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战争电影(促成一个和国同存亡枭雄,带走九成男人的是第一现代战争)
本文目录
促成一个和国同存亡枭雄,带走九成男人的是第一现代战争
奇拉维特一生用任意球破门无数,号称门锋,98年世界杯春风无两和花蝴蝶坎波斯一起,成实况四两大奇葩门将。
(巴拉圭传奇奇拉维特)
而对于历史迷而言,则是另一层意味!
数百年前南美洲在玻利瓦尔带领下迎来解放,无数国家独立,但其中没有巴拉圭。
悲催的巴拉圭看着兄弟国家都独立了,自己还在西班牙殖民统治下,难免心里憋屈于是也开始革命之路,终于在1811年5月14日迎来独立。
独立时的巴拉圭,并不是今日的内陆小国,反而是一个有出海口的国度。
可独立后安稳日子没过多久,1862年巴拉圭总统老洛佩斯去世,继位的是老总统儿子,弗·洛佩斯。
(战前形势图)
这小洛佩斯是胸怀大志的军事强人,政治莽夫,一上台就不太安分。
不安分的结果就是喜欢四处没事找事到处占便宜。
喜欢占便宜意味着四面树敌,于是报应来了!
1864-1870年,小而强大的巴拉圭经历了持续六年的战争!
战争一方是小而强悍的巴拉圭。
战争另一方则是南美双雄巴西、阿根廷还有乌拉圭。
南美才多少国家,这小洛佩斯真是胆大啊,一口气和南美最强的巴西阿根廷开战还捎带着个乌拉圭。
如果是世界杯赛场,这比赛还有得打,所谓南美无弱旅吗。
可是这是实打实的战争啊,过程虽然曲折,结果其实显而易见。
这场战争后世评价极高,被誉为近代与现代战争分水岭。
最大特点就是,工业革命时各种先进武器,如机关枪,**,****悉数登场。
甚至电报与热气球都用于战场,比西方列强欺负亚非拉科技含量高多了。
(巴西阿根廷是南美两大强权)
战争一开始,其实还有这正义的成分在内!
当事的巴西和阿根廷作为南美最大国家,在乌拉圭施行大国沙文政策,不断对乌拉圭施加政治影响力。
乌拉圭因为压力和巴西阿根廷越走越近。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强悍的巴拉圭总统洛佩斯对巴西阿根廷的大国沙文主义持强烈反对状态。
并对巴西干涉乌拉圭进而出兵乌拉圭的意图发出了最后通牒。
自持武力的巴西不顾巴拉圭的最后通牒,反而是悍然发兵干预乌拉圭政局。
最后通牒无效后的巴拉圭与1864年12月13日,对巴西宣战出兵巴西马托格罗索地区,随后巴拉圭又要求阿根廷给予军事通行权穿过阿根廷支援乌拉圭。
阿根廷不答应,最后巴拉圭一不做二不休,与1865年3月18日对阿根廷宣战。
为了乌拉圭,巴拉圭将巴西和阿根廷得罪干净了,谁曾想这乌拉圭居然在巴西和阿根廷影响下发生了政变。
原来亲巴拉圭的政府下台,被扶持的是亲巴西和阿根廷的政府。
一来二去之后,乌拉圭也站在了巴拉圭的对立面,并在同年五月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
巴拉圭眼看三国同盟,为了以战促和,尽可能谋取利益,也发疯了一样主动攻击。
深入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境内,如入无人之境,一时间形势对三国同盟非常不利。
(战争之初一帆风顺)
可三国同盟并不好对付,缓过来的巴西与1866年任命加西亚为陆军元帅,筹措反击。
加西亚受命后,正面战场筹备八个多月之久,磨磨蹭蹭前进了15英里。
无数人都认为他不中用,其实他是在憋大招,调派海军,对付巴拉圭水雷与岸防炮,最后声东击西,运用大迂回战术绕过重兵布防的巴拉圭防御工事!直插巴拉圭核心区,一招围魏救赵奇谋后,巴拉圭只能无奈回撤!
