领主,从上级领主获取土地的使用权,并为上级领主服兵役,从而构成整个国家的统治秩序。这套封建制度非常类似于中国周朝的诸侯分封制,一直沿用到近代。
而为了保证贵族爵位和财产能够得到完整传承,封建领主采用了长子继承制,其他儿子只能自谋生路,或给其他领主当兵、或参加各种军事团体,这就使得中世纪欧洲 社会 的军事化色彩十分浓重。
中世纪欧洲最重大的事情是十字军东征,1095年,罗马教廷号召欧洲的****发动东征,目的是从***手里夺回圣城耶路撒冷。由于**教军队以十字徽章为自己的标志,因而被称为“十字军”。
在此后的两百年时间里,十字军先后十三次东征,总兵力超过三百万。从贵族到农民的欧洲各个阶层都深度参与其中,英国、法国、德意志等国的国王都曾亲自领兵前往中东征战。
十字军先后发动十三次东征,总兵力达300万,但只有第一次东征的战果较大
对于那些无法继承爵位和土地的贵族子弟来说,参加十字军东征是攫取财富和荣誉的好机会。德意志的贵族子弟对此也非常热衷,他们在前几次东征的十字军中,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
十字军在初期取得很大的战果,一度夺取耶路撒冷,建立了若干个十字军国家,但也暴露出一个严重的问题。留守在中东的十字军太少,遭到攻击时,很难坚持到欧洲援军赶来,也无法保护前来朝圣的**徒。于是,武装修士会应运而生。
武装修士会既是**教修士,又是全副武装的骑士。在十字军东征期间,最有名的三个武装修士会分别是“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
1241年,条顿骑士团与波兰、德意志联军惨败于蒙古军队
12世纪末的第三次东征中,来自德意志的十字军战士们在中东遭遇到敌军和酷热的双重打击,损失惨重,很多人返回了德意志。而留在圣地的一部分人仿效其他骑士团的模式,在1198年建立起条顿骑士团。在遥远的东亚,蒙古帝国差不多与此同时开始了崛起的进程。
条顿骑士团一开始以救治前往圣地的德意志人为主要使命,随着规模的扩大,军事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变成一支强大的武装团队,其首领的名称叫“大团长”或“总团长”。他们以白底黑十字徽章为自己的标志,在中东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条顿骑士团的骁勇善战很快引起了一些欧洲国家的注意。1211年,匈牙利请他们去镇压库曼雷人的反抗,并封给他们一片土地作为报酬。当条顿骑士团完成任务后,想在封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时,却发现自己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自然不能建国。
20世纪60年代重建的马尔堡,条顿骑士团征战普鲁士之前,以此堡为总部
吸取教训后的条顿骑士团在接到下一个任务时,要求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颁布黄金诏书,将即将征服的这片土地赐给自己,并享有一切权利。这片土地的名字叫作“普鲁士”。
古代普鲁士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在维斯瓦河与涅曼河之间,距离神圣罗马帝国的东部边境约三百公里远。古普鲁士人与拉脱维亚、立陶宛人同属于波罗的海民族。
古普鲁士人的早期 历史 到现在仍无法完全考证,他们没有文字,有自己的语言,处于部落 社会 时期,以原始农业为生。由于土地贫瘠、缺乏海港和海贸,生活较为艰苦,也造就了古普鲁士人的剽悍作风,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外来者的反抗。
1300年条顿骑士团在欧洲的分布,蓝**域为普鲁士和立窝尼亚
正因为如此,波兰虽然将该地区划入自己的版图,却没有实施过有效的统治。波兰通过神圣罗马帝国请条顿骑士团来征服古普鲁士人,并答应将这片土地的所有权益送给条顿骑士团。
从1230年起的五十年前里,条顿骑士团源源不断地从德意志派来军队,镇压了古普鲁士人的三次大规模叛乱,才征服整个普鲁士地区,**他们皈依**教。
条顿骑士团一边忙着征服,一边还要排除周边强国的干扰。波兰和立陶宛虽然较为强大,但对该地区的兴趣不大。俄罗斯当时还无力向这里扩张,波罗的海对面的强国瑞典则只能以侵袭为主。
普鲁士处在多个强国之间,但这片土地不够肥沃、也没有良港,吸引力不强
1285年,条顿骑士团终于征服整个普鲁士地区,并根据神圣罗马帝国的黄金诏书,建立了自己的国家——骑士团国。波兰虽然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允许条顿骑士团建国,但此后一直与他们处于敌对状态。
