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系列火箭的介绍?一支穿云箭,八颗卫星飞上天!你是否还记得41年前首次一箭多星
风暴系列火箭的介绍
“风暴一号”火箭的代号为FB-1。70年代初我国北京地区开始研制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时,上海地区根据当时国内的需要,也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设计技术资料开展了运载火箭的试制工作,火箭命名“风暴一号”以示区别。
一支穿云箭,八颗卫星飞上天!你是否还记得41年前首次一箭多星
2022年5月5日10时38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八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发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第59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19次发射。
一箭八星,最先考验的是火箭的运载能力。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起飞推力达300吨,对应700公里太阳同步圆轨道的运载能力为1.2吨,具备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发射能力。
此次发射的这八颗卫星属于商业卫星,因此会根据客户的需要,对卫星的功能进行提前设计。卫星发射升空后,也会根据商业卫星协议,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服务,主要为林业、农业、草原、海洋、资源、环境等行业用户提供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
据澎湃新闻报道,本发试验队进场时,恰逢上海疫情形势严峻。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无漏洞、型号任务顺利开展,上海试验小分队提前出发,执行了“上海一周”封闭管理+“太原14天”隔离的“抗疫之旅”,共同打赢科研生产与疫情防控两场战役。
用火箭将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这样的场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如果一次发射多颗卫星,其技术难度则会呈指数上升。一箭八星的难度有多大?不仅仅是增加卫星数量这么简单。
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八星,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单车变成商务车。过去是一支火箭携带一颗卫星上天,而此次的长征二号丁火箭,则是一次性携带八颗卫星。
强大的火箭推力,是保证一箭多星成功发射的关键。如果火箭推力不够,即便实现一箭多星,也只能选择小型卫星。
是不是只要火箭推力足够大,就具备发射一箭多星的能力呢?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一箭多星不仅要考验火箭的运载能力,而是对整个系统的一次大考验。
虽然一箭八星的技术门槛高,但优势也十分明显。
一方面,火箭发射一般都需要提前规划,对发射场地、发射时间等要求严格,准备时间长。一箭多星,可以大大提高发射效率,在短时间内,将更多的卫星送入轨道。
另一方面,一箭多星减少了对火箭使用次数的需求,不仅降低了整体发射成本,而且也大大降低发射风险。
其实,此次一箭八星并不是单次一箭多星的最高记录。在今年2月27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22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延伸阅读
1981年9月20日,我国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此次由“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发射的三颗卫星分别是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为航天 科技 、航天科工参与研制的一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
而这一成功发射准备了将近10年的时间。
1972年4月,“实践二号”作为我国第一颗专门用于空间物理探测的科学实验卫星,列入了国家计划。
1977年,经全面权衡,有关部门建议用风暴一号火箭发射实践二号卫星,并提出了“一箭多星”的设想。
1981年9月20日清晨,5时28分40秒,指挥部一声令下,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携带着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3颗卫星,从发射台上起飞。还被黎明前夜色包裹着的发射场瞬间被一束炽热的火焰点亮。随后,3颗卫星顺利地进入预定轨道。
至此,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欧空局之后,又一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风暴一号优于实践二号的特点有哪些
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具有把1吨以上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的能力,远远超过“实践二号”的重量,这在“长空一号”发射中已得到了证明。
另外,运载火箭的级间分离,整流罩分离和卫星与火箭的分离,也都多次获得了成功,没有发生任何故障。
风暴系列火箭的鲜为人知的风暴火箭
风暴一号的原型是七机部一院正在研制的远程地地导弹,改型后为二级火箭。当时定名为701工程,其含义是1970年的第1号任务,上级要求一定要在1970年完成初样。任务明确后,上海立即抽调一批骨干去七机部学习,调集图纸资料,随后七机部还支援了上海一些技术人员。应该说,上海当时搞火箭和卫星的条件并不怎么具备,有些硬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白手起家干出来的。但上海不愧为基础比较厚实的老工业基地,也拥有一大批科技人员,以及技术熟练的技术工人和技术干部,他们为攻克风暴一号的技术关键作出了重大贡献。如火箭上的一种叫AK-8材料的焊接攻关,就充分体现了相互支援、相互协作的精神。该材料焊接性能差、焊接系数低(仅0.5),对焊接应力很敏感(易产生裂纹)。但因其强度高,可以提高运载火箭的性能。但焊接这一关的突破成了这种材料能否选用的决定因素。据了解,当时进行技术攻关主要把目光放在焊条上,搞得上海焊条厂日夜为新江机器厂试制各种配方的焊条不下几十种,但收效甚微。AK-8焊接关成了风暴一号研制过程中的拦路虎。为此市领导决定,调集上海有名的焊接大王、全国劳动模范唐应斌和龚春南等5人,对AK-8焊接进行攻关。他们仅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明显效果,经他们焊接过的这种材料,打压试验基本通过。原来他们没有把眼光盯在焊条上,而是把攻关方向和精力集中在如何减小焊接变形和内应力上,抓住了AK-8焊接关键的本质和主要矛盾。