战争进入胶着状态,而洛佩斯面对不利局面,变得更加疯狂与1866年5月,在图尤蒂(Tuyutí)发起一连串反击!
2.4万巴拉圭军队,众志成城下居然击败了3.2万三国联军部队!
巴拉那河畔血流成河,直接阵亡人数达1.8万人,到目前为止都是南美最大的战役。
可洛佩斯的疯狂没有换来胜利,在图尤蒂(Tuyutí)反击战后,战场形势越来越不利于乌拉圭!
洛佩斯曾想过求和,可盟军不答应。
恢复过来的三国联军,在1867年7月,重新组织进攻,迈过巴拉圭河与亚松森河直逼乌迈塔。
乌迈塔堡垒位于巴拉圭河左岸是进入巴拉圭的必经之路,因堡垒坚固被誉为“美洲的塞瓦斯托波尔”。
(巴拉圭战争)
可在坚固的堡垒也架不住群攻,五个月后联军突波乌迈塔堡垒。
不久后盟军占领巴拉圭首都亚松森,随后巴拉圭傀儡政府建立,洛佩斯的政府几乎被推翻。
眼看形势急转直下,不甘失败的洛佩斯决定带着剩下的1.3万正规军进行游击战。
精神可嘉,后果惨烈!
游击战让联军苦不堪言,也让巴拉圭血流成河。
随着战争的延续,无数成年男子牺牲,游击队损失殆尽,正规军全部被击溃,面对必败的局面!正常人的选择都是要么投降要么流亡,但洛佩斯不这样想,反而是开始了最后最疯狂的全国动员。
在这场全国动员令之下,参加年龄一再降低。
从12岁,到10岁,最后甚至到了8岁!
胡须都没有的小孩子,走上战场背着比自己身高还高的**,装老成的在嘴角抹上黑色,寓意着自己成年了。
(妇女儿童上战场)
背后是母亲担忧的神色和悲痛欲绝的苦嚎。
每家每户皆如此,家家举缟,户户召魂,空无一人的田野和都市预示着一个国家的毁灭、
如此不理智的状态持续了近三年,坚持游击战三年多的洛佩斯终于穷途末路被包围了。
最后在高呼着“我与祖国共存亡”后被巴西士兵乱刀砍死。
他确实做到了和自己的祖国共存亡,一个强悍的野心家引动大战,让自己的祖国人口从50多万变成了15万不到,其中男性甚至只有3万。
12万妇孺3万未成年,这样的国家离亡国还有多远?
战争结束了,清算还在继续,趁火打劫的巴西和阿根廷一口气将巴拉圭三分之一的领土给侵占,从此南美洲的巴拉圭成了一个内陆国。
不仅成了一个内陆国,也成了一个一夫多妻制度的国家。
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国家居然施行一夫多妻制度,是他们愿意吗,不过是男女比列太悬殊而已。
一比五的男女性别比背后,是一场战争的恐怖伤害力。
不过这样的状况在今日已经改变,经历百年多的发展,巴拉圭人口从战后的15万变成今日的700万。
(巴拉圭球迷)
人口比列也非常合理,男性人口占50.71%,女性人口占49.29%。
无奈的一夫多妻制度也早就废除,大家就别听不良媒体忽悠说什么哪里是男人天堂了。
有哪些战争电影推荐
《美国狙击手》
电影改编自真实美国海豹突击队员:克里斯·凯尔,在2012年出版的自传《美国狙击手》。在该书发行之际,演员:布莱德利·库珀就前瞻性的买了下电影版权,成为该片的制片人之一。
克里斯·凯尔的自传主要讲述了,从1999年到2009年的十年间,他四次进入美伊战场,刷新了美国海豹突击队的狙击纪录。由官方确认的成功狙击了150人以上,之前的纪录为109个。(此处使用他出版的自传介绍中的数字,而不是各大百科和电影中的160名。)但他在书中表示,这其实远少于他实际射杀的人数,他本人计算约为255人左右,他更是有着1920米超远距离爆头的纪录。也有百科写1930米的,电影中望远镜显示的数字是1907。
《拆弹部队》
2008年可以和阿凡达正面硬刚, 并且获胜的影片。
至少在历年伊战题材作品中,拆弹部队可以媲美最棒的战争影片,水准优秀。缓慢的纪录片式节奏下,叙事虽散漫却不冗长,场面调度精准。对战场生活做全景展示,强烈传达出焦灼无望的情绪,与其说靠所谓主旋律,不如认为是因将镜头冷静地对准伤口。
《孤独的幸存者》
《黑鹰坠落》后最好的现代战争戏,第一幕的铺垫、第二幕的山区作战,可以打满分,每一颗子弹都打的很清清楚楚,第三幕救援。
阿富汗战场上著名的红翼行动, 迷你版黑鹰坠落, 虽然两者都基于真实战况改编 但我却认为红翼行动更具戏剧性, 在美军强势战斗力的背景下, 幸存者的最后生机尽落到了阿富汗当地村民手中, 由于当地人两千年传承的信仰, 他们对落单者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虽然这样的帮助足以招来杀身之祸, 侧面也说明了战争中, 人的渺小, 和人性是否泯灭。