条顿骑士团国由上层的骑士和被统治的古普鲁士人共同构成,据现代学者考证,古普鲁士的人口在被入侵前应该有17万左右。骑士团国鼎盛时期的疆土范围包括东普鲁士、西普鲁士(今波兰格但斯克市及附近地区)、爱窝尼亚(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大部分地区)。
1400年波罗的海周边的局势
条顿骑士团的成员既是战士,也是修士,因此,他们建立的国家与传统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骑士团的大团长兼任国家元首,各级行政长官同样是骑士团成员。他们没有私产、不能结婚、只能从骑士团内部选择接替者。
为了帮助骑士团成员战胜人性之中的私欲,骑士团着力宣扬“勇敢、纪律、节俭”等美德,使这个与众不同的国家能够长期维系下去,这些美德日后将成为普鲁士精神的一部分。
来源于德意志的条顿骑士们积极从德意志吸收移民,占据当地的经济命脉,推行德语和德意志化。而周边的斯拉夫人、立陶宛人等等也大批涌入进来,与当地人混居在一起。
条顿骑士团的鼎盛时期,占据着波罗的海沿岸很大一片区域
在这个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古普鲁士人渐渐失去自己的语言和习俗,开始与各地移民一起形成新的普鲁士人,德语成为当地的通行语言,古普鲁士语言彻底消亡。
经过长时间的开发,普鲁士土地变得肥沃起来,加上相对宽松的统治,使得普鲁士在随后的两、三百年里,得到很快的发展,超出了周边地区。毕竟条顿骑士不能拥有私产和穷奢极欲,对民众横征暴敛等情况比其他贵族领地要少得多。
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条顿骑士团的统治却走上了下坡路,不断地与波兰发生战争。1410年的坦能堡会战中,条顿骑士团惨败于波兰。1466年,西普鲁士被割让给波兰,东普鲁士沦为波兰的采邑,骑士团国丧失了独立。
最后一任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左)和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右)
面对骑士团国江河日下的形势,第37任大团长、来自霍亨索伦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拒绝承认波兰的宗主国地位。武力反抗失败后,他逃到德意志,认识了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1525年,在马丁·路德的影响下,阿尔布雷希特宣布改信新教,辞去大团长职任,自立为普鲁士公爵,东普鲁士因而变成霍亨索伦家族名下的普鲁士公国。
深黄**域是普鲁士公国,该时期的疆域面积最小
条顿骑士团失去了自己的国家,分崩离析。一部分不愿意改信新教的条顿骑士团成员,回到德意志继续征战了三百年。直到1809年,法国皇帝拿破仑迫使德意志臣服,条顿骑士团才被宣布解散。
拿破仑失败后,条顿骑士团得到重建,但不再具有军事职能,只是一个宗教团体,从事医院等慈善事业。1929年,条顿骑士团改名为德意志骑士团。目前,德意志骑士团仍然有约一千名成员,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五个国家有其分部。
条顿骑士团没落了,普鲁士公国依然存在,但它臣服于波兰王国,甚至没有与德意志地区接壤。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下去,这个公国很有可能变成今天波兰的一部分。而这个趋势在1618年被打破了。
由于第二任普鲁士公爵死后无子,他的女婿继承了普鲁士公国。这个女婿同时又是霍亨索伦家族勃兰登堡的继承人,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
这个时代的德意志正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邦国多达上百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是由七个“大选侯”选举出来的,勃兰登堡侯爵便是“大选侯”之一。
霍亨索伦城堡,位于今天的德国巴登-符腾堡州
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的成立,是普鲁士归属德意志的开始,但此时两者的联系还不是很紧密,普鲁士仍然是波兰的采邑。1660年,霍亨索伦家族通过帮波兰打仗,换取了普鲁士公国脱离波兰,完全成为德意志的属国。
