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马斯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在哪一年提出来的)
本文目录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在哪一年提出来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简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理论评价:
1、积极方面
①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这一点对于管理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③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础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的内在力量不同于动物的本能,人要求内在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
2、消极方面
①需要层次理论存在着人本主义局限性。
②人的动机是行为的原因,而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
③需求归类有重叠倾向。
④需要层次理论具有自我中心的倾向。
⑤需要满足的标准和程度是模糊的。
扩展资料: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超越的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一个模棱两可的论点。通常被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中。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敬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
理论解析
1.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3.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4.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5.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发展中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人生的启示是什么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七层都是什么?他们对人有哪些启示和帮助?在人生中我们需要在这个理论中获得什么?我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该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五个主要层次和两个次要层次,称之为“七个层次的需要”:
生理需求:人体的基本需求,包括食物、水、空气、睡眠、性等。
安全需求:人类需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和生存,例如住房、医疗保健、金融保障等。
社交需求:人类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关系,例如友谊、爱情、亲情等。
尊重需求:人类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包括自尊、自信、成就、荣誉等。
自我实现需求:人类需要实现自己的潜能和目标,例如学习、探索、创造等。
而两个次要层次分别是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认知需求是指人们想要探索和理解周围世界的需求,审美需求则是人们对于美、和谐、平衡的追求。
这个理论的启示和帮助在于,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例如,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才会开始关注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这也说明了在工作中,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对员工的重要性。同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还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求,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合作。
在人生中,我们需要在这个理论中获得的是对自己需求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如何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和思路。例如,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先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然后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
同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还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可以不断变化和提高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追求自我实现,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马斯洛对心理学有什么贡献
贡献:
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其美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
扩展资料
超越特征:
马斯洛的工作和生命历程本身就是人本心理学如何向超个人心理学自然发展的见证。马斯洛以研究成为一个充分发展的人(fully human)意味着什么开始,以探索超个人问题结束。关注人的充分发展是人本心理学的灵魂,而超个人正是人性充分发展的结果。
社会评价:
《****》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一般指本词条马斯洛需求层次,懂得,一个提高领导力的方法01:34为什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此重要?06:04创始人简介理论内容理论应用目录1摘要2基本信息3创始人简介生平简介主要着作4理论内容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更高需求5理论应用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自我实现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社会承认的需求)社交的需求(社会关系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生理的需求(身体基本需求)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由美国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是研究组织激励(motivation)时应用最广泛的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其不仅是动机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人性论和价值论。基本信息中文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外文名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别名需求层次理论提出者马斯洛提出时间1968年创始人简介生平简介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主要着作《动机和人格》 (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 (1962)《科学心理学》 (1967)《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理论内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 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友情爱情性亲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 度接受现实能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更高需求自我超越的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一个模棱两可的论点。通常被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中。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他早期着作中提及的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敬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理论应用一、生理需求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健康。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假设人为报酬而工作,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二、安全需求应用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例如: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而开始变得不相信这社会,变得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因为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而借此来保护自身安全。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激励措施: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避免员工收到双重的指令而混乱。三、社交需求应用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例如:一个没有受到父母关怀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所以在学校交朋友,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或是同类。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激励措施: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支持与赞许员工寻找及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四、尊重需求应用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无法满足尊重需求的特征:变的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强悍、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富豪为了自己名利而赚钱,或是捐款。激励措施:公开奖励和表扬,强调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刊物发表文章表扬、优秀员工光荣榜。五、自我实现需求应用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特征: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虚感给推动着,要自己去做一些身为一个“人”应该在这世上做的事,极需要有让他能更充实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让一个人深刻的体验到自己没有白活在这世界上的事物。也开始认为,价值观、道德观胜过金钱、爱人、尊重和社会的偏见。例如:一个真心为了帮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术家、运动家把自己的体能练到极致,让自己成为世界一流或是单纯只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业家,真心认为自己所经营的事业能为这社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有哪些
马斯诺五大层次需求理论内容: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
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扩展资料: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对《马斯洛谈自我超越》之解读
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是米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并融合了其美学思想。 马斯洛于1930年获威斯康辛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次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34年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等。 马斯洛经常被奉为“心理学第三势力之父”。第三势力(指人本心理学)的理论有别于行为学派与弗洛伊德学派。他的代表作有《马斯洛人本哲学》《人类动机论》《心理学评论》《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第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他所创立的需求层次理论分为“基本需求”和“超越性需求”,其中主要的推力就是“动机”。基本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的需求。最高级的是超越性的自我实现的需求。 再次,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我们必须将居于自我实现层级以下的人(由基本需要驱动的)的原始动机,与那些基本需要已得到充分满足,因而不再为基本需要所驱动的人的动机明确地区别开来,因为这些人更多是由“更高层级”的动机激励的。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自我实现的人的这些更高层级的动机和需要称之为“超越性需要”,这样就把动机范畴与“超越性动机”范畴区别开了。简言之,就是在基本需要满足前的原动机与基本需要满足后的新动机的关联。 从理论上而言,五种需求就像一个梯子,相互间是全或无的关系。“如果一种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另一种需要就会出现。”这样的陈述可能给人一种假象,其实,一种需求并非百分之百的满足后,另一种需求才会出现。 事实上,大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所有的基本需求,部分得到满足,部分得不到满足。这里,根据探求优势层次作为实际的说明:一般市民在生理需求上大约能满足80%,在安全需求上满足70%,在爱的需求上满足50%,在自尊的需求上满足40%,在自我实现的需求上满足10%。 至于优势需求满足后出现的新需求,应指出这种出现并不是突然的、跳跃的现象,而是以缓慢的速度从无到有,逐渐发生。对于自我实现的人那里,工作与娱乐没有明显的区别了。他的工作就是娱乐,他的娱乐就是工作。第二、高峰体验的状态 高峰体验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完美人格的典型状态。高峰体验可以通过审美活动以外的知觉印象的寻求获得,只要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觉印象的活动,都可以带来高峰体验。 比如:爱的体验,亲情的体验,神秘的、浩瀚的、自然的体验,美感的体会,创造的时刻,睿智的洞见,兴奋的体验以及某种体能成就等,这些经验中的基本认知,以一种简单的描述来加以普遍化。这些体验以及其他最幸福、最圆满的时刻,我称之为“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处于一种完全坦然、无忧、无恐、无压抑、无分别、无控制的自在境界,虽然转瞬即逝,如清澈见底。它是一种暂时对克制、拖延、压抑、焦虑的完全舍离。是一种神秘的伟大体验,虽然一生中所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却具有伟大的意义。 马斯洛认为:这类体验都是自然生起,绝非迷信。从现在起,我将不再称它们为“神秘体验”,而改成“高峰体验”。我们完全可以对这类体验进行科学研究。它们属于人的知识范围,而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外界秘密。 科学史正是一门又一门的科学从宗教中诞生并分化出来的历史。今天,历史似乎又在我们探讨的这一领域中重演。或换言之,如果我们从高峰体验所具有的最美好、最深刻、最普遍和最人道的意义上看,这类体验的确被看成是真正的宗教体验。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可能产生一个最重要的结果,把宗教拉到科学领域中来。 各种高峰体验的境界,都是我们一次又一次成就非凡的偿报。而各种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均带给我们多次的高峰体验,而每一次的高峰体验都带给我们绝对的欢悦,他们本身就是完美。需求获得满足,本身便足以赋予生命价值,这就是说,不再把天堂看成处于人生旅途目标之外的一个地方。 第三、自我超越的意义 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我们把这种需要叫做自我实现。 研究表明:人类有一种理解自己,实现自己的倾向。这意味着他应该忠于自己的本性,要信任自己,真诚、坦率、诚恳地表达,要在他自己本性的内在深处去寻找行为的渊源。 自我实现不只是一种结局状态,而且是在任何时刻,在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自我实现是一个程序问题,是由许多次微小进展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明理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要破除一分错觉,就会与真理多一分接近。 唯有当我从非我中解放出来,拒绝非我对我的控制、拒绝按照非我的法则生存,并且坚持按照内在于我的法则与规律生存,这时,我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当人格成熟达到高水准时,许多二分的两面,对立的两极,以及冲突的两端都会被化解、被超越、或者被融为一体。 其实,自我超越的最终目的就是,被导向为一种包容所有的人,包容一切万物的爱,或是一种感觉宇宙为美、为善的感受;而最常见的,则是一种愿意为世界行善的冲动,一种想要回报的渴望,甚至视为一种利益大众的使命。总之,在此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为了持续各自生活需求的稳定性,深感各方面压力山大。与此同时,那些自身所萌发的焦虑、压抑、烦恼、痛苦之情绪接踵而至。但心理学第三势力之父,马斯洛所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当今时代的心理障碍具有一定的自我疗愈作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的理念精华,值得我们去借鉴运用。
更多文章:

浙江女排球迷后援会微博(女排美女惠若琪告诉你:为什么重炮王一梅不会被郎平选)
2024年7月12日 08:33

尤纳斯最后一滴血(赛尔号为什么尤纳斯最后一滴血要里奥斯幻影)
2025年6月20日 02:10

南非世界杯场内那个嗡嗡嗡的声音怎么回事?世界杯的呜呜祖拉大家感觉怎样
2024年3月7日 16:10

约什史密斯逆转快船(约什史密斯就是脑残,竟然去快船,火箭拯救了月食的职业生涯啊)
2024年4月25日 03:01

“霍布斯丛林原则“是属于哪一类经济学中的概念?“霍布斯丛林原则”是属于哪一类经济学中的概念()
2025年7月16日 20:05

李娜萨法洛娃澳网视频(李娜获得2项大满贯冠军道路上是否遇到小威)
2025年4月4日 15:00

男篮世界杯直通奥运规则(2019年男篮世界杯进军奥运会7个名额怎么分配)
2025年7月22日 09:30

林书豪nba没人要(林书豪无缘NBA坦言:我仍是一名NBA水平的球员,为何没球队签他呢)
2024年6月13日 18:25

回看电视节目的app(请问哪些app可以回看自己想看的电视频道)
2024年7月23日 12:21

维尔马伦巴萨(16年前签下第一份职业合同,后来他在巴萨成为了人生赢家!)
2025年7月18日 14:35

nba最佳防守球员奖历届(NBA中拿过常规赛MVP和最佳防守球员荣誉的有几人)
2024年9月8日 07:30

加内特森林狼季后赛战绩(加内特在进入NBA后,带领森林狼队取得的最好成绩)
2024年7月20日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