比单兵作战能力更让人震惊的,是士兵在受伤、濒死时的作战本能。不探讨主义,这部电影,属于士兵。
《三方国界》
讲述五个朋友为扳倒一个大毒枭而再度联合起来,结果却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三方国界”是指巴拉圭、阿根廷和巴西之间臭名昭著的边界地带,伊瓜苏河和巴拉那河在这里交汇,使这片区域难以监控,成为了有组织犯罪的庇护所。
本片男性荷尔蒙爆棚, 主演耳熟能详, 本·阿弗莱克、奥斯卡·伊萨克、查理·汉纳姆、加内特·赫德兰、佩德罗·帕斯卡和亚德里亚·霍纳主演。 看这几个熟脸帅哥。
奈飞出品的精品特战部队战争片。
《勇者行动》
讲述美国特种部队海豹突击小队的故事。
洛克,即将成为人父,正准备与大家分享这份喜悦。却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带领自己的小队去营救被绑架的CIA人质。虽然与家人才团聚没有多久,但是时刻为祖国效命是海豹突击队员的职责。洛克所率领的小队很快集结,按照计划前往目的地营救人质。不过,在营救过程中,洛克却整个是****布下的圈套,一场惊天阴谋正在酝酿实施中。
《勇者行动》被军迷称为特种战术的典范,全程激战无尿点!
《幽灵行动阿尔法》
总共只有23分钟的游戏宣传***,可以说是一部微电影, 据称为了这部影片,育碧公司为其投入了1亿美金,用于作为其游戏的前传进行宣传。
简短的开头便直接过渡到开战场面,隐身衣、无人飞机、变形金刚似的战斗机器人,各类高科技产品,让你不用过多的相像力就可以让你看到未来战争的模样。
剧中,4位幽灵小队成员,深入俄罗斯腹地,为了破坏一起武器交易,并同时刺杀其中的恐怖组织核心成员。行动按照原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着。不过,当完成刺杀后在进行战场检查时,却发现这次的武器交易的武器是一套拥有极高**能力的核弹头。而且弹头处于保险打开的状态,随时都可能被引爆。为了排除眼前的危机,幽灵小队临时决定在现场手动完成核弹头的拆卸工作。可是,拆卸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由于需要破解发射程序,所以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这时,一对拥有高科技战斗装备的小队出现,特种部队对战特种部队, 一场恶战就此展开。
《黑鹰坠落》
最经典的现代战争电影
1992年,连年的部落战争令东非国家索马里山河破败,民不聊生,由此引发的大饥荒更造成三十万人死亡。掌控首都摩加迪休的独裁者默罕默德•法拉•艾迪德抢走国际组织的救援物资,此举引起世人公愤。丧心病狂的艾迪德向国际维和组织宣战,美国方面派出160名特种部队成员前往摩加迪休以推翻艾迪德政权。
在经过了短暂的铺垫后,电影就进入了令人窒息无停顿的**;其中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对战争细节的描绘了,在如此复杂的战术地形下,能让观众最大程度地了解整个局势且不犯迷糊,无论是剪辑还是斯科特的调度,都堪称完美;但对于那些所谓为了升华主题所刻意加入的段落和细节,着实多余了些。
不愧是雷德利斯科特,技术和细节方面太优秀了,交叉剪辑很棒,从38分钟一直打到结尾,大规模巷战场面真实而残酷。高速慢镜、蓝绿布光和滤镜、雷导标志性的烟雾和长焦镜头等手段使影片更加凄美悲壮,属于有风格的现实主义。
《危机13小时》
迈克尔·贝导的这部新片根据米切尔·朱可夫(Mitchell Zuckoff)同名小说改编,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前发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后数十名武装分子冲进领事馆,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最终导致包括美国大使约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Christopher J. Stevens)在内的四人死亡,这也是33年以来第一个被****杀害的美国大使,影片《危机13小时》就是由这一真实事件取材。