1701年,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三世,又趁着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向法国开战,得到了普鲁士国王的称号。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加冕称王。
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的疆域,德国首都柏林就位于其领土上
15至18世纪的欧洲一直动荡不安,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德意志各邦国纷纷卷入其中。普鲁士却因为处于德意志的边缘地带,而长时间免遭战火的侵袭。再加上他们信奉新教,使得这里成为新**和战争难民的避难所。
由于普鲁士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民族,对各国移民都保持着开放态度,也不强迫任何人改变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因而受到全欧洲难民的青睐,使得普鲁士人口和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
在普鲁士王国的内部,各等级领主基本上都是条顿骑士团成员的后代,不但享有自己的封地,还延续着骑士团尚武和遵守纪律的精神,年轻的贵族子弟都会上军校,成为普鲁士的军官。他们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容克贵族。
从1230年起,普鲁士人口和领土面积的增长情况
跟传统的欧洲贵族相比,容克贵族节俭得让人感到寒酸,有一些甚至还会自己参加劳动。他们像当年的骑士团那样,信奉“勇敢、纪律、节俭”等美德,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效忠于国王和军队本身。
普鲁士军队按照地域进行征兵,既能组建一支庞大的军队,又加速了来源于各地移民的德意志化。18世纪是普鲁士不断扩张的时代,吞并多个德意志邦国,普鲁士已经完全融入了德意志。
正是凭借由容克贵族组成的军官团,以及竭尽全国之力供养的庞大军队,小小的普鲁士王国才能在欧洲政治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到18世纪末,这个充满“铁和血”精神的普鲁士已经跻身于欧洲强国之一。
直到普鲁士王国成立时,勃兰登和普鲁士之间只有波罗的海沿岸一狭长地带相连,这种局面显然很难让人满意的。1772年,普鲁士联合俄国、奥地利瓜分了波兰,将西普鲁士重新归于治下,勃兰登和普鲁士终于连成了一体。
经过数百年持之以恒的扩张,尤其是1815年打败拿破仑后,普鲁士王国扩张到德意志的西部和北部,成为德意志地区两个最大的强国之一。另一个是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称号的奥地利。
蓝色为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后的疆域,面积远远超过现在的德国
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在普鲁士传统的“铁和血”精神下,俾斯麦和国王威廉一世拉开了统一德意志的进程。他们首先排除了与奥地利合并的可能性,选择成立一个相对较小的德意志国家。
1864年,普鲁士击败丹麦,确定了德意志的北部疆域。1866年,又击败奥地利,迫使其退出德意志。次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成立,包括有22个德意志邦国和3个自由市。
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中,普鲁士王国的领土(绿色)
1870年,法国向普鲁士宣战,企图阻挠德意志的统一进程。由条顿骑士团传袭而来的,历经无数次改革提升的高效军事体制,使普鲁士比法国更早完成动员,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不但一举击败法军,还俘虏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
1871年1月18日,也就是普鲁士王国成立的170周年纪念日,威廉二世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加冕成为德意志皇帝。如果上溯到条顿骑士团1230年首次进入普鲁士,这个称帝的过程花费了642年。
这个本非德意志的普鲁士,经过五个世纪的同化,完全成为德意志的一员,乃至两强之一,最后终于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德国”正式登上了 历史 舞台。