他们用AK-8剪切下来的线材当焊条,一举突破了这一焊接关,创造了特种材料焊接领域内的一个奇迹。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当时还不十分普及,熟悉的人不多。而风暴一号的计算工作和软件工作量很大。所以一开始就从华东计算机研究所抽调了四五位技术骨干充实总体,大大提高和促进了风暴一号的软件编制和计算工作。但最后还剩下一项弹道的程序设计问题,由市701办公室向上海计算中心求援,才解决问题,从此弹道计算软件全部配套。那时工程进展的速度简直可以用“大跃进”来形容。上海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大型运载火箭的设计、生产和试验力量。从设计、生产准备和试制,到第一台发动机试车,仅用了4个月时间;随后又进行了发动机四机并联试车、箭体结构静力试验和增压输送系统试验等一系列大型试验,到整发热试车火箭总装出厂,仅用了11个月。如此速度,堪称奇迹!1972年8月10日,风暴一号火箭进行了首次发射,并获得了基本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设计方案的基本正确,各系统工作协调,为正式发射卫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当时处在“文革”中,左的一套十分流行,好大喜功。只管工程快马加鞭求进度,而不求在技术上吃透,在质量上严格把关。这就导致了科学试验不尊重客观规律,不切实际,必定要遇到挫折。期间,1973年9月和1974年7月进行过两次飞行试验,均未成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对质量控制不严,特别是对进行充分的地面试验不够重视,出了故障找客观原因和外部原因多,听不得不同意见。技术吃不透,原因找不准,故障不能准确定位,采取的措施针对性不强。所以在1975年连续两次成功后,又产生了骄傲和轻敌情绪,导致1976 年失败。 第一个“第一”:创造了中国发射质量最重的卫星!1975年7月26日,由风暴一号发射成功的长空一号卫星,质量达到了1107千克,为当时国内发射成功的最重有效载荷。为发射重型卫星并确保准确入轨,火箭总体和分系统设计单位从三个方面对火箭做了重要技术改进:一是为了提高运载能力,大幅度减轻火箭结构质量。为此对安全余量较大的贮箱厚度进行了减薄,同时还简化了系统,减轻了电缆网,部分设备进行了小型化处理;为了控制推进剂的剩余量,一级火箭采用耗尽关机方案,使推进剂得到有效利用;二级火箭飞行程序采用主发动机关机后以游动发动机进行小推力滑行方案;制导系统采用两套关机方程。这些改进措施使火箭的运载能力一下提高了50%。二是确保入轨精度。经过对几百条弹道的分析研究,把制导方案改进为速度导引与高度导引结合的混合导引方案。三是改进测控系统,确保卫星入轨段测量的可靠性。除此之外,还针对试验火箭研制、试验中暴露的问题采取了改进措施,加强了质量控制。重型卫星发射成功后,新华社为此发布了套红新闻公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从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全体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国外媒体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重型卫星上天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跨入了一个新阶段,意义重大。第二个“第一”:创造了中国“一箭多星”的记录!利用1枚火箭发射3颗卫星,也是航天人一个大胆的设想,当时在国际上除了苏联和美国外,还没有第3个国家进行过这样的尝试。航天人利用改进后的风暴一号火箭一举成功发射了3颗卫星。为了保证用1枚火箭发射成功3颗卫星,航天人首先通过重新组织全箭振动试验,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多星状态下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合理设计卫星结构和安排三颗卫星的位置,改进稳定系统使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宽裕度,解决了多星引出的火箭结构动力学问题。第二是通过精心安排卫星的分离程序,增加反推火箭的数量、调整反推火箭的位置,巧妙安排了实践二号乙卫星的位置和分离方向,确保卫星分离时不发生碰撞,不被燃气污染,可靠地进入各自的轨道。第三是通过严格控制惯**件引起的误差和改进制导方法,提高了入轨精度。此外,又通过挖潜进一步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尽量提高卫星的轨道高度,以延长使用寿命。但一箭三星发射出师不利。1979年7月28日清晨,风暴一号火箭托举着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3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起飞。火箭一级、二级主机工作正常,但在滑行段飞行中游动发动机推力下降,直至起飞后297秒自行关机。火箭终因飞行姿态失稳在空中自毁。经查,这次发射失利问题主要出在游动发动机涡轮泵上,为此涡轮泵组的设计人员仅用44天就完成了设计改进。改进后的涡轮泵采用了机械式、浮动式、气隔式三位一体的组合密封形式;涡轮转子改用高强度材料、加粗轴径、泵诱导轮装在同根轴上;三段涡轮壳体从焊接改为整体加工结构;改用高级轴承。发动机总装组设计人员还把原来“坐”在主机推力室头部的涡轮泵“搬”到机架的悬臂梁上,构成独立的安装体系,增加了导管的柔性,并且采用两个支座、一端固定一端滑移的安装方式。这些变动使涡轮泵脱离了振源,变形可以得到补偿,并改善了涡轮泵的工作条件。经过大量单项试验、3次涡轮泵联动试验,证明改进方案可行,接着进行1次500秒游动发动机热试车,一切正常。经过慎重研究,他们决定进行一次游机与主机组合的二级发动机热试车。联合试车于1981年1月25日下午1时46分点火,主机200.1秒正常关机后游动发动机继续工作直至3600秒正常关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81年9月20日5时28分,火箭点火起飞,经过7分20秒,3颗卫星按照设定的程序逐一与火箭分离,进入各自预定的轨道。一箭三星发射终于获得了成功。一箭三星是风暴一号的第11次发射,也是它最后的辉煌。以后,国家对火箭的研制发射任务作了调整,上海不再研制风暴一号,其成熟的技术融入和延续到了上海后来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中。
“风暴1号”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哪种卫星
“风暴1号”为两级液体火箭,主要用于发射低轨道卫星,并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发射任务。火箭长3257米,最大直径335米。1982年停止使用。
中国风暴火箭发射失败几次成功几次
风暴一号 1973.9.18 酒泉 科学实验卫星 近地 失败风暴一号 1974.7.12 酒泉 科学实验卫星 近地 失败风暴一号 1975.7.26 酒泉 长空一号科学实验卫星 近地 成功风暴一号 1975.12.16 酒泉 长空一号科学实验卫星 近地 成功风暴一号 1976.8.30 酒泉 长空一号科学实验卫星 近地 成功风暴一号 1979.7.28 酒泉 实践二号/甲/乙 近地 失败风暴一号 1981.9.20 酒泉 实践二号/甲/乙 近地 成功
本文相关文章:

火箭vs尼克斯免费直播(什么时候有火箭对尼克斯的比赛有直播)
2025年7月31日 14:20

火箭少女101成员现在谁最火(火箭少女101解体后,谁才是最火的)
2025年7月31日 09:05

阿德尔曼和麦迪(麦迪在火箭为何会遭遇7分钟限时令呢他到底做了什么)
2025年7月28日 00:40

和平精英火箭少女(和平精英火箭少女101宝箱及喷漆怎么获得)
2025年7月12日 21:05

勇士队与火箭队比赛视频(2月4日中央5转播的火箭队勇士的比赛后放的mv女声配乐叫什么名字很好听!)
2025年7月11日 19:55
更多文章:

2022年女排亚洲杯小组赛时间和地点?女排爆冷门!土耳其女排2-3输球淘汰,朱婷恩师倒在领奖台前了吗
2024年9月11日 21:40

北京金隅集团招聘信息网(有人知道北京金隅集团的待遇怎么样吗 谢谢)
2025年1月15日 19:31

2013年上海大师赛冠军是谁(丁俊晖有几个大师赛的冠军和几个英锦赛的冠空)
2024年7月2日 07:45

08年湖人季后赛(08年的湖人还没有三巨头,当时他们为啥能够拿下两连冠)
2024年1月25日 07:20

国足世界排名第77位百家姓带拼音(谁有百家姓全文版带拼音最好)
2024年10月13日 12:00

尼克斯vs公牛视频(热火vs尼克斯直播 2012NBA常规赛热火vs尼克斯现场直播 热火vs尼克斯视频)
2024年9月7日 04:30

皇马亚特兰大首回合(在欧冠16强中被皇马双杀,亚特兰大的战术安排有何漏洞)
2025年4月2日 02:10

塞尔比对吉尔伯特(冠军联赛 塞尔比状态不佳遭横扫 马奎尔霸气外露取连胜)
2024年3月5日 15:00

国家乒乓球队参赛人员名单(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参赛人名单)
2025年2月11日 06:01

里约2016奥运会官方(2016奥运会4x100,美国为什么犯规)
2024年11月4日 04:00

电视剧三妹吴建富的奶奶是谁扮演的?三妹电视剧中何三妹是谁演的
2025年1月9日 10:31

2009全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视频(全运会乒乓有多卷这支“00后”球队和奥运冠军拼到最后)
2025年5月23日 17:30