《太阳泪》
老电影了, 现在重温看起来依然不错。
美国海军下属“海豹”特种突击队队长沃特斯带领一支小分队前往非洲密林执行命令:把在当地进行紧急医护工作的莱娜医生营救出来。小分队很快找到了莱娜医生,但在最后关头莱娜医生提出要把这里的70个难民一起转移的要求,否则自己也不会离开。沃特斯犯难了,非洲原始丛林天险众多,而且有剧毒莫测的野生动物,小分队人数不够,如何带着70个老弱病残逃离?然而人道主义最终打了胜仗,这支小分队在前有丛林、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带领这浩浩荡荡几十人开始了转移的道路,一个接一个的士兵倒下,生命的价值在这里人人平等。
特种兵的造型相当有讲究,个性十足,比较专业。
《拯救大兵瑞恩》
有些电影只配充当茶余饭后的消遣,有些电影则注定成为记忆的里程碑。《拯救大兵瑞恩》无疑属于后者。
“为什么要让我们八个人去救一个人呢?” 这便是《拯救大兵瑞恩》中八人小组面临的抉择。置身于瞬间万千生命消逝的战场,他们却要冒生命危险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脱离危险。
一部失败的战争片,主题很容易陷入到两个极点,一是进入到一种永远正确的没有立场的反战主义,二是被渲染成一种单薄虚假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斯皮尔伯格小心的没有陷入到任何一极。他保持了对战争的冷酷残忍的描述,诚实的表达了暴力对人的伤害,但他也同样赞颂了士兵们在这场反***战争中的努力。
查科战争:一场帝国势力争夺资源的战争
在人类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河流算得上是最重要的一项地缘因素。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平原地区都会有一条“母亲河”。巴拉圭的国名,来源于纵贯境内的“巴拉圭河”。
不过即使巴拉圭独立100年时,这条巴拉圭人的母亲河,还不能说在几何层面体现出,对巴拉圭国土的纵贯性。原因很简单,因为巴拉圭河以西的北查科地区,当时还不能确定是巴拉圭的国土。
在“拉普拉塔总督区”时期,各殖民省之间并不会进行特别明确的划界,也没有人有兴趣,去争夺那些即没有什么人烟,也没有什么经济潜力的地区,北查科地区就属于这种情况。
以西班牙的政治遗产来看,它更应该归属于玻利维亚。因为按照最初的行政设计理念,身为“拉普拉塔总督区”(包括它的前身)的一员,玻利维亚需要在这片平原拥有一片土地作为身份标识。问题是,不管因为什么理由,“上秘鲁”身份的玻利维亚跟阿根廷(而不是秘鲁)**在了一起,它的地缘重心始终都是在安第斯地区,长期以来并没有针对北查科地区进行移民。
一个地区地缘属性的变化,表面上看很大程度取决于当地居民的属性,从这点看,巴拉圭人有理由认为,自己应该拥有北查科(最起码是南部)。一如之前曾经说过的那样,在争端未起之前,能够利用北查科地区资源的,主要是那些与之隔河相望的巴拉圭人。
进入北查科地区的巴拉圭人主要是放牧者。这种粗放经济本身并不能支撑太多人口,甚至前往北查科放牧的大部分巴拉圭人,本质还算不上定居者。因此这一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对玻、巴两国的关系造成影响。
直到某一天,一个看起来能够极大改变北查科地缘价值的发现被各方获知,情况才开始变得复杂化。
没有一片土地是毫无价值的,只是人类有没有能力发现和利用罢了。人类进入文明期不过300代左右的时间,在生物进化史中,这点时间不足以引发任何质变。假定有一个6000多年前的儿童,穿越到今天并接受教育,他在生理指标和学习能力上,将不会与现代人有什么区别。
然而“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在于拥有比其它生物更高的创造力。在这短短的300代时间里,人类经历了数次技术革命。而每一次革命,都对这个星球的地缘生态造成了重大影响,并改变了各地理单元在人类社会中的权重。
人类文明史中,农业革命被视为第一次“技术革命”。涵盖种植经济和畜牧经济的“农业”,取代了纯粹靠天吃饭的采集/渔猎经济。这次革命,不仅极大增加了每片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更让一些适宜发展农业的土地脱颖而出,成为了人类活动的中心,并将人类整体推进到文明阶段。