德国空军战机上的“条顿铁十字”
长期作者 霈霖
历史 资深爱好者
责任 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 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为什么德国在二战之后失去了东普鲁士
战败被苏联抢走了,就好像我们的蒙古。二战的影响 战争期间,德军征服波兰西部,令东普鲁士扩大。1939年,此区人口共249万人。虽然纳粹党强烈宣传民族主义,宣称他们征服的地区都住着大量德国居民、都想回归德国,但事实恰恰相反:根据国家的统计,1939年时德军占领区的994,092居民当中,只有31,000人是德国人。很多居民在战争中死亡,其中大部分青年被征召到军队、战死沙场。废除制度 1945年初,有部分德国人在战后企图返回东普鲁士,但全部都被苏联军队驱逐,也有很多人被发配到苏联当苦工。当地所有德式地方名字都改成俄式或波兰式。 1946年4月,东普鲁士的北部被并入苏联。7月,首府哥尼斯堡被重名为加里宁格勒,省名是加里宁格勒省。1947年,苏军驱逐所有德国人,让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迁到此地。 波兰被迫割让东部大片领土给苏联,该地的波兰人被驱逐到波兰占领的东普鲁士北部,亦即瓦尔米亚-马祖尔省。 1947年,无论作为领土或邦国,普鲁士被完全废除。
东普鲁士一直属于德国,但是却将它让给苏联,有哪些原因
德国作为战败国,东普鲁士作为了分割条款
二战后,英美法苏等国根据雅尔塔协议达成了共识,为了对德国的惩罚,决定对德国实行了分区占领,整个德国都属于盟国的控制之下,而苏联吞并了东普鲁士北部,剩下的南部划分给了波兰,两国先后都驱除了东普鲁士全部德国公民,并对各占领地给予改头换姓,东普鲁士实际意义上已经不复存在,这是得到了国际法的一致承认,德国作为战败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只能任人宰割,更何况战后领土缩小了40%也不敢言,虽然归还了部分。
德国不可能收回,也没理由收回
德国二战后已经做出了沉重的反思,深刻承认了犯下的罪行并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信任,“清算过去,永远不再由德国发动战争”一直都是德国政治的口号。而东普鲁士已经成为了俄罗斯和波兰合法领土,以严谨著称的德国没理由打破现已形成的格局,收回他人强势领土就意味着宣战,德国人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打自己嘴脸呢?
德国不敢收回
德国虽然已经是欧洲头号强国,GDP远超俄罗斯和波兰,但面对强大军事实力的俄罗斯,德国不敢收回东普鲁士。反观俄罗斯一直握着手里的北方四岛,日本四处巴结希望普京能早日放手,而普京说过“战败国没资格谈领土条件”瞬间怼回了日本。俄罗斯可以说是个贪得无厌的北极熊无视国际的声谴和西方的经济制裁,强行兼并克里米亚,吃进嘴里的肉,俄罗斯是不会轻易吐出来的,所以德国是不敢从俄罗斯嘴里收回东普鲁士。
二战以后,德国向苏联和波兰割让了哪些领土
1945年5月8日午夜前,柏林市郊的卡尔斯霍斯特。
苏英法美四国的全权代表汇聚于此。纳粹德国代表团经邓尼茨总统授权由统帅部总参谋长凯特尔元帅领衔,海军上将弗雷德堡、空军上将施通姆普夫等参加,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
之后,苏英法美四国开始“讨论”分割德国的各个项目,防止死灰复燃。
首先是分区占领德国。
同年6月5日,美苏英法四国代表抵达柏林,签署了《关于击败德国并在德国承担最高权力的宣言》等三个文件,统称“柏林宣言”,宣布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而四国占领区的总司令组成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驻地位于柏林,作为占领期间的最高权力机构,下设协调委员会作为辅助机构。成员有苏联元帅朱可夫、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和法国将军科尼希。还规定了,有关德国的问题必须由四国共同协商,只有一致通过才能作出决定。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失去的领土
该宣言还规定,四国将派兵把守德国在纳粹扩张以前(1937年以前)的领土。划分如下:东部为苏占区;西北部为英占区;西南部为美占区;西部为法占区。