这场改变人类命运的革命并非单点起源,最起码新大陆的人类在选育玉米、土豆,驯化羊驼时没有得到旧大陆的任何帮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交流是没有意义的。恰恰相反,只有通过交流,人类才能够更好的开发每一片土地的地缘潜力。
最起码在“哥伦布大交换”之前,美洲人还没有找到有效利用拉普拉塔平原的好办法。不管是北查科地区的热带草原、灌木林,还是高草草原性质的潘帕斯,对美洲文明及原住民人口的影响都可以忽略不计。在旧大陆驯化动植物被引进之后,整个拉普拉塔地区开始焕发了生机。从这个层面看,西班牙人的殖民开发,算是在为包括巴拉圭在内的“拉普拉塔地区”补上“农业革命”的课。
当19世纪初,拉美各国开始纷纷从西班牙的统治下独立时,历史其实已经将他们拉到了另一场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的关口。如果说之前的农业革命,还只是一场事关:“水、土壤、阳光”三要素的自然经济革命,那么工业革命无疑是一场由科学技术所主导的革命。
随着人类认知这个世界能力的加强,一些在自然经济时代价值不高,或者根本没有价值的土地,开始因为特殊资源的发现,显露出了自己的价值潜力,甚至因此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地区。
因为资源而提升权重的案例,在自然经济时代同样存在。以人类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金、银、铜、铁、盐等矿产资源,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大航海时代,最能引发探险家热情的,正是金、银等贵金属。
只不过,并不是每一片土地,都存在这些能够直接充当天然货币的资源,并且这些资源本身是不可再生(会枯竭的)。殖民经济的重点,才逐渐转移到具有可持续性的农业开发上。
工业革命赋予了“资源”以更多的含义。在重新定义的资源概念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被喻为“工业血液”的石油。
关于石油产品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相信已经不用多言了。如果没有这一资源,原本只能滋生绿洲经济的海湾地区,并没有可能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地区,更不会引发如此之多的政治博弈。
90多年前,将北查科地区引向战争边缘的工业资源同样是石油。为了争夺这一重要资源,玻利维亚与巴拉圭在1932年—1935年期间,在北查科地区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史称“查科战争”。
要想搞清楚“查科战争”前因后果,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时代背景,尤其是“工业”因素在其中发挥的重大影响。如果说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巴拉圭战争,是工业革命成果在战争中的第一次集中体现,那么20世纪10年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工业力量的第一次总爆发了。
这场主战场在欧洲的战争,不仅涌现出了坦克、飞机等现代军事装备,更对参战各国的方方面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这场工业战争,消灭了贵族对军事的垄断性,使得战争的形态由可控的“有限战争”,向全面比拼国力、资源的“全面战争”转变。
当然,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转变早在2600多年前,就已随着宋襄公的失败而完成了。后来发生于战国时代的那些战争,尤其是异常残酷的“长平之战”,更是让中国人清醒的认识到,战争实际就是一场资源的比拼。只是鉴于欧洲人开创和引领的工业革命,在这个新时代,他们的认知转变会变得更为关键。