不过,1948年3月20日,由于苏联反对美英法三个占领区合并,退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该机构停止了工作。
实际上,苏联反对美英法三个占领区合并而退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并不是其主要意图。
那么,当时的苏联还有什么打算呢?心中想着德国的东普鲁士。
要知道,投降后的德国,其领土是美苏二个战胜国说了算,没有把德国抹去已是德国最好的结果。
当时德国的很多小块领土分别割给丹麦、比利时丶法国、奥地利、捷克,波兰和苏联割了大块走。
如1936年(二战前),德国的领土接近47万平方公里,二战后减为35万平方公里,割让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占原来的25.5%以上。
其中,苏联割占的东普鲁士是这些被割让的领土中最大的一块。
柏林墙
东普鲁士是普鲁士王国及后来德意志帝国的一个省,位于普鲁士公国的领地上。即当今东普鲁士的北部,分属立陶宛的默麦尔地区,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哥尼斯堡)。南部则为波兰的瓦尔米亚-马祖尔省。
该地区于1871年并入德意志帝国,但是就有73.48%的德国人,18.39%的波兰人和8.11%的立陶宛人。
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后,德国就变成共和国,至二战爆发为止,东普鲁士与部分西普鲁士是德国的外飞地。鉴于凡尔赛条约,德国割让大部分的西普鲁士以及波森省给波兰。
1920年,西普鲁士西面和东普鲁士南部都有举行公投,让居民决定是否把土地归于波兰还是德国。96.7 %的投票者支持土地归于德国。1923年,在没有举行公投之下,立陶宛强占梅梅尔地区。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了波兰,东普鲁士回归德国。
二战结束后,根据苏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协议,哥尼斯堡连同东普鲁士北部地区划归苏联版图,东普鲁士的其他三分之二领土分给了波兰。
1945年初,部分德国人在战后想返回东普鲁士,但全遭苏军驱逐,还有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当苦工。次年4月,东普鲁士的北部被并入苏联,并有了新名字加里宁格勒省,首府哥尼斯堡被更名为加里宁格勒。1947年,苏军驱逐所有德国人,让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迁到此地。
两德统一
有读者会问,1991年两德合并时,被俄罗斯和波兰占领的领土,德国为什么不要回呢?
要知道,当时德国统一是付出代价的。
当时的德国政府与苏联等前盟友就西德和东德的重新统一进行了谈判,条件就是德波边界条约中德放弃了在未来对于奥德河尼斯河线以东领土的任何主张,确认和波兰的国际边界,以及1945年战败后所被割让的领土。
苏联解体后,德国为何不要求收回东普鲁士
东普鲁士无疑是德国的龙兴之地,它不仅在文化和心理上是德国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同时凭借其优越的经济和战略地位也为现代德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东普鲁士就被苏联占领,此后它就有一个新的名字加里宁格勒。如果说德国的分裂源于英国、美国、苏联人为操作的话,那么在东欧剧变和东西德合并之际,德国为什么不提出收回东普鲁士的主张呢? 图-二战前的德国 1990年,民主德国治下领土以州为单位加**邦德国,自此东西德完成统一,但相比于二战之前的领土,统一后的德国仍然大幅度缩水。正当所有人都翘首以盼,以为新生的德国会索要东普鲁士时,德国却宣布“所有的德意志领土均已回归”,自此从法理上完全放弃对东普鲁士主权的声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德国不想要这片土地吗?当然不是。 图-二战后的德国 东普鲁士对德国意义重大,对苏联同样如此,而当时苏联尽管已经日薄西山,但直至解体那一刻仍然是欧洲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东普鲁士归入苏联以后,苏联人将其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同时作为重要的出海口和前沿阵地来对抗西方。甚至曾有过这样一种说法,即苏联宁可放弃整个西伯利亚,也不会放弃狭小的加里宁格勒。因此对苏联人而言,可以容忍东西德合并,但绝不可能允许东普鲁士重新并入德国。 再有就是苏联沿袭沙俄的统治思想,对新征服的土地往往采取“要地不要人”的策略,所以在拿到东普鲁士之后的数十年间,不断驱逐当地原有的德意志人,同时将大量俄罗斯人从本土迁徙至此。等到时间进入20世纪末期的时候,东普鲁士已经很少看见德国的痕迹,人们日常生活以俄语为主,铺天盖地都是浓厚的俄罗斯文化,可以说德国已经丧失了收回东普鲁士的文化基础。 最后一点就是英美法等列强同样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且强大的德国出现,毕竟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伤害历历在目。东普鲁士不仅在领土构成上是德国的重要发源地,同时也是容克贵族和军国主义思想的重灾区,英美等国不愿意看到这种带着明显“德国式”的文化死灰复燃。因此在1990年德国统一之际,英国、法国、波兰、丹麦等邻国无一例外对此表现出了担忧。 在这样的 历史 大背景下,德国必须做出抉择,要么坚持对失去的领土进行声索,但结果可能会造成两德无法统一;要么放弃已经失去的领土,实现东德和西德的合并,很显然德国选择了后者。事实上,不仅是东普鲁士,德国放弃的土地还有波兰占据的诸多领土,不过正是这种以退为进的态度,才使得英美国家放弃顾虑,一个崭新的强大的德国再次站在世界之巅。 德国面积约35.76万平方千米,欧盟第四,比我国云南省要小。德国人口约8315万,欧盟第一,GDP总量也是欧盟第一。欧洲以日耳曼人为主且大部分人讲德语的国家有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此外比利时、卢森堡、波兰也有部分人说德语,日耳曼人是雄踞欧洲一大势力。
东普鲁士是现代德国的起源地,德国为何最终选择了放弃
文/寂寞的红酒 提起东普鲁士,喜欢 历史 的朋友可能都不陌生。东普鲁士是现代德国的起源地,也是德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德国人来讲,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在心理上、又或是经济地位以及战略位置上,方方面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东普鲁士甚至可以认为是德意志帝国的龙兴之地。但二战后,东普鲁士被苏联人占领,从此脱离了德国的怀抱,直到现在都没有回归。而德国人虽然对东普鲁士的分离充满了伤痛和不舍,但在1990年德国统一的时候,德国人却最终宣布放弃对东普鲁士的领土诉求,从法理上放弃了收回东普鲁士的权力。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东普鲁士对德国具有特殊意义,德国为何最终选择了放弃? 首先,虽然普鲁士对于德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于苏联人而言同样如此。东普鲁士战略位置重要,是苏联在波罗的海的重要支点,是对抗西方的前沿,也是苏联最重要的出海口之一。有人曾开玩笑说,苏联宁可放弃西伯利亚也不会放弃东普鲁士。由此可见,东普鲁士的重要性。二战后东普鲁士落入苏联人手中。苏联人对东普鲁士垂涎已久,贪婪的苏联人吃进嘴的东西向来不会吐出来,所以苏联人在东普鲁士问题上根本不会让步。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连美国人都对苏联充满了畏惧,德国想要回来可能性自然非常渺茫。 其次,苏联占领东普鲁士后,驱逐了当地的居民,并把东普鲁士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当初有德国人想返回东普鲁士,但遭到了苏联人的阻止和驱逐。为了同化东普鲁士,苏联不仅驱逐了当地的居民,而且疯狂向当地移民,当地几乎全是苏联人,很多德国和普鲁士的痕迹也被苏联人抹去。东普鲁士已经成为苏联人的普鲁士,可以说,除了感情和 历史 ,东普鲁士已经和德国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对于德国人而言,收回东普鲁士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更多的只是一种精神慰藉而已。 此外,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也不希望德国收回东普鲁士。因为东普鲁士不仅是现代德国的发源地,也是德国容克贵族和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可以说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源地。