随着一战的爆发与结束,石油的作用被空前的强化。没有石油,那些受益工业革命而研发的军事装备,将变成一堆废铁。以此为契机,自20年代开始,由各国石油公司主导,在全世界范围内触发了一场寻找石油的狂热。海湾地区的石油潜力,正是在这一时期被发掘出来的(1927年,伊拉克基尔库克地区最先被发现有石油)。在这场寻找石油的狂热中,中国同样没有缺席。只是主导者并不是中国人,而是一直觊觎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人。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就已经开始在东北地区秘密寻找石油资源,随着918事变的爆发,得以全面控制东北的日本人,开始了更为细致的探矿工作。然而日本虽然从中国东北地区获得了大量战略资源,却始终没有在这片黑土地上找到石油。
(1959年新中国发现大庆油田,曾经日本人的钻井离大庆油田的边缘仅有数公里之遥)
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如果日本当时能够在东北找到“大庆油田”的话,很可能就不会冒着与美、英开战的风险,选择“南下”战略,并触发太平洋战争了。要是历史这样演化下去,今天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将呈现成什么样,还属于一个未知数。
影响历史进程的因素有很多。即使日本当时在东北发现了石油,也很难说不会发动太平洋战争。抛开其它因素不说(如日军内部的海、陆之争),单就资源来说,这一观点亦很难成立。要知道地域狭小的日本,所缺乏的并不仅仅是石油。比如东南亚的橡胶同样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然而不管怎么说,在20世纪初,石油成为了各方关注的重要资源(甚至是最重要的),却是不争的事实。在这场疯狂的资源争夺中,即有日本与“大庆石油”擦肩而过的“遗憾”;也有英国人错误的认定北查科地区,存在石油资源的黑色幽默。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场引发两国大战,一共造成了十几万军人死亡,并改变北查科地区地缘政治命运的战争,竟然源自于一份错误的勘测报告。
不过大家也不必纠结于如果没有“石油”,两国的命运会否因此而改变的假设中。
就一场战争而言,导火索并不是问题的全部。以北查科地区的情况而言,通过一场战争来解决问题,在当时几乎是一种必然。英国人的错误,更多是一个催化剂。这场战争对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以及相关国家的表现,才是我们下一节的关注方向。
更多文章:

罗斯伤退尼克斯惨败太阳(五年之内流浪五支队伍,罗斯为何落魄至此)
2024年9月19日 21:50

亨托的资料和评价?皇马传奇球员亨托去世,他为皇马效力期间的成绩如何
2025年7月21日 09:50

买篮球鞋哪个网站好(想在网上买篮球鞋 哪里的比较好啊 求大神指教)
2024年6月8日 11:40

梅西16年来首次落选金球奖(本赛季欧冠梅西和C罗纷纷止步16强,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2024年9月19日 06:10

田径世锦赛下一次哪年举行(田径世锦赛延期(田径界因新冠疫情再次受挫))
2025年9月30日 22:52

这两个细节看得出来勇士落后猛龙时有多慌,猛龙磨死了他们?勇士53分惨败猛龙!球队输球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2024年10月15日 11:10

世界杯预选赛中国对缅甸(世界杯预选赛 中国对缅甸什么时候开始)
2024年6月24日 18:25

快船vs太阳g5录像(NBA规则问题,求帮助解答(看连接视频))
2024年12月8日 13:50

詹姆斯赛后采访中被队友泼水(詹姆斯在附加赛后发表不当言论,如何评价他对这场比赛的态度)
2024年9月7日 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