如果德国收回东普鲁士,德国的军国主义很可能会复活,德国很可能又重新走上老路,起码不会像现在这样温顺。加上英法等德国的老对手以及波兰、丹麦等邻居害怕德国壮大,所以全都反对德国收回东普鲁士。因此,当1990年德国统一讨论收回东普鲁士时,不管是英法还是美苏,全都表示了反对。尤其是法国,到处煽风点火,联合英国、波兰等国家表示强烈的反对。德国媒体曾评论:法国的所作所为仿佛是20年代针对德国的法波同盟和小协约国又复活了。 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在国家统一和放弃东普鲁士领土诉求之间,德国选择了前者。因为国家统一才是德国人最急需和最重要的,东普鲁士的领土诉求只不过是个泡影。即使德国人不放弃,也没能力从苏联人手里抢回来。所以理性现实的德国人毫不犹豫的放弃了东普鲁士的法理诉求。实际上,德国人不仅放弃了东普鲁士,德国同样放弃了东波拉美尼亚地区等所有二战中失去的土地。德国正是以这种以退为进的做法,让其他国家放弃了顾虑,赢得了美苏英法等国的支持。就这样,德国终于如愿以偿的实现了统一,为国家的复兴和重新崛起打下了基础。如今德国已经成为欧盟经济的领头羊,并借助欧盟这个平台不断提升影响力,俨然成为了欧盟的老大。德国人放弃东普鲁士,是一种无奈,但也是一种智慧。 参考资料:《德国通史》、《论联邦德国在德国统一中的外交努力》
普鲁士统一德国时,为什么不把奥地利也收入到德国版图之中
由于德意志地区在中世纪,几乎为神圣罗马帝国所覆盖。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作为神圣罗马帝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长期持有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其政治影响力在德意志地区非常深厚,即使普鲁士在18世纪的迅速崛起,成功的统一了德意志地区后,奥地利也仍然是该地区的重要影响势力。
二战期间,东普鲁士省在东普鲁士战役之后被苏军占领,德国由此丧失了对东普鲁士的控制权,而统一的德国也被盟军分区占领,最后分裂成民主德国(东德)和联邦德国(西德)。
上世纪80年代,随着苏联在冷战的博弈中渐落下风,其对东欧的控制力下降。 1990年,德国迎来了再次的统一。然而,统一后的德国,立刻宣布“所有的德国领土都已经回归德国”,这就意味着德国放弃了东普鲁士。
****是单一制国家,汉朝统一后,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县占绝大多数,中央对地方有绝对的控制权,各个王国是汉朝的藩属,属于汉朝领土。
刘邦称帝后,汉国自动并入汉朝,成为汉中郡、巴郡、蜀郡等地,所以汉王自动消失。德意志帝国是联邦制国家,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统一德国后,实行联邦制,普鲁士王国与各个德意志邦国并存,各个邦国与普鲁士王国地位平等。
此时的欧洲强国,并不仅仅只有普鲁士和奥地利。还有着英国、法国和俄国这三个强国。它们可以容忍普鲁士在德意志范围内强大后,挑战并削弱奥地利的实力。但是绝对不会希望看到一个吞并了奥地利,成为中欧霸主的德意志来挑战它们所代表的欧洲主宰地位。
不论是政治需要还是民族宗教问题,抑或是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外部列强的干预影响,都注定了普鲁士对德意志的统一,只能是退而求其次,在排除奥地利之后完成小德意志的统一。
更多文章:

98nba中文篮球网手机版(98篮球网到底是做什么的呢弄了半天没搞懂)
2024年7月20日 18:19

体育微型课怎么上?有什么能预定体育场馆的APP比如网球,羽毛球
2024年10月4日 11:31

珍妮巴斯年轻时候的图片(罗德曼、库兹马,59岁的珍妮巴斯为何还如此抢手)
2024年7月23日 12:31

东航坠机原因为什么不公布(东航黑匣子内容公布吗会录下乘客的声音吗)
2024年11月27日 09:02

延边卫视id(谁知道新卫星所有电视节目的编号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2025年7月8日 05:20

腾讯体育视频怎么下载(腾讯短视频和企鹅体育的视频要怎么去下载)
2024年4月12日 10:35

u22国家队最新消息(鲁能5人入选U22国足,有望占据三条线核心,前锋线组一高一快)
2024年6月1日 18:05

2008年中国获得多少奖牌(2008年中国队一共拿了多少块奖牌)
2024年3月21日 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